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疫情期間無事幹, 拿起筆桿把字練。 難寫!
7
回覆列表
  • 1 # 思一堂主人

    《陰符經》與《雁塔聖教序》均為褚遂良代表作,其行筆極為靈活,雖是楷書,但行筆中有行書的筆意,部分重捺筆畫還有隸書意味,筆勢縱橫清晰,輕鬆自然。《陰符經》比《雁塔聖教序》更重自然天趣,楷中兼行,它更加強調行書的書寫性。要寫好它不外乎下面幾方面:一是強化字法訓練。它的結構方中見扁,猶如隸書,總體屬內緊外鬆,撇捺開張,疏密對比強烈;二是加強筆法運用。此既有"二王"遺風,又有魏碑雄強之氣,方圓兼用,要儘量把此兩者運筆和諧統一,做到古意盡顯。同時還要注意行書筆意與隸書筆意的運用,特別是撇與捺的行筆,要做到不浮不滑,在靈動中裡示出穩重厚實;三要注意章法的靈活運用。傳統模式是打界格填字,字字獨立,但要讓每個字有一氣貫通的感覺,這就要求理清每個字間的快慢節奏韻律,切不可狀如運算元,犯了楷書的呆板之象;四要多讀帖。多讀帖是整體領悟原帖精神與氣質的重要一環,從整體到區域性,從字法到章法,從筆法到墨法的全方位認知。

  • 2 # 神韻軒書法

    褚遂良《陰符經》,古秀飄逸、寬綽而有簡遠之氣,含有隸意。

    其用筆速度較快,中側鋒並用勁挺虛靈而骨力內含,線條以提為主,乾淨果斷。輕鬆自如,得心應手。

    雖筆畫纖細,但也時出厚重之筆,增加對比關係。結字緊結,似欹反正。主筆誇張。線條雖然獨立,卻有暗連關係。偶有牽絲相連,深得“二王"行書之意。節奏感強,自然而有天趣。

    清代有書法理論家雲:"褚書提筆空,運筆靈。瘦硬清挺,自是絕品。″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不當之處,敬請包涵。上圖書法作品為褚遂良所書。)

  • 3 # 西廨七叔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首先,本人也不是大神,和題主一樣,是一個書法愛好者。看了題主的問題,正好,今年初臨了一段時間的《陰符經》,初次接觸,沒有太深的理解。但就個人的感受而言,褚遂良這本法帖給我這樣的感覺:

    1. 用筆上保留了六朝時期的基本特徵:飄逸、自如。給人一種閒適的隱士之風。

    2. 無論用筆還是結字,比較注重虛實相間,既有六朝文化的絢麗,也保持了秦漢的古樸。

    3. 取法揮灑奔放,意盡方收。以方正的強雄追求整體的飄逸。這點是我在臨習中感受比較深的。

    附兩幅自己的作業,與題主交流。個人看法,有不妥之處,敬請方家雅正。

  • 4 # 兩山堂

    ――可透過下述幾個方面的理解、把握,寫好褚遂良的《陰符經》:

    一、清健腴潤的線質。二、一波三折的曲致。三、因勢而生的筆形。四、舒展靈動的體勢。五、流暢爽利的書寫。

    一、清健腴潤的線質

    褚遂良《陰符經》等楷書的筆畫主要以瘦勁著稱,“疏瘦勁煉”( 董逌《廣川書跋》)。其瘦勁之美與漢隸《禮器碑》息息相通, 與其宗法魏晉也有關係。

    瘦而不枯,有清潤之氣。褚書偏瘦 , 但“雖瘦實腴”( 趙孟堅 )。清妙之境需要既瘦且腴的筆畫。褚書線質恰恰瘦而潤,瘦而腴,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清瘦之筆骨力突出,自然見真。從審美意味、情趣的表現來看,瘦筆往往更能“通神”、“見真”, 具有自然清妙的特色。不作過多筆墨附飾渲染, 但求凝練單純的骨力, 正是瘦筆的突出特點。

    瘦健的線質與提、輕、裹等用筆相關。提、輕、裹得其筋骨, 按、重、鋪得其厚處。一分用筆以裹毫為主,而不是尚肥的鋪毫。褚書用“一分筆”裹毫書寫,得清妙之境。

    二、一波三折的曲致

    褚遂良《陰符經》筆畫突出了一波三折的曲致,偃仰起伏,有曲有弧。

    曲則靈動,曲而多姿。“直者不動而曲者動”( 劉熙載《藝概·書概》 ) 。端直的筆畫適於表現靜謐、莊嚴、閒適的境界 , 環曲的線條更突出暢達、飄逸的氣韻。楷書直筆多, 以端嚴為尚, 行草曲筆多, 長於飛動。而褚遂良的楷書,恰恰尚曲。書法意境往往有“質”、“妍” 之分。從筆畫特性看 , 直與質、樸、簡、平實有密切關係, 曲則與妍、麗、美飾等相對應。

    其曲直是適度的。橫豎有弧度,撇畫等曲中含直。撇、捺等曲筆則含有直意,有勁挺開張之勢。

    三、因勢而生的筆形

    《陰符經》一波三折的曲筆是因勢而生的。其楷書有行書筆意,注重筆勢的生髮。上一筆收筆“送勢”,向下一筆引帶。下一筆的起筆“借勢”、“順勢”。筆與筆承上啟下。由於筆勢不同,在基本筆畫形狀的基礎上,具體的筆畫形狀、結構體勢、書寫方向有豐富變化。起筆有逆有順,時方時圓,或藏或露。橫的起筆,有右下角度入筆,有的承接上一筆勢而左下角度入筆。豎畫常常隨勢擺盪,彎曲轉動。收筆引帶送勢,不做頓逆回鋒。打破了楷書的固定形狀規範。

    因此,臨摹《陰符經》時要把握好筆勢,以勢為主,不能片面追求筆畫、結構的完全形似。否則會導致描畫做作,僵滯呆板,失去生動之氣。

    四、舒展靈動的體勢

    《陰符經》的結體呈現出豐富變化、婀娜多姿的勢態。人們常說“顏筋”、“柳骨”、“褚態”。顏書筆畫渾厚而有彈性, 體勢環抱擴充套件,體現含忍韌健的筋力。柳書筆畫挺拔頓挫, 結體牢固,具有峻利果敢的骨力和堅實的骨架。褚書舒展流暢、一波三折的線條, 靈動豐富的結體,更顯飄逸多姿的勢態。

    長橫舒展,撇捺開張,縱筆、斜鉤垂曳。斜中取正,極具仰俯、向背、轉側之妙。以背勢為主。左右對應的豎向筆畫中間內凹,兩邊外展。外展的四角更便於營造豐富的體勢。因字為形,在橫勢為主的基調上,方圓、長扁多變,各盡姿態,自然大方。

    體勢的豐富多變,讓人聯想起富於變化的草勢草意。揚無咎:“草書之法,千變萬化,妙理無窮。今於褚中令楷書見之。或評之雲:筆力雄贍,氣勢古淡,皆言中其一。”草書的筆勢竟能於楷書中體現,褚遂良獨具優勢。

    五、流暢爽利的書寫

    《陰符經》寫意十足,具有流暢的書寫性。運筆輕靈迅暢,擺盪舞動。即使一些逆頓之筆也不滯重。“褚書提筆‘空’,運筆‘靈’。瘦硬清挺,自是絕品。” (梁巘《評書帖》)婀娜多姿的勢態也正是在隨勢而行的爽快書寫中舞動而生。

    書寫輕靈迅暢,但不輕飄流滑,而恰恰有勁利之鋒。 “如畫沙印泥”,勁利而明快,遒麗又端勁,乾脆利落,自然天成,正是褚遂良用筆的最大特色。

    提筆、輕筆為主,妙在提而緊,輕而實。 “粗不為重 , 細不為輕”( 王僧虔《筆意贊》 ), 是理想的筆致。這恰需要提按、輕重的相輔相成。“用筆重處正須飛提 , 用筆輕處正須實按 , 始能免墮、飄二病”( 劉熙載《藝概·書概》 ) 。褚書靈動而沉著的美中充分體現了古人的這些審美要求。

  • 5 # 墨騰四海

    關於褚遂良書法,古代先賢多有評述,現當代書家、學者也多有研究,作了較為完整、全面的論述。本文則具體針對大字《陰符經》進行解析,旨在把褚遂良書法研究進一步細化,為同仁學習《陰符經》和褚遂良楷書提供參考。

    筆 法

    起筆: 露鋒與藏鋒、側鋒與中鋒並用,巧妙轉換。凌空而下,側鋒露尖,落紙後順勢藏頭,轉為中鋒,乾淨利索,生動而不拖泥帶水。

    褚遂良巧妙地把“二王”行書筆意融入到銘石楷書之中,因而其字多牽絲引帶,且起筆處的露鋒較明顯,而往往又藏、露並用,在藏和露之間巧妙轉換,自然、落落大方的露鋒之後往往能迅速藏住。

    這和他的“凌空起筆”有很大的關係,清·梁巘《評書帖》雲:“褚書提筆‘空’,運筆 ‘靈’。瘦硬清挺,自是絕品。然輕浮少沉著,故昔人有浮薄後學之議。”關於梁巘後句提到褚書少沉著是否客觀、準確,姑且不論,但前句指出了褚書起筆凌空的特點。

    王虛舟形象地指出了這一點: “(褚遂良) 運筆都在空中,突然一落,偶然及紙,而字外之力,筆間之意,不可窮其端倪。”如 “行”“易”二字瞬間露鋒後能藏住,雖露鋒芒,但筆畫厚實有力;“晝”“春”二字數橫的起筆則在藏、 露之間自然轉換,豐富多趣。

    行筆: 大字《陰符經》的線條較細、瘦,卻不失圓勁,挺拔有力。

    這需要仔細體會和把握其中鋒、裹鋒的運筆原理,尋求錐畫沙的筆意,這樣的線條方能瘦硬,細而不弱,婉轉靈動,如屈鐵盤絲。

    大字《陰符經》用筆的提按變化也比較豐富,振動的節奏較為明顯、輕快,誠如孫過庭《書譜》所言:“一畫之間,變起伏於鋒杪;一點之內,殊衂挫於毫芒。”

    大字《陰符經》中既有瘦硬的筆畫,也有厚重、豐腴的筆畫,因而通篇顯得既有筋骨,又有血肉。

    這需要體會鋪毫運筆的技巧,筆毫鋪開,中鋒為主,帶有側鋒,遲澀緩行,如屋漏痕,同時毛筆按的不能死板,宜按中有提,提中有按,一波三折,曲中求直。這樣線條厚實且不失靈動,豐腴而不失骨感,總之,用筆忌臃腫、疆滯,也忌浮華、輕飄。

    大字《陰符經》的行筆還應注意筆畫之間的連帶、筆斷意連、首尾呼應的問題。褚遂良以“二王”行草書融入楷書的筆意不僅體現在起筆處的露鋒,也體現在行筆中的若斷若連、牽絲映帶。

    這樣的用筆特點典型地體現在王羲之《蘭亭序》中,可以推測,褚遂良正是把《蘭亭》的這種筆意運用到楷書中,“以虛運實,化實入虛,形成既饒骨力,又丰神韻,瘦潤華逸之風韻。”

    因此,褚書充滿了空靈、飄逸的氣息,富有韻致。大字《陰符經》為墨跡,更清晰地體現了字裡行間的這種映帶關係和風神。

    收筆: 大字《陰符經》收放自如,其精細的用筆也體現在收筆處。

    《陰符經》起筆較空靈、輕快,而收筆則相對遲澀、含蓄、厚重,筆畫重心往往在後,可以說是虛起實收。 收筆方、圓並用,其橫畫的收筆多圓意,頓得也恰到好處,不像歐陽詢、顏真卿那樣明顯。

    其捺畫的收筆形態豐富,或凝重,或飄逸,或明顯,或含蓄,或圓或方。並且,褚體並非一味地“藏頭護尾”,收筆處不刻意藏住,也不刻意地劍拔弩張,而是自然的恰到好處,所以雖姿態活潑、奔放而不流於粗野,比虞世南鋒芒外露,而比北碑、歐陽詢以及後來的《靈飛經》要含蓄。

    當然,以上只是大字《陰符經》用筆的一般規律,雖作了細化、具體的分析,但並不是 “公式”。相對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等楷書的法度森嚴,褚遂良楷書要自然、無法一些。

    徐無聞論褚遂良用筆的特點:“有法而又無法,從心所欲而不逾矩,想怎麼寫就怎麼寫,他的橫畫、直畫、點、鉤、撇、捺,不同的形態,比歐、虞、顏、柳諸家都多;各種點畫的輕重、長短、粗細、正斜、曲直、方圓,都隨手取勢配合,沒有固定的程式,這是後人最難學到家的所在。

  • 6 # 張斌洲

    陰符經是褚遂良楷書中的代表作,為歷代書家所重視。特點是:銀鉤鐵畫,用筆細勁,間以重捺,楷法行意,靈動秀逸,結體多方,正氣堂堂。

    現分享幾點建議供參考

    一:筆彈性要好,兼毫、狼毫為上,紙要選擇墨水不容易洇開為佳。

    二:先把各種筆畫的筆法動作弄清楚了,比如說尖起筆、方起筆、圓起筆要怎麼寫,中鋒行筆要怎麼寫,收筆要怎麼收。每個筆畫要做到起行收一氣呵成。

    三:陰符經有明顯的行書筆意,對於初學者來講,結構較難把握,可先用摹,如果喜歡寫大一點的字,可把字帖拿去放大再來摹,字的大小以五釐米到十釐米為佳。待結構有了初步印象,再對著字帖臨,臨完要與字帖比對,自己當老師,認真找不足,找到了不足,想辦法改過來,就進步了。對不好把握的結構可多摹幾遍!

    學習書法沒有捷徑,但有方法,那就是不要盲目抄寫,要分析,多讀帖,找規律,楷書都有規律可循,找到了規律學起來就容易多了,先易後難,由簡到繁。

    祝:早登大雅之堂!

  • 7 # 金雨荷藝術

    《陰符經》的字筆法比較活,不太好上手。但如果練好陰符經了,對於學行書很有幫助的。這個字也容易創作,特點非常明顯.

    下面我就分享一下我是如何練《陰符經》的:

    一、先通臨

    想要進入一個字型,就得從瞭解開始。拿到帖,先從頭到尾通臨幾遍,目的是感覺一下這個字的筆法,會與不會都沒關係,大膽些,就是為了先接觸!寫了幾遍以後,手上就會找到感覺。

    二、找結構

    熟悉完字帖以後,就要細緻臨寫了,就要準確分析漢字結構了。我是用米字格的位置來衡量漢字結構的,這樣找的 比較精準。也可以探尋一些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比如摹臨複合法。不管用什麼方法,最終目的就是找準漢字結構,這是練字的根本!

    三、探筆法

    想要寫出一個字型的味道,就離不開筆法了。各有各的筆法,那就要歸納總結出褚體的主要筆法。比如褚體橫畫的起筆分三種情況:逆起、尖起、逆起折方;比如筆畫之間的連帶;還有左豎的下尖兒起筆等。

    按照正確結構和正確筆法,一個字一個字的去攻破,假以時日褚體就能輕鬆上手了!

    寫過褚體以後,對於褚體越發的喜歡了!

    有的時候第一眼的感覺還是不要完全相信,要相信深入瞭解後的感覺!

    和談戀愛如出一轍!哈哈哈!

    (圖片的字就是我練習褚體的時候自己留存的字,僅供參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你有一億現金,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