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桃之夭夭6
-
2 # 曉龍剪輯
赤壁之戰是歷史上很有爭議的戰役,首先從黃蓋的苦肉計來看,以曹操多疑的性格來看,怎麼能相信,後來諸葛亮借東風,也是描繪的神乎其神,設個祭壇就能借來東風了,不得不說這一環扣一環的,聯絡的非常緊密,就從借東風來看,諸葛亮就被周瑜嫉妒的要死。
再到後來,因為天氣霧大的原因,曹軍果真就把戰船連在了一起,才有了這出或燒連營 ,所以曹操敗的很慘,很多人都說,若是曹操沒有打這一戰,之後的結果肯定是根本不會有孫劉的存在,只有曹操一個梟雄了。
可現實就是這麼殘酷,曹操真的就打了,敗了,而且敗的很慘。曹操失敗之後,孫劉兩方肯定是要追擊的,那若是放了曹操,以後定是後患無窮。可是諸葛亮卻在最重要的華容道,安排了關羽去埋伏,而關羽卻放了曹操。在三國看來這是諸葛亮的失策,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換句話說曹操若是在華容道被關羽斬殺,之後會有什麼後果呢?後方的東吳還在虎視眈眈的,也不是吃素的,很有可能在關羽殺了曹操之後,他們就坐收漁利了。他們當然會樂享其成了。所以在重要的時刻,諸葛亮做出了這樣的決定。原來諸葛亮早就算好,曹操在敗了之後,肯定會經過華容道的,這也是必經之路,所以才決定讓關羽去守,因為換了別人,曹操肯定就沒命了,而且三國鼎力的局勢,是他從茅廬的時候就看好的,如果藉此機會除掉曹操,雖然漢室的威脅除掉了,但是主公的性命和這些將士們的命也都堪憂了。另外也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看人看的準,關羽是個很重義氣的人,所以是華容道義釋曹操。這就要追溯到之前了,關羽曾被曹操所擒,之後在曹操那裡也待了很多年,幸好曹操是個很愛才的人,不然關羽也不會放過他。
當然本來軍師下的命令是要殺死曹操的,可是又想到曹操怎麼對自己的了,畢竟在曹操那裡除了高官就是銀錢,雖然自己是被俘,但是曹操給的禮遇還是不錯的,想到這裡關羽就心軟了,才有了放過曹操的念頭,放了曹操後,軍師的命令也就違背了。所以回來後諸葛亮假裝生氣要殺他,最終眾將領為關羽求情才保的一命,當然這發生的一切過程,都被東吳看的一清二楚的,所以他們就撤兵了,如果當時關羽沒有放走曹操,想必他們的命早就不存在了,還是要多謝關羽的義氣啊,當然還是諸葛軍師把控的好。
-
3 # 民工愛歷史三國
如果關羽把曹操殺了,後果就會很嚴重對劉備的集團不利!這就是諸葛亮早以料到的事情,為什麼讓關羽守華容道那裡1,就是讓關羽還人情去了,
關羽在曹營一十二載,保護二位嫂嫂曹操對他恩重如山!上馬贈金下馬贈銀,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讓漢獻帝封關羽為漢壽亭侯,還把呂布赤兔馬送給了關羽,英雄得寶馬如虎添翼!河北尋兄長過五關斬六將曹操都沒怪罪關羽!
關羽是個義氣很重的人,義薄雲天所以後人都尊重他,奉貢他這樣的神仙!
怕關羽不去諸葛亮還給他立了軍令狀,故意激怒關羽去截殺曹操。
如果派別人去曹操必死無疑,曹操死了北方必亂,孫劉聯合滅曹,劉備實力太弱,沒有固定的地盤,平定了北方曹操集團,東吳必須把劉備滅掉自己強大,這是劉備和諸葛亮最不想看到的事情!
本人認為關羽殺死曹操,必定出現一個很混亂的場面,可能東吳一家強大!
也許五胡亂華的場面提前上演!
歷史沒有假設一切都是上天安排!
-
4 # 陽光明媚4845
首先我們先明白一點,曹操所面對最強大的敵人是誰。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大家可能眾說紛紜,有人說袁紹,有人說孫劉聯軍,還有人會說是忠於漢庭之老臣……如此種種,我們不一一列舉。實際上,當你對漢末歷史深入瞭解後,你就會明白真正威脅到曹魏統治集團根基的,其實是那些繁衍百年的世家大族。
這裡我們不得不對漢朝的官員選拔制度——舉孝廉科普一下。所謂舉孝廉,即地方官員向中央推舉一些在地方上能力強、品德好的人到中央任職,以此來達到為中央網羅人才的目的。
但在漢朝,中央的基層治理能力遠遠達不到鄉鎮一級,即所謂“皇權不下縣”,因此在基層,往往是士紳豪強掌握社會治理能力和大量的社會資源。這就直接導致了僅靠中央指派的地方官員無法履行國家職能,必須要和當地地主階級聯手才能維持中央政權在地方上的存在。
而豪強們並不會白白支援朝廷在地方上的統治,他們也有想要獲得的,那就是前往中央的通道,因為這樣才能使家族更加繁榮昌盛。那在漢朝那個時代,一個人前往中央最好的辦法又是什麼呢?沒錯,就是上文我們提到過的舉孝廉。
接下來的事情就很好理順了,官僚階級和地主階級完成了他們的聯盟,綁架了國家篩選人才的制度。地方上計程車紳支援官僚的工作,官僚把舉孝廉的名額留給士紳,士紳們的孩子進入中央成為官僚,地方大家族攫取更多利益,由此形成了不可逆的土地兼併,最終導致了漢末的大亂……
因此,當一個以統一中國為目的的人出現後,他最強大的敵人,就一定是那些在地方上盤根錯節,不服中央管理的世家豪強。而曹操也正是對豪強權貴進行了數次打擊,並一步步開始收緊朝廷權利,維護中央政權,這也正是曹操本人的進步性。儘管曹老闆一生黑點無數,屠城能做到雞犬不留,但憑這一點,還是可以肯定他對歷史的貢獻。
那麼回到題主的問題上來,如果曹操身死,還會不會有三國呢?我的回答是,不只三國。原因很簡單,一但曹操身死,那麼之前憑藉曹操威壓偃旗息鼓的世家大族們,一定會重新作亂,更不用說那些北方的少數民族們,北方必然會重新陷入割據之勢。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就是前秦苻堅,在淝水之戰後,哪怕苻堅沒有死,前秦龐大的帝國也立刻分崩離析了。
我們也知道,最終司馬氏奪取了曹魏政權,而司馬家族本身即是勳貴,因此晉朝對世家大族進行了相當程度的妥協、開歷史倒車才換取了豪強們對司馬家稱帝的支援,這也導致了西晉立國不正,最終釀成了五胡亂華的慘劇。
正如教員對曹操的評價:“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所謂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
-
5 # 江岸好呵
《三國演義》中,從赤壁大戰戰場上,被打得丟盔卸甲、狼狽不堪的曹操一路狂奔、慌不擇路,終於被關羽在華容道堵住了已遭到張飛、趙雲兩輪打擊的曹操,此時的曹操及其將領在精力旺盛,蓄銳已久的關羽面前已經毫無還手之力,因此,關羽只要狠下心來,曹操就到“閻王爺”那兒去報道了。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三國的局面會改變嗎?可以肯定的回答:不會改變,但是最強的不一定是魏國,極有可能東吳將成為最大的贏家。其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魏國將迅速衰落,但是總體政治格局不會改變。曹操已死,國內群龍無首,將會給魏國內政治、經濟帶來巨大的波動和挑戰,會迅速降至冰點,但是棟樑之臣荀彧、荀攸、董昭、程昱等人還在,武將曹、夏侯氏將領還在國內,特別是曹操子女均已成長,只要團結一致,基本能穩定局勢,但是需要一定的時間調整。
二是東吳迅速崛起,成為最受益、最強大的國家。由於魏國國內將出現一段政治危機、顧此失彼,荊州、襄城以南、東地區,都會予以放棄,吳國疆域會迅速擴大,經濟也會迅速上升,而且孫權、周瑜、魯肅、張昭等人一定會抓住機會,實現更大的目標。
三是劉備實現建立蜀國的夢想,將會難上加難。這個時候,吳國已經沒有聯合劉備的必要,更不會借荊州給劉備,沒有後援保障,劉備、諸葛亮、龐統、關羽、張飛、趙雲等人攻取西川益州難度更大,既便是取得成功,經營面臨的困難和風險挑戰更大。
總之,曹操殺了,受益匪淺的將是東吳孫權,其將迅速崛起,成為最強大的國家,也許三國不是歸晉,而是歸吳了。
-
6 # 北社野老
回答是依然有三國,中國古代的政治上有一個保幼主的慣例。既是曹操讓關羽給殺了,曹操的部屬依然會保著曹丕爭霸天下。再者,曹操雖然在赤壁敗了,但北方勢力依然未減,曹丕那時也都老大不小了,而且參加過討伐袁紹的歷練,他會接過這個攤子勵志奮鬥的。
-
7 # 一筆倩江南
赤壁時期的曹操掛了,後續的三國還是會出現,只是三國的歷史會有所改變。
曹操經過二十餘年的南征北戰,平定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讓割裂的北方從新完成統一,迴歸大漢王朝的名下。
曹操作為東漢丞相,朝野內外都有很多的反對力量。朝內:漢朝遺老、割據舊臣等;朝外:劉備、孫權為代表的割據勢力。
曹操要是在華容道被關羽所殺,原本和平安穩的北方會瞬間進入動亂的割據時代。這是肯定的。
一、曹家內亂
曹操當時還未欽定魏世子,曹丕和曹植都有機會,這兩人不管是軍中還是朝野都有很大的支持者。若曹操突然離世,這兩人肯定會為繼承曹操官職等榮譽內鬥(袁紹的三個孩子),進而消耗自家的實力。
二、遺老崛起
朝野以董承為代表的漢朝遺老,肯定會順勢而起,割據一方,艱難的維持漢朝最後的尊嚴。當時的天下品牌紅還是漢朝,只要是有正統皇帝的肯定,還是有一定程度完成對天下的統一的。
三、孫劉集團分崩離析
孫權和劉備因為曹操的恐怖才組合成利益集團,一旦恐怖的曹操消失,兩人原本脆弱的利益集團會瞬間分崩離析。為了爭奪曹操遺留下來的廣闊土地大打出手。這樣會使原本混亂的局勢,更加撲朔迷離。鹿死誰手也不可得知。
曹操作為北方實際領袖,不管是在軍師還是在朝野都有很大的影響力。若突然消失,會造成無法預料的後果,這種後果對當時情況微妙的動亂三國時期,都是很致命的,這種影響也會改變三國曆史走向,進而改變整個中國的程序。
-
8 # 知歷史看未來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曹操軍隊人數雖然很多,但是卻失敗了。當時火燒赤壁還沒有開始時,諸葛亮算準了曹操的逃跑路線,預測曹操一定會經過華容道,所以把捉住曹操的重任交給了關羽,還立下了軍令狀。
但是關羽到了最後時刻猶豫了,關羽違背了諸葛亮的軍令,念在以前曹操對自己的照顧,心懷感恩,就將曹操給放走了。後來諸葛亮假裝要殺了關羽,但是卻放過了關羽。
如果關羽在赤壁就把曹操給掛了,還有三國嗎?還是會有三國的,不過當時的形勢會變得更加複雜,社會更加的混亂,諸侯間的戰爭更加頻繁。
北方地區重新陷入混戰如果關羽在赤壁把曹操給殺了,曹操的兒子曹丕將繼位,但是可能會遇到夏侯惇的阻撓,因為夏侯惇也有實力繼位,夏侯惇在軍中得到了比較多的人支援,而曹丕還比較年輕,才21歲,經驗相對不足。不管是誰上位,都會向劉備集團出兵為曹操報仇的。
西涼馬騰也會趁此機會擴大自己的勢力,吞併一些地區。北方少數民族會進攻中原,使中原地區再次陷入更加混亂的諸侯混戰時期,受苦的還是天下廣大的百姓,各地起義也會不斷爆發。
劉備集團會腹背受敵能殺掉曹操,一定是劉備做夢的想要做的事,殺掉曹操意味著自己少了一個強勁的競爭對手,自己統一天下的步伐又近了一步。但是關羽殺掉曹操的話,劉備集團也要面臨巨大的壓力,拿捏不好自己就會被滅掉。
劉備成功把曹操給殺了,曹操集團勢必要找劉備報仇,與劉備集團決一死戰;而孫權集團也可能向劉備出兵,把較弱的劉備先搞定,自己也少了一個對手,或者孫權集團會坐山觀虎鬥,讓曹操集團和劉備集團先打,兩敗俱傷之後,孫權就會出兵統一天下。
當時劉備連個存身之地都沒有,兵力與兩大集團的差距也有點大,將領也就關羽、張飛、趙雲而已,如果兩大集團真的要來攻打,估計也挺不了多久。
孫權坐收漁翁之利,出兵征討北方和西蜀孫權一直以來都是消極防禦,固守江東地區,見到劉備殺死了曹操,肯定知道曹操集團與劉備集團必然會發生一場惡戰,孫劉聯盟將名存實亡。養兵蓄銳已久的孫權一定會揮師北上,進攻已經兩敗俱傷的曹操和劉備集團。究竟能不能一統天下不敢肯定,但是會成為一個新的霸主,沒有哪個集團敢惹了。到頭來,還是孫權集團獲益最大。
所以說如果當時關羽殺了曹操的話,歷史將會被改寫,三國還是存在的,只不過會比原來的更加混亂,諸侯混戰,受苦的還是天下百姓。
-
9 # 新人小周
可能會有,赤壁之戰,曹操是為了什麼?
統一天下,即使赤壁之戰曹操80萬大軍戰敗,就算曹操死了,但是曹操生前所佔領的疆域不可謂不大 ,鎮守國都和守護邊境的將扔不下於15萬,而赤壁之戰孫劉聯合總共兵馬也才8萬之眾。
如果曹操死了的第一種情況。
他的四個兒子為了爭奪大位,相互拉攏人馬互相殘殺,跟袁紹的三個兒子一樣,最終是四敗俱傷,劉備和孫權趁機北上奪取城池,內亂加上外困使曹操生前的疆域瞬間毀滅,也可能從此滅亡。
第二種情況。
司馬懿輔佐曹操的一個兒子,最終平判另外三個,然後跟曹操一樣把他當做傀儡玩弄於股掌之間,過個三年五載建立自己的大權,然後天下依然是三分之勢。
-
10 # 17歲那年的雨季
赤壁之戰是歷史著名的,以少勝多戰役。孫劉聯盟佔盡天時,地利,人和。而曹操剛剛統一北方,滅呂布,破二袁,殺馬騰,定韓遂。士氣正處於驕橫,再加上種種原因才落得如此大敗。如果關羽華容道沒有放過曹操,我覺得不會有三國。原因有以下三
其一:曹操死後北方群龍無首,北方肯定會進入混亂階段。曹操後方肯定會發生叛亂,之後曹操各子對王位虎視眈眈。如果不出意外的話,肯定是次子曹丕競選王位。曹操手下徐晃,張遼,許褚等眾多部將。對曹操忠心耿耿,等北方安定之時,必定上奏曹丕征伐劉備。中原各部有幾十萬兵馬,而劉備手下兵馬不到十萬,更沒有城池相擁。再加上許多都是曹操舊部將領,更是帶著仇恨殺意而去。所以劉備肯定是無力招架。
其二:江東孫權,必定會撕票。孫劉聯盟肯定不會長久,再加上週瑜是江東大都督,江東兵馬都信服於他。周瑜本身早就對諸葛亮心嫉妒恨,欲殺之。周瑜早有奪取天下之心,更不會把荊州讓給劉備。再加上曹丕會攻打劉備,自己就作壁上觀。根本就不會吹灰之力,借他人之手就能滅掉劉備。之後便會攻取西川,漢中也成囊中之物。那麼就會變成兩國,孫權獨霸江南,曹丕雄踞北方。
其三:是最現實的,到了真正的如此情形。孫權斷然不會借荊州,那麼劉備沒有根據地,沒有太多兵馬。面對強大的北方兵馬,還有東邊孫權。任憑諸葛亮足智多謀,關張趙勇猛無敵。到了這種情形那也是迴天無力。
-
11 # 以夢為馬
沒有三國。
北方只有曹操能壓得住,,他手下那麼多能人異士,會讓北方回到分裂狀態。
蜀吳會乘機掠地攻城,結果是收編的收編,殺的殺,形成蜀吳對峙。
最後哪個能贏不好說,反正三國存在的前提就是曹操劉備孫權各在其位。
-
12 # 歷史直男A
開局一張圖,內容全靠編,我是直男,又來和大家胡拉胡扯了!
其實赤壁之戰發生在公元208年,曹操基本上統一了北方,然後騰出手來,折騰南方劉表、劉備和孫權等人,想要一舉平定中原,贏得統一大戰,結果在赤壁被孫劉聯軍一舉擊破。
而《三國演義》中,從赤壁大戰戰場上,被打得丟盔卸甲、狼狽不堪的曹操一路狂奔、慌不擇路,終於被關羽在華容道堵住了,已遭到張飛、趙雲兩輪打擊的曹操,此時的曹操及其將領在精力旺盛,蓄銳已久的關羽面前已經毫無還手之力,因此,關羽只要狠下心來,曹操就到“閻王爺”那兒去報道了。
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三國的局面會改變嗎?
可以肯定的回答:蜀魏吳三國鼎立不會改變,但是三國鼎立出現的時間會延長。
畢竟三國之所以稱之為三國,是因為有蜀魏吳三國鼎立的局面出現,這種局面持續了將近一百多年。
而我們來看,公元208年的曹魏其實只算是基本平定了北方,但是涼州有馬騰、遼東有公孫康、益州有張魯、劉璋,荊州有劉琦、劉備,揚州一帶有孫權。
曹操假如一旦在赤壁之戰中掛了,直男覺得,天下的變化如下:
首先是魏國將迅速衰落,但是總體政治格局不會改變。曹操已死,國內群龍無首,將會給魏國內政治、經濟帶來巨大的波動和挑戰,會迅速降至冰點,但是棟樑之臣荀彧、荀攸、董昭、程昱等人還在,武將曹、夏侯氏將領還在國內,特別是曹操子女均已成長,只要團結一致,基本能穩定局勢,但是需要一定的時間調整。
但是在穩定調整曹魏勢力的過程中,勢力地盤肯定會被侵佔。
畢竟劉備、孫權絕對不會錯過戰機,曾經劉備就在曹操北征烏桓的時候,建議劉表奇襲曹操的後方許昌,把曹操驚出一身冷汗,但是可惜的是,劉表是個騎牆看風景的男人,根本就不是做大事的料,此事只好不了了之,後來曹操聽說劉備的建議後,驚歎劉備不愧是自己的對手,這樣一個果斷的劉備,不趁著曹操之死,搞事情,這才是怪事。
依我看,最大的可能是孫權和劉備,先會穩定漢中的張魯,還有成都的劉璋,畢竟張魯教主毫無野心,劉璋昏庸無能,穩住就可以了。然後聯絡涼州的馬騰、遼東的公孫康同時攻打曹魏,畢竟馬騰、公孫康素來有野心。
所以即使面對四大勢力的攻伐,能夠生存下去,但是曹魏實力肯定遭到削弱。
同時,許昌還有一個漢獻帝,但是翻不起浪花,畢竟按照漢獻帝一生都懦弱,缺乏有力支援的情況下,翻身的機率太低了,基本上可以忽略。
其次是東吳迅速崛起,成為最受益、最強大的國家。由於魏國國內將出現一段政治危機、顧此失彼,荊州、襄城以南、東地區,都會予以放棄,吳國疆域會迅速擴大,經濟也會迅速上升,而且孫權、周瑜、魯肅、張昭等人一定會抓住機會,實現更大的目標。
最後是劉備興復漢室的夢想,將會難上加難。這個時候,吳國已經沒有聯合劉備的必要,即使劉備渾水摸魚,趁著曹操大敗,佔領荊州南部四郡,在沒有曹魏強敵侵擾下,東吳和劉備的結盟,將會分崩離析。戰略眼光極其優秀的東吳大將周瑜,將會建議孫權趁機對付劉備,畢竟曹操和周瑜同樣認識到劉備的重要性,那樣,劉備將會直接和東吳對抗。而孫權一向不遵守盟約,在荊州被東吳偷襲這個事件可以看出,孫權這個人,喜歡玩陰的!
在東吳和劉備軍對立之下,曹魏得以恢復實力,天下將會有一兩年的安穩期,然後天下會繼續進行攻伐。
劉備最好的歸屬依然是攻打益州,但是東吳絕對不會容許劉備做大,而曹魏繼承人絕對有可能依然是曹丕,曹丕這個人搞政治有一手,但是軍事就是個翔,和他爹曹操相比相差實在太遠了,具體可以參考曹丕親征東吳。
在劉備、孫權未死的情況下,能夠守住曹魏的基業就算不錯了。
而馬騰、公孫康、劉璋、張魯,這些諸侯,只有坐等收拾的命運,說難聽點,就是說他們都是菜,只有等別人來吃的命運。
東吳可謂是赤壁之戰的最大收益國,所以最終形成的三國將會是東吳勢力最大,曹魏次之,蜀漢最次。
但是歷史的走向一直都很明顯,那就是從來沒有南方朝廷收復北方的先例,於是最終依然是北方的曹魏統一天下!
回覆列表
如果真的發生這種情況的話,三國的局勢就會發生巨大變化了。
按照《三國演義》中的設定,曹操敗退華容之時,身邊有程昱、張遼、徐晃、于禁、許褚等一大批重要的文武群臣,如果曹操遇難,顯然這些重要的魏國臣屬也難免陣亡。如此一來,魏國就會出現巨大的人才短缺危機。而曹魏內部也會由此發生分化。
從曹魏勢力內部來看,當時的曹丕、曹彰、曹植都已經成年,很有可能像當年的袁紹那樣,出現勢力分裂的狀況,而荊州地區新近歸附,在大敗後可能會脫離魏國 ,歸附孫權或劉備。
在孫劉聯盟方面,由於魏國勢力出現了巨大的真空,兩方肯定要趁勢進攻魏國,爭取搶奪漢獻帝,劉備應該能順勢再次佔據荊州北部地區。孫權趁勢奪取徐州的可能性很大。如此一來,孫劉聯盟將提前破裂。
此外,西北的馬超有可能趁勢進攻長安,將自己的勢力擴充套件到關中一帶。北方的遊牧民族也有可能會趁中原大亂,趁勢打劫。劉璋、張魯等勢力應該還會保持原狀,荊南地區則會根據孫劉兩方面的態勢而決定歸屬。
綜合來看,整個天下將再次進入群雄逐鹿的狀態之中了。如果當時曹操被殺了,魏國應該會被周瑜攻滅,而那時候劉備無兵無地,肯定也會被東吳滅掉,也許還要先於魏國被滅。或許,這也是諸葛亮使用關羽放掉曹操的原因。首先,剛剛奪得荊州的劉備勢單力孤,他固然需要連吳以抗曹,同時也需要借曹操以牽制東吳,迫使其與己聯合。須知,一旦殺了曹操,那麼,以曹操為核心的剛剛建立起來新北方勢力必將迅速土崩瓦解。
而東吳將一枝獨秀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如此,劉備將無立足之地更遑論“霸業”。其實派誰守住華容道,劉備和諸葛亮不謀而合,也可以說心有靈犀。無論派誰去守華容道,曹操必死無疑。只有派關羽去,曹操才能逃出,撿回一條命。曹操不死,劉備才能藉著匡扶漢室的名義,招兵買馬擴充實力,從而實現自己心中不可告人的目的。所以說,劉備是不會讓關羽殺掉曹操的。
其實,若是華容道關羽真的一刀砍了曹操,那麼三國便不復存在,孫權得天下的可能性很大,當時劉備的勢力太過弱小,而北方基本被曹操平定,其餘諸侯力量又太弱,那麼孫權既有可能先進行北伐,再一舉拿下西蜀,這樣三國的故事很快便結束了,而且劉備的戲份也沒有那麼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