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感照
-
2 # 黃巍山
中國有數千年的社會文明發展史,受農耕文化的影響,認為人與自然、宇宙相互作用聯絡,人與大自然規律要和諧發展。即為天人合一的思想。
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把天人合一的理念延伸到治理國家上。提出:“為政以德,以禮治國”。
現在來看仍有積極意義。以國家、人民的利益為天,與個人的利益合諧才能健康快樂。
這次突發重大疫情,中國政府免費救治,這就是以人民利益為天最大仁愛的具體體現。
-
3 # 文化科學宗教探索者
老子是無為而治;孔子是有為而治。
無為而無不為,適合修養生息,如西漢初年的治理方略;
有為而有所為,是中國自漢代以來的治理方略。
無論是無為還是有為,在中國的傳統哲學思想中,皆貫穿天人合一的思想。
無為是順其道而行,道的方向就是發展的方向;
有為是依據道的規律制定規則,百姓按規則做就行了。
所以,儒家思想能夠在中國的歷朝歷代,作為統治的法寶,是有道理的。
不久以前,英國教授馬丁·雅克( 英文名:Martin Jacques)的演講影片在網上走紅,他的觀點:中國崛起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已經存在了5000年還這麼強!
西方人所困惑的是,中華民族為什麼會存在這麼久,而不像世界其它各地,文明曾經都有過而不會長久;民族都強盛過而最終湮滅。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莫不如此。
不得不說,這就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所具有的巨大生命力!
-
4 # 趙日金141
錢穆說的不對!孔子根本不存在天人合一思想。
《論語》有“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人的命天註定,與天人合一相矛盾。天人合一,天即人人即天,天人不分。
不然,孔子就不會曰“五十而知天命”,最喜歡的學生死了,孔子就不會曰“天喪予,天喪予”了。
還有人說《易經》有天人合一,也不對!
託名孔子《易傳》解《易經》,人求天保佑,“自天佑之,吉無不利”,也與天人合一相矛盾。
-
5 # Null2Null
既然講天人合一,那就要知道什麼是天,什麼是合一。這裡兩儒家的天人合一就是克己復禮,就是“仁”,曾子講就是“明明德”,意思講就是“中庸”
個人理解孔子沒有直接著書立說來講如何天人合一,只是因材施教在對每個不同徒弟的為人處世的教導中有所提現,比如不同學生去問“仁”,他的回答就不一樣,具體網上都有,自己百度。
到了孔子的弟子曾子著《大學》(相當於一篇學習心得)把自己修養功夫彙報了一遍,提到了具體如何“明明德”(就是天人合一),具體內容可看原文。
到了孔子的孫子子思就是講如何做到“中庸”(也是天人合一)
到了孟子就講如何“不動心”(天人合一)
到了王陽明心學講知行合一也是天人合一。
如果要了解就看四書,原文看不懂沒關係,推薦南懷瑾解讀的《論語別裁》《原本大學微言》《話說中庸》《孟子旁通》《孟子與公孫丑》,看完之後就基本能明白了。
然後可以看王陽明的《傳習錄》,這本書在文字上較白話一些,他裡面把儒家如何在心上用功夫講的更透徹了。如果都看完估計就能大體瞭解個皮毛了,就可以和人吹牛用了。
-
6 # 霜夜繁星
是錢穆理解錯了吧,也可能他認為儒家的育人學說可以達到那種境界,這裡只說我的理解,天人合一為道家思想
天人合一,道家也有兩派,一為人宗,一為天宗, 先說天宗,把天理解為上天,這裡近乎西方神學的神,不過中國的更側重於大自然的執行規律,如果側重於神學解釋就容易把這個天理解為神學學說,創造天人感應學說,道家因此有符篆驅鬼,祈福,並且道家的丹藥文化因此而生,那些算命,老相,看風水,手拿桃木劍,畫符唸咒等行為,皆是這種理念的延伸, 另一種把他看做宇宙的執行法則,這裡有西方物理的意思,也探討了宇宙執行的內在邏輯,以及如何演化,是以無為而治
第二派以莊子的最為著名,把天理解為天性,率性而為,逍遙自由,這裡有西方自由主義的含義,不過和西方不同,莊周夢蝶,表明莊子的自由是和自然和諧共生,西方的自由側重權利,是一種對抗性的自由,把自由理解為自由權,這點和中國是不同的,中國強調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是西方的自由有強調個性,用這種自由權對抗社會的管理權,比如課堂上老師無權管理學生,家庭父母無權管理孩子,都認為干涉自由,中國的人的天性和率性,都有與自然和諧,與他人和諧的意思,這表明中國的自由是剋制的,不傷害他人的,是一種可以田園生活的自由,不被生活所累的自由,並沒有對抗性的描述,就是不願意索取他人的利益,自願放棄那些利益,以無為獲得自我擺脫慾望私利的內心之累,無為就是不去索取他人的利益,不去為自己的慾望私利過分的工作,只滿足一日三餐,融入大自然的一種生活態度,有些日本人的斷舍離的田園生活基本上是這種延伸,這是東方的自由觀,
只以天人合一來看,把天理解為物理與數學法則,可以指導大家用科學方法來生產物資,把天理解為天性,與自然和諧與他人和諧,可以指導大家共同協作,也可以指導大家不為生活所累,不為慾望私利的獲取貪贓枉法,陷入慾望的漩渦
-
7 # 海納百川闊
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禍福將至,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
什麼是至誠心,就是放下自己的利害得失,以天下為公的真誠之心。放棄小我,完成大我。
中國歷史上,堯舜禹湯,文武周公,都是至誠的聖人,他們的境界達到了聖人的最高境界。
唯天下至誠,方能盡其性。至誠的境界能達到不思而得,不勉而中。
唯懷有至誠之心的人,才能幫助天地化育萬物,與天地化為一體,因而能洞察宇宙執行的法則,萬事萬物的發展趨勢。當一個人與天地眾生自然同化時,那麼所有的一切就像自己親身經歷一般。
懷有一棵無比至誠之心,就能感知各種變化的前兆,得到禍福的警示。
。
-
8 # 海哥雜談123
孔子之道可達天人合一,顏回得其真傳,惜英年早逝。其餘很多弟子沒有太高悟性,所以主要講世間法。所謂因人施教。能接受多少講多少。太深對弟子無益,接受不了。但淺又不能盡其潛能。針對弟子悟性及實際情況,因人講法,使弟子皆受其益。故孔夫孒被後人尊為至聖先師。
-
9 # 郝峰濤
已經千年……
《高考,從固定制走向自選制》
教育的功利性和應試性,促使高考變成了新式科舉,我們必須對教育進行反思。
一,人才是全科(全面)發展,還是優科(優勢)發展?
縱觀歷史,橫觀社會,凡是有成就的人,皆是某些領域的優科專才,而非均科全才,正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孩子各有未知的興趣和天賦,是自然分化和社會分化的必然,就會選擇“優勢中心發展模式”,即以某一方面為核心,帶動相關或相近方面的學習,而強制性全科發展是以大量的知識磨去了孩子的“中心趨勢”,最後連興趣和天賦一塊埋葬。
二,學習是“從外到內”的灌輸,還是“由內到外”的覺醒?
我能理解天下父母進行“從外到內”的填鴨式教育的良苦用心,但是誰能理解孩子“由內到外”覺醒的渴望呢?學習的本質是:三分知識,七分非知識;三分看的見,七分看不見;三分學習已知,七分探索未知;三分靠教育引導,七分靠自我覺醒。學習的原力在於自然和社會變化的引導,而教育只是一種輔助孩子成長的手段。過度的知識教育就是“拔苗助長”,反而會延遲、扼殺孩子“由內到外”的覺醒。
三,教育是因材施教,還是無差別包容?
“因材施教”只是強勢灌輸的幌子,畢竟我們連自己有什麼才能都不清楚,豈能妄議孩子有什麼才能呢?唯有以包容的態度讓孩子在“自然世界、社會人文和無差別學科”中無差別學習,以寬容之態讓學孩子培養興趣、尋找方向和建構高度。
四,高考是“指揮棒”,能否從固定制走向自選制?
高考要打破固定的“語數外+文理科”,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發展,以自身優勢學科為中心進行知識建構,可在高考科目“語、數、英、政、史、地、理、化、生、體、音、美等(皆百分制)”中自選四科進行計分選拔,其餘參試科目分數作為參考。如:甲生自選“生數理英”四科計分,乙生自選“生化數史”四科計分,可同時報考清華生物的相關專業,擇優錄取。自選制既可維護高考公平,也可保護孩子成才的自主性、多樣性和差異性。
教育的功利性和應試性,正在侵蝕著孩子的童年和未來!
致謝:
-
10 # 博士軒轅
因為孔子輿論還未被真正破解。中國現代人解讀古書,都有一個毛病,那就是加標點符號,而怎麼把古書加標點符號,就體現出一個編劇的思想能力。
就好比一個小學生讀錢學森的著作,他只會按照小學生的理解去解讀,結果就是兒童理論。如果讓一個博士,或者學錢學森專業的人去解讀,那麼就會是另一種高深的科學理論。
如果讓一個木匠,或者鐵匠去讀,那又會是另一個理論思想。
-
11 # 仁者不憂2018
我是一名重度抑鬱症康復者,透過自學傳統文化儒釋道中醫、對症治療獲得康復,對生命的奧秘、抑鬱症的真相和傳統文化的精髓有深入的瞭解,傳統文化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那就是孔子終生倡導的仁。仁的第一要義是身心合一、陰陽相抱、以陽化陰、心體純陽、同於天道、替天行道(參贊天地之化育)!敬請搜尋本人文章“抑鬱症真相身心分離靈魂出竅和孔子的仁者不憂仁者壽”,瞭解生命的奧秘、抑鬱症的真相和傳統文化的精髓,瞭解孔子 仁 的深義,做一個健康的人,做一個合格的人,做一個正常的人,以此為基礎,建設一個健康的社會(小康社會,小目標),從而逐漸邁向大同世界!
仁、仁、仁,中華魂!
大道至簡,仁以興邦!
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
12 # 龍心0818
“天、地、人”
“聖人者,必聖其時、必聖其地、必聖其人,復聖它時、復聖它地、復聖它人”。這是基於孔子儒家思想最基本的信念,即儒家思維最基本的結構:天、地、人。也叫天時、地利、人和三重結構。
“天”在儒家思維的基本結構下,天與天時,“天、天時”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與“天、天時”緊密聯絡的就是所謂的“天命”了。儒家對天時、天命的態度就是“與天其時而天與其時”、“與天其命而天與其命”,儒家對“時運”、“命運”的態度是十分積極的。
“地”地,包括土地等,但不單指土地,甚至地球之類的玩意,而是指大道流行的場所、空間等。地是離不開天的,有其天時,必成就其地,其地,包括一切的現實客觀條件。通常
所說的“地運”、“國運”等,就屬於“地”的範圍。一般人更熟悉的,就是所謂的“地利”了,儒家對“地利”的態度也是“與地其利而地與其利”。
“人”人,天地之心也。張載所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說的就是這個“人”。那麼天地之心在哪裡?天地之心就在人的心裡,人心立,則天地立其心。中華第一書《論語》首局裡的“人不知而不慍”也就是“使沒有智慧的人成為不鬱結的人;把沒有智慧的人所組成的社會變成沒有鬱結的和諧社會”,就是要成就“與人其和而人與其和”,最終成就真正的“人和”。
“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就是天、地、人合一的神秘化,這是後來孔子不肖弟子(除了孔子唯一多次讚許過的顏回)和宋、明以及近代、現代腐儒在不斷曲解孔子而引申出來的一種意思。因為不理解、無法客觀的解釋,而因為名聲原因又不能不解釋,所以就神秘化了,就真的“天人合一”了。
其實,就算“天、地、人合一”就是天時、地利、人和的最佳統一,也就是大道流行的當下。也就是“人心立,天地皆為之小!”,也就是天、地、人在人的心裡!也就是人心本具足!
錢穆說孔子的思想“已經有了”極深邃的天人合一思想,只是引而未發。或許是錢穆大師道行不到,看不見的緣故吧。也許他已經超越了孔子?也許。。。也許吧。注:本回答內容摘錄了“纏中說禪的部落格內容”,在此表示對纏師的崇拜和敬意!
另:錢穆大師本人很尊敬,別的就沒了。
回覆列表
母親是家庭的靈魂。
父親是社會的靈魂。
家庭的不穩,由於女德的缺失。
社會的不穩,由於家庭的不穩。
廉恥是立國之本。男人不懂廉恥為盜。女人不講廉恥是娼!
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禮是相處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以復禮。若不克己,子弒其父者,有之,母殺其子者,有之;夫婦互殺者,有之……
義是行為底線。忽見孺子墜井,見之者必發乎怵惕惻隱之心。發乎心,踐乎行,義也。若不信乎義,社會冷漠,世態炎涼,重慶公交之事,可怖也!國家未嘗不似一輛行駛中的列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即是義之義!
廉不是清廉正直的意思!廉是自知之明!儒家一日三省吾身!自省以養廉!若不知廉,婦叛其夫,夫叛其婦,官叛其位,國叛其家,家庭之道絕矣!
恥是羞恥之心!書曰“一夫不獲,是餘之辜;百姓有過,罪之在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羞恥是人性最後一道防線。不自知,不知恥,何為人!
育民不以廉恥,是為育畜!畜類只有被食用的價值!死不足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