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冉姨媽

    泱泱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子孫繁衍一直是個頂頂重要的問題,不管是在平常百姓家,還是無情帝王家。有人說古代認為雙生子不吉利,所以會“雙生帝王家,一子去而一子還”。其實不然,古代帝王還是非常喜歡雙胞胎甚至三胞胎的。

    《魏前將軍廷尉卿元公妻薛夫人墓誌銘》中記載北魏武泰元年宗室、廷尉卿元湛的妻子薛慧命曾誕育雙胎:“神熊雙誕,瑞璋兩曜”。

    我們可以看到用詞是瑞、璋、曜,沒有出現不吉利的意思。

    西京雜記》中西漢劉歆也記錄了很多當時生育雙胎的事情。比如霍光,他的妻子就是生的雙胞胎,而且是兩個兒子。同時書中說從商代到漢代有很多生下雙胞胎的例子,都沒有隱瞞也都沒有認為不吉利的。明英宗時還對生育三胞胎的父母加以獎勵和撫慰。可見,農耕文明時期多子多福的觀念從古到今都沒有改變。

    但是古代生產水平底下、醫療條件有限,接生的技術很差勁。婦人生孩子就是闖鬼門關,如果懷雙胎甚至三胎,很有可能母子都不保。

    東漢時期應劭所著的《風俗同義》中描寫到“生子至於三,子似六畜,言其妨父母”,《易經》中也認為“一”為陽“二”為陰,由此可以看到在古代,人們是不喜歡雙生子的。

    主要原因還是認為生產艱難,容易致使母親失去生命。

    在帝王家,還是有雙胞胎的。像李世民和李元霸,不過李元霸早夭,所以稱李元吉老三,李世民老二。還有武則天,她生的是龍鳳胎,不過其中的女孩也早早夭折了。再就是北齊高歡,他的妻子也生過一對龍鳳胎。《甄嬛傳》中甄嬛也生了龍鳳胎,槿汐說是大吉之兆,雍正也沒有反對。

    至於題主所說嫡長子繼承製中出現雙胞男孩的問題。(龍鳳胎或雙胞女孩不存在繼承問題。)我們似乎沒有碰到過。一是雙胎孕育不易、二是雙胎生育不易,三就是嫡妻能平安生下雙胞胎男孩直接是極小機率的奇蹟。再就是真的有擔心出現繼承後兩人樣貌相似、容易搞混,所以兩人都不能繼承或者去掉一個了吧。

  • 2 # BH腦洞

    在如今,雙胞胎的出現已經很常見了,但是在中國古代,為什麼極少出現“雙胞胎”的家庭?原來不是沒有,而是被“毀”了,真相讓人嘆息!

    雙胞胎,指胎生動物一次懷胎生下2個個體的情況,根據有關部門統計,全世界雙胞胎平均出生率為1:89,其實比例還是挺高的,當然,雙胞胎或者多胞胎會讓孕婦的身體負擔過重,所以在生產時危險機率大,在科技發達的現代尚且有風險,在古代就更不用說了。

    所以古代極少出現雙胞胎的第1個原因是“太危險”,別說順利生下孩子了,可能大人的命都保不住,所以在古人眼裡,生雙胞胎是非常危險的事情,覺得屬於不祥之兆,就算真的順利生下了雙胞胎,也會偷偷把其中一個送給別人。

    第2個原因是“太迷信”。我們都知道,古人遇到無法解釋的事情就會用“神仙”、“鬼怪”來處理,同樣,他們也無法解釋為什麼會有2個人長得那麼像,真是非常“可怕”,所以出現了幾乎一模一樣的雙胞胎,他們同樣會送走一個。

    那麼比普通老百姓條件好一點的官宦家庭會怎麼做呢?根據史料記載:霍將軍妻,一產二子,疑所為兄弟。霍將軍既沒有拋棄其中1個孩子,妻兒也都平平安安,但是府上卻因此吵了起來。

    有些人說,先出生的人是哥哥,後出生的人是弟弟;有些人說胎位在上面的是哥哥,胎位在下面的是弟弟,爭得不可開交。為什麼會因為“兄弟”排位爭起來呢?為了財產。(龍鳳胎的話女兒可以留下來,因為會嫁出去,不擔心分財產)此乃第3個原因。官員家尚且因為財產相爭,那麼最“尊貴”的皇帝家會怎麼辦?

    中國封建王朝2000多年曆史,你聽過任何1對帝王家的雙胞胎嗎?就算真的有,也馬上就“夭折”了,原因大家可以根據宮鬥劇進行猜想,畢竟古代實行的是“嫡長子繼承製”。

    嫡長子繼承製,即王位和財產必須由嫡長子繼承,嫡長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長子,只要有長子在,就不能立其他妃嬪的兒子為首位繼承人。那你想想,要是正妻生出來一對雙胞胎兒子,誰來當皇位繼承人呢?如果他們只相差幾秒出生呢?

    這要是2個親兄弟長大了,因為皇位爭得你死我活,相信沒有父母想看到這樣的場景,親兄弟之間還要日日夜夜互相提防,有什麼必要呢?所以皇后即使生出了雙胞胎,也只會留下一個男孩子,至於另一個,下場可想而知。

  • 3 # 候塞雷的歷史手札

    所謂嫡長子繼承製,意思就是結髮妻、正妻、元配生的第一個兒子,才是繼承財產、地位的第一繼承人,即地位和財產必須由嫡長子繼承。

    無論是民間也好,亦或是皇家也罷,基本上都是遵循這一祖制,但是並非沒有例外。當年李世民是李淵二兒子,雖說也是嫡子,跟大兒子李建成是一母同胞,但是按照嫡長子繼承製來說,李世民是沒有繼承權的,哪怕當時李世民為大唐一統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當然不能說李建成不適合繼承皇位,相比李世民,李建成長期協助李淵處理政務,為人處世圓滑老道,同樣也有帝王之才。

    因此李世民在知道繼承皇位無望的情況下發動了“玄武門之變”,一舉誅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只是雖說之後勤政為民,建立了“貞觀之治”,為大唐奠定百年基業,但終究皇位還是來路不正,即便他之後想繼續實行嫡長子繼承製,但還是有其他皇室子弟跳出來搶奪皇位。

    另一個例子則是朱棣,如果按照嫡長子繼承製,朱棣是沒有皇位繼承權的,即便想繼承,也只能等到朱標死了、他的兒子朱允炆也死了。不過他沒有這麼做,而是在朱允炆試圖削藩的時候發動政變,爆發“靖難之役”,奪取皇位。

    而後來明成祖捨去功勳卓著的次子朱高煦,立嫡長子朱高熾為太子,也是基於"長嫡承統,萬世正法"的認識。雖然朱棣到後來有這樣的認識,在位時也有很多歷史功績,但仍遭人非議,原因也很簡單,因為他的皇位不是合法繼承的。

    回到雙胞胎的問題上,這個很容易理解,就像我們現在生雙胞胎都會有出生證明,記錄孩子的出生時間,一般出來得早的,便是哥哥/姐姐,出來的晚的,便是弟弟/妹妹,放到嫡長子繼承製上來說,出生早的自然就是嫡長子,出生的晚的自然就是嫡次子,理應由嫡長子繼承,除非嫡長子掛了,又沒有後代,才能由嫡次子繼承。

  • 4 # 摘錄史料

    物競天擇,這是人類進化的必然之路。特別是在古代,因為封建制度的始然,什麼“打虎親兄弟”之類的話完全不實用,特別是繼承王位、繼承爵位等事情。哪怕你一母同胞,哪怕你雙胞胎,都必須在嫡長子繼承製面前讓位。下面我們就來聊一聊嫡長子是雙胞胎這件事。

      在瞭解同母同父同時出生的雙胞胎命運之前,我們有必要認識一下嫡長子繼承製度。因為沒有這一制度的話,他們的命運就會產生不同的結局。

      “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這是當年嫡長子繼承製度的一項基本原則。它的意思其實很簡單,就是王位或者是家產的繼承必須是嫡長子繼承,而所謂的嫡長子完全不是說皇帝或者官員所生的第一個兒子,而是必須要來自傳承者正妻,也就是所謂的嫡妻所生的第一個兒子。

      很顯然,這是封建制度的產物,而且早在商末時期就已經開始了。不過它的定律是始於周初,當時尚處於奴隸制時代,這一制度可有效保護宗祧繼承所包涵的王位、爵位、官位類的繼承權。

      這其實也是因為當時男性總是娶多個老婆才引起的一種後果,既然男人要一夫多妻,那他不同老婆所佔的權益就要有不同的體現,其中嫡妻,也就是結髮原配應該享有最高優先權。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嫡長子繼承製便出現了,這一制度本身就是將人們固定在一定的等級觀念裡,從而避免不同妻子之間因為不同待遇而產生的矛盾。

    當年西周的天子就將王位給了自己的嫡長子,但其他兒子也並非沒有繼承權,只不過是要服從於嫡長子的管理,所以他們被分配到自己國度的各地,從而擔任當地之王。

      這就意味著嫡長子如果是繼承全天下之權的大王的話,那各位庶子們繼承的便是國家權力的小王。看看,同樣是兒子,有做大王的就得有做小王的,而且必須安守自己的本分。

      隨著時代的發展,封建制度下的嫡長子繼承製度就更加完善:凡嫡庶子男,除有官廕襲,先盡嫡長子孫,其分析家財田產,不問妻、妾、婢生,止依子數均分;奸生之子,依子數量半分;如無別子,立應繼之人為嗣,與奸生子均分;無應繼之人,方許承紹全分。

      這是明朝時期的法律,當然,透過這項法律不但看出了嫡長子的優先權之外,更看出了男性高於女性的現實,讓人分外唏噓。

    嫡妻長子是首要條件,但如果嫡妻同時生下兩個孩子,這對雙胞胎的地位如何呢?

      現在知道了嫡長子的權益之後,就可以來面對同母、同父、同時出生的雙胞胎的不同權益了。可以這樣說,其地位不僅有著嚴格的區分,還會有著非常懸殊的結局。

      首先,區分雙胞胎的大小是非常嚴謹的事,有一種說法是如果一母孕雙胎,上為大,下為小。但這又有點矛盾,因為在母親肚子裡時,下面的胎兒必然是先出生的,而上面的就要晚出生。這種情況下,你說誰大誰小呢?

      不過這個方法並不怎麼靠譜,畢竟那個時候沒有B超,本身想確定上下其實也並不那麼確切,人為操控的結果太過明顯。可是反過來說,又不能按出生時辰分大小,這個矛盾還是蠻難的。

      另外,一母孕雙胎對皇家來說未必是什麼好事。現在的人都認為一孕雙胎是好事,可在皇宮卻有時可能會被視為異像。想想也可以理解,如果是未來王位繼承人的話,同時出生兩個,這天下不是意味著要一分為二了嗎?所以,皇家有時對這種雙胞胎並不怎麼喜歡,特別是嫡長子繼承製非常嚴格的時期。

    為了讓天下清明,王位確鑿,皇家往往會採取比較的極端的手段,要麼送走一個,要麼弄死一個。一般母親會為了孩子的未來著想,將其中一個最有活力,存活率最高的留下來,另外一個偷偷送走。要是皇帝知道此事,通常是百分百死掉一個的。

      皇家之殘忍,絕不是說說而已。這種殺一保一是非常環境,非常手段的一種體現,皇位的繼承一向眼中揉不得沙子。好在那些官位、爵位類的繼承就沒有這麼殘酷了。

      不過,有時也不排除另外一種情況,比如有的皇帝對什麼正妻、原配的皇后並沒什麼感情,如此一來,對她生的孩子也就有可能不喜歡。比如說當年漢武帝,不就因為寵妃而喜歡幼子劉弗陵,將江山給他了嗎?

      可見,嫡長子制度在後來的社會發展中是受到了一定衝擊的。但這也在無形中拯救了那個沒有出世便被處死的雙胞胎“次子”,是一件好事。

    歷史上有沒有雙胞胎同為皇家嫡長子的案例?他們的結果怎麼樣?恐怕說出結果來你會有點遺憾

      說了半天,不僅有人要問了:歷史上哪位皇帝生下了雙胞胎繼承人呢?他們是真的被處死還是流落江湖了?

      出於好奇,我們不妨來了解一下當時社會,當時女性生育雙胞胎的機率。其實這個說來還是蠻可悲的,那樣的時代生個雙胞胎真心不容易,但結局還讓人如此心塞。

      我們先看一看古代女性的分娩現實:那種時候有個說法,女性生一次孩子就是在鬼門關走一趟,什麼無痛分娩、剖宮產的,那都是夢呀。

      而且,不管是在什麼人家,只要孕婦產子遇到意外,要保的肯定是孩子,沒有人會選擇保母親。這是皇家的無情,也是社會的無情,重男輕女太嚴重了。

      在這種情況下,生雙胞胎的風險有多大可想而知,弄不好就得將命送掉。與此同時,古代也沒什麼產檢類的說法,頂多就是聽個脈,知道孩子還活著與否。

    如此,雙胞胎的生存意願相同的話,有可能同時活下來,如果一個稍有點不及的地方,就會出現一個存活,一個夭折。

      可見,雙胞胎在那個時代本身就是一種風險,生不生得下來是一回事,生下來又是另一回事。所以生胞胎的機率就被無形中降低了。

      而皇帝生雙胞胎的機率呢?又面臨著全新的格局,因為皇帝本身嗜色多,其傳承能力會有所降低,再加之工作壓力,就更減少了生育能力。而皇宮女子太多,受孕機率又相對降低。為什麼那麼多皇宮女子會不孕,不是沒能力,是得不到“雨露均霑”的機會。

      不過,也不是說皇帝就生不出雙胞胎,比如南北朝的北齊神武皇帝高歡,他的兒子就是雙胞胎,只不過是龍鳳胎,但人家高歡本人非皇位承傳者,他的皇帝之名是拜兒子所賜。

      另外,還有皇帝生過雙胞胎,比如楚恭王。但生下雙胞胎的是個妃子,這與嫡長子就沒什麼衝突了,既沒有繼承難題,也就不存在生存憂慮了。

    反正從古至今,皇家嫡皇后同時生下雙胎嫡長子的記錄著實少的可憐,可能就算有也早已經被皇家處理過了,在資料中是很難找到後果的。

      看到這裡,想來人們都有點感慨了,還好自己生在現代,沒什麼嫡長子繼承製度的煩惱,家裡更沒什麼皇位呀、礦呀的繼承。不然,這種事放自己身上,還真不好弄,明明添人進口是件高興的事,何苦非要折騰到這樣你死我活的地步呢,古人的腦子可真複雜。

  • 5 # 蘭陵子弟

    古代的嫡長子繼承的歷史中,出現雙胞胎怎麼辦?對此,我談談自己看法。

    1.古代自然分娩,無論是否是雙胞胎還是幾胞胎都會有先來後到,不可能"齊頭並進",先降生為兄,後降生為弟,差一分鐘也定出了長幼次序,所以我認為是替古人擔心。

    2.雙胞胎機率本來不高且古代新生兒死亡率高於現代,所以這成為一個非典型問題。

  • 6 # 蘇小衿

    在確定嫡長子時正好遇上雙胞胎的情況,其實也有辦法解決。

    首先,你得明白嫡長子制度的重要性,甚至是王公貴胄之家確立嫡長子時的“嚴肅性”。

    嫡長子並不意味著長子,所謂的“嫡”出古代自宗法制下的繼承製度,與“嫡”相對應的是“庶”。這在大族傳承上,又與妻妾的身份有著很大的聯絡。

    如果是正妻生下的第一個兒子,那麼便是“嫡”“長子”,而與此同時,現對於僅僅是妾生下的兒子,即便是比這個正妻生下的兒子年齡大,也並非“嫡”身份,僅僅是“長”的身份。

    這一套嫡長子繼承製,是古代大族傳承的重要依據,因此一旦涉及到王公貴胄甚至是皇家嫡長子確認之時,一定是十分受人關注的。

    即便是出現了正妻同時生下兩個雙胞胎兒子的情況下,也有一套確認的辦法。

    其次,要明白嫡長子制度是確保繼承的穩定性,這個原則保證了雙胞胎“嫡長子”的處理方式需要果斷。

    在古代法律體系不強的情況下,依託於家族宗法制下的嫡長子繼承製度,其實是保證古代大族能夠穩定繼承的重要制度。這個制度,保證了大族存續的穩定。

    但是若是原本為保證繼承穩定的嫡長子制度,在一開始就出現了雙胞胎的情況,如果確立兩個嫡長子,必然是與嫡長子制度本身的目的相沖突的。

    那麼,在古代需要一個嫡長子來確保傳承穩定的前提下,出現雙胞胎的處理方式就需要十分果斷。無論是確定誰先出生就是嫡長子,還是無法分辨時對其中一個的處理,都是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

    簡單來說,就是在雙胞胎生產之時,便會因為嫡長子身份的重要性,馬上確立那個需要在未來擔任繼承重擔的嬰兒,作為嫡長子,另一個後生的便失去了嫡長子身份。如果無法分辨,也不會讓兩人同時具有嫡長子的身份,甚至還會將另一個送走,或者分開撫養。

    總結

    總而言之,因為嫡長子繼承製的重要性,不會讓簡單的雙胞胎問題,破壞嫡長子繼承製的作用。無論是確定出生先後順序,還是分開撫養,都能解決嫡長子繼承遇到雙胞胎的情況。這與嫡長子繼承製度,本身所能發揮的穩定傳承過程的作用,有著很大關係。

  • 7 # 誰是誰的菜

    我想這個問題應該侷限在帝王家吧。因為普通人家沒什麼關於繼承方面的大問題,應該都會順其自然的養下去。

    在中國古代講究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生孩子,傳遞香火,是所有人都重視的大事。尤其是皇家為了開枝散葉,會選很多女人進宮做妃子,給皇帝生兒育女。皇帝號稱三宮六院七十二妃,按理說生下雙胞胎的可能性會非常大。那麼為什麼我們翻遍史料都找不到妃子生雙胞胎的記錄呢?

    殺一個,留一個首先是因為古代醫療條件很差,所以很多雙胞胎在出生的時候總有一個健康狀況不是特別好,與其留下來活受罪,還得花大筆的錢治病。不如直接解決掉,很是殘忍。這種情況在古代是非常常見的。

    在古代帝王家認為偶數是不吉利的,奇數為陽,偶數為陰。陰氣重的話對皇家不好,所以有雙胞胎出生之後會挑選一個健康狀況較差的處理掉,只留一個。

    還有一種說法是有文化的富家望族往往認為雙生子是不祥之兆。本來只有一個孩子,是因為妖怪附身才多生了一個。必須殺掉一個才能保平安。

    其實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皇權的爭奪,因為太子只可能是一個人,萬一生下了兩個一模一樣的孩子,該怎麼區分呢?再者說以後繼位之後,還有一個跟皇帝長得一模一樣的人,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可能還會導致天下大亂。(九子奪嫡,步步驚心)

    假設有例外

    既然皇家不喜歡雙胞胎,那萬一生了該怎麼辦呢?一般都會請太醫來判定哪個生命力比較弱,然後處死這個孩子只留下一個生命力強的。被處死的那個孩子,可真是太可憐了,才出生的孩子可能還沒有見到過第二天的朝陽就沒了生命。為了自己設計的傳承,而要殺掉自己的親生骨肉,皇家就是這麼冷酷無情。

    如果生下了雙胞胎沒有被處死,那麼兩個孩子的繼承權也會被剝奪,他們兩個再也沒有登上皇帝的希望了,只能做一輩子的閒散王爺。

    所以說古代的生育觀念比較落後,封建迷信又多。面對雙胞胎,他們並不像電視劇演的那樣欣喜若狂。

    還是有例外

    據史料記載,南北朝時期,北齊神武皇帝高歡的妻子婁昭君曾生下了一對龍鳳胎。這對龍鳳胎,後來就是北齊文宣帝高洋和東魏孝靖皇后。但是高歡是因為自己兒子做了皇帝才追封他為皇帝的。這對雙胞胎可並不是他當皇帝的時候所生的。

    婁昭君(史上最牛女人,四個兒子稱帝,兩個兒子封王,兩個女兒封后)

    《明史》當中也有記載,楚恭王的妃子胡氏生下了孿生子。萬曆八年,兩人都被封王。雖然沒有當上皇帝,但相比於歷史上其他都不曾記載的雙胞胎皇子,他們的結局已經是非常好的了。

    也許歷史上的某個皇帝在出生時有過一個孿生兄弟,而幸運之神選中了他。而另一個還沒來得及睜眼,就已經再一次墜入了黑暗的深淵。想想古代無知愚昧。真是可怕。

    如果放到現在,誰家要是生了雙胞胎,都會高興的不得了。要是生了一兒一女龍鳳胎,那更是令人羨慕。因為龍鳳呈祥嗎?現在很多女人都希望生龍鳳胎,但是放在古代封建社會,龍鳳胎雙胞胎的命運如此悲慘,真是令人嘆息呀!

  • 8 # 南嶺說史

    嫡長子繼承製在中國的歷史非常久遠,那麼在這幾千年的歷史之中,有沒有出現嫡長子是雙胞胎兄弟的呢?

    一般來說嫡長子只有唯一一位,但其實我們知道就算是雙胞胎那也是有個先後出孃胎的順序。

    畢竟安常理而言,不可能兩個胎兒同時生出來,這不現實也不科學。

    因此其實這樣的現象處理很簡單,就按照穩婆,也就是接生婆所說的誰先出孃胎,誰就是唯一的嫡長子。

    晚一點出生的那一個,只能說怪自己不爭氣,沒有在出孃胎時"跑快一點”。

    在大明朝,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六子楚王朱楨後人之中就有這樣的情況。

    萬曆年間,楚王宗室已經到第九代楚王,這楚王名為朱華奎,他有個孿生弟弟朱華壁,兩人為遺腹子。

    先是,楚恭王得廢疾,隆慶五年薨,遺腹宮人胡氏孿生子華奎、華壁。--《明史》

    因此朱華奎的身份後來演變出了轟動大明朝的“楚世子案”。

    也就是在楚王府宗室之中,有一位宗室上報朝廷朱華奎和朱華壁兩人並不是孿生子,而且都不是上一任楚王的親生兒子。

    但這件案子,終明一朝都沒有個明確的答案,現多認為朱華奎和朱華壁還是孿生子。

    由於是孿生哥哥的原因,朱華奎於萬曆六年被封為楚王世子,兩年後,又嗣位楚王。

    而他的弟弟朱華壁受封為宣化王。

    萬曆八年,華奎嗣王,華壁亦封宣化王。

    後來在明末楚王朱華奎被張獻忠丟進長江溺死,孿生弟弟朱華壁嗣位楚王。因此在嚴格的嫡長子制度下,就算是孿生兄弟也會被嚴格的執行。

  • 9 # 平沙趣說歷史

    簡單來說,養著唄。

    嫡長子有兩個要素,“嫡”和“長”,“嫡”表示是正妻所生。“長”表示是大的,結合起來,就是正妻所生的第一個兒子,具有唯一性。

    正是這種出生就定死的繼承人選擇方式,使得政權交替變得平穩許多,不至於出現繼承人人選極多的情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維護國家的穩定。

    至於雙胞胎,這是個常識問題,誰見過哪對雙胞胎是同時出生的嗎?怎麼也得分個先後吧,這樣一來,長幼次序不就分出來了?

    那雙胞胎出生後怎麼辦,能怎麼辦?當然是養育成人了,至於會不會夭折,這在古代就是看天意了,畢竟古代的嬰兒夭折率簡直不要太高。

    按照記載,古代身份最高的一對雙胞胎是一對龍鳳胎,兩人一個是皇帝,一個是皇后。

    《北齊書·列傳第一·神武婁後》載:後夜孿生一男一女,左右以危急,請追告神武。

    北齊奠基人高歡的正妻婁昭君誕下一對龍鳳胎,雖然史書沒說這對龍鳳胎是誰,但按照她六子二女的出生日期來看,應該是次子高洋和次女太原長公主。

    太原長公主先嫁給東魏孝敬帝,被冊封為皇后,隨後高洋代魏建齊,封其為太原長公主。

    高洋是嫡次子,本身沒機會建國的,不過他大哥高澄大意,在篡位前夕被廚子暗殺了,高洋現摘桃子,取東魏而代之,建立北齊,身為東魏皇后的高氏就成為了北齊長公主。

    算起來,古代根本沒出現嫡長子與嫡次子的雙胞胎,即便出現了,不管是先出者為長還是後出者為長(古人為此爭論多時),總能分出個先後。要說問題,可能兩人不好分才是最大的問題。

  • 10 # 河東來

    不光是嫡長子,就是普通皇家子弟都是很少有雙胞胎記錄的,其處理方式一般是殺掉一個。

    包括皇家公主。

  • 11 # 縹緲峰下一粒沙

    題主會有這個問題,大概是受了某些小說的影響吧。

    我也曾看過一些,說是皇帝或者某方霸主的孩子中如果第一胎生出雙胞胎,而且都是小男生的話,其中的一個會被送到民間,或者直接溺斃,以免將來兩人相貌相似出現問題。

    但真實歷史中這是不可能的。

    首先,古代嬰兒的夭折率是很高的,怎麼能確保留下的那個可以平安長大呢?萬一中途也夭折了,且不是白白害死另一個?兩個孩子都留下,存活的比例會高一點。

    而且我們家鄉有一種說法,雙胞胎命運相連,一個沒了,另一個通常也養不活,古人在這方面只會更迷信。

    更主要的是,就算是嫡長子,又怎能保證在未來的“奪嫡”中他就一定能勝出繼承父親的地位?萬一不能,另一個也是白死。

    何況雙胞胎分為同卵和異卵,同卵的長得一模一樣,如同複製貼上,異卵的各有各的特點。

    古人也許不知道這一點,但他們肯定也會發現並不是所有雙胞胎都長得相似,總不能為了那一點可能性,就提前謀殺自己家孩子吧?這太違背常理了。

    其次,就算是雙生子,那也有先後順序,先生出來的為嫡長子,後出來的為嫡次子,這些都有記錄的。會考慮繼承權的人家,想必都是高門大戶,家裡丫環奶媽一大堆,各自照看小主子,不會弄混。

    縱觀歷史,歷朝歷代的皇家似乎都沒有出現過第一胎是雙胞的情況,有明確記載的是宋英宗的皇后高滔滔生過一對雙生女,因而他們都不需要考慮“生了雙胞胎怎麼辦”這個問題。

    至於其他權貴,也許有過雙生子,但估計大家都不覺得這是什麼大的困擾,也就沒有太多記錄。

    總之,雙胞胎和嫡長子繼承製是不矛盾的。

  • 12 # 食堂開講

    首先說來奇怪,中國古代這麼多皇帝,卻沒有出現一個有雙胞胎兒子的皇帝。

    比較近的是北齊奠基者有個龍鳳胎,而有資料顯示李世民和三弟李玄霸(李元霸歷史原型)其實是雙胞胎(此事有爭議)。

    所以你說的這個問題在古代並沒有實際出現過。

    就算有,雙胞胎的哥哥,哪怕只大一分鐘,他也是哥哥!他才是嫡長子,按嫡長子制度,他才是第一順位接班人。

  • 13 # 老芮探墓

    中國歷史上,從沒出現過嫡長子是雙胞胎的案例。但根據生物學機率計算,中國476個皇帝中應該會出現2-3對嫡長子雙胞胎,但是,為什麼沒從來有發生呢?

    原因有以下幾點:

    1. 古人認為:天無二日、土無二王

    古人認為,天上出現兩個太陽,是不詳的徵兆,國內出現2個孿生嫡子,也是不詳的徵兆。

    《易經》也有提到“一為陽,二為陰”,生兩個嫡長子雙胞胎衝了陰氣,會給皇家帶來晦氣。

    因此,在皇后生產時,倘若生出的孿生雙胞胎都是男孩,則會處理掉一個,只留一個好好培養。

    2. 雙胞胎不利於皇位的繼承

    皇帝只有一個人可以坐,一次來兩個皇位繼承人,它日一定會血流成河。故在皇室家族中有“雙生帝王家,一子去而一子還”的說法。就是皇帝家如果不幸生下了雙胞胎,皇帝會長痛不如短痛,只保留一個孩子為皇家正統。

    但如果生的是龍鳳胎,或者不參與帝位爭奪的雙胞胎,可以不視作不詳的徵兆。《北齊書》記載齊武明皇后婁氏生育一對龍鳳胎,《明史》中記載楚恭王生育一對雙胞胎,但是都不參與帝位爭奪。

    3. 雙胞胎不易生產

    古代醫療技術有限,醫療條件差。生孩子本來就是一個高風險的事情,若懷上雙胞胎,生產的風險就更大了。例如和碩溫恪公主就是因為雙胞胎難產而死。

  • 14 # 正一品貴妃

    這個問題有意思,我們從歷史中瞭解到很多人物,包括各個朝代的帝王、皇后、將軍和詩人等等,確實也沒有聽說過那位名人有雙胞胎哥哥來跟自己搶嫡長子身份的,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個原因。

    情況大概分為三種,1.龍鳳胎(不需要分析)、2.異卵雙胞胎(長得不像)3.同卵雙胞胎(長得像)。

    異卵雙胞胎

    雖然雙胞胎有很多相似之處,但出生的時間有先後之分,可以人為區別長幼,從而確定嫡長子的身份,也就不存在繼承的問題了。

    同卵雙胞胎

    雖然對雙胞胎可以人為確定長幼,但由於相貌相似,同卵雙胞胎想要“狸貓換太子”太容易了,在面對地位和利益誘惑時很容易做出危險的舉動。

    特別是生在帝王家,面對皇位寶座的誘惑時,很容易產生“取而代之”的想法。

    但根據有限的資料來看,歷史上這種事情沒有出現過,歐洲的摩洛哥王室800年才出了一對雙胞胎,而中國古代皇室也只出現了一例,那就是宋朝時期的宋寧宗,當時後宮裡的鐘夫人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分別是老六和老七, 而且也只是庶子,所以不需要考慮皇位繼承的問題。傳說唐朝李世民和李元霸是雙胞胎也僅僅是野史說法。

    另外,有一些說法認為古人不喜歡雙胞胎,特別是皇室。理由是皇后同時生下雙胞胎意味著江山可能發生多嫡之禍,也意味著天下將動盪不寧。這種說法看似有理,實則無稽之談。我們直接來看古人自己是怎麼說的?明朝時期楚恭王生下了一對雙胞胎,史書記載是這樣記載的。

    從“積善之慶”和“蕃衍之徵”這兩個褒義詞就可以看出古代皇室認為雙胞胎是吉兆。

    總的來說,古人對於雙胞胎也會根據出生時間人為區分長幼,而在皇位繼承方面,還未曾出現嫡長子是雙胞胎的情況。

  • 15 # 以史為鑑

    嫡長子繼承製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一項久經數千年考驗的王位繼承製度。

    這項制度雖然不能在眾多皇子中選擇出最為優秀的一個,但是他可以最大化的保證政權的平穩過度,延長封建王朝的壽命。

    雖然歷朝歷代都不乏一些極為優秀的非嫡長子的皇子成功稱帝,比如唐太宗李世民排行老二、唐明皇李隆基排行老三,都不是嫡長子,最後稱帝的反而都是他們。

    但是絕大多數皇帝都是在一出生就建立了自己的皇位繼承人身份。

    明白了嫡長子繼承製度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之後,再來說雙胞胎。

    首先,雙胞胎出生也得有個先後,嫡長子是誰還是很清楚的。

    其次,許多人都把今天的醫療環境帶入到了古代。認為古代生雙胞胎也很簡單。

    其實從如今網路上流行的“保大還是保小?”這個梗中,就可以一窺古代恐怖的生育難產情況。

    在新中國成立前,孕產婦死亡率高達1500/10萬,嬰兒死亡率高達200‰,人均期望壽命僅35歲。

    另外,在19991年,中國新生兒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從是33.1‰、50.2‰、和61.0‰。

    在現代醫療條件之下,孕產婦和嬰兒的死亡率都如此恐怖,更不用說在醫療觀念,生育知識,社會動盪的古代了。

    有些自媒體文章把古代的嬰兒死亡率誇大到了三成以上,這恐怕是把千分比看成了百分比。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顯示,影響孕產婦死亡的主要原因包括多胞胎、孕婦年紀過小等。

    而在中國古代,十三四歲就結婚的女孩太正常不過,在身體和心理都沒有發育成熟的狀況之下,就開始懷孕生子,本身的死亡率就極高。

    而就算雙胞胎可以順利出生,在隨後的成長過程中,也將面臨營養不良,多種疾病,社會動盪等許多因素的影響而夭折。

    也正是在這麼多種因素的影響之下,中國長達幾千年的封建王朝歷史中,雖然不乏皇族中誕生雙胞胎或者龍鳳胎的記錄,但是在一國之太子的位置當中,真的沒有聽過有誰是雙胞胎,所以也就不存在這個問題了。

  • 16 # 靈石蘊

    自從周天子立下嫡長子繼承製以來,後世王朝基本都是按照這個制度在執行

    當然,皇位誘人,在執行這個制度過程中,天子一脈是例外的,他們家更多的是實行嫡子繼承製。不過即便非嫡長子皇子,在繼承大寶後,也是嫡長子繼承製捍衛者

    皇位以下,諸王、公、侯、伯、子、男,都必須嫡長子承爵

    如果沒有嫡長子怎麼辦呢?好辦,有法理

    王朝律法規定

    若無嫡子,及有罪疾,立嫡孫;無嫡孫,以次立嫡子同母弟;無母弟,立庶子;無庶子,立嫡孫同母弟;無母弟,立庶孫……

    就像今天西方君主順位繼承一樣,古代也把繼承人排了一個順序

    一號位,嫡長子;二號位,嫡長孫;三號位,嫡次子;四號位,庶子;五號位,嫡次孫;六號位,庶孫……

    此法理天下共尊,所以,在古代,乾的好不如生的好

    如此,即便是雙胞胎,先出生的那個傢伙也是天然佔據第一順位的;後出生的那個,若想上位,等哥哥以及哥哥家的侄兒犯事吧,你排第三繼承位呢

    上面是勳爵大戶人家的繼承製度,普通老百姓沒那個煩惱,找來宗親見證:分家

    具體能分多少,自己商量唄

    當年老牛家分家時,那麼壞的哥哥不都分了一頭牛一間屋一片田給牛郎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張愛玲四年中搬家次數大約180次,一年大概就搬45次,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