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無所有181558076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狀態和屬於自己的駕馭能力。以及對待生活的態度和自我認知與修養!

    壓力是與生俱來的。每個人的承受能力不同,對活著的定義不同。虛榮,貪婪的人性本性把持不同,所以每個人的狀態只是適合自己的沒有好壞對錯之分。

  • 2 # 慧生活會生活

    這個年齡段的人,應該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齡,而同時,又面臨著工作中的危機——中年危機!

    中年,按理說應該功成名就,但那是少數人,絕大多數的人,還是平平淡淡,普普通通,就像我這個樣子,整日提心吊膽唯恐有朝一日,健康沒了,工作也沒了!所以未雨綢繆為時不晚!

    首先要不放棄充實自己!具體怎麼充實因人而異!

    其次,商業保險要至少有一份!尤其是大病保險!

    我回答的是否有道理,請領導批示!

  • 3 # 使用者曦睿

    老年人感言:縱觀歷史,古往今來,任何年代都是中青年人創造物質財富支撐社會的生存和發展。

    個人創造的價值不是個人分光吃光,除了個人生存外,剩餘價值主要用於:一是教養子女成人成材保證人類傳承;二是作為國家積累保證社會執行;三是儲存養老基金,各個時期儲存方式不同,當前是交“五險一金”方式。人類社會前後相繼,代代相傳,人類得以傳承,社會得以發展。

    勞動創造世界,勞動者光榮。360行,凡是社會需要的行業都得有人去工作。生兒育女絕非個人家庭傳宗接代,整體是保證人類傳承。試想,工人不做工,農民不種田,何來新的物質財富?社會是個什麼景象?斷子絕孫後繼無人,我們的奮鬥還有什意義?

    今天的老年人就是昨天和前天的中青年人,今天的中青年人必然是明天和後天的老年人。

    父母撫養子女成人是法律責任,不撫養違法。子女贍養父母是法律責任,不贍養違法。父母撫養子女到18歲,是父母的應盡之責,子女成年後人生道路要靠自己走,個人前程要靠自己去創造,路在你自己腳下。父母沒有法律義務為子女買房買車,力所能及資助是親情不是法律責任。我輩多是從農村走出來的,17、18歲就參加了工作,頂起一個社會工作崗位。當時國家實行低工資政策,農村父母靠掙工分生活無力資助子女。我們憑勞動吃飯靠本事掙錢,成家立業全靠自己,很多人經過夫妻倆的努力奮鬥,實現了成功人生:

    一是事業有成,為社會做出了應有的貢獻;二是家庭幸福,文明溫馨;三是子女成材,保證了人類傳承。三者並舉,無愧於社會,無愧於人生。

    就當今社會而言,我輩的子孫是當今的中青年人,社會的主力軍,是他們在創造物質財富,競爭急烈,掙錢不易。我輩應當力所能及地支援他們,儘可能少給他們添麻煩。

    無論男人或女人都必須明白,凡老年壽終者都會有風燭殘年生活不能自理的那一天,需要別人照護,而且可以斷言,在死亡時誰也不能自己走到火葬場躺進焚燒爐?丁克族不可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活法。總體趨勢是,長江後浪推前浪推前浪,一代活的更比一代強。試想,沒有老一代何來新一代?沒有老一輩的奮鬥何來今日社會之輝煌?

  • 4 # 艾慶鋒809

    作為80後的人,上有老下有小,經濟負擔很重,在確保身體健康的情況下,努力打拼,不斷進步,在不知足的情況下工作,在知足常樂中生活,調節好自己的心理,開開心心過好每一天

  • 5 # 養殖人愛好教育

    80年代那人上有老下有小,中間老婆身體好。我們的壓力肯定是有的,但是壓力是有生活還要繼續啊,抬起頭慢慢的去做,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了,到時候身體垮了啥都沒有了。我的建議是。你把自己的經濟問題不要放在第1位,我們充實的過自己的每一天,錢少我們就少用一點。第二,我們家庭的責任放在第1位家庭,大家在一起和和睦睦有幸福感,這是個最關鍵的。第三,大家一起生活,健康快樂是最重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子線20cm空鉤調平水,釣三至四目能確定鉛沒沉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