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請問高手這是什麼字型。刻章刻的是什麼?謝謝
9
回覆列表
  • 1 # 伽木先森

    這個作品中的書體是隸書,寫的非常規整。

    我們經常見到和學習的多為漢隸,漢代的隸書是隸書發展的一個高峰期。隸書在漢代的不同時期呈現不同的面貌,除漢隸外隸書還有秦隸,從名字我們就可以知道它的起源是在什麼時候。

    隸書是經由篆書轉化而來的,在古代記錄過程中,隨著需要記錄的事情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篆書書寫起來費時間,所以不能滿足當時人們的需求,人們開始加快了篆書的書寫,開始了隸變,於是就逐漸產生了隸書。

    隸書字形多呈現寬扁,橫畫普遍比豎畫要長,橫畫一波三折,呈蠶頭燕尾,這是隸書最具代表性的特徵。

    漢隸最代表的隸書碑刻有《石門頌》,《史晨碑》,《禮器碑》,《曹全碑》,《張遷碑》等。感興趣的話你可以從網上找到它們各自的圖片來進行對比。

    印章我們通常來講都是刻篆書的字型,因為篆書的字形細長,筆畫弧度優美,線條粗細均勻,適合在石頭上來進行表現。元時期的元押印開始出現了在石頭上刻制楷書字型,並刻一些圖案。

  • 2 # 解憂王子

    一、這幅作品字型為隸書。

    二、這幅作品特點:

    1、整體來看字形扁方,左右筆畫分展,筆順圓潤而有力。

    2、大多數字起筆蠶頭收筆燕尾。這是是隸書上的經典特點,“蠶頭”即在起筆或逆鋒的用筆過程中,同時將起筆過程所形成的筆畫外形寫成一種近似蠶頭的形狀。“燕尾”,即在收筆處按筆後向右上方斜向挑筆出鋒。

    3、化圓為方,化弧為直。作品中一些字遵循了隸書的這一特點,整個字看起來好看又舒服。

    《曹全碑》

    三、隸書小貼士:

    隸書為秦書八體之一,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型風格,它由篆書發展而來,字形多呈寬扁,橫畫長而豎畫短,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 據相關資料顯示隸書始創於秦朝,對後世書法有不可小覷的影響,書法界有“漢隸唐楷”之稱。說到“唐楷”,隸書與楷書之間有區別,楷書的特點是字畫橫平豎直,結構緊湊,氣勢流暢,形體優美。歷史上的書法家有不少精品傳世。比如《曹全碑》、《張遷碑》、《華山廟碑》等。

    《曹全碑》

    《張遷碑》

    《華山廟碑》

  • 3 # 蘇州說笑老客

    中國在從前都用毛筆寫字,字型分正,草,隸,篆四種。比較鄭重的應該寫正楷,例如錢莊的存摺,銀票,借據等。家庭人員之間寫信,可以用正楷或草書。刻啚章一般用篆字。寫石碑用四種都可以。後來逐漸發展,顏正卿創造了“顏”體,祝枝山的草書成了狂草。有幾位書法極佳,如鄧散木,沈尹默,寫的字實在漂亮,後來印成了“臨帖”,可在書店買到學習。毛筆淘汰後,改用鋼筆,圓珠筆。統稱為硬筆字。自從有了電腦,寫字近乎淘汰了。現在的大學生,電腦打字很快,用筆寫的字,實在不好意思,只有小學生,初小的水平。我寫了這些,是希望學校能注重學生的寫字。提問中已有朋友回答,是隸書

  • 4 # 手機使用者小刀文芒

    字型就是漢字的書寫規格與形體。通常說楷書,隸書,行書,草書,篆書,等等都叫字型。但這些字型是造字方法六書方塊形體演變而來。用得最多最廣最常見叫楷書(行楷,草楷均有)。寫字還是煉好正楷為基礎。供參考。

  • 5 # 詩畫同源

    如果按“形”分類,它應該歸類為“隸書”。

    但並非“傳統”隸書,雜糅了篆體的“形式筆畫”。

    比如文中的——“竹”、“有”等等。

    文字內容是唐代詩人劉禹錫的《陋室銘》。

    有人可能會說,這是“創新”。否。這不能稱其為“創新”。

    尤其是關於藝術“字型”的。

    眾所周知,書法有五種分類: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

    它不僅是年代的順序,也是書法的“發展史”。

    文字能夠成為一種書體,是它的“成熟度”所決定的,一筆一劃有其“規律”和“特色”。

    幾年前,書法界有人“玩過”“草隸篆”,也不過是一種“嘗試”的寫法而已。

    嘗試,是一種前進路上的“快步走”,它有別於“四平八穩”的按部就班,也不屬於“冒進”。

    人類歷史就是許多“嘗試”造就的,有失敗,也有成功。

    從本篇的字型上看,書者是有一定“功力”基礎的,字型穩健,規整。

    不管是“整體佈局”,還是字型結構“造型”,都比較“規範”,也還美觀。

    個別的字形有“破壞”整體“韻律”的“嫌疑”。比如:“以”、“絲”,太過“草率”。

    還需仔細斟酌,不可走得“太遠”。

    至於“章”,有些模糊不清,不予妄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以前最簡單的幸福現在還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