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人顧流芳
-
2 # 土家小成
1、花生播種密度
花生播種密度一般指單位面積上的播種粒數,它與構成花生產量的主要因素,株數有密切關係。花生播種密度和栽培密度與產量的關係不是呈直線關係,而是呈拋物線關係的,因此,確定合理的播種密度非常重要。常規生產時,珍珠豆型花生播種密度為2萬~2.5粒/畝,實收株數為1.7萬~2.1萬株/畝,普通型發生播種密度為1.2萬~1.5萬粒/畝,實收株數1.1萬~1.4萬株/畝。具體的播種密度還應根據花生品種型別,自然條件,栽培水平和種子出苗率等因素來確定。如生育期長,植株高大,分枝性強,慢生的花生品種宜疏些。反之宜密些。在高溫多雨多日照地區,土壤肥沃,水肥充足,管理水平高的田地塊宜疏些,反之密一些。
2、發生播種方式
良好的播種方式,要株距與行距合理。植株在田間分佈較均勻,通風透光好。能充分利用地理和光能,群體內個體對Sunny,水肥和生長空間競爭小,單株生產力高。目前,南方花生的播種方式有雙粒條播。單立條播。小叢穴播大小行株,寬行窄株等。形距和株距的大小是花生種植方式的核心,目前一般採用行距約大於株距的種法,行距為25到35cm。株距為15到30cm合理的行株距應該是,行距等於該品種在栽培條件下第一隊側枝中一個側枝長度,株距略小於側枝長度的1/2。
3、花生播種深度
播種深度對發生出苗和幼苗素質有重要影響。花生的播種深度的確定應以幹不種深,溼不種淺,深淺一致為原則。一般以5釐米為宜,最深不超過8釐米,最淺不淺於3釐米,過深氧氣少,過淺易落幹,過深過淺均不利花芽出苗。
在農村花生播種的整個階段農民需要精細的管理,才能為花生健壯生長創造有利條件。花生的播種方式分為有露天和覆膜兩種,根據流芳以往的種植花生的經驗,覆膜後花生生長速度會比露天花生要快。
具體是在原有地表基礎上覆蓋薄膜,這樣能夠有效控制土壤地表溫溼度,為花生種子創造更有利的生長環境。
根據不同的生長時間,種植完畢後要及時進行覆膜,有效鎖住地表水分,確保花生種苗存活率。
按照不同種植花生地塊的情況,花生播種密度也直接決定後期產量。在單位面積內,並不是播種越多越好,而要按照土壤的情況以及花生的生長需求進行播種。
花生種子播種密度農民可參考花生的生長高度、結果程度以及葉片大小等情況,從而按要求完成密度的分配。同時,花生種植還需要考慮周邊的氣候問題和水土情況,最大限度利用自然環境提升花生的產量。
花生的播種深度,花生種子通常埋在地下5 cm位置,對於具體深度的選擇,還需要考慮種植時的空氣密度以及土壤本身的質量。保持以“幹不種深,溼不種淺”的種植規律和標準。
如果農民種植花生的環境土壤黏度較大,可選擇淺層種植,而土壤為砂性土質,則可以適當調整播種深度。流芳建議露天花生種植深度不應超過7cm,上層覆蓋的土壤厚度要高於3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