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侯博說地
-
2 # 王老師語文微課堂
你好!對於你提出的這個問題,作為從教20餘年的小學教師,我覺得比較適合回答。我認為你所說的,數學老師教你要“懶”和語文老師教你“天道酬勤”,兩者所佔的角度不同,並不矛盾,原因有以下三點。
01 數學老師說的“懶”字,應該是加上引號的數學老師在教學中鼓勵你偷懶,其實並不是說讓你懶惰不積極、不用功、不上進,而是讓你充分了解數學這門學科的特點,掌握規律,總結一些好的方法和技能,從而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學會拓展應用、遷移變通的目的。這樣就可以用最少的時間,學會更多的知識,解決更多的問題,從而使自己的學習變得輕鬆簡單。所以有人說善於偷懶的人都是聰明的人,也就是這個道理。
02 語文老師教你“天道酬勤”,主要是說語文要大量聽說讀記語文作為母語,是一門工具性很強的學科,它和數學有著很大的不同,數學掌握了一個公式就能解決無數道同類型的題目,有公式、定律、法則可套用,而學習語文,你記住了這個字詞,並不代表就能夠認讀和書寫那個字詞。
語文老師經常讓同學們要死記硬背,厚積薄發,不是沒有道理的。學好語文要下大功夫,花費大量時間背誦好詞、好句,好的段落、篇章,積累豐富的語言素材,才能夠增強自己的語文素養,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自然就提升了。所以語文學習靠的就是勤奮刻苦,耍不得小聰明。
03 很多說法我們要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來理解我們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名言警句或者俗語,聽起來似乎相互矛盾。例如,古人說:凡事要“三思而後行。”可又有云:大丈夫凡事要“當機立斷者,不可優柔寡斷。”那麼這兩種說法聽起來就有些彼此牴觸,但它們都揭示了一定的做人處事的道理。
再比如,很多時候老師或長輩告誡我們,做事情一定要“持之以恆,鍥而不捨”,但我們也經常聽到另一句勸告我們的話,即“該放手時就放手”,也是看似矛盾,實則相互補充,各有道理。需要把它們放在特定的背景、不同的語言環境中去理解。
-
3 # 德慧養育——人格第一
一人一視界(世界)
每一個都有自己的觀點看法,對於同一個事情不同的態度。這非常正常!!
生活不是體制內教育,有標準答案!
語文老師和數學老師對於價值觀認知不一樣,自然給予的指引也不同。
非黑即白的思想,不是成熟的思維。
這個世界太多灰色地帶,這個世界除了主流意識還有太多的各種不同意識思維與觀點。
重要的是,你是完全聽他人還是已經形成自己的思維意識。
(我思固我在)笛卡爾的觀點
(凡所有相皆虛妄)金剛經
(天人合一,無為而治)道家思想
教學方法聽老師的,實踐加經驗最後成為自己的。
重要的是屬於自己的價值觀,還需自己一步步的去建立!!
-
4 # 文昌雅士
數學老師教你要“懶”,語文老師說“天道酬勤”,我想兩位老師出發點都一樣,都是為了學生未來有很好的成長,只要用心思考,認真理解,道理殊途同歸,都是諄諄教導,語重心長!
數學老師的“懶”其實是有深意的,學生不能掉入“題海”,要講究學習方法,方法得當,事半功倍;做題要精選精練,要學思結合,勞逸結合,學以致用,從題海中解放自己,講求學習高效!
語文老師“天道酬勤”,其實是想告訴學生,學習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必須腳踏實地,勤奮刻苦,不能投機取巧;而且語文學科知識點多,相對比較散,這決定了要學好語文,必須要有積累:語音、文字、詞語等需要識記理解,有很多經典名篇名句、古詩文需要背誦。而且語文的重頭戲閱讀、作文,需要學生大量的閱讀與作文實踐,不花大量時間肯定是不會有好的語文綜合素養,語文老師“天道酬勤”說法既是真知灼見,又有善意提醒!
因此,每位同學對兩位老師的話要正確理解,切莫斷章取義,辜負了老師的一番苦心!
-
5 # 小李愛生活AA
其實我們學習過程中,學習每個科目都有訣竅和方法。
1.數學老師說的懶應該是加引號的懶,其實是想讓你多動腦,數學題,同一種題型只要方法掌握了,不管它怎麼變,你還是能解答出來。這就是說我們做題時,不要瘋狂刷題,要多動腦總結方法思路,這樣學習數學會事半功倍。
2.語文老師說的學習語文要天道酬勤,也是很正確的。本來語文就是日積月累的過程,學過的字詞,古詩,要不斷的複習才能掌握的牢固。想寫好作文,就要不斷的閱讀,豐富自己的學歷,這樣肚裡有東西,才能寫出好文章來。
所以,兩位老師的說法都對。不管學什麼我們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相信都能學得很好。
-
6 # 數學小修老師
這倆不矛盾,老師肯定是不同方面的意思。就像大丈夫能屈能伸 大丈夫寧死不屈 其實是在不同情景下說的。表面看矛盾。但對應各自的情景都是對的。
-
7 # 穆瓣草籽
從問題看似乎兩個老師的做法是完全相反的。但其實兩個老師說的都是對的。數學老師教的懶,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懶。而是要多鍛鍊思維能力。想方法和解題思路而不是一味地去做題,要學會舉一反三,歸納總結。
有一句話是說“這世界是由懶人創造的”,為了不走路,不動手洗衣服,不洗碗而發明了汽車、輪船、飛機、洗衣機、洗碗機。其實這些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懶,而是多動腦子,勤思考,想辦法怎樣去提高效率。光機械地去做,不去創造發明,是不會有大的進步和成就的。
而語文老師所說的天道酬勤也沒錯。語文字來就是個靠平時點滴積累的學科。知識也需要多練習,化時間去學習,記憶和運用。唯有努力拼搏,認真學習,勤學苦練,才能有所成就。
勤能補拙,多學多練是沒有錯的。但是方法同樣重要,在努力學習的基礎上,不斷提高,總結歸納,查漏補缺。才能有提升。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很重要。
-
8 # 荷葉村夫
答,都對!學習數學重在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並運用公式定理法則等解題。學習數學需要勤於動腦,懶於動手。雖然也需要記憶,但要記的東西不多。學習數學抄寫寫寫點作用都沒有。所以,數學老師教學生學習數學不必過分勤奮!尤其是不要抄!而語文則完全不同。讀小學,即使不會思考問題,也不會防礙分數六七十分!只要勤於讀書,勤於抄寫,抄生詞,抄詞語,抄拼音,抄組詞,抄重點句,抄古詩,勤於背誦,多做做基礎訓練即可。如果勤於閱讀,思維可以,作文寫得好,那肯定是語文尖子!尤此可見,語文學習是天道酬勤。數學學習,重在求同思維,如計算題,大家必須算出來的結果必須相同,是一就是一算出是二就不計分。而語文寫作文卻與別人無論是情節雷同還是語言雷同,老師改卷,輕則減分,重則記零。尤此可見,語文學習和數學學習,思路不同,方法也不同。總之,語文教師和數學教師的教導都是正確的。回答供參考。
-
9 # 過河小卒
這個辯證的看,不能那麼死板理解。數學要懶是因為學數學要講技巧,要講方法,只有方法對頭才能夠事半功倍。在四則運算中,明明運用結合律,運用交換律就能夠輕鬆解決,在初中能用平方差平方和立方差立方和的公式解決的問題,你非要去那一張草稿兩張草稿紙地擺開算式去算不是得不償失嗎?數學老師告訴你要懶,一些公式一些定理的背誦,你敢偷懶嗎?學習數學,腦袋應該靈活一點兒,應該多幾個渠道,多幾種辦法。不要一條道走到黑。這樣容易浪費了很多時間,卻收效甚微。
學語文要勤是因為語文更多的知識需要背誦。古詩文需要背誦,一些主要文言實詞的意思需要背誦,包括有些譯文也需要背誦。要把一些東西很熟練地背下來,必須要重複,重複是記憶之母。所以要利用時間的邊角餘料去不斷地重複。但是學語文也不是不講竅門。尤其是現在中小學生之中的一些閱讀理解題。如果掌握了規律去回答這些問題,往往能夠三言兩語就答到點子上,要言不煩。如果答不到點子上,往往是下筆千言,離題萬里,事倍功半。
所以你這個問題不能用簡單的對錯來衡量。語文老師,數學老師說的各有道理。不過希望你理解問題要多元化一點。這個世界很複雜,不是二元對立論就能簡單解決的。
回覆列表
數學偷懶的前提是你思維足夠的勤奮和敏捷。
語文偷懶的訣竅就是有廣泛的閱讀,龐大的輸入,到時候你寫作文的時候才能如有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