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長島男爵
-
2 # 知行影士
從幾方面分析:1,皇帝屬政治人物,對他們來說,國家、權力、政治、利益是人生的全部,在生死存亡之際,意識的第一反應便是逃命保生東山再起,其他一切為此讓路。2,皇帝兒女眾多,多到再也無法激發親情,兒女對他來說就是個家人名號而已,在他眼中子女地位僅僅是下級甚至不如重臣。3,皇帝最看重的是誰能接班,其感情也是基於這個之上,如果子女才能沒入其法眼,那其他一切都談不上。總之,在帝王心中,只有國家和權力,沒有家人和親情。因此就不難理解這個問題了。
-
3 # 記錄怪咖
【據實回答每一個問題】
僅憑劉邦將兒子踹下車,就斷言劉盈不是劉邦親生的。這種說法,沒有任何的事實根據,純屬謠言。
漢惠帝劉盈的確是劉邦的親生兒子,是劉邦早期還是秦朝的亭長時,和呂雉一起生的兒子。同時,他們倆還有一個女兒,也就是後來的魯元公主。
這件事在《史記·高祖本紀》裡,就有相關的記載,可以證明這個劉盈,的確是劉邦的親生兒子。
那麼,這個劉邦將自己的親生兒子劉盈,狠心踹下車,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這件事發生在彭城之戰的第二階段。被劉邦推下車的人,除了他的兒子劉盈以外,還是他的女兒魯元公主。沒有任何史料記載,劉邦的女兒叫什麼名字,只知道她後來被封為了魯元公主。
項羽親自帶著3萬精騎,日夜兼程,從齊地趕回來援救,被劉邦暫時佔據的彭城。項羽採取出人意料的偷襲方式,以少勝多,僅用3萬精騎就將劉邦的56萬諸侯聯軍,打得是落花流水。
最後,劉邦僅率領數十人逃離彭城。
劉邦在逃亡的路上,打算將自己的家人,一起帶上回到西邊的大本營。可沒想到,並沒有找到劉邦的家人,而且劉邦的後面,也有項羽派來的追兵。
可沒想到,在半路上遇到了,自己的孩子劉盈和魯元公主。於是,劉邦就帶著他們兩個,還有趕車的夏侯嬰,這四個人就一直在邊逃命,邊躲避後續項羽的追兵。
好幾次都快被項羽的追兵趕上了,但是,由於車上的人數太多,逃跑的速度並不快。劉邦十分著急,就將劉盈和魯元公主,好幾次踹下馬車。
夏侯嬰告訴劉邦,不能因為著急趕車逃命,就將兩個孩子拋棄了。於是,夏侯嬰接連幾次都將兩個孩子,抱回車上,繼續趕車逃命。
這個事情在《史記·項羽本紀》有相關的記載,是比較可靠的。
雖然劉邦將自己的兩個孩子,趕下馬車的行為,站在我們這些旁觀者的角度去看,是不對的。主要是,這也太狠了,為了逃命,連自己親生骨肉,都打算拋棄了。哪像是他們的父親,能幹出來的事啊,對吧。
但是,我們不能據此就下定論:劉盈並非劉邦的親生兒子。
應該要站在劉邦的視角,去理解他當時的行為以及背後的原因。
那個時候的劉邦,已經不是曾經的那個秦朝亭長,而是割據一方,將來可能要和項羽爭奪天下的漢中王。
從他的身份和當時的影響力等方面來說,當時身處險境的劉邦,肯定明白,必須得保證自己的生命安全。他的生命安全,勝過一切,這裡面當然也包括他的兩個孩子。
說白了,就是當時的劉邦認為,自己只要活著,老婆沒了,可以再娶,孩子沒了,可以再生。但是,自己的命要是沒了,就什麼都沒了。
所以,劉邦會為了逃命,做出這種將自己親生孩子,都踹下車去的行為,就可以得到解釋了。
怪不得,劉邦到了最後,能夠當上皇帝,這心是真狠。這要是換成我們普通人,哪裡會忍心丟下孩子呢?
-
4 # 天晴愛睡覺
說這種話的人對劉邦其人缺乏瞭解;
做大事的人是沒有兒女私情的,是以項羽拿他的老父親威脅他時,他尚且能笑著調侃:幸而分我一杯羹;劉邦項羽彭城之戰,劉邦大敗而逃,逃跑過程中他嫌馬車負重太多,跑的太慢,兩腳就把劉盈和魯元公主踢下了車,幸虧車伕夏侯嬰搭救,才留下性命。
後世也有同樣的例子,神武帝高歡被葛榮追殺,他嫌棄兒子高澄幾次從馬車上落下去,延緩了行程,張弓搭箭就要射死高澄,幸虧尉景搭救,才能活命。
幹大事,當以保全自己為第一要事,孩子沒了可以再生。為了江山社稷,質子殺兒,在所不惜!
雍正也有為了社稷,也有殺子之舉。
-
5 # 一點文史
的確,劉邦曾經為了逃命把自己的親生兒子劉盈踢下過車。這事兒在《史記》中被太史公描寫得極其生動。
故事背景是在公元前205年,劉邦趁著項羽在外平定叛亂的時候,集結了56萬大軍直接打到了西楚都城彭城。
到了彭城之後,劉邦並沒有急著和家人團聚,而是忙著搜刮項羽的財寶和美女,每日沉迷於飲酒享樂當中。未曾想,項羽突然率領3萬軍隊突襲劉邦,僅僅才半天就把劉邦的56萬大軍打得屁滾尿流,史料記載的是劉邦十萬軍隊被屠,十萬人被迫跳水逃命,不少人被淹死在水中。
劉邦在這一場戰爭中損失慘重,這一仗就是著名的彭城之戰。
至彭城,項羽大破漢軍,漢王敗,不利,馳去。見孝惠、魯元,載之。漢王急,馬罷,虜在後,常蹶兩兒欲棄之,嬰常收,竟載之,徐行面雍樹乃馳。——《史記·夏侯嬰傳》劉邦踹兒子劉盈下車,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那麼,回到題主所問的問題上來,劉邦踹劉盈下車是因為劉盈不是其親兒子?其實,並非如此,這兩者之間並沒有關聯。
首先,劉盈和魯元公主都是劉邦還沒有起事之前和呂雉所生的,那時候的劉邦不過是泗水亭的一個亭長,呂雉可是沛縣呂公的千金小姐,既然都能受“父母之命”下嫁給劉邦了,又怎會有違婦德生下別人的孩子呢?
其次,從劉邦到達彭城之後的所作所為來看,他與妻子呂雉包括兒子劉盈,女兒魯元公主之間的親情極為淡薄,或者說劉邦本人就是一個薄情寡義之人,否則他入城的第一件事應該是去和妻子兒女團聚才是,而不是去享受“勝利的果實”。
最後,劉邦平生最大的心願莫過於成為秦始皇那樣的人,當彭城之戰受挫,生命受到威脅之時,為了自己的理想,為了自己的事業,他拋棄自己親兒子也不難理解。
如果不能理解,把這事兒帶入現在來看。在現代是否也有許多男人為了自己是事業努力而顧不上家庭呢?
因此,綜上所述,劉盈是劉邦的親兒子,史料中也劉邦確實有踹兒子下車,但這兩者間並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
-
6 # 荷人的等待
這純屬扯淡,當時正處於楚漢戰亂時期,,劉邦的56萬同盟軍進攻項羽的大本營,遭到項羽的3萬精兵反殺,一敗塗地,連自己的父母,兄嫂,老婆也被項羽俘虜,自己的很多部將被殺,自己也處於生死攸關的緊要關頭,非常絕望,而項羽的部隊也在後面死死追殺,劉邦身邊就只有一輛馬車,一個車伕,一雙兒女,跑的也不快,眼看就要追上來了,情況是何等的危機,如果不把兒子推下車,減輕車輛的重量,被捉到了大家一起死,推下去了,車輛跑的更快了,或許還有一線生機,只要劉邦不死,項羽就有忌憚,不敢輕易傷害他的親人,一切還有希望!
-
7 # 史聃
這種說法是不對的。
劉邦的行為有些無賴,危難之中不顧及兒子的性命是有的,懷疑劉盈不是他兒子,則是不可能的。
劉邦內心之中還是很愛劉盈的,晚年舐犢之情尤深。
後來劉邦病危時,寫了一份手詔給太子劉盈,正式確定他為皇位繼承人。這份手詔,名為《手敕太子書》,除了政治意義外,劉邦真情流露,對自己的兒子,用心至深。下面,就一起來賞析一下這份頗為特別的傳位詔書。
原文:吾遭亂世,當秦禁學,自喜,謂讀書無益。洎踐阼以來,時方省書,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翻譯:我年輕時遭逢動亂不安的時代,正趕上秦皇焚書坑儒,禁止求學,我很高興,認為讀書沒有什麼用處。直到登基,我才明白了讀書的重要,於是讓別人講解,瞭解作者的意思。回想以前的所作所為,實在有很多不對的地方。
賞析:劉邦年輕時候喜歡遊俠之行,不務正業,也不喜歡讀書,常被父親訓斥。起兵後,劉邦雖然重視人才,但一開始並不喜歡儒生,許多人頭戴儒生的帽子來見他,他就立刻把他們的帽子摘下來,在裡邊撒尿。在和人談話的時候,動不動就破口大罵。不過,當了皇帝以後,劉邦認識到讀書少的壞處,這份詔書中就表現出了反省之意。
原文:堯舜不以天子與子而與他人,此非為不惜天下,但子不中立耳。人有好牛馬尚惜,況天下耶?吾以爾是元子,早有立意。群臣鹹稱汝友四皓,吾所不能致,而為汝來,為可任大事也。今定汝為嗣。翻譯:堯舜不把天下傳給自己的兒子,卻傳給給別人,並不是他們不珍視天下,而是因為他們的兒子不足以擔當大任。人們有好牛馬,還都很珍惜,何況是天下呢?你是我的謫傳長子,我早就有意確立你為我的繼承人。大臣們都稱讚你的朋友商山四皓,我曾經想邀請他們沒有成功,現在卻為了你而來,由此看來你可以承擔重任。所以我決定立你為我的繼承人。
賞析:正式確定劉盈為皇位繼承人。
原文:吾生不學書,但讀書問字而遂知耳。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辭解。今視汝書,猶不如吾。汝可勤學習,每上疏宜自書,勿使人也。汝見蕭、曹、張、陳諸公侯,吾同時人,倍年於汝者,皆拜。並語於汝諸弟。翻譯:我平生沒有專門讀書,不過在翻書問字時知道一些而已。因此文章寫得不大工整,但還算能夠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現在看你寫的文章,還不如我。兒子,你應當勤奮地學習,每次獻上的奏議應該自己寫,不要讓別人代筆。你見到蕭何、曹參、張良、陳平,還有和我同輩的公侯,歲數比你大一倍的長者,都要依禮下拜。也要把這些話告訴你的弟弟們。
賞析:劉邦對於自己的兒子劉盈,老實說是不太滿意的。不過,對於病危的劉邦而言,計較這些都沒有意義了。所以,在這份詔書中,他放下了諸多不滿,飽含深情地囑咐自家兒子,要他勤奮地學習,期待他能夠逐漸進步。
原文: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累,其餘諸兒皆自足立,哀此兒猶小也。譯文:我現在重病纏身,使我擔心牽掛的是如意母子,其他的兒子都可以自立了,可憐如意這個孩子還是太小。
賞析:劉邦死後,如意母子很快被呂后迫害致死,劉盈很悲傷,覺得有負老爹臨終前的囑託,從此不理朝政,藉酒澆愁而致成宿疾,最後抑鬱而終,年僅二十四歲。
-
8 # 南朝居士
先說前提,劉盈是劉邦的兒子,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劉邦把劉盈踢下車,是用的帝王心術拉攏武將,跟劉備摔阿斗的目的一樣。
劉備46歲才有的兒子,劉禪不可能不是親生的吧?不可能劉備不愛劉禪吧?
那劉備為什麼要摔劉禪呢?
顯然,只是做給趙雲和其他將領士兵看的。
“我兒子算什麼?你們才是我的心腹啊,今天為了我這個兒子,犧牲了多少士兵、我很心痛啊”
劉邦把劉盈、魯元公主踢下車,也是一樣的。
他知道,他把兒子踢下車,他的手下將領,必然會拼命護住,他明明知道夏侯嬰等人會護住幼主,還去踢下車,顯然是做給別人看的。
做給誰看呢?手下將領和士兵,本身來說,他有老婆孩子,別人拋家棄子跟著你混,現在死了十幾萬士兵,你不做出點表示,別人怎麼想?
所以,他把孩子踢下車,是告訴士兵和將領,“犧牲了這麼多兄弟,我很心痛啊,我還要什麼孩子呢?將士們哪一個不比我的孩子重要?”
夏侯嬰拼命護住幼主,表演成功,回去之後,夏侯嬰加官進爵。
不會演戲的皇帝不是好皇帝。
-
9 # i閒庭信步
劉邦作為西漢的開國帝王,在秦末的農民起義中一步步崛起,最終成就了兩漢四百年的基業。他的身上所具有的特色值得歷代史學推敲研究。
一、首先關於劉盈的出身,劉邦一生有好幾個兒子,劉盈為呂后所生,是劉邦的長子,《史記·高祖本紀》記載:呂公女乃呂后也,生孝惠帝、魯元公主。從這裡可以瞭解到劉邦還在做泗水亭長時,隨著呂公把女兒呂后嫁於劉邦,生下了劉盈。
二、當時劉邦面臨的情況比較危急,急於逃命擺脫追兵,劉邦集團趁項羽攻打齊地時機,率軍攻打併佔領了楚國都城彭城,項羽是聽到後大怒,急忙率領精兵三萬人南下,攻打劉邦,漢軍大敗,劉邦被迫逃命,《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漢王道逢得孝惠、魯元,乃載行。楚騎追漢王,漢王急,推墮孝惠、魯元車下,滕公常收載之,如是者三。曰:雖急,不可以驅,奈何棄之。於是遂得脫”從這裡可以看到為了讓馬車跑的速度更快,減輕重量,反覆幾次把劉盈、魯元公主推下車,為了自己的生死存亡可以置親人於不顧,尤其是對於劉邦這樣想要奪取天下的帝王。
三、為了贏得屬下的信任和忠心追隨。《史記·七十列傳·樊酈滕灌列傳》中記載:“漢王敗,不利,馳去。見孝惠、魯元,載之。漢王急,馬罷,虜在後,常蹶兩兒欲棄之,嬰常收,竟載之,徐行面雍樹乃馳。漢王怒,行欲斬嬰者十餘,卒得脫,而置孝惠、魯元於豐。” 逃命的危急時刻,第一時間想的不是把下屬隨從推下車,而是拋棄自己的子女,在下屬看來,劉邦的這個舉動是為了減輕隊伍的累贅,寧肯犧牲自我,贏得隨從下屬的忠心。
四、另外一個層面也可以看出劉邦對於下屬的試探,逃命奔走的危急時刻,最能夠看到臣子是否是忠心耿耿,劉邦反覆幾次把子女退下車,恰恰是最直接的試探,夏侯嬰反覆把劉盈、魯元公主帶上車,並對劉邦進行勸說,最後終於成功逃脫。作為西漢的開國功臣,在這個事件裡救主的行為功不可沒。劉邦稱帝后封汝陰侯,又協助劉邦消滅其他諸侯王,最後侍奉幾代君主。再看西漢一時的開國功臣裡,能夠得到完滿結局的,也是對夏侯嬰最好的肯定。
綜上可以瞭解到,劉盈作為劉邦的嫡長子,在生死危機的關頭,被踹下車,對於想要吞併天下,建立帝王功業的劉邦來說,即便是被迫的,也是能夠理解的。
-
10 # 布衣學史
劉盈是漢高祖劉邦與呂后之子,也是劉邦的嫡長子,西漢第二位皇帝。在楚漢相爭時,劉邦帶著少年的劉盈和女兒後來冊封的魯元公主逃亡。
因馬車乘坐的人太多跑不快,項羽追兵將近,劉邦將兒子劉盈和女兒魯元公主多次踢下車以減輕重量。幸得車伕夏侯嬰多次下車將兩個孩子抱上車才得以活命。
現在有人以此就推斷劉盈不是劉邦親生之子,這是以常人之心度君王之腹。劉邦此舉有兩種可能,一是形勢危急,自身的安全最為重要,其他人都是可以犧牲的,包括兒女。這就是君王“成就大事、不拘小節”的理論。
還有一種可能,是劉邦知道自己才是項羽大軍的目標,孩子離開自己可能會有更大的活下來的機會,這是危急情況下對兒女關心愛護的特殊表現。另外,馬車減輕了重量,自己也可能有更大逃脫的機率。
無論哪種說法,僅以劉邦在戰亂逃亡中將劉盈踢下車,就推斷劉盈非劉邦親生,是武斷和錯誤的。 是對當時的歷史情境分析不夠透徹的。
-
11 # Lihongjiu99
劉邦帶領幾十萬大軍佔據了項羽的老巢——彭城以後,很是滿意。項羽聽說老窩被人端了,帶著三萬精兵就殺回來了,打得漢軍節節敗退。劉邦帶著十幾個人,衝出重圍逃走了。
在半道上,劉邦意外的遇到了兒子劉盈、閨女魯元公主,夏侯嬰就把他倆拉上了車。 走了一會,劉邦發現後面的楚軍快追上來了,這車怎樣就是跑不快啊,不會是人太多了的原因吧?劉邦腳一抬就把倆孩子踹車底下去了。
跟在劉邦身邊的車伕夏侯嬰見狀,趕忙跳下車把倆孩子抱回到車上。沒過一瞬間,劉邦又把倆孩子踹下去了。夏侯嬰又趕忙把倆孩子抱回到車上……就這樣幸虧夏侯嬰多次下車將兩個孩子抱上車才得以活命。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作為君王,劉邦有其冷漠的一面。但不能就此認為劉盈不是他親生的。
劉邦不喜歡劉盈倒可能是真的。據史書記載,劉盈心地善良,待人仁厚。而作為開國皇帝的劉邦,可以說是行伍出身,在血雨腥風中成就的霸業。他非常不喜歡劉盈這種他看來軟弱的性格,認為其日後難以擔當國之重任。
劉邦有一寵妃戚夫人,戚夫人為劉邦生有一子劉如意。這個劉如意不僅長相酷似劉邦,並且天資聰穎。其母戚夫人又深得劉邦寵幸,而那時的呂后年老色衰,和劉邦一年也見不上幾面。俗話說母以子貴,又得天時地利之勢,於是戚夫人就經常吹枕頭風,讓劉邦廢掉劉盈的太子之位,讓劉如意取而代之。劉邦也正有此意,於是在上朝的時候將此想法告知眾大臣。
可是幾乎所有的大臣一窩蜂的全部支援劉盈,劉邦也考慮到廢長立幼會給日後帶來的隱患,於是作罷。遵照了大臣們的意願,讓一個自己不欣賞的皇子掌控了繼承權。當劉邦決定不廢太子時,戚夫人哭得很慘,很久,以至於被載入了史書。應該是已經預料到了自己的極慘下場。
劉邦即便是不能廢太子,他只要在臨死前讓戚夫人到自己的兒子的封地去,戚夫人也不會這麼慘。劉邦還有很多妃子,那些妃子也本來完全可以避免死去的命運。從劉邦任由戚夫人慘死,也看得出劉邦冷漠的一面。
-
12 # 聾王異史
劉邦當時被追得急了,心裡發躁,老 子在外面九死一生,老婆在家裡傳緋聞,一時不爽,把兒子、姑娘全踹下車。
劉邦出征時,說帶著家眷不方便,便把老婆全留在村子裡,交給哥哥劉喜和發小審食其照顧。當然劉邦沒說實話,其實他想的是在外面多納幾個小妾,老婆不在身邊理由充分。他搶了戚夫人後,一直陪著他,他從來沒覺得不方便。
呂雉一個人在家又帶孩子,又照顧劉太公,還得種地,少不了審食其照應。一個留守婦女,和一個光棍漢,難免摩擦出火花,兩人的緋聞難免傳到劉邦耳朵裡。但劉邦在外南征北戰,加上風流本性難改,攻下一個城池總是先蒐羅美女哈皮一番,顧不上家裡這些亂七八糟的事。
項羽將呂雉、劉太公、審食其抓到營中,劉邦都沒當回事,根不顧夫妻情份,給項羽一個訊號,老婆老爸全交給你了,想怎麼辦,你隨便。項羽不相信劉邦如此絕情,就搬了口大鍋,當著劉邦的面要煮劉邦他爹。劉邦不急不躁,對項羽:“你我是兄弟,我爹就是你爹,煮了記著給我送份肉湯。”項羽一看劉邦就是一個不顧家的無賴,煮了他爹也起不了什麼作用,也只好作罷。
劉邦是個做大事的人,沒有把家人、家事當成羈絆。說好聽點,叫胸懷博大,說難聽點,就是自私心黑。在彭城時,劉邦被項羽追得像喪失家犬,夏侯嬰駕拉著他狂奔逃命。半路遇到兒子和女兒,也一起上了車。劉邦看著後面的追兵,想著自己幾十萬聯軍被項羽3萬精兵打得落花流水,心裡不痛快,看著孩子,又想起家裡老婆還給他戴 綠帽子,一時怒火中燒,把兒子、姑娘全踢車底下了。駕車的夏侯嬰急忙停車,把孩子抱上車,劉邦再次把他們踢了下去,夏侯嬰再次堅持把孩子抱上車,反覆幾次,劉邦才作罷。
劉盈和魯元公主都是劉邦和呂雉在一起時生的孩子,他知道這兩娃是他的錯不了。但是當時就是一時氣性大,再加上他的流氓本性,發洩怒氣。夏侯嬰知道劉邦是爆脾氣,堅持要帶上孩子,劉邦氣頭過了,也就不拒絕了。
呂稚和審食其的事並不是空穴來風,但劉邦身邊有寵愛的戚夫人等一大幫后妃,冷落了呂后,呂雉和審食其一直明鋪暗蓋。一直到劉邦死後,兒子劉盈當了皇帝,聽到母親和審食其的傳聞越來越多,心裡不爽,就找了個茬子要殺審食其。
《漢書·朱建傳》載:“久之,人或毀闢陽侯,惠帝大怒,下吏,欲誅之。太后慚,不可言。大臣多害闢陽侯行,欲遂誅之。”
因此,劉邦並不是懷疑劉盈血統問題把他踢下車,一方面只是為了發洩一下怒氣,另一方面劉邦胸懷遠大,“成就大事、不拘小節”,權利慾望超過親情,他可以拋棄子女,但不能拋棄權力。他如果沒有拋家舍業的情懷,也就不會成為一代開國帝王。
-
13 # 黎顧百年
這個純粹是子虛烏有的事情。
劉邦在沒有成名的時候和呂雉結婚的,別人都認為呂雉看不上劉邦,因為呂雉會去找男人,如果你這樣想就錯了!
在當時秦末時代,社會風氣對女人不守貞潔格外的嚴格,而呂雉作為一個自尊心極強的人,不屑於幹這樣的事情,儘管他看不上劉邦,但也絕對不會去找男人,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呂雉的性格決定的。
呂雉在漢朝建立後成為了劉邦的左膀右臂,賢內助,這是無可厚非的,作為一個女人幫助劉邦穩住朝政,對內管理住劉邦的妻小,儘管有點過分,但是卻維持住了自己的地位,對外,幫助劉邦斬殺異性王,這可不是一個弱女子能幹的了的事情吧!
其次,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呂雉沒有那個可能做到找男人!
劉邦雖然是一個小小的亭長,但是當時也是享有權力的,在秦朝末年繁重的徭役全靠著這些小亭長往各地方輸送的,又有誰願意去招惹一個本來就是一個地痞流氓的老婆呢?
劉邦就算是在外地,也不可能不知道家裡的情況的,況且還有他爹在家待著,這些又豈能輕鬆的矇混過關呢?
最後,就是當初呂太公把把呂雉嫁給劉邦,看中的就是劉邦日後必能夠成大器,這些話呂太公一定告訴過呂雉,呂雉就更不可能在這樣的事情上犯傻了。
呂太公的眼光向來不錯,沒有看錯過什麼,怎麼會讓自己的女兒嫁給一個真正的地痞流氓呢?這其中的原因,恐怕只有呂太公和呂雉知道了!
所以綜上所述,劉邦在逃跑的時候,把自己的兒子劉盈踹下車並不是劉邦認為他不是親生的,而是做戲給他的手下看的,只有這樣才有人死心塌地的跟他賣命。
-
14 # 河東來
劉邦是“入贅”呂家,實際上相當於“嫁給”呂雉,自己相當於“妻”,而呂家是道家貴族傳承,呂雉接受了相當於“妾”地位的審食其,現在看來無法理解,在當時則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而且劉邦造反,其實最初應該是有傀儡之嫌,因為呂雉舉家到沛縣避禍,是因為呂雉意圖逐鹿中原,但所託非人,所以一直孜孜不倦的四處尋找造反人才,等到劉邦“空手套白狼”虛假送禮嶄露頭角,呂雉立即感到了劉邦有造反本性的“夠無恥”,所以才有了劉邦、呂雉的儒家平民與道家貴族造反聯盟的“夫妻檔”開國組合。
他們各有造反夥伴,劉邦的夥伴是文士儒家蕭何,呂雉的夥伴是道家名臣張良,至於兵家破落貴族韓信,則是典型的“兩面派”。
故此,劉邦之所以趕漢惠帝及魯元公主下車,根本原因可能就是並非他的親生子女,所以天下初定,劉邦就開始預備廢立太子,與匈奴一戰失利,就策劃沒有必要的以魯元公主“和親”,只不過由於呂雉見招拆招,劉邦的想法沒有實現而已。
-
15 # 吳建彬
僅憑“劉邦亡命時的一腳”說劉盈不是劉邦的親子,純屬“閉著眼睛賣布 ——胡扯”!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不得不先說一下劉邦,劉邦何許人也?
“高祖起於布衣之中。奮劍而取天下。不由唐虞之禪。不階湯武之王。龍行虎變。率從風雲。徵亂伐暴。廓清帝宇。八載之間。海內克定。遂何天之衢。登建皇極。上古已來。書籍所載。未嘗有也。非雄俊之才。寬明之略。歷數所授。神祇所相。安能致功如此。”
《漢紀》將劉邦和唐虞、湯武這樣的“聖君”相提並論,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實際上,劉邦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劍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漢王朝,沒有點“能耐”是不可能的。一代偉人說:“劉邦是在封建時代被歷史學家稱為‘豁達大度,從諫如流’的英雄人物。劉邦同項羽打了好幾年仗,結果劉邦勝了,項羽敗了,不是偶然的。” “能夠打敗項羽,是因為劉邦和貴族出身的項羽不同,比較熟悉社會生活,瞭解人民心理。” “漢太祖劉邦比西楚霸王項羽強,他得天下一因決策對頭,二因用人得當。”事實上,劉邦建立的漢家天下,看似簡單,但是非常不容易的。面對“氣拔山兮力蓋世”的強敵項羽,劉邦屢敗屢戰,其堅強的鬥志和不屈不撓的精神讓人敬佩,今天都值得我們學習。
話說回來,劉邦將兒子踹下車是有事實根據的: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漢王道逢得孝惠、魯元,乃載行。楚騎追漢王,漢王急,推墮孝惠、魯元車下,滕公常下收載之。如是者三。曰:“雖急不可以驅,柰何棄之?”於是遂得脫。”
我們先不管司馬遷出於何種目的將劉邦的這件“很不光彩”的事記載下來,但“漢王急,推墮孝惠、魯元車下”這種“卑劣”的自私行為勢必嚴重影響劉邦的“光輝形象”。不得不說漢家臣子司馬遷的“膽大包天”,不得不佩服史學家司馬遷的勇氣。可是劉邦不單單是踹下兒子劉盈,女兒魯元公主同樣被一腳踹下車去的。按“有人”的說法,難道女兒也不是親生的?
回過頭來,我們再說劉邦的妻子呂雉。呂雉,奇女子也!
太史公司馬遷說:“孝惠皇帝、高後之時,黎民得離戰國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無為,故惠帝垂拱,高後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
事實上司馬遷給呂雉的評價也是非常高的!劉邦也說過這樣的話:“呂后真而主矣。”不得不承認,呂后“巾幗不讓鬚眉”,是一個有政治“手段”的女子。我絕對相信呂后處於“羨慕嫉妒恨”,將戚夫人弄成“人彘”,但絕對不相信呂后會“紅杏出牆”!野史上將呂后和審食其描寫成“一對野鴛鴦”,我持反對意見!史書稱:“呂雉早年稱得上是賢惠的女人,初嫁給劉邦時,生活並不富裕,劉邦時常為了公務以及與朋友們周旋,三天兩頭不見人影。呂雉便親率子女從事農桑針織,孝順父母及養育兒女,過著自食其力的生活。”至於晚年的呂后主宰了大漢的命運,他和審食其也不過是“患難之交”、“高山流水”、過份“寵信”罷了!退一萬步來說,就算是呂雉和審食其晚年真的有“魚水之歡”,但劉盈早都成為翩翩少年了。
在中國歷史上,嬴政曾被說成是“呂不韋的種”,劉盈的幾個兒子全部被說成是宮外的“野種”,全部遭到誅殺。甚至連大清朝的乾隆都被野史說成是“漢人的種”。歷史上,“黑白顛倒”的事太多了,但務必要“以事實為依據”!馬就是馬,鹿就是鹿!
我們千萬不要以現在的觀念,臆想劉盈不是劉邦的“種”!還是那句話,“耳聽為虛,眼見都為虛”!毫無根據的話,還是千萬別去說,會“害死”人的。畢竟人言可畏啊!
-
16 # 蝴蝶花雨
劉盈是不是劉邦親生的?這是無可置疑的,因為那時劉邦正做著沛縣泗水亭長,還沒有起事呢?天天和呂雉生活在一起,他會不知道劉盈是自己的親兒子嗎?絕對不可能。
那時候,劉邦在沛縣。開始的時候,劉邦和一個姓曹的寡婦私通,生了兒子劉肥,他都能確定這就是他的兒子,儘管是私生子。那麼,現在,劉邦每天和呂雉在一起,還能不知道劉盈是自己的嫡長子,魯元公主是自己的女兒嗎?恐怕只有傻子,才會有這樣分不清青紅皂白的情況吧。
那麼,劉邦為什麼在逃難之中,把兒子劉盈和女兒魯元公主從車上推下來呢?這必須要考慮當時的情勢才能做出準確的判斷。
本來,劉邦準備趁著項羽遠征齊國一舉拿下翔宇達大本營彭城,但是沒有想到項羽親自帶著3萬精兵日夜兼程趕了回來。項羽採取了偷襲的方式一舉將劉邦的56萬諸侯軍打得落花流水。劉邦急急如喪家之犬,帶著十多個人逃了出來,連自己的親眷都顧不上了。
在逃跑的路上,他遇到了劉盈和魯元公主。於是,劉邦就把兩個孩子帶上了。但是,項羽追擊的隊伍如影隨形。一個車子坐了四個人,自然車速慢了下來。這樣一來,隨時都有被俘虜的危險。為了加快行軍的速度,劉邦就將劉盈和魯元公主踹下了車。夏侯嬰一看,把兩個孩子抱上了車。
可是,追兵就像鞭子一樣,隨時都有可能把他捲走。於是,劉邦又三番五次地把兩個孩子推下車,但是每次都被夏侯嬰抱上了車。夏侯嬰說,我們不能為了自己逃命而至孩子於不顧。最後,劉邦選擇了預設。
從這個過程來看,似乎劉邦很絕情——所謂虎毒不食子,怎麼能棄孩子於不顧呢?這其實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如果不把孩子推下車,那麼就有被項羽的追兵捕獲的危險。和所有的人都面臨著死亡的危險比較起來,劉邦自然會選擇犧牲兒女來成全自己——畢竟這是兩權相較取其輕的最優方案。
劉邦是項羽首要攻擊的物件,項羽的追兵都是奔著他而來的。有劉邦的地方,目標自然就大,他如果不選擇輕裝逃命,那麼就有可能成為項羽砧板上的魚肉。這是劉邦不能承受的。而兩個孩子,就是他們被項羽捕獲也不一定會被怎樣處理,因為他們對項羽並沒有什麼威脅存在。而從後來項羽處理抓獲的劉太公和呂雉來看,也並沒有把他們趕盡殺絕。
在這樣的背景下,劉邦選擇活著並沒有什麼錯。畢竟想要東山再起,你就得留有青山在啊。在情勢逼迫之下,我想誰都會選擇一條利益最大化的方式的——這無可厚非。
劉邦在危急之中把兒女推下車的行為,有人覺得不可理解。於是,他們就腦洞大開地說,是因為劉盈和魯元公主不是劉邦親生的,這完全是一種憑空臆斷,完全沒有事實的根據。
-
17 # 曹自理
根本沒有的事!後世修史編簒所為!劉邦自己建漢後修史,否定項羽的張楚國,把楚國姫氏改為熊氏、秦始皇祖祖輩輩的姫姓改為嬴姓,瞎編秦始皇修阿房宮、焚書坑儒、修長城。自己被後世編排,這叫報應,天道輪迴,一報還一報!
-
18 # 小劉解讀
首先,表明我的觀點:說劉邦把兒子踹下車是因為兒子劉盈不是劉邦親生的這句話明顯不正確,太片面。理由如下:
之所以有這個問題的出現,那是因為劉邦和老婆呂雉中間或有或無的出現了一個叫審食其的人。那麼,審食其是何許人也?熟悉《史記》尤其是熟悉西漢開國曆史的同學都知道,這就是歷史上呂后的倖臣,被很多人認為給劉邦帶了綠帽子的人。據說,劉邦拉起隊伍在外面鬧革命,後方一家大小的飲食起居全部由審食其負責。劉邦在彭城之戰敗後,呂雉被項羽當做人質扣在軍營長達兩年時間,同時一起被扣押的還有這個審食其。這就是孤男寡女說不清楚的故事起源。
兩個人之間具體什麼情況,發生了什麼事,直到今天仍然是一個熱門話題。我們今天說的是劉盈到底是不是劉邦的親生兒子。據查閱歷史資料顯示:漢惠帝劉盈的出生年在公元前210年,前面還有一個姐姐。而劉邦正式“揭竿而起”是在公元前209年,顯然是生孩子在前,起義在後。劉邦在家期間呂雉有外遇的情況幾乎為零。所以這一點能說明漢惠帝劉盈是劉邦的親生兒子。
那麼,劉邦為什麼在危機關頭選擇踹下去自己的兒女,自己逃命?俗話說得好:虎毒不食子。劉邦當初的這一個選擇,至今被人詬病,即使作為勝利者,身上也永遠揹負著流氓無賴的標籤。
-
19 # 山西強子
“虎毒不食子”,但是劉邦這樣做有他的智慧。
在劉邦被項羽追殺的時候,劉邦的命也朝不保夕。他忙著逃命,拼命的跑,拼命的跑……生怕被項羽捉住。
劉邦幾次三番把魯元公主和劉盈姐弟倆踹下馬車,其實一是為了馬車減輕重量,跑的更快。二是劉邦把兩孩子踹下去,別人也不知道他們是劉邦的孩子,這樣即使被人抓住,只要他倆不說話,沒人會注意到這兩個小孩子是誰。那會戰亂年代,保不準項羽的人馬會以為兩個孩子是和父母失散的普通孩子。不至於亂殺無辜。
但是如果劉盈姐弟和劉邦一起被項羽的追兵追上,那不僅馬車跑的慢,有可能劉邦父子都被項羽抓住,到時候一定會被砍頭的。
所以劉邦把劉盈踹下馬車,不是因為劉盈是不是他親生的,劉邦是愛劉盈的,他是想為自己留個後,這樣做才發現劉邦才是最聰明的那個人,深藏著大智慧!巧的是馬伕夏侯嬰不忍心丟下孩子,劉邦踹下去,他又把兩個孩子抱起來,在夏侯嬰忠心護主,快馬加鞭的前提下,他們成功躲過項羽的追兵。
-
20 # 臥牛說歷史
這件事,只要稍微思考下就知道邏輯不通。
《史記》上說,劉邦為了跑得快,於是把兒子、女兒踹下車。但是,老司機夏侯嬰把車停了,又把劉盈和魯元公主接上了。
要是劉邦就幹了這麼一次也就罷了,還是好幾次。話說,來回這麼折騰,不是更拖慢了逃跑速度?
所以啊,這事當個故事聽聽,不要糾結其中蘊含的“道理”。
回覆列表
踹兒子下車這件事根本就是子虛烏有
棄子之說確實明明白白寫在《史記》上,但不同篇章相互矛盾,內容不合常理,應該判定為虛構。
一、棄子說的來源漢軍皆走,相隨入穀、泗水,殺漢卒十餘萬人。漢卒皆南走山,楚又追擊至靈壁東睢水上。漢軍卻,為楚所擠,多殺,漢卒十餘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圍漢王三匝。於是大風從西北而起,折木髮屋,揚沙石,窈冥晝晦,逢迎楚軍。楚軍大亂,壞散,而漢王乃得與數十騎遁去,欲過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漢王家:家皆亡,不與漢王相見。漢王道逢得孝惠、魯元,乃載行。楚騎追漢王,漢王急,推墮孝惠、魯元車下,滕公常下收載之。如是者三。曰:“雖急不可以驅,柰何棄之?”於是遂得脫。求太公、呂后不相遇。審食其從太公、呂后間行,求漢王,反遇楚軍。楚軍遂與歸,報項王,項王常置軍中。 ——《史記項羽本紀》在項羽本紀中,彭城之戰後,劉邦敗退,遇到劉盈和魯元,因為想要加快逃跑速度,因而推子女下車,夏侯嬰的紀傳中有同樣的記載。
漢王敗,不利,馳去。見孝惠、魯元,載之。漢王急,馬罷,虜在後,常蹶兩兒欲棄之,嬰常收,竟載之,徐行面雍樹乃馳。漢王怒,行欲斬嬰者十餘,卒得脫,而致孝惠、魯元於豐。 ——《史記樊酈滕灌列傳》按理說,兩處史料都說劉邦棄子,應該是鐵板釘釘的事,然而還是存在矛盾的記錄。
二、相互矛盾的記錄漢王之敗彭城而西,行使人求家室,家室亦亡,不相得。敗後乃獨得孝惠,六月,立為太子,大赦罪人。——《史記高祖本紀》在這一章節中,我們可以看出完全不同的兩個差異,一是劉邦世人求家室,不是自己親自去找,二是隻找到劉盈,沒找到其他人。
那麼上述兩個矛盾記錄哪個是真的?我傾向於後者。
三、棄子說之記錄不合常理棄子說記錄太過於不合常理。不合理出如下:
1.劉邦敗退的方向是彭城南方的靈璧,而沛縣在彭城北方,越過敵人大本營去找家眷過於冒險
2.劉邦如果那麼寶貝自己孩子,甘願冒險越過敵人大本營去找家室,為什麼找到又要丟棄?這是精神分裂症嗎?
3.從劉邦撤退的軌跡看,其退後是且戰且退的,一面命人阻擊楚軍追兵,一面命人鎮壓叛亂,劉邦應該是留在軍中居中指揮,斷不可能孤身去救家室,派人去找才是合理的。[上圖紫色線為項籍回軍路線,褐色線為漢軍防線,橙色線為劉邦撤退路線]
4.三番兩次推落車,小孩的身體受得了嗎?從劉盈後面的表現看,其身體並沒有什麼毛病,早死是因為沉迷酒色,三番兩次推下車別說是酒色了,當場摔死也不是什麼奇怪的事。
5.三番兩次推下車,又三番兩次撿起來,逃亡時間真的那麼充裕嗎?那麼充裕幹嘛要推下車?
6.這件事到底是誰傳出來的?楚軍看起來距離很遠,不可能看見,劉邦自己不會說,難道是夏侯嬰傳的?我看有可能,夏侯嬰的子孫為了吹噓自己祖先的功績編排了這個橋段,因為漢朝的帝系不在是劉盈的子孫,所以編排劉盈不會引發朝廷反感。
7.夏侯嬰跟劉盈關係並不算好,反呂政變中,夏侯嬰是帶頭殺死劉盈諸子的人。
有七個不合理,你還信棄子說是真實的嗎?
四、劉邦家室早在半年前就被項籍綁架了一般認為劉邦家室是彭城戰敗後才被項籍劫走的,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劉邦家室早在漢元年八月就被項籍綁架了!而且知道楚漢議和為止一直被項籍關押在軍中,彭城之戰是漢二年四月,足足已經關押了7個月。
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劉邦在漢元年八月,平定三秦後,就派人迎接家室,但被項籍阻止。
令將軍薛歐、王吸出武關,因王陵兵南陽,以迎太公、呂后於沛。楚聞之,發兵距之陽夏,不得前。令故吳令鄭昌為韓王,距漢兵。這裡出現一個叫王陵的人,此人是劉邦老鄉,當時屬於半獨立勢力,項籍為了控制他,同樣綁架了他的母親,其母以死明志,才促使王陵徹底投向劉邦。
可見項籍是有綁架前科的,連次要人物的王陵家室都綁架了,有什麼理由放過劉邦家室?
還有一點就是,漢軍兩次攻破彭城,均沒有找到劉邦家屬,可見項籍相當小心,一直帶在身邊。
劉邦家室一早被綁架無疑,至於劉盈為什麼得脫離,很可能是因為年紀小,認識他的人不多,可以化身平民百姓,藏了起來,等老爸打過來再投靠老爸的軍隊,這樣才得以平安回到老爸身邊。
綜上所述,棄子說是虛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