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龍映熹
-
2 # 王乃棟說書畫
書法的歷史潮流不是順應出來的,而是獨創出來的,歷代獨創的精妙書法作品(而非御用的俗書和媚外的醜書),才能匯合成勢不可當的書法歷史潮流永世流傳。
而那些所謂的順應潮流的跟風迎合書作,遲早會被淘汰!貪官汙吏書法之不傳,並非是名聲,而是書法本體不能高古。書法不認名聲,只認筆法。洪洞府內無好人,書法史上有佳帖。
書法從來都是不斷創新,引領潮流的。王羲之說:適我無非新。蘇軾說: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張融說:不恨臣無二王法,亦恨二王無臣法。
當然,創新非胡創,引領非亂引。沒有筆法根基和經典本質的書法和塗鴉書寫即使是大名人寫的也只能在歷史潮流中成為沉舟、病樹。書法歷史潮流中只有精通筆法的弄潮兒,請拭目以待。
-
3 # 崑崙鐳射
書法藝術順應歷史潮流者流芳百世,書法不僅要講究功力、筆法,書法的內容也很重要,書法的作者也會非常重要,書法大家、明君賢臣、英明領袖的作品放會在展廳中央。書法展絕不會把秦檜、和珅、蔡京的作品放在展廳中央,最多把他們的貼放在一個角落就不錯了,作品流傳也是一樣。
-
4 # 風行地上顧明
你說的是書法藝術,從單純的藝術角度來講,這一點是不正確的,但是如果從書法的內容上來講,確實有它的歷史背景。
-
5 # 求真堂書法
書法藝術作品是不是必須順應歷史潮流,才能永世流傳?
書法是漢字書寫藝術。也是一門獨立的文化科學。書法藝術,有一個永恆的主體。就是傳承與創新。
下面就是不是必須順應歷史潮流,才能永世流傳的問題,作以下共同探討。
從書法藝術的歷史脈絡來看。書法藝術的傳承,是以書法藝術發展與創新為前提,非以歷史潮流為導向。但從積極的方面來看,歷史各個時期的健康文化,也會給書法藝術的發展,拓展更大的空間。同時也會留下時代文化的藝術特色和絡印。
從主觀而言,書法藝術家們所追求的,是從藝術創新角度而出發的藝術走向和藝術空間。
有史以來,書法藝術在不同的時代,追術著不同藝術特色。
如:唐人尚法;楷書在唐代已經進入到鼎盛時期。但是其中不乏時代之烙印。進一步而論。晉代是書法藝術綜合成長,成熟的時代。同時造就了諸多書法大家。他們從漢字的書寫之韻上探究頗深,造詣很高。把成熟的書法藝術推向了頂峰。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經典的碑帖。
唐人尚法:到了唐代,書法作為國考入仕的一條硬性條件。即:身、言、書、判。其中書即指書法。所以在唐代,藝法藝術幾乎成了文化文明的一個標誌。書法培訓,也是從唐代開始的。所以唐代“無楷不工”的說法一直流傳到今。
在唐代,楷書是讀書人入仕的必要條件之一。所以說,唐楷便是唐代文化的絡印。
再之,宋人尚意。到了宋代,書法藝術到了一個很好的發展時期。有多位宋代皇帝都是書法大家。皇帝以實際行動倡導書法藝術。所以宋代造就了“蘇、黃、米、蔡”等一大批書法名家。其書法藝術的取向則是尚意,與
所謂的順應歷史潮流沒有更多關係。所以說,書法藝術作品,不是必須順應歷史的潮流。但一定會留下時代的絡印。至於永世流傳。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要有超塵脫俗的書法藝術表現力。二是具備雅俗共賞的藝術高度。
下面是我的書法作品,請予斧正。
-
6 # 學行知
這個問題怎麼說呢,我大概理解題主想表達的意思了,但是這跟是否順應歷史潮流,似乎並不那麼契合。
首先說一點,書法藝術作品想要有所成就,那就必須從古人名帖入手。初入這一行,看起來很笨的,就是照著帖學人家的一點一橫,一撇一捺,這是誰都不能避免的。
而那些不遵古法的人,爬都不知道該怎麼爬,卻已經開始嘗試百米衝刺了,這樣的我們稱之為“江湖書法”,練一輩子也在書法正道之外,就算永世流傳,那也只能是笑傳而已。
其次一點呢,習字想要真正成大家,在前期師法高古的同時,又需要後期能跳出古人的窠臼,行出自己的風格。古往今來,天下學二王書法的人那麼多,所得也沒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一樣,反而呈現出一幅各美其美的景象。
另外,題主所說的“歷史潮流”問題,我覺得這樣描述並不準確。
蔡京、和珅、秦檜之流,他們的書法造詣很高,這是古今人們都承認的,事實上也並沒有湮沒於歷史,只不過誰也不想被人說“你的字怎麼是跟大奸臣、大貪官學的”?所以選擇去練他們的字的人很少而已,我們實事求是的講,單單以字而論,他們還是有值得稱道的地方。
但是書法也好,其它的藝術表現形式也罷,它們在具有供人欣賞、娛樂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其“成教化,助人倫”的精神核心,我認為這才是藝術品最大的意義。
練功求藝,先學做人。這是我們文化中早已深入人心的觀念,字練的頂天好,人卻做的一塌糊塗,這本就是一種本末倒置。
而那些做人差勁的書道高手,是註定不會被後世的主流所推崇的。既然要成教化助人倫,那麼“人爛字好”這樣的組合,不論到什麼時候,也不可能被人們立為楷模,因為他根本就不符合要求,或者說是表面上符合了,實際上卻背道而馳。
不論什麼時代,社會更需要的都是那些能發光發熱的好人,練字可以另闢蹊徑,可以劍走偏鋒,說不定也能歪打正著,但是做人如果走上歪路,那可就沒得救嘍。
-
7 # 翰墨書道
書法作品的流傳與不流傳,與書法作品的水平、文化內涵、流風、書法家人品都有關係,主要與書法的創新水平和藝術造詣密切相關。也就是說,能夠流傳下來,因為有真正的水平,能夠代表一個時代特色,這樣的作品才能夠引起當時收藏者的的足夠重視,然後才可能長久流傳,這是第一個條件。如果書法家的書法造詣低,恐怕當時都難以流傳,何況久遠。
再就是書法作品能夠流傳有序,也有一個緣的問題,比如甲骨文吧,被發現是時間不長,但甲骨文的出現與存在恐怕時間最長久。有一些作品還會因為流傳過程中因為各種原因被損毀,都有可能。
與是否順應潮流有關係但不大,也不是絕對的。
作品由在收藏家手中面世,有可能需要一個順勢而現的環境,比如《靈飛經》墨跡本的出現,就在一個機緣。
一件書法作品的能夠長期留存,原因非常複雜,各有各的經歷,但能夠流傳至今的畢竟是鳳毛麟角,彌足珍貴。
至於人品與書法作品的流傳,確實是有關係的,非常正常。尚德之行,大勢所趨。就是確實存在相反的情況,一般也不會下廣泛的社會出現,不能代表經典和一個時代的書法。書法作品雖然是藝術,但也是社會的產物,是在社會的大環境中存在生長的。甚至有經濟和政治的原因。
比如米芾的《蜀素帖》和《苕溪詩卷》的經歷,甚至於血案有關。
對於這個問題,或許根本就不值得去思考,寫好字(書法),做好人即可。古代的書法已經定論,今天我們需要只是提高自己的書法藝術含量與水平,其它的都是空話。
好酒不怕巷子深,書法何嘗不是。
-
8 # 一笑貫長天
什麼是歷史潮流?歷史潮流對?還是不對啊?
館閣是不是歷史潮流?醜書是不是歷史潮流?有人把晉的書法定義為韻,有人把唐定義為法,這是形成共識的即使潮流。 可是宋的什麼意,明的什麼態了,清的有是什麼亂糟糟的,是不是即使潮流?
潮流不一定是對的!就想現在的書法人逐步認清館閣與醜書一樣,錯誤的認知也可能成為潮流,一但認清後,我們就要剔除,就要清掃!
藝術要求真,只有真的藝術才是藝術的發展方向。所以,真就是藝術的方向盤,我們需要調整,才能讓藝術永遠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
9 # 夢古頌今
永世流傳的書法藝術作品件件都是精品,都是價值連城的。而且書法作品之所以能傳世,都是順應時代潮流的。
每一個時代都有當時所流行的書體,而在當時所流行的書體上做到極致的人的書法藝術作品才能流傳下來。
在夏商周時代金文和甲骨文就是當時的流行書體,流傳下來的作品,比如毛公鼎,散氏盤等就是時代的精品。
在春秋戰國時代書體基本上沿用了大篆書體,當時出現的很多,作品就是大篆精品。
秦國一統中國後,書同文,用的是小篆書體,李斯的好多作品就成了精品,如果這個時候誰還再去寫大篆甲骨文,是不會有精品出現的,因為環境不對,人才都去搞小篆了。
漢朝是隸書的天下,現在的漢碑件件是,精品,流傳很廣。這也是時代的要求。隸書順應了人們對書寫速度的要求,到了這是漢字,才做到了實用性和藝術性的統一。被稱作隸變。人們對書寫速度的要求是很看重的,比如於此同時也誕生了草聖張芝。
到了三國魏晉時期,中國的漢字造型,其實已經完全定型了,但是時代的要求,人們需要既實用有好看的字型了,於是鍾繇,王羲之出現了,精美的楷書和行書出現了。這個時期是楷書和行書精品,出現的高峰期。比如天下三大行書之首的蘭亭序。
總而言之,書法藝術就是時代的產物,脫離了時代的需要,任何復古和異想天開的書法藝術作品,都會被塞進歷史的垃圾堆裡去的。
-
10 # 明貞
審美的根據是什麼?是德即真,生存延續進而成道之正義有效知能,是人類眾生的初衷!獨立學者王東嶽先生講過蘋果不熟澀是為了繁殖,不熟則不能吃因為種子未長好!熟了好吃是因為種子熟了,被人改動物吃了會隨糞便被排出,然後益於重新生長繁衍!這也是人畜一糞便宜於蔬菜瓜果的生長的因,凡生命皆為了生存延續而壯大即德,這也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之根據!書法作為中國特有的藝術類別,是中國傳統德行之組成部分,文人雅士大都好之,是悟功,是身心意審美的結果!康生曾以書小楷治好了暗疾耳鳴,可見身心相融的妙用!他人品雖不太好,但書畫卻是高手!因毛病攜帶使用之不便,當代人已基本不太用!所以,書法日漸失去往日的風光!但作為一種愛好,還是有助於人之身心的!
但書法寫好不易,當代人已無古人之用功書法的需求及能動,但書法作為一種藝術形式是永恆的,總會傳承下本!但書法審美還是古人的他道,行楷草無人能超越古代之大家如王羲之懷素張芝王鐸歐陽柳顏等古人!因為,已不太有人會醉心於此,當下的娛樂方式要豐富的多!書法乃悟功,非靜心寡慾不能為!對於書法來說,當代之審美趨向恐怕很難對古人超越,畫藝也許會因造影抽象等後現代方式加持,書法難,因為書法更貼近自然,若妄加突破會弄巧成拙!
審美是德能,是趨向永生永存即道的能動,只可損益不可叛!
-
11 # 申正義文
書法藝術要遵循和順應的是發展創新的藝術規律。而不是要去順應所謂什麼歷史潮流。
藝術就是藝術,不是政治和意識形態。書法家的藝術創作,如同音樂家,歌唱家創作一樣,是由其個人的藝術天賦,創作實踐和審美意識來決定的,說到底是技巧層面的藝術。創作的優劣,是由其個人技巧嫻熟和審美意識的高低所決定,而不是所謂順應不順應歷史潮流所致。
王羲之寫的蘭亭序,顏真卿寫的祭侄文稿等經典之作,可謂風糜和推崇了幾千年,歷經多個歷史朝代,為什麼經久不衰!根本在於適應的是書法創作的客觀規律和大眾的審美要求。而不是的順應何種歷史潮流,歷史潮流是對個人書風有一定影響,但微不足道,書法是有鮮明個人風格特徵的技巧藝術。
(以下為本人的書法作品)
-
12 # 布翁布頭哥
如果想要當時就火起來,那就順應大眾審美理想滿足大眾的需求。如果想要以後火起來,那就需要有前衛意識,需要超前。
回覆列表
書法藝術是一個藝術問題,歷史潮流是一個時事問題,兩者應該沒有必然的聯絡。可是現實裡未必是這樣的,書法家協會必然會規範這個問題,其實就是有些人想當裁判,把鑑定權拿下來,以便自己在行業裡能夠成為權威。
藝術應該是民間走來的,不是靠協會制定的,藝術的傳承一直是老百姓來鑑定的,任何藝術沒有老百姓的參與最後都是束之高閣,最後失去了本來的價值。世界還沒有出現一個人可以左右藝術的發展方向,即便有也是靠權利做的,老百姓未必買賬。
藝術在各個不同階段應該有其表現形式,比如前一階段的醜書就是個鮮活的例子,因為不符合少數人的利益最後被封殺,這個都是藝術的悲哀,也是文化倒退的表現。藝術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一個孩子都懂的道理,可是這麼淺顯的道理根本行不通,導致現在書法藝術普通老百姓沒有興趣,失去了群眾基礎的藝術最後都是會夭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