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字清臣,別號應方,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名臣、書法家,與柳公權並稱“顏柳”,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楷書四大家”。唐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世稱顏魯公。784年,被縊殺,追贈司徒,諡號“文忠”。
天寶十一載(752年),轉任武部員外郎,因楊國忠的排擠,於第二年被調離京師,出任平原太守。天寶十四載(755年),安祿山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藉口,在范陽起兵。河北郡縣大都被叛軍攻陷,只有平原城防守嚴密,顏真卿派司兵參軍李平騎快馬到長安向玄宗報告。顏真卿被河北十七郡共推為統帥,集合了二十萬大軍,橫絕於燕趙之間,成為安祿山亂軍後方大患。顏真卿也成為安祿山的眼中釘,肉中刺。但不論是戰鬥,還是送人頭來威脅,抑或是招降,顏真卿堅持抵抗,就是不降。
天寶十四載(755年),顏真卿之兄顏杲卿為常山(河北正定縣西南)太守,侄子顏季明季明隨之,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軍圍常山,俘虜顏季明,藉此逼迫顏杲卿投降,但顏杲卿不肯屈服,還大罵祿山,叛軍兵士用刀割了顏杲卿的舌頭。季明被斬,城破後,杲卿亦不降而死。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季明堂叔顏真卿,遣人至河北尋得顏季明首級而祭之,面對此情此景,國仇家恨,泣作《祭侄帖》,號稱“天下第二行書字帖”,僅次於王羲之《蘭亭集序》。
其實是祭奠兄長和侄子二人,史書上記載顏真卿祭奠時只有顏杲卿的一隻腳,和顏季明的頭顱,加上顏季明年紀輕輕,才華出眾和悲慘的命運(被割頭),所以作者情感更悲痛侄子,內容也就更側重是“祭侄”。
顏真卿,字清臣,別號應方,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名臣、書法家,與柳公權並稱“顏柳”,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楷書四大家”。唐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世稱顏魯公。784年,被縊殺,追贈司徒,諡號“文忠”。
天寶十一載(752年),轉任武部員外郎,因楊國忠的排擠,於第二年被調離京師,出任平原太守。天寶十四載(755年),安祿山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藉口,在范陽起兵。河北郡縣大都被叛軍攻陷,只有平原城防守嚴密,顏真卿派司兵參軍李平騎快馬到長安向玄宗報告。顏真卿被河北十七郡共推為統帥,集合了二十萬大軍,橫絕於燕趙之間,成為安祿山亂軍後方大患。顏真卿也成為安祿山的眼中釘,肉中刺。但不論是戰鬥,還是送人頭來威脅,抑或是招降,顏真卿堅持抵抗,就是不降。
天寶十四載(755年),顏真卿之兄顏杲卿為常山(河北正定縣西南)太守,侄子顏季明季明隨之,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軍圍常山,俘虜顏季明,藉此逼迫顏杲卿投降,但顏杲卿不肯屈服,還大罵祿山,叛軍兵士用刀割了顏杲卿的舌頭。季明被斬,城破後,杲卿亦不降而死。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季明堂叔顏真卿,遣人至河北尋得顏季明首級而祭之,面對此情此景,國仇家恨,泣作《祭侄帖》,號稱“天下第二行書字帖”,僅次於王羲之《蘭亭集序》。
其實是祭奠兄長和侄子二人,史書上記載顏真卿祭奠時只有顏杲卿的一隻腳,和顏季明的頭顱,加上顏季明年紀輕輕,才華出眾和悲慘的命運(被割頭),所以作者情感更悲痛侄子,內容也就更側重是“祭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