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枯樹與新芽
-
2 # 嗚嗚軒軒的小水
餘華的《活著》中表達的人生的意義真的值得認可嗎?
餘華的這本書描寫的是當時舊社會的生活,講述了主人公福貴悲慘的一生,他從一個高高在上的富家少爺到傾家蕩產的窮小子,親手葬送了自己祖上打下來的家業。物質上的千金散盡,親人一個個離去。
但是,文學作品是進行過藝術加工的,所以,在讀文學作品時,我們是該體會書中的悲歡離合,主題意義,但是也應該保持理性,從多個角度來看待。
有人說:“如果你已經體會過命運的無常,就一定要讀一讀餘華的《活著》。”
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讀書的感受都是不一樣的,好好從書中體會到對自己有益的道理吧!
-
3 # 山河先生看手相
活著,是生而為人最基本的訴求,當人對自己的要求已經失去了底線,這個時候就往往會暴露很多人性的陰暗面,為了活下去,人們開始不斷去損害別人利益和權利來使自己得以生存,道德再也不是衡量人與獸的標準,只有一直以這種方式活下去才是人們的唯一渴求。
如果人類為了活著不擇手段,這樣真的與獸無異。作為對現代人的啟示,餘華的《活著》給了我們太多的思考空間,活著,怎麼活著,如何活著成了永恆的話題,對於《活著》帶給我們對於人性的思考,更是久久不會散去,這大概就是餘華小說能夠成為經典的魅力原因。
-
4 # 耕讀隨筆
餘華的小說並不是要表達那種人生的意義。題主可能誤會了或者沒有讀過小說,《活著》更多要探究的是人潛意識裡的生存本能,這種本能沒有褒貶之分,只是一種客觀存在的事實,就是人的求生本能。無論生活發生了什麼,只要活著,就要活著。我想這才是餘華要表達的意思。
如果你讀過小說或看過小說改編的影視劇(原著比影視劇要更殘酷),你應該能夠明白,富貴和家珍,他們的愛情,他們的生活,其實很多時候都是在被整個歷史社會變換推著往前走,這裡面有運氣成分,但更多的是堅忍,正是靠這種堅忍才繼續活下去,到後來,日子已經平淡如水,但仍有厄運襲來,其實富貴這個時候對困難已經麻木,但對活下去仍是肯定的,對,就是堅忍的生活下去。
-
5 # 成長伴書行
值得認可,餘華的《活著》表達的是對活著的意志,是對生命的頑強。可能很多朋友覺得這本書太過悲觀,所以並不是很認同書中所表達的人生的意義。
其實你仔細想一想的話,書中所表達的意思,其實是對生命的讚揚,正是因為福貴經歷了這麼多,他都可以活下來,餘華是用這種方式來襯托出生命的偉大。
這本書給我的思考有下面3點,簡要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們要有堅強活著的意志餘華為何要描寫這樣一個悲慘的人生呢?餘華有一天看見一個老人,在田地上耕作,只見他的臉上皺紋溝壑縱橫,裡面滿是泥土。
於是,餘華有了靈感。他想透過福貴這樣一個形象,傳遞給我們一個價值觀,無論你人生在什麼階段,都有要頑強的意志,如果他不把福貴寫的那麼悽慘,我們也不會由衷感嘆生命的偉大。
可以承受生活中的磨難人生來其實就要經歷生活中的一切磨難,可問題來了,我們都想要舒服的人生。誰又會喜歡磨難的人生呢?
可如何一個人一直是舒服的人生,他就不會有健全的人格,同時他也不知道在生命當中,什麼對他是珍貴的,也就失去了人生奮鬥的目標。
對我的生命會有新的解釋雖然我們不可能經歷福貴那樣悲慘的命運,但是實際上我們現在的生活,只不過是透過另外一種形式出現在我們周圍。
由於現代發展的很快,我們這種意識變得模糊罷了。我們的生活也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我們不能害怕生活中出現的問題,而是應該勇敢的去面對。
敢於承擔生活中的一切,就是對生命最好的讚美,只有經歷過風雨,我們才會懂得生命的真諦。
-
6 # 西撒沙海
餘華的《活著》描述的是一家人,在跨度幾十年的時空背景下的苦難故事。而故事中的小家也是以國家這幾十年所遭受的苦難聯絡在一起的。從解放戰爭,到新中國成立。從土改運動,到成立農村合作社。從大躍進到文革。在特殊時期,亂世當中,“活著”就是最大的人生意義,尤其是對於普通的百姓。
主人公福貴在年輕時是吃喝玩樂的地主,賭博輸光了全部身家。父親被氣死,面對父親的死,他痛下決心,改邪歸正,跟母親、妻子和一對兒女過上了貧民的生活。
解放戰爭時期,福貴被國民黨抓壯丁。我覺得剛開始他還是畏懼死亡的,家裡畢竟還有一家老小。更何況不知所謂的去賣命是不值得的。國民黨被打敗後,他幸運的活了下來,被解放軍俘虜後送回了家。
兩年後他的母親去逝了。龍二作為土豪地主被打倒給槍斃了,福貴有些慶幸當初輸了身家,要不,死的可能就是他。
再後來福貴經歷了一系列家人的意外死亡。兒子有慶在醫院抽血過多而死,女兒鳳霞被倒塌的牆給砸死了,女婿也失足掉進河裡淹死了。
最後妻子得病去逝。外孫也因為太餓,吃豆太多撐死了。只剩下福貴和家裡的一頭老牛。
當一個人面對太多的生離死別,我想他就看淡了死亡,唯有一個人堅強的活著。就像書裡那句“為了活著而活著。”
-
7 # 雪憶柔
我認為餘華在《活著》中表達出的人生的意義是值得認可的。
《活著》無疑是近現代小說裡的佼佼者,它是現實主義的史詩鉅著,是深受國內外媒體青睞的佳作。2018年,《活著》入選中國改革開放四十週年最有影響力小說。隨著歷史變遷,歲月積澱,這無疑是對它的最大肯定:《活著》不死,歷久彌新。
我第一次讀《活著》是在上大一的時候,讀完整本書只可用四個字形容:如鯁在喉。那種無法宣洩的疼痛和苦悶,就像一塊重石狠狠地壓在了我的胸口。
多年後我走上了工作崗位,當我鼓起勇氣再次翻閱《活著》時,我依然會落淚心酸,然而隨著閱歷的增加,我的思考始終伴隨著閱讀。“在和平年代為什麼要寫這樣一種題材的作品?它能給人以什麼樣的啟迪還是有什麼樣的現實意義呢?”這個問題始終縈繞我心。
今天,我看到了這個問題,忍不住再次將《活著》從書架上拿了下來,這時,我突然明白了:活著,是為了更好地紀念。活著,是為了坦然面對死亡。活著,是為了深刻的銘記。
一、作者介紹餘華,一位棄醫從文的作家,一個有思想有靈魂的寫作者。他最廣為人知的兩部作品:《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同時入選“九十年代最具有影響的十部作品”。
觀其書,知其人。在我看來,餘華是一個敢講真話的人,他更是一個直白單純的人。沒有遮掩,沒有修飾,餘華擅長用平鋪直敘的手法講述故事,越是簡單越是動容。
餘華是有獨立人格、獨特標籤的一個派系。不同於莫言的鄉村寫作,有別於王小波的荒誕深邃,更區別於賈平凹的意象創造。
餘華是堅守本心的一種腳踏實地地創作。
所以,餘華是樸實派的先鋒作家,他敢說、敢寫、敢吶喊。正是他的這種不屈從性,奠定了《活著》的創作基礎。
二、創作背景作家的通病便是想象和現實緊密相連導致的難以割捨。
餘華說:“我沉湎於想象之中,又被現實緊緊地控制,我明確感受著自我的分裂,我無法使自己變得純粹。”
好的文學作品是基於現實,同時又高於現實的。唯有現實位於遠處,想象才會閃閃發亮。
餘華深刻地認識道:“作家的使命不是發洩,不是控訴或者揭露,他應該向人們展示高尚。”
在這樣的心態下,一次偶然機會,餘華聽到了一首名為《老黑奴》的美國民歌,歌詞唱盡了老黑奴苦難的一生:家人們先後離他而去,他卻始終保持著樂觀的心態,笑對餘生。
這樣一首頗似敘述故事的歌曲深深地打動了餘華,他決定動筆記錄下這生之美好。一個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究竟有多強大,餘華想透過自己筆下的人物來親自感受,經歷一切仍能樂觀地笑對生活,這便是生命的偉大。
餘華說:“我感到自己寫下了高尚的作品。”是的,餘華確實留下了一部偉大的創傷之作。
三、現實意義取名為《活著》卻在不停地記錄“死亡”,那麼活著究竟是為了突出死亡,還是為了忘記死亡呢?餘華沒有給出這個問題的答案,他讓讀者自己去思考,去體會活著的意義。
01 活著,是為了更好地紀念。《活著》其實是一生,讓我們一起回顧下,在那個暖陽的下午,這位叫福貴的老人和唯一陪伴他的牛,講給我們聽的故事吧.......
那是在內戰時期,還是紈絝子弟的福貴少爺終日泡在賭館裡,嗜賭成性的他終於輸光了家底,從此一貧如洗。為了給患病的母親治病,求醫途中的富貴被國民黨抓去當了壯丁。戰場上的他終日拿命混著日子,直到被解放軍俘虜後,他終於可以回家了。興奮返鄉的福貴卻得知母親早已去世多年,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帶大了一雙兒女。
至此,福貴打算洗心革面,擔起家庭的責任。
如果故事到這就結束,也就多了一分溫情,但是卻難以被銘記。苦難只有接踵而至,才有苦難到來的意義。
真正的悲劇是福貴自以為苦盡甘來的時候正式開啟:
輸血過多的兒子有慶小小年紀就喪了命;
因兒時發燒變成啞巴的女兒鳳霞死在了難產的手術檯上;
賢妻家珍一病不起從此撒手人寰;
憨厚的女婿二喜慘死在吊車的夾板之下;
外孫苦根因多食了豆子撐死在自家。
一家人團聚了,只是留下了福貴。
餘華將死亡鑲嵌在福貴一家生活的瑣事之中,然後用一把鑿碎一切的斧子,沉重地劈向這個搖搖欲墜的家。
餘華很殘忍,他讓死神只盯著一個人。每一次的苦盡甘來,定會迅速被苦難打壓,溫情留不住,總是傷人心。
面對一系列的人生變故,福貴被壓彎了腰,卻沒有壓垮堅強的意志。每一次,他去給這一家子掃墓,都是一次救贖的自省,更是永遠的紀念。與福貴這個生者而言,死亡是最容易的事,活著才是贖罪。
02 活著,是為了坦然面對死亡。我們每個人從出生到死去,都會經歷哪怕一次死別。沒有經歷的人不會懂,那種想念時,即便跨越山河也無法再見的無助。
若想見的人即便在地球的另一端,也總有相見的方式。若那個人已經死去,我們甚至無法確定是否有另一個世界,來生能否再相遇,這是怎麼樣的錐心之痛。
在時代的大背景下,福貴一家無疑是最渺小的存在,餘華不斷地放大著苦難......
從內戰寫到大躍進,再到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社會變革,從地主到貧民,福貴並不是逆來順受,他有過恨,也有過內心的反抗,可是他也深知,他其實沒有權利憎惡任何一個人,他最該恨的是自己。
當福貴為自己樹立起一個目標後,他說:“日子過的又苦又累,心裡反到踏實了。”
逆來順受向來是底層大眾的生活共性,更是無力改變的性格特性。餘華透過一個人,代表性地反映一群人的生活狀態:麻木卻樂觀,不斷失望又再懷抱希望。
是張藝謀將《活著》搬到了熒屏之上,他有著導演專屬的識人眼光,葛優和鞏俐無疑是最合適的男女主角。福貴是少爺時期的裝模做樣,福貴淪為勞苦大眾時的窩囊怯懦,從眼神到表情,葛優全然是從書中走到了熒屏。
印象最深的是滿臉滄桑的葛優,平靜的、微笑的著講述著自己的一生,那一刻,便是他面對死亡的坦然。
王爾德說:“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但仍有人在仰望星空。”
生活很苦,唯有自渡。是苦中作樂,更是接受一切的安心。
03 活著,是為了深刻的銘記。真正的死亡不是肉體的消亡,而是被人遺忘,不被人銘記。
有些人,年歲越大,反而有些事在腦海中卻越清晰。福貴便是這樣的人。
福貴以風燭殘年的虛弱身軀,獨當生活的苦與樂。一個餘生只有一頭牛相伴的人孤單嗎?不,他有滿滿的回憶,記憶中的每一個人都鮮活地存在於他的世界中。就像餘華所說:“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福貴的苟活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家裡故去的每一個人。
《活著》自始至終都在用平實樸素的語言平靜淡然地敘述著福貴的故事,那一段段揪心的往事,就那樣如流水般地吐露而出,沒有歇斯底里的吶喊,沒有痛哭流涕的抱怨,卻是如此地讓讀者難受。
讓我最為淚目的是家珍對福貴說:“我不想死,不是我怕死,而是我死了你就孤零零一個人了。”這大概是整本書最溫情的一幕,此後福貴的生活只有日復一日的重複著每一天求生的日子。
儘管《活著》是殘忍的閱讀體驗,然而自它出版後,也深受國外媒體的盛譽。
莫言說:“《活著》的閱讀是世界性的,在美洲、歐洲、亞洲到處都是餘華的讀者。”
今天我們知道,國外媒體向來喜歡看到中國的苦難面,《活著》裡接踵而至的打擊從來沒有憐憫心,然而活著的意志卻是福貴唯一的堅守和無法剝奪的東西。也正因此,《活著》讓世界透過福貴看到了中國人的強大意志力和生命力。
從不放棄、堅韌不屈,這種樂觀向上的精神才是我們這個民族屹立不倒的原因。
最後,讓我們記住福貴的這段話,從而學會珍惜我們所擁有的生活吧。
“活著,好好活著。我們只能等待被時間和命運遺棄,而沒有權利拋棄生命。在命運面前,也許不能不感嘆人類的無力吧。改變不了活著的事實,就改變活著的態度吧。只要活著,總有希望。態度也許至少是可以改變活著的狀態,或者好,或者差。只是在生命的盡頭至少可以告訴自己,我們活過,也曾經努力過。”
-
8 # 請問填寫什麼龍飛鳳舞
《活著》裡的主人翁福貴活著在很大程度上是與他一生中最偉大的兩個女人在連在一起。他的母親和他的妻子家珍分別對他的前後半生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福貴的母親對於福貴的溺愛,超出了常人可以想像和接受的範圍,也正是由於他母親的這一偉大“舉措”使得福貴前半生幸福無比,同時也埋下了福貴無師自通的繼承了父親惡劣的遺風,吃喝嫖賭樣樣精通,整日沉溺於嫖娼與惡賭之中,最終將自己的祖業輸的一光二淨,致使他苦難的一生開始的種子。福貴在前半生是個一個名副其實的敗家子,是母親的過分溺愛使他這方面的特長得到充分的發揮。他母親一生中最大的願望就是讓就是希望自己的兒子福貴好好的活著,在很大程度上是母親的這個願望使他放棄了第一次死亡的念頭,從而在死亡邊緣都不曾有過死亡的念頭。活著的願望佔據了他的思想中的大部分的空間。妻子家珍對福貴的影響也是十分深遠的。妻子家珍對福貴的愛可以在很多方面得到體現,特別是家珍不嫌棄福貴落魄後的窮困潦倒,在生下兒子有慶後就回到了福貴的身邊,讓福貴在困苦中可以好好的活著。家珍是一個比較好的妻子,也是比較符合大多數眼中所謂的賢妻良母的形象,但是家珍這一形象在《活著》中有著更重要的意義,就是她讓福貴的生存的慾望打倒所有的一切,從而讓福貴越活越豁達,越活越活得有滋味。福貴在妻子家珍的影響下,也終於明白活著對於自己存在的種種。每個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會有一個成功的女人,何況福貴有兩個“成功”的女人,因此福貴這個形象“活著”也就順理成章了。
福貴為何不死、為何活著,最深層的原因恐怕還是傳統文化性格的使然。假如從中國傳統文化的兩個主幹——儒家和道家構建的人生論出發,追問福貴忍受苦難,進而化解苦難、超越苦難而活著的人生態度,就會發現福貴活著的歷史根源,以及精神力量的來源。福貴的活著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很重要的一種特徵的重要表現。與此出發,特別是道家學說,闡述了“無為”“無為而治”等觀點,福貴在此作為小國寡民,活著是一種正常的現象,也是一種正常的文化效果。
由此可得福貴活著,有著其存在的特別的人物形象意義。我也非常認可這一人生的意義。
-
9 # 望仙閣
你“活著”但不認識餘華!
你“活著”也不認識葛優!
人們將《活著》主人公福貴的親人一次又一次的橫遭身故,看做了福貴命運一次又一次的厄運和打擊,似乎福貴的厄運真的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不幸,所以他能活下來實則是英雄。然而這樣的看法,就忽視了每一個生命的獨立的意義,就永遠看不透《活著》所反映的生命……
其一,生命無愛不澤潤。不要以為紈絝子弟不懂愛。《活著》的主人公福貴是個紈絝子弟。人們總是說福貴母親對福貴對福貴不可以常理想象的溺愛害了福貴。然而真實的情況是福貴的母親也給了福貴不可以常理想象的愛的儲備。就福貴作為地主福貴階層在上世紀的中前期的遭遇來講,實在是很難講福貴若不是當初享受母親給予的幸福能不能換來今後的幸福。拋開這種現實主義的功利計較,那種無所不可的愛也的確給了福貴以對愛的力量的深刻感知。順此一提,在中國傳統的教育中,溺愛向來被認為是極有害的方式之一。不過也有實踐表明溺愛也出大人。
其二,生命無恨不深根。不要以為紈絝子弟不懂恨。《活著》的主人公福貴是個紈絝子弟。年輕時吃喝嫖賭,一次次的被人騙,敗光了家產,似乎全然不知金錢貴,哪裡懂得恨?再往後歷史風雲變幻,在政治的波濤中沉浮跌宕,生活風馳電掣,在命運的捉弄中肝疼肺裂,似乎只知道逆來順受,哪裡敢有懷疑,又哪裡知道什麼是恨?人們總以為要是恨,必得睚眥畢裂,必得處之而後快,哪裡還能苟活?人們不知道的是,真正的恨總是長出一幅和解的華冠而將根深深埋在地下,她在地下的深處不斷粗壯成長,它期待一擊必勝,或者寧願只活的更其茂盛和長久。
其三,生命無福不勇力。千萬不要以為福貴只是為別人活著。經歷政治的動盪迴歸普通家庭的福貴,又接連遭遇兒子、女兒、女婿、外孫、妻子的橫遭身故。我相信,福貴是紈絝子弟,卻是有著生命之新鮮感受的人,他一定從親人的一次次亡故感受到了不幸,但我相信他更感受到了幸運!比較起來,他的妻子、女兒、女婿們究竟難一個不比他本人更不幸?惟其如此,他才是真的愛他的親人。而我們唯能意識到這一點才是對福貴這一生命的尊敬,也才是對福貴的妻子、女兒、女婿諸人每一個個體生命的尊敬!才能真正意識到生命遠比餘華所能寫的還要艱深。
福貴是有愛的,而且愛得深沉!
福貴是有恨的,而且恨得刻骨!
福貴是不幸的,卻也是幸運的,他感受得到生命的垂愛和福祉!
從而福貴也愛著生命!
以此觀之,究竟幾人真正看懂了餘華、葛優?
究竟幾人真正——
《活著》?
-
10 # 一憶一
這本書有幸讀過,其實作者想表達的意思就是: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活著本身,就是意義。
本是地主少爺的福貴大手大腳習慣了,吃喝嫖賭,那一樣都精通,終於,賭光了所有的家業,一貧如洗(十賭九騙,黃賭毒害死人),在這樣窮困潦倒的時候,母親病了,雖然沒有錢但是還是去請醫生,這就是屋漏偏逢連夜雨,但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一直到最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的時候,他才知道母親已經過世多年,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啞巴。但是這並不是最慘的,故事真正的悲劇才正式開始,妻子患有軟骨病而幹不了重活,家裡的生機困難,兒子為救縣長夫人抽血過多而亡(要給縣長夫人輸血);女兒產下一男嬰後,因大出血死在手術檯上;女兒去世不多久,妻子也跟著去世了。只剩下他和女婿二喜、外孫苦根祖孫三代相依為命;幾年後,二喜在一次事故中慘死,福貴便把外孫接到了鄉下和他一起生活;可是好日子沒幾年,小苦根也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幼小的生命(苦根卻因吃豆子撐死)。最後,福貴買了一頭要被宰殺的老水牛,也給它取名叫"福貴",一個人平靜地生活下去。
到了最後,他卻說:"我是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又很踏實,家裡人全是我送的葬,全是我親手埋的,到了有一天我腿一伸,也不用擔心誰了。我也想通了,輪到自己死時,安安心心死就是,不用盼著收屍的人,村裡肯定會有人來埋我的,要不我人一臭,那氣味誰也受不了。我不會讓別人白白埋我的,我在枕頭底下壓了十元錢,這十元錢我餓死也不會去動它的,村裡人也都知道我死後是要和家珍他們埋在一起的。"其實,看到了這裡,我確實很震撼,心情也十分的沉重。我們可以感受到像他這樣嚐盡人生百味的老人,在晚年對生命的那種平靜、自然的態度。也感到了主人公與命運抗爭時不屈中透著的一種偉大的平凡。人生或許就是這樣,從不會一帆風順,往往人在絕境中才能大徹方能大悟,脫胎才可換骨。
當這部沉重的小說結束時,活著的意志,是福貴身上唯一不能被剝奪走的東西。活著本身,就是意義。
-
11 # 勤人乙
第一次看這本書是在大學時代,後來看過葛優演的同名電影。總體的色彩就是悲傷,把一個好花瓶,親手扔到地上摔得稀碎,看得人也心碎。
意義之一,人生本就是苦,我們每個人都在苦之中。這是後來年歲稍長體會到的,當時看《活著》還沒有這樣的感受,指示覺得富貴可憐,家珍可憐,一雙兒女沒有任何罪過,最可憐。有慶和鳳霞那麼懂事,鳳霞很小就聾啞,有慶慘遭橫禍。我甚至一直說服自己,這是小說,不是現實,是作者刻意的安排,不是同樣慘痛的人生。一件事擊碎了我的自我催眠。小時候家裡也有個聾啞的堂姐,也是因為發燒導致的,心靈手巧,美麗善良。真的不想想起鳳霞的遭遇,真實得讓人心痛。
意義之二,時代是背景,我們每個人都在時代之中。富貴的人生,跨越近代中國變革的全程,既享受過封建的紙醉金迷,又經歷了兵亂,重新建設,作者試圖用一個所謂小人物的境遇反映時代的變遷,一個個大事件在當時來講,都是任何人跳脫不了的環境,就連吃飯的鍋都被拿去煉*了。成功的告訴了後讀者另一個認知下的時代。有助於豐富對歷史的層次感。
意義之三,生活有真意,我們每個人都要好好活著。一切苦難遭遇,都是人生必經之路。有人說苦難是財富,多難興邦……我不這麼看。苦難並不能直接轉化為財富,有多少像富貴一樣歷經苦難的人,沒有財富?只有深刻認識苦難,從苦難中真正走出來,它才有可能變成財富。但這樣的財富,我也並不想擁有。《活著》的真意,是告訴我們這就是人生,經歷就是活著的意義,即使苦難如富貴。
真是的世界,比富貴還苦的人有沒有?比他幸福的人有沒有?我想答案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都是活著的人。當人們垂垂老矣,回頭看經歷的事,無所謂苦難,無所謂悲欣,只有生命慈悲的目光回望,和那頭老牛一樣。
-
12 # 人在湖底月在天
富貴的一生,為自己的慾望活過,為了親人活過,為了單純的活著活過,好像大多數的人一樣。大環境的鉅變,會改變所謂活著的意義,生而為人,不可能不受環境的左右。在我們的文明框架下,生命的存在是絕對的前提條件。就好像對四肢癱瘓的病人,去討論三級跳的技巧,不討喜。不是否認理想的重要性。返回到餘華的活著,你會發現,餘華感覺自己寫出了偉大的作品,並非自我標榜:我在土地上種出了豐收的糧食,而並非去試圖種出機器。
-
13 # 九黎冬陽
為了活著而活著
別人的悲劇
警醒我們要熱愛生命
要熱愛生活
既然活著
就要好好活著
-
14 # 致君子
曾幾何,我對中華文明數千年得以延續的最大根源做了深刻研究,最終我發現,無論歷史多麼的殘酷,不論疾病瘟疫,戰爭動亂,社會變革,中華文明延續的精神根源在於:活著。活著就是中華民族最大的信仰。
要讀懂《活著》,首先我們要對作者餘華做深刻的認識,作品是作者內心深處真實的體現,不論是人生還是經歷。
餘華的《活著》,我們是否想過,不論經歷怎樣的酸甜苦辣,聚散離合,我們都在為活著而忍受一切。活著,就會有希望,活著,我們才能把家園建設得更加美好,也只有活著,我們才能不枉人世走一遭,去發現和感受生命中的悲歡離合,原來也是活著的最美的色彩。
-
15 # 檸羽76876
我認為餘華寫了這部《活著》不單只是為了表達人生的意義,而是告訴我們人生或許可以有很多意義,可是在那個時代背景下活下去卻成了唯一的意義,其中的無奈和荒誕需要我們去品味,我覺得閱讀文學作品應該抱著輕鬆的,與作者保持平等的心態,但是不能懶得去感受和思考,你說富貴麻木,可是什麼是麻木?怎麼才不是麻木?人在當時的條件背景下如何選擇,為什麼會有那樣的一個活下去都困難的時代怎樣才能避免這樣的悲劇這些問題不值得思考嗎?當各種角色和身份各種情緒和精力在你身上發酵後,大概也能多少認同活著的價值,就是活著了,我認為就像健康的價值觀必然是充滿了生機和活力的,永遠嚮往著光明和美好,永遠昂揚而向上人生,雖然不如意事常有八九,可與人言無二 三。但所有的苦難都可以是成全所有的傷痕,都是戰士炫目勳章,試想如果當年唐僧坐著高鐵吃著火鍋,唱著歌取回了真經,那他的名字只怕早就被遺忘在歷史的小河溝裡了不正是九九八十一難九死一生的艱難,讓他的美名被人們萬傳楊,正所謂不是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人的一生就是自己所相信的,
-
16 # 自在時刻
朋友你好,我一共看過兩次《活著》。
不知道你認為這本小說傳遞出的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我個人認為就是“活著只是為了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活著。”
關於這個思想,我是認同的。但結合我們目前的時代,我認為應該做如下理解:
你對生命的熱愛其實遠超出你的想象我們現在所處的是和平年代,是文明社會,是主流價值觀不斷在最佳化、法律法規日益完善的年代。富貴的不幸際遇,合理但不合情。而這都是由於不完善的機制和人性中的惡意共同導致的。放到今天,你很難相信這是合理的。
所以,我們只能提取它的一部分概念去討論,即你活下去的支撐點是什麼?如果你的母親離世,而你全然不知,你會遺憾嗎?如果你的女兒一出生就成了啞巴,你會痛苦嗎?如果兒子、女兒、配偶、女婿相繼早逝,你會痛不欲生嗎?連和你相依為命的年幼的孫子,也離奇地被豆子撐死,你還能雲淡風輕地和別人說起這一切嗎?
即便你現在的答案是否定的,即便你覺得富貴的逆來順受是無法想象的,但我相信很多人真的身處其中,也會和富貴一樣,咬牙堅持下來,而不是尋死覓活。《活著》藉著富貴的際遇,讓我們在閱讀的過程去思考,自己會如何面對這一切。你會發現,自己對生命的熱愛其實遠超出自己的想象。沒有現今社會追求的榮華富貴,沒有了長輩、伴侶和子孫,你還是會選擇活下去。活著,不是寄託於外在的人事上,只是因為磨不滅的對生的渴望。
除此之外,《活著》還傳達出和自己的命運做朋友的更高層級的境界。富貴不是逆來順受的抱怨,而是忍耐之中還是透露出一絲對生活的熱情。這種人生態度也是值得認可的:
對一生的起伏保持韌性,不單對身邊人、也要對生命做到不離不棄現在社會上有不少因際遇不順而放棄生命的人,我想如果在慢慢放棄生存之前能看看《活著》這本書,或許會有不一樣的選擇。痛苦的際遇有很多,而我們如何面對他,才決定了一個生命的力量。如果我們太過求全,希望人生要美滿豐盛,就很容易會感到負面,很容易受到打擊。而降低一些對生活的的期待,學會忍耐和等待,才能在低谷的時候保持韌性,迎接未來人生中一些美好的安排。
除此之外,我們總說,對伴侶、對家人、對身邊人,要不離不棄,要陪伴守候。但現實是,很多人花太多時間去愛人,獨處時卻感覺寂寞、感覺不被愛。其實,沒有人會像你一樣真正愛自己,也沒有人應該要這麼做。我們也許可以更早地開始學習,花更多的精力去體察自己的情緒——告訴自己,哪怕有一天,生命裡重要的人都離開了,你也會陪伴著自己,走到生命的盡頭。
放棄永遠比堅持更容易。但堅持本身,才是生命的意義。
-
17 # 我是李小哲
“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要嘗透箇中滋味首先要知道創作背景,所以我們先來簡單介紹一下成書經歷。
創作背景從國民黨統治後期到解放戰爭、土改運動,再到大鍊鋼鐵運動、自然災害,作者先後經歷了很多窘困的日子,一次次目睹妻兒老小先他而去。
後來,作者在民歌《老黑奴》中感同身受,老黑奴經苦難一生,家人先他而去,而他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這樣就有了1992年的《活著》。
人生因缺憾而美麗“少年去遊蕩,中年想掘藏,老來當和尚。”
這句話可以很好的概括主人公福貴的一生,也是我們很多人在經歷的現在,年齡增長,心境不同,我現在也是深有體會!
但人的一生又怎麼能財富、地位、幸福佔盡,大成若缺,大盈若衝的道理值得深思!
就像那位坐在寶馬裡哭的女孩子又圖些什麼!
最近爆紅的李子柒,也是生活重壓之下迎來了新的篇章!
就像蘇秦的那句“使我有洛陽二頃田,安能佩六國相印”!
人生處處都是機遇,就看你如何看待生活!
“人只要活得高興,窮也不怕。”人生在世不如意,十有八九,想去改變無法改變的,終會頭破血流,還不如笑對現在,憧憬未來!
如果你不按想的方式去活,那麼你遲早按活的方式去想!
這就是人生,人生的意義在哪裡,無需尋找,就在你眼前,就在你身旁!
每天按自己的夢想努力一點,就會慢慢實現夢想,每天都被現實打敗,你又如何能站的起來!
不想一直頹廢,就要去努力,去爭取!
你就是你,實現不一樣的自己就像老黑奴,就像福貴,不管經歷了什麼,只要你笑對人生,人生也會對你微笑,早一點明白,就會早一點看到微笑!
“世界上沒有一條道路是重複的,也沒有一個人生是能夠替代的”
要始終堅信,你的努力終將美好!
珍惜擁有,感恩關注,一起進步!
-
18 # 晴朗16020
當代人肯定不相信會有這麼苦難的人生,我見過類似情況比主人公強不了多少,不珍惜現在美好生活的人都該讓他們去體驗一下。
-
19 # 涅槃重生6087
值得認可,面對苦難展現出韌性、活著本身就是希望,人生無常,只有對生命懷揣敬畏,才能活的通透,人生一世不易,且行且珍惜。
-
20 # 彩霞對聯詩詞集
餘華的《活著》中表達的人生的意義真的值得認可嗎?
人生的意義對於一個人來講,確實要過的好的話,才能有著自己的人生意義;而我認為餘華《活著》中表達人生意義,好像每一個人都活的很無奈,這樣的人生只能稱得上是活著,感覺這樣的人生沒有多大的意義。
主人公徐富貴活的真的很無奈,一手好牌,被富貴打的稀巴爛。這樣最後一個人的活著就罷了。希望生活在社會主義大家庭 裡多些人去關心、關注他吧,這樣才能感覺出最後的人生意義!
餘華的《活著》中的主人公徐富貴卻有著太心酸的人生。他本來出生在一個大富大貴的家庭,他有一位對他非常遷就的好母親,他本來是一位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好命運的富家公子,不愁吃穿,又娶了一位很珍惜他的妻子家珍。本來應該把自己的人生會過的挺好的,但是就因為爛賭把自己的家當都輸了出去了。
命運有的時候也會因為福氣太滿,德不配位,又不懂事,欠珍惜,也會不知不覺的繞到不幸的命運中去。
所以接下來富貴的命運在自己的回憶裡,本來賭輸家檔後,準備重新做人時,自己給親孃親自去抓藥,不幸被國民黨軍隊抓壯丁去了當兵,後來他被解放軍俘虜發錢給他回到家裡,準備與家人團聚時,才發覺母親早就過世了,妻子家珍在家離不棄的為他養大了一雙兒女,可惜的是女兒鳳霞被養成個啞巴,妻子家珍又得了軟骨病,不能幹活,兒子有慶還算不錯,但他不肯原諒父親。
後來在大躍進期間兒子有慶的血型因為與縣長夫人相同,為救縣長的夫人難產而輸血給她,由於抽血過多又死在了醫院,女兒在生孩子時,因大出血,死在了手術臺,沒幾個月,妻子家珍也在病魔和悲傷中去世了,女婿又因為在工地上出了工傷事故而死亡。最後,連外孫苦根也因為吃豆子被噎死……
想想富貴這樣看著親人一個一個的離他而去,只剩下他和那條老牛伴隨著他一起生活,看著都讓人心酸流淚啊!
這樣的一種人生放在任何的一個人身上,都覺得是不堪回首的,來到這個世界上,我感覺像是受折磨的,沒有半點的人生快樂,人生的意義何在?人生的幸福何在?
所以我不大認同這種曲折磨難的人生,但又如何呢?因為,活著比什麼都強,那就好好的活吧,希望他在社會主義這個大家庭裡活得一天比一天好。
回覆列表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經歷,《活著》表達的是主人公的人生並不是所有人的。別人無權去評判他人的人生,做好自己 自得其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