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龍女5505
-
2 # 智囊智囊
很簡單,因為“臣妾做不到”啊。
李顯李旦都是武則天的親兒子,你見過幾個兒子廢親媽的?
另外,武則天的許可權都是李治給的。武則天很早就已經在後臺掌握實權了。
李治中途還一度想讓武則天攝政,但是最後被朝廷大臣制止了。
拼名分,人家是你親媽,親媽,親媽,你能廢親媽?
拼實力,被捏的死死的。
他能活下來就不錯了。
-
3 # 延慶卅四年
一方面武則天是李顯的親媽,李顯萬無廢立之心。
另一方面,李顯自小生活在自己的母親武則天的所謂陰影之下,見到母親本身就恐懼至極,哪敢生出廢黜母親的想法呢?
-
4 # 至高克勒貓
李顯性格太懦弱了,他既沒有雄才大略,也沒有敢於和武則天翻臉的勇氣,他要的只不過是苟安,所以他不會去政變的,在他眼裡,是划不來的
-
5 # 一千零一個答案
李顯是一個懦弱無能的人,心無大志,只要武則天不殺他,他就心滿意足了。
真正有野心的是李顯的妻子韋氏。李顯繼位後,韋氏攛掇李顯將自己的父親提拔為宰相,經常和朝廷中另一個宰相裴炎發生矛盾,武則天對於自己親兒子李顯培植勢力與自己分庭抗禮這件事很是惱怒,於是輕易地把他廢掉並讓李旦繼位。 可見李顯只是一個空架子,沒有權力。
李旦是個聰明人,繼位不久就把皇位還給了武則天。武則天在位期間,很多李氏宗室打著李顯的旗號反抗武則天,而李顯因為韋氏的勸說沒有參與進去,於是又讓李顯當太子。大臣們趁武則天年邁生病期間發動神龍政變,將李顯扶上了皇位。
李顯的皇位是失而復得,做事肯定會比以前小心謹慎。況且當時的武則天已經年邁,又是自己的親生母親,沒有必要廢掉武則天的太后之位。
-
6 # 甲小佳
你好,他力量不夠,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政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政變麼,就是要把現在掌權的人放倒,自己上去掌權。關鍵問題在於,人家掌權那麼久,手下一大堆小弟把控著各個部門,眼線到處都是,李顯拿什麼放倒人家呢?要知道奪權這事從來就不是隻處理一個人就能解決的問題,要解決的是當權者後面的一群人。
說不定李顯剛打算幹一票,對面就先知道了,李顯這立馬完蛋,例如戊戌變法最後袁世凱一通告密,六君子就只能法場上見了。
就算幹成了,把武則天軟禁了,但下面群臣不聽李顯的,機構運轉不動,怎麼辦呢?
如果失手把武則天殺掉了,問題更嚴重,這屬於弒母,儒生罵也把他罵死了,各地的李氏難免會打著道德的旗號鬧個事啥的,武則天的勢力在朝中內應一下,直接GG了。
李顯的性格和經歷讓他沒這個想法李顯這個人從小就懦弱無能,先被武則天控制,登基後又被韋氏控制,一生都被女人玩弄於股掌之間,憑他的能力和志氣恐怕根本沒奪權的膽量。
而且李顯也不是什麼明君,他想給韋氏的爹搞個官噹噹,大臣不同意,他就大發雷霆,竟說出把天下給韋氏也無不可這種話,武則天當權比他當權要強得多了。
綜上,他不奪權一是他沒種,二是他奪不動。而且客觀來說,他當權沒有武則天當權好。
-
7 # 土鱉小鹹菜
考慮自身實力,考慮政局穩定,考慮大唐長遠發展,不能忽略武則天的歷史地位和功績,人無完人,要批判地評價,男本位的思想本身就是封建,何況封建制度本身就代表小眾的地主階級,剝削階級必然會被淘汰
-
8 # 菁2020
唐中宗李顯是一個平庸的人,根本都不具備一個皇帝的政治能力和政治素質。李顯是唐高宗和武則天的第三個兒子,在他出生前唐高宗和武則天已經有了長子李弘,武則天成為皇后之後就被立為太子了,從小就被當成皇位繼承人培養。李顯是武則天的第三個兒子,一般來說,他基本與皇位無緣。所以他從小過的就是皇子錦衣玉食、鬥雞走狗的生活。後來李弘死後、李賢被廢,唐高宗和武則天才立他當了太子。
早在李顯登基前武則天就把朝廷裡的人全部換成了自己的人馬。李顯為了有自己的勢力把自己的岳父韋玄貞從地方提拔到中央,甚至說出把天下讓給韋玄貞的話。被武則天給廢掉了皇帝位,貶到房州。
但深究原因在於李顯的政治能力太缺乏了,從小就錦衣玉食過的太安逸,也缺乏作為一個帝王基本的素質,讓他在處理政治問題時表現的輕率幼稚。與他的父親唐高宗對比,唐高宗剛登基的時候也受制於長孫無忌一幫顧命大臣,但卻懂得先隱忍不發再利用廢掉王皇后這一契機一舉剷除長孫無忌的勢力。再如他的侄子唐玄宗李隆基,從小被幽禁後來又貶往地方但卻從逆境中找到機會,聯合太平公主和萬騎將軍發動唐隆政變當上太子。
李顯既沒有政治能力,也缺乏政治實力,也就沒有力量廢掉武則天了。
-
9 # 當代曹植
武則天是李顯的親媽,李顯自小生活在自己的母親武則天的所謂陰影之下,見到母親本身就恐懼至極,哪敢生出廢黜母親的想法呢?
再者,李顯力量不夠,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政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政變就是要把現在掌權的人放倒,自己上去掌權。關鍵問題在於,人家掌權那麼久,手下一大堆小弟把控著各個部門,眼線到處都是,李顯拿什麼放倒人家呢?要知道奪權這事從來就不是隻處理一個人就能解決的問題,要解決的是當權者後面的一群人。說不定李顯剛打算幹一票,對面就先知道了,李顯這立馬完蛋。即便是成功了,這屬於弒母,儒生罵也把他罵死了,各地的李氏難免會打著道德的旗號趁機舉事。
李顯自幼被女人玩弄於股掌之間,憑他的能力和志氣恐怕根本沒奪權的膽量。況且李顯也並非明君。
綜上,李顯是一個懦弱無能的人,心無大志,只要武則天不殺他,他就心滿意足了。
-
10 # 秋水長天H
唐中宗李顯還有兩個親哥哥。
大哥李弘成人後與母親武則天失和,二十四歲即猝死,死因成謎。
二哥李賢才華橫溢,被立為太子後,與母后失和,被廢為庶人,幽禁於巴州。期間有感而發,寫下《黃臺瓜辭》:
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
李賢借“摘瓜"之寓,言母后再三屠戮子女,感傷兄弟姊妹性命朝不保夕。李賢隨後被母后派人殺死,連兩個兒子也沒有幸免於難。
唐中宗李顯所以能上位,是因為兩個哥哥太優秀,"出頭的椽子先爛了“。
李顯也曾被母后流放房州十五年,其性格中的稜角早已磨去,變得懦弱、膽小、多疑和愚孝。他從來沒有廢掉武太后的"雄心壯志",當然,更沒有這個能力。
面對長期擅權的武太后,即位之初的李顯本應該韜光養晦,力求自保,可是他不顧兩個哥哥的教訓,立刻著手擴大著自己的政治力量。
先擢升其岳父韋玄貞為豫州刺史,後又打算升為侍中,還封乳母的兒子為五品官。高宗任命輔佐他的大臣裴炎認為不妥,李顯怒道:"我就是拿天下給韋玄貞又怎麼樣?何況是一個侍中。”
李顯很快為自己的不理智付出了代價。不久,武后就聯合裴炎以此為由將其罷黜流放。李顯第一次登基,實際上是一個無權的傀儡皇帝。
李顯的諸多缺點,在強勢、狠毒的武后面前,反而為其生存下去帶來了保障。神龍元年,李顯又幸運地開啟了第二次皇帝之旅。
這一次,因為武則天晚年沉迷享樂,失德失政,李顯在朝中重臣擁戴下,透過政變上臺。
政變隊伍行至武后寢殿,武后驚起,質問左右,以張東之為首的大臣與武后對答周旋,而李顯則跪在旁邊,大氣都不敢出。
顯然,李顯一直對武后有依戀孝敬之情,對武后的懼怕在復位後仍未消除。這一次皇權在握的情況下,李顯不說廢武太后,就是殺之,也有這個能力了。但李顯反而是經常率領百官向太后問安,甚為至孝。
李顯第一次登基,武則天在朝中權勢熏天、大臣擁護。如果李顯冒然採取廢武太后的行動,必然重蹈兩個哥哥的命運。武后會毫不猶豫地像摘瓜一樣除掉他,他斷無二次登基的可能。
不能不佩服武則天這個精明的女政治家。在對自己的子女和李唐宗室大開殺戒之後,依然能夠善終,還得到了兒子李顯的事孝。
-
11 # 天晴愛睡覺
李顯不廢了武則天是因為他做不到;
首先是客觀上做不到,武則天的權威、狠辣、霸道連唐高宗在世的時候都壓制不住,唐高宗死了李顯鬥不過!
其次,就是心理上做不到。李顯性格軟弱柔懦,沒有一點殺伐決斷的氣質,殺雞都難,讓他殺武則天他做不到。
-
12 # 歷史如流水
唐中宗李顯在歷史上有兩次做皇帝的經歷,一次是683年年末唐高宗駕崩後繼位,年號嗣聖,在位55天,一次是705年發動神龍政變復辟李唐江山後登基。後來武則天安享晚年,結局也是以皇后的禮制跟唐高宗合葬乾陵。
武則天曾經因為李顯的一句戲言廢掉他的皇位,降為廬陵王,使李顯過了十幾年顛沛流離的生活,而且李顯的女兒永泰公主和兒子李重潤的死也是由於武則天造成的,此外最關鍵武則天還竊取了李唐的江山,按說他對此應該是非常氣氛的,那麼作為皇帝的這段時間為什麼沒有廢掉武則天呢?我認為李顯的這兩次做皇帝經歷原因是不一樣的。
1.在第一次做皇帝時,由於沒有什麼經驗,唐高宗留有遺詔,大事要聽天后的,再者武則天二次進宮後籠絡了很多親信,這也是她能做皇后,進而做天后的原因,李顯雖然是皇帝,而朝政完全把持在她母親手裡,他沒有反抗的資本。再從性格上來說,武則天是一個女強人,對權利非常看中,外界都說李顯的兩個哥哥李弘和李賢都是武則天害死的(真正的歷史誰知道呢?),李顯是非常害怕的,對自己的母親非常忌憚,其實他弟弟李旦也是同樣如此。因此這次55天的皇帝,他不敢有廢武則天的心,也沒那實力。
2.神龍政變後李顯第二次做皇帝,年號神龍,這次沒廢的原因也很多,首先李顯之所以能夠發動這次政變是因為她是武周王朝的太子,他在公元698年被武則天秘密接回立為太子,遙想在此之前為了爭奪太子之位李旦和武三思已經是頭破血流了,他能在流放期間歸來還能被繼位皇儲,對自己的母親當然懷有感激之情了。再有,武則天確實是有能力的,她統治期間雖然任用酷律,豢養男寵,然而這不能否認她的功績,武則天統治時期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這其中很多人雖然懷念李唐,但是對武則天也感激加佩服,他們發動政變只是為了李唐江山,讓武則天重新做回皇太后,就算李顯想廢,恐怕他們不願意。況且這時候的武則天已經是80多歲的老太太,這畢竟是自己的生母,這也是自己能做皇儲做皇帝的恩人,把自己的老媽廢了,把自己的恩人廢了,歷史名聲也不好。
綜上所述,李顯之所以不廢武則天的原因除了骨肉之情外,就是武則天能力太強,而李顯過於懦弱。
-
13 # 輕擷棠梨
唐中宗李顯本來是與帝位無緣的,畢竟在他上面,還有兩個哥哥。原太子李弘是武則天的長子,但是成年後與武則天不和,所以死的不明不白,而章懷太子李賢呢,才華橫溢但是也因為與武則天不和被貶。被貶後寫下《黃臺瓜辭》,得罪了武則天,被害死。而李顯在兩位哥哥死了以後,有幸做了皇帝。不過,雖然是皇帝,但是卻也只是一個傀儡。
為什麼李顯不廢掉武則天,當真正的皇帝呢?
首先,李顯性格本身存在的缺陷,他為人懦弱膽小。
李顯自幼活在武則天這位母親的陰影下。武則天本人工於心計,性格強勢,手段狠辣,為了上位,能犧牲一切。從她殺女兒陷害王皇后就可以看出她對敵人,對自己都很狠辣。而李顯雖然當了皇帝,但是前邊有兩位哥哥給他提供前車之鑑,他不敢輕舉妄動。
其次,武則天在朝中勢力根深蒂固,大臣多為她提拔和培養的。
李治在位時,身體不好,所以武則天一直幫著李治處理朝政,她藉著自己皇后的身份,在朝中拉攏人脈,培養自己的心腹。後來李顯登基,她仍然把持著朝政大權,朝中大臣要麼是她一手提拔的,要麼是她親信心腹,所以李顯根本沒有辦法反抗那時的武則天,畢竟如果貿然發動政變廢太后,就算控制住了武則天,以她在朝中的根基,這次政變也可能會造成朝廷的癱瘓,更何況,如果沒有成功,還會落得和李弘、李賢一樣的下場,被武則天秘密殺害。
最後,李顯他為人孝順。
李顯雖然懦弱,但卻孝順。要說第一次他當皇帝的時候武則天在朝中勢力龐大,他不敢輕舉妄動很好理解。但晚年武則天沉迷享樂,不理朝政,所以當李顯第二次當皇帝的時候,他妥善經營,奪得了政治大權。但是就算李顯大權在握也並沒有傷害武則天,反而帶著朝中大臣去給她請安,可見,李顯本身是一個孝順的孩子。
唐中宗李顯之所以不廢掉武則天,是因為他活在武則天的強勢性格下,自小養成了懦弱膽小的性格,他怕自己最後的下場和前兩位哥哥一樣,再者他自幼孝順武則天,所以,李顯並沒有廢掉武則天,當真正的皇帝。
-
14 # 張傑談史
不是我們現在簡單來看歷史那麼簡單,好像李顯可以廢掉武則天,其實沒那麼簡單。即便是武則天退位到死的那個時間段,李顯已經登基,但也是一直尊重其母,直至武則天死去。這是因為兩個原因,一個是李顯懦弱,一個是武則天太過於強勢。
李顯懦弱當然也是武則天帶過來的。想一下李顯的兩個同父同母哥哥李弘李賢都不明不白的死去,就是因為對母親構成威脅,作為武則天的另一個兒子,怎麼會不怕這些。長此以往,李顯是很懦弱的。我們看到武則天死後,李顯在位時,對其夫人韋后和女兒安樂公主也是言聽計從,這也說明了這一點。
而即便是武則天退位,武則天的勢力還在,這不是李顯想要廢就一定能廢掉的。能力不夠強行來廢只會遭來反噬。
說到底,還是因為武則天是中國有史以來最有權威和力量的女子,李顯遇到這樣的媽媽,也只能嗚呼哀哉,沒有辦法。
-
15 # 雲de彼duan
1.在古代大多以“孝義”治天下,無論是個人感情還是臣民輿論,廢黜自己的母親阻力相當的大。
2.武則天時代,他的幾個兒子包括李治的才幹能力也都遠遠不及她,總體都是平庸懦弱不思進取的,更沒有這樣血性魄力。
3.武則天執政多年,朝廷早已臣服認同,也有自己強有力的黨羽臣子,妄想廢黜她簡直是蚍蜉撼大樹,不自量力自取其辱。
-
16 # 山青河003
為什麼唐中宗不廢掉武則天太后的位置,做真正的皇帝,答案是不能。
“不能”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因為害怕不敢,二是因為生母不會。一、為什麼說唐中宗不敢廢掉武則天的太后位置呢,因為唐中宗害怕母親武則天。為什麼害怕呢?先來看看武則天晚年回憶自己為唐太宗李世民的馴馬一事。
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馬,名叫獅子驄,暴烈,沒有人能馴服。武則天當時還是才人服侍在李世民的身邊,她對李世民說:“我能制服它,但需要三樣東西。”太宗問:“哪三樣東西呢?”武則天回答:“一是鐵鞭,二是鐵棍,三是匕首。先用鐵鞭抽打它,不服的話,再用鐵棍敲擊它的腦袋,還不服的話,就用匕首割斷它的喉管。”李世民聽後,頗為誇讚武則天的志氣。
試想一下,李世民駕崩的時間是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其時武則天二十五歲,那麼武則天說的幫太宗李世民馴馬的時候,她不過就是二十歲左右的女子,二十歲左右的一個女子,竟然說出這種充滿血腥暴力的話來,你說可怕不可怕?
然後,武則天一路狂飆在政治權利爭鬥的道路上,過五關,斬六將,成為了唐高中李治的皇后,先不說掐死自己女兒的事情唐中宗李顯知道不知道,就是骨醉王皇后和蕭淑妃的“人彘”事件,李顯不可能不風聞吧,想起來,身為親生兒子的李顯沒被嚇死算是萬幸的了。
二、為什麼說唐中宗不會廢掉武則天的太后位置呢,因為武則天是唐中宗李顯的親生母親,從倫理道德上面講,李顯根本沒有這方面的意識。在加上在李顯繼位之前,武則天和李治並稱為二聖,早已參與朝政,黨羽遍佈朝野,勢力不可小覷,即使李顯想和母親拼一下,也不過是以卵擊石,不堪一擊。
況且武則天最喜歡的兒子原是太子李弘,是武則天和李治的大兒子,但是李弘在二十三歲的時候猝死,武則天非常傷心,然後李顯的二哥李賢又被廢了,所以在唐高宗李治駕崩後,作為第三子的李顯柩前即位。李治的遺詔裡曾說,軍國大事有不能裁決者,由天后武則天決定,所以,所謂的軍國大事,由武則天裁決的話,實際上皇權還在武則天的手中,這時的李顯只不過是武則天手裡的提線木偶而已。
李顯即位後,曾想把老丈人韋玄貞從豫州刺史提升為侍中,當時的中書令裴炎堅決反對,李顯氣得拍著龍椅說:“我就算把整個天下讓給韋玄貞,又有什麼不可以的?!難道就稀罕一個侍中的職位嗎?”裴炎很害怕,把這件事稟告給了太后武則天。
武則天率兵直接進入大殿,當場讓人宣讀太后懿旨,廢中宗李顯為廬陵王,讓人把發懵的李顯立馬扶下殿來。這一波神操作李顯跟做夢一樣沒有回過神來,於是在大殿上大聲質問自己的母親武則天:“我到底犯了什麼罪?被你這麼稀裡糊塗的就給廢了。”
武則天說:“你都想要把天下給你的老丈人,你說你有沒有罪?”二話不說,直接就讓人把李顯給囚禁了起來,乾淨麻利脆,這就是武則天辦事的風格。
李顯呢,先後被自己的媽媽武則天軟禁在均州、房州十四年,十四年哪,人生有幾個十四年?李顯的心哇涼哇涼。他被囚禁後不久,本來是自己的弟弟李旦即位,結果李旦上表遜位,母后武則天宣佈登基,成為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代女皇帝,接著李唐宗室子弟被殺戮者不計其數,李顯聽說後更是整天心驚肉跳,膽戰心驚。
宗室琅琊王李衝、越王李貞等人也相繼起兵,他們都打出了反對武則天、匡復廬陵王的旗號,結果都被武則天絞殺,所以李顯的心裡更加惶恐不安,常常晚上睡不著,被噩夢驚醒。真是人嚇人不可怕,媽媽嚇人才可怕,這是會要血命的啊。
結論:所以說唐中宗李顯不會也不可能廢掉太后武則天的位置,做真正的皇帝。一是武則天勢力強大,手腕狠辣,李顯根本不是對手,二是李顯作為強勢母親武則天的兒子,性格懦弱,廢掉武則天太后的位置,作為兒子是連想也不敢想的事,因此最終的結果就是李顯被廢,武則天成為女皇。
雖然“神龍政變”之後,李顯重新即位,但是那時的媽媽武則天已經八十二歲了,對於李顯來說,有媽的孩子是塊寶,畢竟是親生母親,生養之恩難以報答,還談什麼廢太后不廢太后之說呢,能重新登上皇帝之位,還能使母親頤養天年,豈不是人間最美好的事?又何樂而不為呢!
-
17 # 開涮歷史
天后武則天出生名門,父親是唐朝開國功臣武士彠,母親楊氏是前朝貴胄之女,打小就資質聰明,見識不凡。
武則天是集美貌、智慧、狠辣於一身。高宗朝與李治並稱“二聖”,而李治有眼疾眩暈,朝政基本由武則天把持。她知人善任,有智慧,有手段,培植的勢力根植朝野,哪是剛即位的唐中宗李顯,所能撼動。李顯雖是武則天的兒子,可是在政治家國面前,武則天從不會因為他是自己兒子就手軟。
何況李顯也像他父親李治那樣,乃生性仁懦之人,這樣的人掌握權力,很容易就會旁落皇后外戚之族,後來韋后亂政就是最好的驗證。
而武氏在位期間,廣開言路,重視人才的培養與提拔,狄仁傑、姚崇、宋璟等一批治世良臣都在她手下脫穎而出。她大力整頓吏治、賞罰分明,她提出的“建言十二事”,成了當朝的施政綱領。
相比之下母子二人PK,李顯弱爆了。
於是李顯即位才一年多就被武后廢罷。
看看武則天的履歷,她豈是等閒之輩14歲,入宮為才人
25歲,出家感業寺,
27歲,鹹魚翻身,回到皇宮,成為唐高宗的昭儀,不久生下長子李弘;
35歲,宮鬥勝出,被立為皇后,同時將朝中實力老臣削職免官罷黜
36歲,李治因患眩暈症,武后攝政。
40歲,險遭廢后,之後臨朝聽政,並尊“二聖”
42歲,跟高宗一起封禪泰山。
50歲,那年,唐高宗改稱“天皇”,自稱“天后”
683年,唐高宗李治駕崩,終年55歲,那年武則天59歲。
李治駕崩時留遺詔:“七天裝在靈柩內,皇太子在靈柩前即皇帝位。園陵制度,務以節儉。軍國大事有不能決斷者,請天后處理決斷。”從“軍國大事有不能決斷者,請天后處理決斷”,可以看出李治是真心信任和倚重武則天,也給了武則天把持朝政大權的“尚方寶劍”。有人調侃唐中宗李顯是歷史上最厲害的皇帝,號稱“六位帝皇丸”,這從何說起呢?
因為他自己是皇帝,父親是皇帝,弟弟是皇帝,兒子是皇帝,侄子是皇帝,他媽也是皇帝。
可是,其實這位“六位帝皇丸”是最窩囊的皇帝,有個虎媽,剛登基一年就把他廢了,有個悍婦老婆,給他戴綠帽子,有個彪悍的妹妹太平公主虎視眈眈,還有個乖張女兒,直接要了他的命興許是人善被人欺,這位主兒,看他一生的表現真的是仁懦、平庸之輩,憑他怎麼跟已經身經百戰,一路披荊斬棘,高唱凱歌,殺伐而來的母親鬥!
憑他的能力廢天后做真正的皇帝,做做夢還行。
後來他倚仗老臣復位,皆因武則天已經命入膏肓,行將就木。還政李氏是一方面,老臣們想扶持一個好掌控的帝王也是另一重要原因,各取所需罷了。
-
18 # 搞笑覓
唐中宗李顯本來是與帝位無緣的,畢竟在他上面,還有兩個哥哥。原太子李弘是武則天的長子,但是成年後與武則天不和,所以死的不明不白,而章懷太子李賢呢,才華橫溢但是也因為與武則天不和被貶。被貶後寫下《黃臺瓜辭》,得罪了武則天,被害死。而李顯在兩位哥哥死了以後,有幸做了皇帝。不過,雖然是皇帝,但是卻也只是一個傀儡。
為什麼李顯不廢掉武則天,當真正的皇帝呢?
首先,李顯性格本身存在的缺陷,他為人懦弱膽小。
李顯自幼活在武則天這位母親的陰影下。武則天本人工於心計,性格強勢,手段狠辣,為了上位,能犧牲一切。從她殺女兒陷害王皇后就可以看出她對敵人,對自己都很狠辣。而李顯雖然當了皇帝,但是前邊有兩位哥哥給他提供前車之鑑,他不敢輕舉妄動。
其次,武則天在朝中勢力根深蒂固,大臣多為她提拔和培養的。李治在位時,身體不好,所以武則天一直幫著李治處理朝政,她藉著自己皇后的身份,在朝中拉攏人脈,培養自己的心腹。後來李顯登基,她仍然把持著朝政大權,朝中大臣要麼是她一手提拔的,要麼是她親信心腹,所以李顯根本沒有辦法反抗那時的武則天,畢竟如果貿然發動政變廢太后,就算控制住了武則天,以她在朝中的根基,這次政變也可能會造成朝廷的癱瘓,更何況,如果沒有成功,還會落得和李弘、李賢一樣的下場,被武則天秘密殺害
。
最後,李顯他為人孝順。李顯雖然懦弱,但卻孝順。要說第一次他當皇帝的時候武則天在朝中勢力龐大,他不敢輕舉妄動很好理解。但晚年武則天沉迷享樂,不理朝政,所以當李顯第二次當皇帝的時候,他妥善經營,奪得了政治大權。但是就算李顯大權在握也並沒有傷害武則天,反而帶著朝中大臣去給她請安,可見,李顯本身是一個孝順的孩子。
唐中宗李顯之所以不廢掉武則天,是因為他活在武則天的強勢性格下,自小養成了懦弱膽小的性格,他怕自己最後的下場和前兩位哥哥一樣,再者他自幼孝順武則天,所以,李顯並沒有廢掉武則天,當真正的皇帝。
-
19 # 匹馬戍梁州
想法得和實力匹配。
武則天做為上下五千年唯一一個稱帝的女人,骨子裡的狠不是一般人可以應對的。
武則天從入宮到感業寺,一同進感業寺的女人比武則天漂亮的肯定有,但是武則天是唯一一個出來的。
武則天有的是頭腦和手段。
為了做皇后,不惜捂死女兒來嫁禍皇后,最後做了皇后還把情敵虐殺,比呂后更狠毒。
為了做皇帝,毒死兩個兒子,所有擋在稱帝路上的人都被消滅了,剩下的兩個兒子都嚇的不敢做太子了。
武則天啟用來俊臣一幫酷吏,誅殺異己,李唐宗室敢於反抗的大部分都被殺了,剩下的都是明哲保身。
李顯每天都過得如履簿冰,在發配的居所一聽說有京裡來的使者,都以為是武則天派來賜死的,嚇的欲上吊自殺。
這樣一個環境裡成長起來的人,你讓他
敢挑戰武則天,那得需要很大的勇氣。
神龍政變的時候,武則天染病臥床,幾天不上朝,張氏兄弟把持朝政,都以為武則天死了,宰相帶兵禁軍發動政變,控制局勢後,李顯得知武則天還或活著的時候不敢露面,最後還三請五請才出來。可見武則天在他心裡的高度是多難以逾越的。
政治鬥爭是靠實力,沒有實力的想法都是冒險。 -
20 # 理工男讀歷史
他不是不想,而是做不到,剛剛有了這種想法就被武則天廢掉了皇位,只當了55天的皇帝。
李顯當過兩次皇帝,第一次是李治死後按程式繼位,第二次是神龍革命逼迫武則天退位後撿便宜當上了皇帝。
第二次當皇帝時不能這麼做:李顯第二次當皇帝時武則天已經是落水狗,被軟禁在洛陽皇宮中,自然不存在廢掉武則天的必要,甚至還要維持武則天的偉光正形象,否則李顯的正統性就不足了。為此,李顯甚至保護了武三思等武周餘孽,讓他們和張柬之等神龍革命功臣互鬥,最後兩夥兒人都死於非命,李顯的皇位才算坐穩。包括之後李旦、李隆基等人,不是武則天的兒子就是孫子,身上都流著武則天的血,同樣不會對武則天及武周進行徹底清算。
這也是大唐王朝後半程歷史上的一個碩大的汙點,所有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兒,但為了皇家顏面所有人都在裝糊塗。
第一次當皇帝時做不到:李顯第一次當皇帝時有真正掌握權力的想法,並想扶持外戚與武則天抗衡。但李顯這個事情做得太急躁,又沒有得到朝中其他大臣的支援,更沒有軍中大佬幫助,所以只有失敗一個結果。
當時李顯想要從武則天手中獲得權力,理論上講有三種辦法:
一是不說不動,一切順著武則天的意思去辦,看誰活的時間長,這應該是李顯的最佳策略,但李顯沒有這個耐心;
二是動用軍隊發動政變,就如神龍革命。但李顯缺乏對政治鬥爭殘酷性的充分理解,天真的認為只要朝中大臣都是自己人就能掌控朝政,卻被武則天連鍋端掉;
三是李顯實際採用的辦法,扶持自己的老丈人等外戚,試圖在朝中安插自己親信,為此甚至和當朝首席宰相裴炎發生衝突。
裴炎就如當年的長孫無忌,試圖站在指導者的位置輔助這個年輕的皇帝實現士大夫階層的治國理念,當然不會允許外戚勢力膨脹分自己的權勢。裴炎也算不上頂級的政治家,沒有理解李顯實際上針對的是武則天,於是,武則天和裴炎很快就結成政治同盟,輕鬆的把李顯皇位廢掉,李顯這次皇帝只當了55天。如果沒有裴炎的支援,單憑武則天一個太后,想廢掉皇帝基本上沒可能。
之後,裴炎發現了真正的敵人的是武則天,甚至意識到了武則天的志向不僅僅是要當一個垂簾聽政的掌權太后。但這時已經晚了,沒了皇帝的制衡,自己這些朝中建制派大臣不是後黨的對手。裴炎也許是為了贖罪,也許是小瞧了武則天,與武則天的矛盾開始表面化。武則天何等手段,在朝中數十年積累何等深厚,又是輕鬆的拿下並殺掉了裴炎。
皇權、相權雙雙被消滅之後,武則天再進一步的障礙全部被消除,武則天順理成章的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總之,李顯第一次當皇帝時太年輕,錯過了利用皇權徹底消除武則天后黨勢力的機會,於是被廢掉皇位並十四年朝不保夕;但經過十四年隱忍磨鍊,李顯又變得心狠手辣、成熟陰險,為了坐穩皇位甚至和仇人妥協並殺掉復唐功臣,這才是李顯在歷史上評價極低的根本原因。
回覆列表
唐中宗李顯無才無德,又缺乏治國才能和治國謀略,而且無權無勢,所以他根本也無力可以撼動武則天地位,更無法廢黜武則天太后之位掌握實權,做真正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