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邕人字匠

    也對,也不對。

    初學書法,從感興趣的的書體入手,這樣容易堅持下去,起步受規舉太多,聽一些書友指導太多,看書法理論太多,起筆艱難。你看到小孩學走路時指導太多嗎,能開腿大膽走就行,長大了學田徑當職業運動員再規範訓練,科學指導,這種方法才對,我想學書法也是這樣。

  • 2 # 看懂書法

    不對。首先弄懂書法的起源,什麼時候產生的書法?從甲骨到楷書的成立。人們都是在尋找最佳的書寫方式中不斷的摸索總結。直到楷書成立,形成了現在快捷方便的書寫方法,我們稱為書法。

    篆、隸只能稱書。因為篆、隸沒有形成書寫法規,怎麼寫都行,像篆書的一筆可以繞很多個彎兒,隸書有時候多一筆少一筆都行,一個字有時候可以有1萬多種寫法。象福、壽等千奇百怪,實難認讀。在看古代書籍的時候,經常說那個字寫錯了,其實不是錯,是有那種寫法。所以到了楷書。就不能亂寫,必須按照法規寫,多一點兒都是錯的,筆畫寫的位置不對也是錯的,比如像玉和玊這時才形成了書法。在唐代已經明文規定篆凡是不能流暢書寫的字、添過、做作的字型都屬藝術字。

    先弄清藝術的概念,藝術的定義是具有創造性,形象性,技巧性,能自由地表達情感與意象的稱之為藝術。

    再從書法藝術這個層面來探討,書法到了晉楷以王羲之為代表,寫到很高境界,把楷、行、草寫到很高境界,人們對書寫已能注入情感表達,自由書寫,且具有很高的觀賞性及收藏性,至此自覺形成了書法藝術。簡稱書法。

    書法就是具有高度美感、高協調性、易書寫、不做作、識讀性強的特性。且具有表情達意的功能 。

    況且篆、隸已經是淘汰的字型,學了只能起到展覽、觀賞的作用。學了篆,隸,容易形成軟、綿的書寫習慣。所以初學書法最好從唐楷開始。寫好了唐楷,篆、隸很容易上手,只不過筆法變化而已。書法最難過的關是結構關。

    當然我們在學習書法的時候,順帶學一下他們的筆法和結構方面的搭配技巧是很有必要的,畢竟楷書是從他演化而來。寫好楷書就已經是很難的事,第一次聽說有篆楷。

  • 3 # 漢風堂李銘強

    針對初學者來說這種說法可行的,初學書法需要在一種或者兩種筆法接近的書體上學習,抓住一體一本帖子為主功,另一書體為副,比如說篆隸,和隸楷,但楷書不要學唐楷可以學魏碑,因為篆書和隸書筆法一脈相承下來,隸書和魏碑筆法也是一脈相承下來,練習中容易把握好用筆特徵和書寫習慣,符合了文字、書法演變流程,學習起來上手快,不易乏味,相對不會走太多彎路。反之,筆法特徵懸殊,自學起來吃力,容易走彎路和進步遲緩。

    如果是多隸和多楷練習的話,就成了大染缸和大雜燴了,學不好會學出一身習氣來,學不到精髓,到頭來會感覺沒有入門。

    正確的學書方法最好是先專注一家,然後再博採眾家。這樣會深入理解書法內外本質,並把握住用筆用線本質、字形變化處理運用達到高階書法目標。

  • 4 # 浪擊天1

    我建議對提此問題之人,想學好書法首先要專心從你喜歡的字型入手,打基礎,六十六年前,家父告之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先從楷入手,之後再拓寬行、行草、篆、隸,再次之就是研究古代各種字型之起源,如陶文、骨甲文、金文等大篆,及秦李斯創小篆,之後才有的篆隸、隸等,再往後行、楷、章草、草書並起,也要研究歷代書法家善常何種字型之書法。歷代許多書法名家都掌握多種體的寫法,只會一種字型者並不多見。飯,一口一口吃!步,一步一步走!算了,不多說了!我能寫一部書法起源發展史。本人與他人合編出版發表過一千二百萬字的六部文藝史志整合志書了。

  • 5 # 三樂書屋

    答:從學習者視角和審美排他性兩個方面來說,這樣的說法是正確的。理由有三:

    一、有代差的東西不容易混淆,古代學書者就是這麼幹的。

    二、同一代的東西容易混淆,古代學書者沒做過今人也別這麼做。

    三、一個人的審美是具有排他性的,很少會出現同時喜歡兩種楷書或兩種隸書的人。

    有代差的東西不容易混淆,古人就是這麼幹的。比王羲之在沒有創立自己的書寫風格之前,他肯定是學前人的寫法啊,那他之前有什麼字型可學呢?當然是篆、隸啦,不同書體雖然存在縱向的繼承關係,但篆、隸、楷這種有代差的書體間有跨越式的變革,從漢字的發展歷史的長河中把他們三段抽出來,放在我們面前,已經是太不一樣啦,不僅感官效果不一樣,而且用筆也有太多不同,甚至筆都不同,相當於乾的都不是一碼事啦,當然沒什麼混淆的啦。所以說,三者之間差異大,容易區分,不構成干擾。比如:篆書都是曲線長筆畫,楷書都是直線短筆畫,使用的筆也不同,一個適合用長鋒筆,一個適合用短鋒筆,同時學干擾是很弱很弱的。

    同一代的東西容易混淆,古人沒做過今人也別這麼做。古代大書家創立了自己的書派後,書派之間的相互學習影響的故事未曾聽說。而且,書法向來提倡習古不習今,我想古時的顏、歐、柳、趙、蘇、黃、米、蔡也是這樣吧。以楷書為例,根據《辭海》中關於楷書的解釋,說它“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所以,楷書具有整齊一律、多樣統一的特徵。不同楷書流派自然都是符合這一標準的,所以至少從直觀上,他們給人的觀感是很一致的,要找出差別得細看。這就導致不易區分,處處相似往往不同,兩樣一起學習時,肌肉和大腦要處理的資訊繁複細微,給人造成困惑。所以同一書體基本特徵相同或相近,在觀感、章法、結構上差異較弱相近較多。他們的差別多在筆畫細節上,比如,類似於找出並掌握顏體和歐體“豎鉤”的用筆差別之類的問題很多很多。如果同時學習顏體和歐體,我想經常會出現用顏楷的筆法寫歐楷的豎鉤的情況。所以多隸、多楷還是不要同時學啊。對於學習者,總找細微的差別是很困難的,而對於那些明顯的差別是很容易區分的。肌肉記憶是不容易混淆的,是可以區分的。動作不相近,練的是不同的東西。

    一個人的審美是具有排他性的,很少會出現同時喜歡兩種楷書或隸書的人,若有這樣的人,炫技嫌疑很大。書法作為一門藝術,它用形意結合的方式傳達著多樣的情緒和意境,不同的風格的書派往往吸引不同性格的人,很難想象一個喜歡顏體的人同時喜歡虞世南的楷書。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多隸、多楷同時學是沒有道理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米10和華為P40哪個更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