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琰龍

    世界分為九大語系,中國屬於漢藏語系,而日本的語系大體上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和中國一樣屬於漢藏語系,一種說法是獨立於世界九大語系之外的另一種語系。我個人覺得日語應該是和中國同屬漢藏語系,中國方言千奇百怪,有些地方的方言就和日語發音很相像!

  • 2 # 小八家

    筆者對日語有一定興趣,大學期間有學過數年,取得國際日語一級證書。再加上工作以後長期擔任中學語文教師,因此對這兩種語言都有一定的瞭解,對這個問題也有一定自己的認識。

    1,劃分語系的標準。

    根據題主的問題,首先需要說明的一點是,辨析兩種語言是否屬於同一個語系,語法規則,語音,語意都是其重要因素,而並非音節、筆畫,字形,發音等單一因素,因此我們並不能因為日語和漢語都有漢字而把他們歸為一個語系。留著相當於近代日語中有大量的片假名是借鑑了英語的發音,英語中也有很多單詞借鑑了拉丁文的發音一樣,雖然互有共同點,但是其語法規則是不同的,並不屬於同一個語系。

    2,漢語和日語的語系

    那麼,漢語和日語到底分別屬於什麼語系呢?世界自然語言可以劃分為不同語系,目前為止,劃分結果不盡一致,但認可度較高的觀點是,世界語言可以大致劃分為九大語系:漢藏語系,印歐語系,阿爾泰語系,閃-含語系,烏拉爾語系,高加索語系,南島語系,南亞語系,達羅毗荼語系。

    漢語屬於其中的漢藏語系,是孤立語,詞語的順序決定其扮演的成分,虛詞對句子的意思有很大影響。日語屬於其中的阿爾泰語系(此觀點不唯一,也有其他觀點。),是黏著語,有大量助詞存在且發揮重要作用。

    3,日語中的漢字

    此外,順便說一下日語產生由來,以及為什麼會有漢字存在。漢字傳入日本前,日本並沒有自己的文字。漢字傳入日本後,日本開始有自己的文字,但是一開始全部都將漢字直接運用,以至於日本的古書如《萬葉集》等都全部是漢字構成,但語音和漢字不同。後來在發展的過程中,日語根據中文的行書製成了平假名,根據楷書的偏旁部首製成了片假名,同時保留了一部分漢字,就形成了現在的日語樣式。

    值得一提的是,日語中雖然有部分漢字(常用漢字1945個),但是在長期的使用演化過程中,許多詞語的意思都已經發生了變化,大家不要望文生義哦。例如“愛人”這個詞,在日語中更多的是指“情人”的意思,可不要用錯了喲。

    上圖為日本最早的詩歌總集:《萬葉集》

  • 3 # 使用者7785126133280

    這種標題提出的問候令人不可理解!日本文字,文化那是日本人自己的事,關你什麼事了?礙你什麼事?與你有半毛錢關係嗎?

  • 4 # 澮水岸上

    大唐時代,日本學唐朝,搞大化改革,文字在模仿的基礎上也進行改革,平假,片假。於是就搞成了現在這樣,似漢字而非漢語。

  • 5 # 忘了天空的翅膀

    關於日語的起源,有多種假說:

    1、阿伊努語假說

    2、扶余語系假說

    3、北韓語系假說、阿爾泰語系假說或達羅毗荼-北韓語系假說

    4、漢藏語系假說

    5、南島語系假說

    日本語系與其它語言和語系的關係到目前為止並不確定。關於日本語系學者們提出過許多理論,但目前並沒有一個是被普遍接受的,而且其中有部分理論甚至存在相當大的爭議。

    日語的系屬一直都是學術界爭論的焦點、基本上可以有四類的觀點:

    第一類觀點認為日語屬於阿爾泰語系、因為日本語有著非常顯著的阿爾泰語系的語言特徵。

    流音不會出現在本土詞彙(固有詞)的首個音節上

    母音調和

    黏著語的特徵

    日語的這三個語言特徵為該觀點提供了相當有力的支援。但是日語跟阿爾泰語系的其他語言之間的同源辭彙卻非常少、反對該觀點的學者一般都以此作為反駁的力證。

    第二類觀點認為日語跟北韓語共屬於一個新的語系。持該觀點的學者認為、日語的文法與北韓語的文法有驚人的相似度、都是使用SOV序列、兩者歷史上又共同受過古漢語的影響、因此有學者認為日語跟北韓語是阿爾泰語系和漢藏語系混合的新語系。但是日語跟北韓語之間缺乏同源詞也成了異議的學者們反駁該觀點的力證。

    第三類觀點認為日語跟琉球語共屬於一個新的語系,即日本語系。由於日語跟琉球語之間確有不少相似性,故此觀點得到了一些學者的支援,但仍然並沒有被廣泛認同。

    第四類觀點認為日語跟北韓語一樣,都是孤立語言,而它們跟目前世界上已知的語系都沒有關聯。持該觀點的學者們以「同源詞問題」支援該觀點。

    除了上述四類觀點以外、還有學者認為日語應當屬於南島語系。

    日本漢字音即日語的漢字音讀(音読み),是由古代中國直接或間接傳入日本的基於漢語的漢字讀音。依其傳入時間和地點的不同可分為古音、吳音、漢音、新漢音、唐音、宋音等。

    中文名

    日本漢字音

    外文名

    音読み

    釋義

    日語的漢字音讀

    古代中國

    古音:早於吳音傳入日本的漢字音。可能源於中國上古音。 吳音:在西元5世紀、6世紀傳入的字音,多使用於佛教用語與律令用語。通說吳音是從南方六朝或經由北韓半島輾轉而入,但支援此說法的史料並不充足。“吳”是本來學漢音的留學生所用的蔑稱。 漢音:於西元7世紀左右開始,日本派出遣唐使自唐習得的字音,多使用於儒學。近代又用於大量創造新詞彙(和制漢語)。對當代日語影響最為深遠。 新漢音:漢音的最晚層,約在唐末期傳入日本。 唐音:廣義上指宋以降傳入日本的漢字讀音(即“唐宋音”)。狹義上指明清時傳入日本的漢字讀音。 宋音:指鎌倉時代(南宋至元初)傳入日本的漢字讀音。包含於廣義的“唐音”。 此外,傳入日本後發生變異,不合於以上任一種的讀音稱為慣用音。

    關於日本漢字音的聲調資料,參見日本漢字音的聲調。

    作為漢字音的延續,參見日語中的現代漢語藉詞。

    一般認為,當代日本的文字體系包括起源於中國的日本漢字、平假名和片假名三部分。其中,相對於表音文字的假名,表意文字的漢字曾被稱作“真名”。雖然華人對漢字並不陌生,但遇到諸如:“峠”、“畑”、“辻”等漢字時,還是會感到困惑。這些字是日本人創造的漢字。也許很多人不知道中文中所使用的“腺”字,也是由江戶時代的日本人創造的。當然日語漢字的發音同中文不同,但是可以用假名來表示,而且一個漢字通常都有多個讀音。如“木”有“き、もく、ぼく”等多個讀音。這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漢字傳到日本後,這個漢字本身的漢語讀音也隨之傳入,這種讀音稱為“音讀”,如上例中的“もく、ぼく”;而日語中固有詞語假借漢字表示該意義時的讀音,成為“訓讀”。如上例中的“き”。

    儘管日本人和華人所講的語言完全不同,但日語的書寫系統卻是來自於漢語。中國唐代的時候發展非常鼎盛。當時日本還沒有文字。所以當時日本就派遣唐使來中國學習語言和文字。進過幾千年的變遷,雖然日文字已經有所改變,但有一部分的發音和中文非常類似或接近。

    日本現仍有許多當地方言。在諸如廣播、電視和電影等大眾媒體的影響下,以東京話為基礎的標準日語已逐漸推廣到整個國家,但特別的是,京都和大阪人所講的方言繼續保持繁榮,並保留著其威望。

  • 6 # 半看

    首先文字不等於語音,語音是凌駕於文字之上的存在。

    文字只是語音的記錄方式,和語言沒有強制的一一對應關係。

    一種語言可以有多種文字記錄,比如漢語除了漢字,還可以用拼音記錄。

    當然一種文字也能記錄多種語言,如漢字在千年歷史中,一直是越南,北韓的官方記錄文字。

    但其它拼音類文字,因要表音,故很難被其它語音直接引用,只有字母被複用。

    相比較語言和文字的關係,語系之間的關係就要親密的多,同一語系下不同的語言,類似同一語言下不同的方言,都是從同一父系語言中分裂而來,擁有共同的先祖。

    日語屬阿爾泰語系,和漢語完全沒有關係,倒是和土耳其語能搭上邊,不過和北韓語關係最近。

    漢語則是一個超然的存在,嚴格的說漢藏語系是一個錯誤的概念,更精確的說法是漢白語系,白指白族,白語是唯一一個和漢語接近的單音節語言。

    漢語既找不到父系語言,也沒有子系語言,兄弟語言也只有一個白語,所以漢族和漢語的來歷一直都是迷霧重重。

  • 7 # 至強牽小矮馬

    由於正在學習日語,所以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但我的答案不一定正確,只能是說是個人的看法。

    我個人的觀點反而認為,如果要把日語和漢語同屬一個語系也沒毛病,因為日語和中國的南方方言的確很相像,特別是閩南話。這是從一個發音感觀上去判斷。

    我們強調不是一個語系的,很多時候提到的依據是日語屬於黏著語。黏著語的確是日語的一個很大特點。所以說判斷是不是同屬一個語系,參照的標準很重要。

    但不管怎樣,表面看去,兩種語言有很大的相似點,這一點誰也沒辦法否認。特別是對於西方人來說,相似點更大。

    拋開了語種的問題後,我再想說明另一個問題。很多對日語不瞭解的人,都會覺得,日語大量地借鑑了漢字。這一說法是沒毛病的,可是如果要再具體地說明的話,應該這樣說。在時間上,前2000年是日本借鑑了漢字。後200年,我們漢語反而從日本大量地借鑑了日語的漢字用詞。比如服務、方針、共和、政治等等,基本上近現代的學科用詞,都是從日本借鑑過來的。

    所以說,在這個角度可以看到,日本是非常善於學習先進的。不會拘泥於文化源頭的批判,同樣也不會輕易地批判自己的文化,對於自身的文化源頭同樣儲存的非常好。

    我覺得這是一種文化上的自信,別人優秀,就向他學習,沒有不好意思或者抨擊否定別人。自己的文化也選擇保留,沒有自卑感。別人不喜歡也沒有強求參與進來玩,他們自己同樣可以玩得開心。所以有些非主流的東西我們看起來,甚至可以使用變態的詞語去描述。但他們依然玩得自得其樂,不會迫不及待地以破四舊的方式把這些非主流文化否定,剝離。這就是一種文化上的自信。

    這同樣反映在語言上。所以當深入到日語學習的時候,除了大量的漢字以外,還有大量從西方直接音譯過來的片假名。我們漢語一般音譯詞都是用在名詞,但日語是五花八門,名詞、形容詞、動詞反正是信手就來。所以這也是學習日語遇到的一個問題。但個人覺得,大量的音譯片假名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日語的美感。如果我們有讀一些古典的日語俳句的話,就會感受到日語的那種古典美感,但相信如果大量的加入音譯片假名,這種美感一定會收到破壞。

  • 8 # 明白觀察局

    你好,首先語言分為音和字,而語系的分類是按發音分的而不是文字。日語的詞雖和漢語有很多字相似,發音也相似,但都是借過去的,不能算作自己本身的。再者,語法的極大不同,漢語是主謂賓結構,日語多是主賓謂結構,構造大相徑庭,其實兩種語言根本沒有什麼關聯。兩國只是人種和文化有關聯,語系就根本不是一系,連滿語都和漢語不是一系。

  • 9 # 英特麗傳統家居工坊

    感謝邀請有一點必須理解,日文中的並不是中國字,而是日本“漢字”,就像漢語拼音不是英文一樣。古日本人在歷史上稱作“繩文時代”的時候,有他們的語言,但沒有文字,通常採用結繩記事的方法,大約在公元前300年開始,從中國流落到那裡的新移民帶去了水稻種植技術以及冶煉技術,還有文字等較先進的科技,由此進入了“彌生時代”。雖然他們使用了漢字,但不可能根本的改變他們的語言,所以就結合了他們的語言中的含義,然後採用漢字來標記,同時保留了漢字原有的讀音,或者說他們所聽到的讀音,所以就有了訓讀(日本發音)和音讀(中國發音)這兩種以上的發音。

  • 10 # 綿羊在日本

    日本和中國雖然都使用漢字,但不是一個語系。

    三國時代開始,漢字傳入日本,隨著文字的不斷傳播,日本的官方用語為文言文,因此,從語序結構到使用的漢字現代日本語受古代漢語影響極大。不過日本人又發明了通行於女性之間的平假名,後來又發明了片假名。這三種文字構成了日文。

    繼續說漢字,我們華人對我們的漢字在不斷簡化和發展,日本人在利用漢字進行書寫的過程中,也慢慢寫出了他們的風格,或對漢字做出了簡化,或改變其代表的意思。到了今天,即使同一個字,中文和日文的偏旁部首可能會有所不同。或者同一個字,可能意思,或者語境千差萬別。

    以昭和31年(1956年)的為例,在日本語的語彙中,和語佔36.6%、漢語佔53.6%,昭和39年(1964年)日本國立研究所對90種雜誌用語進行了調查研究,得出了和語佔36.7%、漢語佔47.5%、西洋語佔近10%的結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吵架後伴侶哭你會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