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葉飄刀

    這個也不肯定啊

    三國以前也存在過雙字名的。

    比如信陵君魏無忌;比如漢大將軍霍去病,比如儒家的董仲舒,比如醫聖張仲景,比如司馬相如;這些都是比較有名的雙字名的人。

    所以這個也不是太確定的,只能說單字名的更多,卻不是都是單字名。

  • 2 # 糊了個逗

    《三國演義》作為中國任命家喻戶曉的名著,意義和影響不可謂不深遠,從各種人物視角翻拍,依舊不改其色,未失其韻味。若是你用心看完了《三國演義》,仔細回想了全書,你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問題,那便是幾乎所有的三國人物都是單字名。這個疑惑很多人都有,但有幾個人想明白了?

    劉宏劉協劉備董卓孫權孫堅孫策曹操曹丕曹植曹睿趙雲黃忠典韋魏延廖化姜維諸葛亮司馬懿郭嘉賈詡等等,你會發現他們大都是單字名的。有人說諸葛亮不是三個字嗎,怎麼是單字名。諸葛是姓氏,亮是名。又有人說趙子龍關雲長曹孟德,不也是兩字名嗎?子龍雲長孟德是古人的字,不是名。

    東漢末年三國曆史中,你知道的人物,兩字名的恐怕只有一位黃月英,但是黃月英此名最早是出自近代藝術大師的評書《三國演義》中的。史書大都只稱黃夫人,有姓有名的大多是無從考據、他人猜測的傳說。因此我們熟知的三國人物,全是單字名。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三國單字名最早的原因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間,筆者在這先給大家提下最直接實際的:三國單字名和王莽篡權建立新朝、改制異俗息息相關。王莽是一個生活於理想國度、超脫現實的翩翩君子,喜歡復古,因而下了不少奇葩(有些事超前的)的政令。

    王莽見《春秋·公羊傳》裡“譏二名,二名非禮也”,認為《春秋》曾言二字名“不符合禮儀”,因而下旨,詔告天下,要求上至權貴、下至貧民皆不可起兩字名,用制度明確要求大家要用單字名。北方匈奴的單于是兩字名,王莽便遣使者前往勸說其改名,可得厚賞。匈奴單于心裡肯定惱怒,憑什麼你說不能用兩字名就不能用?但是新朝勢大,無從抗拒,匈奴單于只能乖乖就範。

    王莽認為這還不夠,因此在長孫王會宗造反後,下詔將其單字名的王宗改回為王會宗,給朝野上下一種用“兩字名”的都是壞人,聽兩字名就知道不是好鳥犯了事,是一種恥辱。這樣一弄,真就嚇得沒人用兩字名了,老老實實地去用單字名。

    這事對當時的中國社會還是很有影響的,甚至影響了近千年,給人們一種“兩個字的名的人都是比較低階的”。其實崇尚古制的王莽興許弄錯了,春秋戰國單字名第一個也是比較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避諱,避長輩和避君主。

    這問題解答出來了,現在你明白了嗎?明白的話,可以和身邊的朋友分享分享,讓更多的人知道哦。

  • 3 # 筠軒微文史

    “三國及以前都是單字名”本身就非絕對。

    在“字輩”未興盛之前,我國大部分人名都是單字,但“字”也就是俗稱的“小名”卻不一定,如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

    那時候“字”裡面經常帶著“孟仲叔季”等表示排行的字眼,家族中排行老大稱“孟”,其餘以此類推,像漢高祖劉邦,他因在家中排行老三,因此字“季”,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裡,他都叫劉季,大約是當皇帝以後覺得自己貴為天子,卻老是排行第三,所以才給自己取了個大名劉邦,不過依然字“季”。

    但我國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國家,各個民族之間在歷史的各個時期不斷交流融合,這對漢人命名有著重大影響。況且漢字也就那麼幾千個,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口的大量繁衍,單字名漸漸不夠用了,因此在大部分漢人以單字命名的同時,還有為數不少的漢人以雙字甚至多字命名。

    我國以“字輩”命名大約興盛於明初,那時候明太祖朱元璋先後賜給孔氏十字作為行輩字,從五十六代起排,此後孔氏族人不準隨便取名。那時候衍聖公府還專門頒佈了《孔氏行輩告示》:

    ……今依所定吉字開列於後,凡我族人俱當遵照所開列行輩,取名訓字。有不欽依世次隨意妄呼者,不準入譜。

    與此同時,朱元璋還頒佈了皇族內朱姓子孫的“字輩”排行,也就是說,從此以後家族內的子孫必須以“字輩”排行來取名,如朱元璋規定,燕王朱棣家子孫後輩必須以“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的先後順序來取名,取名的規則是姓在先,中取“字輩”,後自選一字,由此構成了一完整的姓名,如明熹宗朱由校,便是“朱”姓,“由”字輩,名校。其實如要較真,“字輩”出現後,我們大部分人的名字還是單字,因為“字輩”體現的是個人在家族中的排行。

    後來,朱元璋規定的這一套也在民間流行起來。以筆者家族為例,我的家族世代以“邦國士為貴,朝林孔茂光”為字輩,順環往復,猶如十二生肖、天干地支等等一樣,一輪“字輩”用完了,再從頭開始。

    也就是從明初開始,我國才真正開啟了以“雙字”命名的時代。

    到了近幾十年,由於西方思想的不斷衝擊,加之我國國民思想的不斷髮展,取名便朝著隨意化轉變,不再固定地以“字輩”來取名。但在我國的許多地方,這一取名“習俗”依然存在著。

    總結:

    單名並不僅體現在三國及以前。可以說,在明初之前,單名是人們取名的主流,如李白、杜甫等等;只有到了明初,在皇帝的大力倡導下,雙名才逐漸盛行起來。但如拋開“字輩”不說,可以說還是以單名為主。至於說到“好聽”,那就是見仁見智了。但“單名”也有好處,那就是簡單易記,交流起來也比較方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李佳航為益達做了10年廣告,為什麼不拿一分代言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