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依暖之所見

    想來,應該是扁鵲,畢竟扁鵲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有正式傳記的醫生,《史記》中記載了他的生平事蹟,《戰國策》、《韓非子》等古藉中也有相關的片段記載,且扁鵲一直被後世視為醫學鼻祖。

  • 2 # 龍騰雲天親歷者

    我對《黃帝內經》有探索,我認為《黃帝內經》是中國年代最早影響最大的中華醫學經典,而黃帝則是中國古代社會最早的醫生。

  • 3 # 小龍女5505

    中國醫學史上第一個記載於史、有史可查又醫術高超、人品優良的名醫是扁鵲,他也被譽為醫學史上的鼻祖,中國醫學史上十大神醫之首。中國醫學史上另一名醫華倫,又一位醫術精湛、醫德高超、流傳最廣的中國神醫,也名列中華十大神醫之中。

  • 4 # 少顏翁

    中華醫學史上的第一個醫生,根據最早的記載,上古時代的神農氏應該算的上最早的醫生了。

    藥王神農氏

    我們經常所說的炎帝就是神農氏,華夏族的構建者,他發明了五穀農業,和最早的醫藥結構。我們對神農氏辯藥嘗百草的故事耳熟能詳,神農氏族所居住的地方。

    從我們今天的地圖上看,應該在南方一帶。我們根據南方的地理氣候特徵可以得知,南方氣候比北方高,潮溼度比北方大。

    上古時代的人壽命普遍都不高。同樣存在著生老病死的情況,一些非正常死亡的病人引起了當時人的深思,神農氏做為部落的首領,迫切需要可以解決病人的狀。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一些人在吃了烹煮的植物後,病情有了好轉,神農氏就尋找各種不同的草,親身多次嘗藥,以檢驗草藥的功效,最後因為誤嘗斷腸草中毒不幸離世!

    部落的族人為了紀念他的恩德,建立廟堂,供奉他為藥王神,在中國陝,鄂,川的相交地帶都有著神氏嘗草辯藥的傳說!

  • 5 # 協和骨科邊大夫

    在中醫學發展的歷史上出現過許多著名的醫家,他們為中華民族的健康和人口繁衍做出了極大的貢獻,認真閱讀他們為後人留下的著作,研究他們的學說思想和觀點,對於更好地掌握中醫藥知識,發展中醫藥理論具有重要的意義。  

    1. 扁鵲  

    扁鵲,本名秦越人,勃海郡人,約生活於春秋戰國時期。“扁鵲”一詞原本為古代傳說中能為人解除病痛的一種鳥,秦越人醫術高超,百姓敬他為神醫,尊稱其為“扁鵲”。  

    據《史記》所載,扁鵲曾望診過蔡桓侯的臉色,認為其有病,“不治將深”,多次提醒,蔡桓侯始終不聽,拒絕及時醫治,最後抱病死去。扁鵲路過虢國,聽說虢太子暴死,便向太子的屬宮中庶子詢問病情,問明瞭詳細情況後他斷定虢太子沒死,而是患了一種假死的“屍厥”症他親去察看診治,使太子完全康復,從此,天下人傳言扁鵲能“起死回生”。對於扁鵲在中醫史上的歷史地位,司馬遷很明確地說:“扁鵲言醫,守數精明,為方者宗,後世循序,弗能易也。”中醫經典著作《難經》,相傳為秦越人所作,但從內容看當為託名,非其親著。 

     2. 張仲景  

    張仲景,名機,河南省南陽縣人,約生於東漢和平元年(150),卒於建安二十四年(219),因曾擔任過長沙太守,故有“張長沙”之別稱。  

    他“勤求古訓,博採眾方”,廣泛蒐集古今治病的有效方藥,經過幾十年的奮鬥,收集了大量的資料,包括他個人在臨床實踐中的經驗,於公元205年左右寫出了《傷寒雜病論》(即後世的《傷寒論》和《金匱要略》)。  

    《傷寒雜病論》是中國最早的理論聯絡實際的臨床診療專書,它系統分析了傷寒病的原因、症狀、發展階段和處理方法,創造性地確立了對傷寒病的“六經分類”的辨證施治原則,奠定了理、法、方、藥的理論基礎。書中收載了300多首經方,這些方劑藥物配伍精練,主治明確,如麻黃湯、桂枝湯、柴胡湯、白虎湯、青龍湯、麻杏石甘湯等,經過千百年臨床實踐的檢驗,被證實有較高的療效,併為中醫方劑學提供了發展的依據。後世的不少藥方都是從它發展變化而來,因而有“眾方之宗,群方之祖”之稱。 

     3. 華佗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約生於145年,卒於 208年。他是東漢末年一位傑出的醫學家,後世每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他,足見其影響之深遠。  

    華佗行醫,並無師傳,主要是精研前代醫學典籍,在實踐中不斷鑽研、進取。他精通內、外、婦、兒、針灸各科,尤以外科著稱,他創制的“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劑,並用此對病人進行腹部手術。這在中國醫學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麻醉學和外科手術史上也有重要地位。華佗十分提倡導引養生,他創編的“五禽戲”,就是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形態、動作和神態,來舒展筋骨,暢通經脈,以防病祛病。  華佗一生有弟子多人,在中醫史上也多有建樹,如弟子吳普所著《吳普本草》、李當子著《李當之藥錄》,對中藥學的發展作出了一定貢獻。  

    4. 葛洪  

    葛洪,字稚川,自號抱朴子,丹陽句容(今江蘇句容)人。約生於261年,卒於341年。他是西晉著名醫學家、道家、煉丹家和藥物學家。  

    葛洪一生著作頗豐,不過大多已經散佚,流傳至今的主要有《抱朴子》和《肘後救卒方》。《肘後救卒方》(簡稱《肘後方》)是一部可以隨身常備的實用醫籍,收載藥方具有廉、便、驗的特點。書中所述“虜瘡”,是世界上對傳染病“天花”的最早記載。《抱朴子》是一部綜合性的著作,其中記載了很多丹藥配方,描述了許多化學變化和煉丹裝置。葛洪的煉丹術,後來傳到了西歐,促進了製藥化學的發展。  

    5. 陶弘景  

    陶弘景,字通明,晚年號華陽隱居,死後諡號貞白先生,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東南)人。生於456年,卒於536年。經歷了南朝的宋、齊、梁三個朝代,為著名醫藥學家、道家。  

    陶弘景著有數部著作,但多數已佚,其一生最大的貢獻是編寫了《本草經集註》,該書共7卷,載藥730種,它開創了將藥物按玉石、草木、蟲獸、果、菜、米食及有名未用等七類分法;其次,書中對於藥物的性味、產地、採集、形態和鑑別等方面的論述均有顯著提高;書中第一次提出了“諸病通用藥”的概念,分別列舉了80多種疾病的通用藥物,為臨床醫家處方用藥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6. 孫思邈  

    孫思邈,自號孫真人,京兆華原人(今陝西耀縣)人,約出生於隋開皇元年(581),卒於唐永淳元年(682),活了102歲(也有人考證說他活了141歲)。他是唐代著名醫學家和藥物學家,有“藥王”之稱。  

    孫思邈學識淵博,醫德高尚,一直薰陶著代代醫家。約於唐永徽三年(652),孫思邈寫成了《備急千金要方》(簡稱《千金要方》)。後又在唐永隆二年(681)完成了《千金翼方》。兩書各30卷,集前代和當時醫學之大成,尤其書中單立“大醫精誠”強調醫德規範,被後世習醫、業醫者傳為佳話。《千金方》是中國最早的醫學百科全書,從基礎理論到臨床各科,理、法、方、藥齊備,對臨證各科、食療、藥物學、養生學等方面均有很大成就。  

    7. 李東垣  

    李東垣,名杲,字明之,晚年號東垣老人,真定(今河北正定)人。生於金大定二十年(1180),卒於蒙古壽宗元年(1251)。金代著名醫學家、金元四大家之補土派的代表人物。  

    李東垣根據《內經》四時皆以養胃氣為本的理論,結合自己長期的臨床經驗,提出“脾胃為後天之本”的中醫理論,創立了“脾胃學說”,提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的觀點,主張治療以補脾胃為主,創制了補中益氣湯、昇陽益胃湯、黃芪人參湯等方劑。他於晚年總結自己一生的行醫經驗,寫就《脾胃論》一書,這是中醫治療脾胃疾病的經典著作,至今對中醫理論和臨床實踐還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8. 李時珍  

    李時珍,字東璧,晚年號瀕湖山人,蘄州(今湖北蘄春)人。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卒於神宗萬曆二十一年(1593)。  

    李時珍家世代業醫,他閱讀了大量古醫籍,“歲歷三十稔,書考八百餘家,稿凡三易”,終於在1578年他60歲時完成《本草綱目》這部藥物學鉅著。該書共52卷,190萬字,載藥1892種,附藥圖 1109幅,方劑11096首。書中校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大量錯誤和非科學內容,綜合了大量的科學資料,也提出了相當科學的藥物分類方法。《本草綱目》不僅收載藥物學知識,並且記載醫理、驗案、生物、礦物、化學、天文、地理、採礦及歷史資料,因此可以說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鉅著。  

    華佗是其中最有名氣的醫生,人們稱讚一個醫生醫術了得時都會稱其為“華佗在世”。

  • 6 # 小寶編輯

    1、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緩,字越人,又號盧醫,春秋戰國時期名醫。春秋戰國時期渤海郡鄭華人。由於他的醫術高超,被認為是神醫,所以當時的人們借用了上古神話的黃帝時神醫“扁鵲”的名號來稱呼他。

    少時學醫於長桑君,盡傳其醫術禁方,擅長各科。在趙為婦科,在周為五官科,在秦為兒科,名聞天下。秦太醫李醯術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殺之。扁鵲奠定了中醫學的切脈診斷方法,開啟了中醫學的先河。相傳有名的中醫典籍《難經》為扁鵲所著。

    2、張仲景:(約公元150~154年——約公元215~219年),名機,字仲景,東漢南陽涅陽縣人。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後人尊稱為醫聖。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鉅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 。

    3、華佗:(約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一名旉,沛國譙縣人,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並精通內、婦、兒、針灸各科。

    華佗被後人稱為“外科聖手” 、“外科鼻祖”。被後人多用神醫華佗稱呼他,又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有傑出醫術的醫師。

    4、孫思邈:(541年—682年,存在爭議,詳見正文“年齡爭議”目錄),京兆華原人,唐代醫藥學家、道士,被後人尊稱為“藥王”。

    孫思邈十分重視民間的醫療經驗,不斷積累走訪,及時記錄下來,終於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高宗顯慶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國家藥典《唐新本草》。

    5、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人,明代著名醫藥學家。後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醫院判,去世後明朝廷敕封為“文林郎”。

    李時珍自1565年起,先後到武當山、廬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廣、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藥物標本和處方,並於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萬字的鉅著《本草綱目》,此外對脈學及奇經八脈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經八脈考》《瀕湖脈學》等多種。 被後世尊為“藥聖”。

  • 7 # 相理衡真X

    中華醫學史最早記錄的醫生是秦醫緩和,稱《春秋左氏經傳集解》,簡稱巜左傳》記載。成公十年,晉景今因兇殘暴虐,殘殺無辜,終至驚夢成疾;昭公元年,晉平公因沉溺女色,荒淫無度,終以六氣治病。先後由醫緩.醫和分別診視而皆已不可治。醫緩的故事講了三個夢,一是景公夢遇惡鬼,遂驚而成疾;二是景公夢見所患之疾變成兩個小兒藏在膏肓之處,故醫緩診為不可治;三是小臣夢負公登天,不以為殉。記載了古代醫學病因之先河…

  • 8 # 梁山泊老活魚

    文字記載的算是扁鵲。民間有醫聖扁鵲、藥王孫思邈之說。但中國是“藥食同源”,沒文字可查的目前還沒有多數人認可的出現。

  • 9 # 八卦研究室

    中華醫學史上第一個醫生是扁鵲。

    扁鵲(約公元前407——前310年),原名秦越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被列入正史的醫生。“扁鵲”一詞原本為古代傳說中能為人解除病痛的一種鳥,秦越人醫術高超,百姓敬他為神醫,就把古代傳說中黃帝時的神醫“扁鵲”的美名贈給他。

    扁鵲雲遊各國,為君侯看病,也為百姓除疾。他不滿足於一技一法,而是一專多能,技術十分全國。如婦科、五官、小兒科等集醫技於一身。

  • 10 # 華佗線上

    據資料記載周朝就有六醫,包括食醫、瘍醫等,醫生已經進行分科。

    伊尹創制湯液,算得上是中醫湯劑的始祖,也是中國醫學史第一個有名有姓的。伊尹是商代的,遠在周朝之前,所以應該算是第一人。

    而《史記》記載的《扁鵲倉公列傳》,生活在春秋戰國時期,算是周代的,也是很早的醫家。《黃帝內經》也成書於這個年代,推測這個年代應該醫家輩出。

    至於華佗、張仲景,雖然名氣極大,年代較晚,屬於東漢末年建安時期了。

  • 11 # 中老年講壇

    在中醫學中,最有影響的醫藥神話是神農氏嘗百草而始有醫藥的傳說故事,流傳久遠。《中國醫學史》作者陳邦賢說:中國醫藥之起源,歷來有尊伏羲、神農、黃帝為醫神者。

    岐伯,可以說是中國最為古老的醫生了。他是中醫的始祖,同時也是我們人文始祖黃帝的老師。相傳當年黃帝在平涼拜會廣成子之後。廣成子就向他推薦說北地有岐伯,上知天文,下通地理,醫術十分高明。於是黃帝就沿著馬梁河來拜訪他。

    岐伯聽說之後變領著自己的族人前去迎接。相傳他們當年會面之後啊,坐而論道談論了三天三夜。在這期間,皇帝不斷地向岐伯提出問題,岐伯也不斷的回答。後人便將這些問答整理成冊。這就是後來聞名於世的《黃帝內經》。《黃帝內經》可是中國第一部醫學鉅著。與他齊名的,還有中國的第一部藥物學鉅著《神龍本草經》。

    在岐伯身上還有一個特別有趣的傳聞。相傳他出生的時候可謂是祥瑞滿天。他生下來之後呀,因為他的頭特別的大。又是家裡的長子,於是便被稱做岐伯。這個小故事是不是特別有趣呢。

    相傳,岐伯就出生於慶陽市慶城縣。而且慶城也因為這積累下來的中醫古韻。中醫藥事業也是十分發達。相傳各朝各代的百姓都會在家裡供奉一座岐伯的神像。每日叩拜來保佑家裡平安無事,保佑家人身體健康。而在慶城縣也有著名的岐伯廟。在慶城縣還有一座岐黃中醫藥博物館。如果大家有時間的話可以去慶城縣相信在瞻仰器般的同時也能學到不少的中醫知識呢。

  • 12 # 張張1445327

    中醫的鼻祖是黃帝的老師岐伯。

  • 13 # Putiny

    黃帝算不算,如果算的話應該是第一個

  • 14 # 清右漁人

    醫之師本歧黃,黃帝和歧伯一問一答才了黃帝內經,他們是中國中醫的起源

  • 15 # 至臨君子

    很顯然誕生於上古時期的巫醫(但不可考);

    不過無論如何第一個醫生是誰無法追溯了。

  • 16 # 譚南健

    這本清朝手抄本寫的中華醫學史上第一個醫生是伏羲氏。

  • 17 # 迴龍散人

    岐伯。黃帝的問題都是問的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海賊王中路飛為什麼要燒掉梅利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