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蟹蟹聊故事
-
2 # 夜雨秋燈
不能,三國的形勢非一人所決定。夷陵之戰是個轉折點,在此之前,劉備方面定漢中殺夏侯淵。水淹七軍,擒龐德。兩翼齊飛,形勢一片大好。正因為如此,孫權和曹操都覺得不安起來,於是各自下手,共同殺死了關羽,奪走了荊州。劉備被折去一翼,只剩下益州。益州多山,道路艱難,很難快速奇襲中原,北伐只能硬拼實力,而實力正是劉備的弱項,他是沒法和曹操硬扛的。在這種形勢下,劉備發起了夷陵之戰,目的是憑藉著攻滅巴蜀的銳氣,迅速征服江東,和曹操兩分天下。即使滅不了東吳,也至少把荊州從孫權手裡奪回來,重新掌握兩翼齊飛的優勢。因為荊州和益州是完全不同的,荊州是四戰之地,易攻難守。從它這攻打東吳順風順水,要想北伐中原、攻打樊城那也是妥妥當當,善用奇兵。它和益州兩個地方正好一正一奇,互為補用。可惜劉備中了陸遜的埋伏,大敗而回。這就決定了荊州再也不可能回到劉備陣營。劉備要想北伐中原的話,只能用正兵從四川死磕,這個幾乎是無法完成的任務,所以即使諸葛亮不死,劉備方面也很難達到北伐目的
-
3 # 桃之夭夭6
這裡只是一個假設,說的不對的,還望海涵。
如果諸葛亮身體好,命比司馬懿長。那麼,蜀國能否打敗魏國,進而一統天下呢?
我們先從這幾個原因分析:
1、曹魏的領土是蜀漢的三倍,土地肥沃,糧食產量高,戰爭的潛力明顯比蜀漢強;而蜀漢地處川地,山地多,糧食產量低,拼資源根本不是魏國的對手。戰爭拖得越久,對蜀漢越不利,即使諸葛亮謀略再高,他也改變不了這個現狀。
3、蜀漢後主劉禪無政治才能,更無馭人之術,聽信讒言,如果司馬懿死了,諸葛亮的價值就沒有那麼大,說不定哪天哪個小人進讒言,就把諸葛亮給殺了。而孔明死了,蜀漢一統天下的希望就更加渺茫了。而魏國這邊,只要皇帝不是個傻子,正常發揮,憑藉祖上積下了土地、財富、人才,統一全國只是時間的問題。
2、曹魏地處中原地帶,人才濟濟,幾乎每個時期都有傑出的將領。而蜀漢前期還有關張趙馬黃五虎上將,後期除了姜維,魏延,幾乎沒有優秀將領。即使司馬懿不在了,他的兒子司馬昭也能頂一段時間,雖然不是諸葛亮的對手,但是,只要不進攻,諸葛亮也拿他沒辦法。
4、東吳永遠不會坐視蜀漢強大不管。如果司馬懿死後,諸葛亮繼續北伐,而且節節勝利。那麼,東吳他絕對是不會眼看著蜀漢做大的,一定會在後面搞鬼。這樣必然增加統一天下的難度,而且魏國的軍力再弱,蜀漢一下子也滅不掉他。蜀漢陷入兩邊夾擊的尷尬境地,一統中原可謂是難上加難了。
綜上四點,即使諸葛亮死得比司馬懿晚,蜀漢要統一全國也幾乎不可能,但畢竟這只是假設,大家不必較真。不知小夥伴是怎麼想的?
-
4 # 峴批三國
三家歸蜀當時不大可能,但是絕對蜀國的地盤絕對會擴大。如果按照《三國演義》的套路,羅老爺子必定會給諸葛亮過多神化,如果諸葛亮還能續命十幾年 ,熬死司馬懿,想必三國格局會有很大變化。
三國之內,就沒有諸葛亮的敵手嗎?無論如何,諸葛亮絕對活不到三家歸一的那一天,魏晉因為底蘊深厚,才能夠在280年一統天下,若諸葛亮再為蜀漢效命十幾年,他的主要對手肯定是曹魏政權。那麼除卻司馬懿,魏國內部有諸葛亮的對手嗎?
還真沒有。
其實自打曹操、劉備的相繼去世,許多當時名震一時的大將也都入土了。也就是說,在公元228年諸葛亮北伐開始,除了諸葛亮、司馬懿,參戰的只能算做二流而已。沒有司馬懿,魏國能夠擔任主帥抗擊諸葛亮無非幾人:了司馬兄弟、鍾會、鄧艾。
這三股勢力是諸葛亮死後用姜維抗衡的主要大將,我們暫定公元230年左右,司馬懿終於被諸葛亮熬死了,此時,司馬兄弟不過兩隻幼虎,鍾會更是一個十幾歲的毛頭小子,而鄧艾正值壯年,只是,鄧艾留給大家更多的是一個挖掘工,軍事能力,比起諸葛亮,更是不太行了。當然,曹魏還有不少戰將,如郭淮、孫禮等等。不過,姜維九次出征,大家其實是勢均力敵的狀態,甚至有一次還差點把司馬昭給困死,何況一流的諸葛亮呢?
所以,如果魏國沒有司馬懿老謀深算,諸葛亮絕對碾壓魏國諸將。
如何完成匡扶漢室的大業呢?無論是諸葛亮的正規路線,還是魏延的子午谷奇謀 目標只有一個,長安城,拿下長安,拒潼關之險,就有了問鼎中原的資本。不過蜀軍最大的問題就是糧草輜重問題,當年的益州雖然富足,但還不足以供給太多的糧食,奪下長安,還需要發展一波經濟才行,魏軍坐擁中原,用消耗戰還是可以耗死諸葛亮,這時候,諸葛亮唯一的辦法,也就是火速打掉附近的宛城、上庸,和漢中形成統一戰線,再聯合東吳,兩路併發,直取許都,這也是諸葛亮隆中對中命一上將襄樊進軍的完美圖謀 只不過,現在是聯合孫吳。另一方面,孫權也可以在合肥再來一支軍隊,奇襲壽春,三路併發,曹魏必定慌亂,畢竟這時候主少國疑,人才凋亡,司馬兄弟應接三路大軍,還是有些費勁的。
如果計劃順利,諸葛亮一路從宛城――許都――洛陽,直逼兗州、豫州,孫權拿下荊州後,給諸葛亮打策應。這裡插一嘴,公元257年,合肥曾經發生過諸葛誕叛亂,這個時候諸葛誕不成氣候,但也保不齊壽春這人心躁動, 說不定裡應外合,真能一下子開啟缺口,逼近徐州。
說的有點興奮,只是,還是有可能的吧。
曹操平定中原前前後後用了將近30年,還是逐個擊破的攻勢局,這時候魏國雖然內部混亂,但是怎麼說還是一個整體,想開不會像想的這麼美,但是,諸葛亮的長命一定可以為蜀國開闢更好等我基礎,剩下的,就等著姜維這些後繼戰將來開疆拓土咯。
文@三清真氣
-
5 # 一誠財稅稅務籌劃
答案是不會
為什麼說諸葛亮比司馬懿晚死,三家不會歸蜀?第一,君主的能力和野心,要想獲得天下一統,君主的能力和野心至關重要,縱觀歷史上的帝王,都是如此,很顯然蜀主劉禪沒有這樣的能力,諸葛亮雖然有這樣的能力,但沒有奪位的念頭。
第二,人才儲備,治理國家,不單單只是看君主的能力,還要看人才的儲備,文要有治國之才,武要有將帥之才統領三軍。諸葛亮是一位智將,雖有“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的智謀,但是沒有將才可用,也是回天乏術的。看看蜀國後期,基本無大將可用了,五虎上將已失完了,魏延雖有將才,但是一直和諸葛亮有點矛盾,諸葛亮也不會重用,這個可以從《三國演義》中,看出來。
第三,經濟基礎糧食儲備,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草是行軍打仗的核心。如果沒有足夠的糧食儲備,即使你能攻城略地,但是沒有糧草作為支援,也是不行的。諸葛亮七次北伐,消耗了蜀國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蜀國空有架子,而無爭奪天下的實力。
我們再來說說諸葛亮七次北伐,為什麼會失敗?史書上記載的是五次。第一次是派馬謖守街亭,結果馬謖是個紙上談兵的草包,丟失了街亭只好退兵。
第二次是派歸降蜀國的姜維去詐降,打敗曹軍,就在士氣大振,準備一鼓作氣的時候,發現糧草不夠用了。
第三次是建興七年(229),諸葛亮進攻武都、陰平二郡,打敗魏援軍,佔了這兩郡,第二年,魏軍進攻漢中,諸葛亮加強防守,又增調援軍,再由於連續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蜀軍撤退。
第四次諸葛亮用計把司馬懿殺得大敗,但是聽到張苞將軍的噩耗,於是放聲大哭,口吐鮮血,昏厥於地,臥床不起,只好退居漢中養病。
第五次北伐,諸葛亮用八卦陣重創司馬懿之後,司馬懿買通蜀軍糧草官苟安,苟安回成都散步謠言,說孔明早晚必將篡位,劉禪聽信宦官讒言,急命諸葛亮班師回朝,諸葛亮無賴,只好退軍。
第六次北伐,諸葛亮用計把司馬懿殺得落花流水,結果永安李嚴因督辦糧草不力,於是編造謊言說,說東吳與魏謀和,欲聯合進攻蜀國,諸葛亮只好退兵,諸葛亮回成都才得知是謊言,只能嘆氣了。
第七次北伐,諸葛亮上方谷火燒司馬懿,無奈天降大雨,司馬懿逃生,之後司馬懿不敢應戰,據守不出,諸葛亮派人送去女人衣服戲弄司馬懿,但是司馬懿並沒有被激怒,後來諸葛亮病死五丈原。
從諸葛亮北伐失敗,我們可以看出,天時地利與人和這三者的重要性,很顯然諸葛亮北伐的過程中,都不具備這三點。
我們再來說說司馬懿從演義中,我們可以看出司馬懿和諸葛亮的才能是不相上下的,出兵謀略佈局很多都不謀而合,只是諸葛亮比司馬懿先想到而已。司馬懿說:諸葛亮料敵在我先,吾不能及也,這也客觀上證明了,諸葛亮的謀略比司馬懿強。如果諸葛亮比司馬懿活得長,魏國沒有了司馬懿,但是也還有其他人頂替司馬懿的位置,雖然諸葛亮智謀過人,但是沒有大將可用,魏國只要只守不戰,諸葛亮也無可奈何。
總結來說:無論從內部原因還是外部原因來說,諸葛亮都不會統一中原,不具備天時地理人和的條件,不管司馬懿比諸葛亮早死還是晚死,意義都不大,決定權都不在司馬懿。
-
6 # 喜歡看電影剪輯
你好,感謝回答你的問題,我感覺不會蜀國不會統一三國,經濟不行,司馬懿並沒有電視劇軍師聯盟和三國演義小說中的那麼強大,諸葛亮前四次北伐面對的其實都是曹真,而曹真被稱為曹魏宗室最後的名將,他和諸葛亮是攻守兼備,諸葛亮從來沒在曹真那裡佔到多大的便宜,比如街亭之戰,歷史上就是曹真打的。
司馬懿是在曹真死後才接替了他的位置,而司馬懿在對陣諸葛亮的時候,根本就不是一個檔次,一交戰就被打怕了,接著就是堅守不出,領著遠超蜀國的兵力一味龜縮,只會乾耗蜀軍糧草這一招。
諸葛亮第五次北伐糧盡退兵,第六次更是被司馬懿給耗死了,所以即便沒有司馬懿,隨便換一個將領,其實也照樣可以跟諸葛亮耗下去。
決定結局的最終還是國力,魏國綜合實力遠超蜀國,諸葛亮北伐不過是以攻為守罷了,因此有沒有司馬懿他諸葛亮靠著蜀國那點可憐的家底也絕無一統的機會。
-
7 # 真理再現人間
天意,就應該蜀國滅大晉天朝上臺,哪朝也萬歲不了,這是鐵律。
《宇宙與人類真實歷史》
我們這個宇宙實際是多時空的物體,宇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生命體,是宇外大智慧造就。同時同地有許多空間同時存在,每個空間都有山水動植物,龍鳳麒麟等等其實就是其他空間生命。
高層空間的人,我們稱其為神佛仙道等等。低層空間則是鬼類古人叫陰間,我們人生存的三維空間叫陽間。研究懂了都是科學不是迷信,所以有人說科學的盡頭是神學。
當今科學也知道宇宙是多時空的,提出多維空間理論,特別量子學更是發現宇宙是有思維的,也知道宇宙是多時空的,所以提出平行宇宙理論。
哪個民族都講神用泥土造人。其實是高層空間的泥土,在高空間造就然後放到地球表面三維空間中,在給我們加上這個肉身,同時怕人類太聰明瞭做惡,所以把人大腦封閉百分之八十多,眾多本能特異功能也封閉,只有修練提高道德才給開啟大腦與本能。
人類的靈魂多是犯天條被打下來的,給人一個機會讓人修練提高道德再返回家園才是人生目地。所有正的宗教都同理。也就是高層空間不同種族的神類仿照自己形象造就地球上自己的種族人體形象,而元神靈魂多是各層空間犯罪的神類生命。
所以人類才是地球之主,一切動植物都是給人類造就,吃用欣賞玩的。大陸板塊是運動的,天災人禍沉入海底,所以海底有城市遺址,新陸地高層生命再給造就新物種。那個進化論能把人騙死。什麼都是不解之迷。
地球也是給人造就的,把高層空間垃圾塞進地球裡做為人類的能源,煤礦就是高層空間樹木,石油是高層空間的動物屍體。這也是科學不解之迷,因為地球上根本沒那麼多動植物與形成的條件,必須把眾多動植物突然聚在一起,塞進地下高壓高溫才可,否則爛掉。…
中國古體字實際是高階生命傳給人類,目地講清宇宙,使人提高道德返回去。那麼豐富語言只能講清一點,因為人類思維必須有時空概念,而宇宙到一定境界無時空,比如宇宙之外就如此,中國文化卻知道,比如混沌、太虛空無等等。刪改漢字那是最大破壞文化。
許多人問為何看不見外星人?它飛碟早突破空間的飛行,比如它進入一個無時間的空間,去哪裡一瞬間,快的無法想象,所以才能星際旅行。人家走的是封閉高速,你走的泥路,當然看不見人家了。許多磚家講飛碟什麼空氣動力學等等,聽了可笑。
-
8 # 風夢洲
這個想法好是好,但是不可能實現。
一來,從整個國家層面來看,蜀漢可以說是當時三個國家中最為弱小的那一個,不論是人口,經濟還是糧食方面來看,蜀漢都遠遠不能和魏國或者吳國比。而古時候的戰爭打的就是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而蜀漢,兵源遠遠比不過魏國,這也是諸葛亮不願意出奇兵的原因,一旦失敗,後果是蜀國不能承受的。又因為蜀道艱險,糧食運送是個很大的問題,如果遇到不好的天氣,糧食很可能沒法按時到達。而諸葛亮的北伐有兩次正是因為糧食的原因不得不退兵。
二來,蜀漢的人才也遠遠不足,蜀漢地勢偏遠,人才儲備不足,除了姜維,魏延,王平外,蜀漢再也沒有可以拿的出手的武將。而魏國不論是司馬懿的兩個兒子,還是鄧艾,鍾會,文鴦等,遠比蜀漢的人才要多。
再加上諸葛亮一直勞心勞力,就算他比司馬懿晚死,也不會晚太多,所以,三國歸蜀就不要想了,以一人之力,能夠支撐蜀國不敗就不錯了,想統一天下,還是太難了
-
9 # 五代柴榮
諸葛亮多活幾年無非是蜀國晚滅亡幾年而已。入其朝,不聞直言;經其野,民有菜色。所謂‘燕雀處堂,不知大廈之將焚’者也。這樣一個國家還有什麼前途嗎?
-
10 # 小安妮影視剪輯
不一定。
1.有司馬懿在 諸葛亮註定北伐會失敗。
2.如果司馬懿早死了,那麼諸葛亮肯定時日也不多了,在諸葛亮這不多的時日裡他能滅了吳 魏嗎?時間肯定是不夠的。
3.諸葛亮死後 蜀國只有姜維一個有能力的大將,人才凋零,而且諸葛亮死後 ,蜀國內部分幫結派,註定不可能統一
-
11 # 茫茫群山
即便孔明後死,也挽救不了蜀國,自劉備入川后,孔明攜助下對曹魏只勝一仗,收漢中,後來再沒勝過,北閥至死也未成功,只因蜀國人才缺乏,兵微將少。蜀漢主劉禪胸無大志,不思進取,滿足現狀,國君無能孔明獨木難支,最終還是被滅。
-
12 # 神秘天使17774464
即使諸葛亮上方谷燒死了司馬懿也不可能三國統一歸蜀,理由很簡單!因為蜀國沒有那麼多兵力能部署在魏國的領土上,除非他能說動曹睿投降蜀國(按魏國當時的實力這是不可能的)。所以諸葛亮只有一個選擇,那就是以步步蠶食的戰略規劃以戰養戰,逐步拓展蜀國的前線基地。那麼這就有問題來了,攻下一個據點容易但要想把這個據點發展成前線基地需要多長時間?我認為至少需要2年以上時間。火燒上方谷的時候諸葛亮已經是54歲了,算一下即使他身體健康又能活多少歲?蜀國當時人才凋零無人可堪大任,諸葛亮死後誰又能守住他打下來的大片領土?所以說自從荊州丟失以後蜀國就再也無緣統一天下了。
-
13 # 風雲166368429
不會,三國演義的打框架是歷史的事實,以事實結果為基礎,在過程中寫故事。這也就是為什麼把描述成諸葛亮驚天偉地之才,卻不能統一天下。
-
14 # 鄭說奇談
第一,司馬懿比諸葛亮多活幾年
司馬懿251年去世,諸葛亮234年去世
諸葛亮比司馬懿就大2歲,去早去世了17年,這17年司馬懿並沒有打敗蜀漢,而是奪得了魏國的政權。
第二,司馬懿如果沒了,誰能抵禦蜀漢,我覺得誰都也可以,就是曹爽都可以,蜀漢北伐一直不勝,在於戰鬥糧食難運,朝政本地勢力與荊州的勢力相互制約,盟友協同作戰能力又不行。
第三,諸葛亮軍事能力
三國演義有一個沒辦法的事,就是大體要按歷史寫,前期把很多戰績張冠李戴給了諸葛亮,把諸葛亮寫的跟神仙一樣,沒事就料敵機先,沒事就寫個錦囊,後期呢,又是各種封建迷信,七星燈啊,上方谷一場大雨,但是撤退能力極強。
第四,諸葛亮為什麼一直北伐
北伐名義上為了恢復漢室,但是實際上是為了以戰養戰,如果蜀漢不打,一旦放鬆,這個軍政府就沒有立國的根本,名不正言不順,也就無法統治蜀漢。
綜上所述,打不下魏國不是司馬懿太強,而是魏國綜合實力強。諸葛亮如果可以打敗魏國,在前幾次北伐就已經勝利了,起碼打下長安吧。
-
15 # 洛華有意
感謝提問,按照三國演義思路,諸葛亮比司馬懿晚死,僅憑諸葛亮一己之力,難以撼動魏國吳國的強大,三國的最終歸屬依舊不是蜀,很大程度上還是歸屬司馬氏集團。
縱觀三國曆史,雖說羅貫中有強烈的尊劉抑曹的思想,處處為蜀國添磚加瓦強化正統地位,打壓甚至汙衊曹魏集團,但終究廋死的駱駝比馬大,在絕對的實力碾壓面前,個人的力量就顯得十分渺小。雖然諸葛亮被譽為“多智而近似妖”,但終究是“蚍蜉撼大樹”。
國力弱小,不堪重負
縱觀魏蜀吳三國的實力,魏國最為強大,吳國次之,蜀國最為弱小。從當時三國人口統計來看,據統計蜀漢僅有94萬人口,魏國約有440萬人口,東吳約有220萬人口;地理面積來看,魏國掌握當時北方大片的平原和糧食產區,控制當時大型城市,荊州丟失,蜀國地區僅剩益州漢中,屬於西南山區地帶,屬於偏遠落後地帶,吳國控制長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區。蜀國的人才稀缺,比起曹魏兵多將廣,江東豪傑輩出,蜀國拿到出手後期只有諸葛亮啦。
政治混亂,派系林立
赤壁之戰後,劉備趁機奪取荊州大部,益州全部,漢中之地。劉備的集團內部,屬於多重勢力冗雜一體,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地域性矛盾嚴重,以諸葛亮,蔣琬,馬良,魏延,費禕,楊儀為首屬於荊州派,自劉備去世,站到權利的中央,朝中重臣都是有荊州集團出任;以法正李嚴為首的東州派,法正劉備去世,李嚴被推為託孤重臣,卻在與諸葛亮的權利鬥爭中,完敗;最後益州本土氏族,以黃權,譙周為首,可以說劉備在益州能站穩腳跟,得益於益州氏族的支援,但是同時劉備防範打壓的物件。
諸葛亮儘管採取極為公正公開公平的法制治國策略,但仍不可避免捲入集團內部鬥爭。鬥爭後果,內部分裂,群臣失和,蜀國則不攻自破,離滅亡不遠。
後主無能,聽信讒言
諸葛亮在白帝城接受劉備的託孤遺命,輔佐後主劉禪。可惜是劉禪被人稱為扶不起的阿斗,毫無主見,諸葛亮在朝,則事無鉅細,事必躬親。諸葛亮在外,則奸佞當道,聽信讒言。諸葛亮六出祁山,一次途中竟以東吳興兵來犯慌騙諸葛亮返回,當誤軍國大計,這是一個明君該乾的事嗎?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蜀國最高領導人都這副德行,蜀國的未來幾乎是沒有希望。
按照羅貫中的思想,骨子裡認定劉備是正統地位,皇族后羿。但終究歷史歸歷史,小說歸小說。在事實面前,任何掩飾都是徒勞的。
蜀國的從劉備攻取益州,荊州,漢中達到鼎盛,可以好景不長,關羽大意失荊州,喪城失地;劉備兵敗猇亭,國力透支。蜀國從此一蹶不振,儘管諸葛亮盡力補救,不過是苟延殘喘,於事無補。
諸葛亮在出山制定的國策,養精蓄銳,固守待機。而劉備,關羽主動出擊,慘敗而歸,耗盡國力,已無力爭奪天下。留下羸弱的蜀國,諸葛亮苦苦掙扎,操勞過度,最後冰死五丈原。
或許有人說,司馬懿阻止諸葛亮,在我看來,即時沒啦司馬懿,中原人才濟濟,還會有更多人站出來,曹氏宗親,包括後來的鄧艾鍾會,諸葛後代,司馬懿後代都是能征善戰之輩。並不是僅僅一個司馬懿阻止啦諸葛亮統一大計。
諸葛亮用一生詮釋什麼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給我們留下無盡的思考與遐想。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感謝閱讀。
-
16 # MJ爸爸的書城酒窖
不會,蜀一旦盛大到一定程度,碧眼兒就要來出招掣肘了。而且蜀地土著皆不希望孔明北伐太成功,進攻只是為了嚇住曹魏,為自己爭取到更有利的防禦狀態而已。有孔明在,魏將不敢往西側目,無孔明在,鄧艾鍾會一舉可破。
-
17 # 章187729071
蜀魏之爭如同龜兔賽跑,蜀是龜,魏是兔,兔子在跑步上有天然優勢,勝率為99、99%,龜那0、01的希望就是等兔子自己出錯,而且要出大錯(如在比賽中睡覺,跑反了方向等)。
-
18 # 喜歡王者榮耀的菜鳥
不會!打大家知道打仗拼的是國力!以前打仗拼的是生產力!魏國無論是人口!土地!還是人才都多餘蜀國!諸葛亮在牛!後期只有魏延!還有姜維!先鋒大將都斷崖式損失殆盡!司馬懿死了!我想魏國還是會出現一個能挑起大梁的主將!諸葛亮自己都知道自己是蚍蜉撼樹!只是自己職責所在
-
19 # 一見鍾晴留不住
我覺得不會,諸葛亮早已暮年,精力大不如前,而一個國家的強大,更需要的是後繼有人,人才斷層,是蜀國不能一統天下的根源。
-
20 # ni微笑時好美
就算諸葛亮沒有任何反叛可能。但是
阿斗,肯定鬥不過諸葛亮的後人的,就像曹丕一樣……
至於三國走向?就看誰那邊出一個超能力的人了!
孫權後人好像也不怎麼樣啊?
回覆列表
諸葛亮北伐最主要的對手就是司馬懿了。
如果司馬懿病死五丈原,諸葛亮或許會慶幸一段時間。
短時間內,魏國會朝野震動,然後急忙尋求人才,頂替司馬懿的職務,對抗蜀軍。
鑑於司馬懿的優良表現,司馬師和司馬昭,極有可能被推選出來,眾所周知,這哥倆不是省油的燈,自幼在司馬懿身邊,受到司馬懿的悉心教導,其能力,均不在司馬懿之下。
司馬懿與孔明的對決,司馬師兄弟倆是再清楚不過了。與其說是孔明與司馬懿鬥智鬥勇,不如說是孔明與父子三人的對決。
可以說司馬懿在明,司馬師,司馬昭在暗。孔明敢於擺個空城計,是看準了司馬懿的性格弱點,但是如果司馬師領兵的話,孔明恐怕早就死於空城。
另外,蜀道難,難於上青天。蜀國的北伐,往往伴隨著糧草的運輸難題。連年的戰爭對蜀國消耗巨大,反觀魏國,以防禦為主,百姓休養生息,況且地處中原,糧食產量高,綜合國力遠大於蜀國。
再次,蜀國的人才凋零,後繼無人。魏國,人才梯度很完整,後期就有鄧艾,鍾會等著名將領。
所以,就算孔明高壽,也無法恢復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