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
回覆列表
  • 1 # 沉默風

    華胥氏

    傳說華胥是伏羲和女媧的母親,伏羲與女媧結合才使人類得以敷衍,所以華胥氏也是中華民族的始祖母。假若真如傳說那樣,外出時由於好奇用腳丈量大人的腳印而感孕,那麼華胥顯然是歷史上最早的無性孕育的母親,傳說中正是華胥氏制嫁娶之禮,使人類逐漸擺脫亂婚、群婚的狀態,可見其對規範人類性關係和婚姻關係做出的貢獻相當巨大。不僅如此,文獻中還記載華胥氏“造網罟教漁獵”,發明了漁網捕獵,成為畜牧文化的源頭;“作書契以帶繩結”;有了簡單文字;伏羲“坐於方壇之上,聽八方之氣,乃畫八卦”——開始了人類從規律上認識大自然;“女媧作笙簧”——產生了人類最早的樂器,成為中華音樂的起源。華胥氏還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母親,她自然是毫無爭議的天字第一號的賢妻良母。

    岳母

    岳飛能成為千古傳誦的民族英雄,跟他背上那四個字肯定有很大的關係。不過我在很小的時候,聽評書《岳飛傳》聽到岳母刺字一節時總是心頭髮冷——這孃兒倆都夠狠的:想那岳飛他娘只不過一簡單家庭婦女,一無醫術,二無麻藥,估計連消毒裝置都不齊備,硬生生在自己兒子背上一針一針扎出“精忠報國”四個字,萬一傷口感染出個好歹,中華民族豈不是折損了一位大英雄?而岳飛居然不鬧不抗,就忍著痛讓他媽拿針扎。一想到這是取民族之大義而舍兒女之小情,當時感動我的是母子二人為民族大義而敢於下手的勇氣和覺悟,兒女情長在這一刻完全退居二位了。

    孟母

    估計孟子所生的戰國時代肯定還沒有搬家公司,孟母三次搬家一定是一個相當浩繁沉重的工程。至於“子不學,斷機杼”的記載,想必從物質意義上說孤兒寡母的孟氏付出的代價是相當大的。按照現代教育學的觀點來看,孟子幼年便是一個模仿力和感應力極強的孩子,住在墳墓附近就跟人學會了哭喪,住在市場附近就學會了討價還價,住到學校附近就變得好學上進了。雖然身為寡婦,孟母卻對下一代的培養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某前同事一日恍然大悟般驚歎:天哪,我一直以為“孟母三遷”這四個字是“夢母三千”,就是夢見自己有三千個媽媽的意思。甭問,這人小時候他媽肯定是選了個文盲成堆的地方定居的。

    孟姜女

    孟姜女入選賢妻良母至少有三條理由,一是其千里尋夫之義——想一孤身女子,既無車馬又無轎船,全憑三寸金蓮一崴一崴地長行千里,該是何等的毅力和勇氣?如果不是對丈夫一片忠心,怕是早就半途而廢打了退堂鼓;二是其哭倒長城之情——當然如果歷史上如果確有其事的話,不排除某種巧合的成分:比如被她哭倒的那

  • 2 # 小王同學喔

    “女子本弱,為母則強”,人的一生母親的影響是很大的,而作為一個女人,母親這個角色也很重要。縱觀整個歷史,那些在歷史上著名的人物,他們的母親影響了他們的一生。這些母親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四大賢母。

    她們分別是孟母、陶母、歐母、岳母。

    下面小王同學就給大家講一下她們。

    孟母:就是孟子的母親,孟子能成為“亞聖”,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正統思想體系中地位僅次於孔子的人,多得力於他的母親。孟子的母親是位偉大的女性,她克勤克儉,含辛茹苦堅守志節,撫育兒子,從慎始、勵志、敦品、勉學以至於約禮、成金,數十年如一日,絲絲入扣,毫不放鬆,既成就了孟子,更為後世的母親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她本人也成為名垂千秋萬世的模範母親,屬於典型的中國良母。其中有名的故事就是孟母三遷,讓孟子有了良好的成長環境。

    陶母:湛氏,陶侃因年幼喪父,家貧無所依託,湛氏只好攜陶侃由鄱陽回外祖父家。陶母即以紡織謀生養子,供陶侃讀書。湛氏家教能嚴謹,教子惜陰讀書,樹建功立業之志,還以忠順勤儉為美德薰陶其子。為此,小小陶侃總以清貧為樂,發憤進取,自幼伴母夜織而讀書,聞雞鳴而勞作。因此,陶侃讀書萬卷,精通兵法,被其父好友太守範逵薦為縣令,直至任長吏、太尉、都督大將軍、封長沙郡公,為國為民,清正廉潔。

    歐母:歐母是北宋歐陽修之母。歐陽修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但他的成就也離不開他母親的偉大教育。

    歐陽修很小的時候,鄭氏不斷給他講如何做人的故事,每次講完故事都把故事做一個總結,讓歐陽修明白做人的很多道理。她教導孩子最多的就是,做人不可隨聲附和,不要隨波逐流。後來歐陽修到了上學的年紀,家裡窮買不起紙筆,有一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邊長著荻草,突發奇想,用這些荻草稈在地上寫字不是也很好嗎?於是她用荻草稈當筆,鋪沙當紙,開始教歐陽修練字。歐陽修跟著母親的教導,在地上一筆一劃地練習寫字,反反覆覆地練,錯了再寫,直到寫對寫工整為止,一絲不苟。這就是後人傳為佳話的"畫荻教子"。

    岳母:岳飛的母親,古代四大賢母之一,教子精忠報國 宋元帥宗澤病重,詳細:宋元帥宗澤病重,以印信交岳飛代管,吐血而死。杜充奉旨代印,抗金不利,岳飛心情鬱悶,私自回家探母。岳母促其回營抗敵,並在岳飛背上刺"盡忠報國"四字,使其永以報國為志。姚太夫人是南宋抗金英雄岳飛的母親。她作為母教典範和婦女楷模,在國家危亡之際,勵子從戎,精忠報國,被傳為佳話,世尊賢母。

  • 3 # 世界之外的世界

    中國人最熟悉的賢妻良母是孟母,其次是岳母,還有就一個華胥氏!

    孟母

    估計孟子所生的戰國時代肯定還沒有搬家公司,孟母三次搬家一定是一個相當浩繁沉重的工程。至於“子不學,斷機杼”的記載,想必從物質意義上說孤兒寡母的孟氏付出的代價是相當大的。按照現代教育學的觀點來看,孟子幼年便是一個模仿力和感應力極強的孩子,住在墳墓附近就跟人學會了哭喪,住在市場附近就學會了討價還價,住到學校附近就變得好學上進了。雖然身為寡婦,孟母卻對下一代的培養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某前同事一日恍然大悟般驚歎:天哪,我一直以為“孟母三遷”這四個字是“夢母三千”,就是夢見自己有三千個媽媽的意思。甭問,這人小時候他媽肯定是選了個文盲成堆的地方定居的。

    岳母

    岳飛能成為千古傳誦的民族英雄,跟他背上那四個字肯定有很大的關係。不過我在很小的時候,聽評書《岳飛傳》聽到岳母刺字一節時總是心頭髮冷——這孃兒倆都夠狠的:想那岳飛他娘只不過一簡單家庭婦女,一無醫術,二無麻藥,估計連消毒裝置都不齊備,硬生生在自己兒子背上一針一針扎出“精忠報國”四個字,萬一傷口感染出個好歹,中華民族豈不是折損了一位大英雄?而岳飛居然不鬧不抗,就忍著痛讓他媽拿針扎。一想到這是取民族之大義而舍兒女之小情,當時感動我的是母子二人為民族大義而敢於下手的勇氣和覺悟,兒女情長在這一刻完全退居二位了。

    華胥氏

    傳說華胥是伏羲和女媧的母親,伏羲與女媧結合才使人類得以敷衍,所以華胥氏也是中華民族的始祖母。假若真如傳說那樣,外出時由於好奇用腳丈量大人的腳印而感孕,那麼華胥顯然是歷史上最早的無性孕育的母親,傳說中正是華胥氏制嫁娶之禮,使人類逐漸擺脫亂婚、群婚的狀態,可見其對規範人類性關係和婚姻關係做出的貢獻相當巨大。不僅如此,文獻中還記載華胥氏“造網罟教漁獵”,發明了漁網捕獵,成為畜牧文化的源頭;“作書契以帶繩結”;有了簡單文字;伏羲“坐於方壇之上,聽八方之氣,乃畫八卦”——開始了人類從規律上認識大自然;“女媧作笙簧”——產生了人類最早的樂器,成為中華音樂的起源。華胥氏還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母親,她自然是毫無爭議的賢妻良母。

  • 4 # 樓外長江空自流

    馬秀英,人稱大腳馬皇后,我認為她絕對可以稱得上是賢妻良母。馬秀英出生於元朝末年,父母雙亡之後成為了郭子興的乾女兒,後朱元璋投奔郭子興,郭子興就把馬秀英許配給了朱元璋。兩人結婚之後感情深厚,在朱元璋平南征北戰,平定天下的艱苦歲月裡馬秀英始終和他患難與共。據明史記載有一次朱元璋被下獄,馬秀英為了給他偷偷送吃的,把烙好的餅揣在懷裡燙壞了胸口,但她一有機會就送,毫無怨言。

    朱元璋平定天下之後馬秀英成為了皇后,她依然保持了勤儉節約的生活作風,親自帶領公主、嬪妃織布刺繡送給戰死將士的遺孀。朱元璋稱帝后期,性格愈發暴戾,動不動就要殺人,馬皇后總是耐心勸導。有一次教王子的老師體罰了王子,小王子到朱元璋跟前告狀,朱元璋發怒要殺老師,馬皇后耐心勸導,不僅沒有殺他還給他升了官。

    馬皇后教育子女以嚴為愛,己岀庶出都一視同仁,教育子女無功不受祿。朱橚最為年幼,性格放蕩不羈,長大後被封到開封做周定王。馬皇后對他極不放心,周定王臨行時,便派江貴妃隨往監督,還把自己身上的舊布衣脫下來交給江貴妃,並賜木杖一根囑咐:“周定王有過錯,可以披衣杖責。如敢違抗,馳報朝廷。”從此一見著慈母的舊布衣,周王便生出敬畏之情,不敢胡作非為。

    馬皇后不僅對自己的丈夫和孩子關懷備至,也對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寬容慈愛。犯錯的宮女,觸怒朱元璋的大臣等,馬皇后都為他們說情免罪。還常常向朱元璋詢問民間百姓的疾苦。

    馬皇后病重,朱元璋找太醫為她治病,他都一一謝絕,她說“死生,是命運的安排,祈禱祭祀有什麼用處呢!況且醫生又怎能使人活命!如果吃藥不能見效,恐怕會因為我的緣故而降罪各位醫生吧”,臨死之前勸朱元璋“親賢臣,遠小人”。她死之後朱元璋再也沒有立過皇后。

  • 5 # 悅讀享文

    “賢妻良母”一詞最早出現在魯迅的《墳·寡婦主義》中:“在女子教育,則那裡候最時行,常常聽到嚷著的,是賢母良妻主義。”

    從古至今也有很多讚美稱頌的,比如說孟郊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一首歌頌母愛的偉大與無私,表達了詩人對母愛的感激以及對母親深深的愛與尊敬。

    曾經的北大校長鬍適曾在《我的母親》裡這樣說――在這廣漠的人海里獨撲克混了二十多年,沒有一個人管束過我。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也說出了母親對自己的教育、關心以及與家人和睦相處的過程,展示了母親對自己的愛和母親善良、寬容、有剛氣的性格特徵,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感激和懷念之情。

    隨著社會的發展“賢妻良母”也在隨時代的變化而與時俱進。

    賢妻助夫成家立事業;良母教子為國作棟樑 。

      賢妻良母,這個詞在古代是“賢惠”、“勤勞”、“寬容”、“善良”、“善解人意”、“通情達理”、“無微不至”、“含蓄”、“謙恭”、“溫柔”、“富於犧牲精神”這個定義在今天又有了許多更新新時代賢妻良母可以理解為:孝敬老人、照顧孩子、亙古不變的女性美德“賢惠”、知書達禮、有思想、有品位、有一份穩定的收入、喜歡讀書和音樂......

      當今女人我認為想成為賢妻良母必須做到五好:

      一、做丈夫的好妻子

      在相夫上鼎力支援丈夫,上得廳堂,下得廚房,做“賢內助”賢妻可以塑造自己的男人,歷史上光棍男人成為偉人的可謂鳳***麟角,反之,好多偉人的身後卻都站著一位甚至多位偉大的女性因為在女人的身上都能找到母愛的天性,發現溫柔、慈祥、善良的優秀本質作為好妻子,不只是懂得生活上的照顧,更多的還要在精神上關懷,不只是肓目的順從,還要在對與錯之間旁觀決擇,不只是為他簡單地捏捏揉揉,還得學著為他“止痛止癢”

      二、做的好母親

      說起良母或者賢母,我們的眼前都會浮現出許多歷史故事孟(子)母教子、徐(庶)母大義、嶽(飛)母刺字、孔(子)母授學、歐(陽修)母畫荻、陶(侃)母剪髮退魚、徐(霞客)的母之大義,都為我們今天這些做母親的女人,做出了表率是我們現在人永遠學之不完、學之不盡的榜樣子女的成長教育是父母最為憂心的問題好母親懂得審時度勢,懂得與平等互愛,她們並不一定陪伴做***題,並不一定去為疏理凌亂的房間,但一定不會忘記給予們的一些小小的成功以最為及時與貼心的鼓勵

      三、做公婆的好兒媳

      做為女人最重要的品質應該說要算是善良,而且百善孝為先不懂得孝敬老人的媳婦絕不是好兒媳,自古以來,婆媳關係難處理成為了常見的家愁“家和萬事興”!懂事的媳婦是會很聰明的調整家庭氛圍,因為有著寬容的胸襟,她知道孝敬父母不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更多的還是做人的本分

      四、做自我的好女人

      居里夫人,事業上的成功者做為科學家的她,成功的發現並提取了鐳,為人類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在事業上成功的她,並沒有忽略對丈夫、孩子的關心照顧前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政界的精英儘管國事繁忙,早上起來還是不忘記親手給自己老公做一份早餐做自我的好女人,還要做到獨立與自尊,不過分地去依賴男人生存,沒有過高的物質慾望,拒絕燈紅酒綠,不對異性過分熱情

      五、做的好巾幗

      在中國漫長的古代史中,婦女的地位是低下的,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匍匐在男權主義的淫威之下如今的,是屬於每活著的、有正常思維的人的世界離不開男人,男人離不開女人男人征服了世界,女人征服了男人現階段的女人應該有與時代相匹配的職業和經濟基礎,因為這決定著她的世界觀、價值觀與精神面貌也是現代的一種新的、改變男女之間的相處狀態平衡關係女人同樣也是自由地,她的內涵與底蘊終究是要透過驗收,只要能在眾目睽睽之下未被曬乾,那麼她的路就會無限延伸!

  • 6 # 指尖阻擋流年088

    華胥氏

      傳說華胥是伏羲和女媧的母親,伏羲與女媧結合才使人類得以敷衍,所以華胥氏也是中華民族的始祖母。假若真如傳說那樣,外出時由於好奇用腳丈量大人的腳印而感孕,那麼華胥顯然是歷史上最早的無性孕育的母親,傳說中正是華胥氏制嫁娶之禮,使人類逐漸擺脫亂婚、群婚的狀態,可見其對規範人類性關係和婚姻關係做出的貢獻相當巨大。不僅如此,文獻中還記載華胥氏“造網罟教漁獵”,發明了漁網捕獵,成為畜牧文化的源頭;“作書契以帶繩結”;有了簡單文字;伏羲“坐於方壇之上,聽八方之氣,乃畫八卦”——開始了人類從規律上認識大自然;“女媧作笙簧”——產生了人類最早的樂器,成為中華音樂的起源。華胥氏還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母親,她自然是毫無爭議的天字第一號的賢妻良母。

      岳母

      岳飛能成為千古傳誦的民族英雄,跟他背上那四個字肯定有很大的關係。不過我在很小的時候,聽評書《岳飛傳》聽到岳母刺字一節時總是心頭髮冷——這孃兒倆都夠狠的:想那岳飛他娘只不過一簡單家庭婦女,一無醫術,二無麻藥,估計連消毒裝置都不齊備,硬生生在自己兒子背上一針一針扎出“精忠報國”四個字,萬一傷口感染出個好歹,中華民族豈不是折損了一位大英雄?而岳飛居然不鬧不抗,就忍著痛讓他媽拿針扎。一想到這是取民族之大義而舍兒女之小情,當時感動我的是母子二人為民族大義而敢於下手的勇氣和覺悟,兒女情長在這一刻完全退居二位了。

      孟母

      估計孟子所生的戰國時代肯定還沒有搬家公司,孟母三次搬家一定是一個相當浩繁沉重的工程。至於“子不學,斷機杼”的記載,想必從物質意義上說孤兒寡母的孟氏付出的代價是相當大的。按照現代教育學的觀點來看,孟子幼年便是一個模仿力和感應力極強的孩子,住在墳墓附近就跟人學會了哭喪,住在市場附近就學會了討價還價,住到學校附近就變得好學上進了。雖然身為寡婦,孟母卻對下一代的培養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某前同事一日恍然大悟般驚歎:天哪,我一直以為“孟母三遷”這四個字是“夢母三千”,就是夢見自己有三千個媽媽的意思。甭問,這人小時候他媽肯定是選了個文盲成堆的地方定居的。

      孟姜女

      孟姜女入選賢妻良母至少有三條理由,一是其千里尋夫之義——想一孤身女子,既無車馬又無轎船,全憑三寸金蓮一崴一崴地長行千里,該是何等的毅力和勇氣?如果不是對丈夫一片忠心,怕是早就半途而廢打了退堂鼓;二是其哭倒長城之情——當然如果歷史上如果確有其事的話,不排除某種巧合的成分:比如被她哭倒的那一段長城正好是豆腐渣工程、比如那段日子正好連天大雨長城早就該塌,但孟姜女聞聽丈夫死訊哭得驚天動地想必是有一定依據的;三是丈夫死後矢志不移之忠——據說秦始皇見孟姜女貌美,不僅赦其哭倒長城之罪,還想納其進宮享受榮華富貴,但孟姜女寧可跳海也堅辭不從,可見其對亡夫的一片忠貞節烈之情,其情之真,其性之烈,實乃現代人望塵莫及——死了正好換人,還少了好多麻煩。

  • 7 # 風雲雷火電

    古代賢妻良母

    賢妻良母是什麼意思

    既是丈夫的好妻子,孩子的好母親。舊時用以稱讚女子賢淑;如今比喻女子賢德智慧、愛子持家、教子有方。

    中國歷史上有四大賢母:

    一、孟母

    孟母是戰國孟子之母,位居“四大賢母”之首。她的兒子孟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僅次於孔子的儒學大家,被譽為“亞聖”。

    最初孟家住在墳場附近,孟子整天在墳堆中玩耍,後來孟母搬到集市,到集市後,孟子卻學著小販商人們做起了吆喝買賣,,最後搬到私塾,孟子每天被身邊的學校壞境所感覺,最後每天勤奮好學,專心致志的學習,孟母之所以三遷,是因為她明白一個道理:"環境影響一個人的成長。

    二、陶母

    陶母是東晉陶侃之母。陶侃是一代名將,在穩定東晉初年動盪不安的政局上,很有建樹。而當時陶母“截髮筵賓”、“封壇退鮓”的教子故事也廣為流傳。

    有一次,一位舉人訪遇大雪,借宿陶侃家。時天寒地凍,由於家中貧寒,無以款客,陶母偷偷剪下自己的長髮,賣給鄰居,換錢買酒菜。在傳統的觀念中,"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所以頭髮是不能輕易剪的。陶母如此舉動,足見她待客誠信。所以範逵大為感動,從此後,陶侃走上發達的仕途。

    三、歐母

    歐母是北宋歐陽修之母。歐陽修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但他的成就也離不開他母親的偉大教育。

    歐母鄭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之母,歐母早年喪夫,獨自一人拉扯孩子,歐母是一個意志堅強的女人,歐陽修五歲時,歐母便教他讀書識字、為人處世的道理。

    只是當時家裡窮,家裡沒錢買筆墨紙硯,歐母只好用蘆葦杆代替,然後在地上鋪一些沙,把地當紙,一筆一畫地教歐陽修寫字。她還告誡兒子說:對於父母的奉養不一定要十分豐盛,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孝心,母親這些語重心長的教誨,深深印在歐陽修腦海裡。

    四、岳母

    岳母是北宋名將岳飛之母。岳飛少年時,北方金人南侵,宋朝朝廷腐敗無能,軍隊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攸關的時刻,許多偏私的家庭為了保全自家孩子,不想把孩子送到戰場。

    只有岳母大義凜然,不僅鼓勵孩子前往投軍,還教導孩子要永遠銘記"精忠報國",無時無刻都要想著百姓國家,並把“精忠報國”四字用針線刺在岳飛背上,後來岳飛終成舉世聞名的抗金英雄,為歷代人民所敬仰。

  • 8 # 樂享四季

    孟母三遷;“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孟郊母親;精忠報國—岳飛母親;教子惜陰—陶侃的母親。長孫皇后—李世民之妻、馬皇后—朱元璋之妻、趙四小姐—張學良之妻、鄧穎超—周恩來之妻

  • 9 # 瀟生談史

    這道題瀟生來答。

    歷史上的賢妻良母有很多,恐怕最為人稱道的是所謂的四大賢母,但瀟生卻懶得說這些老生常談的故事。賢妻良母沒必要有這麼大的名氣,只要是勤儉持家、扶持丈夫、孝敬舅姑並且可以對子女有所教導的女子,都能算得上是賢妻良母。這類女性在中國歷史上不勝列舉,瀟生只例舉幾位,拓寬一下視野即可,敬請諸位品評。

    蘇洵之妻、蘇軾之母——蘇程氏

    蘇程氏,這時可稱為程姑娘,出生於眉山,父親為大理寺丞程文應,是書香門第、大家閨秀。後嫁給蘇洵,此時蘇家窮困,有人勸蘇程氏向孃家求救,可蘇程氏為了夫婿不被孃家人恥笑,堅決不允。

    堅強剛毅的蘇程氏,不僅力勸曾經遊手好閒的夫婿蘇洵苦讀不綴,還在夫婿因常年遊學不在家中的情況下盡心侍奉婆婆,蘇洵的母親非常嚴厲,族人在她面前連大氣都不敢喘,唯有蘇程氏侍奉老封君極好,婆媳關係融洽,羨煞旁人。

    同時蘇程氏對子嗣的教導也別有心得,一日帶著年僅十歲的小蘇軾讀《後漢書·範滂傳》,範滂是東漢末年名士,與劉表並稱八駿,因黨錮之禍而遭通緝,為保家人主動投案自首,對前來送別的母親說道:

    “仲博(範滂弟弟)孝敬,足以供養,滂從龍舒君(範滂之父範顯的雅稱)歸黃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忍之恩,勿增感戚。”

    範滂的母親看開了一切,說道:“汝今得與李、杜(李膺、杜密都是著名黨人)齊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復求壽考,可兼得乎?”

    看到此處,小蘇軾熱淚盈眶,對母親說道:“媽,我長大之後若做個範滂這樣的人,您願不願意?”蘇程氏微微一笑答道:“你能做範滂,我為何不能做範滂的母親呢?”

    朝堂重臣溫國公司馬光為之寫墓誌銘,說道:“貧不以汙其夫之名,富不以為其子之累;知力學,可以顯其門,而直道,可以榮於世,勉夫教子,不愧為古代一賢母。”

    殺人魔之妻、暴君心中唯一的溫柔——元貞皇后張惠

    乍一說張惠此人,恐怕沒幾個人知道這世間存在過這樣的一位女子,但談到她的丈夫朱溫,那可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暴君、昏君、殺人魔、扒灰、色魔等等”所有這世間可用來形容一個君王低劣的形容詞幾乎大半都可以拿來用。

    但如果仔細研究這樣的一位暴君,你會發現他年輕的生活中有著這樣一抹白月光,那個人就是張惠。

    年輕的朱溫只是宋州一個浪蕩子,而張惠卻是單州大戶人家的小姐,朱溫對張惠早有好感,曾有光武麗華之嘆。後因黃巢之亂家道中落,張惠落難不得已嫁給了朱溫,時人謂之:“門不當,戶不對。”

    嫁給朱溫的張惠全然不似外表那般柔弱,面對衝動的丈夫,張惠總是能適時指出他的錯誤,對朱溫的軍事策略也屢有指點。

    朱溫性情暴虐,弟弟朱友裕兵敗逃跑,朱溫大怒欲斬之,朱友裕則跑進大哥家院,在中庭跪下求見長嫂。果不其然,張惠赤足奔出,用棉被裹住被凍得瑟瑟發抖的小叔子,也跪下來哭求丈夫:“(朱友裕)束身歸罪,豈不欲明非反乎。”朱溫這才放下屠刀,免了朱友裕的死罪。

    朱溫性喜漁色,攻破天平節度使麾下猛將朱瑾後,私納其妻,歸返汴州。張惠千里來到封丘迎接久戰在外的丈夫,意外地看到朱瑾的妻子在車隊之中,聽聞了她的哭訴後,求見朱溫:“兗鄆(兩個州名為天平軍下轄)與司空同姓之國,昆仲之間,以小故興干戈,而使吾姒至此;若不幸汴州失守,妾亦如此矣!”

    朱溫聽到這裡,看著面前梨花帶雨的愛妻,撓了撓自己的頭皮,乾笑地哄著妻子,並將朱瑾的妻子送到寺廟中出家為尼,時時送些食物錢帛供養,守禮有加。

    可惜天不假年,張惠在天佑元年病逝,並沒有熬到朱溫稱帝的那一天,《新五代史》認為:

  • 10 # 健康的生活更快樂

    縱觀中華五千年曆史,賢妻良母可以說舉不勝舉,坐下來說她個三天三夜也講不完。下面,我僅為大家介紹最具代表性的三位賢妻良母:

    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有三位偉大女性,她們是:太姜、太妊、太姒,合稱“三太”。是周朝三位開國先王的夫人,她們母儀天下,賢德無比,輔佐和教化了開萬太平的幾位君王。不僅成就了周朝八百年基業,還為華夏民族培養了留名萬世的幾位聖人——周文王、周武王、周公。

    1、太姜

    周朝先祖古公亶父的正妃,周文王的祖母。她以“貞順”的女德,成為丈夫得力的左膀右臂,是周朝創業之時的賢德婦人。在世共生有三子。

    其次,她還是一位良母,她生了三個兒子,並且三個都教育成才。其中太伯和仲雍就是《史記.吳太伯世家》中說的吳太伯世家的始祖,而王季就是接任周太王之位的伯侯(商冊封的諸侯)。太姜教育兒子是有一套方法的,她能教育每個兒子都有所成就,足於說明她的賢德。  

    二、太妊,

    是摯任氏的女兒,王季的后妃,周文王的母親。據《禮記·保傅》篇記載,太妊品行端莊,德行高潔,嚴謹、莊重、誠敬,凡事合乎仁義道德才會去做。

    太妊在懷文王時,非常注重胎教,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惡言。她晚上就命樂官朗誦詩歌,演奏高雅的琴樂給她聽。所以文王生下來就非常聰明,太妊教一而識百,觸類旁通。太妊是歷史上有記載的胎教先驅。

    後來,實行胎教就成了古代婦女的一項任務。大凡懷孕的婦女,睡覺不側身而臥,站立時不左歪右斜,不吃不潔淨的東西,不坐位置不正的座位,不觀粗俗的舉動,不聽靡靡之音。周文王在母親教育下,奠定了周朝八百年基業。

    3、太姒

    周文王的夫人,周武王和周公的母親。她仁愛和順,賢德而深明大義。《詩經》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描述了太姒和周文王的愛情故事。

    太姒成為文王夫人之後,她非常仰慕祖母太姜和婆婆太妊的賢德,繼承了婆婆完美的德行。她早晚勤勤勉勉,極盡婦道。太姒能夠以婦禮婦道教化天下,被人們尊稱為"文母",文王治外,文母治內。

    太姒共生了十個兒子,包括討伐商紂的周武王,以及鞏固了周朝基業的周公旦。太姒教育孩子十分成功,她的孩子從小到大,沒有做過邪僻不正的事情。從而成就了周公的聖德。

    太姜、太任、太姒合稱“三太”,後世以“太太”作為已婚女性的尊稱,代表賢德直追三太。也是為了紀念這三位偉大的女性以身作則,力行八德,成就了文王、武王和周公的聖德。

  • 11 # 北帝666

    華胥氏

    傳說華胥伏羲媧母親伏羲與媧結合才使類敷衍所華胥氏華民族始祖母假若真傳說外由於奇用腳丈量腳印孕華胥顯歷史早性孕育母親傳說華胥氏制嫁娶禮使類逐漸擺脫亂婚、群婚狀態見其規範類性關係婚姻關係做貢獻相巨僅文獻記載華胥氏造網罟教漁獵發明漁網捕獵畜牧文化源;作書契帶繩結;簡單文字;伏羲坐於壇聽八氣乃畫八卦--始類規律認識自;媧作笙簧--產類早樂器華音樂起源華胥氏華民族傳統文化母親自毫爭議字第號賢妻良母

    岳母

    岳飛能千古傳誦民族英雄跟背四字肯定關係我候聽評書《岳飛傳》聽岳母刺位元組總髮冷--娘倆都夠狠:想岳飛娘簡單家庭婦醫術二麻藥估計連消毒裝置都齊備硬自背針針扎精忠報四字萬傷口染歹華民族豈折損位英雄岳飛居鬧抗忍著痛讓媽拿針扎想取民族義舍情我母二民族義敢於手勇氣覺悟情刻完全退居二位

    孟母

    估計孟所戰代肯定沒搬家公司孟母三搬家定相浩繁沉重工程至於斷機杼記載想必物質意義說孤寡母孟氏付代價相按照現代教育觀點看孟幼便模仿力應力極強孩住墳墓附近跟哭喪住市場附近討價價住校附近變進雖身寡婦孟母卻代培養著非清醒認識某前同事恍悟般驚歎:哪我直孟母三遷四字夢母三千夢見自三千媽媽意思甭問候媽肯定選文盲堆定居

    孟姜

    孟姜入選賢妻良母至少三條理由其千尋夫義--想孤身既車馬轎船全憑三寸金蓮崴崴行千該何等毅力勇氣丈夫片忠怕早半途廢打退堂鼓;二其哭倒城情--歷史確其事排除某種巧合:比哭倒段城豆腐渣工程、比段連雨城早該塌孟姜聞聽丈夫死訊哭驚想必定依據;三丈夫死矢志移忠--據說秦始皇見孟姜貌美僅赦其哭倒城罪想納其進宮享受榮華富貴孟姜寧跳海堅辭見其亡夫片忠貞節烈情其情真其性烈實乃現代望塵莫及--死換少麻煩華胥氏

    傳說華胥伏羲媧母親伏羲與媧結合才使類敷衍所華胥氏華民族始祖母假若真傳說外由於奇用腳丈量腳印孕華胥顯歷史早性孕育母親傳說華胥氏制嫁娶禮使類逐漸擺脫亂婚、群婚狀態見其規範類性關係婚姻關係做貢獻相巨僅文獻記載華胥氏造網罟教漁獵發明漁網捕獵畜牧文化源;作書契帶繩結;簡單文字;伏羲坐於壇聽八氣乃畫八卦--始類規律認識自;媧作笙簧--產類早樂器華音樂起源華胥氏華民族傳統文化母親自毫爭議字第號賢妻良母

    岳母

    岳飛能千古傳誦民族英雄跟背四字肯定關係我候聽評書《岳飛傳》聽岳母刺位元組總髮冷--娘倆都夠狠:想岳飛娘簡單家庭婦醫術二麻藥估計連消毒裝置都齊備硬自背針針扎精忠報四字萬傷口染歹華民族豈折損位英雄岳飛居鬧抗忍著痛讓媽拿針扎想取民族義舍情我母二民族義敢於手勇氣覺悟情刻完全退居二位

    孟母

    估計孟所戰代肯定沒搬家公司孟母三搬家定相浩繁沉重工程至於斷機杼記載想必物質意義說孤寡母孟氏付代價相按照現代教育觀點看孟幼便模仿力應力極強孩住墳墓附近跟哭喪住市場附近討價價住校附近變進雖身寡婦孟母卻代培養著非清醒認識某前同事恍悟般驚歎:哪我直孟母三遷四字夢母三千夢見自三千媽媽意思甭問候媽肯定選文盲堆定居

    孟姜

    孟姜入選賢妻良母至少三條理由其千尋夫義--想孤身既車馬轎船全憑三寸金蓮崴崴行千該何等毅力勇氣丈夫片忠怕早半途廢打退堂鼓;二其哭倒城情--歷史確其事排除某種巧合:比哭倒段城豆腐渣工程、比段連雨城早該塌孟姜聞聽丈夫死訊哭驚想必定依據;三丈夫死矢志移忠--據說秦始皇見孟姜貌美僅赦其哭倒城罪想納其進宮享受榮華富貴孟姜寧跳海堅辭見其亡夫片忠貞節烈情其情真其性烈實乃現代望塵莫及--死換少麻煩

  • 12 # 誰是姚明改革的絆腳石

    潘金蓮在中國的知名度應該可以用家喻戶曉來形容了,只可惜真實的潘金蓮自從有了《水滸傳》和《金瓶梅》這兩本書以後,曾為縣長夫人,又是賢妻良母的她就成了“千古第一淫婦”,今天我們要探討的就是歷史上真實的潘金蓮和武大郎夫婦到底是一對什麼樣的夫妻——

    原本是善良賢妻的潘金蓮在小說中成了通姦殺夫的淫婦,原本是文武雙全玉樹臨風的清廉縣令武大郎在小說中成了“三寸釘、枯樹皮”。這恐怕是演義與真實歷史最讓人啼笑皆非的對立矛盾了吧!當然,演義與歷史有所出入這是經常有的事情,但潘金蓮身上的出入就未免大的過分了,《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又是如何將她塑造成淫婦形象的呢?

    據河北省清河縣縣誌記載,武大郎姓武名植,曾經在山東陽穀縣做縣令,他少年時候的盟兄弟王某家敗破落,逃難到他那裡,希望看在多年情誼的面子上,拉兄弟一把。武縣令平時就樂善好施,對這位落於窘迫的兄弟自然招呼倍至了。王某卻不知道武大郎已經暗中為其在原籍蓋房修屋,久不見武兄弟資助,便憤然離去。這一走不要緊,他卻遂生邪念,忘恩負義,村村說唱,鄉鄉張貼,謠言惑眾,極盡對武縣令惡意中傷汙辱詆譭之能事。加之曾被武大郎治過罪的鄉里惡少西門慶的助紂為虐,同流合汙,武大郎的清官形象從此被毀於一旦。

    非但如此,就連武大郎的老婆潘金蓮也遭受被辱之株連。潘金蓮故居為清河縣潘家莊(為避潑汙,後改名黃金莊),少女時代是遠近聞名聰明美麗的大家閨秀。她老爸曾官拜邯鄲知州,在故鄉開有染坊。武大郎家本來貧困,年輕的時候到這裡打工,因為品行端正又能幹,知州就資助他學習,還將女兒金蓮許配給他。潘金蓮以善良賢惠勤勞仁義的賢妻良母而聞於鄉里。

    作為明代民間文學家的施耐庵,卻在道聽途說,收集奇聞的基礎上,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地揮就了“千古奇冤”武大郎與潘金蓮。而他聽到的材料又是從何而來呢?那自然是早年西門慶和王某四處杜撰詆譭而流傳下來的了。從北宋到明朝,那麼多年過去,流言蜚語非但沒有減少消失,反倒因為四處的流傳而更加被人“熟知”。再經過施耐庵在聞名遐邇的《水滸傳》中大肆渲染一番,更加使得夫妻二人的“形象”被中國人更多的“認識”。若沒有《水滸傳》,哪會有後面的《金瓶梅》對潘金蓮的徹底“定性”?

    對於潘金蓮,施耐庵就象一個娛樂記者一樣,將聽來的東西經過加工整理,給當事人造成了不可挽回的聲譽上的損失。但他的後人卻深明大義努力為蒙冤的夫妻昭雪。儘管如此,儘管清河縣的縣誌也明文記載著武大郎夫妻的真實一面,儘管乾隆皇帝也為武大郎立過碑,但千百年來民眾中流傳的形象已經鐵一般的固定下來。

    當然,今天的我們已無法要求施耐庵向潘金蓮夫婦道歉。可以說潘金蓮已經成為了一個符號化的人物,已經成了“通姦淫婦”的代名詞,縱然百姓現在重新認識其真實面目,這一符號恐怕也很難消失。歷史上真實的曹操、歷史上真實的李鴻章都可以被人們重新認識,但是潘金蓮可以嗎?

    其實著名作家陳忠實在為創作《白鹿原》進行前期準備的時候就發現,一面是歷史上官方檔案為那些所謂貞節烈女留下榜樣的記錄,一面是民眾間廣為流傳的男女之間的逸聞趣事,民眾流傳的歷史與官方記錄的歷史已經產生了明顯的割裂。所以我們不妨可以想象,如果潘金蓮沒有被詆譭,縱然她被官府的歷史以賢妻良母的形象記錄下來,也無法擁有後來巨大的“名氣”,因為這也正如陳忠實發現的割裂一樣,民眾更多的樂於流傳關於女人不貞潔而越軌淫蕩的東西。在民眾中間流傳下來的光明磊落的英雄好人,除了很少很少的幾個女性之外,映入眼簾的都是男人形象了。而這既是封建社會對女性壓抑的一個表現,似乎也是當今女明星的情感緋聞廣受關注的原因吧。

    還有不得不說的一點就是,隨著婚外情和越軌的日益猖獗,原本以“淫婦”形象被人們認識的潘金蓮逐漸受到性自由性解放者們的追捧,也想向她學習追求自己想要的“快樂”,潘金蓮轉而又成了“女性解放”的榜樣。這難道不讓人再一次啼笑皆非嗎?我們對歷史人物乃至今天人物的認識,經常是一味的批判或者盲目的崇拜,他們要麼做“鬼”,要麼做“神”,就是沒能在我們眼裡做一回“人”。

  • 13 # 跪射俑

    蘇軾一生的三個女人:一個賢內助,一個賢妻良母,一個紅顏知己

    蘇軾是大宋第一個男神,人見人愛,從青樓歌姬,到少婦,再到皇后、皇太后,都是他的粉絲。那麼,我們的疑問是為什麼大家都對蘇軾這麼喜歡呢?

    原因很簡單,他文采飛揚、才華橫溢。當然,除了才華外,蘇軾還是個情痴、痴情種,他的愛情婚姻堪稱完美。他一生有三個女人,一個女人是他事業上的賢內助,一個是賢妻良母,一個是他一生的摯愛、情感知音、紅顏知己。

    先看他的原配妻子王弗。

    公元1075年冬日的某一天,天寒地凍,冰天雪地,已經是夜半三更,但縣衙裡依然燈火通明,因為有個人睡不著,這個人就是蘇軾,他想起一個一個人,誰?他的原配妻子王弗。

    這一年,他的妻子王弗已經去世十年,但蘇軾依然忘不了她。於是那首著名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橫空出世。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此詞一出,不僅當時轟動,即便現也難以超越,所以號稱“千古悼亡之首”。那就來看看這首詞。

    你我分別已經十年了,就算我在怎麼強忍也忍不住還是要去思念你,可惜思念也沒有用,因為你在千里之外。依稀記得你那熟悉的身影,不過即使你還在世,但跟著我四處奔波,估計早已灰塵滿面、兩鬢如霜了吧。

    昨夜西風襲來,我又夢見了你,你正在小窗前對鏡梳妝。你從鏡子裡看著我,我看著你,沒有一句言語,只有淚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著、長著小松樹的墳山,就是你年年痛欲斷腸的地方了吧。

    多麼淒涼!多麼感人!難怪是千古悼亡詩之首。王弗出身書香門第,從小就有文化,16歲的時候嫁給了蘇軾。嫁給蘇軾的時候,正是蘇軾人生最得意的時候。二人夫唱婦隨,十分恩愛,王弗是蘇軾的賢內助,不斷幫蘇軾出主意。

    王弗有一個習慣,蘇軾當官之後,家中凡有蘇軾的同僚、下屬來拜訪,蘇軾在前廳接待、攀談,王弗就在簾子後面悄悄地聽。客人走後,王弗就跟蘇軾分析談話的內容與談話的人。蘇軾也是大受裨益。

    王弗看人很準,比如蘇軾有一個好友叫章惇,此人沒有發跡之前,經常過來找蘇軾,跟蘇軾喝酒聊天。王弗也從章惇的言行中得出,這個人不是什麼好人,日後必大奸大惡。沒想到王弗的直覺非常對,章惇後來果然成了一個陰險小人。

    所以說,王弗對蘇軾的幫助很大,可惜在她27歲的時候就離蘇軾而去了。公元1065年,蘇軾三十歲,這一年的正月,蘇東坡以鳳翔籤判任滿返京。而這年的五月,王弗卻病死於京師。

    王弗去世後,另一個人女人走進蘇軾的人生裡,這個人就是王弗的堂妹王閏之,她嫁給了這個暗戀多年的堂姐夫。

    上回我說了,蘇軾是個萬人迷,喜歡他的人可多了,王閏之近水樓臺先得月。雖然王閏之在才學上不如她的堂姐,在藝術上也不如後來的王朝雲,但她絕對是個賢妻良母。

    她對蘇軾關心呵護,照顧的無微不至,而且王閏之跟了蘇軾之後,蘇軾基本是流放狀態,今天到這、明天到那,反正就是被貶。但王閏之一句怨言都沒有,死心塌地的跟著蘇軾,照顧他,為他洗衣做飯、照顧孩子。這就是典型的賢妻良母。

    不過人總需要一些心靈上的溝通,所以,第三人女人又走進了蘇軾的世界,那就是王朝雲。如果說王閏之給蘇軾的是無微不至的關心和照顧,那麼,王朝雲給蘇軾的就是心靈上的溝通,是紅顏知己,是情感知音。

    王朝雲歌姬出身,才華橫溢,所以,在她12歲的時候,被蘇軾相中,帶回家裡。那麼,蘇軾為什麼這麼喜歡王朝雲,因為只有她才是真正懂他的人。

    蘇軾後來被貶到海南,眾所周知,那個時候的海南可不是像現在是旅遊區,人人趨之若鶩,那個時候的海南,沒人願意去,那是環境最惡劣的流放之地,被派到那兒就等於是發配充軍,別想活著回來了。

    所以,蘇軾遣散了他家中的所有侍女姬妾,唯獨王朝雲要堅持跟蘇軾去天涯海角,死也不肯離去,蘇軾很感動。

    有一天,王朝雲為蘇軾唱歌,唱的是蘇軾那首《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結果王朝雲唱到一半的時候,“歌喉將囀,淚滿衣襟”,原來是“天涯何處無芳草”這句讓朝雲淚滿衣襟,唱不下去。

    那麼,王朝雲為何唱到這一句就淚滿衣襟唱不下去了呢?

    實際上,蘇軾的這句話是從屈原《離騷》中一句而來的,原句是“何所獨無芳草兮,又何懷乎故宇?”

    天下到處都有香草,你又何必只懷念著故國。意思是人生的理想既然在自己的國家不能實現,你可離開故國呀!但無法離開,為什麼無法離開,因為我深深的愛著那片土地。越是反話,越能說明他的痛苦。

    這就是為什麼王朝雲唱不下去了,因為她懂得蘇軾深深的愛,雖然一再被朝廷貶謫,但蘇軾依然沒有怨言,還是食君之祿擔君之憂。表現出一種士大夫出世入仕的胸懷。

    蘇軾是士大夫矛盾心情人格的鮮明化身。他一方面忠君愛國、學優而仕、抱負滿懷,一方面處處退而求其次,人生理想不得實現,但他並沒有表現出怨恨,而是依然曠達。

    那首《念奴嬌·赤壁懷古》就是最直接的證據,我們要知道這首詩是蘇軾在元豐五年(1082)七月,也就是貶到黃州兩年半以後寫的。很難想象,一個飽受牢獄之災和流放之苦的人,竟然能夠誕生出氣勢磅礴的“大江東去”來!

    這恐怕也就蘇軾能做到。

    這也就是為什麼說只有王朝雲能懂蘇軾,而王朝雲在唱過那首詞之後,不久就先他而去了。王朝雲去世後,蘇軾再也沒有聽過那首詞。實際上他是被朝雲的知己之情、知音之情所深深感動。

    王朝雲和蘇軾做到了心有靈犀的互通,所以說王朝雲才是蘇軾一生的摯愛。蘇軾也是情痴,他對三個女人的感情都是真的。一個男人擁有這樣的愛情婚姻,可以說相當圓滿了。

    有眾多美女粉絲,還有三個愛他的女人,一個賢內助,一個賢妻良母,一個紅顏知己,蘇軾也不枉來世上走一遭。

  • 14 # 小北史話

    賢妻良母是個組合詞,賢妻指的是丈夫的好妻子,良母指的是孩子的好母親。我認為中國歷史上最賢惠的妻子是隋朝隋文帝的妻子獨孤迦羅,最良好的母親是戰國時期孟子的母親。

    首先來說一下良母。對於孟母,我們大家都熟知,孟母三遷的故事更是深入人心。孟母為了孩子不受壞環境的影響,搬遷了三次,從墓場搬到集市,再從集市搬到屠宰場。到最終搬到學校的旁邊,看見孟子的表現才決定在這裡長居。

    正是因為孟母的搬遷,換了足夠好的成長環境。所以孟子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一心放在讀書上,最終稱為一代思想家和教育家,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之所以說孟母是最好母親的原因是孟子影響了幾十個世紀,而她為孟子的成長付出了足夠的努力。

    再來說一下賢妻,我個人認為獨孤迦羅是最賢惠的妻子。在北周後期,獨孤迦羅多次幫助楊堅躲過了北周皇帝的迫害,後來更是勸誡楊堅立下了成立大隋朝的決心。在隋朝建立以後,更是參與朝政,幫助隋文帝治理國家。對“開皇之治”貢獻極大,當時的人更是把獨孤迦羅皇后和隋文帝楊堅並稱為“二聖”。

    之所以說獨孤迦羅是最賢惠的妻子,主要是因為她幫助自己的丈夫躲過了多次的死劫,並幫助楊堅建立了大隋朝,更是為“開皇之治”的盛世立下了汗馬功勞。

  • 15 # 天晴愛睡覺

    賢妻良母都是操持家事,默默奉獻的,一般不見於史書;

    題主所問的應該是和丈夫一起應對困難的女子吧,只有這種才會被史書留名;

    你看看歷史上那些大放異彩的名人戰將,凡是沒有家事牽絆的,其背後都有一個默默奉獻的女人,說白了就是標配賢妻良母;

    如果要說跟丈夫一起應對困難的話:

    夫妻一起掌權:隋文帝楊堅,皇后獨孤氏

    夫妻一起打仗:韓世忠,梁紅玉

    夫妻一起謀略:諸葛亮,黃月英

  • 16 # 願不期而遇皆為美好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細化為兩部分來回答:賢妻、良母。

    一、賢妻。

    1、鮑宣之妻

    《後漢書》記載,渤海鮑宣的妻子,是桓氏的女兒,字少君。鮑宣曾經跟隨少君的父親學習,少君的父親為他的清貧刻苦而驚奇,因此把女兒嫁給了他。少君出嫁時,嫁妝陪送得非常豐厚,鮑宣不高興,就對妻子說:“你生在富貴人家,習慣穿著漂亮的衣服和裝飾,可是我實在貧窮低賤,不敢擔當大禮。”妻子說:“我父親因為您修養品德,信守約定,所以讓我拿著毛巾梳子服侍您,既然侍奉了您,我聽從您的命令。”鮑宣笑著說:“你能這樣,這是我的心意了。”少君就全數退回了那些侍從婢女服裝首飾,改穿平民的短衣裳(漢代貴族的衣服是深衣,就是長衫),與鮑宣一起拉著小車回到家鄉。她拜見婆母禮節完畢後,就提著水甕出去打水,修習為婦之道,鄉里的人對她非常稱讚。

    2、梁鴻之妻

    “舉案齊眉”就是東漢賢士梁鴻的妻子孟光的故事。相傳孟光隨梁鴻至吳地為人傭工。梁鴻歸家,孟光每為具食,舉案齊眉,以表示對丈夫的敬重。但這位賢婦的模樣卻“粗陋無比”,“肥醜而黑”,能“力舉石臼”。據說梁鴻未婚前,就名氣很大,許多人家都要把女兒嫁他,他都不答應。孟光未嫁時,有人給她做媒,她都不肯嫁,說是“必嫁梁鴻”。

    夫婦婚後第二天,孟光就脫去新娘綺羅之服,換上粗布衣衫,操持家務。後隨梁鴻隱居霸陵山中,男耕女織,吟詩彈琴,夫婦唱和,過著清貧而和諧的生活。

    3、司馬相如之妻

    卓文君,西漢臨邛(屬今四川邛崍)人,漢代才女,她貌美有才氣,善鼓琴,家中富貴。她是漢臨邛大富商卓王孫女,好音律,新寡家居。司馬相如過飲於卓氏,以琴心挑之,文君夜奔相如,同馳歸成都。因家貧,復回臨邛,盡賣其車騎,置酒舍賣酒。相如身穿犢鼻褌,與奴婢雜作、滌器於市中,而使文君當壚。卓王孫深以為恥,不得已而分財產與之,使回成都。事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又據《西京雜記》載,文君作司馬相如誄文傳於世;又載相如將聘茂陵人之女為妾,卓文君作《白頭吟》以自絕,相如乃止。後世常將卓文君事用為典故。

    4、樂羊子妻

    河南郡樂羊子的妻子,不知道是姓什麼的人家的女兒。

    樂羊子在路上行走時,曾經撿到一塊別人丟失的金餅,拿回家把金子給了妻子。妻子說:“我聽說有志氣的人不喝‘盜泉’的水,廉潔方正的人不接受他人傲慢侮辱地施捨的食物,何況是撿拾別人的失物、謀求私利來玷汙自己的品德呢!”羊子聽後十分慚愧,就把金子扔棄到野外,然後遠遠地出外拜師求學去了。

    一年後,樂羊子回到家中,妻子跪起身問他回來的緣故。羊子說:“出行在外久了,心中想念家人,沒有別的特殊的事情。”妻子聽後,就拿起刀來快步走到織機前說道:“這些絲織品都是從蠶繭中生出,又在織機上織成。 一根絲一根絲的積累起來,才達到一寸長,一寸一寸地積累,才能成丈成匹。現在如果割斷這些正在織著的絲織品,那就會丟棄成功的機會,遲延荒廢時光。您要積累學問,就應當‘每天都學到自己不懂的東西’,用來成就自己的美德;如果中途就回來了,那同切斷這絲織品又有什麼不同呢?”羊子被他妻子的話感動了,又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學業。

    二、良母。

    1、孟母:孟母三遷、斷杼教子

    孟母是戰國孟子之母,位居“四大賢母”之首。她的兒子孟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僅次於孔子的儒學大家,被譽為“亞聖”。孟母之所以能培養出如此優秀的兒子,全在於她對子女的悉心教育。她最被廣為傳頌的事蹟是“孟母三遷”的故事。

    孟母早年喪夫,卻志不改嫁,一個人含辛茹苦養育孟子。剛開始她和孟子住在丈夫的陵墓附近,以便於每天可以去祭拜丈夫。只是在這種地方住久了,年幼的孟子竟學起了出殯人士的哭喪胡鬧。孟母覺得這樣的居住環境不利於孩子成長,便把家搬到了集市。可是把家搬到集市後,孟子卻學著小販商人們做起了吆喝買賣。孟母不希望自己兒子將來成為市井小人,所以又把家搬到了學校附近。從此後,孟子就跟著學校裡計程車子,好好學習了。

    但小孩子天性頑皮,沒學多久,孟子便五無心向學,只顧玩耍了。這時,孟母便剪斷了正在織的布,教育孟子,學業若半途而廢,就如織到一半的布匹,是不能為人所用的。同樣,人若在年少時不好好讀書,長大了便只能做些苦命的勞役,是沒有出息的。從此孟子發奮讀書,終成為一代亞聖。這便是《三字經》裡面所說的“子不學、斷機杼”的故事。

    2、陶母:截髮筵賓、封壇退鮓

    陶母是東晉陶侃之母。陶侃是一代名將,(我們熟悉的陶淵明的曾祖父)在穩定東晉初年動盪不安的政局上,很有建樹。而當時陶母“截髮筵賓”、“封壇退鮓”的教子故事也廣為流傳。

    陶侃幼為孤子,家境貧寒。陶母也是早年喪夫,她含辛茹苦,靠紡紗織麻維持生計,供養陶侃讀書。在教子上,陶母一直教育兒子,交朋友一定要交比自己更有水平、更有文化之人。

    有一次,同郡孝廉(即舉人)範逵訪賢遇大雪,借宿陶侃家。時天寒地凍,馬無飼料,陶母揭去自己床鋪上的稻草蓆,剁碎餵馬;由於家中貧寒,無以款客,陶母又偷偷剪下自己的長髮,賣給鄰人,換錢購買酒菜。在中國人的觀念中,“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至始也”,所以頭髮是不可以輕易剪的。陶母如此舉動,足見她待客之誠心。所以範逵大為感動,遂舉薦陶侃由縣吏拜授郎中,從此後,陶侃走上了發達的仕途。這就是“截髮筵賓”的典故。

    陶母還有一個廣為傳頌的故事是“封壇退鮓”。 陶侃曾在浙江海陽做縣吏,監管漁業,常有下屬送東西給他。有一次,一位下屬送了一罈魚鮓(醃魚)給陶侃,孝順的陶侃馬上念及一生貧居鄉間的慈母,便囑託鄉人帶給母親。誰知母親卻原封不動地將這一罈魚鮓退了回來,並在信中寫道:“爾為吏,以官物遺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憂矣。”

    陶侃收到母親退回的魚鮓和回信,大為震動,更愧疚萬分。他下定決心,一生遵循母親教導:清白做人,廉潔為官。

    後人讚譽:“世之為母者如湛氏之能教其子,則國何患無人材之用?而天下之用惡有不理哉?”

    3、歐母:畫荻教子

    歐母是北宋歐陽修之母。歐陽修是北宋卓越的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但他的成就也離不開他母親的偉大教育。

    歐母又是一位單親母親,她丈夫在兒子四歲那年便去逝了,留下她孤身一人辛苦拉扯兒子。歐陽修父親在世時,家中經濟比較寬裕,可自從他去世後,家境便一落千丈,日漸貧寒。後來竟到了“房無一間,地無一壟”的地步。孤兒寡母在這樣的境況下生活,困難是可想而知的。

    歐母是一個意志堅強的女人,她家窮志不窮,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將兒子養大,並用最原始的方式教歐陽修識字,這便是著名的“畫荻教子”:歐陽修五歲時,歐母便教他讀書識字、做人處事的道理。只是當時家裡窮,家裡沒錢買筆墨紙硯,歐母只好用蘆葦杆代替,然後在地上鋪一些沙,把地當紙,一筆一畫地教歐陽修寫字。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歐陽修在母親的悉心教導下,特別懂事,於是奮發圖強,學習成績優異,他於仁宗天聖八年高中進士。

    歐陽修在當官期間,積極支援范仲淹維持新法,後因此被貶職。但歐母並沒有抱怨兒子的仕途不濟,而是寬慰兒子說:“你為正義被貶職,不能說不光彩。我們家過慣了貧寒的生活,你只要思想上沒有負擔,精神不衰,我就高興。"有母如此,兒子焉能不偉大?

    4、岳母:精忠報國

    由於岳母的積極鼓勵,使得岳飛投軍後,奮勇殺敵、義無反顧,他很快屢建戰功被升為秉義郎。有一次宋都開封被金軍圍困時,岳飛隨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打敗金軍,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讚他是"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

    後來岳飛終成為一代有名的抗金英雄,為歷代人民所敬仰。

    最後,引用歌德的一句話來結束我的回答:永恆的女性,引領人類飛昇!

  • 17 # 史墨千秋

    看到這個題目後,小墨腦海中浮現出的第一個人便是倪桂珍。

    簡介:

    有著一雙大腳,四歲學習識字,接受過完整的中西式教育,寫得一手好字,彈得一手好琴,還擅長數學、能講英語,這在民國可以說是鳳毛麟角的存在。她就是有著“民國最牛母親”的之稱的倪桂珍。

    【倪桂珍】

    倪桂珍,浙江餘姚人,她的父親是一名牧師,母親徐氏是名門之後。她個性獨立,敢做敢為,大膽衝破封建迷信的束縛,沒有纏足,人稱“倪大腳”。

    在她十八歲的時候,倪桂珍看上了一個留學歸來的窮小子——宋嘉樹,他們結婚後生了三個女兒,分別取名叫做宋靄齡、宋慶齡、宋美齡,這三朵金花後來被人們稱為宋氏三姐妹。倪桂珍生的三個兒子: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也都是當時的豪傑。因而宋家一躍成為了民國四大家族之一,就此擁有了“民國最牛母親”的稱號。

    賢妻的楷模

    【丈夫宋嘉樹】

    新婚伊始,倪桂珍便體會到了丈夫家中的清貧。丈夫一個月不足15美元的微薄收入,對於出身名門的大小姐來說,顯得是多麼寒酸,但倪桂珍對這一切從來都沒有抱怨過。

    寒冬到來之際,倪桂珍想買一條新圍巾,但鑑於丈夫夜以繼日,辛苦工作賺來的血汗錢,她又捨不得花,因而她便打消了這個想法。

    【倪桂珍】

    儘管如此,他們夫妻兩個還是不能維持每個月家中的收支平衡。因此,倪桂珍便拿出自己的嫁妝補貼家用。

    由於月薪太低不能養家餬口,宋嘉樹在1892年便辭去了自己牧師的工作,轉而從事工商業。

    一路上宋嘉樹摸爬滾打、跌跌撞撞,曾在川沙辦過家庭印刷所,在上海辦過麵粉廠和印刷所。但這些對於初出茅廬的宋嘉樹來說並不順利,倪桂珍便動用自己孃家的聲望與生活中的廣泛人脈,為自己丈夫的事業發展營造了很多契機。

    都說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都有著一個溫柔賢惠的妻子,宋嘉樹也不例外。在妻子這顆福星的光輝照耀下,他很快時來運轉,成為了上海赫赫有名的工業企業者。

    【宋嘉樹】

    日後的倪桂珍對於自己丈夫從事的革命活動雖然不懂,但她始終會堅信丈夫,支援丈夫,一直在丈夫背後默默付出。

    良母的典範

    倪桂珍一共生下三男三女、六個孩子,她視宋氏六兄妹如掌上明珠。不僅如此,倪桂珍更注重對兒女的教育,她的每個兒女都完整地受過中西方結合的教育。

    她從小就給兒女傳授知識,教他們為人做事的道理。她對子女的教育有著兩個與眾不同的特點:

    一是:嚴格管教,常常把“養不教父之過”改為“養不教父之過,也是母之過”掛在嘴邊,與嚴父慈母的說法背道而馳。二是:重視對女孩的教育,她認為女孩與男孩都一樣,一樣可以為國家做貢獻。因而,她的三個女兒是她最先送去國外進行深造的孩子。

    【倪桂珍與宋氏三姐妹】

    有著如此前衛思想的母親,這實在是“宋氏三姐妹”的造化與幸福。

    正是源於倪桂珍這與眾不同的教育方式,宋氏六兄妹才成為中國近代史上——名聲赫赫的才子與才女。

    倪桂珍對家庭、對孩子都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在她對兒女的關心與照顧中,無時無刻不傾注著母愛的偉大。

    宋靄齡、宋慶齡與其弟妹們經常說:

    “我們的母親,即使是在最困難的時候仍給我們以快樂而舒適的生活。”

    “我們的母親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母親。”

    收筆:

    丈夫由一個窮小子變為上海灘上鼎鼎有名的實業家,三個女兒國色天香,三個女婿叱吒風雲,三個兒子也是人中豪傑,宋家一舉成為民國四大家族之一的背後離不開倪桂珍的付出與辛勞。

    【1917年宋氏全家福 】

    倪桂珍無愧於“民國最牛母親”的殊榮,無疑為民國賢妻良母的典範!

    【END】

    大家好,我是小墨 ,每天都會為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歷史小故事。

  • 18 # 鏡水樓臺

    明朝著名賢妻錢皇后,為明英宗髮妻,她一生做過兩次皇后,曾生活拮据,也曾母儀天下,曾經歷過漫長的軟禁歲月,也曾攜手夫君,苦盡甘來,在大明王朝留下了了濃重的色彩。

    她出身不高,父輩一直承襲官位,一直默默無聞。不過,在張太皇太后做主下,這位溫和善良的姑娘被選為大明天子朱祁鎮的皇后。對於這場包辦婚姻,朱祁鎮是接受的,少年天子自小深宮長大,也曾是養母孫貴妃奪位的籌碼,內心孤獨的他得到這樣美麗溫柔的皇后,就像寒冷的人得到了溫暖。

    帝后伉儷情深,夫妻和美,錢皇后賢德也是名揚後宮,她從不限制皇帝寵幸后妃,一直勸諫皇帝雨露均霑,每每妃子誕下子女,她都真誠祝福。皇帝想提升皇后父兄的官位,也被她嚴詞拒絕。無功不受祿,她一心為夫君,從不貪圖名位。

    就這樣,明英宗和錢皇后一直過著恩愛和美的生活,不過,日子也不是一直順心,對於子女情緣,錢皇后是福薄的。夫妻七年,皇后一直沒有生育,這樣也並不影響英宗對她的寵愛,即便周貴妃已經生下皇長子,英宗也沒有立太子,而是靜靜等待中宮的孩子。

    幸福的日子沒有多久,由於宦官王振的慫恿,在瓦剌叛亂時,長於深宮的天子失去了判斷力,意氣用事的要御駕親征,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變”。偏聽偏信的結果,導致朱祁鎮被瓦剌俘虜,朝廷首先想到用錢財換回皇帝,錢皇后拿出全部錢財想贖回丈夫,可貪婪的瓦剌人沒有履行諾言,對於他們來說,皇帝就像金庫的鑰匙,在手一日,錢財取之不盡。

    國不可一日無君,更不可這樣被敵人抓住命脈,在孫太后的主張下,朱祁鎮的弟弟,郕王朱祁鈺被推上的皇位,成了新的大明天子,史稱明代宗。此後的日子,錢皇后一直祈禱,苦苦哀求上天的憐憫,盼望丈夫有一日能平安歸來,她因此哭瞎了眼睛,跪殘了腿。此時的她,只是個盼望丈夫回家的可憐女人。

    之後,在朝臣的周旋下,明英宗被接了回來,夫妻在重逢,面對英宗的,不再是明眸皓齒的佳人了,而是眼盲腿殘,飽經滄桑的可憐女人。面對這樣面目全非的妻子,英宗的心裡只有心疼和憐愛。不過眼下的處境並不比瓦剌輕鬆,因為他已經不是皇帝了,弟弟取而代之並沒有歸還的意思,自己成了有名無實的“太上皇”。

    此後在南宮七年的軟禁生活,這對夫妻同甘共苦,錢皇后如普通婦人一樣,和妃嬪做針線維持生計。此時的她,脆弱又堅強,鼓勵丈夫,陪著他一直走下去。

    景泰八年,明代宗病重,朱祁鎮發動“奪門之變” ,奪回了皇位。此時他又擁有了一切,正準備復位皇后,卻遭到大臣的反對,他們認為錢皇后無子,而且殘疾,已經沒有資格母儀天下,有子且貌美的周貴妃才有資格。英宗大怒,貶斥了大臣,后妃之位仍如原樣。並且追封先帝曾經因無子被廢的胡皇后,只為他的愛妻能堂堂正正的和自己在一起。

    兩人一直相濡以沫,直至英宗36歲那年,身患重疾。他本以為可以護她一世周全,全不想自己先走到前頭,得知自己即將撒手西去,他唯一放心不下的便是患難與共的錢皇后。生怕大臣們逼她去殉葬,他立下遺詔,要求廢除宮妃殉葬制度。並囑咐太子孝順嫡母,怕太子生母從中作梗,又反覆叮囑大臣“皇后千秋萬歲之後,與朕同葬”。

    儘管後來周貴妃作祟,錢皇后未能與英宗合葬,可情深至此,一副棺蓋真能攔住一對有情人嗎?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 19 # 史衚衕

    史書上基本都是男人的天下,真正能在史書上留下一席之地的可真不多,還基本是名聲不太好的,比如說武則天、慈禧這類的是掌了權的,還有就是風月場上的,比如說秦淮八豔、還有柳永經常吟風弄月的紅粉們,言歸正傳,有惡方知善,公認的賢妻良母孟母當算一個,為了孩子的教育,舉家三遷。安土重遷的思想在當時是重的,一介女流可以做到如此,算得奇女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十多歲的女人去美容院洗臉還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