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話說唐秦
-
2 # 宇宙時空聯盟
《人體有二個重要軟體系統(1)》
2019.7.28
人體有二個重要軟體系統:
1)搞懂人間各種必須要搞明白的道理的系統.
2)把已搞明白的各種道理再去親自實踐又可成功做到系統!
而第2軟體系統才是真正管用的東西呀,其價值也比第1個軟體系統可以高出1000萬~10億倍!
所以做人最怕第2個軟體系統被人動了手腳了=一定是個活活的很懂道理的蠢蛋.
會吹牛也會賺錢=第2個軟體系統是好用的,並沒被損壞.
凡是第2軟體系統被搞殘了的人=當窮書生最為合適了.
若第1+2軟體系統全有大毛病=腦殘專業戶=痴心妄想專業戶=被墊底又是最慘專業戶.
當然每個人類擁有的二大軟體系統的版本先進性的相差若用"天差地別"來形容都不為過.
所以Bill Gates擁有的二大軟體系統肯定是很有魅力的先進了,不然你若不服也可試試吧!
-
3 # 溫柔似水6688
很開心能回答這個問題。
一般的,知和行的最理想的關係就是知行合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具體的知和行是什麼關係,因人而已,對於有些人來說,知道難行動簡單,我就是這樣的人,我只要知道在教學中或生活中有先進的理念,立即踐行,所以對於我來說知道困難,只要知道了,行動很容易,而且也能輕鬆地長期堅持呢。
比如,誦讀優秀的國學經典,非常好,知道了這個理念之後,我立即花了2000多元,買了一套優秀的國學經典的教材,從2014年4月6日堅持到現在(2020年5月18日),但對於我們這個環境裡絕大多數的人來說是知易行難。
也用誦讀優秀的國學經典做例子吧,我開始誦讀之後,知道很好,專門去我們縣城,往返一百多里,揹回來了130多本《弟子規》,給我們級組的領導和同事分享了誦讀經典的好處,也給分發了這130多本《弟子規》,還給街道上的一個小女孩的外婆分享了一本,讓她給小外孫女誦讀,然後幾年過去了,只有街道那個小女孩的外公每天給小外孫女誦讀,其他130多人估計都沒有堅持,我反而浪費了好心人捐助的國學經典讀本,深感慚愧和內疚!
總之,知道是意識層面的,做到是潛意識層面的,比如,你說我明天要早起,這就是意識層面的,如果你明天做到了,就是行動了,就是潛意識層面的,所以我們要好好執行一些好的理念,一定要先告別潛意識呢。這是身心靈大師鄧宗國老師的教導,供大家參考。
-
4 # 琅琅學觀
《實踐論》中,對“知”和“行”做出了系統的總結,內容是比較豐富的。
首先 “行”高於“知”這裡有兩層意思,
實踐論把知識分成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兩種,直接經驗是自己親身實踐獲得的知識,間接經驗是從別人那裡獲得的知識。
另一個意思是知識的真理性,離不開實踐的檢驗。
“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於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
這也是實踐論的知行體系的重要論斷。所有知識的真理性,都必須從實踐活動中是否符合預期結果來判斷。
認識有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人認識事物,先是觀察,然後透過觀察到的現象總結出概念,再透過概念比較來產生結論。
從觀察零星的現象,到找出現象之間的聯絡從而總結出概念,逐步把握的事物內在的本質。得出結論之後,又把認識從事物本身,擴大到與周圍世界的全體做出聯絡,從而能把握周圍世界的發展。
從現象,到本質,從事物本身,到整個世界,人的認識在實踐中逐步深化,人把握事物的能力也逐步增強。
認識將會被用於改造世界,指導實踐。知會影響行原話是這樣的
懂得了客觀世界的規律性,因而能夠解釋世界,而在於拿這種對於客觀規律性的認識去能動地改造世界。
最後一個要點是,知行會不斷互相推動人類透過實踐獲得知識,知識又用於實踐,得到的結果會檢驗知識是否正確,經過修正之後,又會應用於實踐。
從行到知,從知又到行,是一個不斷的,互相推動的過程。
實踐論反對一切從理性出發的“唯理論”,也反對一切從內心求索忽略實踐的說法。
實踐論把實踐放在了最高的位置上,同時又給我們認識世界提供了方法。實踐論是對知行合一的最好解答。
-
5 # 明心自覺
明代的大哲學家,教育家,軍事家王陽明。在他的《心學》著作裡提出“知行合一”的理論。“知”是指良知,“行”是指行為。也就是良知與行為要統一起來。
“良知”其實就是指我們平常所說的良心,可我曾經親眼見到過,有人問,良心多少錢1斤?良心能賣幾個錢?聽了心裡很是森的慌。
良心是什麼?良心即是“天道”。王陽明在他的“心學”裡明確說明。“天理即是人心”。天理即是“天道”,這一論點。是他“心學”的主要論據。也是他在龍場悟道時,突然的頓悟。
王陽明頓悟以前,曾經在一座深山的寺廟裡,求教過一位高僧。這位高僧已經在寺院裡修行了幾十年。兩個人談了很久,王陽明發現高憎始終面色憂鬱,最後,王陽明問道?你有娘嗎?高曾回答道,有。陽明又問道。那你想她嗎?高僧沉默許久……最後終於一聲嘆息,流淚說道,怎能不想啊...!陽明說道。那就回去看看她吧。這是人之常情。此時的王陽明似乎已經有所頓悟。
常言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人心者得天下。因此有智慧的人說,未做事,先做人。董明珠能把格力空調做大,做強。能夠連續八年創下全世界銷量第一記錄。她憑的是什麼?是良心,有良心才會有過硬的產品,有過硬的產品才會有信譽,有信譽才會有知名度,有知名度才會有龐大的銷售市場。
然而現實當中,許多人做事只圖個人利益。把良心與良知拋於腦後。甚至為了眼前的利益不擇手段。完全不明白什麼是真正的知行合一。雖然可能得逞一時,但決不能得逞一世。
知行合一,知在前,行在後。前面的知決定後面兒的行。因此這個“知”才是關鍵。以老子的觀點。這個“知”即是“有”,也就是道生一的那個“一”,那麼有了一就會生二,就會產生陰陽,對於這個“知”來講,就是善知,惡知。即:善念和惡念。就會產生後面兒的善行和惡行。
其實,在現實當中,很多人是揣著明白裝糊塗。比如現任的美國總統特朗普。他心裡非常清楚,當前流行世界的新冠疫情,是怎麼一回事。美國疫情的大爆發。完全是他這個總統貽誤戰機,指揮失誤。但是他出於個人利益,為了轉移華人的視線。轉嫁矛盾。為了他的總統連任,完全不顧事實,昧著良心,拉攏一些西方國家。大肆渲染什麼中國病毒,武漢病毒。瘋狂的甩鍋中國。企圖造成一種事實。然後向中國索賠。
作為一國之總統。在許多科學家已經宣佈:病毒來自於自然的情況下。特朗普依然滿嘴跑火車。汙名化中國,其心何其毒也!特別是他提拔上來的幫兇,原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特務頭子,現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更是窮兇極惡,有恃無恐。竟然能在公共場合,說出我們撒謊,欺騙,偷盜這樣的詞語。真是令人驚訝噁心。
前幾天《新聞聯播》連續幾天怒批蓬佩奧。國際銳評也稱其突破了做人的底線,是一個邪惡政客,人類的公敵。做人做到如此地步。估計他的臉比他的屁股還大。
中國自古以來講究,以和為貴,與人為善。中國的外交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講互惠互利。講雙贏。講人類命運共同體。而美國卻講什麼老大,霸權,講美國優先。真是恬不知恥。美國貌似強大。但毛澤東曾經說過。美帝國主義就是紙老虎。曾經在北韓戰場。在武力及不對等的情況下,華人民志願軍,打的美國佬屁滾尿流。我想美國應該不會忘記。
多行不義必自斃。什麼是天道?天道,就是如果你偏離了軌道,就會毫不猶豫的把你推出軌道。管你什麼美國,什麼總統,什麼國務卿?什麼老大,這是歷史的規律。也是天道的必然結果
-
6 # 大境林
知可以指導行,
行可以檢驗知,
知透過行調整完善後更正確,
不斷的良性迴圈:知—行—再知—在行—…
-
7 # 遠航科創工作室
知與行的關係說白了就是我們生活中的認知和實踐的關係。
認知是一個人頭腦中對事物的一種理解和判斷,實踐是一個人在認知後的一種社會活動。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作用的關係。
那麼,對於兩者之間的關係,我們透過如下幾點來具體闡述:
第一,人在有了思維後,便有了對社會、人和事物的認知,從牙牙學語的襁褓嬰兒到思想懵懂的少年或少女,成年的男人或女人到顫顫巍巍的老年人,人們的思想認知都有著很大的不同和差異。也伴隨著身體的成長,思想也隨之成熟。在沒有認知的時期,小孩也只是在不斷積累和模仿階段,能理解多少也分人和情況。認知的階段也是思想不斷領悟的過程。
第二,而處於社會當中的個體或群體,都無法脫離社會實踐,實踐是認知的起點,也是認知的終點,實踐是對認識的證明,而且實踐是檢驗認知的唯一標準。如果沒有社會實踐,所有的認知和理論都是空談和虛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有了認知後,人們並不能說它是正確或錯誤,必須透過具體的實踐來檢驗,而且還要反覆和長久的檢驗才能證明其真實性,如果你的檢驗只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那麼,這種檢驗是經不起考驗的。
第三,知與行,認知與實踐的關係,是個互相作用和相互證明的關係。認知和實踐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不是互相排斥的矛盾體,只有認知,沒有實踐,或者,只有實踐,缺乏認知,都是不可取的。戰國時期的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慘敗,因為趙括的只會照搬兵書,不會變通,只有理論知識,缺乏實踐活動,結果慘敗並造成40萬趙軍被秦軍活埋,豈止是悲劇,簡直是愚蠢,不僅讓後人貽笑大方,也深刻地警醒我們不能只有理論,沒有實踐。
第四,在當今社會,資訊化社會飛速發展,人們的認知簡直到了無法企及的地步,僅每天出版發行的書籍刊物文章,對於一個人來說就是個天文數字,要全部讀完,即便耗盡整個生命也無法辦到。社會發展的步伐和節奏不斷加快,人類的認知能力和實踐需求也要隨之提高,特別是生活和工作在城市裡的人們,不斷學習和社會實踐是自身進步的不二法門,試想一個剛從大學畢業的大學生,如果不在社會的大熔爐裡進行熔鍊,是很難成長和強大起來,理論來源於實踐,實踐也對理論有反作用,透過不斷的社會實踐,也是對自己學過理論的驗證過程,這個過程是自己積累經驗的必經途徑;一般來說,書籍的編寫和出版到進入人們的視野中,都會有個滯後的問題,也就是說,我們讀的書是很多年前編寫的,而我們身處多年後來實踐,這期間就有個代差,因為社會是不斷髮展的,我們不僅可以透過實踐來檢驗理論,也可以對理論進行必要的補充和擴充套件。
第五,《實踐論》所提出的知與行,雖然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提出的,但不是說對現今社會不起作用了,它們之間的關係不僅印證了歷史上很多書籍的一些看法,也在當今社會的人們,仍具有巨大的現實意義,它告訴人們,知於行,行於知,才能讓認知或理論與行動或實踐得到更好的實現和驗證。
-
8 # 縱橫赤子
首先,我闡明個人對[《實踐論》:“知”與“行”是什麼關係呢?]的觀點是知與行是“陰陽合一”、“辯證矛盾”的關係。知為陰,行為陽,陰陽合一方可“知行合一”
雖然本文中,我再講“知為陰,行為陽”,也可以換做一種順序“行為陰,知為陽”,為什麼這樣說呢?這取決於“知”與“行”的實施先後順序。
讀書積累的知識,為內在,故稱為“陰”。學習積累知識,不是停留在內心和大腦裡,知識需要應用。“行”是知識實現的載體和過程。只有將“知”付之於“行”,才可以將知識融會貫通,才可以用知識指導我們行為處事。
另外,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視作:“行”實施遇到困難時,我們想到的事情就是:“詢問有經驗的朋友或師傅”、“瀏覽書籍”、“瀏覽網際網路”等方法來解決問題。我們尋找解決“行”困難的過程,就是所謂的“知”獲取的過程。
故而,知為陰,行為陽,陰陽合一方可“知行合一”。
知為盾,行為矛,矛盾互鑑方可“矛盾互守”“知為盾,行為矛”。知識是防禦的根本。
起初,學習知識為解惑和固本,用知識的力量提高個人認知,並提高個人應對危機,所以“知為盾”。
學習知識,為改變自己和實現價值,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將知識化作鋒利的矛突破危機、創造價值。
無論是解決問題,還是印證知識,都離不開積累知識、知識作用於行動、行動反作用於知識、知識改進再作用於行動,在這樣一個迴圈中,不斷提高和改進知識,不斷提高行動能力和質量。
-
9 # 趙復禮
毛主席在延安的抗日軍政大學做過演講。
1937年7月
“人的認識,不論對於自然界方面,對於社會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階向高階發展,即由淺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
“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於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實際的情形是這樣的,只有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物質生產過程中,階級鬥爭過程中,科學實驗過程中),人們達到了思想中所預想的結果時,人們的認識才被證實了。人們要想得到工作的勝利即得到預想的結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於客觀外界的規律性,如果不合,就會在實踐中失敗。人們經過失敗之後,也就從失敗取得教訓,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適合於外界的規律性,人們就能變失敗為勝利,所謂“失敗者成功之母”,“吃一塹長一智”,就是這個道理。”
-
10 # 長安故人歸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王陽明說知行合一有三層境界。從知道到做到,理論聯絡實際這只是第一層從知到行而已。第二層境界王陽明稱之為沉浸式的體驗,也就是沉浸進去,融會貫通,不光學習,做任何事都是這樣。第三層境界也就是有名的“致良知”了,就是有一個價值性的歸宿和再出發。到了致良知,就比一開始知行合一的知上了一個層次。
-
11 # 思政的長物志
《實踐論》知與行是什麼關係?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一句話就可以講明白的事情,就不要長篇大幅的寫,抓住重點,一針見血。
回覆列表
知與行是一種辯證關係。知就是前人總結的經驗,也可以理解為知識。行就是行動,也就是實踐。按照哲學的理論應該是:實踐——理論——實踐,這樣迴圈往復,以致無窮。
我們說實踐出真知,上升為理論,在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實踐。
有了正確的理論指導,避免走彎路。但沒有一種理論是一成不變的,比如說馬克思主義,馬克思曾說過,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後解放自己。
俄國的十月卻成功了,炮擊冬宮,推翻了沙俄的封建統治。列寧的理論是無產階級要奪取大城市,革命才能成功。
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列主義。毛澤東的理論卻是農村包圍城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他原來的名字叫做陶知行,後來才改為陶行知,實踐出真知,所以說實踐比理論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