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鄰居家在讀幼兒園的孩子,嫌她媽媽嘮叨,在這集思廣益。她挺煩的,被這麼小孩嫌她嘮叨
24
回覆列表
  • 1 # 雨後山林靜

    大多數媽媽都愛嘮叨,不過幾乎沒有誰喜歡愛嘮叨的媽媽。因為,一件事情反反覆覆的說,會讓人感到很厭煩。換位思考一下,如果別人在你的面前不停的嘮叨同一件事情,你會有什麼感受呢?是不是也會感到很煩?我們先來看看為什麼女性總是愛嘮叨。

    一、為什麼女性愛嘮叨?

    女性愛嘮叨和女性的大腦結構有關。臺灣著名教育家、腦科學家洪蘭說:女性大腦中的語言中樞神經比男性的要發達。 女人一天要講 2萬個字,要是沒講完就會很難受。女人需要不停的說來釋放自己的情緒。當女性在嘮叨的時候完全沒有考慮到別人的感受,只考慮自己說得痛快。如果對方受不了了就很容易產生衝突。這是女性與男性的區別。所以,我們會發現在很多家庭中都是這樣,男性很少嘮叨,幾乎都是女性愛嘮叨。

    二、超限效應會破壞親子關係。在心理學上有一個效應,叫做超限效應。超限效應是指當人體受到過多的刺激,這種刺激強度就會很大,持續時間長的話,就會引起不耐煩或者是逆反心理。說白了就是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了,孩子就會開始反抗或者逃避,最終會導致破壞親子關係。

    媽媽囉嗦,其實就是因為孩子沒有馬上聽從媽媽的話,所以會變得很囉嗦。有的父母總是對孩子說:“快起床!”、“快去洗手”,然後對孩子講一番道理,說都是為了孩子好。很多父母會打著“為了孩子好”的幌子來控制孩子。孩子在稍微大一點後就會明白,你是真的為他好、尊重他、還是想控制他。無論父母是否為了孩子好,孩子也不願聽。當他不耐煩了,就會說媽媽變壞了。

    三、孩子罵媽媽是因為進入了詛咒敏感期。在孫瑞雪寫的《捕捉兒童敏感期》一書中說到:幼兒時期,即3—6歲的孩子會發現語言是有力量的,而且最能夠表現力量的話,也就是詛咒。成人反應越強烈,孩子就越喜歡說詛咒的話。這是因為孩子進入了詛咒敏感期。

    比如:有的孩子會說別人“屁媽媽”、“壞媽媽”、“臭媽媽”、“狗屁老師”等等。他們覺得說得很有趣。成人越禁止孩子說,孩子就越要說。我們幼兒園的孩子會經常說這些話,他們在說的時候,一臉開心的樣子,只是覺得很好玩。

    當孩子這樣說媽媽時,很多媽媽會感到很生氣,認為孩子沒有禮貌、很無聊,會罵孩子,會感到很難過,認為都是孩子不好。當孩子進入詛咒敏感期後就會出現這種語言。這其實是很普遍的一種現象。父母不用太在意,一般,過了這個敏感期後,就好多了。上了小學的孩子,很自然不會再這樣說話了。那麼,父母要如何引導孩子,才能減少孩子的這種行為呢?

    四、父母要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當媽媽想要對孩子嘮叨的時候,可以嘗試用嘮叨替代法。

    1.只做不說:

    有的孩子在吃飯前很愛吃零食,當孩子飯前吃零食時,媽媽不用嘮叨,只需把零食拿走就行了。當孩子問起來,就簡單的回答孩子:飯前不能吃零食的。如果孩子做錯了事情,把玩具到處亂扔,不用理會孩子,只需要撫摸孩子的後背,他自己就會意識到的。然後再與孩子一起來收拾就好。

    2.給孩子提供有限的選擇:

    孩子總是愛看電視,捨不得關掉。這時,父母也不用一遍又一遍的催孩子關掉。可以問問孩子:是你自己關電視還是我來幫你關電視?你是想再玩5分鐘還是10分鐘?讓孩子自己做出選擇。同時,他也看到了父母堅定的一面,知道馬上就要關了。

    3.用不超過十個字的句子提出合理的要求,然後等待孩子反應。

    字數少一點,孩子才願意聽。當孩子晚上很晚睡覺時,父母可以對孩子提出要求:

    我希望你能洗手;

    我希望你少看電視;

    我希望你早點睡覺;

    在說出自己的要求後就停止,多說無益。等待孩子做出反應。

    4.只用一個字。

    用一個字說話是最簡單的,不會引起孩子的反感。比如:

    想叫孩子來喝水,就說:“喝”。

    想叫孩子洗手,就說:“洗”。

    想讓孩子早點睡覺,就說:“睡”。

    這一個字,孩子也是能夠理解意思的。

    5.說出自己的感受。

    當自己感到很生氣的時候,可以直接告訴孩子:“媽媽有點難過,因為我看到沙發上有你的玩具。”

    “媽媽有點擔心,你吃了很多糖,牙齒很容易壞。”

    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孩子就知道了。

    6.描述你所看到的。

    描述所看到的事實,而不對孩子進行任何的評判和指責。

    比如:媽媽注意到你把襪子扔在外面的沙發上了;

    媽媽看到你的被子沒有疊起來;

    用“我看到”、“我注意到”這樣的句子來與孩子溝通,這樣不會讓孩子感到你是在批評他,也就不會引起權力之爭。孩子就不會說媽媽變壞了。

    媽媽在說這些話的時候,還要注意語氣,用平和的語氣與孩子說,而不是責備的語氣。

    父母不要總是嘮叨孩子,擔心他們做不好或是遺忘一些事情。孩子只有自己去體驗了一些事情後,才會知道自己要如何去做,才能培養出孩子的責任感。每個孩子都是有感受的。在正面管教中說道:孩子是在感覺好的時候才能夠做得更好。因此,父母用不帶情緒的語言與孩子溝通,才能取得更好的溝通效果。孩子也能夠感受到父母的愛意,從而會減少他們對父母產生的攻擊性。

    無論父母是批評孩子還是表揚孩子,都要有一個度,不要說得太多。如果總是不停的說,就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也容易產生逆反的心理。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要觸犯了超限效應。

  • 2 # 古小月27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的困擾:跟孩子說話孩子就當耳旁風,我說我的,他做他的,就像沒聽著。父母通常都會認為孩子太不聽話。

    其實每個成人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都會用自己的喜好、自己對於環境的判斷、自己期待的狀態來要求孩子,這些要求透過各種各樣否定的語言一直縈繞在孩子耳邊,形成了孩子日常生活中的“背景音樂”。孩子已經習慣了在做任何事的時候遭到提醒、反對、或生硬的阻止,怎麼還能對成人說的話認真去聽。試想一下,如果你長期處在一種背景音樂下工作或生活,你會認真地去聽音樂是什麼內容嗎?如果你一直處在很安靜的環境下,這時給你放一首動聽的音樂,你一定會仔細去聽,並用心欣賞。想明白了這個道理,父母就應當知道如何能讓孩子認真對待你所說的每一句話了。

    父母會說話孩子才聽話

    可以試試這麼做:

    1.儘量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情緒,簡短告知孩子如果他繼續這麼做的後果。

    2.就事論事,不要給孩子貼不懂事等標籤,也不要在結尾處加上“我不喜歡你了”這類威脅的話語。

    3.多利用祈使句,少用否定句,不妨嘗試將語句的“你”都替代成“我”。如“我希望你能馬上起床,我相信你也不願意上幼兒園遲到。”

    4.功夫用在平時。晚上讓孩子早點睡,儘早讓孩子習慣用鬧鐘叫醒自己而不是媽媽,讓孩子知道上幼兒園遲到了,更難過的是自己而不是媽媽。

    (以上四條也許能在忙碌的早晨幫你降低衝突發生的機率。)

    用鼓勵的語言而不是消極的指責來讓孩子逐步提高。相信這樣孩子更容易接受。也會越來越‘聽話’哦!

  • 3 # 朵朵媽咪在港生活

    童年無忌哈!幼兒園!是懂非懂的年紀!我家兒子八歲了!如果我做了他不喜歡的事!比如讓他看書學習!比如讓他不要玩手機!不要看動畫片!他也會說我不好!說媽媽煩!還會頂嘴同你吵架!不同時期的孩子都有那個階段的叛逆期!做父母的要學會引導!等過了那個事情!坐下來問他!為什麼說媽媽壞!如果你大聲詢問!她可能不願意回答!或則因為害怕說的不一定心裡所想!可以邊跟他玩!試探性的問!然後告訴他!媽媽為什麼嘮叨!一遍一遍的耐心的解釋!如果他的回答不友好!媽媽一定不要立刻發脾氣!冷靜的講給她聽!媽媽是什麼原因嘮叨!當然是為你好!或則是不想你怎樣!今天我女兒也有類似的問題出現!就是爬上沙發!站邊邊上玩!一次次重複的上!不讓他玩她發脾氣!然後我由她去!想著摔一下可能會好一些!果不其然!沒一會就掉了下來!我也聽到砰的一聲!因為是站在不遠處!看到過程!在看到不是很嚴重的前提下!我沒立刻跑去!給她哭一下!因為我已經提醒她會摔!她不聽!等她緩解一些!我就抱起來問!你疼不疼!她委屈的說疼!我說這就是因為什麼媽媽不讓你爬!你不聽!結果就是這樣!下次還來嗎!她就說不要!其實孩子和父母也是兩個不同的個體!都在學習陪伴!學習相處!學習磨合!所以如果從孩子嘴巴里說出不友好的話!寶媽也不必太介意!孩子是自己的!慢慢引導!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可以買去看一下!我也是嘮叨了一堆!不確定對你有沒有用!畢竟一個孩子一個性格!每一個家庭得教育是不同的!相互學習吧

  • 4 # 皮特老師科學育兒

    在《捕捉孩子敏感期》一書中,教育家孫瑞雪提出了“詛咒敏感期”的概念,小朋友會口頭使用一些不好的詞來攻擊別人,甚至有的小朋友還會說髒話。

    您提到的這種現象也是,首先家長要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語言,避免使用不文明、攻擊性的話,其次,對於孩子的語言攻擊不要過度反應,只需要用正確的語言去引導,孩子就會慢慢理解該如何正確的使用語言了。

  • 5 # 瘦子爸爸筆記

    如果孩子嫌你嘮叨,那你確實話有點多畢竟這種情況都是發生在叛逆期的孩子。

    一般家長被嫌棄嘮叨,主要是以下幾方面:

    1.一件事情重複的說,喋喋不休。例如:你作業做完沒。孩子答覆:等一會。而他的等一會往往是一個小時或兩個小時。而這中間,家長確一再的催促,怎麼還沒做,打算拖到什麼時候,甚至不耐煩的說,你到底要幹嘛等等。

    個人建議及對待:話說三遍淡無味。孩子說等一會,並沒說他不做。家長只需看結果就行,要有耐心,足夠的空間給孩子。每個人的性格色彩不一樣。或許你是急性子,而孩子是個慢性子。多尊重孩子的行為習慣。條條大路通羅馬,何必在乎走哪一條。

    2.對孩子過於的關愛保護。例如:早飯吃飽沒,中午休息會,別到處亂跑,少看會電視。一天下來關愛的言語不下十幾二十遍。關愛沒錯,過度了就變成枷鎖,讓孩孑很壓抑,總感覺你不信任他,得不到家長的放心。雖然孩子小,不一定會表達。但牴觸情緒是在的。隨著日久終會爆發,你好煩哦。

    個人領悟:很多時候家長不是面面俱到就好。往往成長路上要孩子親身體會才更深刻。例如:喝粥,家長一般都會說吹一下,涼了在喝。但你不說,孩子燙了嘴自然就會等它涼。

    不是什麼事都講究預防,反而是要親自嘗試。都想各方面都考慮到,你孩子就活在關愛的牢籠裡。

    3.家長得不到孩子的認可與肯定。家長最頭疼的一件事是:自己說的話,孩子不聽,沒有權威感。

    家長要建立自己的威信,首先你得讓孩子信任你,對你有安全感,甚至依賴父母的感覺。沒有親密的交流關係,你說的話當然無足輕重,有點多餘。

    個人感悟分享:承諾孩子的事,一定要做到。要不就別瞎許諾。這點對孩子很重要。一定你一件事沒做到,你的光輝形象蕩然無存。

    比如:你答應孩子期末考試前三名,帶他去旅遊,那無論如何你都要兌現。而不是各種推詞藉口。

    不光是承諾,生活中要有一說一,身當表率。你教育孩子誠實,而你卻撒謊。你要求孩子記住母親節,而你卻在那天連個電話都不打給母親。你的一言一行,舉手投足都決定你,值不值得孩子信任。一個孩子不相信的家長,自然你說的話就不可信,會被嫌做嘮叨。

  • 6 # 九月

    轉自網路:

    “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兒子,但是兒子卻嫌我嘮叨怎麼辦?”

    “起床!起床!快起來!這是你的衣服,你的鞋子,你有沒有在聽我說話啊?別忘了疊被子……去洗臉!去刷牙!”

    自從兒子上小學後,趙女士就特別在意兒子的日常起居,每天只要兒子起床稍微磨蹭了一點兒,她就會不厭其煩地重複這些話。

    在兒子的學習上,趙女士也如法炮製:“快做作業,快點兒,叫你做作業聽到了沒?”

    一旦見兒子走神,她就會喋喋不休地教育兒子:“學習要認真,做作業要專心……"

    兒子嫌她太嘮叨,每天都是說那些話,聽著特別煩。有時候他實在煩得不行了,乾脆躲到自己的房間把門關上。

    專家分析

    十個父母九個愛嘮叨,父母嘮叨肯定是有原因的:

    (1)對孩子過度關愛。

    不少家長把孩子當成永遠長不大的小不點,孩子做什麼他都不放心,對孩子的飲食起居、日常出行、學習瑣事等無微不至,生怕孩子凍著、熱著、碰著、磕著,孩子在家他們又怕孩子上網,咱孩子調皮搗蛋弄出危險來,於是不厭其煩地叮囑。

    (2)父母的教育思想有誤。

    很多獨生子女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表現得驕橫、任性、唯我獨尊,家長覺得孩子越來越不聽話,於是對孩子進行說服教育,但是孩子根本不聽,家長又沒有更好的教育方法,於是說一次孩子不聽,他們繼續說第二次、第三次,以為只要多說幾次孩子就聽進去了。

    (3)父母教育孩子時,喜歡翻舊賬。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犯一些錯誤,之前教育過,這次又犯了,父母在這次教育孩子時,很可能不自覺地翻舊賬,孩子對之前的教育已經感到厭煩了,父母又翻出來說,因此更加煩,更嫌父母嘮叨。

    (4)對孩子期望過高。

    家長希望孩子出色,希望孩子按照自己交代的去做,一旦孩子做得不好,便苦口婆心地指正,對孩子進行“強化教育”。

    專家對策

    (1)針對家長對孩子過度關愛而導致嘮叨的情況,家長有必要學會適當放手,教孩子學會獨立。

    有些小事情,家長不妨讓孩子自己去做,要相信孩子能做好。如果孩子做不好,家長可以教給他方法,千萬不要長篇大論地說教。

    就拿趙媽媽叫孩子起床這件事來說,家長根本沒必要反覆地說,又是給孩子準備衣服,又是提醒孩子刷牙、洗臉,這些事情對於上小學的孩子來說,只要你說一遍,他一般都會做到。

    如果孩子做不到,就讓他遲到幾次,被老師批評,這樣孩子受到的教訓會更深刻,更容易促使他改變睡懶覺的毛病。

    (2)針對對孩子教育思想有誤而導致嘮叨的情況,家長務必改變教育方法。

    用什麼方法教育孩子呢?你可以減少口頭說教,多用一些實際行動來影響孩子,做孩子的榜樣,說得少,做得多,孩子可能更願意聽你的話。

    在用語言教育孩子時,家長還要堅持一個原則:同樣的話只說一遍。如果一開始家長做不到這點,可以換一個角度、換一種說法,而不是簡單地重複,這樣可以減少孩子的厭煩心理。

    當然,如果你語言幽默,不妨用幽默的表達方式來批評教育孩子,而不是板著面孔說教,這樣孩子更容易接受。

    (3)針對家長教育孩子時喜歡翻舊賬的情況,家長一定要記住一個原則:就事論事,在對孩子既往不咎的同時,不根據孩子現在的表現妄加揣測孩子的將來。

    有些家長見孩子成績不好,就說:“你這成績怎麼考得上好大學?將來怎麼能找到好工作?”

    這樣的話說多了,孩子肯定會覺得家長嘮叨。家長應該直接針對當下的問題,就事論事,儘量用簡單的話表達。孩子忘了什麼事,你就提醒他;孩子做錯了,你就告訴他錯在哪裡,孩子明白了,你就別再說了。

    (4)針對家長因對孩子期望太高而導致嘮叨的情況,家長有必要降低對孩子的期望值。

    對於孩子表現不理想的方面,也應多一點寬容,畢竟孩子小,掌握一些基本的能力、成為一個懂事的孩子,這些都需要一個過程。而且家長要知道,你不斷的指正孩子,容易打擊他的自信心,你不斷地對孩子進行強化教育,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所以何不給孩子一個寬鬆點的成長環境,讓孩子在“嘗試——失敗——嘗試”的過程中自己成長?

    小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等他四五歲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體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還能共度親子時光!增進親子感情!

  • 7 # 貓仔媽媽加油

    我剛好碰到這樣的問題。兒子上幼兒園,前段時間還比較順從乖巧,剛想說轉性了。這不,最近又打回原形了。

    孩子目前的狀態。

    最近對我的各項指令都比較抗拒,比如穿衣服、洗澡、收拾玩具都是拖拖拉拉,催了就開始著急發脾氣,要我別說了。

    星期六去爺爺奶奶家玩了一天,估計被他們嘮叨了不少,我去接他時爺爺奶奶一直不停地讓他穿拖鞋別打赤腳。回家以後,我讓他洗澡,說好玩5分鐘,5分鐘後不幹了,我說你答應了又不做到,堅持讓他去,他就爆發了,發了很大一通脾氣,手上的玩具亂扔一氣,哭鬧了好一會。

    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分析了一下原因:

    1、孩子動作慢,玩一玩做一做是這個年齡段的特點,我們不能要求太高。得讓他按照自己的節奏來。

    2、他的自主意識進一步加強,不喜歡被人催著做事。想要自己掌握主動權。比如他吃完鐵劑要漱口,以前每次吃完我都說:漱口去。後來他對我說:你別說了,讓我來說。以後他每次喝完,我不說了,他自己喝完看著我說:喝完要漱口。一臉滿足的表情。然後就去漱口了。

    3、我對他不如以前有耐心。他不願意時我直接催,沒有技巧,招致反感。孩子對大人的情緒很敏感。我出現不耐煩的情緒時,他就會開始著急了。

    針對以上三點,我也想出瞭解決辦法:

    1、學會等待,少說,挑時機說重點。按照孩子自己的節奏來,提前告訴他要做的事,時間充分,我也儘量少說,多觀察等待。忍受孩子的磨蹭,這是他逐漸發展的過程,隨著年齡的長大才能改變,大人需要等得起。

    2、他的事儘量讓他自己安排。我會跟他說,貓仔,我們今天有幾件事要做哦,然後跟他一起看看都有什麼事。比如:看書、洗澡、給烏龜換水、澆花。你看看要先做哪樣?然後他自己就會把先後順序排列出來,按照他說的來做他比較能配合。

    3、我需要多點耐心和技巧。孩子不願意配合又趕時間時採用迂迴戰術。他一不配合就著急催促想吼,這樣孩子也開始著急上火,嫌我嘮叨。比如今天晚上說好看完書去洗澡,結果自己又在那玩玩具。我叫他他不幹,於是來到他面前,跟他說:“來我們玩一下,看你的鱷魚能咬到我的手嗎?玩一次就去洗澡囉。”“好啊。”開開心心地玩了一次就去脫衣服了。孩子知道自己應該去洗澡了,又想玩,給他一個臺階下,他很快就會配合了。

    4、抓大放小,就事論事。孩子很多事情會自己做,也許做得沒那麼好,不要關注過多。說多就煩了。把握大方向就好。孩子犯錯誤時就事論事,不要翻舊賬。

    孩子每個階段需要結合孩子自身特點區別對待,大人也需要反思自己對待孩子的態度。家長的話少而精孩子更願意聽。

  • 8 # 親子成長手冊

    上幼兒園的孩子嫌棄媽媽嘮叨該怎麼辦?

    上幼兒園的孩子覺得媽媽比較嘮叨的話,那麼媽媽真的該反思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如孩子說的那樣嘮叨個沒完沒了。

    可能是平時自己無意識的,自己平時都沒有注意,這孩子說完之後自己有意識的記錄一下自己平時都是嘮叨些什麼,什麼時候嘮叨一天嘮叨多少次,給孩子的心理感受就是他會嫌棄你。

    其實很多時候媽媽覺得孩子嫌棄自己說自己壞的時候心裡都是不舒服的,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但是孩子既然可以說出來沒有,憋在心裡,就說明和媽媽的親子關係還是比較健康和良性互動的,所以這個時候媽媽所要做的就是管住自己的嘴,少說少說再少說。

    媽媽首先要自己調節好自己的心態,不要說被兒子嫌棄了,自己心裡就很鬱悶很焦慮,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總有很多的時候,他們的認知和我們是不一樣的,他們說的話並不是覺得你很壞,只是他們找不到更好的詞去形容,所以就用這個詞來代替了。畢竟他們的詞彙量還是很有限的,他們覺著符合他們心意的就是好的,不符合他們心意的就是壞的。首先淡定的自己跳出情緒的漩渦,不要沉浸自我悲傷之中。想著自己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到上幼兒園的時候就被嫌棄了,這種心酸,哪個做媽的都能理解。

    其次檢查一下自己和孩子說話的態度以及方式,平時有意的去記錄一下孩子說嘮叨的前前後後發生的事情。然後和孩子一起溝通,如果遇到類似的事情,你希望媽媽怎麼和你說,怎麼和你溝通這樣的話結果就會好很多。兒子也會越來越愛你,而不是嫌棄你壞了。

    其實任何一個做媽媽的對孩子都是十分的愛,大部分都是出於一種愛。但是有的時候沒有了界限,太多了反而不好,他們也吸收不了。所以適當做個80分的媽媽就可以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情侶之間說話要求對方立馬迴應,過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