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印度行紀律
-
2 # Backstreet金融學生
此詩主要表達了詩人樂於歸隱、淡泊功名、不願與世俗交接追求閒適的生活態度。桃花因與“逃”同音而具隱者之意,更體現出追求自由、珍視個體生命價值的可貴精神。
詩歌前四句是敘事,說自己是隱居於蘇州桃花塢地區桃花庵中的桃花仙人,種桃樹、賣桃花沽酒是其生活的寫照,這四句透過頂的手法,有意突出“桃花”意象,借桃花隱喻隱士,鮮明地刻畫了一位優遊林下、灑脫風流、熱愛人生、快活似神仙的隱者形象。
次四句描述了詩人與花為鄰、以酒為友的生活,無論酒醒酒醉,始終不離開桃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任時光流轉、花開花落而初衷不改,這種對花與酒的執著正是對生命極度珍視的表現。
下面四句直接點出自己的生活願望:不願三下四追隨富貴之門、寧願老死花間,儘管富者有車塵馬足的樂趣,貧者自可與酒盞和花枝結緣。透過對比,寫出了貧者與富者兩種不同的人生樂趣。
-
3 # 沛然有雨
桃花庵歌,是唐寅。唐伯虎寫的一篇詩歌。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花枝當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須花下眠。
花前花後日復日,酒醉酒醒年復年。
不願鞠躬車馬前,但願老死花酒間。
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
世人笑我忒瘋癲,我笑世人看不穿。
記得五陵豪傑墓,無酒無花鋤作田。
收起
-
4 # 全媒體資訊
《桃花庵歌》是明代文學家唐寅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此詩中詩人以桃花仙人自喻,以“老死花酒間”與“鞠躬車馬前”分別代指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又以富貴與貧賤的各有所失,形成鮮明強烈的對比,表現了自己平凡真實中帶有庸俗消極一面的真實內心,帶有憤世嫉俗之意氣。全詩層次清晰,語言淺近,卻蘊涵無限的藝術張力,給人以綿延的審美享受和強烈的認同感。
-
5 # 醉倚雲天
這首詩呢,一共有三個傳世版本,字雖不同,但是不管哪種版本讀起來都是回味無窮的。
桃花庵歌
明代:唐寅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花枝當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須花下眠。
花前花後日復日,酒醉酒醒年復年。
不願鞠躬車馬前,但願老死花酒間。
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
世人笑我忒風顛,我咲世人看不穿。
記得五陵豪傑墓,無酒無花鋤作田。
弘治乙丑三月桃花庵主人唐寅(原版)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
別人笑我忒風顛,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版本一)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來花下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
別人笑我忒風騷,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酒無花鋤作田。(版本二)
“弘治十八年乙丑,三月,桃花塢小圃桃花盛開,作《桃花庵歌》。”這一年,距離唐伯虎科場遭誣僅六年。對,一個從小被譽為神童,曾高中解元的人來說,功名被革後,無意科考,絕意仕進的人來說,賣畫度日,以花為朋,以酒為友的生活是何等閒適。曾經的唐伯虎才高八斗,意氣風發,流連歡場,渴望憑自己才學被朝廷重用,一展抱負。然而,人生的鉅變,使唐伯虎斷絕了踏入官場的念頭,從此流連山水,縱情詩畫,對花與酒的執著也是對生命極度珍視的表現,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何必奢求那麼多,不如珍惜當下,享受生活。
桃與桃同音,借桃花隱喻隱士,刻畫了一位灑脫風流縱情花酒熱愛人生快活似神仙的隱士,體現出追求自由,珍視個體生命價值的可貴精神。唐伯虎要是生在當代,誰能蓋過他的風頭。
-
6 # 雪堂蕭聲
《桃花庵歌》系明代詩人唐寅(1470—1524)所作。原詩如下: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裡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來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賤緣。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花酒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做田。唐寅的這首詩帶給了詩人一種世外桃源的人生意境和悠然感覺,這也是古今中外文人們所共同寄託的那份悠然自得的心境與理想。
這首詩,清晰,樸實,委婉,像民謠一般地動聽,給了人精神上的愉悅。這也印證了韓愈“和平透過音樂薄弱,憂鬱的聲音是美好的,講話的喜悅是難以奏效,差的話容易好”(《荊潭唱和詩序》)的著名論斷。
唐寅雖才華橫溢,卻年少失意。他對仕途不抱任何希望,於是像歷代文人墨客那樣,以消極的態度,過起了悠閒避世的清靜生活。這首詩就是對他當時的心境作出的最好解答。狀若瘋狂傲慢,玩世不恭和輕狂,悠然灑脫,實則隱約地透露出了一種“世人皆醉我獨醒”的內心孤獨。
這首詩讀來朗朗上口,感染力及對情感的衝擊力極強。前三句還採用了頂針的手法,在保證詩歌的開頭清晰地描寫環境的同時,手法語境上頗為耐人玩味,引人入勝。同時,又順其自然地帶出了後面的部分。這首詩中也未用豔麗的詞藻,就像唐寅清高的為人。
既然不能在仕途裡掌控風雲變幻,那就在這桃花樹下,做一個灑脫的酒中仙吧!
-
7 # 紫甘藍8568
唐寅 明代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花枝當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須花下眠。
花前花後日復日,酒醉酒醒年復年。
不願鞠躬車馬前,但願老死花酒間。
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
世人笑我忒瘋癲,我笑世人看不穿。
記得五陵豪傑墓,無酒無花鋤作田。
我覺得試人寫的是一種人生的感悟,對待事物的見地,詩人灑脫不被世俗包累的靈魂。
-
8 # 曉霖
《桃花庵歌》是明代文學家唐寅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此詩中詩人以桃花仙人自喻,以“老死花酒間”與“鞠躬車馬前”分別代指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又以富貴與貧賤的各有所失,形成鮮明強烈的對比,表現了自己平凡真實中帶有庸俗消極一面的真實內心,帶有憤世嫉俗之意氣。全詩層次清晰,語言淺近,卻蘊涵無限的藝術張力,給人以綿延的審美享受和強烈的認同感。
-
9 # 劍馬書生
《桃花庵歌》寫的就是唐寅的心聲!讀懂了這首《桃花庵歌》,也就讀懂了唐伯虎真正的人生。諸多以唐寅唐伯虎為原型的文藝作品中,總喜歡錶現他的才華橫溢和風流倜儻,故事的結局總是圓滿和諧。但歷史上真實的唐寅唐伯虎,卻是生活在落魄、痛苦、無奈甚至絕望之中。《桃花庵歌》這首詩寫於大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這一年,上距唐寅科場遭誣僅六年。唐寅曾中過解元,後來受到科場舞弊案牽連,功名被革,在長期的生活磨鍊中,看穿了功名富貴的虛幻,認為以犧牲自由為代價換取的功名富貴不能長久,遂絕意仕進,賣畫度日,過著以花為朋、以酒為友的閒適生活。詩人作此詩即為表達其樂於歸隱、淡泊功名的生活態度。 所以,詩人在《桃花庵歌》中以桃花仙人自喻,以“老死花酒間”與“鞠躬車馬前”分別代指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又以富貴與貧賤的各有所失,形成鮮明強烈的對比,表現了自己平凡真實中帶有庸俗消極一面的真實內心,帶有憤世嫉俗之意氣。
-
10 # 薄涵娛樂
《桃花庵歌原文解釋》
桃花庵歌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裡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花枝當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須花下眠。花前花後日復日,酒醉酒醒年復年。
不願鞠躬車馬前,但願老死花酒間。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
世人笑我忒風顛,我咲世人看不穿。記得五陵豪傑墓,無酒無花鋤作田。
原文解釋
桃花塢裡有桃花庵,桃花庵下有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了桃樹,又折下桃花枝去抵酒錢。
酒醒了也只是坐在桃花前,喝醉了就要在桃花下睡覺。
日復一日的在桃花旁,年復一年的酒醉又酒醒。
不願意在華貴的車馬前彎腰屈從,只希望在賞花飲酒中度日死去。
車馬奔波是富貴人的樂趣所在,而無財的人追尋的是酒盞和花枝。
如果將富貴和貧賤相比,那是天壤之別。
如果將清貧的生活與車馬勞頓的生活相比,他們得到的是奔波之苦,我得到的是閒適之樂。
世間的人笑我太瘋癲了,我笑他們都太膚淺。
還記得五陵豪傑的墓前沒有花也沒有酒,如今都被鋤作了田地。
-
11 # 取金記
這是明代名人唐寅的詩作,近幾年這首詩被炒作的非常厲害。它寫了什麼,可從兩個層面來看。
1.從詩歌文字上看,我住在一個叫桃花塢地方的桃花庵,我在那裡種桃種田,生活安逸得很,自足得很,人們還叫我為“桃花仙”呢。我種桃種田之餘,就呼朋喚友在桃花樹下喝酒,一喝就喝個大醉。這種生活就是好,比王孫公子的生活還好,自由自在無牽無掛。
2.透過文字看它裡面,寫的全與上面的意思相反,帶有強烈的反諷色彩。如果真把詩歌文字層面的意思當成詩人唐寅的本意,就大錯特錯,我們把文字層面的意思全反過來理解就對了。唐寅風流倜儻文釆過人自命不凡,豈是肯安居一隅不問世事之人?可惜他命途多舛,科舉不暢,比之宋代“奉旨填詞柳三變”的柳永更加不堪。至少柳永中科舉作官了。唐寅卻是屢試不中,如此高傲矜持之人如何受得了。那麼大的名氣不中舉,而那些沒名氣的人一個接一個地收到捷報,你讓唐寅情何以堪。唐寅家中本豪富,可唐寅總以科舉是盤中菜可以手到擒來,作官後還怕沒錢?所以他流連花叢結交損友一擲千金,很快豪富變窮鬼。科舉中不了,官也做不了,家也沒了。幸好還有好心之人可憐他,讓他在桃花庵住下,要不風流落魄的唐大才子就要淪落為街頭流浪的唐大乞丐了。心懷不滿懷才不遇的唐大才子怎麼會甘心屈居於此,又怎會對屢試不中不耿耿於懷?想學陶淵明?依唐寅的性子,想都不用想。
所以,《桃花庵歌》寫了唐寅看似寄情山水的平淡恬靜生活,實則寫了唐寅不甘平靜的騷動之心,它徹頭徹尾的是一首才子懷才不遇而憤世嫉俗的詩作。
-
12 # 鏟盡崎嶇大道平
桃花庵歌
明代:唐寅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折花枝當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須花下眠。
花前花後日復日,酒醉酒醒年復年。
不願鞠躬車馬前,但願老死花酒間。
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
世人笑我忒風顛,我咲世人看不穿。
記得五陵豪傑墓,無酒無花鋤作田。
弘治乙丑三月桃花庵主人唐寅(原版)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貧賤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
別人笑我忒風顛,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版本一)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來花下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富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
若將富貴比貧賤,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
別人笑我忒風騷,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酒無花鋤作田。(版本二)
譯文
桃花塢裡有桃花庵,桃花庵下有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了桃樹,又折下桃花枝去抵酒錢。
酒醒了也只是坐在桃花前,喝醉了就要在桃花下睡覺。
日復一日的在桃花旁,年復一年的酒醉又酒醒。
不願意在華貴的車馬前彎腰屈從,只希望在賞花飲酒中度日死去。
車馬奔波是富貴人的樂趣所在,而無財的人追尋的是酒盞和花枝。
如果將富貴和貧賤相比,那是天壤之別。
如果將清貧的生活與車馬勞頓的生活相比,他們得到的是奔波之苦,我得到的是閒適之樂。
世間的人笑我太瘋癲了,我笑他們都太膚淺。
還記得五陵豪傑的墓前沒有花也沒有酒,如今都被鋤作了田地。
弘治乙丑年三月桃花庵的主人唐寅作。
全詩畫面豔麗清雅,風格秀逸清俊,音律迴風舞雪,意蘊醇厚深遠。雖然滿眼都是花、桃、酒、醉等香豔字眼,卻毫無低俗之氣,反而筆力直透紙背,讓人猛然一醒。唐寅詩畫得力處正在於此,這首詩也正是唐寅的代表作。
詩歌前四句是敘事,說自己是隱居於蘇州桃花塢地區桃花庵中的桃花仙人,種桃樹、賣桃花沽酒是其生活的寫照,這四句透過頂的手法,有意突出“桃花”意象,借桃花隱喻隱士,鮮明地刻畫了一位優遊林下、灑脫風流、熱愛人生、快活似神仙的隱者形象。
次四句描述了詩人與花為鄰、以酒為友的生活,無論酒醒酒醉,始終不離開桃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任時光流轉、花開花落而初衷不改,這種對花與酒的執著正是對生命極度珍視的表現。
下面四句直接點出自己的生活願望:不願三下四追隨富貴之門、寧願老死花間,儘管富者有車塵馬足的樂趣,貧者自可與酒盞和花枝結緣。透過對比,寫出了貧者與富者兩種不同的人生樂趣。
接下去四句是議論,透過比較富貴和貧窮優缺點,深刻地揭示貧與富的辯證關係:表面上看富貴和貧窮比,一個在天,一個在地,但實際上富者車馬勞頓,不如貧者悠閒自得,如果以車馬勞頓的富貴來換取貧者的閒適自在,作者認為是不可取的,這種蔑視功名富貴的價值觀在人人追求富貴的年代無異於石破天驚,體現了作者對人生的深刻洞察和超脫豁達的人生境界,是對人生的睿智選擇,與富貴相連的必然是勞頓,錢可以買來享受卻買不來閒適、詩意的人生,儘管貧窮卻不失人生的樂趣、精神上的富足正是古代失意文人的人生寫照。
通觀全詩,層次清晰,語言淺近,迴旋委婉,近乎民謠式的自言自語,然而就是這樣的自言自語,卻蘊涵的無限的藝術張力,給人以綿延的審美享受和強烈的認同感,不愧是唐寅詩中之最上乘者。這也正合了韓愈“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音要妙;歡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荊潭唱和詩序》)的著名論斷。
這首詩中最突出,給人印象最深的兩個意象是“花”和“酒”。桃花,最早見諸文學作品,當於《詩經·周南》之《桃夭》篇,本意表達一種自由奔放的情感。而至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一出,桃花便更多地被用來表達隱逸情懷了。古代,桃還有驅鬼辟邪的意思,而“桃”與“逃” 諧音,因有避世之意。在唐寅的詩中,“桃花”這一意象頻頻出現。試舉幾例:
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長安眠。姑蘇城外一茅屋,萬樹桃花月滿天。 (《把酒對月歌》)
桑出羅兮柘出綾,綾羅妝束出娉婷。娉婷紅粉歌金縷,歌與桃花柳絮聽。 (《桑圖》)
野店桃花萬樹低,春光多在畫橋西。幽人自得尋芳興,馬背詩成路欲迷。 (《題畫四首其一》)
花開爛漫滿村塢,風煙酷似桃源古。千林映日鶯亂啼,萬樹圍春燕雙舞。 (《桃花塢》)
草屋柴門無點塵,門前溪水綠粼粼。中間有甚堪圖畫,滿塢桃花一醉人。 (《題畫廿四首其十五》)
不難看出,例中桃花意象都是用來表達閒居和隱逸生活的。
“酒”,在中國古代文化和古代士人中也有著重要的地位。它不僅可以用來表達悲壯慷慨情懷,更與世事蒼涼、傲岸不羈、獨行特立結緣。晉有劉伶、嵇康,唐有“飲中八仙”,宋有東坡“把酒問青天”,而到了明代,又有了唐寅醉酒花下眠。
-
13 # 子可欣
《桃花庵歌》寫的是唐寅無心仕途,醉情于山水田園之間,痴迷桃花與美酒。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別人笑我整日花前迷醉,瘋瘋癲癲,與世俗格格不入;我卻笑話他們不懂人生真諦,於俗世庸碌,只能是勞累身心,還不如及時享樂。該句鮮明的表明自己的處世態度。
桃花庵歌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裡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來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賤緣。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花酒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做田。唐寅的人生經歷十分坎坷,家中親人不幸相繼離世,自己仕途坎坷,後又被罷官,便對官場心灰意冷。《桃花庵歌》便是在此之後所作。
詩人與花為鄰、以酒為友的生活,無論酒醒酒醉,始終不離開桃花,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任時光流轉、花開花落而初衷不改,這種對花與酒的執著正是放浪形骸的生活喜愛與珍惜,也頗為符合自己的天性。
不願低三下四追隨富貴之門、寧願老死花間,儘管富者有車塵馬足的樂趣,貧者自可與酒盞和花枝結緣。詩人只在乎自己內心的愉悅,而不是為了追求物質的滿足而勞累身心。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做田。這兩句最是有名,別人笑“我”與花為鄰、以酒為友的生活不思進取,與俗世格格不入,太為“瘋癲”,而“我”我卻笑世人看不穿這功名富貴,在如此光輝迷人的表面下是身心勞累,仕途上如履薄冰,戰戰兢兢,“躬耕於車馬前”,稍有不慎便會身敗名裂,鋃鐺入獄,成為世人笑柄。
要想起“五陵豪傑墓”,又有多少人記得?身後依然逃不過墓地被“鋤作田”,更是進一步突出自己及時行樂的人生態度。
詩人在長期的生活磨礪中,看穿了功名富貴的虛幻,認為以犧牲自由為代價換取的功名富貴不能長久,遂絕意仕途,放浪形骸,追求自己的天性,及時行樂。
在物慾橫流,拜金盛行的當下,又有多少人可以放浪形骸,不慕名利,只求及時行樂,追求內心的愉悅呢?這首詩對我們來說,更多的是內心羨慕與現實的無奈吧。
-
14 # 陰陽醫者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裡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來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賤緣。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花酒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做田。
-
15 # 紫菀品月
《桃花庵歌》是其詩詞中最著名的一首,乃是自況、自譴兼以警世之作。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裡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起首四行,有如一個長長的“推”的鏡頭,由遠及近,將一個畫裡神仙陡然呈現在讀者面前。短短四行,重複用了六個“桃花”,迴圈復沓,前後鉤連,濃墨重彩,迅速堆積出一個花的世界,使人一下子落入其所設定的情境之中。不緊不慢的語調和語速,又加重了讀者的親切感和好奇心:這桃花仙人究竟過得是怎樣的神仙生活?接下來的四行便展開一幅“醉臥花間”的美圖:“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看這桃花仙人何等逍遙,何等快活,竟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醉酒賞花。這裡,花與酒,已不完全是詩人藉以譴懷的外物,簡直是詩人生命的一部分,或者說也成了獨立的生命個體,花、酒與人,融為一個和諧的整體。以上幾句,可謂作者自況,意象生動、鮮明而有深義。那個曾經幻想“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學子唐寅不見了,那個煙花柳巷醉生夢死的風流才子不見了,痛也痛過,樂也樂過,在經歷了幾年放浪生活之後,唐寅終於還是選擇逃離鬧市,為自己選定這一處世外桃源,和繼娶沈氏,開始了相對平靜的隱居生活。雖仕進無門,畢竟身有所託,又值壯年,美景逸思,一詠成詩。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此一句承上啟下,道出了詩人的志趣所在:與其為了榮華富貴奔波勞碌屈己下人,何如在花酒間快活逍遙:“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者緣。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車塵馬足”只是富貴者的趣味,而花和酒註定與貧者結緣。如果用金錢和物質來衡量,這兩種人兩種生活自然有著天壤之別,但換個角度去理解,那些富貴者須得時刻繃緊神經,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過活,而所謂貧者,卻能多幾分閒情,多幾分逸趣,反而活得更加自然、真實,更加輕鬆和快樂。以上六行全用對比描寫,感情在激烈的碰撞中展開,每一句中,因用韻的關係,前緊後舒,充分表現出詩人傲世不俗的個性,和居處生活的的超脫與釋然。 然而此中真義並非人人悟得,君不見“別人笑我忒瘋癲”?而“我”,卻不以為然:“我笑他人看不穿。”難道你們沒有看到,昔日叱吒風雲富貴至極的君王將相,如今又如何呢?不但身已沒,勢已落,連花和酒這些在他們生前不屑一顧的東西都無法奢望了,甚至連墳塋都不保。如果他們在天有知,也只能無奈地看著農夫在自己葬身的土地上耕作了。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一句收束,戛然而止,餘味綿綿。 通觀全詩,層次清晰,語言淺近,迴旋委婉,近乎民謠式的自言自語,然而就是這樣的自言自語,卻蘊涵的無限的藝術張力,給人以綿延的審美享受和強烈的認同感,不愧是唐寅詩中之最上乘者。這也正合了韓愈“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音要妙;歡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荊潭唱和詩序》)的著名論斷。 這首詩中最突出,給人印象最深的兩個意象是“花”和“酒”。桃花,最早見諸文學作品,當於《詩經·周南》之《桃夭》篇,本意表達一種自由奔放的情感。而至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一出,桃花便更多地被用來表達隱逸情懷了。古代,桃還有驅鬼辟邪的意思,而“桃”與“逃” 諧音,因有避世之意。在唐寅的詩中,“桃花”這一意象頻頻出現
-
16 # zqf1217
此詩中詩人以桃花仙人自喻,以“老死花酒間”與“鞠躬車馬前”分別代指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又以富貴與貧賤的各有所失,形成鮮明強烈的對比,表現了自己平凡真實中帶有庸俗消極一面的真實內心,帶有憤世嫉俗之意氣。
-
17 # 兵臨城下58518222
《桃花庵歌》是明代畫家、文學家、詩人唐寅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此詩中詩人以桃花仙人自喻,以“老死花酒間”與“鞠躬車馬前”分別代指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又以富貴與貧賤的各有所失,形成鮮明強烈的對比,表現了自己平凡真實中帶有庸俗消極一面的真實內心,帶有憤世嫉俗之意氣。全詩明白如話,不用任何典故和華麗辭藻,語言音調務近俚俗,輕便自山,卻蘊涵的無限藝術張力,給人以綿延。
-
18 # 人間清歡Huan
《桃花庵歌》是明代詩人唐寅的作品,說到唐寅,可能大部分人都覺得唐伯虎這個名字更為熟悉。
影視劇裡的唐伯虎才高八斗、風流倜儻,可是現實生活中的他卻是不得志的,受到了科考舞弊案的牽連,被革去了功與名。後來他覺得功名利祿於其自身已經不重要,遂隱居在桃花庵,過著與花酒友相伴的生活。
可能歷史上少了一個唐寅,卻多了一個才子唐伯虎,也多了一叢絕美的桃花。
-
19 # 南派先生氵
《桃花庵歌》是明代文學家唐寅創作的一首七言古詩。此詩中詩人以桃花仙人自喻,以“老死花酒間”與“鞠躬車馬前”分別代指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又以富貴與貧賤的各有所失,形成鮮明強烈的對比,表現了自己平凡真實中帶有庸俗消極一面的真實內心,帶有憤世嫉俗之意氣。全詩層次清晰,語言淺近,卻蘊涵無限的藝術張力,給人以綿延的審美享受和強烈的認同感。
-
20 # 安國寧家
自古風流多才俊 瘋歌瘋酒醉中仙
桃花庵歌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裡桃花仙。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酒醒只來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賤緣。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將花酒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做田。唐寅字伯虎,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據傳於明憲宗成化六年(1470)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時生,故名唐寅。
據記載,這首詩是唐寅在弘治十八年(1505年)所作,上距唐寅科場遭誣案僅僅過去六年。我們知道之前唐寅曾中過解元,後來因為受到科場舞弊案牽連,功名被革。他在長期的生活磨鍊中,逐漸釋然看穿了功名富貴背後的虛幻,以犧牲自由為代價換取的功名富貴內心無法接受。便絕意仕進,開始了賣畫度日的生活,以花為朋、以酒為友、雖然貧困、難得快樂!詩人以桃花仙人自喻,表達其樂於歸隱、淡泊功名的生活態度。“爭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騎著驢騾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 此時唐寅早已看破紅塵、在“更無一個肯回頭”的爭名奪利中及時回頭,無奈中其實是一種人性的大智慧,一切釋然。即便無花無酒,依然逍遙自在。
回覆列表
看到《桃花庵歌》,我想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相聲紅人岳雲鵬的師父郭德綱。
岳雲鵬的成名曲是《五環之歌》,
郭德綱的成名曲是《桃花庵歌》。
當然,只追星,追網紅是不行的,不讀書是對不起歷史的。
這首郭德綱傳唱大江南北,唱紅了自己,捧紅了郭麒麟的《桃花庵歌》的作者,是明代網紅,風流才子唐伯虎創作的七言古詩。
說起唐伯虎,我們又想起網紅星爺周星弛的《唐伯虎點秋香》。
桃花庵歌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裡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來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願老死花酒間,不願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貴者趣,酒盞花枝貧賤緣。
若將富貴比貧者,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他得驅馳我得閒。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做田。
桃花庵:唐寅在桃花塢建屋,名為桃花庵。
桃花塢(wù):位於蘇州金閶門外。北宋時章粢父子在此建成別墅,後漸廢為蔬圃。唐寅於此築室,故名桃花庵。
這首詩,通俗易懂,表達了風流才唐伯虎,看透了仕途險惡,被科舉制度深深挫傷了自尊心,對科舉再也不抱任何幻想,內心無從擺脫的情結.對人間滄桑與世態炎涼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過起了以賣文賣畫為生的詩酒逍遙的個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