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過百萬確診,死亡近6w,這麼嚴重,能復工嗎
3
回覆列表
  • 1 # 宋馳

    說實話,這樣的疫情狀況換在我國家是絕對不可能復工的,因為我們以人民健康為本,而美國以經濟為本,美國能否在五一後復工我借覺得確定性並不高。

    截止今天18:20更新的資料,美國確診1035765人,昨日新增23167人,現有確診834261人,累計死亡人數59265人,治癒人數為142238人,目前的資料看,美國疫情看到一點樂觀的樣子,新增人數和死亡人數都是居高不下的,並且觀點還沒到來,這種疫情狀況真的適合復工嗎?

    五一後我覺得美國復工也不是那麼簡單,兩派必定還會激烈的爭奪之後才會有結果。

    復工最大的支持者就是特朗普,他這是順應民意的復工,說起來也貌似很合人意,美國的貧富差距很大,期待復工的那部分人絕大多數來自於美國社會底層的民眾,在記者的街坊中,一些美國民眾甚至大喊要麼給他自由,要麼讓他死。隔離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超前支援的習慣,美國底層的群眾生活壓力很大,所以他們期待著復工,特朗普就是這樣做著順水人情,支援和主張復工,一為自己贏得選票,而也是為了自己旗下的產業。

    但是美國還是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反對復工,主張全力抗擊疫情的,比如紐約州的州長和微軟的比爾蓋茨等人,這部分人是主張繼續全力抗疫的,甚至這個美國紐約州長還提出了獨立的想法,美國作為議會制,各州都有獨立管理的權利,總統並不能做到一言堂,在做重大決定的時候,還是要投票的。所以,對於美國來說,要復工其實也並不是那麼簡單。

    美國五一之後能否復工我們不知道,每個國家的國情不一樣,但是面對美國的疫情,貿然復工只會帶來更加多的感染和死亡,對於經濟的意義我覺得並不大。因為整個世界的經濟都沒有走出疫情的影響!

  • 2 # 江韻14

    對於美國,我們只要觀望即可,看看歷史,沒必要關心,關注,獻愛心,做好自己的事,強國才能保國,美帝國主義永遠是侵略者

  • 3 # 釣手向

    說實話,我是不看好美國5月份能復工,只要看看美國當前疫情就知道了,今天更新的資料,確診1035765人,咋天新增23167人,現有確診834261人,累計死亡59265人,治癒142238人,從目前的資料看,美國的疫情一點不樂觀,新增人數和死亡人數居高不下,這種情況下真的適合復工嗎

  • 4 # Aurora5040

    美國在面對疫情,與中國在面對疫情的態度截然不同。他們的目的是保證經濟收入,而中國則是以人為本,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穩步復工 。美國這樣的行為只能加重疫情,開工可能是是不明智的舉動。也無法使得整個美國恢復秩序,最終只會延長美國疫情時間,加重疫情。

  • 5 # 餘學臣

    美國人可能在五月份開工,他們是亡命徒,總統就說不了美國人,自由選澤,不用別人管,嚴管就用槍,美帝沒有人類正能量。讓他去作自由人的事。

  • 6 # 豐哥FG

    看這個情況,怕是有點難哦,災難面前,一些人類醜惡的的嘴臉都暴露無遺,尤其是美國高層領導。

    我很慶幸自己生活在中國,如果生活在外國,我怕熬不到今天。中國至今,仍然有很多企業沒有復工。

  • 7 # F影視剪輯

    當地時間4月28日,美國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數突破100萬,佔世界總病例數的三分之一,令全球任何一個國家都望塵莫及。

    作為這一國家的領導人,美國總統特朗普透過社交媒體解釋道,只有一個原因能夠解釋美國超高的確診數——那就是,美國的檢測能力冠絕全球!

    美國政客向中國“甩鍋”,絲毫抹殺不了中國人民經過艱苦努力取得的抗疫成果,也無助於美國國內的防疫工作,只會進一步暴露美方的險惡用心及其自身存在的嚴重問題。

    2020年年初,中國人民齊心協力舉國投疫期間,付出了巨大的經濟代價,做出了巨大的犧牲,而美國卻在看熱鬧。接下來都戲劇反轉,美國人不採取任何的防患措施,導致國內疫情爆發。

    美國5月份開工,我只想說,他們死得起就死吧,誰救?自救。

  • 8 # 潛在的洶湧

    美國即將出現兩重天的現象,華人社群他只能會跟隨中國的形式來走,不可能隨著美國的情況來走,如果個別的或人多的華人,總要隨著美國來追隨,那死亡人數要成倍往上飛

  • 9 # 說三解四

    美國隨時可以開工,美國除了要錢不要命,還有許多政治考量和國際社會的壓力,另外就是美國事實上已經是被動的群體免疫政策,每300個美國人,就有一個是病毒攜帶者,每天增加的病毒感染者,相當於其他國家一個月的增加數量,其中90%的患者是居家自行治療和康復,感染資料還會持續上升,復工只是把這個時間提前了而已,該來的早晚會來,特朗普這廝家族的生意也需要儘快復工來挽救。美國老人的生死和他的生意與總統生涯相比微不足道。

    個人認為,有一個國家不作為,疫情就永遠不會結束,那麼希望只有疫苗和特效藥了。阿彌陀佛

  • 10 # 華158

    美國5月份根本就開不了工,就美國現在確診病歷超百萬這個狀況,怎麼可能開工,如果美國不顧他們百姓的生命安危,,也是可以開工的,五月份開工我覺得特普朗能做出來這樣不靠譜的事!

  • 11 # 叄十叄

    開什麼玩笑,看看現在的中國,看看前陣的黑龍江,開工,開玩笑吧。言論自由,不是不負責的隨口胡說,是要講客觀事實的。看看我們國家的控制情況和手段在反觀一下其他國家的情況,你就會的到答案了。

  • 12 # 年年7夕

    美國想要復工。得先問問,特沒譜。想要把美國死亡人數制定到10 10萬20萬或100萬200萬內,算他防疫策略的正確?想要恢復經濟。不是復工就決定得了的。在復工階段。病毒二次爆發。這就不可能只卡在100萬200萬階段了。得向千萬衝刺。復工的地點到處充斥著疫情患者。試問怎麼工作得了,怎麼工作得好?3億人的國家幾千萬的患者。搞不好真的會這樣。患病的人數越多,疫情持續的時間越長。美國的經濟復甦越無指望。特沒譜的腦袋,真的是一根筋。用來攪亂美國的一根筋。

  • 13 # 大神降臨4

    美國隨時可以開工,美國除了要錢不要命,還有許多政治考量和國際社會的壓力,另外就是美國事實上已經是被動的群體免疫政策,每300個美國人,就有一個是病毒攜帶者,每天增加的病毒感染者,相當於其他國家一個月的增加數量,其中90%的患者是居家自行治療和康復,感染資料還會持續上升,復工只是把這個時間提前了而已,該來的早晚會來,特朗普這廝家族的生意也需要儘快復工來挽救。美國老人的生死和他的生意與總統生涯相比微不足道。

    個人認為,有一個國家不作為,疫情就永遠不會結束,那麼希望只有疫苗和特效藥了。阿彌陀佛

  • 14 # 餘生都是你

    特朗普非常非常著急復工,不僅僅要拯救美國的頁岩油產業,也要拯救美國經濟。原油是經濟危機中倒下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因為美國頁岩油產業發了巨量的企業債,美國10萬億的企業債中大概有1萬億是頁岩油企業債,如果頁岩油產業倒下,這1萬億全是壞賬。

    而對於大多數寅吃卯糧美國人來說,70%的普通家庭拿不出1000元現金,2019年美國有8000萬人是臨時性小時工,佔所有帶薪人群的60%,這部分人屬於手停口停,不工作就沒有任何收入。這次疫情造成美國服務業大規模停業,小時工是受影響最大的人群,最要命的是,一旦失業,這8000萬人沒有辦法付信用卡賬單,沒有辦法支付房貸,而金融業極度發達的美國,有巨大的金融衍生品在這上面,一旦多米諾骨牌第一塊開始倒塌,後面就是連鎖反應。

    所以,可以理解為什麼美國最近爆發大規模遊行,要求停止隔離,儘快復產復工,一個遊行的受訪美國人甚至說:人民有沒有選擇去死的自由!

  • 15 # 楊柳青青春之聲

    新冠怕熱不怕冷,

    七月流火自消停。

    若問美國開工日?

    等待狗舌噴紅出。

    蟬鳴蛙叫悶燥熱,

    蒸籠難熬美利堅。

    你道疫情何時結?

    百萬出頭是拐點。

  • 16 # 明貞

    生死對於人來說就是一種體驗而已,人無法自主選擇!他們的信仰和生活方式不太可能複製我們的抗疫方式,所以國人靜觀其變好了,不要去試圖改造或評判他們,他們有他們的路要走!

    個性選擇不同,對生死的態度就不同!不能自主的生死均無意義,在程式設計裡不會有真正的自由和愉悅!

    美國是世界舊體系的代表,在全人類覺醒的今天受到最大的衝擊和顛覆是必然的!舊的經濟政治軍事科技生存醫療體系,是崩潰的時候了!不以舊的掌控者的意志為轉移,是時候有所突破了!

  • 17 # 福明166467022

    特朗普和蓬佩奧是把美國民眾推向火坑,其實美國5月份是絕對不能開工!新冠狀肺炎的病例已逼近107萬人,死亡人數超過了6萬,形勢十分嚴峻,已經失去控制,拿美國人民的生命安全作出睹注,寧願以民眾健康做代價,也要復產開工,只有在以美國為首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做得到。特朗普將是歷史的罪人!

  • 18 # 雲捲雲舒152754837

    可惜的是:你我說了不算……

    美國聯邦政府現在都可以開工……

    在目前來說,只要能夠利於特朗普總統大選……

  • 19 # 凡芃哥

    希望美國早日開工,但我國一定關緊國門,並儘快成立移民美國計劃,並開展先頭埋屍消毒部隊的培訓,你說國家要讓我去美國當村長,去哪個地方合適。

  • 20 # 命運可以改變一切365

    我是不看好的,美國現在感染人數為世界第一位,已高達幾十萬。中國當初感染人數遠遠不及美國,中國花了3個月才把感染人數沒有完全地拉出來,美國也不可能那麼快治好,因為增長太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滿滿的一倉庫貨賣不出去,該如何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