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雨霽視角

    蘇軾一生都在貶官的路上,許多人覺得他實在太慘,但他心境開闊,而且在他治下的許多地方都取得不錯的政績,正如他自己所寫:“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蘇軾愛吃、好吃、能吃、會吃,同時他還喜歡吃什麼寫什麼,吃豬肉有《豬肉頌》,吃河豚有《惠崇春江晚景》,吃螃蟹有《丁公默送蝤蛑》,吃碗粥都要寫首《豆粥》,他一個人就能出一本《舌尖上的宋朝》。

    按理說,被貶官應該一件很鬱悶的事,然而蘇軾卻不按套路出牌。

    元豐二年(1079年),因烏臺詩案而死裡逃生的蘇軾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岡),蘇軾到黃州後,發的第一條動態是:

    黃州這個地方實在太無聊了,不過,這裡魚挺肥、挺好吃的,筍也不錯誒……

    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初到黃州》

    朝中的同僚們看了這動態後,十分不高興,這個蘇軾,看來貶到黃州還是太輕了,一波氣氛還未平息,蘇軾又發了第二條動態:

    這裡魚好筍好,豬肉也超級便宜!每天吃肉,我可真是太厲害了!

    黃州好豬肉,價錢等糞土。

    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

    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

    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豬肉頌》

    不得不說蘇軾苦中作樂實在是高手,從動態看,蘇軾彷彿是過上了“陶淵明般世外桃園的生活”,然而事實上是,初到黃州的蘇軾不僅沒房,還沒車,工資還特別低,窮得連鍋都揭不開了。

    幸好當時有一位叫馬夢得的好朋友,幫他申請了政府低保,給他在東坡批了一塊地種菜,蘇軾這才有了生活著落。

    因此,他自號東坡居士。

    蘇軾在黃州的日子過得很舒心而安逸,四年後,蘇軾被調回京城,本以為有太后罩著,蘇軾能夠在京城安度晚年,然而,太后先一步走了,蘇軾嘴欠的毛病又犯了,結果被貶惠州。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惠州一絕》

    這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帶火了廣東荔枝。”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杜牧的這首《過華清宮絕句》讓世人都知道了楊貴妃愛吃荔枝,而蘇軾這句”不辭長作嶺南人“,讓世人都知道了廣東的荔枝。

    在蘇軾這首詩的帶動下,如今廣東、海南成了荔枝大省,特別是海南,10萬畝荔枝園更是發展成了其支柱產業,如今一說荔枝,必定想到海南,一說海南必定離不開蘇軾。

    蘇軾愛吃、好吃,喜歡研究吃,以蘇軾命名的食物就有東坡肉、東坡肘子、東坡酥、東坡餅等等,堪稱宋朝版李佳琦,直接帶火幾百年,造福千萬人。

    不愧是蘇軾,樂天派的精神無處不在,蘇軾一生多逢貶謫,便卻能在貶中游山玩水,豪放豁達,寫出如此多曠世佳作,沒有一絲一豪的悲涼之氣。

    蘇軾一生不僅瀟灑而且寬容,即使對待宿敵章惇,他也能做到一笑泯恩仇,甚至在章惇落難後第一時間發來關心與問候,這令章惇自己也想不到,當初處心積慮想搞垮蘇軾,到頭來卻是狠狠打了自己的耳光。

    有趣的人,總是萬里挑一,而天地間也僅一個蘇軾,他的人生態度正如他的詩詞“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歷經滄桑他卻只道:”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 2 # 東哥神說11

    惠州一絕 / 食荔枝

    蘇軾(宋)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 3 # 或荒Vs

    荔枝嘆——蘇軾十里一置飛塵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顛坑僕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龍眼來。飛車跨山鶻橫海,風枝露葉如新採。宮中美人一破顏,驚塵濺血流千載。永元荔枝來交州,天寶歲貢取之涪。至今欲食林甫肉,無人舉觴酹伯遊。我願天公憐赤子,莫生尤物為瘡痏。雨順風調百穀登,民不飢寒為上瑞。君不見,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後蔡相寵加。(相寵加 一作:相籠加)爭新買寵各出意,今年鬥品充官茶。吾君所乏豈此物,致養口體何陋耶?洛陽相君忠孝家,可憐亦進姚黃花。

    譯文:

    十里一置飛塵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五里路、十里路設一驛站,運送荔枝的馬匹,揚起滿天灰塵,急如星火;

    顛坑僕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龍眼來。

    路旁坑谷中摔死的人交雜重疊,百姓都知道,這是荔枝龍眼經過。

    飛車跨山鶻橫海,風枝露葉如新採。

    飛快的車兒越過了重重高山,似隼鳥疾飛過海;

    到長安時,青枝綠葉,彷彿剛從樹上摘採。

    宮中美人一破顏,驚塵濺血流千載。

    宮中美人高興地咧嘴一笑,那揚起的塵土,那飛濺的鮮血,千載後仍令人難以忘懷。

    永元荔枝來交州,天寶歲貢取之涪。

    永元年的荔枝來自交州,天寶年的荔枝來自涪州。

    至今欲食林甫肉,無人舉觴酹伯遊。

    人們到今天還恨不得生吃李林甫的肉,有誰把酒去祭奠唐伯遊?

    我願天公憐赤子,莫生尤物為瘡痏。

    我只希望天公可憐可憐小百姓,不要生這樣的尤物,成為人民的禍害。

    雨順風調百穀登,民不飢寒為上瑞。

    只願風調雨順百穀豐收,人民免受飢寒就是最好的祥瑞。

    君不見,武夷溪邊粟粒芽,前丁後蔡相寵加。

    你沒見到武夷溪邊名茶粟粒芽,前有丁謂,後有蔡襄,裝籠加封進貢給官家?

    爭新買寵各出意,今年鬥品充官茶。

    爭新買寵各出巧意,弄得今年鬥品也成了貢茶。

    吾君所乏豈此物,致養口體何陋耶?

    我們的君主難道缺少這些東西?只知滿足皇上口體慾望,是多麼卑鄙惡劣!

    洛陽相君忠孝家,可憐亦進姚黃花。

    可惜洛陽留守錢惟演是忠孝世家,也為邀寵進貢牡丹花!

  • 4 # 平安是福152552271

    荔枝的代言人蘇軾:著名詩句《惠州一絕》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弟新。

    日啖荔枝三百棵,不辭長作嶺南人。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在逆境中不屈不撓,樂觀向上的精神。

  • 5 # 急速馬力快de原始碼控

    荔枝是楊貴妃代言才火起來的,蘇軾寫詩在後。

    在歷史上應該沒有第二個水果能像荔枝這樣備受關注,博得貴妃一笑,勞民傷財,甚至影響了一個朝代的興衰。

    楊貴妃,妃子笑

    荔枝名氣大,不得不首先感謝楊貴妃的傾力代言。楊貴妃從小時候起就喜歡吃荔枝,後來入宮,唐玄宗對她百般寵愛,自然會盡力確保荔枝供應,吃飽吃好。

    從荔枝產地嶺南,到大唐長安,2000多公里的路程,也擋不住快馬加鞭。新鮮荔枝被採摘下來後,驛站兵卒加急派送,每天200公里,大約10天送到,每個驛站都是換人換馬,絲毫不耽誤行程。

    《唐國史補》:"楊貴妃生於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勝蜀者,故每歲飛馳以進。"

    《新唐書·楊貴妃傳》:"妃嗜荔支,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裡,味未變已至京師。"

    文人騷客湊熱鬧

    荔枝在唐代地位之高,號稱"百果之中無一比",被稱為百果之王。如此美譽,也引來文人騷客不甘寂寞,紛紛以荔枝為體裁,寫下了眾多詩句,其中不乏名篇,千古流傳。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蘇軾《食荔枝》

    兩岸荔枝紅,萬家煙雨中。---- 李師中《菩薩蠻•子規啼破城樓月》

    荔枝新熟雞冠色,燒酒初開琥珀香。---- 白居易《荔枝樓對酒》

    一種天然好滋味,可憐生處是天涯。---- 丘浚《詠荔枝》

  • 6 # AAA飛哥839

    蘇軾寫火了什麼水果我確實不清楚,我只知道有幾句成語比較適合:

    同氣連枝(荔枝)

    吐氣揚眉(楊梅)

    萍水相交(香蕉)

    流連忘返(榴蓮)

    波羅奢花(菠蘿)

  • 7 # 玉兒的Vlog

    荔枝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蘇軾《惠州一絕》釋義:如果每天吃三百顆荔枝,我願意永遠都做嶺南的人。

  • 8 # 女人小茶館

    蘇軾的詩《惠州一絕》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 9 # 滑落夜空的流星

    惠州一絕 / 食荔枝

    宋 · 蘇軾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 10 # 古城荼博士

    我能想到的就是——荔枝說到荔枝,有兩首詩立刻迴盪在我的腦海裡:“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一首是杜牧的,一首是蘇軾的。杜牧說的那段故事不是我今天說的重點,我想說說蘇軾的這首詩及這首詩創作前後,先來看看全詩: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超級大吃貨蘇軾,作為北宋非常重要的文人的精神領袖,仕途卻是坎坷異常。著名的“烏臺詩案”可以看做是蘇軾人生的轉折點,要不是有丹姝妹子(曹太后)出面,將蘇軾保下來,估計蘇軾早就去喝孟婆湯了。之後的也是宦海浮沉,起起落落。期間蘇軾也曾以詩詞抱怨,直到元佑八年(1093年),自己的繼室王閏之病逝。同年,高太后也病逝,哲宗親政,蘇軾的人生再次改變。次年,一而再再而三的謫貶,在偌大的大宋的版圖上,最終將蘇軾扔到了惠州,一個曾經鳥不下蛋狗不拉屎的地方。這首《食荔枝》是紹聖三年作的,全文不見一點不高興不快樂,而是通篇都是逍遙自在的感覺,在四季如春的羅浮山下,各種應景的新鮮水果層出不窮,但是最好吃的還是荔枝,我要天天吃上它三五百個才不枉來這裡做一回嶺南人啊!高興不?開心不?你們在開封府的那些達官貴人們羨慕不?接住口水,都滴下來了!一個優秀的吃貨,一個豁達的吃貨,走到那裡都是開心的!

  • 11 # 等滿城風絮

    蘇軾帶火了荔枝,是因為一首 《食荔枝》:

    惠州太守東堂,祠故相陳文惠公,堂下有公手植荔枝一株,郡人謂將軍數。今歲大熟,賞啖之餘,下逮吏卒。其高不可致者,縱猿取之。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這表達了蘇軾對嶺南的留戀。當然啦,荔枝雖然好吃,但是現在這個季節,不能吃太多噢,容易上火。

  • 12 # 塗之人995

    “羅浮山下四時春,

    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

    不辭長作嶺南人。”

    東坡先生第二次被皇帝貶至惠州,寫下了上面絕句。

    惠州處嶺南,宋時蠻荒。然而有黃州經歷墊底,東坡先生已在心底有了應對法子——“聽其所為,莫與之爭”(《論養生》),安之若素,泰然應對。

    在黃州,開荒生產,自給自足。“破灶溼葦”,寫下第三行書;夜遊赤壁,豪唱“大江東去”。惠州自有惠州的特色。羅浮山下,梅香浮動,枇杷金黃,楊梅熟透,更有荔枝鮮妍。日食三百,當飯當菜當湯——不亦樂乎?

    一顆荔枝25克,三百顆,至少7500克,十多斤,一個人吃不了的——“日啖三百”,言其多而已;多食不厭,美而巳!

  • 13 # 玉竹明月

    看到這個題目,第一反應就是“日啖荔枝三百顆”,水果應該是荔枝,出自蘇軾的《惠州一絕》。原文如下: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黃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大致意思是:羅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黃梅一個接一個的成熟上新。如果每天能吃三百顆荔枝,永遠都做嶺南人也是願意的。這首詩是蘇軾被貶嶺南時所作,一般人被貶難免心情抑鬱,反觀蘇軾卻很豁達,隨遇而安,探尋美食,熱愛當地風景物產,這份氣度非一般文人可比,這也是眾人喜歡他的原因之一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友有病傳染給了我,但是不嚴重,我要不要和她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