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間傳來一聲劉惜玉
-
2 # 花姑娘123
關於臨清的美食,還有一段順口溜,你聽:進京的腐乳名遠揚,香油饊子酥又香,託板豆腐稱一絕,回回的羊肚兒滿街香兒,尹閣的下水兒武德奎的餅,李家的豆沫麻辣燙,小籠燒麥竇家的包,燒餅夾肉臨清的湯。。。。 要說這臨清的湯啊,那可是花樣繁多,數不勝數,你看:金針湯,木耳湯,蘑菇湯,乾貝湯,魷魚湯,對魚湯,海米湯,雞腰子湯,麻辣三鮮甲魚湯......酸甜苦辣鹹,五味都俱全。臨清豆腐腦。
-
3 # 靈魂吃貨小張
臨清素有“小天津”的美名,是飲食薈萃,小吃集錦的地方。是古代北上進京,南下蘇杭畢竟之處,地處京杭大運河,商業繁榮,人口聚集,是江北五大商埠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優勢,造就了臨清美食味融八方。
1,桃園兩絕—烤雞,醬牛蹄。這道名菜是山東名吃,魯菜經典,為臨清回族王氏所創清真菜品。口感鹹香軟糯,筋道爽口。
2、清真八大碗,包括燒肉,燉肉,圈巧閣,松花羊肉,清汆丸子,黃燜雞,黃燜肉,肉雜拌等,是臨清回漢飲食文化融合的結晶。
3、八寶布袋雞,創始於清同治年間,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吃起來爛、香酥,既有雞肉的香味,也有山珍海味的鮮美。
4、尹閣下凡肉,是臨清李廷早家的四代祖傳手藝,風味獨特,物美價廉,味道越品越濃。
5、濟美進京腐乳,是臨清濟美醬園的傳統產品,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了,民國初期被譽為江北四大醬園。
6、金郝莊鬼子雞,原名金氏燻雞,製作工藝獨特,煮熟後用杉木熏製而成,可謂色香味俱全。
除此之外,還有運河什香面,劉垓子白仁,羊肉燒麥,武德奎肉餅等特色名吃。正所謂“運河美食,沙丘名滿,遠播海外,近馳中原”。
-
4 # 圈圈日記
臨清好的小吃實在是太多了,因其地處京杭大運河要塞,是北上進京、南下蘇杭的必經之地,作為江北五大商埠之一,繁榮興盛500年之久。商業的繁榮,流動人口的聚集,令臨清的餐飲風味融會八方。
進入現代後,臨清人民在傳統美食製作工藝上更進一步,將美食發揚光大。臨清美食走出山東,成為山東美食代表,央視《行走的餐桌》、《味道》,山東電視臺《非嘗不可》等節目先後來臨清探訪、品嚐特色美食。而最瞭解臨清美食的是地道臨清人民,現精選臨清人最認可、十大最具代表性美食名吃介紹給您。
1、清真八大碗
臨清清真八大碗包括燒肉、燉肉、圈巧閣、松花羊肉、清氽丸子、黃燜雞、黃燜肉、肉雜拌,是回族同胞結合當地飲食習慣而形成的獨具臨清特色的清真飯菜,是臨清回漢飲食文化融合的結晶。
2、濟美進京腐乳
臨清進京腐乳。系臨清濟美醬園的傳統產品,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據傳,清乾隆帝乘船沿運河南下,曾在臨清鳳凰嶺下船,地方-把濟美醬園製做的紅豆腐乳獻上,深得常識,當下硃批紅豆腐乳為進朝貢品。民國初期,濟美醬園與北京的"六必居",保定的"槐茂",濟寧的"玉堂"齊名,被譽為江北四大醬園。
3、運河什香面
運河什錦麵由金瓶梅宴中的溫面和本地民間小吃撈麵綜合改進、演變創新而來。什香面(十香面)故名意思就是十種菜系,烹飪製作工藝流程講究,菜碼品種多,名為十樣菜。其實,菜料達十八樣以上,且隨季節變換蔬菜。
4、桃園烤雞、醬牛蹄
臨清醬牛蹄是山東傳統名吃,魯菜經典。為臨清回族王氏所創清真菜品,牛蹄選用上等整隻牛蹄,秘料醃製,輔以桂皮、白芷等十八種香料,慢火燉煮八小時精心製作而成。牛蹄在慢火燉煮中保留了豐富的膠原蛋白,脂肪含量極低,並且不含膽固醇,能夠美容養顏,使面板更富有彈性和韌性,延緩面板的衰老。且具有強筋壯骨之功效,對腰膝痠軟、身體瘦弱者有很好的食療作用。桃園醬牛蹄有兩種吃法:熱吃鹹香軟糯,涼吃筋道爽口,老少皆宜。
臨清烤雞是山東傳統名吃,以傳統烤雞為基礎,山東臨清人將烤雞發揚光大,其中回族王氏秘製烤雞最為出名。烤雞外皮酥脆,肉質香嫩,是臨清人宴席、餐桌不可或缺的佳餚。
5、八寶布袋雞
臨清八寶布袋雞創始於清同治年間,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八寶布袋雞盛在盤子裡活像個趴著的殷紅色的整雞,吃起來爛、香酥,既有雞肉的異香,又有山珍海味的鮮美,是宴席上的佳餚。八寶布袋雞與河南滑縣的道口雞記德州的扒雞同屬運河沿岸的熟食雞。
6、劉垓子白仁
劉垓子白仁是臨清劉垓子鎮出產的特色食品,這白仁就是花生仁。白仁在製作工藝上十分講究,衡量其好壞的標準一是要求色澤白亮,二是要求香酥可口,而臨清劉垓子鎮的白仁正是完全達到了以上要求,製作工藝大體分為四道,去皮、浸鹽、涼曬、油炸,去皮的過程,色澤白亮,香酥可口。
7、武德奎肉餅
武德奎肉餅是臨清一款肉餅,主料豬肉、京瓜、蔥絲、黃姜、板油、雞蛋、甜醬等。講究一層肉一層雞蛋。特點是內滑嫩,外酥香,肥而不膩,色澤油亮,吃起來外焦裡嫩,鮮美可口,色、香、味、形俱佳。
8、尹閣下凡肉
“下凡肉”,實際上是豬下貨的巧做巧吃。這是臨清運河南岸李廷早家的四代祖傳手藝,因其風味獨特,物美價廉,人們相爭購買,後來大家名副其實地叫它是“下飯肉”。這“下飯肉”再配著壓槓鍋餅同吃,其味道越嚼越香,越品越濃。
9、金郝莊鬼子雞
“鬼子雞”原名“金氏燻雞”,由金郝莊鄉金西村的金裕慶先生始創於清末光緒年間,現已有百餘年曆史其製作工藝相當獨特,煮熟後用杉木細細熏製。上桌時,稱得上色香味俱佳。
10、羊肉燒麥
燒賣是臨清的傳統名吃,是一種介於包子和餃子兩者之間,經特殊方法蒸制而成的包餡麵食。燒賣形如石榴,皮薄柔軟,隔皮見餡,餡香鮮嫩,不腥、不羶、不膩。臨清的“小籠燒麥”是受人們歡迎的精美麵食。一籠燒麥如蓮花瓣式排列,在外型上成石榴嘴形,既有別於北京“一條龍”的“大麥穗”燒麥,也和天津“荷葉皮”燒麥不同,餡有羊肉、牛肉、肉三鮮、蟹肉之分。現大多以羊肉為餡,但不腥不羶,再蘸以雙醋、香油,令人百吃不厭。
-
5 # 貓先生不哭
山東臨清
江米條。跟超市賣的不一樣。據說是江米發酵以後製作的,空心的很酥很甜。小時候吃酒席江米條是最後的彩蛋
濟美豆腐乳。不像別的腐乳是甜的還一股酒味筷子一夾就爛(沒有看不起王致和的意思)我們這的腐乳是鹹的,很結實。這個10元盒裝的味道最好,5元玻璃瓶的沒這種好吃
-
6 # 御姐小蘿蔔
非常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小吃是一種文化,是一個地區經濟文化的多年積澱。運河古城臨清的小吃,經過大運河 500 多年的錘鍊,已經重重地烙上了歷史的印痕。而那古樸寧靜的鄉土氣息,又賦予臨清小吃一種田園詩話般地韻味,給人一種不可言喻的滿足和愜意,令人回味無窮,久久難以忘卻。
捶雞面。將淨雞脯肉剁成蓉,用純綠豆澱粉做醭面,用麵杖捶砸成薄餅狀,下鍋汆熟,切成麵條狀。可加高湯上籠蒸制,也可用高湯煨制。配以海參、蝦仁、魷魚稱為三鮮捶雞面。湯清味純、麵條入口滑脆。此菜在 1994 年瀋陽全國首屆清真烹飪大賽上獲銅牌。在 2007 年運河名城 (臨清)美食文化節上被評為“臨清名小吃”在 2008 年江北水城美食文化烹飪技能大賽中,臨清賓館程振勇憑此菜榮獲“一等獎”。
臨清燜餅。烙好的荷葉餅,一揭兩開切成餅條,新增小料和少許蔬菜爆炒,將餅條倒在上面蓋鍋燜透,再將炒好的雞蛋或肉絲入鍋,顛勺翻勻,最後拌入小磨香油和蒜末即可。柔軟滑口,被稱為宴席上的上等麵食。有“臨清下襬渡口的燜餅—— — 利利亮亮”之說。
李家燒雞。秉承傳統工藝,選料考究,經20 道工序,精製而成,具有形美色鮮,肉嫩可口,五香純正,熟爛透骨的特點。全套不鏽鋼流水線生產,真空包裝,有 30 多個品種和精美伴手禮盒,註冊了“橋頭李家”、 “昇欣”兩個商標,2006 年通過了國家質檢局食品生產的QS 認證。
回覆列表
臨清的小吃有呱嗒,羊湯,餅卷肉等。
臨清好的小吃實在是太多了,列舉幾種吧。
保良第一家餅卷肉(公園河邊 或 二院附近)
老時鮮樓羊湯(現在位於魯潤小吃一條街)
吉士口素煎包(公園北門吉士口附近)
李家燒雞(招待所橋下邊)
上灣街張家元宵(新華書店附近)
尹閣下水(新華書店附近)
劉咳子白仁(劉海子鎮)
金郝莊鬼子雞(金郝莊鄉)
徐家豆沫(公園北門)
臨清的狗不理灌湯包(黨校路口)
景家沙鍋(魯天路口)
武德奎肉餅(新華書店附近)
東雲閣烤鴨(市醫院對面)
魏灣火燒群的火燒(魏灣鎮)
還有菸廠那片的一家火燒加肉(先鋒路東首)
還有臨清的醬菜 也很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