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細品名著
-
2 # 木知藝
華人做生意,非常聰明。只看清代格局太小,比清帶更久遠的生意門到。
獨闢蹊徑,擇地治生:意指與眾不同,善於發現新的經營寶地;選擇有利於事業發展的地區,地段做生意。
商家,首先看重的是地利,所謂的地利,在商家看來,是交通便利之處、居民集中之點、物產豐贏之地,這些地方,往往可以使經營業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這些地方必然是商業興旺之地,也是商家必爭之地。
最精明的商人,在於首先發現和佔領這樣的經營陣地,佔領市場,取得經營的先機;而不是跟在別人的後面,啃別人嚼過的饅頭,這就叫獨壁蹊徑,擇地治生。
成功案例一:范蠡三致千金
話說范蠡輔助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把國家建設得強盛起來滅了吳國,報了會稽之恥,越國成了中原霸主,精明的范蠡全身而退,帶著西施逃到了齊國。
為了不讓越王勾踐找到自己,范蠡改名叫邸夷子皮,來到齊國邊緣的海邊,這裡山清水秀,海邊人煙稀少,卻有無邊的荒地和取之不盡的海水;范蠡因地制宜,帶著全家開荒種地,並引海水煮鹽,苦身戮力,日出而作,日落而歸,不幾年光景,致產無數,成為當地一名鉅富,當時的范蠡有多少錢財,無人知曉,只知道全部齊國國庫的資產,也沒有范蠡家的多。
富可敵國的范蠡,終於引起了齊國國君的注意,他來到范蠡居住的地方,親眼見到了豪富的范蠡和他井井有條的事業,深深為范蠡的才能折服,死乞白賴地請范蠡出山,幫他治理齊國。
人在屋簷下的范蠡,無法推脫,只好出任齊國的相國,短短几年,把個貧窮落後的齊國治理成中原地區強大的霸主。
深得帝王之道的范蠡,適時而退,掛印封金,散去幾乎所有的家產,悄悄地舉家遷居,離開了強盛的齊國。
一天,他們來到了宋國的陶邑(今山東定陶縣),看到這裡位置適中,交通發達,客商雲集,店鋪鱗次櫛比,十分繁華。這正是他們理想的好地方,就先定居下來,又改名“陶朱公”,這次,他又一次因地制宜,除了耕作養殖之外,以主要精力從事商業活動,他特別重視物資資訊,市場動態,採取薄利多銷的原則,一般不超過十分之一利潤。只要他看準了的專案,經營起來都是購銷兩旺。財源滾滾,生意越做越好,只有幾年的功夫,又一次創造出了奇蹟,靠商業經營積累了億萬家財,幾乎成了天下的大富翁,19年之中,他三致千金,發了大財。這下陶朱公真是名揚天下。生意人家一聽說陶朱公的大名無不敬佩稱讚,就這樣,范蠡成為中國的文財神,成了商人們的楷模。
成功案例二:猗頓西河速富
猗頓,戰國時魏華人,猗頓是其號,姓名與生卒年代已無可考。戰國時大工商業者。原是春秋時代的魯國的貧寒書生。
《史記集解》引《孔叢子》說:猗頓原籍魯國,是一個窮困潦倒的年輕人,“耕則常飢,桑則常寒”,飢寒交迫,艱難地生活著。正當他為生活一籌莫展的時候,聽說趙王勾踐的謀臣范蠡在助越滅吳,輔成霸業後,便棄官經商,將另一謀巨的富國之策用之於家,遂輾轉至當時“天下之中”的定陶(今山東定陶),“治產積居,與時逐”,19年間獲金鉅萬,遂成大富,因號陶朱公。騎頓羨慕不已,試著前去請教。
陶朱公十分同情他,便授與秘方:“子欲速富,當畜五牸。”牸即母牛,泛指雌性牲畜。陶朱公是根據猗頓當時十分貧寒,沒有資本,無法經營其他行業,便讓他先畜養少數牛羊,浙漸繁衍壯大,日久遂可致富。這對於猗頓來說,確是一個切合實際的致富辦法。
騎頓又問:“何處可畜五牸?”
陶朱公告訴他:“西河草豐,可肥五牸。”
於是,騎頓按照陶朱公的指示,遷徙西河(今山西西南部地區),在猗氏(今山西臨猗境)南部畜牧牛羊。當時,這一帶土壤潮溼,草原廣闊,尤其是猗氏縣南 20裡處的對澤,為一片面積很大的低窪地區,水草豐美,景色宜人,是畜牧的理想場所。猗頓最初就在這裡放牧(史載該地明清時尚存有猗頓宅和猗頓墓)。
由於猗犄頓辛勤經營,畜牧規模日漸擴大,“十年之間,其息不可計,貲擬王公,馳名天下。”因起家於猗氏,遂號猗頓。致富後的猗頓為了表達對陶朱公的感恩之情,在今臨猗縣王寮村修建了陶朱公廟。
騎頓能以畜牧而富擬王公,其畜牧規模之大可以想見,在經營畜牧的同時,猗頓已注意到位於猗氏之南的河東池鹽,他在販賣牛羊時,順便用牲畜馱運一些池鹽,連同牲畜一起賣掉。在此過程中,認識到販運池鹽是一條獲利更大的致富途徑。於是,他在靠畜牧積累了雄厚的資本後,便著意開發河東池鹽,從事池鹽生產和貿易,成為—個手工業者兼商人。
猗頓透過多方經營,終成傾國鉅富,在當時的社會彤響很大。《韓非子·解老篇》:“夫齊道理而妄舉動者,雖上有天子諸侯之·勢尊,而下有猗頓、陶朱,卜祝之富,猶失其民人,而亡其財資也。”說明猗頓之富已超過陶朱公,並可與王勢並提。
-
3 # Hi8605
清代的一位商聖胡雪巖深得陶朱公范蠡(號稱“文財神”)做生意的精髓,胡雪巖用陶朱公的商訓作為家訓,要求家人經商要誠信,做人要守信。
“天為先天之智,經商之本;地為後天修為,靠誠信立身;人為仁義,懂取捨,講究君子愛才,取之有道”。
胡雪巖經商處事之道精髓:
萬里鯤鵬之志:商道之高度,取決於志向之遠大。
完善自我之法:做上乘之人,德行是一起的開始。
結交貴人之謀:找到好靠山,大樹底下才好乘涼。
規劃人脈之道:以情誼交友,得人心大於得金礦。
借勢起勢之策:讓關係暢通,順勢而為實現共贏。
知人善任之智:善識人用人,把住人才把住財脈。
創新大膽之慧:敢承擔風險,搶在人前才能獲利。
慧眼識機之能:眼光精準遠,留心則處處是商機。
謀劃定奪之絕:作長遠規劃,絕不打無準備之仗。
揚名立萬之舉:把名氣打響,生意就會越做越大。
圓融處世之術:處世要圓通,剛柔相濟皆為利。
掌控全域性之要:著眼於大局,未雨綢繆控制全域性。
經商濟世之德:為富必要仁,商人更要有責任感。
回覆列表
正好我家有本清代的生意經,我簡單說幾條
1、生意要勤快,切勿懶惰,懶惰則百事廢。
[ 釋義]
勤是華人民的傳統美德,是中國優秀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勤”是盡力多做事和不斷地做事,勤與奮聯絡在一起,就是要求有一種不懈地努力奮鬥的精神和行為。古代就有“業廣惟勤”、“民生在勤,勤在不匱”的說法。唐代大文學家韓愈的名言:“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更是廣為流傳,成為警世恪言。儒商的特點之一就是具有勤奮進取的精神。徽商之所以雄居古代各商幫之首,就是以勤儉為致富之道。
2、價格要訂明,切勿含糊,含糊則爭執多。
[釋義]
在商業交往中,不作假,不二價,強調價格保持一致,不隨意提價或變相加價,堅持貨真價實、貨價相當的原則,這是中國曆代從事商業活動的人所恪守的信條。但是,這裡也涉及到一個商場價恪策略問題。產品的價格與產品的銷量是一對矛盾,怡當的價格才能保證企業獲得最佳效益。某一價格是否能被消費者所接受,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價格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產品能否迅速進入市場,影響著產品和企業的社會形象,是構成企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價格還影響著企業的銷售收入和利潤。因此,價格策略應是營銷工作著重研究的重要部分。
3、用度要節儉,切勿奢華,奢華則錢財竭。
[釋義]
以“儉”為本是中國傳統的人生信條。古語云:“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儒商認為,節儉是致富之源。《商人之歌》曰:”浪費我財不答量,謂我所用是該當。不思省處宜存省,直到腰幹手腳忙。”《土商規則》曰:”小心為本,用度休狂。慎其寒暑,節其飲食。”但是,儒商也主張儉奢適度,既不主張過奢,也不主張過儉。花錢時要講效益,該大方時大方,該小氣時小氣。為國家服務、為公益事業,就應慷慨解囊,不能過於小氣。“小氣、節約、小錢辦大事”,都是日本的企業精神,是它成功的秘訣。它的”小氣”主要指勤儉節約,以最小的錢辦最大的事或多辦事。
4、除欠要識人,切勿濫出,濫出則血本虧。
[釋義]
“賒欠”恐怕是商業交往中常有的現象,這裡關鍵問題一是要“識人”,二是不要“濫出”,如果既認不準人,支出又不謹慎,就可能導致血本無歸,企業破產。這裡道出了企業生存的微觀環境問題。企業的微觀環境就是察己知人,做到自知知人。只有既瞭解了自己,又瞭解別人(包括競爭對手),才能因情況的變化,做出正確的決策,求得生存發展。否則,既不能察己,又不能知人,必然錯誤判斷形勢,決策失誤,難免失敗的命運。
5、貨物要面驗,切勿濫入,濫入則質價減。
[釋義]
中國常看到這樣的標語,“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這句口號固然道出了質量的重要性,但也很不全面,還應看到質量是企業利潤的保證,高質量的產品往往帶來高額的利潤。現代市場營銷活動的實踐證明,質量領先的公司,往往也是盈利最多的公司。這是因為,高質量的產品返修率低,可以節約維修成本;在顧客中的口碑好,回頭客多,更多的重複購買將增加銷售量;高質量還可以維持高價格等等。所以,產品嚴把質量關,看似一般的管理問題,實際上是企業能否贏得市場的問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企業家若要在市場上立足,不斷髮展,就必須有好的產品,因為這裡的產品就是企業家適應市場的工具和手段,也即企業家的“器”。
6、出入要謹慎,切勿潦草,潦草則錯誤多。
[釋義]
這裡可以看作是在財務管理方面對會計的要求。孔子曾經擔任魯國季氏的家臣,管理倉庫財務出入及家畜放牧,根據他主管倉庫財務的經驗,提出了“會計當而已矣”,把會計的職業標準歸結為“當”。“當”者,適當、得當、承擔的意思。所謂“會計當而已矣”,就是要求做會計要稱職。《商賈一覽醒迷》說“出納不問幾何,其家必敗”,“臨財當恤,記賬要勤”,“銀錢堆積目前,益宜斟酌出納。若矜喜浪用,易於消散。然與人交接,要勤記帳,莫厭煩瑣。若惰筆,負一時強記,少刻為別務所致,遂至忘卻。或錯與人,反生爭竟,雖坐臥忖思,從頭握算,亦無益矣。”《土商十要》說應勤於管帳,“所有簿帳”均宜親自詳細查核,而要帳“勤謹不怠,取付自多”,“收支隨手入帳,不致生記錯訛”。
7、用人要方正,切勿歪邪,歪邪則託付難。
[釋義]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一首題為《金陵懷古》的詩中感嘆:“興廢由人事,山川由地形。”其意是說,國家的興亡取決於人的因素,山川的險要是不足為恃的。詩人在這裡無意中道出了現代企業發展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即人是企業成功的關鍵。社會上流傳的順口溜曰:“選對一個人,富了一個村”、“選好一個長,救活一個廠”。但是,用人必須有一定的標準,這就是公平正義。“無度而用,則危本”。用人無原則,就會危及根本。漢代劉向也說過“無法度而任己,直意用人,必大失矣。”沒有法度根據,全憑自己的私意用人,失誤必然很大。這說明,選拔人才、使用人才的標準是非常重要的。
8、優劣要細分,切勿混淆,混淆則耗用大。
[釋義]
這裡強調的還是保證質量信譽問題。古今儒商都是十分重視產品質量的盡善盡美。古代人們就反對製假販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把保證商品的質量作為商家的基本品德。在《孔子家語》中,就有“器不雕偽”之說。范蠡經商強調保證商品質量,決不把質量低劣的商品賣給顧客。對質量問題,不能滿足於90%以上的合格率,要知道,l %的次品,對購買次品的顧客來說,是l00%。因此,要以嚴禁、挑剔的態度對待質量,在質量出現問題,消費者受到損失時,要承擔責任,主動予以經濟補償。決不可搞以次充好,也不搞欺詐,因為那不僅是不道德、不合法的商業行為,也將自毀信譽,斷送前程。
9、貨物要修整,切勿散漫,散漫則查點難。
[釋義]
貨物整齊,擺放有序,查點起來方便,這看似商人做買賣一個起碼的常識。但是,引申來看,它涉及到一個消費環境問題。“貨物整齊,奪人心目”。一個商店內貨品如何擺放也是一個重要的抓住消費者的手段,貨品擺放得美觀、整齊、色彩協調,就可能吸引消費者,反之則可能令人不舒服。貨品的陳列包括陳列位置的選擇、擺放的式樣、陳列的裝飾襯托等方面。但不管哪方面都要遵循一個原則,這就是被消費者的視覺所接受,符合消費者的購買習慣,便於消費者接觸和挑選,滿足消費者新奇、愛美、便利等心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