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0
回覆列表
  • 1 # 來往有白丁

    當風要刮來的時候一定會有徵兆,就是樹在不停地搖晃。這說明任何事物的發生均有一定的自然規律,需要我們細心地觀察。

  • 2 # 陽光清新人生

    這句話的原文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

    出自:

    《孔子家語·卷二,致思第八》。

    孔子行,聞哭聲甚悲。孔子曰:“驅之!驅之!前有賢者。”至,則皋魚也。被褐擁鐮,哭於道傍。孔子闢車與之言曰:“子非有喪,何哭之悲也?”

    皋魚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學,遊諸侯,以後吾親,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間吾事君,失之二也;與友厚而小絕之,失之三矣!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見者,親也。吾請從此辭矣!”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誡之,足以識矣。”於是門人辭歸而養親者十有三人。

  • 3 # 成龍高志強

    這句話說完整應該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是我自己經常告誡自己,樹想靜下來而風吹不止,子想看看孝敬父母而父母已經不在了,所以要在父母健健在時急時行孝,

  • 4 # 透明人間

    相比“樹欲靜而風不止”我更喜歡“子欲養而親不待”!斷章取義的看古文,容易歧義,就像很多歷史人物,你不放在當時的歷史情境中去客觀看待,沒法理解為什麼會這樣做,而不是那樣做…樹有點擬人化,風為客觀的外因,比喻受制於外在客觀影響,而身不由己;而作者更想表達的是,“子欲養而親不待”的人生憾事,人都有生老病死的無奈(客觀影響),但不要在自己有能力的忽視對至親反哺…

  • 5 # 老孔講故事

    “樹欲靜而風不止”,按字面的意思不難理解,就是樹想要靜止,但是風的力量卻使它非動不可,表示客觀事物是不以人的主觀意識為轉移的,而現在,則更多的是用來比喻形勢與自己的願望相違背的境況。

    就比如,有時候我們明明不想找麻煩,但是總有意想不到的麻煩找上門來,想躲也躲不開,最後搞得心煩意亂不說,可能還被糾纏很久,在這種情況下,恐怕大多數人都會升起一種有心無力的感覺。

    雖然遇到“樹欲靜而風不止”的情況很令人沮喪,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其實它的下一句才是重點,那麼,這句話到底說的是什麼呢?在此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樹欲靜而風不止”的出處,它本來出自《韓詩外傳》卷九。

    其原文是:孔子行,聞哭聲甚悲。孔子曰:“驅之!驅之!前有賢者。”至,則皋魚也。被褐擁鐮,哭於道傍。孔子闢車與之言曰:“子非有喪,何哭之悲也?”

    皋魚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學,遊諸侯,以後吾親,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間吾事君,失之二也;與友厚而小絕之,失之三矣!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見者,親也。吾請從此辭矣!”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誡之,足以識矣。”於是門人辭歸而養親者十有三人。

    這段話的大意是說,有天孔子出行,突然聽到有人哭的十分悲傷,知道是個聖賢之人,便趕緊趕了過去,等到了近前,發現是一個叫皋魚的人正坐在道邊哭泣,孔子就問他,你們家是不是有喪事啊,所以哭的這麼傷心?

    皋魚告訴孔子,他哭是因為犯了三個過失,第一個過失是年少的時候為了求學,周遊諸侯國,以致耽誤了贍養雙親的時間,第二個過失是由於自視清高,不願意為君主效力,對君上對國家沒有貢獻,第三個過失是本來和朋友交情深厚卻很早就斷絕了來往。

    說到這裡,皋魚感慨到,樹想靜下來可風卻不停止,子女想好好贍養父母可父母卻不在了,過去而不能追回的是歲月,逝去而再也見不到的是親人,請允許我從此離別人世(去陪伴逝去的親人)吧,說著話,就此辭世而去了,這便是有名的“皋魚之泣”,也叫“皋魚三失”。

    皋魚的話對孔子的觸動很大,他轉過頭教育弟子們透過這件事要明白其中的道理,並引以為戒,此後,有大約十分之三的門徒向孔子辭行,回家贍養雙親去了,由此不難看出,相比“樹欲靜而風不止”,其實“子欲養而親不待也”才是重點。

    也許“樹欲靜而風不止”會讓你沮喪,會讓你彷徨,但是,請不要忘記,親情才是最可貴的,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現在很多時候不但人情變得冷漠了,就連親情也漸漸被人遺忘了,古人因為沒有對父母盡到孝心而感到羞愧,而如今的我們呢?可能很多人連父母的生日都不記得是哪一天了。

  • 6 # 熊熊媽愛生活

    原句是樹欲靜而風不止 子欲養而親不待.

    意思是:樹想靜靜地呆一會,可是風卻讓他不停地搖曳.當你想贍養雙親,可能他們已等不及便過世了.

    原文是:

    孔子行,聞哭聲甚悲.孔子曰:「驅驅前有賢者.」至,則皋魚也,被褐擁鐮,哭於道傍.孔子闢車與言曰:「子非有喪,何哭之悲也?」皋魚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學,遊諸侯,以後吾親,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閒吾事君,失之二也.與友厚而少絕之,失之三也.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見者,親也.吾請從此辭矣.」立槁而死.孔子曰:「弟子誡之,足以識矣.」於是門人辭歸而養親者十有三人.

  • 7 # 在陽臺上的張小喵

    首先,訂正一下,應該是樹欲動而風不止。

    這句話的意思是樹要靜止,風卻不停息地颳得它搖動。比喻事物的客觀存在和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出自《韓詩外傳》卷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也。”

  • 8 # 璀璨星成

    不是內心所願,無可奈何的心情。

    樹想靜下來,風卻不停的颳著,原比喻事情不能如心願,現也比喻國內外敵對勢力的挑戰。

  • 9 # 宇文東耳

    這個題是不是問反了?如果我理解沒錯的話應該是樹欲靜而風不止。

    “樹欲靜而風不止”意思就是:樹想要安靜下來,風卻不停地颳著,迫使著樹晃動。這個詞經常用來比喻事情往往不能遂人的心願,還可以比喻階級鬥爭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這句話是出自漢朝韓嬰的《韓詩外傳》中,其實這只是上半句,還有下半句就是:“子欲養而親不待。”

    表示客觀事物是不以人的主觀意識為轉移,或比喻形勢與自己的願望相違背。

    用於感嘆子女希望盡孝時,父母卻已經亡故。以此來比喻痛失雙親的無奈,反映出百善孝為先的重孝觀念。後人便以“風樹之悲”來借喻喪親之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章啟群教授的《新編西方美學史》怎麼樣?屬於什麼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