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營評教育

    《論語》中記載了孔子的這樣一段話,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徵之矣。”孔子說:“夏朝的政教文化、典章制度,我能敘述它,但夏朝的後裔杞國保留的文獻不足以證明我的話;商朝的政教文化、典章制度,我能敘述它,但商朝的後裔宋國保留的文獻不足以證明我的話。這都是由於文化歷史資料的繼承儲存與精通文化歷史的學者不足的緣故。如果足夠,我的話就可以得到證明了。”

    孔子的治學態度極為嚴謹,為了研究中國的傳統文化,他不僅讀萬卷書,而且行萬里路。約在公元前532年——前 522年之間,孔子為了研究歷史上夏朝與商朝的文化禮儀和典章制度,他的足跡遍及魯、衛、杞、宋等諸候國,他到了今河南杞縣的杞國,經過考察,發現當時杞國現存的所有文化禮樂典藉已經不能保持夏朝的原始風貌了;他到了河南商丘的宋國,發現宋國的文化典藏,也無法證明他們是商朝的後裔了,孔子對此深表惋惜。這種尊重事實、嚴謹治學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做為教師,我們應該像孔子那樣,以嚴謹求實的態度對待科學文化知識。教師的主要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在某種程度上,教師就是真理的化身,是學生心目中的偶像。因此,教師傳授的每一個知識點,闡述的每一個觀點,都要有事實依據,都要經得起時間的檢驗,來不得半點馬虎,否則便是對學生不負責任,有誤人子弟之嫌。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文革期間,相傳在偏遠農村的一所中學裡,一位民辦教師在執教毛澤東的詞《念奴嬌·鳥兒問答》時,一名學生突然當堂發問:“老師,‘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為什麼說‘不須放屁’?”由於備課時這位老師沒有查閱相關資料,一時不知道怎樣回答,但又怕在學生面前丟面子,只好胡亂答道:“蘇聯地處寒冷的北方,土豆雖然燒熟了,如果再加上牛肉,牛肉一定煮不熟,人吃了這樣飯就會放屁,所以在公眾場合,人要強忍著‘不須放屁’,以免影響自己的形象。”學生點頭稱“是”。

    這樣的解釋讓人啼笑皆非!正確的解釋應該是,1964年4月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在訪問匈牙利時,在一次演講中說“福利共產主義”應該是“一盤土豆燒牛肉的好菜”,這種“土豆燒牛肉式”的共產主義後來成為“蘇修”的代名詞,“不須放屁”是毛主席給予“蘇修”的憤怒諷刺。

    知識就是真理,對待知識的態度,其實就是對待真理的態度。教師要像孔子那樣:“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謂知也”,對於不知道的知識,教師要實事求是,敢於說:“我不知道!”,然後與學生共同研究討論,直至弄清事實的真相。因為教師不是全知全能的聖人,教師被學生問倒,一方面說明學生的提問有深度,另一方面也說明教師備課時考慮不周。教師回答“不知道”不僅不會損害教師的形象,而且當事實的真相弄清楚後,在某種程度上可能會贏得學生的尊重。對於上面例子中的那位老師,他完全可以這樣回答:“這個問題備課時被我疏忽了,謝謝您提出了這麼有價值的問題,課下我們共同查詢資料研究一下,看一看這兩句話到底什麼意思。”這樣一來,既對學生的提問作出了肯定,又給自己找了一個臺階下,豈不兩全其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cx5空間真的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