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內經醫派
-
2 # 延岐黃之路
六經具體傳變沒人講的清楚,能講清楚就能做到治療上百分之百,做不到就不是對,本人認為太陽和陽明兩個受邪系統,要不太陽受邪,要不陽明受邪,不是太陽傳陽明。
-
3 # 心息相戀
完全按照傳變順序的話,應該是太陽→少陽→陽明。只不過有時候可以不經少陽或者少陽證時間很短就演變到陽明證了。
-
4 # 中醫家hu
真正的半表半里少陽證是三焦而不是少陽膽,膽屬腑,是獨立的,不可能是半表半里,而三焦是介與臟腑之間,說陽明屬裡更是荒繆,陽明是腑屬表怎麼說成是裡了呢,半表半里還可以定位在脾胃,脾胃居中交與上下之間,說多了累
-
5 # 飲食有方
天地六氣形成與人體六氣十二正經是從兩個參照物細分解說,其實人體的筋絡氣息執行是一整個,比如至陽穴、會陰穴就是陰陽不同劃分。一般為了學習方便總是分開來講,如有些書喜歡從體表到體內劃分為:太陽、少陽、陽明,少陰、太陰、厥陰來討論教學,其實人身氣機執行時交合,如果真分開人就出問題了,所以說見陰陽都是危相,運用時要按一個整體來分析。
題外話:《傷寒雜病論》其實是屬於醫技類知識,個人認為沒有建立中醫理論模型前還是不要接觸……
-
6 # 妙林仁手
劉醫生說,三陽就如門,太陽是門外,陽明是門裡,少陽是開門摳機。太陽有病,病在外就是陽門打不開。陽明有病,就是陽門關不上。少陽有病,就是開門關門都有問題,生病表現多為寒熱相交。
-
7 # 使用者三玄子
拙見:六經辨證,是醫聖張仲景在治療急型傳染性熱病《傷寒》的臨床總結。傷寒病在各階段臨床表現症候群,歸納為六個階段冠以三陰三陽,並非指定傳變順序。根據六階段的起病(發於陽、發於陰’》、表症、裡證、傳表`傳裡、合病、併病等具體脈症變化,確立了397種治法,選用了113十新加湯114方,便於辨証、立法、遣方。仲聖苦心為後醫家四診、辨証論治、理、法、方、藥提供了指路明燈。
-
8 # 上岸之路150
只要看看這個答案下面各路中醫吹腦洞大開五花八門的胡說八道,就知道中醫沒有定義沒有標準沒有量化,就知道所謂的中醫理論裡有著太平洋大的空間供中醫耍嘴皮子割韭菜。中醫,是一門語言的藝術。
中醫都不存在定義不存在標準不存在量化,同一個病人,一箇中醫連另一箇中醫都不能說服。怎麼驗證?
-
9 # 隨緣妙用
裡代表為陰,半表半里是指陰和陽過渡。
依據黃帝內經:太陽為三陽,陽明為二陽,少陽為一陽。病入少陽就會傳經至陰經,也就是病由表入裡。
-
10 # 中愚粉
《中醫是超前科學不容質疑》
經過五千年發展,中醫早已經淘汰了科學儀器和裝置(聽診儀Ⅹ光B超CT核磁),現在中醫治病有嘴就行。中醫不但能治病(癌症,疫病,未病),還能治人的思維!中醫脈診不僅能診斷全身疾病和疫情,還能診斷治療人體的未知隱患"未病"!零基礎學中醫,這就是中醫超前科學的偉大之處!!!
-
11 # 中醫文化傳承者胡瑛君
哈哈,這個問題可以請中醫界的所有專家來解釋一下,估計百分之九十九點九都不一定能說出一個不一定對但可以相對合理的答案。
此問題我也思考多年,應該在我的書《異法歸源》有解答,不一定對,可做一家之言。
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理論與現實略有脫節的問題,從理論來說,由表及裡 太陽,少陽,陽明,但現實是隻要有病就會影響飲食,有病還能吃者終究為少數,所以仲景師只能太陽,陽明,少陽了。
從溫病條辨來看同樣有此問題,太陰受病,首傳陽明,同樣道理,溫病也會影響飲食。
所以書呆子是學不了中醫的,因為學中醫即需要邏輯思維,同時還需要跳躍性思維,故中醫出大家很難,出騙子很容易,出偽中醫也容易。
故呼籲中醫黑們,你們可以黑中醫界的某些人沒問題,確實廢物很多,但中醫沒毛病,希望別否定中醫。
比如我這裡對中醫的解釋不對,可以黑我,別黑中醫,因為我代表不了中醫,任何人都代表不了中醫,明白嘛?
-
12 # 徐醫生說點事
傷寒六經,應為六病,非獨指代經絡,六病是包括涵臟腑、經絡,但範圍更廣泛。傷寒為病脈證並治,病為先,故以病為首。六病不能簡單以空間位置概述。
-
13 # 河間金棟
金棟按:中醫學理論體系之形成是古代醫家,在古代粗淺解剖知識及醫療實踐基礎上,以整體觀念為指導思想,據天人相應觀,用取象比類方法,結合哲學思想如精氣、陰陽五行說等思辨推演而來。不明於此,開口動手便錯。其理論體系在《黃帝內經》時代(漢代)即已形成定型。
讀中醫經典《黃帝內經》《難經》則會發現,陰陽五行說是推演中醫理論體系之工具,如說“人生有形,不離陰陽”(《素問·寶命全形論》)“言人身之陰陽,則背為陽,腹為陰。言人身之臟腑中陰陽,則髒者為陰,腹者為陽。肝心脾肺腎五臟皆為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皆為陽”(《素問·金匱真言論》)等,故所謂“三陰三陽”之生理與病理、之傳變等,乃陰陽說理論體系之推演,臨床是否如此,則全然不顧!
-
14 # 哈大叔3
這個理論說起來有些複雜了,首先三陰三陽來自何種理論?來自萬年之前的玄學《象數學》的象數三十(是三與十),象數三十呈“十”字分佈,周邊各有六個象數,合二十四……在渾天太極理論中是“地文在上”之 論;為什麼分出一個陽明與厥陰?是十二“月”相,在此強調是十二月不是十二時,何為“月”不是以年十二月的月,黑白兩儀的十二訊息卦!故兩陽合“明”,什麼是日月合明?日者不是今天的一日,是太極一週,月者,不是今天的月亮,是三十個黑白兩儀“卦爻”之象。十二月的上半年,不是時間的上半年,是正弦曲線是上弧度,同理,下半年是兩陰交盡的厥陰,結果是:少陽太陽陽明太陽少陽少陰太陰厥陰太陰少陰……的一個“○”的輪迴,同時,陽明呈手、厥陰呈足之象,手足分左右,把這個輪迴分成左右雙耳,太極之象矣;
一到十二月從足到手,這就是《黃帝內經·靈樞·陰陽系日月篇》為什麼只有足沒有手之論,而張景嶽《類經圖翼》與之不同是有手有足,再把張景嶽理論中分成兩半,手足十二經就是一個太極之象。
龐大的理論在這個碼字困難真是難以說清,但不學易,不理解伏羲太極(中醫以禮齊人的禮)是無法理解三陰三陽論,很多人崇拜“一氣周旋”,為什麼不知道所謂的一氣周旋就是伏羲《易經》的六十四卦象呢?一氣周旋的“一”就是“道”,一氣周旋是“畫”出了一個什麼?畫出了一個無極本體呀,玄學符號之“○”,中醫萬年之前的理論就是數字化醫學理論,我們卻要崇拜西醫?
太陽為表,陽明為裡……六經辯證也是《黃帝內經》的理論,(我個人理解,不見得對)這個理論不是針對西醫物形之人,是“六經”辯證,何為六經,厥陰風木應肝經……的六經,主令、從令生成風熱暑溼燥寒,本標六氣,表裡本是三陰三陽的“三對”組合,太陽為表是足太陽膀胱經,陽明為裡是 手陽明大腸經,少陽半表半里的是手少陽三焦經,陽為“府”在上,足太陽主令 ,手少陽小腸丙火,水火異位是表,陽明大腸經主令,足陽明胃從令化燥是裡,是中土之溼裡面的“裡”;少陽是三焦與膽,三焦是一個玄學上中下的大“○”,膽是一個對應無極本體的小“○”,半表半里……,推論有些大膽,可以拍磚,討論有助於拯救傳統醫學。總之一句話,別與西醫物形人體聯絡起來,中醫的人是一個意識形態的人,這個人有氣無形,有氣無形的概念就是“神”,中醫“古典”學通了,就是看見了“神”,應用好了就是神醫!
現代中醫教育引進西醫解剖,毀了想學習中醫的學生了。與時共進就剩下中醫的藥了。
-
15 # 無為一生2
中醫的六經辨證在傷寒論裡面描述和闡述的非常清楚,但並不是只有傷寒才用六經辨證,溫病學說裡面也用。六經辨證,只是傷寒的病症太陽表症開始的。期間有順經傳經。越經傳變,逆經傳變,合併病(傳經過程中合病是兩經或三經同病),並病(一經病證未解又傳入另一經).太陽病本身是表證,但因病人體質,嗜好不同而不同,單經病證並不多見,傳入陽明之經證是陽明之表證,若兼腑實〈邪實正虛〉則入裡化熱,苦(邪實正勝)則邪滯於陽明經腑之間與正氣掙抗,正勝時發熱,邪勝時惡塞,此乃少陽之半表半里
-
16 # 部落格聊天
討論這個問題的人,大多數人沒有理解內經的出發點,古人從一年四季的氣侯出發,發現了太極圖,將太極圖劃分為六個部分,即為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厥陰少陰,足太陽膀胱經屬太陽寒水,其病在表,餘者順推。古人有天人相應的思想,習慣於研究氣侯的變化對人體的影響。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挺有意思。其實很多中醫都注意到了這個問題。可是誰也沒弄明白,都是稀裡糊塗的亂說一通。
其實太陽和陽明是並列關係,不是遞進關係,這樣一來,就變成了,太陽不會傳病於陽明。那麼這樣說法對不對呢?答案是對的。
這就變成了,太陽直接傳病於少陽,陽明也直接傳病於少陽。同時太陽和陽明的關係變成了並列的,陰陽關係,天地關係。而不是你所理解的,遞進關係,一層一層關係。不知道你能不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