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遊遊蜉蝣
-
2 # 創東時代期貨策略師莊
“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出自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牡丹亭還魂記》。
全文如下:
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閒尋遍,在幽閨自憐。
譯文:嚴寒時節,萬木凋零,只有松樹柏樹不畏冰雪,傲然挺立。路與遙遠才可以知道馬兒是不是強壯,只有和人相處久了才能看清人心。原來花奼紫嫣紅地開滿,現在卻是斷井頹垣,良辰美景也只能看天氣,現在去誰家院子賞心。雲霞翠軒和雨絲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擴充套件資料:
《牡丹亭還魂記》創作背景
在萬曆二十八年(1598年),湯顯祖辭官,回到家鄉江西臨川縣的鄉村閒居。這一年他49歲。他在生活中耳聞目儲了一些青年男女的愛情遭遇,這些經歷激起了他的創作感情。回鄉不久,他就開始了《牡丹亭還魂記》的寫作。《牡丹亭還魂記》據明人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改編而成。
在明朝初期,由於各地方語言、風俗以及傳統音樂的差異,傳奇劇可以說是諸腔競作,包括了大量風格各異的地方聲腔。到了明朝中期,南曲中最為盛行的四大聲腔為:“海鹽腔”、“餘姚腔”、“弋陽腔”、“崑山腔”。
嘉靖、隆慶年間,以魏良輔為代表的一批戲曲音樂家,對崑山腔進行了全面改進。在唱曲的板眼、宮調等方面,伴奏方面,氣韻和平仄的使用方面,將崑山腔進行重新的規劃整理,創立了一種清新典雅的聲腔風格,時稱“水磨調”、“冷板曲”。 《牡丹亭還魂記》就採取了由海鹽腔衍化而來的宜黃腔為基礎寫作。
-
3 # 雲清雲
你好我是命理師雲清,我來回答下這個問題。
《歲寒知松柏》是宋代詩人黃庭堅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
全文如下:
歲寒知松柏
群陰彫品物,松柏尚桓桓。
老去惟心在,相依到歲寒。
霜嚴御史府,雨立大夫官。
犧象溝中斷,徽弦爨下殘。
光陰一鳥過,翦伐萬牛難。
春日輝桃李,蒼顏亦預觀。
作者介紹黃庭堅(1045.8.9-1105.5.24),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著有《山谷詞》,且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
創作背景宋紹聖初,黃庭堅出任宣州知州,改知鄂州。章敦、蔡卞與其黨羽認為《神宗實錄》多誣陷不實之辭,使前修史官都分別居於京城附近各處以備盤問,摘錄了千餘條內容宣示他們,說這些沒有驗證。不久,經院受考察審閱,卻都有事實根據,所剩下的只有三十二件事。黃庭堅在《神宗實錄》中寫有“用鐵龍爪治河,有同兒戲”的話,於是首先盤問他。黃庭堅回答道:“庭堅當時在北都做官,曾親眼看到這件事,當時的確如同兒戲。”凡是有所查問,他都照實回答,毫無顧忌,聽到的人都稱讚他膽氣豪壯。黃庭堅因此被貶為涪州別駕、黔州安置,攻擊他的人還認為他去的是好地方,誣他枉法。後因避親屬之嫌,於是移至戎州。
解語作者做這首詩,即明指又暗喻,來抒發自己乃棟樑之才,卻被小人陷害的心情。
-
4 # 宛丘子
主謂 季節寒冷,才知松柏具有耐寒的品質。比喻只有經過艱苦惡劣環境的考驗,才能看出一個人的高尚精神品質。語本《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元曲選·冤家債主》:“你待要沙暖睡鴛鴦,我則會歲寒知松柏。”※柏,不讀作bó。△褒義。用於比喻良好品質。→疾風知勁草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也作“歲寒松柏”。
-
5 # 杜象應
“歲寒知松柏”這首詩岀自湯顯祖的《牡丹亭》中,原文如下:
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簡單釋義:經過嚴寒的冬天,知道了松柏是最耐寒冷的,在遇到困難時,能和你共度難關的人才是真朋友。路途遙遠方知馬匹的耐力是否能跑,日子久了,才能看到這個人的內心如何。
那“歲寒知松柏”的起源於那裡呢?要釐清這個問題,必須先了解一下歷史上的這兩位名人:
湯顯祖(公元1550~1616年):明代戲曲作家、文學家,被譽為“東方的莎士比亞”。其一生所創作以戲曲為最多,代表作是《牡丹亭》。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被後世稱為“孔聖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著有儒家經典《論語》。
從以上兩位名人的歷史朝代來推導,說明湯顯祖的“歲寒知松柏”應該是起源於孔子的《論語》。
《論語》中有云:“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此句意思為:寒冬臘月裡,萬木凋零,只有松柏堅持到最後凋謝。
那麼“歲寒知松柏”這首詩的現實意義如何?雖然說“歲寒知松柏”這首詩起源於孔聖人的《論語》,但作者湯顯祖要傳承的理念並非是原義,而是在警醒後人,間接地告訴人們做事看人的準則。
人的一生不可能都一帆風順,往往在有難時卻一個接一個。當我們面臨這種困境時,要像松柏一樣在嚴寒中傲然挺立、不扒下,始終保持高昂的鬥志。
俗話說,一個籬笆,三根樁。當我們處於挫折中,無論是你幫我或是我幫你,都要有一種真情在裡面。只有經歷過這樣的患難與共的考驗,才能讓人間充滿愛。
總之,“歲寒知松柏”這首詩起源於孔子的《論語》,但實義更豐富,是識人做事的總結語。比喻一個人只有經歷過嚴峻的考驗,才真知道他(她)的品質。 -
6 # 驛客
“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出自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牡丹亭還魂記》。
一、全文:
《牡丹亭還魂記》
——明•湯顯祖
歲寒知松柏,
患難見真情。
路遙知馬力,
日久見人心。
二、譯文:
嚴寒時節,萬木凋零,只有松樹柏樹不畏冰雪,傲然挺立。路與遙遠才可以知道馬兒是不是強壯,只有和人相處久了才能看清人心。原來花奼紫嫣紅地開滿,現在卻是斷井頹垣,良辰美景也只能看天氣,現在去誰家院子賞心。雲霞翠軒和雨絲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三、賞析
天冷了就知道松柏不會凋零,出事了就知道誰對自己是真心的,路走的夠遠了才知道是不是一匹好馬,人相處的久了才知道是不是一個好人。曾經百花爭豔,而今斷壁殘垣,美好的事情已成過往,讓人愉悅的事情只會在別人家裡出現,天邊的雲縷, 朝舒暮卷 ,風雨如絲, 飄搖在煙雨中的畫船, 隔著屏風看這時光流逝 ,曾經也是如花一樣美貌, 只怪時光匆匆 ,又整日無所事事 ,只好躲在房間裡獨自哀傷。
四、創作背景
在萬曆二十八年(1598年),湯顯祖辭官,回到家鄉江西臨川縣的鄉村閒居。這一年他49歲。他在生活中耳聞目儲了一些青年男女的愛情遭遇,這些經歷激起了他的創作感情。回鄉不久,他就開始了《牡丹亭還魂記》的寫作。《牡丹亭還魂記》據明人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改編而成。
五、作者簡介:
湯顯祖(1550—1616),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漢族,江西臨川人。公元1583年(萬曆十一年)中進士,任太常寺博士、禮部主事,因彈劾申時行,降為徐聞典史,後調任浙江遂昌知縣,又因不附權貴而免官,未再出仕。曾從羅汝芳讀書,又受李贄思想的影響。在戲曲創作方面,反對擬古和拘泥於格律。作有傳奇《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紫釵記》,合稱《玉茗堂四夢》,以《牡丹亭》最著名。在戲曲史上,和關漢卿、王實甫齊名,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都有著重要的地位。
-
7 # 凝視明天的世界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論語·子罕》上的:“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歲寒,是每年天氣最寒冷的時候。雕,通“凋”,凋零。到了每年天氣最冷的時候,就知道其他植物多都凋零,只有松柏挺拔、不落。比喻有修道的人有堅韌的力量,耐得住困苦,受得了折磨,不至於改變初心。
中文名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1)也。” (《論語·子罕第九》)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孔子說:“(到了)一年之中最寒冷的季節,這樣才知道松樹和柏樹是不會凋謝的。”
深層含義
孔丘說:“在艱苦的環境中,才知道誰才是真正的君子。”
孔丘說:“在汙濁的社會中,才知道誰才是真正的君子。”
-
8 # 詩詞生活日記
基本解釋
寒冬臘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只有經過嚴峻的考驗,才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
詳細解釋
【解釋】:寒冬臘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只有經過嚴峻的考驗,才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
【出自】:《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示例】:歲寒松柏當朝選,忠臣要剖葵心獻。 ◎明·王世貞《鳴鳳記》第十六出
-
9 # 光之影楊楊
“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出自明代劇作家湯顯祖的《牡丹亭還魂記》。
全文如下:
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朝飛暮卷,雲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閒尋遍,在幽閨自憐。
譯文:嚴寒時節,萬木凋零,只有松樹柏樹不畏冰雪,傲然挺立。路與遙遠才可以知道馬兒是不是強壯,只有和人相處久了才能看清人心。原來花奼紫嫣紅地開滿,現在卻是斷井頹垣,良辰美景也只能看天氣,現在去誰家院子賞心。雲霞翠軒和雨絲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
擴充套件資料:
《牡丹亭還魂記》創作背景
在萬曆二十八年(1598年),湯顯祖辭官,回到家鄉江西臨川縣的鄉村閒居。這一年他49歲。他在生活中耳聞目儲了一些青年男女的愛情遭遇,這些經歷激起了他的創作感情。回鄉不久,他就開始了《牡丹亭還魂記》的寫作。《牡丹亭還魂記》據明人小說《杜麗娘慕色還魂》改編而成。
在明朝初期,由於各地方語言、風俗以及傳統音樂的差異,傳奇劇可以說是諸腔競作,包括了大量風格各異的地方聲腔。到了明朝中期,南曲中最為盛行的四大聲腔為:“海鹽腔”、“餘姚腔”、“弋陽腔”、“崑山腔”。
嘉靖、隆慶年間,以魏良輔為代表的一批戲曲音樂家,對崑山腔進行了全面改進。在唱曲的板眼、宮調等方面,伴奏方面,氣韻和平仄的使用方面,將崑山腔進行重新的規劃整理,創立了一種清新典雅的聲腔風格,時稱“水磨調”、“冷板曲”。 《牡丹亭還魂記》就採取了由海鹽腔衍化而來的宜黃腔為基礎寫作。
-
10 # 春風化雨送福來
這句詩是出自《論語·子罕,原文為“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意思是寒冬臘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只有經過嚴峻的考驗,才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
我們平常知曉的詩句有:
1.歲寒知松柏,日久見人心。
2.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3.黃庭堅也寫過一首《歲寒知松柏》
松柏天生獨,青青貫四時。
心藏後凋節,歲有大寒知。
慘淡冰霜晚,輪囷澗壑姿。
或容螻蟻穴,未見斧斤遲。
搖落千秋靜,婆娑萬籟悲。
鄭公扶貞觀,已不見封彝。
-
11 # 文尖領先
唐顯祖是明朝萬曆年間最著名的戲劇象,文學家,他的佳作《牡丹亭》一詩寫出了人一生的全面。歲寒知松柏,患難見真情,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第一句寫出了歲寒知道松柏的實誠和實在,每年一青一黃,而青松總是傲風斗霜決不變色,有難的時候才能看出真情,才能看清人的真面目。路途遙遠讓你知道馬為的作用。時間長了,什麼人,什麼思想也都現顯,露出真實的面目。明朝狀`元羅殿在《醒世詩》上也有這麼一句:松柏青青耐歲寒,更加說明松柏那堅韌的毅力和吃苦耐勞的t精神是值得歌頌的。
-
12 # 為了我夢中的橄欖樹2
歲寒知松柏這首詩的起源是什麼?
從詩歌的藝術特色角度來講,歲寒知松柏,屬於用典。這首詩中的這句詩的原型源於巜論語》當中的"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所以它屬於用典,它來自論語。
這樣的一種藝術手法可以使詩歌的作品內涵更豐富,更具有表現力,更經得起推敲,更耐人尋味。
從修辭角度來講,它又屬於引用,這是一種暗引。源頭還是可以追溯到巜論語》這樣的修辭方法,使作品內容顯得更豐滿,表現力得到加強,有利於表現詩歌的主旨!
另外,它還有象徵的手法的體現,可以使主旨體現得更好。
-
13 # 老街味道
問題:歲寒知松柏這首詩起源是什麼?前言
這句詩出自於《論語》: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論語·子罕》
這句話被縮減為“歲寒知松柏”,因為論語是讀書人的必讀書,大家都知道省略了“後凋”之意。
縮減後,言簡意賅,被後人的詩文常常用到。
一、全唐文中的歲寒知松柏在全唐文中,有一篇《賜陳敬瑄太尉鐵券文》。 中和三年,晚唐皇帝唐僖宗賞賜陳敬瑄鐵券。
這個陳敬瑄是宦官田令孜之的親哥哥,田令孜控制朝政,讓自己的哥哥陳敬瑄不僅有權監督西川,還監督東川、山南西道和三峽地區。
這個陳敬瑄不的官職又長又多:
劍南西川節度副大使管內觀察處置統押近界諸蠻及西山八國雲南安撫制置指揮諸道兵馬供軍等使開府儀同三司太尉兼中書令成都尹上柱國穎川郡食邑三千戶食實封四百戶陳敬瑄.......
其文中寫到:
鏤以金鏞,賜其鐵契。後來繼者,豈在他人。歲寒知松柏之心,國難見忠貞之節。五山鎮地,一柱擎天。氣壓乾坤,量含宇宙。
這個“一柱擎天,氣壓乾坤“的陳敬瑄割據一方,與田令孜狼狽為奸,對朝廷陰奉陽違。兄弟二人後來失勢,陳敬瑄雖然有鐵券,但還是王建(五代前蜀國國主)斬首。
“歲寒知松柏之心,國難見忠貞之節“是莫大的諷刺。
二、黃庭堅以《歲寒知松柏》為題北宋詩人黃庭堅曾有五言排律《歲寒知松柏》二首,其中一首寫道:
松柏天生獨,青青貫四【時】。心藏後凋節,歲有大寒【知】。慘淡冰霜晚,輪囷澗壑【姿】。或容螻蟻穴,未見斧斤【遲】。搖落千秋靜,婆娑萬籟【悲】。鄭公扶貞觀,已不見封【彝】。
蘇軾還次韻唱和了一首,《和黃魯直效進士作二首 其一 歲寒知松柏》:
龍蟄雖高臥,雞鳴不廢【時】。炎涼徒自變,茂悅兩相【知】。已負棟樑質,肯為兒女【姿】。那憂霜貿貿,未喜日遲【遲】。難與夏蟲語,永無秋實【悲】。誰知此植物,亦解秉天【彝】。
次韻,是指用原作的韻腳,且次序相同。這兩首詩的韻腳:時、知、姿......完全一樣。
黃魯直即黃庭堅,蘇門學士之一,也是江西詩派三宗之一。效進士作,大概是指這首詩是試帖詩的形式。唐朝科舉在高宗李治時做了改革,進士科考詩賦,詩的創作大多是五言排律,考試的詩叫做試帖詩,。
宋治平四年(1067年),黃庭堅考中進士,當時還是考詩賦的。到了熙寧四年(1071年),王安石改革科舉,廢除了詩賦詞章取士的舊制, 把試帖詩去掉了。
三、歲寒知松柏入詩。南北朝詩人湛挺有一首《歷山草堂應教》:
閉戶守玄漠,無覆車馬跡。衰廢歸丘樊,歲寒見松柏。
身慚睢陽老,名忝梁園客。習隱非朝市,追常在山澤。
離離插天樹,磊磊間雲石。持此怡一生,傷哉駒度隙。
詩中有“歲寒見松柏”之句,這是化用了論語的典故。
唐朝宰相張說《代書寄薛四》中,也用到了這個典故:
孤雁東飛來,寄我紋與素。紋足經三象,素當綜群務。
遠見故人心,一言重千金。答之彩毛翰,繼以瑤華音。
歲寒眾木改,松柏心常在。
詩中有“歲寒眾木改,松柏心常在。”其意還是論語的本意。
趙蕃是南宋中期著名詩人,也是江西詩派的代表詩人之一。他有一首題目好長的詩,《十一月二十三夜通夕不寐為賦梅詩且懷斯遠成父友弟及五首而曉書呈在伯 其三》:
婆娑風月隅,窈窕溪山宅。林園故幽幽,鷗鷺空脈脈。雖雲有逢迎,未易相主客。桃李自成蹊,歲寒知松柏。
歲寒知松柏,作為一個典故的使用寫入詩中,很早就有了。但是把這五個字連在一起,趙蕃是不是第一個寫入詩句的,就不清楚了。
結束語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每到了天氣寒冷的時候,才知道松樹和柏樹最耐寒,在萬物凋零的時候,松柏卻依然挺拔長青。
李世民曾有詩: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又有俗語: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沒有經歷的艱難困苦,很難看出一個人的真誠與能力。歲寒知松柏,亦如是也。
回覆列表
歲寒知松柏這句詩出自春秋《論語.子罕》原文為歲寒,然後知松柏後之凋也。意思是經歷嚴寒,才知松柏四季常青。借喻人只有經歷困難和嚴竣的考驗,才能看清一個人的高貴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