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可笑的人生

    關於告別、分離的繪本,能提前給孩子做一定的心理建設。

    因為,每次當孩子出現「問題」時,都是教育的好機會!

    小萌閱讀宮西達也繪本《你真好》中的一段時,也悲從中來

    孩子哭,可能是共情,也可能是移情。

    共情是因為他感受到了書中恐龍們分離的痛苦;而移情則是他將這種感受轉移到自己的身上來,害怕和父母、朋友的分離。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父母可以這樣做[1]:

    傾聽

    一方面,傾聽本身就是父母表達愛和接受的重要方式。

    另一方面,透過傾聽孩子自己的講述,我們可以瞭解他們在想什麼、擔心什麼和想要什麼。

    從而避免自己胡亂解釋一番,孩子可能因為家長的不理解,而越來越傷心。

    幫助孩子表達情緒

    有時候,孩子可能難以說出自己的感受。

    0-3歲的孩子,需要父母幫他們找到恰當的詞語,來表達自己的感受。

    3歲以上的孩子,可以在詢問感受以後,直接問他們,爸爸媽媽能做些什麼讓你感覺好受一點。

    不強迫孩子說話

    孩子可能默默地流淚,心裡感到難過又感動——但拒絕說話,也拒絕和你溝通。

    此時,不要強迫孩子說話,而是告訴孩子,如果他感覺好一點了,可以隨時找你聊一聊,你會一直在,也會一直做他最忠實的聽眾。

    給孩子提供安全感

    比起單純的語言,有時候,肢體語言和語調可能會更好地安慰孩子,讓他獲得安全感。

    如果孩子的闡述中,出現了嚴重的誤解,糾正他們。

    例如,孩子說「恐龍離開了,它死了」——可以糾正他們。

    但如果孩子自己做出了簡單的解釋,例如:

    一切都結束了,恐龍離開了,但它可能會回來。

    此時,不要糾正孩子,也不要新增更多細節。這類簡單的解釋,也許正是孩子需要相信的,也能讓孩子感到安全。

    如果孩子進行了自己所相信的簡單解釋,只要不是嚴重的錯誤,就不要去糾正——這樣做會剝奪孩子為自己建立的安全感。

    同時,我們可以跟孩子強調,現實中,我們和孩子會一直在一起、不會分離。

    這也能讓孩子獲得安慰。

    表達自己的共情

    父母也可以表達自己的感情,為孩子做出示範。

    一句簡單的話,比如「我也很難過,因為恐龍離開了」,就會讓孩子知道他們現在所感到困惑的情緒,是父母也感受到了的,也是被父母所接受的。

    這時,他們也許會順著這個話題,試著分享自己的感受。

    讓孩子給予一個擁抱

    可以試著讓孩子給予一個擁抱[2]。

    這個擁抱,可以給書中離開的人、感到難過的人,也可以給予同樣感到傷心的家長。

    這樣做,能給孩子提供幫助別人的機會。

    當孩子發現自己能幫助別人時,能為孩子創造一種控制感,從而對自己感覺更好。

    當孩子感覺好的時候,也能更好地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恢復得更快。

  • 2 # 我和你無邊

    為什麼不應該讀呢?必須要讀。人有七情六慾,難道能逃脫過一種情緒嗎?孩子雖小,也是有感情的,不能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受到一點委屈、挫折、傷害吧!這樣是害孩子,就像溫室中花朵禁不得一點兒風霜。悲傷的繪本只不過是小小的坎,連這個都邁不過去,以後如何進入社會生活。對於孩子還是需要挫折及抗擊打教育,提高孩子的韌性。

    繪本中正常的悲傷感情宣洩,正好可以培養孩子的同情心及愛心,讓他正確的認識生活的酸甜苦辣鹹。嬌生慣養培養出來的孩子,沒有一點生活常識,天真爛漫,甚至會毒害社會,悔恨終生!步入社會之前太順了,反而是孩子變得低情商,無法無天,這種例子屢見不鮮。古語有云:棍棒出孝子,就是這個道理。

    我孩子還沒有到讀繪本的時候,可我跟老婆出奇的一致,只要是這個年紀的該做的事情,那就是來者不拒,酸甜苦辣鹹他都要嘗試,並且教育他必須自立自強,家裡不僅是溫暖的港灣,還是做人處事的歷練場。這家也有他的一份,就要承擔起相應的義務。坐享其成,不勞而獲是不可能的。孩子的生活必須由他自己創造,我們只是墊腳石而已。

  • 3 # 茉莉約繪

    想必你問了這個問題以後,應該是之前有接觸過讓孩子傷心流淚的繪本。其實情緒當中也包含著傷心。 情緒包含了許多方面。高興,緊張,憤怒,膽怯等等。

    和好的情緒相比呢,我們也要讓孩子學會正視自己的負面情緒。如果只是讓孩子去迴避,或者去避免負面情緒。那他只是否認而不會消失,只是在我們的潛意識當中他藏匿起來了。因此人生是不完美的,但是呢,負面情緒依然存在著。所以只要我們正視它,承認它,我們才能戰勝負面的情緒。

    所以家長可以正視這本繪本的價值,其實我覺得毫無避諱,可以帶領孩子去閱讀,真實體驗著喜,怒,憂,思,悲,恐,驚。都應該讓孩子在情緒繪本中學會為自己的情緒命名,如《我的感覺系列》繪本從中去有所收穫,去感知。

    因為人生旅途中會有情緒的產生,會體察,會表達,才能正確的管理自己的情緒。

    成人世界中,影視作品也有圓滿結局和悲劇之分。那這些作為悲劇結尾的影視作品呢?其實他可能更為高強度的去震撼人心靈。所以在人們追求真,善,美。一切美好的道路上肯定不會一帆風順的。有的時候讓我們帶著心靈的震撼,擦乾眼淚,帶著崇高的心靈昂首上路。恭喜你很有智慧讓孩子透過傷心流淚的繪本,繼續不斷地向前,不斷的清晰自己未來人生之路。

    我是茉莉老師,育兒路上我們一路同行。

  • 4 # 耕讀隨筆

    我先講一個自己的親身經歷。在四五歲的時候,媽媽給我買了一本圖畫書,是彩頁的,那時候八十年代還沒有繪本這個名詞,只知道很喜歡上面五顏六色的,那時候剛上幼兒園,圖畫書上的字都標註著拼音,封面上寫著“飛來的仙鶴”。我先翻看,好多字不認識也不知道意思,上面畫著白色的仙鶴,一個漂亮的姑娘,一個健壯憨厚的小夥子。然後媽媽給我讀這個故事,我專注的聽。故事的梗概30多年後的今天我還清晰地記得:一個農村的小夥子去田地裡勞作,快收工的時候,在田埂的水渠邊發現一隻哀鳴的大鳥,小夥子趕過去一看,原來是一隻翅膀受了傷的仙鶴,小夥子趕緊把上衣脫下,把仙鶴放在衣服上裹起來帶回了家。每天,小夥子早早地起來去田邊的水渠邊捉魚蝦,然後回到家裡慢慢地餵給仙鶴,日復一日,九九八十一天,仙鶴翅膀終於恢復了,不過由於小夥子餵養的太好,仙鶴都重了好多,飛起來都有些吃力了,於是就和院子裡的雞鴨一起每天走來走去。小夥子開心的笑了,每天依舊早出晚歸地在田地裡忙活,依舊每天回來時給仙鶴帶回很多魚蝦,他在心裡已經把仙鶴當成了自己的家人。過了幾天,仙鶴開口說話了,她對小夥子說非常感謝他的搭救和餵養,別的無法報答他,只有給他家裡織布賣,讓小夥子以後生活的更好,但是有一個約定那就是他絕對不可以偷看仙鶴織布的樣子,否則仙鶴就要飛走了,小夥子十分好奇,但也只有答應不去偷看。從此,每天早上小夥子都會在放著織布機的西屋門口看到一大卷織好的綢布,然後拿著去集市上售賣,日復一日,小夥子的生活慢慢變得好了起來。有一天晚上小夥子半夜起來,看見西屋的燈亮著,出於好奇就去看看,只見西屋的織布機前坐著一個美麗的姑娘,正在正襟危坐地忙著織布,只見她從筐裡拿出一根根羽毛,不一會,就織出一大段漂亮的綢布。小夥子看得目瞪口呆都入迷了,正在這時,有個聲音在他耳邊響起:你為什麼要偷看?原來是這個姑娘在說話,說著說著就哭了,她對小夥子說,我本來不想離開你,想多給你織一些布,但現在我不得不走了,說話的剎那,一道閃光,姑娘化身一隻潔白的仙鶴,踱出門去,扇一扇翅膀,呼的一下飛走了,消失在夜空當中,只留下還沒有緩過神來的小夥子失聲痛哭,呼喊著要仙鶴回來......

    小時候,每一次讀到聽到這個圖畫書,我都會一下眼淚流下來,從那個時候起,在我幼小的心裡就深刻地知道知恩報恩、善有善報的道理,對仙鶴充滿了擬人化的好感,也記得一定要遵守曾經的約定,就像小孩子之間的拉鉤一樣。

    透過這個故事,我想題主應該知道答案了,能讓孩子動情的繪本,無論是哭是笑,是喜是悲,都是他人生成長中必不可少的歷程和體驗。

  • 5 # 哈七故事屋

    在孩子的幼兒時期,我們總希望孩子接觸到的都是正面的,積極的,開心的,快樂的事情,但是放大到人的一生,不管是兒童時期和是成年,我們人的情感都是豐富且多變的,有開心也有難過,各種各樣的情緒交織,才是我們每個人的樣子。其實孩子也一樣,作為父母不應該強行要求孩子總是開心的,也不要覺得傷心流淚就是不好的,恰恰相反,她在這份繪本里,她深深被吸引投入進去,感受到了來自繪本故事的情感共鳴,作為家長,應該做的不是阻止孩子閱讀傷心的繪本,而是在孩子閱讀時進行引導,保護孩子的這份同理心,告訴孩子這個世界不一定每一件事都是圓滿的,而我們應該正視生命中的挫折以及不圓滿的事情,並且找到屬於我們自己的勇氣。♥

  • 6 # 繪閱讀安安媽咪

    其實孩子在讀繪本時是很容易就被感動、被觸動的,因為孩子的內心都很柔軟、對情感的感受力也很強,所以有比較強烈的情緒反應也是正常的。同時這也說明孩子非常投入故事,情感比較細膩、情緒比較敏感,其實這是非常好的,這些情感類的繪本也是很適合您的孩子讀呢。

    不知道您有沒有給孩子讀過日本的繪本大師,宮西達也的霸王龍系列繪本:《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我愛你,》《永遠永遠愛你》……這個系列的繪本很有趣、很溫暖、故事也非常感人。

    很多孩子在讀到故事結尾的時候都會哭。會被故事裡濃濃的愛感動,也會因為裡面霸王龍和慈母龍的分開而傷心哭泣,這些情緒大人在閱讀時也會有,也會經常被感動的想要落淚,非常正常。因為裡面有很濃很濃、很真摯的親情、友情,這些繪本非常適合給小朋友閱讀,讓他們從小就能感受到愛的珍貴和美好!

  • 7 # 三月丫頭

    我覺得你家孩子真棒!你擁有了一個共情能力跟好的孩子。

    所謂共情能力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同理心”“惻隱之心”,即能夠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對他人情緒情感有比較高的接受力理解力。我們都知道情商和智商一樣能通過後天培養可以得到提高,而共情能力則是情商的基礎,情商高的人往往共情能力也高,共情能力高的孩子一般都比較能及時感知或理解對方情感。這類的孩子如果共情能力一直那麼好的話長大一般社交能力都很好。

    現在很多家長都知道情商的重要性,都會專門找方法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繪本也有很多這類的,比如宮西達也的恐龍系列,這套書可不就是在培養孩子的共情能力?你家孩子都已經具備,題主何不讓孩子繼續保持著好好培養孩子。如果不懂可以去了解下共情能力對孩子的重要性。

    總之培養孩子共情能力事有益的。

  • 8 # 墨染柳痕

    能讓孩子傷心流淚的繪本,肯定是一本不錯的繪本。為什麼不讓他讀呢?

    想必你愛孩心切,看到孩子傷心流淚心痛不已。你的孩子也一定是個本性純良的好孩子,他的內心也肯定有豐富的情感。讓他看吧!不管是因為內容悲慘,還是內容今人感動。讓他盡情的暢遊在書海里吧。

    如今的社會能讓人感動的人和事太少了。就讓孩子保留這份純真,守著一方淨土,慢慢長大。但願這個過程越長越好。

  • 9 # 古城中醫臧醫生

    孩子看了繪本以後傷心流淚,表明她被繪本的情節給打動了,應該繼續讓她看。不用擔心她傷心過度,因為流過淚之後她會思考一下人生,悟透一些哲理,這樣她就會成為一個有思想的女孩,這是一件好事啊。

    人的一生會有各種境遇,有順心的也有讓你傷心的。在順利的時候人感覺一切都很美好,夢裡也會笑出聲來。不順利的時候,也會傷心落淚,痛不欲生。但這就是人生,誰也不能夠保證永遠順利,馬到成功。

    所以讓內心多一些包容,能容得下不好的人和事物,這是一種生存的智慧。

    孩子雖然還小,但必須讓她接觸不同的事物,不要做溫室裡的花朵。這樣更有利於她能夠健康地成長。

  • 10 # 夾心兒生活日常

    悲傷的故事情節對孩子的影響,以及悲傷是否會抑制”真善美“的傳達效果,在這裡我談一下我的兩個觀點。

    1、哭不代表受傷害,適當的情緒釋放是好事

    在很多時候,流淚、抽泣、嚎啕大哭,只是一種情緒釋放的途徑,而且越是暫時的情緒影響越容易被釋放出來。相反很深的愁怨、憤恨、傷感,反而可能憋在心裡不發洩出來。因而“哭”出來是好事,適當的情緒釋放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益。

    2、哭泣是孩子的一種表達方式,悲傷≠受傷

    對於孩子來說,他能真切感受到外界給他帶來的觸動,但他可能說不出“遺憾”、“同情”、“悲憫”、“不捨”等等具體的情緒詞彙,這時哭泣就成為了一種更為直接有效的表達自我的方式。孩子對故事裡虛構的人物尚且可以”共情“,也就更容易設身處地地為身邊的親人朋友著想。這裡要注意,孩子為書中人物感到悲傷還是從一個局外人的角度,即使換位思考了,他自己本身並沒有受到傷害。

    孩子的內心是柔軟的,但不一定非常脆弱,我們不應該低估孩子內心世界的堅韌程度。在這個時候,家長可以安靜地陪伴身旁,等孩子情緒平復一些後,嘗試著和孩子交流,傾聽他哭泣的原因,興許孩子告訴你的他對故事的理解,會讓你有意外收穫。

    3、故事裡的悲劇情節是一種特殊體驗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但是孩子需要的不僅僅是快樂,一味快樂容易讓人對外界刺激反應麻木。沒有家長可以永遠保護自己的孩子,他們總有一天要獨自面對挫折和悲傷。

    現在大多數家庭不愁溫飽,許多小康家庭,以及富裕家庭的孩子是非常缺乏生活體驗的,豐沛的物質條件使他們幾乎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這時候,渴望和珍惜反而成為稀缺情緒。

    因而,喜劇體驗和悲劇體驗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都需要的。與其擔心孩子面對悲傷,不如多和孩子一起在讀書的過程中,幫助他錘鍊心智,變得更加堅強和成熟。

  • 11 # 十二米陽光

    應該的,這是孩子情感培養,教育孩子需要從不同的方面訓練和培養。孩子能與繪本產生共鳴,說明他的閱讀專注,但選擇的繪本必須具有正能量,真善美的,不然會將孩子引導到另一面。

    孩子看書,應當鼓勵專注,但父母必須教育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 12 # 落花照流水

    孩子傷心流淚恰恰說明孩子讀懂了,讀透了,繪本的故事引起了孩子的共鳴,所以孩子才會傷心流淚

    讓孩子讀繪本的初衷就是透過看繪本慢慢了解這個世界

    什麼是繪本

    繪本十七世紀誕生於歐洲,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繪本圖畫書的主流傳向了美國,繪本圖書迎來了黃金時代。

    它作為一種以圖畫為主要表現內容和形式的讀物,構圖巧妙、造型生動、色彩優美,對於幼兒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其中富含節奏韻律感,幽默詼諧,擬人誇張的語言也符合幼兒語言的年齡特點。

    我家的孩子讀繪本《武士與龍》的時候問他領悟到了什麼?他回答:“不能打架”

    孩子的觀察點跟我們大人不同,這本繪本在我看來就是要學會合作,學會發揮自己的長處,有人也說是戰爭與和平的故事,孩子理解的就是不能打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們能說孩子理解的不對嗎

    再有就是講故事的時候,《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當講到白雪公主被惡毒王后繼母害死的時候,孩子居然哭了,說“白雪公主真可憐”

    所以,不管是悲傷的,喜悅的,只要孩子願意讀願意看就是好繪本

  • 13 # 小滿是個雜學家

    讀!

    我是沒找著這類的繪本,找著了我肯定 給他讀。

    要知道,要經歷流淚才能更好的體驗幸福。

    在小的時候如果 能儘可能 的經歷過各種情感,只要不是特別巨大的打擊,反而能幫助孩子共情。

    他會知道,哦,原來傷心是這樣的,原來這種情緒叫做不捨得,原來不是所有事都是想怎樣就怎樣的,就算不願意也是傷心的結局。

    那他會更珍惜那些能得到幸福的方式。

  • 14 # 冰豬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內心非常柔軟敏感,總會學著經歷負面情緒和接收一些負面能量,但至於多少歲可以開始接觸,啟蒙期孩子讀繪本讀哭了好還是不好,尚無研究能給予這些問題定論。

    1.孩子哭吧不代表收到傷害

    其實,孩子哭不一定代表他受到傷害,大部分成年人在情緒受到強烈的刺激時才會哭,但小孩子不是。他可能會因為無法表達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哭,他可能因為無法獲得想要的玩具而哭,他可能只是因為不想吃飯就哭。哭,是他們對自己內心需求和情緒的最直接的表達方式。

    而大部分的這些“哭”,並不代表孩子內心遭受到傷害,也不會留下巨大的陰影。除非...家長在孩子哭鬧的時候給予一頓痛罵或者暴打等不正確的處理方式……

    孩子們都很真性情,看繪本因為一點點難過的事情而哭泣,也許只是一件像這類的需要適當釋放情緒的事情而已。

    2.孩子也需要有悲傷的情緒

    著名繪本出版人唐亞明先生曾說過:“孩子也需要悲傷的情感。這不是說讓他們身上發生什麼悲慘的事,而是透過故事,讓他們體驗人的感情中有歡樂也有悲傷,有和朋友分別的寂寞的心情……”

    世界權威兒童培養專家Stanley Greenspan也曾這樣提出:“對父母而言,要明白很重要的一點,沒有遭受過失望打擊和悲傷情緒,孩子不會學著去擁有真正的快樂,也不會真實地去感受自我。”

    不僅僅是悲傷,還有憤怒、嫉妒、失落等等,我們像需要正面情緒一樣也需要這些負面情緒,孩子也一樣。

    “我們要給他們豐富的內容和感情,給他們走出家庭和現代生活環境,看待另一個世界的視窗。”

    繪本,就是這樣一個視窗,孩子透過繪本的世界,獲得各類豐富的情感體驗,未必是一件壞事。

    所以,我們家長千萬不要玻璃心~

  • 15 # 一個默默的保險人

    應該,感情是多種多樣的,讓孩子在繪本中感受到正面,負面的情緒,等到TA真的難過傷心了也可以很準確的用詞語描繪出來,家長也比較容易準確疏導。

  • 16 # 南木星

    生活本來就是酸甜苦辣,充斥著各種情緒矛盾,可以試著讓孩子接觸一些,瞭解體驗一下不一樣的情緒,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鍛鍊。

  • 17 # 豌豆聊育兒

    應該,喜怒哀樂都是一種情緒的表達,要讓孩子學會體會不同的心理感受。

    這和挫折教育是相通的,一味地給孩子順境,當他遇到一點小挫折時就會手足無措,心裡承受能力就會下降,甚至還會做出極端的事情。

    讓孩子流淚的繪本,能觸動情緒的事情,從大的當面說,無非是人間八苦,即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及五取蘊苦。

    從小的方面說,孩子的世界很簡單很單純,找到他們哭的那個點,也許是很小的一個點,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我們趁機對他們進行教育,灌輸給他們正確的理念,何樂而不為呢?

    我陪孩子一起讀《不一樣的卡梅拉》,看到貝里奧的朋友們被剪了羊毛,捂著屁股倉皇而逃的情景,孩子樂得又蹦又跳哈哈大笑。

    看到貝里奧被樹妖抓走了,孩子的情緒明顯低落了下來,他說說他要當奧特曼,去打敗樹妖。其實這就無形中激起了孩子的保護欲,讓他有了同情心和責任感。

    總之,幽默搞笑的繪本也好,傷心流淚的繪本也罷,對孩子的影響都是潛移默化的。

    看了搞笑的繪本孩子就幽默了嗎?不一定,但是快樂是肯定的。

    看了傷心的繪本孩子就會一直鬱鬱寡歡嗎?也不是,那只是一種情緒的表現,孩子哭只是因為和繪本中的人物產生了共情而已。

    所以,嚐遍人生百味,培養孩子的智商、情商、逆商,還是閱讀各種各樣的繪本吧。

  • 18 # 藝大膽的帶娃日常

    該讀。

    喜怒哀樂本來就是孩子正常的生理反應,不要去刻意的壓制它,也不要說這樣做不好之類的,傷心是一種情緒表達,開心了就笑,難過了就哭,痛了也可以哭,不滿足了也可以哭,這些都代表了孩子的情緒。當孩子還不是很懂的時候,讀這樣的繪本讓孩子更懂得表達自己,尤其針對那些還不會說話的孩子,這樣的表面化會讓家長更快的知道孩子的需求。

    家長給孩子讀繪本,也是在學習當中。陪同孩子一同成長,在孩子懵懂時期,讀讀繪本讓他們從中學習知識,讓他們自己悟出來會更好的吸收,難過,傷心的表達會讓他們更能瞭解到自己。

    家長要讓孩子知道,不是什麼事情都要用笑來面對,適當的發洩一下情緒也是一種好的方式,一味的去掩飾自己只會讓孩子心理承受不住更大的壓力而崩潰,就比如:孩子跌倒了,你跟他說自己起來,但是確實摔得很疼,你卻不讓孩子釋放,讓孩子憋回去,這會讓孩子委屈,或許還會想為什麼不能哭呢,我哭只是覺得疼,想要安慰擁抱而已。長此已久,孩子的人格就會發生變化,或許不再開心,或許開始假笑,或許開始討好等等。這都是家長不想看到的,如果不想看到孩子未來變成這樣,請已經這樣做的家長立馬改變,讓孩子發洩自己的情緒,讓他們更加了解自己。

    最後我想說的是,善待自己的孩子,別給他們太多的壓力,讓他們該釋放的時候釋放,如果可以多給他們一些空間,雖然現在的孩子都很聰明,但也需要正確的引導,希望你們會是那盞明燈,指引他們走向正確的方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人的一句“我為你好”讓你放棄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