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霧悟人生851
-
2 # 使用者3540556883952
送一位“好孩子”,老師當然就得一位“好學生”;送一位“熊孩子”,優秀老師有可能把其變成一位“好學生”,當然有機率,並非百分百,老師也不是神。
-
3 # 職教人xujian
“家長送出一個好孩子,老師教出一個好學生。”你的這個家教理念是正確的!
現實中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總會說類似“孩子就拜託老師了”的話,言下之意往往多為”我把孩子送到學校,交給老師,老師就要負責了。”
其實,老師肯定會盡心盡責照顧好孩子,把畢生所學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孩子,但是關於教育孩子,老師也有無能為力的時候,必須靠家長!
良好的品行,來自父母
一個人無論成績好壞與否,品行是關鍵。道德可以彌補能力的缺陷,而能力卻難以掩蓋道德的缺陷。
但是,孩子的品行很大程度上與他的家教有關。老師只是傳道授業解惑者,家長卻是孩子一生的影響者。
因此,想要讓孩子有良好的品行,家庭教育才是關鍵!
良好的習慣,來自父母
麻將桌旁、電視機前長大的孩子肯定和愛看書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差別很大。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家長邊看電視邊督促孩子認真讀書時,收到的往往是強烈的逆反。
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怎麼能強迫孩子做到呢?
積極進取,有良好生活習慣的父母養育出來的孩子,大多數都是熱愛學習,能夠合理安排自己時間的人,父母在教育上會省很多心。
所以,當你百思不得其解孩子為什麼有那麼多壞毛病時,先好好檢討一下自己,也許就會找到根源所在!
讀書的興趣,來自父母
很多家長埋怨自己的孩子不愛學習,不愛看書,卻沒有捫心自問一下,自己是否愛看書呢?
孩子讀書的興趣是從小培養的,兩三歲的孩子就該開始讀書了,而不是等到了學校之後,讓老師培養孩子讀書的習慣。
你家裡的書多,孩子讀的書就多。父母起到好的表率作用,孩子就會效仿,反之,孩子只能模仿你做別的事情。
堅強的意志,來自父母
老師更多教給孩子的是課本知識。良好的生活習慣、做人的道理、堅強的意志,這些都是要靠父母培養的。
老師沒有辦法幫你去培養,這些只能由家長從小在日常生活中培養。
如果你忽略了,那孩子也許成績很好,但是意志薄弱,受不得半點挫折,一樣不會成才,所以情商教育也很重要。
長久的幸福感,來自父母
一個人所在的原生家庭對他一生的影響都很大,夫妻恩愛,家庭和諧,在充滿愛的環境里長大的孩子,註定要比家庭不健全,或者整日吵鬧的家庭裡成長的孩子要心裡陽光很多。這是老師給不了,卻能決定孩子一生!
一個好的老師,或許能夠影響孩子三年五年,但是家長的影響力卻是一輩子。
孩子不是老師的,是你的,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永遠的榜樣,請做個稱職的父母!
將孩子送入學校,你的孩子只是老師N個學生中的一個,教育你的孩子也只是老師工作的一部分而已;但你不一樣,孩子是你的唯一,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永遠是你最重要的事業。
總之,鍛造出一個品學兼優的孩子,老師只起了助力作用,家長才是決定因素。
孩子不是老師的,是家長的,家長永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而後,會有更多老師指導影響孩子,家校共育,請家長和老師協同作戰,共同培育好我們的孩子!
-
4 # 樂媽趙菊英
父母只有給學校送去一個“好孩子”,老師才能能給家長還回一名“優秀學生”。
對這句話,我本人持保留意見。理由:
1.父母只有給學校送去一個“好孩子”,這個“好孩子”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不是大家公認的“好孩子”,評價標準是否存在客觀、公正,很難下定論。同樣,“好孩子”標準是什麼?也沒有定論。目前教育系統普遍的概念是“好孩子”的標準是“三好學生”。學校每年在期末時,一定會表彰那些學校公認的“好孩子”,也就是“三好學生”。而目前,所謂的“三好學生”評判標準以學習成績做指標,唯分數論盛行。
2.因為父母給學校送去一個“好孩子”,那麼老師能給家長還回一名“優秀學生”嗎?老師的格局、人格魅力、德行修為、專業技術能力、性格傾向、心靈健康等因素都制約著老師是不是就能把一個“好孩子”繼續培養教育成茁壯成長的“好孩子”呢?這誰也不能下定論,因為為時尚早。
3.父母如果送去的是真正意義上的“好孩子”,那麼老師也不一定就能讓孩子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好孩子”,父母的教育理念和學校的教育理念如何配合,父母的成長能不能跟上孩子成長的腳步?這都需要時間的檢驗。
4.如果父母給學校輸入送去一個“好孩子”,那麼老師也是特別優秀的真正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從事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同時,父母好好學習,積極配合學校的教學工作,與孩子的成長同頻共振,那麼,學校輸出一個“好孩子”,此命題成立。
5.要想有一個“好孩子”,需要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通力合作,才可以打通教育的任督二脈,讓孩子茁壯成長,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
-
5 # 冕悟
悟得好!1.好老師遇到好學生、好家長成就了孩子,也成就了學生。2.體現了學校教育離不開廣大家長家庭教育的配合。所以,教育,是一個多元素組成,不是單向,需要合力。
-
6 # 李正生
回答了。我贊同這個觀點。為什麼呢?我談談個人從事教育40年的感受。從事20多年社群法律服務工作的感受。根據我60餘年,和各種各樣人,孩子,成人,好人,不好人,打交道,得出來我的看法是:乛個人成長,家庭教育是基礎。學校教育是關鍵。社會教育是再教育。三者不可缺少。我們用一個事物成長,發展,適用,證明人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打基礎教育。也離不開學校培養,成人教育。也離不開社會改造再教育。
我重點談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
一個孩子,如同一棵小樹苗。好的家長,好的家風,從孩子會說話時起,就注意教育孩子會說話,有禮貌,懂得衛生…。這樣乖孩子,就是好孩子。這棵小樹苗,從小沒杈,筆直,送到學校,不用修枝,剪杈,只要給足陽光,水份,和養料,定能成材。可家庭不會教育孩子,父母還吵架,還說粗話。孩子在這樣家庭環境下,如同一棵小樹苗,從小缺陽光,缺雨露,營養不良,長大歪歪扭扭。送學校,老師,給修枝,剪杈,長大可能成材,可能不適用。前幾年去參軍的不少青年,在部隊吃不了苦,回來了,當地政府下令了,不可以…。我還從哪些不孝父母人,分析根源。多是從小缺知識教育。有的無知,範犯法,進監獄,出來社會再教育。
總之,一個人從小成長,離不開父母教育,家教,家風,家庭環境好壞,對孩子成長影響太重要了。好孩子,學校教育就省心。家教差的孩子,學校教育就操心。這是我從教40餘年切身感受的。因此,我認同這個觀點!
-
7 # 爾東者主任
你的育兒理念:家長只有給學校送去好孩子,學校才能還回優秀學生。大體上是不會錯的,也對你作為有責任心的父母表示深深的敬佩!
為什麼只能說是大體上呢?
主要是概念問題,即,好孩子和優秀學生的概念和認知可能會存在某些方面的偏差。
這個真實的事例告訴我們,在大部分父母眼裡,不管孩子怎樣,都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愛、最漂亮、最聰明能幹的。也就是說,家長眼裡的好孩子,可能並不是真正的好孩子。
二、好孩子的標準也很難統一。由於孩子成長的環境千差萬別,家長對孩子的成長的期望也是不一而是,所以每個人認為的好孩子,可能都表現的不同。
比如說,孩子打架這件事,有些家長為了孩子不受欺負,覺得在發生這件事的時候,應該勇敢地打回去才對,而有些家長卻認為不應該動手,而是將情況告訴老師和家長才對,所以,這個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極難鑑定。
另外,培養方向不同,也造成好孩子的標準模糊,比如,家長想培養孩子打球,認為孩子喜歡打球就是好孩子,可在大多數家長眼裡,認真讀書成績好才是好孩子。所以,無法用相同的標準衡量。
三、好孩子未必能成為優秀學生。因為優秀學生的標準是可以細化統一的。一般來說,優秀學生必然是遵守紀律、成績優異、尊敬師長、團結同學,樂於助人的。
僅僅在成績優異這一個方面,就並非是所謂好孩子一定能達到的。好孩子,我們姑且認為是聽話懂事,學習勤奮,尊老愛幼等等方面都做得很好,很有禮貌,很聽話的孩子。但實際上,並不是每個很乖巧懂事的孩子就學習好,學習好不好,取決於孩子的天賦,遺傳基因,成長環境,很多很多因素。光勤奮學習並不一定出好成績,讓人感嘆的是,有些孩子並不努力,可他的成績卻非常好。所以,學習成績作為優秀學生的一個標準,卻有可能不是出自那些所謂的好孩子。
最後,總結幾句話:你的理念之所以肯定被人尊重,是你做到了老師教書、家長育人的教育精髓,是個有責任有擔當的家長。至於孩子究竟怎樣發展,做父母的,用情用心就盡到了責任,成才的路有千萬條,並不是每個優秀學生都能成為成功之人,也不是隻有讀書才能成才一條路!
-
8 # 愛喝蛋酒
家和學校是一個整體,只有相互輔助才能教出優秀,好的學生。
昨天看到一則新聞,說一個醫科大學生,讀了5年,高高興興去學校拿畢業證,但是學費沒交齊。拿不到畢業證,一氣之下去沿海城市流浪16年。每年這樣的案例很多,究竟是誰之過?學校做的不錯,家庭沒那個能力,所以孩子只有自己選擇逃避。在生活中,每個角色都有自己定位,不能推諉,做好自己的分內事就行。
請教:我自己悟得的下面這句條家教理念,您認同嗎?
我的家教理念是:父母只有給學校送去一個“好孩子”,老師才能能給家長還回一名“優秀學生”。
回覆列表
窮怕了的中國窮人老百姓,當牛做馬都把致富希望寄託於孩子,嬌聲慣養無限順從。握著怕死了,放了怕飛了。成了打不得罵不得管不得的小祖宗。寧願出高價把孩子交給學校管教,那知學校也怕擔責恐成體罰被告,最終導致孩子誤入歧途期望破滅,滅亡大於期望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