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ustinma

    渉事醫生職業操守問題,更多的責任在與商家,屬於欺詐行為。

    分享者自述,在我外貿工作近二十的生涯裡,接觸了大量的公司和人,我非常喜歡和他們一起探討設計,生產,管理及交易。我更願意將我的觀點與給大家一起分享。

    先回顧一下新聞,找些關鍵詞語,來解釋一下。

    家長回覆“倍氨酚在沖泡時很難搖勻,有時使很大力氣還是有一些小結塊,當時還問過店員,店員稱那是漂浮的營養成分。”

    而涉事產品“倍氨敏”生產方湖南唯樂可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回覆。該公司官方客服表示,“倍氨敏”產品已在2019年年中停產,目前公司已經介入調查。對於產品種類和適用人群,客服稱,“倍氨敏”是普通食品,普通人群均可以食用,產品符合國家標準(固體飲料標準)。對於涉事產品為何在涉事母嬰店門店售賣且銷售給了牛奶過敏孩子,客服稱並不清楚。

    事件最新進展5月14日湖南省政府也認定此為行為屬於虛假宣傳及消費欺詐。

    希望孩子能健康的成長。

  • 2 # 是陳小魚啦

    這個新聞我看了,作為一個食品安全專業的學生,看到這樣的新聞真的是很氣憤。

    這和當年的三鹿奶粉事件一樣荒謬,性質極其惡劣。回想當年08年三鹿奶粉事件曝光後,可以說把中國乳品企業的信用敗的精光,不僅僅是國內,連國際上對中中國產品都產生信用懷疑,也是從那兒以後,儘管中國奶粉企業一直在做努力,將產品做得更好,但國內的媽媽只要有條件的,基本都不會買國內的奶粉。這幾年情況稍稍有點好轉,又出來這檔子事兒!

    感覺我說遠了,繼續談這個新聞,如何看待將飲料當奶粉推銷?

    1.這是銷售人員的失職,銷售人員在沒有了解自己推銷的產品情況下,誤導消費者,也可能是她知道,但為了銷量假裝不知道。

    2.但銷售人員固然可恨,但她們只是一個打工仔,並且一般的銷售人員,公司都會組織培訓,教她們如何去推銷產品,所以銷售人員之所以會誤導消費者將飲料當奶粉,肯定與她們公司的培訓脫不了關係。並且當時我看新聞時,剛開始那個銷售員已經承認了把飲料當奶粉推銷,後來應該是知道事情鬧大了,所有愛嬰坊店鋪的銷售員都改口否認。所以有合理的理由懷疑銷售員接受過這樣的培訓。

    3.這反映了當下國內食品行業的亂象。商家為了利益不擇手段,這些年的食品安全事件屢見不鮮,地溝油、瘦肉精、外賣餐包、殭屍肉、毒大米...一件接著一件,中國的食品商家在消耗著老百姓的對他們的信任。

  • 3 # 迴歸7300

    問題的關鍵點在於:資訊的不對稱和行業的透明程度。

    本人從事母嬰行業7年多的時間,對母嬰行業全產業鏈都相對來說都知道一二。接下來想做的一件事就是,讓消費者瞭解真相,這就是我想要做Vlogo的根本原因。馬上進入正題:

    中國的母嬰行業決定算是一個奇葩,資訊的極度不透明,和行業從業整體素質不高,導致整個行業發展比較慢,在網際網路的衝擊下,整個行業面臨大洗牌,行業發展到現在主要經歷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2008年以前,行業發展初期,以中國產奶粉為主,品牌在10款以內,產品解決的問題主要是替代母乳的缺失,所以消費者觀念淡薄,行業沒有任何的標準和相應的制度規範,所以商人追求利益最大,便有了三聚氰胺事件,這個是被查出來的,沒有查出來的,比如用豆奶充當牛奶的大有人在。

    第二階段:2008年-2015年,行業高速發展期,三聚氰胺以後,進口奶粉佔據絕對性主導地位,行業發展的第一個分水嶺,中國產奶粉信任危機,開始有大量的進口奶粉擁入中國市場(類似健力寶和可口可口),此時奶粉從10個左右的品牌上升到百位數,多的時候有上千種品牌,但是所謂的進口奶粉的操盤手還是咋華人。大家都在玩概念,你們聽到最多的廣告詞為益智(ARA)。

    第三階段:2016年奶粉新政,自動遮蔽掉不規範的小公司或者小作坊,就目前而言,市面上能夠存活的品牌,相對而言還是有一定實力的,但是奶粉畢竟是跨境貿易為主,和宏觀的經濟政策有一定的影響,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和人情世故,所以不排除有那麼幾個渾水摸魚,但此時你去母嬰店告訴你的決定是消化吸收(OPO、有機),這是奶粉概念的升級版。

    第四個階段:2019年,全國新生兒出生率整體下降30%,多渠道競爭越來越白熱化,商業的核心是利潤,如果沒有利潤那麼活下去的可能性都沒有,所以選擇挺而走險也很正常,所以毒奶粉只是一個個例,絕對不能代表大多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喜歡說話,總是照顧別人的情緒,沒有心機的人,怎麼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