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北最光陰

    德國是透過軍事手段來重返政治大國地位的,下面我便說一說,德國的具體操作。

    首先我們要知道一點,德國雖然戰敗投降了,但是他們的軍隊卻一直都在境外作戰,無論是法軍還是俄軍都沒有攻打到德國的本土。

    這一點至關重要,這一點造成了德國的兩種局面:

    第一,因為德國本土沒有遭受入侵,所以德國本土的工業實力是沒有遭到損傷de ,哪怕是有區域性損傷,這個問題也不大,這就等於說,德國的機器只要再度開動起來,那麼德國照樣還有不次於世界強國的工業實力!

    第二,德國本土沒有遭到入侵,德華人民只收到了戰爭前期帶來的戰爭紅利,卻並沒有切實的體會到戰爭的創傷;德國軍隊是因為本土革命倒逼不得已而投降的,所以德國軍隊也敗的十分不甘心;

    如此而來,德國的軍隊並沒有實際戰敗,德國卻被安上了戰敗國的名義,並且付出了很多利益,無論是德華人民還是德國軍隊都是極為不甘的,他們極度迫切再次發起戰爭來奪回原本屬於德國的利益。

    上面兩點是德國內部的情況,下面我們再來看一下德國外部的國際環境:

    沙俄解體之後,紅色蘇聯異軍突起,紅色政權的迅速崛起,這讓英法兩國趕到了致命的威脅!

    畢竟蘇聯是無產階級政權,而英法兩國則是資產階級政權的代表人物,德國雖然素有野心,但是德國也是資本階級政權。

    英法兩國和德國的矛盾屬於階級內部的矛盾,而英法兩國和蘇聯的矛盾則是階級矛盾,後者是更加不可調和的。

    於是英法兩國便開始採取綏靖政策來對待德國,他們希望德國能把軍隊的步伐對向蘇聯。

    畢竟德國和蘇聯之間也是階級矛盾,英法兩國以為德國也會和他們一樣對蘇聯的敵視是勝過內部矛盾的的。

    於是乎,英法兩國開始實行綏靖政策,對於德國的屢次試探不斷後退,這也給了德國再度崛起的國際環境。

    國際環境已經具備,人民和軍隊也都渴望戰爭,國內的工業能力再度全面開工,再加上希特勒的上臺,德國內部事務一切都為軍事讓路,無數的飛機、大炮、坦克等武器源源不斷的製造而出,武裝起來的德國軍隊也越來越多。

    有了強大德軍的支援,德國的大國政治地位自然而然的就回來了。

  • 2 # 小僧讀史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在政治、軍事上雖然失敗了,但是它依然是歐洲不可忽視的一個大國,擁有6000多萬人口,其本身的經濟發展潛力是巨大的!而且作為歐洲戰略平衡的一個砝碼,對美英今後利益,以及世界的整體戰略格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那麼一戰後德國是如何崛起的呢?

    1.戰勝國對其在軍事方面的限制有利於集中財力、物力恢復和發展經濟。

    2.戰前雄厚的工業基礎和良好的勞動力素質有利於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3.美國的援助,一戰後的道威斯計劃提供了必要的資本。

    4.新的科學技術和裝置的利用。

    5.讀過一戰歷史的人都知道,德國的戰敗並非德國在一戰戰場上的重大失利,主因是德國國內工人起義,所以德國民眾對這次失敗普遍心有不甘.

    6.希特勒上臺後,很好的利用了民眾普遍存在的愛國主義和為一戰復仇的心理. 在經濟上確實創造了神話,3年時間讓德國從萎靡不振中崛起,解決了前總理不能解決的失業問題,麵包問題,國內強國心態和自豪感暴漲.

    7.在納粹統治下,西方各國原本限制德國發展軍事的《凡爾賽條約》成為一紙空文,在西方各國的縱容下.德國工業和軍事發展迅速.

    8.再加上美英等戰勝國反對過分削弱德國,以利用德國的快速恢復,來遏制蘇俄的膨脹,及法國獨自稱霸歐洲的野心.

    所以美英在一戰後,開始緊鑼密鼓的幫助德國的經濟發展,並且以美國為主,英國為輔,一併向戰敗的德國,提供8億馬克的貸款,這些貸款幫助了德國向戰勝國支付鉅額的賠款,而這些戰爭賠款轉了一圈,反而又回到了美英等國。如下圖是一戰後,美英貸款給德國的漫畫圖:

    9.另外,美、英政府還鼓勵美、英等民間資本積極湧向德國,這些資本在德國合理利用下,使德國工業生產趨於現代化,並很快的利用自身的先進科學技術,快速恢復了具有現代化的工業體系、軍工體系,重工業尤其發展迅速。

    10.美國向德國提供技術、裝備、和石油,英國向德國提供金屬、合金、生鐵,有了原物料,有了現代化的工業體系、國防工業,德國在戰後,各方面的工作是突飛猛進,一路高歌。有了強大的經濟、工業、軍事上的保證,自身的底氣也越來越大,德國也逐漸試圖對凡爾賽合約給自身的不利和束縛加以調整和修改。

    11.與此同時,德國在內政、軍事上,更表現出臥薪嚐膽的一面,它們重新調整軍備,用先進技術和裝備,裝備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陸、海軍,並著著手建立空軍。並且德國秘密儲存了一大批具有豐富作戰經驗的軍官,隨時作為擴充部隊的中堅和骨幹!

    結論:

    隨著經濟實力的快速膨脹,國家綜合實力的增長,軟硬體設施逐漸完備,戰敗的德國正在擺脫一戰所留下的恥辱,極力扭轉一戰後所形成的喪權辱國的既定事實。

    並且開始逐漸走上了一條與其他帝國主義國家,爭奪世界的霸權主義之路!特別是希特勒上臺後,這種爭霸世界的野心逐漸膨脹。最終不僅撕毀了凡爾賽和約的約束。更是打破了歐洲原有的統治秩序。使德國一躍成為歐洲的大國。並重新確定了德國在歐洲的政治地位。很快在希特勒的煽動下德華人的仇恨就決堤了,最終引發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參考資料:

    《全球通史》

    《一戰後德國為何迅速崛起》

  • 3 # 大碗說史

    一戰後,德國作為戰敗國,簽訂了《凡爾賽和約》,限制了德國的發展,並付出了大量戰爭賠款,使德國失業率飆升,國家經濟一落千丈,還背上了鉅額的債務和賠款,但是戰後的德國僅僅用了十幾年時間就在英法的嚴密監視和防範下重新崛起,那麼德國是如何在夾縫中迅速崛起的呢?

    1、儘管德華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遭到嚴重削弱,但本土並沒有遭到太大破壞,工廠、學校、基礎設施等國家基礎都還在,高素質的國民和精英還在,這是德國能夠再次崛起的根本原因。

    2、一戰後,德國的容克貴族和大資本家仍然掌控著國家資源,仍然野心勃勃,他們時刻準備著重新崛起。由於英法對德國削弱和壓制的過於狠了,特別是法國製造的魯爾危機,深深刺激了德華人,所有德華人都準備著復仇,德華人被仇恨迷失了雙眼,就像堤壩裡的洪水。

    3、德國在戰後獲得美英的資金和技術的援助。大量的資金的到來,實際上是協約國內部資金的流動,這些資金不僅替德國償還戰爭賠款,而且為經濟的恢復提供資金,大量的資金和投資無疑為德國經濟的恢復注入了"強心劑"。

    4、由於一戰對英法造成了巨大的破壞,英法在一戰中遭到了嚴重的削弱,因此對戰爭非常恐懼,他們不願意刺激德國,也極力避免戰爭,甚至對德國採取了“綏靖政策”,英法的縱容為德國的崛起創造了條件。

    5、希特勒在德國的崛起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希特勒透過民主選舉方式取得政權,並用他的才華和膽識讓德華人快速崛起,德華人在世界經濟大蕭條中一枝獨秀,成功的擺脫了經濟危機,並利用德華人民復仇的情緒,一步步將國引向戰爭。

    6、儘管英法對德國嚴防死守,但聰明的德華人巧妙的避開了英法的制裁和監視。德華人把軍隊變成了警察,將空軍改為飛行俱樂部,把水面艦艇變成了水下的潛艇……儘管德華人表面看像一隻拔掉牙齒的病貓,其實早已是一隻牙齒鋒利的猛虎,終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露出了鋒利的獠牙,讓整個歐洲都在顫抖。

    這就是德國在一戰後能迅速崛起的原因。

  • 4 # 慕慕說歷史

    要想回答“一戰後德國是如何重返政治大國的地位的?”這個問題,我們必須要清楚一戰時期德國做了什麼?一戰失敗後,德國又受到了什麼影響?一戰結束後,德國的經濟、政治、軍事方面又有何變化?

    眾所周知,持續了四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於1918年終於結束,其中,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慘敗。

    而且,作為同盟國的領頭國,德國遭到了英、法兩國的嚴重削弱和懲罰,他們把德國在海外的殖民地全部瓜分,德國的部分本土還被法國和波蘭等鄰國佔領,國家經濟一落千丈,還背上了鉅額的債務和賠款,德國可以說是重傷慘淡。

    那麼,如此重傷的德國,為何快速崛起?換句話說,德國是如何重返政治大國的地位的呢?

    要知道,一個國家的崛起和政治地位是離不開國家實力的,無論是軍事方面還是經濟方面,因此,慕慕將從德國在一戰後的經濟、政治、人才等方面進行分析。

    一、德國本土波及不大

    首先是德國的本土。

    要知道,雖然德華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慘敗,還遭到其他國家嚴重削弱。

    但是德國的本土卻並沒有遭到太大的破壞,德國的工廠、學校、基礎設施等國家基礎都還存在,保留完好,而且德國的高素質國民和精英也都還在。

    德國在一戰之前就已經是一個工業大國了,國家發展的非常好。

    當一戰爆發後,德國主要是在它的殖民地作戰,本國土地基本不受戰亂所害,這就是德國能夠再次崛起的根本原因之一。

    二、德國的經濟恢復

    在一戰結束後,西方國家開始趨於平靜,而且大量的美國資本開始湧向德國。

    本來在一戰結束後,德國的經濟受到了戰爭的衝擊,一時間難以恢復,但在這個時候,美國等國家突然開始注資德國,德國的經濟也因此開始恢復。

    德國得到了美國的鉅額貸款和投資,再加上英、法兩國又需要德國來還債,所以英法兩國就不得不扶持德國經濟,加上猶太資本的湧入,德國經濟很快就得到了重建。

    三、德國在暗中發展軍事

    由於一戰慘敗,德國受到其他國家制裁,簽訂條約,限制德國的軍隊數量、武器裝備等發展。

    但是,因為一戰對英法兩國也造成了巨大的破壞,英法在一戰中也遭到了嚴重的削弱,因此對戰爭非常恐懼,

    英法兩國也不願意再刺激德國,為了極力的避免戰爭,甚至對德國採取了“綏靖政策”。

    由於其他國家沒有死盯著德國,於是德國開始在暗中培養軍隊,他們在一些空曠的地方,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研究軍事培訓,軍用武器、軍用裝備等等。

    德國還把軍隊換成警察來遮掩,把國防工業放到了蘇聯那邊,把海上艦艇變成了水下的潛艇等等。

    因此,德華人表面看像一隻拔掉牙齒的病貓,人畜無害,其實早已是一隻牙齒鋒利的猛虎,足以讓整個歐洲都開始顫抖了。

    可以說,英法等國家的縱容為德國的崛起創造了條件,也為德國重返政治大國的地位創造了機會。

    四、希特勒的崛起

    一戰結束後,德國處於暗地波濤洶湧的狀態,這時候,希特勒崛起了。

    希特勒在德國的崛起中是一個重要的角色。

    希特勒用他的才華和膽識讓德華人快速崛起,他四處宣傳,博得人民的信任和好感,德華人此時也逐漸擺脫了經濟大蕭條,成功的擺脫了經濟危機。

    因為政治上的崛起,希特勒野心日夜暴露,這也是德國之所以能重返政治大國的原因。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德國的崛起是偶然也是必然的。

    國際政治的風雲變化,給了德國崛起的機會,再加上德國的國本並未受到損失,再加上其他國家的相助,因此德國可以重返政治大國的地位。

  • 5 # 班達拉姆之重溫歷史

    大家都知道,作為一戰戰敗國,經歷戰火,在加上凡爾賽條約的苛刻,德國戰後是無比困難,連賠款都難以給出。也因此在1923年,才會發生著名“魯爾危機”原因就是德國政府無力擔負鉅額賠款,開始用通貨膨脹手段緩解壓力,最終導致德國經濟更衰落,失業激增,通貨膨脹達天文數字,美元與馬克的兌換比率由1:4.2達到1:4.2萬億,德國經濟陷入崩潰。面對如此嚴重經濟危機,德國為何能重振經濟重新武裝,成歐洲強國進而發動二戰咧?如果僅僅說運氣好,誰都不會相信。

    其實這和當時國際政治博弈,還有大國需求以及德國自身有關。

      首先我們看國際政治影響,以及一戰後各國對待德國的態度。德國一戰投降後被迫簽下《凡爾賽合約》,這條約是各國勢力博弈鬥爭情況下籤訂的壓制性合約。

      具體鬥爭態勢如下,各國不同態度。

      法國態度:德法可謂世仇,普法戰爭傷痕依舊,法國又在一戰中被德國吊打,如果不是英國支援,根本就守不住,法國死了整整一代人,因此深恨德國,所以他們最苛刻。主張全方位壓制德國戰爭潛力。

      德國全境無軍隊化,解除德國武裝

      割讓德煤鐵產地魯爾區,歸還阿爾薩斯洛林地區,去除德國工業潛力。

      割讓德國東部領土給波蘭,在德國身後埋釘子並製造潛在對手,營造緩衝區和盟友。

      法國不可謂不陰險,果真如此德國就真完蛋啦,二戰也不用打了

    英國態度:英國是傳統大陸均勢政策執行者,外號(歐洲攪屎棍)所有政策都圍繞,不讓歐洲大陸一家獨大來進行,所以他們肯定反對法國對德國的過分壓制。 於是他們反對全面解除德國武裝,德國能有軍隊只是要限制數量,保留德國在東普魯士領土給波蘭,並且反對割讓德國主要煤鐵產出基地。美其名曰保留德華人民的生存權利,其實質不過是為啦自己利益保持大陸均勢格局。

      英國主要訴求就是,在Continental必須有二個勢均力敵對手,彼此消耗,進而維持大英搖搖欲墜的世界影響力。

      所以他們訴求是

      第一:保持德國經濟活力和基本消費力,因為美中國產品需要市場。美國不愧是生意國度,賣資源,賣文化,賣產品,二邊錢都賺,在他們眼裡,其他不重要,經濟第一。

      第二:保留德國軍事實力,因為他不希望德國太過衰弱,英法沒有對手,威脅美國崛起。

      基於以上幾點,在合約中,為了照顧法國情緒,只得給予德國鉅額賠款,為了照顧英國情緒,又保留德國部分領土和資源產區維持競爭力。為了照顧美國情緒,又保留德國經濟活力。

    以上是合約為何簽訂,以及基本內容。 那麼合約後續又發生了什麼。

      合約簽訂後,其實法國是極度不滿的,在德國無法賠付戰爭賠款情況下,就強佔魯爾區。要求用土地換賠償。

      而英國眼看情況失控,於是主動出面調解德法關係,並要求法國歸還魯爾區。

      美國看到德國經濟崩潰現狀,發現生意做不了,英國法國越來越強大,自己出頭阻力越來越大,於是開始暗地支援德國,即提供經濟扶持,又透過技術扶持等各種手段恢復德生產力。

      合約簽訂後德國的經歷如下:法法那是落井下石,英國居中調停,美國雪中送炭!

      而美國的雪中送炭,對德國後來崛起是最為關鍵的因素,其實美國扶持是德國重新崛起關鍵,當然英國的容忍默許,還有法國的被無視也是原因,具體到事列,我們可以繼續看!

      首先:“道威斯計劃”出臺,美國提供鉅額貸款,幫助德國恢復經濟

      德國經濟陷入崩潰後,協約國曾經組成專家委員會,研究德國賠款問題。借這個機會,1924年,美國銀行家道威斯提出著名的“道威斯計劃”,由美國主導外國資本向德國投資,挽救其經濟,然後再讓德國提供賠款。

      1933年時,美國又以“楊格計劃”取代原本的“道威斯計劃”,繼續向德國傾注資本,高達數十億美元的資本投資德國,於是在國際資本支援下,德國經濟迅速恢復,可是,恢復經濟的德國,並沒有繼續支付賠款,而是開始擴軍。

      其次:來自華爾街的支援於納粹黨上臺

      選舉活動是最費錢的,而希特勒的納粹黨最後能崛起,進而成為德國執政黨,其實是和美國華爾街的風投支援密不可分。

      在希特勒上臺之前,美國頂級銀行家向這位納粹黨魁提供了高達3000多萬美元資金資助,包括小約翰·洛克菲勒,亨利·福特等人在內,都有參與。因此人們普遍認為華爾街與納粹之間存在著合作關係,至於美國政府,當然是知情而且樂見其成的。

      再次:美國全方位技術支援納粹德國發展軍工

      希特勒上臺後,就開始與美國談判,要求延期償還貸款,並提出美國在德資本全部收入只能供德國使用,隨後希特勒就用這筆錢,在德國興建軍工企業,並向美國購買各種先進技術還有裝置。僅在1933年-1939年六間,與德國軍工企業合作的美國公司就超過60餘家,其中福特公司不僅賣汽車,還幫助德國建立組裝廠,最後這些工廠都成長為軍工廠,為此亨利福特被授予十字鷹徽勳章,而美國鋁業公司則將生產的60%的鋁製品賣給德國;陶氏化學則為德國提供高階技術,通用汽車也在德國設分廠,生產軍用汽車。美孚石油公司則向德國提供坦克潤滑油技術,美國電報電話公司還參加德國新型飛機研製,法本公司更是吧最新技術氯丁橡膠和飛機防爆劑技術賣給納粹。

      二戰爆發後,美國海軍部長都承認,是美國公司向希特勒提供了先進飛機發動機。那美國政府及美國企業做這一切都是為了什麼呢?僅僅是經濟考慮嗎?

      最後:第三帝國崛起的真實原因

      於政治上考慮,是大國矛盾給啦德國崛起的機會,在各國博弈之後,原本待宰羔羊一般得德國,居然成了被支援的物件,而這一切的發生,全部是美國的助力。

      其實“道威斯計劃”、“楊格計劃”也許原本初衷並非是幫助納粹政權,但卻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美國出手幫助德國的真實目的,除了經濟利益之外,至關重要的是,政治利益考慮,當時的美國已經是世界上經濟實力最為強大的國家,但是在歐洲事務上依然缺乏話語權。

      傳統英法二強實力依然雄厚,而美國不甘心如此國際地位,需要打破這樣的國際次序,就需要一個爆發點,這個爆發點可能是經濟危機也可能是戰爭,相對來說戰爭更方便,於是他就在歐洲找尋有潛力的合作物件,而德國恰恰非常合適,因為戰敗的他們有動力,而德國也有實力,在加上一個善於蠱惑人心的瘋狂人物希特勒,於是美國德國一拍即合。

      即能收穫經濟利益,又能獲得政治利益,何樂而不為,最終結果也如美國所見,德國在歐洲一通亂戰,法國徹底被打趴下了,英國也被打殘廢,英法持續衰弱,最後美國在出面收拾殘局,世界就是美國的了。唯一意外就是蘇聯的崛起。面對一個意識形態不同,而實力強大的蘇聯,美國又如何會幫助自己的競爭對手?所以,二戰開始前美國一直在支援德國,目的並不單純。

  • 6 # 古今那些趣事兒

    第一,儘管德國在一戰中損失慘重,但德國儲存了大部分實力。德國的人和技術還在,工廠和基礎設施也沒有遭到多大的破壞,這是德國能夠崛起的基礎。戰後,美國和英國對德國進行了大力扶持,特別是美國向德國提供了大筆的貸款,使得德國很快恢復了工業生產,經濟發展迅速,到三十年代已經重返經濟大國之列。三十年代初納粹黨上臺後,在希特勒的領導下,德國不僅經濟一枝獨秀,而且軍事力量急劇膨脹,到二戰前已經成為了歐洲第一工業和軍事強國,具備了挑戰英法的資本。

    第二,儘管德國在一戰中戰敗,但德華人並不甘心。由於戰後德國遭到了英法的嚴厲制裁和打壓,所以德華人心中對英法充滿了仇恨。德華人一直在想方設法的逃避英法的制裁,一直在積蓄力量試圖向英法復仇。為了應對英法強加給德國的鉅額賠款,德國故意進行通貨膨脹來稀釋鉅額賠款。為了應對英法的軍備限制,德國把很多軍事設施和工廠搬到了蘇聯。為了應對英法對德國軍力的限制,德國大量培養軍事骨幹和預備役。可以說,德國為了應對英法想盡了辦法,成功的躲開了英法的監視,為二戰儲備了力量。一戰後德華人一直在臥薪嚐膽,能取得驕人的成績並不意外。

    第三,德國在一戰後一直在為戰爭做準備,一直試圖打破英法的束縛。由於在一戰中損失慘重,英法被戰爭徹底打怕了,所以不敢再輕易挑起戰爭,因此大力推行綏靖政策,對德國百般謙讓,讓德國一步步做大。德國先後吞併了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又瓜分了波蘭,實力暴增,成為了歐洲名副其實的第一強國,連英法聯手都不是他的對手。可以說,是英法自己養虎為患,讓德華人一步步做大。如果英法從一開始就對德國態度強硬,進行強有力的壓制,德國未必能夠那麼輕鬆的做大,也未必能夠發動二戰。

  • 7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一戰的戰敗,使德國不得不面對割地賠款的結果,一切殖民地都放棄,就連本土,也切割大塊,分給波蘭等國。

    但德國並沒有被完全打敗,尤其是新成立的魏瑪共和國,相信自己可以透過努力,達成凡爾賽和約的修改,擺脫二等公民的待遇,並在此基礎上實現再度騰飛,成為歐洲大陸上不可或缺的強國。

    而從當時的形勢來看,德國確實有這個機會。原因主要有兩點:

    首先,是德國東部巨大的地緣變化,原來英法俄三個大國的協約,就好像三頭巨熊一樣,盯住德國的不同方位,德國一旦被打敗,就很難再尋求復興——但事實上德國很幸運,因為在1918年魏瑪共和國出現之際,右側的沙俄帝國早已崩潰,蘇俄以及後來蘇聯的存在,都迫使西方各國,無論是較為遠離大陸的英美,還是傳統的Continental強國法蘭西,都無法把自己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德國身上,也就是說,就算是為了防止蘇俄進一步向西蔓延,世界各國也不能讓德國倒下

    其次,是因為協約國內部也有不同意見。法國起初對德國保有不惜一切代價,一定要削弱到最大程度為止的打算。但是這一點,很快受到英美的牽制,尤其是美國總統威爾遜,居然一口氣否決了法國吞併薩爾地區的要求。而英國首相,也很光明正義地表示,不希望出現“新的阿爾薩斯—洛林”問題——即當年德國侵佔法國領土釀成德法世仇,如今法國又要吞併德國地薩爾,如此冤冤相報何時了?

    所以,“把德國這隻檸檬徹底擠幹”的口號,一開始就成了泡影,英華人開始唸叨:原諒別人,不念舊惡!而美華人更是樂於平等地對待失敗地德華人,美國資本家甚至願意拿大筆美金出來,幫助德國復興。

    魏瑪共和國,顯然也關注到了這一點,他們並不強硬地反對凡爾賽條約,僅僅是強調自己的弱勢,說白了就是裝窮沒錢還地主家的租。而要做到這一點,最好的辦法也就是利用英美兩國對自己的同情,德國外長曾言:敵人當中,一些人想擠牛的奶,另一些人想割牛的頭。那些想擠牛奶的人將會同我們達成協議。顯然英美就是想擠牛奶的人,而法國則被認為想割牛頭。

    而要讓英美同情自己,魏瑪德國首先要做的,就是擺出一副認真履行和約的態度,其次就是以切實的態度告訴世界:俺們努力了,但俺們實在做不到!

    這種態度最主要的表現,就是賠款,魏瑪一直說自個沒錢,實在是沒錢,拖到1920年7月,攏總也只繳納了80億,不到總量的4%。隨後協約國叫德國開會,德國代表也真的去了,但在會場之上,他雖然簽字,卻明確表示:德國不會用煤炭、現金或商品來繳付賠款——也就是說,簽字純屬白籤。

    於是協約國沒辦法,只能允許德國分期付款,總賠款數字2260億金馬克,你可以分42年慢慢還嘛。而魏瑪的態度很端正,卻依舊錶示俺沒錢,所以不簽字,但可以政府集體辭職——沒辦法,協約國只能將德國賠款總額打了個六折減為1320億金馬克。

    但即使是六折,德國依舊沒錢來還。一度曾有官員答應用物資償還,結果這名官員很快就被國內的狂熱分子暗殺。

    法國曾打算給賴賬的德華人一點顏色看看,所以1923年,法國出兵佔領了德國的魯爾,結果英美一片譁然,“譴責法國這一行動是軍國主義和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

    而在另一邊,德國則積極發展與蘇俄的關係。1921年,雙方便締結了一份《德俄商約》。德國的軍工企業,甚至還打算把工廠搬遷到蘇聯,在蘇聯生產武器,譬如向蘇聯提供飛機發動機何潛水艇等等,一方面是賺錢,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發展自己的軍事工業。最終,德蘇兩國真的走到了一起,1922年4月16日,德國外長拉特瑙和蘇俄代表契切林會晤並簽署協定:雙方放棄對方欠下的戰爭債務和軍事賠款;德國放棄被蘇俄沒收的德國企業;雙方恢復外交和領事關係;在雙方貿易和經濟關係中實行最惠國原則。

    但是即便如此,魏瑪依舊無法迴避賠款問題,所以在1923年,他們最終還是答應願意支付賠款,換得了法華人的退兵。隨後由美國銀行家道威斯主持的委員會,決定先借給德國8億金馬克,把德國的經濟先搞起來。而後一年一年的支付賠款,譬如說第一年還10億,第二年12億,第三年15億,如此逐年遞增。  

    應該說,這種先給德國一點本金,而後慢慢還債的辦法,確實是有效的。1924年到1929年,德國的賠款總額為110億金馬克,而從美、英等國獲得的貸款卻有200億金馬克。充裕的資本注入不僅穩定了德國通貨,而且使虛弱的德國經濟迅速得到恢復。

    (德國經濟的發展,使希特勒的啤酒館政變成為笑談,得不到任何支援)

    所以到1927年,德國的工業生產,便已經恢復到了1913年以前的水平。魏瑪共和國的黃金時代就此出現——兩年之後,德國甚至超過英法,成為歐洲第一經濟強國。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主導的新計劃,又把德國的賠款總額度降到了1120億馬克。到1929年,德國實際上已經擺脫了戰敗國的陰影和凡爾賽和約的束縛,恢復了在歐洲的政治和經濟大國地位。

    但是,誰也意料不到的是:一場全世界的經濟危機即將來臨!原本對德國大眾毫無吸引力的希特勒以及他的納粹黨,一下子成了香餑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交往八年以上的物件分手,會後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