回覆列表
  • 1 # 文史磚家

    在羅貫中的筆下,蜀漢昭烈帝劉備被描繪成一個性格軟弱、能力平庸的“窩囊廢”,平時只會逃跑和哭鼻子,形象很是不堪。然而,透過對正史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劉備的真實形象卻跟此大相徑庭,時時能顯示出其豪爽、霸氣的方面,輕易不會哭鼻子。根據《三國志》記載,劉備的一生只為兩個人痛哭過,他們分別是:

    龐統字士元,漢末荊州襄陽人,雖然身負大才,但由於生性樸實、相貌平平,起初並不被荊州士人熟知。幸好潁川大名士司馬徽欣賞龐統,稱讚他是荊州士人中的翹楚,由此才讓龐統名聲鵲起。當時,荊州名士中的佼佼者有兩人,即號稱“臥龍”的諸葛亮與號稱“鳳雛”的龐統。不過,“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個評斷在史書中從未出現過,不過是小說家臆斷而已。

    龐統雖然在荊州士人集團中名氣很大,但非常奇怪的是,劉備駐屯新野期間並未邀請龐統加入幕府,而龐統在蹉跎多年後,經人大力推薦,才得以在南郡擔任功曹。赤壁之戰後,江東集團的軍事首領周瑜攻取南郡並出任太守,龐統繼續在他手下效力,直到周瑜病逝後,才轉而投奔劉備。不過,龐統起初並不受劉備的重用,投靠之初只被任命為守耒陽令,一度還因政績糟糕被免職。

    幸好魯肅給劉備寫信,聲稱“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見《三國志·卷三十七》),再加上諸葛亮也為之進言,才使得劉備答應再給龐統一次機會。稍後,劉備將龐統召來談論時局、軍事,發現他的確身負經天緯地之才,因此才改變自己的態度,並任命龐統為治中從事、軍師中郎將,對他的尊崇僅次於諸葛亮(“親待亞於諸葛亮。”引文同上)。

    建安十六年(211年),劉備接受益州牧劉璋的邀請入川,名義上是幫助他抵禦漢中軍閥張魯,但實際上卻想吞併整個蜀地。次年(212年),劉備與劉璋正式決裂,龐統此時為他獻上攻取蜀地的上、中、下三策,並親自領兵攻打軍事要塞雒縣,結果不幸被流箭射死,終年36歲。據史書記載,龐統遇難後,劉備極為惋惜,一提到他的名字便會痛哭不止(“先主痛惜,言則流涕。”引文同上),由此可見對他的打擊之深。

    法正字孝直,漢末扶風郡郿縣人,祖父法真是儒學大師,父親法衍官至司徒掾、廷尉左監,都是享譽海內的大名士。法正自幼便以見識深遠、聰慧多智著稱,並且喜歡研究兵法、談論軍事。三國演義中對法正著墨不多,但此君的能力卻超級強,就謀略水平而論,可跟曹操手下兩位頂尖大謀士郭嘉、程昱相媲美(“擬之魏臣,統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儔儷邪?”引文同上)。

    漢獻帝建安初年,法正因躲避關中的戰亂,便與好友孟達一起入川去投靠益州牧劉璋。然而劉璋並無識人之才,再加上法正人緣不好,屢遭益州士人的排擠,因此在蜀中蹉跎多年,一直鬱郁不得志。建安十三年(208年),法正借出使荊州之際,暗中投靠了劉備,併為他規劃奪取益州的計劃。六年後(214年),劉備在法正的謀劃下,果然奪取益州,之後又奪取曹操的漢中,由此奠定蜀漢的基業。

    作為劉備最器重的謀士,法正的重要性,堪比漢高帝劉備身邊的“謀聖”張良。正因如此,劉備自稱漢中王后,便進拜法正為尚書令,命其與諸葛亮一起處理國政。然而,法正是個“短命鬼”,爬上高位才1年時間便病死,終年45歲,時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劉備得知法正的死訊後悲痛至極,一連數日都痛哭不止(“先主為之流涕者累日。”引文同上),由此可見對他的打擊之深。

    不僅如此,連一向自視甚高的諸葛亮,也對法正深感佩服。蜀漢章武元年(221年),劉備不顧群臣的強烈勸阻,毅然率軍東下攻伐孫權,結果在次年的夷陵之戰中,被江東青年將領陸遜擊敗,還險些被俘。諸葛亮聞訊後,曾極為感慨地說道:“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引文同上)。由此可見,法正對劉備的極端重要性,連諸葛亮都自愧不如。

  • 2 # 宣染歷史

    這個問題其實太片面,我們從他的結拜兄弟開始說。

    劉備自與關羽,張飛二人結拜後,也想在討伐董卓的大軍中佔據一席之位,於是便投奔了袁紹大營,奈何袁紹為人不咋地,沒被劉備看上,就在斬殺華雄後離開了,帶著二兄弟找劉表去了,在劉表那弄了一個新野,從此就有了根據地,之後招兵買馬,三顧茅廬,才成就偉業。

    劉備的運氣我們不得不服,當時天下有名的謀士基本都在他手上了,這一點也不能說只有運氣,或許就有他哭的成分在裡面,畢竟老人總說劉備哭江山,也不是沒有道理的嘛,下面總結了幾個人,都是劉備痛哭過的,大家一起看看。

    法正,字孝直,本來是劉璋手下,後來勸說劉璋投降劉備,之後又幫劉備斬殺夏侯淵,深得劉備信任,法正死後,被追諡為翼侯,最重要的是,劉備哭了好幾天呢。龐統,字士元,號鳳雛,和諸葛亮齊名,是劉備帳下的重要謀士,在攻打雒城時被亂箭射死,埋在落鳳坡,他死後,劉備每次提起他,都老淚縱橫,讓人總感覺龐統的死間接是劉備造成的,搞得劉備好像對不起龐統似的。關羽,字雲長,劉備的結拜兄弟,跟隨劉備東征西討,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是劉備霸業路上最鋒利的一位將軍,之後在攻打樊城時,被人夾擊,腹背受敵,最後敗走麥城,被呂蒙斬殺,這個劉備的結拜兄弟沒了,他怎麼可能不痛哭流涕呀。張飛,字翼德,也是劉備的結拜兄弟,號稱“萬人敵”,一生征戰無數,勇冠三軍,在得知關羽死後,報仇心切,不顧手下人勸阻,反倒把手下人痛打一頓,他的手下為了報仇,在他睡著的時候將其斬殺,同為兄弟,劉備又怎麼能不痛心疾首,這給了誰估計都受不了吧。趙雲,字子龍,常勝將軍,用現在的話說,那就是比中南海保鏢還要厲害的保鏢,為劉備征戰沙場,從未敗過,為了救劉備的兒子,一人獨闖曹操大軍,單騎救主,一身是膽,當他把人交到劉備手上時,劉備看都不看,直接抱起趙雲痛哭,生怕失去自己的愛將,趙雲見此也是感動的不要不要的,便決定一生忠於劉備。以上人物不管從哪方面來說,劉備都曾痛哭流涕,傷心欲絕,不管劉備是真哭還是假哭老淚縱橫是有了,真情所致也表達出來了,這或許是帝王權術的一種謀略表現,但也不能否定這是情到深處的寫照呀。

  • 3 # 沉睡的天堂

    在羅貫中的筆下,蜀漢昭烈帝劉備被描繪成一個性格軟弱、能力平庸的“窩囊廢”,平時只會逃跑和哭鼻子,形象很是不堪。然而,透過對正史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劉備的真實形象卻跟此大相徑庭,時時能顯示出其豪爽、霸氣的方面,輕易不會哭鼻子。根據《三國志》記載,劉備的一生只為兩個人痛哭過,他們分別是:

    1.龐統字士元,漢末荊州襄陽人,雖然身負大才,但由於生性樸實、相貌平平,起初並不被荊州士人熟知。幸好潁川大名士司馬徽欣賞龐統,稱讚他是荊州士人中的翹楚,由此才讓龐統名聲鵲起。當時,荊州名士中的佼佼者有兩人,即號稱“臥龍”的諸葛亮與號稱“鳳雛”的龐統。

    不過,“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個評斷在史書中從未出現過,不過是小說家臆斷而已。

    赤壁之戰後,江東集團的軍事首領周瑜攻取南郡並出任太守,龐統繼續在他手下效力,直到周瑜病逝後,才轉而投奔劉備。

    不過,龐統起初並不受劉備的重用,投靠之初只被任命為守耒陽令,一度還因政績糟糕被免職。

    幸好魯肅給劉備寫信,聲稱“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見《三國志·卷三十七》),再加上諸葛亮也為之進言,才使得劉備答應再給龐統一次機會。稍後,劉備將龐統召來談論時局、軍事,發現他的確身負經天緯地之才,因此才改變自己的態度,並任命龐統為治中從事、軍師中郎將,對他的尊崇僅次於諸葛亮(“親待亞於諸葛亮。”)。

    次年(212年),劉備與劉璋正式決裂,龐統此時為他獻上攻取蜀地的上、中、下三策,並親自領兵攻打軍事要塞雒縣,結果不幸被流箭射死,終年36歲。據史書記載,龐統遇難後,劉備極為惋惜,一提到他的名字便會痛哭不止(“先主痛惜,言則流涕。”),由此可見對他的打擊之深。

    2.法正字孝直,漢末扶風郡郿縣人,祖父法真是儒學大師,父親法衍官至司徒掾、廷尉左監,都是享譽海內的大名士。法正自幼便以見識深遠、聰慧多智著稱,並且喜歡研究兵法、談論軍事。三國演義中對法正著墨不多,但此君的能力卻超級強,就謀略水平而論,可跟曹操手下兩位頂尖大謀士郭嘉、程昱相媲美(“擬之魏臣,統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儔儷邪?”

    漢獻帝建安初年,法正因躲避關中的戰亂,便與好友孟達一起入川去投靠益州牧劉璋。

    然而劉璋並無識人之才,再加上法正人緣不好,屢遭益州士人的排擠,因此在蜀中蹉跎多年,一直鬱郁不得志。

    建安十三年(208年),法正借出使荊州之際,暗中投靠了劉備,併為他規劃奪取益州的計劃。

    六年後(214年),劉備在法正的謀劃下,果然奪取益州,之後又奪取曹操的漢中,由此奠定蜀漢的基業。

    作為劉備最器重的謀士,法正的重要性,堪比漢高帝劉備身邊的“謀聖”張良。

    正因如此,劉備自稱漢中王后,便進拜法正為尚書令,命其與諸葛亮一起處理國政。

    然而,法正是個“短命鬼”,爬上高位才1年時間便病死,終年45歲,時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

    劉備得知法正的死訊後悲痛至極,一連數日都痛哭不止(“先主為之流涕者累日。”),由此可見對他的打擊之深。

    不僅如此,連一向自視甚高的諸葛亮,也對法正深感佩服。

    蜀漢章武元年(221年),劉備不顧群臣的強烈勸阻,毅然率軍東下攻伐孫權,結果在次年的夷陵之戰中,被江東青年將領陸遜擊敗,還險些被俘。諸葛亮聞訊後,曾極為感慨地說道:“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由此可見,法正對劉備的極端重要性,連諸葛亮都自愧不如。

  • 4 # 讓人頭疼的威士忌

    作為“一代明主”的劉備,其哭的手段被他發揮的幾乎是淋漓盡致。有評論家說:“劉備的特長全在臉皮厚,依曹操、依呂布、依孫權、依袁紹、東竄西走,寄人籬下,恬不知恥。而且生平善哭,寫三國演義的人,更把他寫得惟妙惟肖,遇到不能解決問題的事,對人痛哭一場,而扭轉局勢”。

    一哭佔荊州

    眾所周知,赤壁大戰後,劉備按諸葛亮的安排,用詭計奪取了軍事重鎮——荊州。周瑜氣得金瘡迸裂,決心起兵與劉備決一雌雄,經魯肅勸說才罷兵言和。但周瑜認為劉備佔據荊州是東吳稱霸的心腹大患,便命魯肅去向劉備討回荊州。最初,劉備以輔助侄兒劉琦為理由賴著不還。劉琦死後,魯肅又去討荊州,諸葛亮以“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

    來辯護,並立下文書,取了西川后再歸還荊州。魯肅無奈,只好空手回。後來,劉備娶了孫權的妹妹,做了東吳的乘龍快婿,孫權又要魯肅討還荊州,厚臉皮的劉備已經黔驢技窮,問計于軍師諸葛亮:“魯子敬三番五次來討荊州,均是先生勸退而去,今又來取,不知軍師有何良策?”

    諸葛亮說道:“若是魯子敬提起荊州事,主公只管放聲大哭,待哭到悲切處,我自出來勸解,荊州無大礙也”。

    魯肅來到堂上,雙方互相謙讓。坐下來後,魯肅說:“如今劉皇叔已經是東吳女婿,也就是我魯肅的主人。既是自己人,我就直話直說了。”

    劉備說:“子敬不必謙虛,有話直說”。

    魯肅說:“小人奉吳侯軍命,專為荊州一事而來。皇叔借去許多時間了,一直未還,今日既然兩家結了親眷,就算是一家人了,希望皇叔今日交還荊州為好”。

    魯肅說完後,專侯劉備答覆。哪知劉備無話可說,卻用雙手蒙臉大哭不已。哭得天昏地暗,地動山搖。魯肅見劉備哀聲嘶哭,淚如雨下,不禁驚慌失措,急忙問道:“皇叔何如此?難道小人有得罪之處。”

    那劉備哭聲不絕於耳,哭成個淚人兒,哭得淚溼滿襟,魯肅則被劉備哭得膽戰心寒。這時,諸葛亮搖著鵝毛扇從屏風後走出來說道:“我聽了很久了,子敬可知我的主公為什麼哭嗎?”

    魯肅說:“只見皇叔悲傷不已,不知其原因,還望諸葛先生見教!”

    諸葛亮說:“這不難理解!當初我家主公借荊州時,曾經立下取得西川時便還給東吳的文書。可是仔細想想,主持西川軍政大事的劉璋是我家主公的兄弟,大家都是漢朝的骨肉。若是興兵去攻打西川,又怕被萬人唾罵,若是不取西川,還了荊州無處安身;若是不還,那東吳主公孫權又是舅舅。我主處於這兩難困境,子敬又三兩次的來討,因此淚出痛腸,不由得放聲慟哭。”

    諸葛亮說罷,又用眼色暗示劉備,劉備聳肩搖膀,捶胸頓足,大放悲聲。魯肅原是厚道之人,見劉備淚下,放聲痛哭,心中動了惻隱之心,以為劉備真的是無立足之地而哭,便起身勸道:“皇叔且休煩惱,待我與諸葛先生從長計議。”

    諸葛亮說:“有煩子敬回見吳侯,將我主煩惱轉告。再待一段時間,等我主有了安身之地,再奉還荊州如何?”

    魯肅見劉備哀痛之極,只好答應。

    二哭出仁義

    劉備善於哭,而且哭得十分有心計。

    劉備定西川不久,關羽因剛愎自用,丟了荊州,劉備要親率大軍前去討伐吳國。諸葛亮等人極力勸阻,認為若是率百萬大軍討伐東吳為兄弟報仇,是存小節而失大義。而且蜀吳相拼,得利者必是曹操。劉備自稱是漢室之後,不為復興漢室而出兵,卻為私仇而伐吳,有失大丈夫氣概,劉備自然知道這一點,但是“桃園結義”的情結始終丟不下,加上百官勸諫,

    不讓他出兵,他只好終日以淚洗面。

    諸葛亮說:“皇上少憂,死生有命,富貴在天,雲長剛愎自矜,今日故遭此禍也。皇上宜保全萬金之體,徐圖報仇”。

    劉備辯白道:“孤與關、張二人桃園結義時,誓同生死。今日雲長已亡,豈能獨享富貴乎?若不雪恨,乃負昔日之盟也!”說完,又哭絕於地,眾官救醒後,又大哭不已。一日哭昏過三五次,三天不進水食,終日淚如泉湧,直哭得淚溼衣襟,血淚斑斑。一天不發兵為關羽報仇,劉備一天不止痛哭,這樣號哭終日,夜以繼日,連一向詭計多端的諸葛亮也無法勸阻。

    三哭當皇帝

    劉備是很會哭的,尤其是他想當皇帝的那一幕哭得恰到好處。曹丕廢了漢獻帝,自立為大魏皇帝的訊息傳到成都後,自立為王的劉備大吃一驚,劉家天下易主怎能不驚?劉備此時羽毛已經豐滿,很想棄王而稱帝,但是又不好說出口。昔日曹操雖然獨霸朝政,但傀儡皇帝還在,天下名義上還屬劉家,如今曹丕廢主自立,這簡直逆天而行,怎麼辦?劉備雖然遠在四川,但無時不想問鼎中原。此刻見時機成熟,自立為帝的條件已成立,但怎好出口?只好用哭來暗示心跡。於是,水米不進,又使出殺手鐧,每日痛哭,令百官掛孝,遙望許昌而祭之,這一次由於是想當皇帝,於是不僅痛哭,而且哭出病來。乾脆不理政務,把一切大事全部交給諸葛亮。

    諸葛亮自然知道劉備的“哭因”。這時正好有人夜間捕魚,撈到一塊金光燦燦、瑞氣盤旋的玉璽。諸葛亮終於找到了治療劉備痛哭的藥方,遂率群臣上表奏請劉備當皇帝。

    劉備看了後,果然停止了痛哭,卻又故作憤怒,怪諸葛亮等人陷他於不忠不孝。但是經諸葛亮等人苦勸,劉備終於高高興興的自立為帝,改國號為“大蜀”。

    四哭扼諸葛

    劉備不僅哭出了一個“大蜀”皇帝,臨死時又老調重彈,用“哭”來保住劉家的西川天下。那是他當上皇帝后,執意要討伐東吳,為他的異姓弟兄關羽報仇,結果被東吳的一年輕儒子陸遜打得一敗塗地,在趙雲的救護下,逃到了白帝城。因無顏回成都見群臣,就將白帝城的驛館改為永安宮。因積鬱成疾,久病不起,自知不久於人世,便召諸葛亮前來。

    諸葛亮到來後,劉備流淚哭道:“朕自得丞相,成其帝業,怎奈智術淺陋,不聽丞相忠言,自取其敗,羞於回成都與丞相相見。今日病已危篤,不得不請丞相托以大事。”

    說完,不等諸葛亮回答,又痛哭不止,滿面流淚。諸葛亮乃聰慧之人,自然知道主子為何而哭,只好陪著流淚,並勸說道:“願陛下善保龍體,以付天下之望。”

    君臣二人各懷心事哭作一團。

    哭了一會,劉備心想這樣哭下去,自己一命嗚呼,劉家的江山就無法保住,便急命諸臣進來,又要筆寫下遺詔遞與諸葛亮,當著眾人哭著對諸葛亮說:“朕不讀書,粗知大略。聖人云:‘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亡,其言也善’。朕本應與卿等同滅曹賊,共扶漢室,不幸與卿等中道而別。”話未說完,又痛哭,哭得眾人膽寒心涼。哭著哭著,又對諸葛亮說:“丞相將遺詔轉給劉禪,凡事多請丞相教他”。

    諸葛亮等人急忙哭著跪下,感謝劉備的知遇之恩。劉備一隻手拉諸葛亮起來,一隻手擦著眼淚說:“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以告”。諸葛亮說:“陛下有什麼話儘管說,不要隱瞞,臣洗耳恭聽”。

    劉備當著眾人哭泣道:“君之才勝曹丕十倍,必能安邦而成大事。如果我的那些兒子可以輔助,則輔之。如果不能輔助,君可自立為成都之主”。諸葛亮聽出了劉備的“哭外之音”,不覺汗流遍體,手足失措,趕緊哭拜於地:“臣安敢不盡股肱之力也?願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說完,以頭叩地,雙目淚流。

    劉備見“哭”的目的已經達到,既然你諸葛亮當著這麼多人表了態,那麼日後你還敢反悔?劉備這時不哭了,急忙召兩個兒子劉永、劉理到床前說道:“爾等皆記朕言,朕亡之後,爾等三人(還有遠在成都的太子劉禪)皆以父事丞相。稍有怠慢,天人共誅爾等不孝之子!”又對孔明說:“丞相請坐,朕兒拜以為父”。

    諸葛亮明白了劉備的用意之後,表態說道:“臣以肝腦塗地,安能補報知遇之恩也。”劉備之用心可謂狡詐,先是痛哭不 已,然後逼諸葛亮表態,最後讓三個兒子稱諸葛亮為相父。這樣一來,諸葛亮不僅不敢取劉家天下為已有,而且真的肝腦塗地為阿斗這個庸皇帝效勞。

    劉備身後之事安排妥當後,自然不再哭泣,安然駕崩。

    手段點撥:

    一、劉備第一哭,雖然是無賴之舉,但卻有了立足之地。明明是要霸佔荊州為己有,卻偽裝一副可憐相。

    二、在第二哭中,劉備是哭關羽還是哭他自己,只有他本人知道。不過,他這一哭,卻哭出了“義”的形象來。

    三、劉備的第三哭,正應證了老百姓說的那句話:“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

    四、至於第四哭,劉備哭了半天,才說出了真話,他顯然是怕自己死後,諸葛亮效曹丕自立帝位,那麼他一生為之奮鬥的基業豈不付之東流。於是先用哭來打動諸葛亮,再當眾人面說出自己所擔心事,看諸葛亮如何收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嘴角起泡是什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