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清霜殘月
-
2 # 愛吐槽的小七
因為我們都是凡人啊。初生牛犢不怕虎,年齡小的時候我們不懂世故,或者裝作不懂世故,覺得人生短短數十載,要活的漂亮精彩。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慢慢長大,歲月這把刀會把我們打磨的越來越光滑,越來越老練,覺得,平安是福。
大學的時候,導師問過一個問題,讓我印象深刻,導師問班裡的男同學,畢業後想娶林妹妹還是薛寶釵呀?男同胞們一致回答:林妹妹!
而多年以後,同學會上,那些男同學竟一致認為:還是薛寶釵好啊。
畢竟,居家過日子過的是人生,而不是戀愛。林妹妹太適合談戀愛了。桀驁不羈的小性子,清秀聰慧的小眼神兒,哪一個不是男生心目中的白月光?
而對於年少時的我們,林妹妹又豈非活出了心中的女神形象?
身為女孩子,有才有錢有顏,有了傲嬌的資本,該撒嬌撒嬌,該耍小性兒耍小性兒,開心就笑,不開心就哭。
閒暇時間寫寫詩,談個曲兒,累了就歇個晌兒,刨去寄居外祖母家裡這件事,林妹妹過的神仙都羨慕不來的日子,所以有句詞,天上掉下個林妹妹,似一朵輕雲剛出岫~唱出了大家的心聲啊~
不過,我覺得,人生雖短,但還是要肆意一點,畢竟誰也不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
即使未來活成了薛寶釵,也請你保留著林妹妹的灑脫快活,給自己放放水,放過自己,開心就好~
-
3 # 辛創奇
黛玉和寶釵其實是一個人。
有些路雖然很痛苦,但是註定要前行。有些人,你很討厭,但是他就是未來的你!
-
4 # 七月流火140400643
為什麼說“我們每個人開始都是林黛玉,活著活著就成了薛寶釵”?
這話肯定是深通人情世故的人說的。也是很有道理的。《紅樓夢》裡的釵黛二人可說是春蘭秋菊各擅勝場。作者創作的初衷大約既不是褒林抑薛,也不是捧釵抑黛,而是透過春蘭秋菊,不同特色的美,最終都走向毀滅的結局,來反襯社會道德,特別是婚姻倫理道德的不合理,以及生命中永遠無法解決的缺憾之美。正如張愛玲所言,紅玫瑰,白玫瑰,娶到的那一個,總是不好的。白玫瑰會成為飯粘子,紅玫瑰會變成蒼蠅血。而娶不到的,白玫瑰會變成窗前明月光,紅玫瑰會變成胸前的硃砂痣。
釵與黛的差別到底在哪裡呢?當然可以找出很多。我認為最本質的是寶釵經過了社會道德的馴化,在她的身上體現了當時社會道德對女性的要求,也就是所謂的女德。而林黛玉沒有經過道德馴化,她的身上更多的體現了人性的本真。這才是作者把釵黛對舉,形成春蘭秋菊之勢的原因。
道德,是教化的結果。而封建時代所謂女德的傳承,是透過家庭的言傳身教,一代代傳下來的。而不是學校教育,和讀書學來的。這一點上,林黛玉與薛寶釵有很大不同。林黛玉很小的時候,她的母親就去世了。所以,女德的傳承就中斷了。而封建的道德教化,是有違揹人性的地方。特別是理學的存天理,滅人慾之說,更是如此。林黛玉沒有了母親的教誨,恰恰保持了人性中本真的狀態。而這種狀態從道德的角度來看,就是缺失。所以,我曾在回答一個問題的時候說,林黛玉的教養比不上薛寶釵,說得就是這個意思。或許是我表述的不太清楚,引來一些嘲諷說:“笑死我了,林黛玉的教養竟然不如薛寶釵。”試想,如果林黛玉的母親不死,一定也會對她進行女德培養。讓她“存天理,滅人慾”林黛玉就不會在與賈寶玉的關係上體現出一種人性的本真狀態了。
總之,林黛玉的狀態,就是人性的真實狀態,有稜角,有脾氣,有性格,有情懷,悲傷就哭,高興就笑,生氣就發怒等等。而薛寶釵的性格,是經過社會道德的塑造和打磨的結果。她深通人情世故,常常會壓抑自己的情感,順應社會需要。明白了釵黛二人個性上的本質差異。題目中的話自然就顯示出來了。每個人生來都是自由自性的。誰也不想被拘束,被管制,被打磨。人遇到社會的改造的時候,第一本能就是抗拒。這就是因為每個人都有個性。個性完全不同的事物是無法相處的。必須有了共性之後,人與人的相處,才有可能。所以,社會道德的培養,本質上就是一種共性的培養。當在社會上生活久了,碰的釘子多了,慢慢的,稜角就被磨平了,就會變得圓滑起來,世故起來。這時的人,就從個性狀態走向共性狀態。也就是從林黛玉走向了薛寶釵。
人性的本真之美與社會道德的雕琢之美,各具情態,各有風貌,各美其美。這也就是林黛玉和薛寶釵各有自己擁護者同情者的原因。
回覆列表
林黛玉嘴不饒人,率性而為,不會去討好逢迎人,懂人情但不世故,真性情,活出了自我。我們每個人開始時一般也是這樣,不諳世事,率性、簡單、認真,我行我素。但在社會這個大熔爐中幾番摸爬滾打之後,我們常常會變得謹慎小心,隱藏起了自己的真性情,不敢無所顧忌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學會了去洞察人心,世故了,圓滑了,變成了和薛寶釵一樣的人。
很想一直做林黛玉,灑脫地生活,但是現實總給人當頭棒喝,讓人不得不改變。這也是無可奈何之事,人總是要融入社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