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麥田穀語
-
2 # 人間無此
1991年,張愛玲在給朋友的一封信裡說:
“每月要花兩百美元買殺蟲劑”,“櫥櫃一格一罐”。
張愛玲說,有一種來自南美的、肉眼幾乎看不見、但生命力特別頑強的蟲子(類似跳蚤),嚴重影響了她的生活。
這種蟲子竟然在180多個地方都存在,但誰也不知道這是什麼蟲子。
也有猜測說,這種蟲子不存在,是張愛玲得了一種瘙癢的面板病,但她搬家期間,頻繁地出入醫院,至於面板病應該早就發現了。
也有醫生認為,張愛玲晚年所患的病是“妄想性蟲爬”(精神病),抵抗的是假想中的蝨子。
張愛玲曾寫“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蝨子”則是指與人交接時所產生的那種咬齧性的小煩惱。
張愛玲是一個敏感的人,這些“蟲子”就在她自己的心裡,折磨著她。
也有分析說她患的是恐怖性神經症(包括場所神經症、社交恐懼症、物體恐懼症),與她的童年經歷有很大關係。
-
3 # 掛壁白頭翁
張愛玲晚年,老覺得自己的住處有跳蚤蝨子什麼的,這種敏感到了別人無法想象的地步。比如說她看見信箱裡有一隻蟲子,就立即要搬家。她自己也知道“三搬當一燒”,很多東西不得不丟棄,但是,沒辦法,她寧可拖著羸弱之軀四處奔波流離,也不能夠與跳蚤共存。即使不搬家,她也是沒完沒了地跟跳蚤蝨子們鬥爭,她不停地剪頭髮,怕頭髮稍長日光燈照不進去,看不到蝨子,後來乾脆把頭髮剃掉,遺物裡就有好幾頂假髮。這些蝨子甚至一路追擊她,她寫臺灣印象時,也特別提到了跳蚤,引得當地文人小小地不滿。
有醫生認為,張愛玲晚年所患的面板病是“妄想性蟲爬”,這是一種精神病這種判斷不無道理,與其說張愛玲抵抗的是現實中的蝨子,不如說她抵抗的是假想的蝨子。張愛玲十幾歲時就寫出名句:“生活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這種蝨子指的是“和人交接”時產生的那種“咬齧性的小煩惱”,她尤其善於描寫這種小煩惱,人與人之間難以道出的各種姐語。作為一個敏感的人,她常為這種姐語所苦,有時它來自於朋友,比如說她的朋友蘇青和炎櫻,有時來自親人,比如她的母親和弟弟;它還來自於她的愛人,比如胡蘭成、桑弧和賴雅。賴雅帶來的苦惱對她打擊應該尤其大,賴雅是個好人,他們非常相愛,即便如此,賴雅仍然給她帶來無數的麻煩,不管是健康的時候,還是他中風之後,雖然張愛玲咬牙堅持到最後,她的精神上,應該是已經默默地崩潰了。張愛玲曾經寫過一句話,在這世上,沒有哪一種愛不是千瘡百孔的,這話
沒錯,但千瘡百孔的愛也是愛,誰規定愛就是潔淨完美的呢?張愛玲對於現實的不能接受,是她晚年各種心疾的緣由,她躲避的,是她意念裡的蝨子。
-
4 # 夜不閉戶深耕半夜
這個說法不知從何而來?至少與張愛玲生前居住地流傳的說法相去甚遠。張愛玲人生的最後四年,一直居住在洛杉磯西木區羅徹斯特大道,一幢五層公寓的206號房間直至去世(1991年7月7日至1995年9月8日)。
西木區(Westwood)位於洛杉磯的西邊地區中北部,這裡不僅有加州大學分校,它的東面還與有著 “全世界最尊貴住宅區” 之稱的比弗利山接壤。1972年,張愛玲從三藩市搬到了洛杉磯。
洛杉磯,是張愛玲最後居住的城市,她在這裡度過了二十三個春秋。這期間,一共搬了230次家而非四年搬了180次。對於頻繁搬家她曾作出過解釋,只為了躲避跳蚤。
而當有人問她,為啥洛杉磯的跳蚤,專愛叮她這樣一位又高又瘦的東方老女人時?張愛玲回了倆字: “肉香”。若洛杉磯的洋跳蚤們聽得懂人話,恐怕立馬便笑死過去。
去世前兩個月,張愛玲仍嚷嚷著要搬家,地點是拉斯維加斯的大沙漠,說那裡既安靜又幹淨。並非沒有親人的的張愛玲,卻甘願獨自一人生活在異國他鄉。僅有的一個弟弟,長年蝸居於上海浦東一間僅有14平米的破舊小房子裡。
晚年有著不菲的收入卻不願資助貧困的弟弟,樂此不疲反覆搬家,甚至在寓所裡也常常不接聽電話的張愛玲。在外人的眼裡,如同一個自閉、自私的“怪人”。以至於,很多人相信張愛玲患有心理上的疾病。
不過,從1972年搬到洛杉磯後,幾乎年年都有新作面世。1973年發表了《初評紅樓夢》,一年後又有了《談看書》、英譯《海上花列傳》等,76年還出版了散文集《張看》和《三詳紅樓夢》。
1978年4月發表《色·戒》。這部僅有萬餘字的小說,張愛玲竟用去三十年的時間來進行修改打磨。對於為何長時間進行修改,坊間猜測或是對內容有所顧慮。
1983年5月,張愛玲出版了一部名為《惘然記》的小說集,在序中對此事作出了說明。“其實三篇近作也都是一九五○年間寫的,不過此後屢經徹底改寫,《相見歡》與《色·戒》發表後又還添改多處……,
改寫的歷程,一點都不覺得這其間三十年的時間過去了。愛就是不問值得不值得。這也就是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了。因此結集時題名《惘然記》。”
之後,還整理出了最後一部散文集《對照記》及出版《紅樓夢魘》。也就是說,張愛玲自1973年搬到洛杉磯後,直到1995年去世的二十三年裡,一直沒有停止寫作。
那麼,這二十三年裡多次搬家的目的,恐怕就並非如坊間所說的心理上患有疾病或躲避跳蚤。一部小說亦能耗去三十年的時光進行修改,說明張愛玲對自己作品的要求達到了極為苛刻的地步。
這種苛刻,也體現在了對創作環境上的追求。不停地更換住所,更像是為了在安靜及帶有新鮮感的環境裡,獲取創作上的靈感或撫平因孤獨帶來的焦慮。
1972年搬到洛杉磯後,張愛玲幾乎住遍了好萊塢周邊的汽車旅館及公寓。到1991年7月,她住過的城市竟多達三十多個(這些城市均屬洛杉磯管轄)。
張愛玲遺物
一個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不斷搬家的折騰中,還源源輸出如此眾多精彩的文章。正如張子靜在《我的姐姐張愛玲》一書中寫道: “寫作不只是姐姐謀生的技能,更是她走出封閉心靈、與這個封閉世界對話的重要方式。”
1995年9月8日,張愛玲在洛杉磯公寓死亡一星期後才被發現,享年75歲,骨灰撒於太平洋。按生前遺囑,遺產全數交由好友宋淇(林以亮)、鄺文美夫婦繼承。
-
5 # 拂硯
張愛玲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家世顯赫,背景耀目。
可惜到了她父親這一代,家道中落。有時代背景的原因,也有坐吃山空的無奈。真的應了“富不過三代”一說,何況他們家祖上是清末達官顯貴,已經富了不止三代。
他的父親是個紈絝子弟,抽大煙,近女色,不求上進。後期,靠典當物品過日子,好好的家日漸衰敗。
張愛玲的父母不和,父親是舊式大少爺,手不能扛,腳不能提,好日子能過成壞日子。
她的母親比較開明,有新思想有主見,但是因為夫妻關係不睦,對張愛玲姐弟比較寒涼。
後來,母親出走歐洲留學,只顧的上自己的生活,疏於問訊和管教他們姐弟倆。
夫妻關係走到最後,兩個人離了婚,張愛玲和弟弟張子靜留在了上海老宅,跟隨父親和繼母一起生活。
本應該過著養尊處優生活的張愛玲姐弟倆,開始了災難的童年陰影。尤其是張愛玲,軟禁,餓飯都是常態。
老式家庭重男輕女,張子靜是男孩子,處境還算好一點。
張愛玲有個性,又比較叛逆,父女關係惡化。有一次繼母挑唆,父親暴打了她一頓。
張愛玲在忠心女僕的幫助之下逃脫,從此再也沒有回家。
幸虧有姑姑張茂淵收留,張愛玲才不至於荒廢了學業,衣食也略有保證,這是來自她原生家庭裡唯一的人情溫暖。
所以,張愛玲為人是冷清的,與人群是疏離的,甚至有些格格不入。
加之,她又是一個極富天賦才情的天才女作家,七歲時就能寫詩,被人看作神童,當然自視甚高,有清高的傲骨,凡俗之人她也是看不上的。
她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寫出了驚人之語:“生命像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
張愛玲是缺愛的,她家世背景煊赫,卻在童年時期飽嘗了人間冷暖,遇上了一對不靠譜的父母,命運多乖,與貧富貴賤沒有關係。
張愛玲的出身和人際遭遇,註定了她今生是不可輕信於人的,來自於人的災難使得她一生不得安寧。
她對人是缺乏信賴的,甚至有了深深的畏懼之感。在她的感悟裡,人只會傷人,就像蝨子啃噬面板一樣,抓也抓不完,躲也躲不乾淨。
於是,一語成讖,她的晚年生涯,就開始了在美國落杉機,頻繁搬家的過程。
其實,她躲避的不是蝨子和所謂的蟲子,而是頑固根植於她意念之中,折磨她心靈,強迫她意志的那些人。
那些人如影隨形,她走到哪裡跟到哪裡,令她抓狂,她只有用不斷的搬家來緩解焦慮感,抗拒來自於人的情感傷害和心理壓力。
-
6 # 問題出現我再告訴大家
張愛玲在《天才夢》裡寫到,“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原本我還以為這是文學修辭,後來在資料裡看到張愛玲晚年所患的病是“妄想性蟲爬”,她一直在精神上抵抗假想中的蝨子。搬家和這個應該有很大的關係……
回覆列表
張愛玲這位天才作家,想必人人皆知,她1920年出生於上海,祖上背景顯赫:祖父張佩綸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長女,這位名門大家之後,從小就表現出眾:7歲就會作詩,人稱天才張愛玲。
一:“神奇”預言
張愛玲年輕的時候曾在一本書裡寫道:"生命像一襲華美的袍,上面爬滿了蝨子"。果然應了這句話,令人詫異的是晚年時候張愛玲因總感覺家裡有“蝨子”,導致她數次搬家,最高達180次。真的是因為有“蝨子”嗎?
二:感情經歷
張愛玲的精神世界好似一生都無處安放,只能安放在她作品裡的那個世界,因為她的現實生活是非常不堪的。 第一任男人胡蘭成絕情離她而去,去愛上了一個17歲的少女。第二任丈夫賴雅癱瘓十多年後又去世,唯一的胞弟張子靜遠在大陸,與她幾乎沒有往來,即便唯一的朋友宋淇夫婦與她的關係也是時好時壞。
此時張愛玲的內心早已是空虛的、悲涼的、敏感的,同時她好似早已看透了時間恩怨糾葛,也許那時寫作是她唯一的精神支柱。
三:晚年經歷
張愛玲的晚年不僅身體不好,而且非常清貧,常常去超市買打折菜,並且她極不情願與外人來往,拒絕任何拜訪。她的內心變得孤僻的、敏感、焦躁不安,為此她從1984年8月到1988年3月這三年搬家竟多達180多次。
四:搬家的真實原因
為何這麼頻繁的搬家?張愛玲生前曾說,是因為有“蝨子”,蟲子之類,並說道她為此每月要花兩百美元買殺蟲劑”。
後來有很多人質疑這件事,搬了180多個地方,難道每個地方都有“蝨子”? 很顯然張愛玲的這種解釋是站不住腳的,真實原因是:張愛玲在晚年患上了嚴重的心理疾病。有人稱這種病稱為:恐怖性神經症。
這種神經症會過分敏感,會恐懼某些特定物體和動物,比如怕蜘蛛、昆蟲、蝨子等。而張愛玲所一直試圖逃避的蟲子,正是此中動物恐怖中的昆蟲。
五:心理疾病的原因
張愛玲這種恐懼性神經症的來源,可能與她的童年經歷,以及後來的感情經歷有關,童年時她被繼母毒打,長大了被愛人拋棄,沒有親人在她身邊,得不到任何溫暖,她的內心是恐懼不安的,敏感多疑的,甚至具有社交恐懼症,所以這也是她出現這種症狀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