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鄧以夏
-
2 # 紅塵之戀
不好意思喔,看不太懂。
據我理解,只有真愛你的人才不會和你計較,至於送你貴重飾品,對你有想法的男人都可以做到,若一個人即捨不得為你花錢,又不願陪伴你,那他一定不愛你。
不好意思喔,看不太懂。
據我理解,只有真愛你的人才不會和你計較,至於送你貴重飾品,對你有想法的男人都可以做到,若一個人即捨不得為你花錢,又不願陪伴你,那他一定不愛你。
閩南語,起源於閩南地區。主要分佈地除閩南地區和臺灣地區外,還廣泛適用於閩東北地區、浙東南區、廣東潮汕和海陸豐地區、廣東雷州半島、海南島及東南亞的大部分華人社群。閩南語一詞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學術上泛指閩南語系集合,狹義則僅指閩臺之閩南語。臺灣及西方學者多認為是一種語言,屬漢語族。在大陸語言學的分類上,屬漢語族中閩語的一種。閩南語在各地有不同稱呼,例如在大陸常被稱為泉州話、漳州話、廈門話、福建話、河洛話等;在臺灣亦被稱為臺語(臺灣閩南語)、臺灣話、河洛話或福佬話,在東南亞的海外華人則稱為福建話(Hokkien)或咱人話(臺閩字寫作咱儂話)。人稱說明:儂為“人”的語讀:相當於普通話的“人家”。此一漢字傳至日本,為天皇、後普通為年長者所用第一人稱,儂(わし)。此外,可以當第三人稱不特定之單複數。予=餘=於=我/吾。餘予於我訓讀皆同,“吾”為形聲字。文讀為ngo,語讀為go。《論語》孔子也自稱為吾。而更常見“我”goa,近代用法。“你”字的右半,正是“爾”字的簡化或草書,汝和女在表第二人稱時通同,如《論語》:“今女畫。”的女就是你的意思,而女字在閩南語中也是這二種讀法。您。今普通話僅解作第二人稱敬語。《詩經》裡所有的“伊”都是指“他”。生、先生:日語、韓語亦保留“先生”用法;而一般人稱後之さん,正是漢字“生”之古音。“張生”指張先生;“張先生”指張老師,一些學有專精者,前輩,如醫生,教師,律師……等。之:普通話的這,直到明代以前的中文,還是用“之”表普通話的“這”。最古老的可追溯到《詩經》:“之子于歸”(這小孩出嫁)牙、齒:人、草食動物口內者稱齒。如馬齒、齒科大夫(非牙科大夫),齒膏(非牙膏);其他動物、山精鬼魅、幼獸,小孩或橫生於口外,尖利者,稱牙。如暴牙(亂長的),象牙(生長在口外)溺/屎溺:溺者,尿也。《莊子》:“道在屎溺。”時間:夜半、日出、早時/早食(早亦作蚤),晡時/晡食(指下午)、日落(白話常講“日頭落山”)、黃昏、宴時/宴食/暗時/暗食(晚上)……等詞。《淮南子.天文訓》十時辰制,《隋書.天文志》或漢代官方十二時辰制,都可以看到這些名稱。其他如,中晝(中午)。空間:用字有嚴格區分。頂/上。“頂”指物之上緣,“上”指物之上方或上半部。如,頭頂,山頂,水上(通常指高於水面如沿岸),水面上或水頂(橋起諸水頂),樹頂,身上,身軀頂,天頂,底/腳。“底”指物之下緣,“腳”指物之下方或下半部。如,腳底,山腳,水底,樹腳(如講樹底是指根部之下),井底(某一空間之最下處),手底(也指可直接掌握的資源),手下(大至歸我所管領者,不如手底強烈。)。奧(最深處)。如村奧(最裡村。)、奧萬大,奧深水。地名:閩南地區常見地名用字。埔(平原),坑/湖(低勢低者,稱湖不一定有水:很多是古時有水,如今沒水。),坪(坡勢緩者,或小高原)莊(村落);寮(臨時塔建的棚屋,如草寮,工寮。),茨(原指茅屋,今多作“厝”,指房子,同客家人稱“屋”者,常冠姓於前,如陳茨/陳厝,指陳姓人家的房子/房子聚落。) 社(部落祭祀處而形成的聚落。臺灣多為原平埔族居地)崎(山坡),崁(平面上突起如階梯的地勢)港(不限河溪大小,多為古早泊船,或作交易處。今不一定有水。),洲(河道沙積地)田/塍(農地)營/宿/鎮/鋒/衝(昌)/勁(臺灣地區多為鄭成功父子布軍處)門/口(如:鹿耳門,鄭成功登臺處,為一海口)驛:車站。驛頭(車站),驛夫(車伕),驛長(站長)。客家話,日語,韓語也表留此用古語。忝:疲也。普通話謂之“累”。《詩經.小宛篇》:“無忝爾所生” (不要累了你的父母)。(參陳冠學《高階標準臺語字典》)寒/冷:普通話混用。日語、韓語亦保留此一用法。 環境自然施於我者,如天氣,稱寒,如“冬天會寒”;形容物之溫度,稱冷,如“冷霜霜”,“腳尾手尾冷”。熱/燒:同上。天氣熱,滾水燒。細膩:膩,音同“二”。小心也。如,細膩行兮(小心走嘿)。身:閩語稱“懷孕”皆為“有身”,而“身”字於甲骨文中即畫一個人腹中有物。食具:以煮食用具為例,古代稱為“釜”的,北方人、官話語區稱為“鍋”,粵語和客家話稱“鑊”,閩語稱為“鼎”。閩語以“鼎”作“釜”至少儲存了西漢尚可瞭解的一種用法。丁邦新:〈漢語方言史和方言區域史的研究〉,《丁邦新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頁203-206。箸:Ti, Tu。筷子。日語漢字同。衫:衣也。由上而下穿者,不論是否及於下半身,都一定叫衫。如長衫(長袍)。犖确/僂佝/……:凡顛沛不平貌,皆稱“loko”。loko馬(騎起來會讓人跳腳的馬),犖确石(見於韓愈<山石>一詩,臺灣澎湖多見,今多表音為老咕石),犖确糜(爛泥巴)。糜:粥也,稀泥貌者也可稱之。如晉惠帝:“何不食肉糜?”,犖确糜(爛泥巴)。濫/爛:普通話全混用為“爛”濫(lam陽去),普通話作“爛”,充數貌,暗指品質不良,甚至可能是水貨,如成語“濫竽充數”,之臺電視濫濫(這臺電視品質不好);爛(luan),指腐敗貌。如豆腐爛矣(腐敗了)。狡獪:之個子(囝)誠狡獪也。(這小孩很不聽話,不受教,頑皮。)悾/悾悾:心思空空,傻瓜。《論語》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願,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湛:溼。《詩經.召南》“湛湛露斯”倒置詞:其次,如“衫褲”“人客”“趁錢”“眠床”“精肉”“滾水”等等都是唐宋以來 (中古漢語時代) 的用詞。[衫褲、人客、滾水,也見於粵語]閩南語一些構詞方式和現代漢語相反,但是和古漢語相同,例如“鴨母”“風臺”“人客”“親堂”“骹手”等。表動物之性別及物之陰陽者,以“公/母”表二,如雞母,狗公。表本源及衍生者,以“母/子”表示:如錢母(母錢也,即本錢),錢子囝(利息)。股母(股本),股子囝(股息)。其他:慣習,頇顢,千秋,僂傴,鬧熱,童乩,氣力,棄嫌,退後,序先,第(dai上聲)先,塞鼻,寸尺,冒仿,青紅燈(紅綠燈),板模,胃腸,慢且,頭前,久長,出外,心內,加添,養飼,落衰,菜蔬,延遲,利便,緣投,運命,進前,紹介(介紹,都有人用),臭酸,姑磨(今臺灣地區多俗寫為龜毛),嚇驚/嚇恐(恐驚古音同),夜半,布帆/布蓬,暝日(暝為夜的意思),動詞:臆:猜測也。《論語》子曰:“毋臆,毋必,毋固,毋我。”落:離開交通工具、交通動線,往下之動作,都稱“落”。落車(下車),落轎(下轎);落崎(下坡);落山(下山);落高速公路(下高速公路)。粵語、日韓語也表留此漢字表意。宰:殺也。口語多用宰。宰豬、宰人。斟酌:小心,計較,深慮專心也。加斟酌兮(多注意多考慮專心一點)。熟悉:認識也。悉音sai。如,王生你有熟悉無?(你認識王先生嗎?)鬥:聚也。二人鬥陣行(二人一起走。)企:立也,如企鵝(站起來的鵝),企壁(賣身女),企起來(站起來。),音khia。行、走:日韓語也表留此漢字表意。行:今普通話之“走”,古謂之“行”也。如普通話的走路,閩語叫“行路”(行之於路),走:急行也,即普通話的“跑”,古語謂之“走”也。而閩語裡的“走路”,字面為“奔跑於路”,而且有“逃跑”、“逃亡”之義。如暴走。痺痺惙(扯):嚇到發抖。日韓語也表留此漢字“痺”表達微顫和麻木之意。彳亍/蹉跎:左足為彳,右足為亍,彳亍指前行,有漫無目的行走,或遊戲之意。如小明去公園內彳亍(蹉跎)。名詞動詞化或形容詞化:天光(天亮),車過來(用車子載過來),泉藥水(噴藥水)。沃:澆。如,沃水(澆水),沃花(澆花)。副詞/助動詞/其他:諸:語音同“豬”或“著”,“之於”也。之味藥子已經加諸內也(這味藥加到裡面了。)若:似也,同“如”。若行若走(又走又跑。),音na。如何也(類英文的how),通“偌”。若大?(多大),若濟(多少?),各地口音有Goa, Noa, Na等。亦可通“如”也。誠/真:誠在古文中履見不鮮,亦可作“成”,誠大也(真的很大啊)名詞或名詞化形容詞多用“真”。如真紅,真白,真男子漢。上/至/大,在古文中表“最”、“極致”、“無可取代”之意。如孔子、老子、釋迦牟尼的封號:至聖,上聖,大聖。閩語天天在用,上+形容詞:。如上好(最好);上大(最大),上寒(最冷)。 至(語音為Chiah)+形容詞:如:至好(這麼好),至大(這麼大);至寒(這麼冷)。大+形容詞:如:大厭頭(超級不識相),大豬頭(超級笨蛋),大好人。著,是也。普通話對錯的對,閩語稱“著”,表示說中了,講對了。如,著也(對啊)。而閩語的“對”,是相對,根據之本意。如,對獎,對之個開始算(從這個開始算)。著,得也,中也,同“得”;得者,取也。著獎/得獎(中獎),拍著後壁(打中了後面)。按:根據也。按之個開始算(從這個開始算),按刑法規定(根據法律規定,臺灣法學界常用。)。焉耳?/安爾/安耳:這樣子(而已)。焉/安,相當於英文的how。《孟子.梁惠王》:“盡心焉耳”(盡心這樣而已)。話不是焉(安)耳(爾)?講(話不是這樣子講)。可以加在形容詞之前以加強語氣:之(tsit)粒西瓜有大(這個西瓜真大)之(tsit)個囝仔有勇(這個孩子真勇敢)這種用法跟《詩經》裡“有”字的用法非常接近:《周南.桃夭》:桃之夭夭,有蕡其實。(有蕡=真大)《小雅.白華》:有扁斯石,履之卑兮。(有扁=真扁)加:kha+形容詞:如“加少”指“變得比較少”《孟子.梁惠王篇》﹕“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王安石《遊褒禪山記》:“蓋予所至,比好遊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者又加少矣”。疑問詞what:什麼:通“甚乜”。二字一起出現(閩臺片)甚:通什麼的“什”,臺語多寫成“啥”,後可加名詞。如,甚人(何人),甚事(何事。事念Tai)……。閩臺片口語多用“甚”表示what。乜:通什麼的“麼”。“乜個”(潮瓊片)底:Ti或Toe, To, Te。“底個”(何,潮瓊片),底事(Ti Tai,何事)。how to: 安(焉)怎+動詞。how + adj. : 若+形容詞。如若大(多大,how big),若濟(多少,how much/ how many)when: 底時,何時。who: 甚人(可連音),底人(潮瓊片)where:底,底位。which: 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