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孤舟遠影

    諸葛亮在此事之前已和司馬懿有過幾個回合的較量,深知司馬懿也和自己一樣,是個運籌帷幄之人,司馬懿堅守不出,諸葛亮不下令攻打,是因為時機不成熟,高手過招,一步錯,步步錯

  • 2 # 我的祖國萬歲

    強攻必定死傷大半,所以必須想辦法引誘魏軍出來野戰交鋒。即使攻下來了也無濟於事,糧草耗盡也必須得撤退,諸葛亮耗不起,諸葛亮六出祁山都是因為糧草耗盡而退兵,非常惋惜,司馬懿當縮頭烏龜

  • 3 # TonyDeng

    攻堅是迫不得已的下策。《孫子》說過,先保證自己不可被戰勝,再去尋找可勝對方的機會。而防守總是以逸待勞,對方長途跋涉而來攻堅,損失一定比守方大,而且還有物資輸送和糧食供應的問題,被動得多,這就是諸葛亮第一次攻魏時,魏明帝指出孔明犯了“致人之術”戰略錯誤的原因,即自己主動出擊去攻堅,除非你比對方絕對優勢,否則那是必輸無疑的。諸葛亮以弱攻強,還妄想步步為營穩紮穩打,那是一開始就錯了的主導思想,不管是魏明帝還是司馬懿,都緊緊抓住這一點,不跟你拼軍力,就讓你去攻堅,慢慢消耗你的有生力量,此消彼長,本來已經比你強,你還要主動削弱自己,哪有蜀國不滅亡的道理。司馬懿堅忍不戰,甚至裝模做樣千里迢迢去向魏帝請戰,諸葛亮也看出名堂,知道對方絕對是做戲,不會出戰,因此只能慨嘆,等待失敗是唯一結果。對這種戰爭,其實如果真要進攻,好的策略只能是把敵人調動出來,透過野戰解決,攻堅肯定是沒可能的,司馬懿站得穩穩的,這就是他比諸葛亮高明的地方。

  • 4 # 福建大都督

    諸葛亮與司馬懿的兩次對決分別是蜀漢第四次、第五次北伐。

    那麼在這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第二次北伐,也就是關於諸葛亮強攻陳倉城的記載。

    魏略:亮自以有眾數萬,而昭兵才千餘人,又度東救未能便到,乃進兵攻昭,起雲梯衝車以臨城。昭於是以火箭逆射其雲梯,梯然,梯上人皆燒死。昭又以繩連石磨壓其衝車,衝車折。亮乃更為井闌百尺以射城中,以土丸填塹,欲直攀城,昭又於內築重牆。亮又為地突,欲踴出於城裡,昭又於城內穿地橫截之。晝夜相攻拒二十餘日,亮無計,救至,引退。

    記載很清楚,第二次北伐諸葛亮率領數萬兵士攻打陳倉,而陳倉僅有上千守兵,就兵力而言,雙方實力相差懸殊。可偏偏因為陳倉地勢高聳,易守難攻,這上千守兵在郝昭的率領下,四次成功阻攔諸葛亮的進攻。

    第一次,諸葛亮用雲梯衝車,試圖爬上城池,郝昭用火箭射雲梯,燒燬工具,連雲梯上的人都被燒死。

    第二次,諸葛亮用衝車,試圖破壞城池,郝昭用繩子連結石頭,砸壞衝車。

    第三次,諸葛亮用百尺井闌,試圖縮短與城池的高度,用弓箭射殺守兵,並且用泥土填充溝壑,直接從井闌爬上城池,郝昭就在城內又建築起第二道城牆,再次阻礙進攻計程車兵。

    第四次,諸葛亮企圖透過地道攻入城內,郝昭就在城裡穿地橫截。

    就這樣,郝昭僅用上千士兵就抵擋了諸葛亮二十多天,加上蜀漢本身糧草供給短缺又麻煩,只好退兵。

    這就是諸葛亮強攻所付出的代價,作為守者,必定選取易守難攻的地界駐守,況且蜀漢弱小,兵力緊缺,諸葛亮不會,也不能無效浪費。反觀曹魏面對蜀漢為何一直採取防守狀態,最根本的原因是曹魏的主要對手是橫跨荊、揚的吳國,如果硬要兩線、或者三線作戰,對於剛結束亂世,正在恢復民生的曹魏而言,是相當吃力的。

    因此,在面對諸葛亮第四次、第五次北伐,不是司馬懿一定要守,而是他不得不守。

    不過第四次原本步步為營,營營據險的司馬懿卻在最後關頭錯誤判斷,導致曹魏名將張郃在木門道中伏而亡。

    到了第五次:

    三國志魏書三:是月,諸葛亮出斜谷,屯渭南,司馬宣王率諸軍拒之。詔宣王:"但堅壁拒守以挫其鋒,彼進不得志,退無與戰,久停則糧盡,虜略無所獲,則必走矣。走而追之,以逸待勞,全勝之道也。"魏氏春秋曰:亮既屢遣使交書,又致巾幗婦人之飾,以怒宣王。宣王將出戰,辛毗杖節奉詔,勒宣王及軍吏已下,乃止。

    諸葛亮聯合了孫權,四線開戰,因此在面對諸葛亮時,司馬懿是接到了魏明帝曹叡的明令不得出擊,甚至是派出辛毗手持杖節再次下令不得出擊。而曹叡更是御駕親征,趕赴淮南戰場,逼退孫權,使諸葛亮孤軍無援,甚至到最後熬死了諸葛亮。

  • 5 # 神交古人

    魏軍並不弱,司馬懿自忖智謀不如諸葛亮,難以取勝

    索性堅守不出!司馬懿老謀深算,知道蜀兵運糧艱難,

    而且國力有限,長期對峙勞民傷財,諸葛亮必然退兵。

    等到蜀兵堅守不住,要退兵的時候,魏國的機會就到來了。

    這樣的戰略可以保證魏國一直利於不敗之地,如果貿然出兵,跟諸葛亮

    當面鑼對面鼓的打起來,勝負難料!

    司馬懿打的什麼算盤,諸葛亮當然知道。為什麼不能強攻?

    對方依仗防禦工事,強攻肯定是處於弱勢一方的,除非你方兵員素質和

    人數都佔上風,才可以強攻。當年李雲龍少將攻打平安縣城,兵力佔優,

    連主攻副攻都不要了,四面攻城。諸葛亮可沒有這樣的優勢。雙方實力在伯仲之間,

    這個時候去強攻,等到蜀國損兵折將銳氣受挫之後,優劣雙方就會發生逆轉。

    司馬懿就更開心了,不用這麼幹等著耗著了,這是諸葛亮把脖子伸過來讓我砍

    關於攻守對戰,我們可以舉個例子:

    元末的洪都保衛戰,陳友諒號稱有六十萬大軍,去進攻只有兩萬人駐守

    的朱元璋的地盤洪都府,也就是今天的南昌。守城的是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

    當然,陳友諒的號稱多少有

    點吹牛的成分,六十萬沒有,二十萬是肯定有的。至少十倍於敵人,

    這是肯定沒有問題的。結果呢,陳友諒崩掉了大牙都沒有把

    洪都給啃下來,六十萬人馬打了八十五天,三個月的時間,在城下

    留下無數屍體,然後灰溜溜的撤退了,

    要是雙方在平原地區野戰呢?沒有這些防禦工事,朱元璋的部隊能守多少天?

    回國頭來,我們來說下諸葛亮的攻城能力。

    當時司馬懿推薦一員將領叫郝昭,守在陳倉,司馬懿料定諸葛亮必定會

    仿效韓信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出川。他認為郝昭足以擋住諸葛亮、

    事實如何呢?確實如司馬懿所料。小小一座陳倉城,竟讓諸葛亮無計可施。

    一個郝昭,幾千士卒,竟讓諸葛丞相徒嘆奈何,一籌莫展

    試想一下,如果諸葛亮去強攻司馬懿的營寨 ,後果會如何呢?

  • 6 # 天晴愛睡覺

    《孫子兵法》有言:凡為兵者,先為不可勝,後為可勝。

    說白了就是:帶兵打仗,要先爭取和營造有利形勢,使自己處於不敗之地。然後尋找敵人的缺陷和疲敝之處給與會心一擊。在沒有必勝把握之前不要亂搞,一旦失敗部隊會喪失銳氣,被別人搶了風頭很容易一潰千里。

    司馬懿和諸葛亮是同重量級選手,如同高手過招,除非對方出錯,否則對線只能是平局。貿然出手不僅不能取勝,反而多增死傷,於心何忍啊。

  • 7 # 烏蘭扎西

    司馬懿堅守不岀,諾葛亮為什麼不主動進攻?司馬懿一貫是以靜制動,穩中求勝,而諸葛亮多半是動中求靜的方式來迎得戰爭的勝利。司馬懿在沉靜中不動,如果諸葛亮攻打司馬懿,那麼諸葛亮就犯了戰爭忌律,就會失敗,作為蜀國高位的諸葛亮是不會冒險攻打司馬懿的。

  • 8 # 與生活交朋友

    司馬懿堅守,諸葛亮強行進攻是要付出很大的代價,輸贏難料,贏也是慘勝。諸葛亮攻陳倉時就吃過很大的虧,何況這次面對的是司馬懿。

    蜀國國力有限,任何打敗都輸不起,沒一個士兵都很重要,手上精兵要是死的差不多了,蜀國也就玩完了。魏延提出分兵5000,走子午谷突襲長安,被諸葛亮否定了,應該就是這個原因,實在是不敢賭,就算奇襲打下長安又能怎麼樣,守得住嗎?要是蜀國有魏國那樣的實力,估計他也會強攻的,帶兵風格也不會這麼謹慎,我們也可能會看到一個不一樣的諸葛亮。子午谷計劃他應該也是會答應的。鄧艾滅蜀之戰,突襲江油都帶了3萬人馬。如果他失敗了,3萬人全軍覆滅,也對魏國整體實力影響不大。

  • 9 # 鄜延路節度使李

    司馬懿堅守不出,諸葛亮的要強行打的話恐怕會重新遭受第二次北伐時期的情況。

    228年12月諸葛亮兵出散關,很快到達陳倉要塞。諸葛亮先前聽說陳倉城池破敗,抵達後發現陳倉整頓完好,覺得奇怪。得知原來是郝昭在防守,大吃一驚。諸葛亮考慮郝昭向來名聲顯赫,恐怕攻城不易,於是讓郝昭同鄉兼好友已經投降蜀漢的監軍靳詳勸降郝昭。

    他們第一次對話時,郝昭不聽靳詳的說辭,說:“魏家的法度是卿所熟悉的;我的為人是卿所知的。我受國恩多,也不能累及自家門戶。當初高剛防守祁山,因為注意力不集中,任務失敗,雖然人是活了下來,但是至今非議不止。卿不需要說了,我只有(為了守城而)必死。”

    靳詳回報諸葛亮郝昭的說辭,諸葛亮又派靳詳去城門外軟化這位堅定的守城者:“我們的軍隊很多,你只有很少的軍隊,不要徒勞自取滅亡。”但這次郝昭卻搭箭說:“我之前的話已經說定了。我認識卿,但我的箭可不認識。”意在恐嚇要殺靳詳,諸葛亮聽到這話決定展開攻勢。

    對郝昭而言,雖然諸葛亮軍隊數量多,但主要還是減輕東吳戰略壓力,並未帶足糧草,因此尋求速勝,郝昭及同僚王生只需要堅守一月。諸葛亮用圍城梯實施雲梯戰法,但郝昭用火箭射雲梯,點燃雲梯,雲梯上的人都被燒死。而諸葛亮用衝車毀壞城門,郝昭又用繩子連線大石磨壓下來,折斷衝車。

    隨後諸葛亮撤回,重新思考戰略。因護城河使得只有被帶到城牆邊才能生效的攻城具難以到達城牆,諸葛亮決定消滅護城河來製造更多可能的進攻點。在諸葛亮命令下,圍城軍填護城河,準備攻城塔,用百尺高的井闌向城內射箭。填平護城河後,攻城具被移動到城下,步兵像螞蟻一樣爬上城牆。

    但當諸葛亮著手對付護城河時,郝昭已看破他的意圖,開始在原來的城牆內建造內牆。攻城塔不能穿越第一重城牆,塔頂計程車兵在越過外牆後不能翻越第二重牆,困在兩重牆門內,成為守軍射箭的靶子。

    再次遭敗後,諸葛亮又命士兵挖地道直至城牆地基,想讓軍隊從城裡突然躍出襲擊敵軍。但郝昭也在城內挖地道橫截諸葛亮的地道,使其塌陷。郝昭為了守城,多次挖了城中的墳墓,取木頭作為工具。

    雙方攻守二十多天,諸葛亮並不能速取陳倉,同時諸葛亮進攻郿,也無法攻下。曹魏朝廷和曹真分別派張郃和費曜率軍前來支援陳倉。救兵到來,諸葛亮於是撤退,但成功地調動原本駐守荊州的張郃軍團,東吳荊州方向的壓力減輕。蜀漢軍撤退,魏將王雙為求立功,率騎兵追殺到秦嶺,中諸葛亮埋伏被殺。

    張郃預判諸葛亮主要還是為了吸引自己的兵團,必定不會帶大批次糧草,因此作出了自己未到陳倉時諸葛亮必已退的判斷,張郃來到陳倉後直趨南鄭,但也沒能追上諸葛亮。

    再看234年春二月,諸葛亮再度出征曹魏,悉大眾軍由斜谷出,以流馬運輸,意取長安諸葛亮自至,數次派人挑戰。司馬懿吸取在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魏軍與蜀漢軍隊正面作戰慘敗的教訓,始終堅守不出。其後諸葛亮故意讓人帶一套女人的衣服、頭巾送給司馬懿,表示司馬懿就像女人一樣。

    魏軍將領見此情形都火冒三丈,紛紛要求出戰,為了搪塞將領們的要求,司馬懿亦上表向魏明帝固請出請戰。曹叡便使衛尉辛毗持節以節制司馬懿。姜維對諸葛亮說:“辛佐治仗節而到,賊不復出矣。”諸葛亮曰:“彼本無戰情,所以固請戰者,以示武於其眾耳。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豈有千里而請戰乎!”這只是做樣而已。

    後諸葛亮又派下戰使到司馬懿處,司馬懿問諸葛亮寢、食和其事情之勞累,不問軍事。使對司馬懿說:“諸葛公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攬焉;所啖食不至數升。”司馬懿說:“亮將死矣。”魏、蜀兩軍相峙百餘日。是年八月,諸葛亮積勞成疾而病倒,病情日益惡化。

    訊息傳到成都,劉禪派李福去探望諸葛亮,並詢問以後國家大計和繼承人問題。諸葛亮也對各將領交代後事,要楊儀和費禕統領各軍撤退,由魏延、姜維負責斷後。

    不久,諸葛亮病逝五丈原,享年五十四歲。

  • 10 # 八旗子弟東東

    防守是有優勢的,本來雙方實力差距就不大,司馬懿只是沒必要出去決一死戰,蜀國不去拼命就是等死,但是攻城死人太多了,那不是勇敢,是魯莽。

  • 11 # 布衣聊歷史

    古代戰爭是冷兵器時代,高大的城池和天險都能起到很大的阻敵作用。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防守的一方。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為興復漢室,多次統兵北伐中原。曹魏大將軍司馬懿領兵拒敵,雙方作戰中,司馬懿多采取拒守的戰略。

    諸葛亮與司馬懿兩人都知道,蜀漢軍遠途攻伐,後勤補給是一個大問題,而曹魏軍駐地拒守,在物資補給上佔有優勢。

    所以,諸葛亮希望與司馬懿決戰,速戰速決。而司馬懿在與諸葛亮作戰中,敗多勝少,於是就採用據守的戰略,發揮自己的戰略優勢,消耗蜀漢軍隊。

    司馬懿採用拒守的地方,一定都是堅城或天險。不是諸葛亮不想強攻,一定是強攻自身的損失過大,不能取得成功。

    最終,諸葛亮積勞成疾在五丈原病死軍中,司馬懿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所以,現在看來,能打敗對手固然是好,能耗死對手也是成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哪些影視觸動了你的心,看著看著就流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