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餘華《活著》改編的電影《活著》,你第一次看是什麼感受?
18
回覆列表
  • 1 # 菸圈影視

    (活著)是張藝謀1994年執導的影片,這是一部根據餘華小說《活著》改編的,講述了一個家庭闊綽,好吃懶做的公子哥,因為所處的年代以及一系列的歷史原因,在命運之前不得不低頭,不得不選擇接受。主人公在年老之際過的窮困潦倒,令人感到悲痛與絕望,最後成為一個時代的悲劇的縮影。

    主人公福貴,是一個地主家的公子哥。因為家裡條件實在是太好了,所以福貴就一直好吃懶做,還喜歡賭博,有事沒事就把老祖宗留下來的器具拿到當鋪去當了。福貴,這名字乍一聽確實喜慶啊,福貴福貴,一生福貴。妻子拿他也沒有辦法,兩個人總是吵架鬧離婚。可是福貴賭博的隱越來越大,最後竟然把家裡所有的東西都輸完了,老父親也被氣死了。要知道福貴他爹以前也是響噹噹的人物,沒想到落得這番結局。

    福貴向以前和自己一起賭博的龍二借錢,人家龍二覺得借給你錢還不如讓你自己學著賺錢呢,就給富貴了一套皮影。後來的某一天,福貴在演出的時候,碰上國軍,就被強行拉去當兵去了,後來福貴回家之後家裡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老母親死了,龍二被貼上惡霸地主的標籤也死了。

    這些依然沒有擊垮福貴,他願意好好過日子。然而接下來便是大躍進,全村人一起鍊鋼,福貴帶著自己的孩子也去鍊鋼了。可是孩子被牆砸死了,砸死孩子的是區長的大汽車,而區長是福貴過去很要好的朋友。後來,春生的事業也受到了挫折,當他準備自殺的時候,福貴夫婦勸了他。

    再後來,鳳霞在生孩子的時候大出血死掉了。生下來的孩子叫饅頭,富貴對饅頭說,孩子啊,你是趕上好日子了,以後一切都會越來越好的。這就是福貴的一生,過山車一般的人生。他福貴嗎?他曾經有過福貴的生活,可是那些歲月,已經模糊到他記不起來了,他已經老了,再也不是當年那個好賭之徒了;他已經老了,可是他對國家的未來,依然充滿期待。

    他在面對人生的苦難時,並沒有選擇放棄,而是去對抗生活中的磨難,因為對於福貴來說,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沒有比活著更重要的,只要人活著高興,就不怕窮。對於很多人而言,福貴面對人生的態度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其實《活著》這部電影對很多人都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向大家展示了福貴頑強的生命信條,同時福貴在面對種種苦難時,依然選擇堅強的活下去,選擇努力坦然的活著。“活著”並不容易,無論是主人公所處的時代,還是現代社會,都需要努力的的去生活。只有去樂觀的對抗苦難,才能讓歷經苦難的生命變得無比堅韌,才能體會到“活著”是一件多少幸福的事情。

  • 2 # 嶔御影視網

    《活著》這部紀錄片講述的,讓我知道了當年我鏡頭中的家長們,是如何活著,如何繼續走下去。這對我是一種,一種比忘卻更好的,一種可以直面的方式。先重現了慘痛的場景,算是某種和對應。而我希望在寫完本文後,透過對採訪記憶、記憶、記憶的梳理,在活著的過程中,把對“活著”這個問題的思考繼續下去。是如果這個從來未曾有過這樣,這夫妻倆還會不會有這麼大的和去的生一個孩子。後來我又想了一想,這其實是同一個問題的兩面,這就是“他們為什麼活著”。

    這是一部量非常大的紀錄片,我猜想的過程,導演可能跟拍了幾個這樣的家庭,最後選擇了這個有點的結果的方式呈現,又或者只跟拍到了最後一次試管的,後來式的結尾是上天的,不管如何,這部紀錄片始終彌散著一種的,不知道這來自故事本身,還是導演的。

    在2008年“5.12”這場災難中,以的在這些裡,除了失去,失去,身體的一部分以外,更的是對內心的摧毀。導演的鏡頭一直落在公身上,的,她著的,具象的身體上的,以至於在前一個小時的影片中,我心裡始終在怨懟那個,不,,一副的相,後來鏡頭一轉,丈夫在敘述自己女兒的過程,我才,失女是那樣的了他的,而我們作為觀眾,作為,沒有去苛責他。就像《海邊的曼徹斯特》中呈現的那個,有些痛苦就是沒有過去的,也都不會過去。

    再生育一個孩子,對於這個家庭著什麼,出於對離世女兒的緬懷,她承載了他們全部的愛,出於對父母對孩子的,希望女兒能夠轉世回來,出於對維繫一個家庭希望的等等,這些都構成了他們活著的幾乎可以說是唯一的。這個時候你會,對於的所有和理解都是幾乎是沒的,這些探討可以給出無數種解讀和,但是對於正在經歷這一切中的人來說是徒勞的。在這幾年與命運的過程中,他們幾乎是絕望掉了,哪怕篤定如那個,她到最後也是了,哪怕她面對身體上的傷痛那麼,她也覺得最終無法跑贏和命運。

    影片的結尾,對著女兒的哭著說,他們用如此的方式,傾盡所有所企求的孩子得到了,可是達成的他,卻那麼。所以那些我們想要得到的,就真的是我們想要得到的麼,所以那些我們以為時間會的,就真的會被時間改變麼,這一切,都是沒有的。以一種苦中作樂的方式地接受著命運,我想與其視作,倒不如視為一種安於的釋然。

    於是,對於如何走出真正的,我想大致可作這般罷。

    1面對

    “面對”兩字,也可謂。輕,則於間吹浮鴻毛;重,則於中如移千鈞。

    面對的意義,首先是面對“失去”的既成。人死不能復生,任何人無法下至陰曹地府,在奈何橋頭攔下,也無法逆行,使倒淌。偶爾的和回憶無法避免,沉浸其中卻於自身諸事都無。

    其次,是面對無法糾正的鏈。人在無法抗衡的之下,自然,無法穿越時光,找到引起的,也難以去計較三峽等敘事問題。微觀的命運,只能是時局中的一個,一個者、必然者。

    繼而,面對自身的。父親祝俊生有一場震時的鏡頭。他說,下午3點左右,他跑到裡女兒,女兒還地回答“爸爸,我在這兒”,到後來救援隊阻隔了,卻仍至晚間21點還沒救出女兒時,他再喊女兒時,已經很了。父親難掩愧疚地說“這輩子,我對不起她。”

  • 3 # 新手村影劇系沫兒

    故事梗概是大戶人家兒子富貴(葛優)輸掉了祖產,氣死了父親,氣走了老婆家珍(鞏俐),一年後家珍帶著女兒鳳霞和兒子有慶回來,一家人過起來貧窮但還是幸福的生活,但是隨後富貴又被抓去當兵,解放後一家人團聚,平淡的生活中噩夢卻纏上了這一家,一兒一女先後死去,但是夫妻二人依然堅強地繼續著他們的生活...... 這部片子在國內時禁映的,儘管葛優憑此片獲得金獅影帝,但依然無法改變此片的命運,咎其原因,可能就是因為片子在鞭韃了新中國成立的幾十年中所走的彎路,因為富貴一雙子女的死亡都是直接跟國家當時的政策息息相關。先是兒子有慶好幾天沒有睡覺了卻仍然要被逼迫到學校裡面去參加大鍊鋼鐵,結果當有慶睡在牆下的時候,卻意外被區長春生的車撞倒牆壓死,在有慶的墳前家珍反覆的說著如果不讓有慶去學校也不會出事了。而大女兒鳳霞的死是因為文革中醫院的權威全部被送到了牛棚,好不容易從牛棚中請來一個老醫生來,但是因為幾天沒有吃飯那個醫生一下子吃了七個富貴買來的饅頭,繼而又喝了富貴倒的水,所以暈倒在地,無法對產後大出血的鳳霞進行搶救,就眼睜睜的看著一個鮮活的臉慢慢變白直到死去。此後每次在墳前,富貴總是在抱怨自己不應該給那個老醫生買那麼多饅頭,還給他喝水,不然鳳霞也不會就這麼死去了。看似夫妻二人都在埋怨自己的失誤使得子女意外死去,但是細細一回味,其實尋其根源,無非就是全民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對知識分子的迫害害死了他的子女嗎,他們不能責怪社會,就只能間接的責怪自己了。導演當然也不能直接責怪什麼,但是他可以讓我們自己來體會事情的根源,更有諷刺意味的是馮霞的丈夫在迎娶鳳霞的時候在毛主席像前說:我要帶走鳳霞了,我一輩子都回好好照顧她的,但是事實如何呢,究竟是誰葬送了鳳霞的生命?另外還有兩段類似的話,導演也是在抨擊並且反思我們所走的彎路,一段是富貴對兒子有慶說:雞長大了變成羊,羊長大開變成牛,牛長大了就到了共產主義了,想吃什麼吃什麼,而二十年後富貴又對和當年有慶一樣大小的外孫饅頭說了類似的話:雞長大了變成羊,羊長大開變成牛,饅頭說:那我就騎著牛,但是富貴卻說:你不騎牛,你以後有坐火車、坐飛機,真正趕上了好時候。二十年過去了,夢想中的共產主義依然沒有實現,而富貴卻為此付出了一兒一女的代價,此時的他已經不再想共產主義了,想的只是更好的生活。這就是過去幾十年中人們思想轉變中的真實寫照,我們從小時候的口口聲聲共產主義,到現在的追尋小康社會,其實這種轉變在電影中就有了充分的體現,但是無法想象這樣一部影片卻因此而無法在內地公映,社會的進步,究竟還是停留在什麼程度呢? 老子曾說過,塞翁失馬,焉知禍福,人世間的事情或許正是如此,解放前因為富貴嗜賭而丟掉家產,從此落魄,但是是幾年後解放了得到富貴家產的牛二卻因為這份家產而被槍斃,當牛二被押赴刑場的時候,在人情中看到富貴,那一雙眼睛漏出來的難以形容的內容,其實就是再說:應該持子彈的是富貴你,而不是我,但是他已經沒有機會表達他的想法了,而富貴目睹一切之後也是嚇得尿溼了褲子返回家中,對巧珍說幸虧輸掉了家產,不然那五顆子彈就是他自己的了。世事本無常,暫時的得失,誰知道會給明天帶來什麼呢? 富貴和家珍面對兩次失去子女的痛苦,都堅強的挺了過來,而療傷,時間無疑是最好的良藥,當他們帶著五六歲的外孫給女兒上墳的時候,說道因為被饅頭撐著而沒能搶救自己女兒的那個大夫,女婿說他現在再也不能吃饅頭了,只能吃大米,此時的家珍卻非常平淡地說:吃大米多貴啊,那得多花多少錢啊!真是讓人望法想象的臺詞,但或許這是非常真實的臺詞,因為時間沖刷了他們的痛苦,經歷了一次又一次苦痛之後他們依然從陣痛中走出,繼續自己的生活,時間就是時間,可以抹平一起切的大手,對於我們來說非常在意的事情,百年之後自己已經化作一抔黃土,還有誰會記得? 電影中葛優的表現實在是精彩,當少爺的時候得吊兒郎當,失去家業後的風霜雪雨,面對喪子之痛,演得入木三分,誰說他已經不能再演正劇,因為看見他就想笑,如果看了這部電影,那麼看到了他只會有心痛。 鞏俐在這部片子裡面的表現只能說是一般,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無法和她在《霸王別姬》中的表演相比,但是故事人物的本身決定了她並沒有太多的發揮空間,但就是如此她也把一個善良的人面對著生活的苦難的無助和堅強表現得淋漓盡致。最讓我感動的是她在劇中兩種不同情形下說的同一句話:你記著,你欠我們家一條人命。第一次她說的時候是他的兒子剛剛被區長春生撞死,春生到墳前被家珍趕走,她當時怎麼也無法原諒春生兒說出此話,那是一個婦女在多麼大的悲哀中的表達啊。而當文革中春生被批鬥想尋死的時候,家珍卻原諒了幾十年都沒有說話的春生,而且還是對他說了這句話,不過後面又加了一句:你記著,你欠我們家一條人命,你可得好好活著。一個質樸的的中國女人透過前後一樣的兩句話,卻完全不一樣的兩種境界,表現得如此鮮活。 於華的原作《活著》本來是一部從頭到尾貫穿著悲情的小說,但是電影卻截取了其中的一部分,劇中除了兩次他們失去子女時候的痛哭,其餘大部分的時候其實都是在平淡而又快樂的生活著,這似乎就是應了華人的一句話:好死不如賴活著,不管事情怎麼發展,境遇如何坎坷,都要忍著,等著春天的到來,看著遭遇了這麼多苦難的夫妻倆最後在和女婿、外孫的歡笑聲中拉上銀幕,我們又怎麼能不深深為其感動,苦難只是暫時的,生活依然要繼續。 曾經在不開心的時候向一個同學抱怨生活,而同學當時跟我說了一句話:還埋怨什麼,能活著就不錯了。當時我很愕然,但是後來心情好了之後想想其實事件沒有過不去的坎,把自己放在悲傷之中只能於事無補,拋開過去方言未來,努力生活,才是人生的本質。 個人覺得還是不錯的。

  • 4 # 墨影娛

    {筆者看過《活著》與【福貴】,但唯獨沒看【活著】,因為不敢!——生生不息的希望!}

    餘華老師的作品通常來說是以悲劇結尾,這其中又以書籍《活著》為最!由此而改編的電視劇【福貴】、改編的電影【活著】,都是大多數觀眾看過一次就很難再看第二次的影視片。

    因為大家都會對美好的事物進行嚮往,所以總是期待著未來會更加美好,也會在與別人溝通的過程中, 談論美好的事物,相互尋求快樂。

    那麼,接下來筆者將從《活著》主線劇情來淺談自己的看法。

    《活著》美好的片段

    說起這些美好的片段,不僅是《活著》主人公徐福貴的期待,更是我們觀眾為數不多的幾大欣慰的片段吧:

    1.徐福貴搶親,娶老婆陳家珍。

    2.有了女兒鳳霞,後來,家珍也回來了,並帶來了有慶。

    3.從戰爭上活了下來,並在解放軍的幫助下,回到了家鄉,回到了家珍、鳳霞、有慶身邊

    4.有慶跑步厲害,有望參加國家隊,並進入了省隊時。

    5.鳳霞的耳朵對聲音有反應時。

    6.鳳霞出嫁時的風光場。

    7.苦根的活躍,為這個苦悶的家庭帶來了歡樂。

    8.福貴接受命運的所有一切時。

    《活著》中這些美好的片段,你可都還記得嘛?

    《活著》悲傷的片段

    說起這些悲傷的片段,不僅是《活著》主人公徐福貴的經歷,更是我們觀眾大多數人的幾大淚點的片段吧:

    1.福貴家祖宅被龍二搶走時的場景。

    2.家珍帶著懷孕的身子離開徐家,被孃家人接走時。

    3.福貴被強行徵兵而不得不應徵入伍時。

    4.福貴發現鳳霞變成聾啞人時。

    5.當聽到有慶在醫院命懸一線、看到有慶屍體的那一刻。

    6.當聽到鳳霞難產在同一所醫院的時候,福貴的心是絕望的。

    7.最後當家珍和女婿在不同階段離開自己的時的場景。

    8.就連最後的孫子苦根也一起離開自己,只剩下自己一個人和一頭老牛陪伴的時候。

    《活著》中這些悲傷的片段,你可都還記得嘛?

    筆者看《活著》感觸

    如果你還有任何想要放棄生命的想法?那麼請你再刷一遍《活著》這本書或電影。

    如果你還有任何覺得生活苦悶的想法?那麼請你再刷一遍《活著》這本書或電影。

    如果你還有任何覺得有砍難過的想法?那麼請你再刷一遍《活著》這本書或電影。

    綜上所述,是筆者個人對《活著》這樣的劇情的淺顯想法,若能給你帶來幫助,是筆者之幸。

    那麼,你呢?對於餘華老師的《活著》、【活著】、【福貴】,有什麼看法和見解?

  • 5 # 橙果養樂多

    《活著》是一部1994年上映的電影,由葛優,鞏俐,姜武,郭濤,牛犇等主演,改編自餘華長篇小說《活著》。

    電影講的是大戶人家兒子富貴(葛優)輸掉了祖產,氣死了父親,氣走了老婆家珍(鞏俐),一年後家珍帶著女兒鳳霞和兒子有慶回來,一家人過起來貧窮但還是幸福的生活,但是隨後富貴又被抓去當兵,解放後一家人團聚,平淡的生活中噩夢卻纏上了這一家,先是兒子有慶好幾天沒有睡覺了卻仍然要被逼迫到學校裡面去參加大鍊鋼鐵,結果當有慶睡在牆下的時候,卻意外被區長春生的車撞倒牆壓死,在有慶的墳前家珍反覆的說著如果不讓有慶去學校也不會出事了。而大女兒鳳霞的死是因為文革中醫院的權威全部被送到了牛棚,好不容易從牛棚中請來一個老醫生來,但是因為幾天沒有吃飯那個醫生一下子吃了七個富貴買來的饅頭,繼而又喝了富貴倒的水,所以暈倒在地,無法對產後大出血的鳳霞進行搶救,就眼睜睜的看著一個鮮活的臉慢慢變白直到死去。此後每次在墳前,富貴總是在抱怨自己不應該給那個老醫生買那麼多饅頭,還給他喝水,不然鳳霞也不會就這麼死去了。看似夫妻二人都在埋怨自己的失誤使得子女意外死去,但是細細一回味,其實尋其根源,無非就是全民大躍進和文化大革命對知識分子的迫害害死了他的子女嗎,他們不能責怪社會,就只能間接的責怪自己了。一兒一女先後死去,但是夫妻二人依然堅強地繼續著他們的生活......

        如果看原著《活著》是給人以絕望的話,那麼看電影《活著》就是給人以希望。

    原著《活著》

    《活著》是餘華一部極其經典的小說,它講述的是:因為主人公福貴的起因,導致了他一生中的至親,一個個先他而去的故事。

    《活著》的痛苦分為五級。

    第一級痛苦是:物質的痛苦。

    福貴從地主家少爺一夜之間成為了敗光家產的敗家子。從此之後,與昔日錦衣玉食,吃喝玩樂的生活徹底決裂,未來迎接他的只能是艱苦度日,吃糠咽菜的日子。

    第二極痛苦是:肉體的痛苦。

    福貴被拉壯丁,被迫當兵兩年,在戰場上經歷了肉體與精神的雙重考驗,九死一生。

    第三級痛苦是:負罪的痛苦。

    由於福貴的錯誤直接導致了他父親和母親的提前離世,以及女兒鳳霞因為醫治不及時變成了啞巴。

    第四級痛苦是:精神的痛苦。

    如果說前面的痛苦,我們都還能咬牙承受之外,那麼接下來的痛苦就真的是太難接受了。

    福貴兒子有慶的死,打響了攻破我們心理防線的第一槍,接下來鳳霞的死是第二槍,家珍的死是第三槍,二喜的死是第四槍。

    第五級痛苦是:靈魂的痛苦。

    連續的四槍打下來,已經讓我們的精神世界到了徹底崩潰的邊緣,之所以還沒有徹底崩潰,就是因為還有苦根這股來自靈魂深處的力量在支援。

    結果餘華還是來了第五槍。

     

    《活著》希望和絕望的區別就在於未來

    福貴一直都不曾絕望

    無論是電影還是原著,福貴都是懷著對未來的憧憬而活著的,他一直都沒有絕望,無論生活過成了什麼樣子。

    他對自己的未來設想很具體,那就是:養小雞,養大了就變成鵝,鵝長大了就變成羊,羊養大了就變成了牛,牛養大了,幸福日子就來了。

    在電影的結尾,小饅頭問:牛長大了又變成什麼呢?

    家珍說:牛長大了,饅頭就長大了。

    小饅頭說:我要騎在牛背上。

    福貴說:饅頭長大了,就不騎在牛背上了,以後就是坐汽車,坐飛機了。

    饅頭不是苦根

    聽到福貴說這句話,我的心就徹底放下來了,因為我在電影中看到了未來。

    我知道未來美好的生活正在向他們招手,等著他們呢!

    饅頭不是苦根,饅頭不會死,饅頭會過上好日子的。

    生活啊,只要有“饅頭”,一切都是美好的。

    因為“饅頭”就帶代表了未來和希望。

    也正是因為有了未來和希望,電影《活著》才有了存在的意義。

     

  • 6 # 的地得RU

    《活著》這部電影導演是張藝謀,劇本的原著是餘華。我記得這部電影是上大學時候看的,因為看電影前,早就看過小說,而且那時候對餘華的小說很喜歡,所以對電影就期待比較高。

    電影版的《活著》,演員選的非常好,特別是葛優葛大爺,那真是演得太好了。過了這麼多年,都依然能記得他在電影中的那副樣子。反而是對女主鞏俐沒什麼印象了。

    說實話,這部電影在張藝謀電影中,算是比較優秀的一部。不過我總覺得那是因為原著好,只要導演照著原著那樣的感覺去拍不會差。

    原著餘華寫足了那種人世間歷盡不幸的無助、虛無和荒誕的感覺。死是那樣的突然而至沒有徵兆,奪走你所看重的一切美好。小說寫得很徹底,電影還是留了一個沒有那麼死灰的結尾。相比較而言,也許是先入為主的緣故,我更喜歡小說那個結尾。

    總的來說,《活著》這部電影不錯,如果有時間我會找出來溫習一下。

  • 7 # 西勝哥

    電影《活著》鞭韃了新中國成立的幾十年中所走的彎路,《活著》這部電影,給了我們一個瞭解歷史的機會,大鍊鋼,大躍進,大批判,文革等等。同時活著是一個非常美的故事,很親切,很真實,以貼近生活的小人物反映數十年來中國老百姓“好死不如賴活”的生活觀,故事很親切,很真實,就像發生在我們身邊。一個小人物在鉅變的歷史中浮沉,完全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不幸和坎坷總是纏繞著他。然而他從沒有放棄活下去的信念,從不怨天尤人,並且對生活和未來報著無限美好的希望。四十年,彈指一揮或是滄海桑田,無數黃面孔的、沉默的、堅韌的華人就這麼無聲無息地繼續活著。

    《活著》幾近真實地刻畫了底層人民的生存狀態和苦難,由四十年代始,經過提煉精簡後,將三十餘年濃縮到了一部兩個小時的電影中,集中體現了福貴這個小人物悲歡離合的人生。

  • 8 # 影視小鍋燉

    《活著》這部電影可以說是集合了各方面的精英力量:原著餘華憑藉此同名小說享譽海內外;導演張藝謀那個時候他還沒有拍商業片,藝術巔峰期;主演葛優和鞏俐也正處在事業高峰,演技是是公認的好。這麼多實力派聚在一起只能說想拍爛了都難。

    故事的內容集中在福貴一家人苦難經歷上,年代跨度比較大,總體看下來就是一個詞:虐心!但是事物的反作用力又能激勵我們無論什麼樣的困難都必須生活下去,人的一生就是為了活著,盡全力去更好地活著!

    張藝謀的拍攝手法更像是一個就生活在主人公一家人周圍的鄰居,真實卻又冷靜到無力去顫抖的看著這無法避免的悲慘命運。

    後來看到原著時才知道電影已經考慮到觀影者的內心承受力了,原著的內容會讓人忘記這是小說,更加難以控制淚水。

  • 9 # 西瓜影片

    大學時候看過電影《活著》,前幾天又和室友一起看一次。上週去超市,偶然看到書架上有本《活著》,就翻了三四十頁,發現和電影有不一樣的地方。昨天和今天把這本書看完了。 和原著比起來,電影更具戲劇性,喜劇性,戲劇衝突更強烈。在這個角度上講,電影更像是一個好故事,因為有戲劇性和演員的表演張力。而原著則更像是流水賬,基本通篇是福貴老人的第一人稱講述。 雖然原著結尾比電影更悲慘,但是觀感可未必是這樣。原因也在於原著通篇是福貴老人的第一人稱講述。作為一個經歷了這麼多親人生死的老人,他講述的時候不會不雲淡風輕,而且會越講越平靜。面對生活,他有什麼辦法嗎,沒有,看淡了,眼淚哭幹了,所以越往後,死人的時候,很少描述就表達完了。也許是因為我有了電影的先入為主吧。 原著不具備電影感,這是電影編劇不得不二次創作的地方,創作得也都很巧妙。比如鳳霞和有慶的姐弟關係很親,按照原著拍出來的效果和電影中實際的表現效果相比,明顯是電影效果更好。電影更直接,更有力,甚至點更多(電影中鳳霞還砸春生車的玻璃)。原著要更委婉,電影語言更不易於表現。另外,電影的這種表達會讓兩個人物形象更立體,有個性。比如電影中出現的皮影戲,原著中根本沒有,這完全是電影編劇的創作,這個道具還貫穿始終,每一次承接劇情的發展,可以很巧妙。比如有慶的死因,電影的表現手法讓他更像是一個事故。比如鳳霞的死,電影也豐富了更多細節,表現出來了那個年代沒有法律,沒有常識,禮崩樂壞後的荒誕感:原來醫院裡看病的不是醫生,原來德高望重的老醫生老教授要被折磨。還有臺詞的創作,若干時代細節的展示,都是原著沒有的。 不愧是中國最牛的編劇。中國最好的兩部電影《霸王別姬》《活著》,都是他編劇。他是:蘆葦。 我在看原著的時候,滿腦子就是葛大爺作為福貴老人,坐在田間地頭,背對夕陽,面對老牛,和作者餘華,有說有笑地講述自己的一生的情景。 原著好不好,好,是先有了原著這個立意,才有了後來的電影編劇的二次創作,改編。但是和紅樓,水滸比呢,肯定還不行。沒有那麼多人物,沒有那麼多情節描寫,複雜的劇情,線路,甚至沒有多少優美的辭藻,餘華先生甚至成語都沒用幾個。但是在活著這件事情的探討上,別的著作無出其右。 那麼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呢?活著的意義就是活著本身。在自己意識到自己就是個廢柴的時候,離自己理想越來越遠,家人卻對自己的期望越來越大,逼得越來越緊,身邊沒有人給你愛和關心,只有人給你壓力,給你責備。而現實又一次次打擊你時,你開始懷疑人生了,人間冰冷不值得,我辜負了自己辜負了家人。活著還有什麼意義?倒不如死了乾淨,也算是個解脫。但是廢柴千千萬,大部分人都好好地活著。為了存在,我們也得好好活著。 郭德綱老師還說呢,說相聲最重要的是身體好,活個大歲數。五個老頭吵架,吵到最後,誰是相聲界的權威呀,活到最後那個,別的老頭都死了,誰還跟我吵,活到最後自然就是權威,活著才有話語權。 《尋夢環遊記》中說人真正的死亡是發生在世界上沒有人記得你之後。遠的如曹雪芹,近的如金庸先生。他們會死嗎?不會,只要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心裡還記得他們,他們就不會死。圖靈是個同性戀,甚至連後代都沒有,但是作為計算機科學家,他不會死,後世的人也會記得他。那我們平凡的人呢,說實話,留不下自己的文藝作品,或者發明發現,也不能為人類文明做出什麼突出貢獻了,當意識到自己就是個平凡的普通人後,還是保持身體健康,儘可能活著,存在得久一點吧。另外,人總有一天會死,不如結婚生個小孩,你死了,你的小孩會替你存在著。人類不會記得你,但是你的後代會記得你,哪怕一陣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得不好,這是多少人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