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股期周伯通
-
2 # 董董安康
當然可行了,灌完之後的成本,可不是15美元就能解決的了,可能15美元,連個總成本的零頭都不到。
最近的原油,可謂坑死一批看多的,賺瘋一批看空的。
就拿最近某行比較火熱的原油寶,幫你分析一下吧!
最近的油價可謂沒有最低,只有更低,可有句話說得好,物極必反,別人恐懼時我貪婪,別人貪婪時我恐懼,於是,有一批覺得原油已經跌到大底,後期一定大幅反彈,準備抄底爆賺的人來了,大肆抄底原油期貨。
除了堅信自己一定是準確抄底以外,不少機構有和你一樣的想法,反正這麼便宜,即使不能反彈從期貨市場上把錢撈出來,大不了老子就把原油買回來,早晚不得用嘛,只是晚點賺到錢而已。
結果呢,輸得血本無歸就算了,沒想到還不行,直接傾家蕩產了。
第一,美國一個月之前已經修改規則,原油可以跌至負價,什麼概念,沒底了,只要你敢玩,本沒了都不能結束,還得倒搭錢。
其次,你想運回來,抱歉,受全球疫情影響,海上國運已經被嚴格限制,大幅縮減,價格翻了幾倍你還不一定能找到運輸渠道,前提是,你付完錢,是有期限合約的,你拉不走,違約金你就慢慢賠吧。
第三,那些大空頭們,早就聯合起來,把所有原油交割的存庫租完了,讓你的原油拉回來沒地方放,先別說你再去哪個地方找舊油田儲存,因為沒有海岸存庫,你的油輪都靠不了岸。
第四,原油儲存的裝置有多貴,儲存多長時間,把各種檔案批下來有多難,自己慢慢去體會。
最後,實在不行了,老子把油倒海里行吧,可以的,準備好環境稅,看看能不能讓你認識到汙染環境的價格!
這次被原油坑的人不少,只能說,原油作為全球戰略儲備,被稱為黑黃金,引起過多次戰爭的東西,危險性著實不小啊!
-
3 # 老K談交易
操作難度與成本兩方面都不可取
原油雖是不可再生資源。但本身不值錢,高開採成本,才使得它有價格。要理解這個問題,必須先說說原油成本
這是2015年主要產油國,原油開採成本統計表
Capital expenditure:資本開支,包括石油設施和新油井建設,設施折舊等固定支出。
Operational expenditure:業務成本,包括採油、僱員薪水與管理費。
各個國家原油成本相差巨大,原因是各種石油開採難度存在差異
從上分析,知道原油價格的構成了吧。原油本身的價值並沒有計算在原油成本中。因為它存在於油田中,他的價值為零,只有開採出來才有價值。
你將原油買回來灌回油田,相當於花錢後,把它的價值有歸為零。
好了,你說它畢竟是不可再生資源,囤積沒錯吧。
那再來講講你倒灌成本:運輸成本,海運每桶原油成本大概是2-3美金。
兩頭陸運成本這算為500Km的鐵路運輸:
一噸原油:8.5+0.390*500=28人民幣
卸貨裝貨:每噸平均20元,來回裝卸就按照4次算。4*20=80人民幣
總計:28+80=108人民幣每噸,按照7匯率。則15.4美金/噸。一噸原油7.33桶,則一桶油2美金/桶。
海運、陸運、人工,4-5美金/桶。實際運輸成本肯定比這個高。
倒灌難度和成本按照油田注水來說,由於強大的地壓,會消耗電力成本。
為了保持油田地下壓力,使石油冒出油井,必須要每隔一段時間,從注水井向油田注水。
克服地壓注水光電力成本就相當大。據有關部門預測,如果用同樣方法,利用高壓泵克服地壓把原油重新注入油田,成本不會低於20美金/桶。
我想這幾點就能夠十分清楚倒灌可行性,其他問題就不一一說明了。
-
4 # 歐陽偉雄
不可行,油田不是油庫,不是想注就能注的,即使付高額的電費,利用20多兆帕的高壓泵注進去了,不到30%的採收率根本不划算。
-
5 # yaoyu1
油田在抽取地下原油的同時注入了水,抽油利用的原理是原油的比重比水輕,所以,把水注入地下浮上來的是油,現在原油便宜了,把注入的水抽出來再把原油灌進入,其費用估計比買原油更大。
-
6 # 鞅論財經
日本是一個能源匱乏且危機感非常強的國家。從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了石油儲存,而是經過了快40年時間的積累,到如今已具有很大的規模。前幾年的資料顯然,日本的全部石油儲備總計5.3 億桶,其中國家儲備3億桶,以原油的形式儲備;民間儲備2.3億桶,其中1.1億桶為原油儲備,1.2億桶為成品油儲備,但總量也是僅供日本158天的石油消費,也就是大約半年時間的儲備量,可這種戰略儲備油支撐消費的時間長度已經是世界第一。
從日本的石油儲存可以看出,石油資源儲備是一個長期工程,更是一個難度非常大的問題。
我國石油可開採量量在300億噸,佔全球石油總量的4.4%。可我國每年的石油消耗量為7億噸,並加上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增量,以人均0.7噸,那麼未來年平均石油消耗量為10億噸,我國的儲備僅夠自食其力開採30年。
可如今我國的進口石油已經達到了5億噸,自我開採也是2億噸,這些可開採石油就是還有150年。石油輸入已經成為了我國的重要戰略資源,也是全球石油主要的輸入國。
第一個問題,用舊油田進行儲存石油,儲存到哪裡?不能夠不願千里送到西部地區的油田去。這樣的水往低處流,油往高處走,肯定是想不通。如果選擇沿海地區,那可以選擇的是哪裡?可以儲存多少?石油的地下很多是想通的,要是流入到公海這麼辦?石油儲存後的開採率可以得到多少?儲存成本和重新開採的成本是多少?為什麼我國的石油在40美元以下還要虧損,是不是意味著不用錢倒進去還要40美元的成本採集回來呢?其實,有非常多的問題需要例證和分析。
第二個問題,要是儲存1億噸、2億噸,其實對我國的戰略儲存的作用不大。但短期內的突然增量對全球的供求關係有影響。這麼多雙眼睛瞪在這裡,你以為就可以買到10多美元一桶的原油。估計一旦可以進行大量儲存之時,石油價格已經翻了十倍、八倍了。玩石油是玩不過人家的。
其實,要是讓我國的石油儲存增加,只需要減少國內石油開採量就可以了。相信這個已經開始了。可國內的油田開採量減少,這些油田開採的沉沒成本就會增加,羊毛出在羊身上,還是要加在汽油價格里,這也是為什麼國際油價下跌超過40美元就不對汽油價格進行下調的原因。
石油價格無論是多少,即便是0美元,也不可能突然形成大規模的儲備。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是戰略佈局的問題。我們已經透過30年的石油儲備變成了150年的石油使用量。這已經是一個巨大的進步,未來還可以適當增加進口的比例,讓國內的石油儲存成為儲備石油。
-
7 # 晴天財經閣
日本人以前進口煤礦及鐵礦石注入海底,但你聽說過購買原油沉入海底嗎?因為囤積原油可操作性基本上為零,但是如果忽略所有的技術成本和人力資金的話,確實是可以達成的,是按照市場經濟的執行規則來看,這樣做的話會使自己的成本成倍的增加。首先我們要明白,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之內,國際上的原油價格大會維持在20美元下方,這個價格對於當前的絕大部分產油國和進口國而言是有利有弊的,對於純進口國而言原油成本的降低會減少它的原材料成本。
但是與之同時它的倉儲成本也會呈指數式的增加,我們當前看到世界範圍內絕大多數的石油進口國,它的儲備尤其是戰略儲備原油,基本上已經達到了一個峰值。以前聽說過日本大量進口煤礦以及其他的鐵礦石注入海底的騷操作,但是卻很少聽說過日本人進口大量的原油進行相對應的囤積,即便是進行統計的話,也是建立相對應規模的儲備庫,而不是注入油田。
內陸國家的很多陸地上的油田伴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產量會逐步的降低,這個時候會進行超高壓注水已經底層石油的挖掘和開發,到一個油田開採的差不多的時候,它裡邊的積水也會達到一個高值,這個時候如果再想把這些水抽乾淨並且注入原油的話,它的成本是很難承受的,並且把注入的原油本身以10美元的價格買來,整個的成本價接可能會高達30美元左右。
我們必須還得考慮到後續新的挖掘成本,就是說原油在購買來之後進行一個原始的儲存,需要把氣油田進行一個相對應的抽水作業,並且利用高壓把原油注入地底,等到利用的時候來重新開採出來,整個的成本遠遠大於當前國際出售的成本。所以截至目前為止,很多國家都開啟了備用儲蓄庫,也就是說重新建立一些廉價的儲備庫,而絕不是把廢棄的油田回注原油。
-
8 # 上帝方程
我覺得可行。
知道油藏是怎麼來的嗎?其實是一個蓋子一樣的岩石層,下面罩住石油(要是沒罩的話,石油早就浮起來揮發掉了),開採石油的時候,要用鑽機把岩石層鑽穿了,把水注入進去的同時(如果附近有水補充也不必注水)把油抽上來。
要儲油的話,只要找一些深點的油井,把油管伸到“岩石罩”底下,上面只管灌入石油就可以,就像水井你永遠灌不滿一樣。石油將在自身的重力下擠入“岩石罩”,同時把水擠走。需要用油的話,像平時採油那樣操作就可以。
-
9 # 沙漠之沙礫
石油地下儲存應該具備幾個條件。一是有一個可控的圈閉的地下地層,地層長時間不發生地質變化;二是地層的縫隙發達,具有溶洞,就是必須有可儲存容積;三是要有與地層壓力相平衡的壓力,能把地層中的液體或者氣體擠出去;四是要有超低價的原油源,因為採出率可能就有30%,加上往地下擠壓原油的成本,可能會得不償失。
所以,每桶15美元的價格還是太高。目前來講,石化能源並不是像某些人說的那麼重要,能源的多元化減輕了對石油的依賴,況且地下能源的存在形式也不是石油一種!
-
10 # 凌雲210158849
注油但老油田是不可行的。地下油藏類似一些有小空隙的石頭縫,原油注入以後如果沒有足夠的地層能量根本不能全部採出來,好多油會附著在空隙石頭的表面,如果核算一下成本,肯定會虧本。如果有富餘資金,有信心投資石油,倒可以趁著油價低時的油企倒閉潮,投資石油企業,甚至收購油田得開發權。
-
11 # 九陽神功001
不可行,首先是灌入油田的成本,運輸成本,這個最低也要20美元一桶,再加上再開採的成本,至少也是20美元。這樣油價至少60美元以上才有得賺。還有環境風險,安全風險等。所以,是不可行的
-
12 # 油緣來聚
首先原油跌到15以下的時候,本身來說儲存空間也不多了,如果很多的話,每個國家會擴大SPR戰備儲備油的儲存量,油價依然還是維持在一定的價位,但是價格跌太多的時候庫存不多,你需要租用庫存空間儲存原油的成本會相對應的提高。
-
13 # 使用者4950973597018
原油是戰略物資,國家要有開發能力,但國內不應開發,應保留戰略物資,以備戰爭之需,和平時期,原油應該在外面進口,以解國內之需,另外在加以緒備原油,以保證,因外部困素,進口原油有難度,確保戰爭取得決定勝利。
回覆列表
之前在知乎上看過何恆明的回答,非常專業,可以好好看下,內容如下:
原油大量的儲存,在實際的操作中,它既困難又不經濟!!!比如說吧,一箇中型油田,它的普通5000方拱頂金屬油儲罐(非大型浮頂油罐),用它來常規儲備原油的話,每天因儲油罐的“小呼吸”(因晝夜溫差而造成罐內壓差變化)及“大呼吸”(因收發油作業時,造成罐內壓差鉅變)在華北地區春秋季,一般24小時內,透過罐頂的呼吸閥,僅僅小呼吸原因,按照滿罐3300噸純油(因大罐10米高處有溢流閥只能裝這麼多)計算,非常痛心地往空中散逸掉原油的輕烴組分(耗損0.07%)大約為2.3噸左右,至於大呼吸造成的耗損的輕烴量,更是讓人咂舌(它與收發油頻繁度有關,有資料顯示近百噸,當然這個數字目測是不可能的)。這些逃跑到空氣中的輕質成分,它們是原油的最最精華部分,留下來賴著不走的成分,多為不易揮發的重質烴成分及膠質、石蠟等等...,這些陳年原油,它們在接下來的初步三相(油、氣、水)分離工藝處理中,會給集輸工作人員造成很大麻煩,至於什麼麻煩,一會兒再說。有朋友可能會說,那麼我們把油罐做成全封閉的,不就可以避免寶貴的輕油揮發浪費了嗎?如果,我們真的全封閉儲油罐(放棄儲罐頂部呼吸閥等安全附件),那麼,就算是我們永久封儲存罐進出油口,絕不進行收發油操作以此來杜絕油罐“大呼吸”耗損(事實上,一個全封閉的大罐,在進油操作不久就已經憋炸了),只要世間存在一絲絲微小的外部溫差變化,這時候金屬大罐的罐壁(厚度大於4mm)就顯得很脆弱了,罐內原油熱脹冷縮隨即會發生(罐內正壓過大)爆裂及(罐內負壓過大)癟踏內陷,造成非常嚴重儲存事故。事實上,在儲存原油時,我們也很難做到完全停止收發原油作業,避免“大呼吸”耗損。因為,我們在儲存原油時,它的罐內的原油溫度,是一定一定絕不能低於原油的凝固點,一旦原油凝結在罐內或凝結在流程管線裡“灌了香腸”,那可就是非常重特大事故。順便說一句,原油,它是熱的不良導體,它一旦凍凝在容器裡,解卡的難度之大,對生產造成的影響之大,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所以在上一段結尾連續用了三個助詞“非常”、“重”、“特大”。可是,大罐裡的原油溫度,它隨時都“希望”與大自然溫度“同甘共苦”----罐外多少度,俺也要多少度。然後,它們內外勾結互相發生熱傳遞試圖溫度趨同,在華北秋冬季節,罐內原油它隨時都在發生“溫降現象”,所以,我們在工藝上除了在儲罐內加裝加熱盤管加熱外,冬季低溫時,集輸單位還得費勁的透過水套爐對儲罐內的存油進行“打迴圈加熱”工藝,並對外輸的原油按比例加註甲醇,保持它溫度永遠高於凝固點。既然“大呼吸”無法避免。我們是不是在呼吸閥後部加裝容器收集準備逃逸的輕油?這個工藝,它非常不安全和經濟。目前,技術上全球還沒有一個國家敢嘗試這種“節約”方法。
我國目前採用的降耗工藝主要有兩種其一是:用負壓螺桿壓縮機在原油進罐前提前“拔取”進罐原油的C1--C4輕組分,這樣原油的飽和蒸氣壓只有大氣壓的0.7倍了,我們再把這些已經稍微“安靜”了點的原油,送進穩定塔折騰一番,這時候的原油進罐後就變的“性格穩定賢淑”,大大降低了儲罐中的原油呼吸耗損。穩定系統所拔出的輕油,它的市場售價格遠遠高於原油的價格,所以,採油廠多數會惡意用加熱爐提高原油溫度(100+攝氏度),力爭把輕組分吃幹抹淨,這種攔截後的原油,俗稱“扒皮油”,這些原油,它們在輸送到洛陽煉油廠以後,煉油廠的廠長可不待見它們,估計天天都在罵娘:“這TMD根本煉不出汽油,出一爐是瀝青,出一爐是瀝青....”一些儲備庫的員工或者煉油廠庫區員工。他們的直覺是:我們的浮頂罐裡的原油,它耗損量不是像答主說的那麼恐怖啊!這是因為,他們拿到的原油是已經經過採油、集輸、儲運等上游企業層層攔截輕烴成分,已然被“穩定”過的原油,不是有一首詩說得好: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哦,不對,不對,是------哪有什麼天生好油,那只是因為有人提前動手!
其二,採用浮頂罐工藝(大型及超大型原油戰略儲備庫大多采用它),這種儲罐,它可以有效降低80%呼吸耗損,比如10000方浮頂罐,它“小呼吸”每天僅僅損失40KG左右輕烴,耗損已經不是主要矛盾了。但是。這種罐工藝複雜,安全性相對比較低。它要求操作人員要有極強的責任心和專業技術。如果稍不小心巡查不到位,有可能發生大型事故。 那些經過稍長時期儲存,並且“呼吸”頻繁的藏在壓力容器罐內的原油,大家習慣上把它們叫做“老化油”。時間,讓原油中易揮發的化學高分子輕組分“拐帶”了戊、己烷等組分一起逃向遠方,也就是它的珍貴的輕質成分含量,逐漸揮發殆盡。 就算是一批來至海灣地區的上好的輕質油,你若存放不當,它們依然也會變成委內瑞拉式的難以處理的孬油。這些孬油,其實就是難吃的陳糧,你別說中石化產業鏈中部的煉化企業頭痛(他們在煉化此類低凝高膠質油,在分餾它們時,還得要按比例摻入昂貴的從石油天然氣中萃取的輕質油),就是上游集輸處理單位,他們在初始處理這些老化油中也是很難受的:在初始三相分離它們的時候,因它們的遺留成分不活波的膠質居多,難以油水破乳,常常嚴重干擾,並破壞電分離器的直流電場,這十分考驗現場操作人員的個人技能和責任心。因而很容易造成高含水原油外輸到煉油廠的事故發生。因國際市場上原油價格便宜,我們若超量採購的話,不考慮運費、不考慮中途原油揮發耗損造成的品質下降(這一條無法避免),到港後找合適的閒置儲存容器比較困難,戰略儲備庫,它的維護,它的地理位置等等需要考慮的因素非常繁雜,並非是一拍腦袋,就大規模隨地大建快上的。上面已經說過,原油與食物一樣,越新鮮越好,你得儘快吃,不然它也會品相降低,對經濟反而產生負面影響。(當然了,我們在青島黃島等處沿海處改擴建一批洞庫,大量儲存戰略性石油儲備,這種戰略考慮一點都沒問題,畢竟這個世界真不太平。)好了,我們正式開始回答題主的問題:把採購的商品原油,大量注入地下以備不時之需,這行不行?
看了題目,就很好奇,這個問題的靈感,它是不是來至於民間傳說中:狡猾的日本人,他們進口大量我國煤炭後,埋入地下以後待用的段子,而衍生出的問題。如果把進口的商品煤炭,鐵礦石等不易降解的固態物藏埋於地下,留做未來不時之需,這個操作,它看上去好像還是一個蠻靠譜的神話故事,但是,若往油田地下注入已經初步處理過的商品化的石油產品,這種操作就是絕難做到的一件事情,以我多年從事能源行業的認知,這種操作,它比用工業化電解純水、以此來製造出清潔能源----氫氣。更加的不經濟不靠譜。
我們即使不考慮採收率(往往是每注入地下100桶原油,依靠目前全球的石油開採技術,能再次收回30桶左右就已經是最高水平之一了),我們只說說在純理想狀態下,用現有技術手段往地層注油儲藏行不行?
首先,地層隱藏的壓力,它是超過我們普通人的想象的,我今生從沒有見過往地下生生“硬擠”進原油的騷操作,只見過一些油田往油區地下“補水”操作。
油田注水操作:因為油田在連續長期生產過程中,因抽提油、氣、及其它混合液體,造成地下壓力虧空,必須往油藏區地層高壓注水補壓、順便利用注入的水,在油水密度差下,驅趕地層中原油成分聚集抱團取暖,易於採收的作業。
這時候注水,要到達3000米左右目的層,一般需要高達20MPa左右壓力,某些油田甚至需要更高的超高壓才能完成上述動作。
地層內壓力驚人,如果往下注油,必須要硬頂出一個非常大的“空間”,也就是說要把地層中的堅硬的岩石和高壓流體極限壓縮緻密或驅離,否則,“新”來的藏油將沒有地方呆。
其次,我們將要擠壓注入的“便宜”的國際原油,它去的目的區域,需要剛剛好,該區域物理上必須要具有完全封閉的圈閉地質結構,如果,不巧,它不具備這種地質結構的話,我們即使注入100000萬桶原油,未來也難找回哪怕零星幾桶原油。
再次,目前,受多重利空訊息影響,國際市場主要產油目的國的油價,被國際炒家打到每桶20美元左右低位。
如果我們乘這麼難得的機會“撿便宜”大量買入,並在題主的建議下,利用特種高壓泵,克服地層強大的反壓力,在地質專家的指導下,正確注入油田圈閉油藏區域,經過這一番完美操作下來後,以目前的人類所具備的科技水平,僅僅在注油時,發生的耗電量,它也將是驚人的(至少每桶提高60+美元成本,參考注水耗電)。
這些耗費的電能,它也是我們電力生產企業費勁的用電煤、水電、核電、風電等資源淘換出來的,它一點都不比原油卑微。原油,它脾氣與水可不一樣,它是高危產品,極易燃爆,若讓這些商品原油,再重返地下深處,肯定還會有大量高額的其它輔助成本產生,幻想把這些下注的每桶原油成本,做到150美元以下,即使在國際上招標,也難找到一家高科技石油企業,有能力拿下這個專案。
再再次,大量原油往地下“藏”已經很不容易,同樣,未來再往上提,它們依然不會讓你省心。
我們當初費了洪荒之力,在聽信題主的這個好主意後,好不容易注入地層的這些前商品原油,這等於是讓其放虎歸山,這些曾經“純潔”的商品原油(含水低於0.3%),一旦它們侵入地下後,馬上就會無恥的與地層中的硬水(高含鈣、鎂等離子的水)、硫、鹼、鹽等等雜質媾和打成一片,並隨著地層壓差變化做布朗運動在四處流竄,它們這時候,已經不配在叫做石油了,它們已經墮落成該死的油水乳化物....,
等到我們某一天需要這些“不時之需”的的時候,我們不得不又得重新再一次用高成本再次開採一遍,那已經失散到地層各處的它們,已經在其“體內”鑲嵌了強鹼性和各種鹽分等礦物雜質,同時又一次具備了強大的腐蝕性(比如嶄新的DN200閥門,它僅僅用不到兩年就可以被腐蝕“擊穿”),它們將一路腐蝕它們要經過的流程中的管閥及裝置,我們不得不需要重新對他們破乳、脫水、脫硫、脫氣.....。
我國中石油、中石化等企業,它們的原油開採成本很高,不像海灣周邊國家,他們淺淺的下上大口徑生產套管就能自噴生產,而我們需要耗費巨量電力才能把原油“拿上來”,並且我們地質結構特別複雜,故而要用油嘴限制單井產量(單井若不限制出口流量,短期內地層結構就破話殆盡,90%以上的理論原油儲量,將無法開採出來,目前,即使塔里木的高壓高產自噴井,也加裝了6毫米油嘴),我們的油田沒有海灣國家油田具有的天生稟賦。
以我所在的油田為例,因為它含水量極高,絕大多數區塊平均含水90+%,整個油田,單井最高產油井,日產如果穩定在20噸左右,就是萬眾仰慕的寶貝,採油區經理就恨不得睡在它的採油樹下(比較優秀的渤海海上油田,最高初期產能,驚豔的單產每日可達1000桶左右),這麼驚人的含水率,它並不是油田開採後期才如此不堪,早在二十多年前,我剛當兵退伍回到油田,我們廠排程一次聊天說:這麼高的含水,估計油田撐不了幾年...,本人也就一年又一年的擔心油田解散下崗餓飯,直到離職...就是如此高含水,也就是說這些可憐的油田老區塊,他們依靠幾十年來,日復一日收集一層飄在液體表面薄薄的油花花,撐到了現在.....。
我們油田井口壓力不到0.7MPa左右,沒有自噴能力,必須依靠高耗電能抽取上提,開採成本今天依然是超過80+美元每桶,華北一線老油田成本,它們極盡所能也不能把成本降到80美元以下,渤海灣曹妃甸附近海上油田成本最低,估計40弱美元左右,而西北油田(甘肅慶陽稍微低,內蒙巴彥淖爾一線更難開採,它們是重稠油,高膠質易凝固,冬季低溫時就得歇菜抽不動、新疆庫爾勒附近沙漠中的油田,它雖現場開採成本不高、含水也極低井口含水2%左右,油品質也極高,剛出井口的原油,它們色澤橘黃晶瑩透明,井口壓力驚人達到6MPa,可自噴生產,但缺點是沒配套外輸管線,它擁有與四川東部一樣的海相油田的老毛病,H₂S高到恐怖程度(動輒1000PPM),因產生的寶貴的天然氣含H₂S超高,我國目前無法收集利用,全部就地放空點燃,據值班人員講,這兒一個火把,它每天燒掉20萬RMB,你若不戴空呼去生產現場,瞬間見識真正意義的“秒殺”,該油田單罐車運輸成本超過開採成本等等缺憾,成本也高的嚇人。
這些國內油田,它們的開採運營成本,遠遠比國際油價高的那可不是一星半點,那麼我們為什麼不“聰明”的關停掉封存它們,去在國際市場上搶購便宜貨呢?
事實是,我們如果今天全面停井停產,明天國際控盤油價的像維多集團(Vitol)一幫傢伙,他們等不及天亮就會馬上把油價做成“妖股”,每天都拉漲停板。
戰略性大宗商品,我們必須要不惜成本的保持存在感,我們必須有可控的“滅火機、隔離牆”。
低油價,它看似對我國這樣的耗油大戶非常非常有利,其實,主流西方國家,他們權衡利弊,更願意用低油價摧毀我國無敵的清潔能源產業(爭奪市場份額及順手打擊俄羅斯和委瑞瑞拉、伊朗等只是他們的附加利好),我國的能源危機感,它是從孃胎裡就帶來的,所以,我國竭盡全力發展再生能源、清潔能源產業,並且經過這些年的辛勞,我們已經成功的摧毀及清除了,幾乎全球所有該行業的對手。
新能源產業,它這就為將來超高油價對我國卡脖子,構築了強大的防火牆!
若超低油價時間過長,我國的光伏、風電、小水電、煤化工等等相關產業都會遭到致命打擊,一旦神華的煤制油、大唐、中廣核旗下的新能源等等相關企業,被低油價相繼害死的話,那麼,等到未來超高的油價衝擊我們的經濟的時候,我們就再也沒有對沖風險的手段了,我們只有眼睜睜看著他們剪我們的羊毛。
油企常年虧損經營,依然不停生產的再一個原因,從純生產技術上來看,原油石化等開採行業,它與玻璃行業很像,需要連續作業一條龍連軸轉,它的上下游鏈條很長,提供的崗位也很多(在世界500強企業裡,僅僅只有唯一的沃爾瑪,也只有它,才能與中石化一樣養活那麼超級龐大的工作崗位)、同時也很脆弱,一個國家建成完整石化工業鏈條難度很大,摧毀它卻非常輕鬆容易,採油工藝技術日新月異,你若不時刻積極參與,很快就會被淘汰出局。比如,頁岩油水壓裂技術很難突破,我國四川東部及貴州等地藏有大量頁岩油氣,等待採油技術工藝突破。。。
所以,不管這食物再怎麼便宜誘人,我們也不能眼大肚小,去猛吃猛喝,你還是先掂量自己飯量。悠著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