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二級心理諮詢師義靜
-
2 # 淺談ASD
我們每個人都會犯錯誤,所以我們也要理解他孩子會做錯一些事情。我們在批評的時候一定要適當的去進行,不要把批評變成了一種懲罰,如果變成了一種懲罰的話是一種不太正確的方式。
雖然運用懲罰能夠帶來很快的效果。比如說在懲罰之後孩子能夠在一段時間內表現良好,但是這種表現很有可能只是一段時間,而不會持續的改善他這種行為。
鼓勵孩子(強化)我們在孩子做錯事之後,會批評孩子。那我們也要學會在孩子做對事情或者表現很好的時候要給孩子鼓勵。這就是一種強化的方式。我們透過鼓勵孩子的一些好的行為,好的做法,從而強化孩子這些這些,那麼他以後出現這些好的行為次數就會多,做錯事的機會就會少。
比如說,孩子在玩的時候的時候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媽媽會批評他。那麼,當孩子主動的收拾自己的碗筷的時候,我們也要去鼓勵他。
這是我的一些看法,我還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一個行為學上的一個運用,就是可以考慮採用一種正向的行為去幫助孩子
正向行為從行為學上說,正向行為運用在孩子上是比較好的。
我們發現孩子做錯了事情,我們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為什麼做錯了。是由於自己的原因還是由於其他的原因導致的,我們要跟孩子講一些道理,即使孩子不能夠完全的理解,但是還是要跟他講的,至少他能夠吸收一點是一點,對她都是有幫助的。這裡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要告訴他一些正向的行為。就是我們告訴他一些好的行為,你可以去做哪些事情。而不要過多的去說,你不能怎麼樣,你不可以這樣做等一些負面的行為。那麼以後他可能會出現更多好的一些行為,慢慢的引導他。
-
3 # 桐魚石鼓
親愛的朋友,你好!
孩子做錯事,應該批評!
不管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的做錯事!
雖然批評,能夠讓自己成為正義的化身,成為高大無比的人物!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此時此刻孩子的心理,特別委屈。
要怎樣引導孩子改正!
有幾點經驗之談!
首先,明確事理所謂事理,就是為人為己!
這是前人所教的大智慧!
就是分清這件事對自己有多少好處對別人有多少壞處!
兩相對比,引發孩子心中的善念!
千萬不能只問個對錯,那就大錯特錯了。
再有,找原因這樣做可以看出孩子對整件事情的認知過程,說白一點,就是一下就可以確定孩子的智商,能力,所謂三歲看老!就是這般道理!
原因一定要讓孩子自己想明白,他想的過程就是孩子進步的過程!
最後,逐步改正瞭解了原因,一定要逐條更改!
就像是感冒,雖然都是發燒打噴嚏,但是治療方法,卻不一樣。
有輕有重!
要讓孩子明白那些做法是好的,那些做法絕對不能做!
-
4 # 柯比森技術
先聽聽孩子的內心想法,也許大人以為的錯事在孩子心裡卻有不一樣的出發點和解釋。然後關注孩子的心情,認可他的可能的不安和內疚或者迷茫,最後喝孩子一起商量合適的方法把事情做好,注意用商量而非命令,才能讓他聽進去。
-
5 # 燃燒之血
孩子做錯事,一定要就事論事,適當批評幾句,還是應該的,但不要過多批評,把事情厲害輕重和孩子講明白,告訴孩子,做錯事不可怕,可怕的事,同樣的錯誤重複犯,錯了,一定要記住,下次不要再錯了。
-
6 # 特立獨行的教育
可以批評,但是這個批評是帶著個人情緒的發洩,還是純粹出於對孩子不恰當行為的糾偏,這個很關鍵,出發點不同,批評的結果也不同。
大部分家長批評的出發點都是:你這麼做是不對的,不應該這麼做。然後帶著個人情緒跟孩子講一通大道理,這是起不到任何教育作用的,孩子只會認為我們家長不理解他而已。
恰當的做法是冷靜下來,想一想孩子這麼做的出發點。任何人的任何一個行為在他自己那裡一定是認為正確的,只不過他認為的正確和我認為的正確的標準不一樣。有可能孩子想問題片面一些,家長會站在更全面的角度考慮問題,但是從孩子的角度看家長的做法,他們一時很難做到。
這時就需要我們家長的引導,而不是帶情緒的批評,引導當中其實也包含批評,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夠罵兩句長長記性沒毛病。先認同孩子說出孩子做這個事兒的出發點,承認他做事情的合理性。然後再問:你看這件事情我們有沒有更好的處理辦法?或者是這件事情雖然你受益了但是對周圍人有沒有造成不太好的影響?
什麼意思呢?就是在承認孩子行為的合理性的同時,再給孩子的思想“拔一拔高”,這就是教育的引導之責
-
7 # 大軍說機電
孩子個個都是父母的心頭肉,從小給予他們衣食住行方面無微不至的照顧,但同時也不能缺失正確的引導與教育,身體健康活潑,內心陽光善良,我想是作為每一個家長都希望看到的。在孩子還小的時候,難免會遇到一些挫折與困難,去範一些或大或小的錯誤,那麼作為家長們又該如何去正確的引導他們呢?今天,我就個人提供一些觀念和看法,來和大家一起分享討論。
1.首先,當我們的孩子範錯誤時,肯定是要及時的指出來,這是毋庸置疑的,不能聽之任之。小時候正是是非觀形成的初期,很多時候他們是不知道對錯的,那麼這時候就是需要,家長們去多耐心引導了。
2.再來,我們該以何種方式介入呢?個人認為,首先要讓孩子們知道自己錯在哪兒,要分析給他聽,讓他自己能夠接受的方式,而不是以大人的眼光去評判,因為他們還沒有您這樣的“修為”
3.注意我們的態度,要合適,切忌一上來就劈頭蓋臉的指責和打罵,我們應該以平和包容的心裡,去慢慢加以引導。其實很多時候,當錯誤發生的時候,他們自己也知道不對了,我們只需提醒一下而已,發揮他們自己的主動性有時候更有效。
4.自己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我們不要在他們面前釋放負面情緒,把我們的不愉快施加到他們的身上。孩子是很敏感的,家長積極樂觀,孩子收益無窮。
好了,以上就是關於當孩子範錯誤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去引導他們的一些小建議,當然還有很多訣竅有待我們在實際中去摸索學習,因為確實教育小孩子從來就是個技術活,不容小覷!
-
8 # 墨墨不無文
我覺得教育孩子最重要的四個字就是:因材施教!
由於每個家庭環境的不同和家長基因的不同,所以造就了孩子性格上的不同。具體孩子做錯事是應該批評還是引導主要看以下3點。
一、孩子什麼性格?孩子的性格可以分為完美型、力量型、活潑型、和平型正好對應的是《西遊記》的師徒四人。
如果孩子是完美型和和平型那他犯錯誤了最好以引導為主,這種孩子對沖突比較敏感。如果家長批評孩子,等孩子長大成人以後都還可能會記住自己幾歲的時候做錯事被父母教訓了。孩子成長會有心理壓力,會擔驚受怕,生怕犯錯誤被批評,這樣會阻礙孩子天性的釋放。
如果孩子是力量型和活潑型,那孩子犯錯誤了可以適當批評,這樣的孩子大大咧咧,即使今天你批評了他,明天他照樣還是開開心心。對孩子沒有什麼不好的影響。
二、孩子犯了什麼錯誤?孩子不是大人,犯錯很正常,如果一個孩子表現的和大人一樣,那我相信家長會更加的擔心。所以很多事情家長都可以提前告知孩子:哪些是對的可以做;哪些是錯的不可以做;告知之後,如果自己還做錯事會受到什麼樣的懲罰。
孩子第一次犯錯而且事前家長並沒有告知那就以引導為主,誰都會犯錯,第一次犯錯並不能代表什麼,尤其是孩子對社會認知不夠的情況下。
孩子犯同樣的錯誤而且之前家長已經告知不應該犯,那就要批評甚至懲罰了。因為之前我們已經和孩子說過犯錯會受到怎麼的懲罰,那現在就直接按照定下的規律來。孩子此時心裡不會有壓力,因為他知道家長為什麼會這樣對他。這樣也有利於後期家長培養孩子的規則感。
三、孩子在什麼樣的環境下?孩子犯錯之後鬧情緒,打鬧,家長不要給予關注,家長只要在保證孩子安全下等孩子哭鬧停止。等孩子發洩完情緒之後在給予引導或者批評。
人多的地方,有人護著孩子的時候孩子犯錯不要批評,但是要提醒孩子。等回家之後按第二點來處理就好了。
總之,孩子犯錯該批評還是引導家長要根據孩子不同的性格和情況去制定不同的方法!
教育孩子是件長期且重要的事情,人本來又很複雜,所以並沒有一蹴而就的一種模式。
-
9 # 圩鑫法務
人無完人,金無赤足。一個正常的成年人都經常犯錯誤,何況一個孩子呢?孩子犯了錯誤,家長或老師要視其情況,給予適當的批評和正確的引導。那麼怎樣進行引導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給予考慮
01 找出做錯事情的原因孩子做錯事總是有原因的,我們只有找出錯誤的原因,並針對這個錯誤的癥結採取切實可行的辦法,才有可能改正並防止下次再犯錯同類的錯誤。
1)我們跟孩子講一些道理,即使孩子不能夠完全的理解,但是至少他能夠吸收一點是一點,是有幫助的。這裡很重要的一點是,我們告訴他一些好的行為,你可以去做哪些事情。而不要過多的去說,你不能怎麼樣,你不可以這樣做等一些負面的行為。
2)這樣做的好處:也可以看出孩子對整件事情的認知過程。說白一點,就是一下就可以確定孩子的對他所面臨的問題或者事情的處理,或者是簡單的看法。孩子也可以從錯誤或者失敗中汲取教訓,也可以在不斷的改正錯誤當中能力得到了提升。
02 恰當引導 1)鼓勵為主,突出其柔的一面我們在孩子做錯事之後,會批評孩子。但千萬別忘掉。,要學會在孩子做對事情或者表現很好的時候要給孩子鼓勵。這就是一種強化的方式。
我們透過鼓勵孩子的一些好的行為,好的做法,從而強化孩子這些這些。那麼,他以後出現這些好的行為次數就會多,做錯事的機會就會少。
比如說,孩子在玩的時候的時候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媽媽會批評他。那麼,當孩子主動的收拾自己的碗筷的時候,我們要關心他,叫他注意不要把手弄破了。這既是一種鼓勵,也是一種呵護。在孩子的內心當中可以知道,這是一種損失,也可能產生一種危險,下次要避免。
2)共同應對和處理錯誤的後果孩子做錯事情後,我們應 先聽聽孩子的內心想法。因為有時大人主觀以為的所謂的“錯事”,而在孩子心裡卻有不一樣的出發點和解釋。
所以,關注孩子的心情,認可他的可能的不安和內疚或者迷茫,最後和孩子一起商量合適的方法把事情做好,這些才是良策。
3)循循善誘大部分家長批評的出發點都是:你這麼做是不對的,不應該這麼做。然後,帶著個人情緒跟孩子講一通大道理,這是起不到任何教育作用的,孩子只會認為我們家長不理解他而已。
恰當的做法是,冷靜下來,想一想孩子這麼做的出發點。孩子想問題片面一些,家長有可能會站在更全面的角度考慮問題。試想,從孩子的角度看家長的做法,孩子一時也很難做到。
如此一來,我們不妨先認同孩子說出孩子做這個事兒的出發點,承認他做事情的合理性。然後再問:你看這件事情我們有沒有更好的處理辦法?或者是這件事情雖然你受益了但是對周圍人有沒有造成不太好的影響?
這樣豈不是更好嗎?
所以我們說,家長要注意引導循循善誘,而不是帶情緒的批評。其實,引導當中其實也包含批評。
03 適當的懲戒,剛柔並濟1)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對孩子的孩子的教育上,也不例外。在孩子犯錯誤,屢教不改的情況下。我們可以適當採取一些懲戒的辦法。其目的是想。使他有一個很深的記憶,避免下次再犯。當然,懲戒也要講究一定的分寸,要從“懲前毖後,治病人”這樣一個目的出發,在一定的“度”的範圍內,並確保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受不良影響。
2)胡蘿蔔加大棒針對孩子的錯誤的糾正方式方法,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多數情形下要綜合運用多重手段,切忌教條適用。靈活運用,以柔克剛,往往能起到更很好的效果。
結束語
總之,不怕孩子犯錯誤,只要他能夠認識錯誤,並及時改正它。當然,在其過程中,家長或老師要視情況,幫助其分析原因,適時採取剛柔並濟的方法進行引導,可以加快孩子對錯誤的認識和改正,從而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
10 # 花開的半夏半夏
人都是在不斷成長不斷學習的,孩子一樣,我們老師家長也一樣。
吃一塹長一智,孩子每犯一次錯誤,就變聰明一次,也是長經驗的時候。家長跟老師首先要有心裡預設,就是可以接受孩子犯錯,看具體情況,再根據自身經驗以及育兒經驗進行正面管教,當然,每個孩子都不同,要因材施教,這就需要我們家長也好老師也好充分了解孩子,根據孩子的性格、習慣來教育。
這個也是一場“持久戰 ”[微笑]。
-
11 # 使用者Lyh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首先,父母得讓孩子明白自己為什麼錯了,哪裡做錯了,不能逼迫孩子認錯,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對錯觀,放下家長姿態,嘗試和孩子建立平等的溝通方式,做到言傳身教。
-
12 # 愛教書的小劉老師
當問題出現以後,我們可以嘗試先問清楚孩子從生孩子身上找出犯錯誤的原因。我羅列了以下的幾點。
第一點發生了什麼事情呢?讓孩子告訴我們。冷靜下來聽孩子怎麼說,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了解事情的真相,讓孩子有機會說話,他也不會還因為恐懼而選擇避而不談。
第二點我們要問問孩子,你現在感覺怎麼樣呢?當一個人還有情緒的時候,別人說什麼他都聽不進去,我們應該感同身受,讓他的情緒有一個出口,等他冷靜下來再與他交流。
第三點呢,我們要知道孩子的想法,你想要怎麼樣呢?你覺得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呢?這樣呢,孩子就可以和你溝通和交流。
同時呢,我們要告訴孩子我們愛他,我們愛的方式有很多種。教育他改正錯誤也是愛的一種表現。犯錯誤沒有什麼大不了,最重要的要看我們怎麼從錯誤中成長。
-
13 # 王排教育
首先,我們要認識孩子犯錯是常態,他是不斷的犯錯中成長起來的;
其次,孩子出生不是完整意義的人,他是具有人特徵的小動物,要經過成人對他進行訓練,給足人成長需要的營養;
再次,要尊重先體驗再成長的原則。關鍵要弄清孩子犯錯背後的行為動機,控制好情緒與孩子溝通,引導孩子認識到錯誤;
最後,批評一定注重自己的語氣、表情、眼神、行為等,做到對事兒,不對人產生否定語言或行為,儲存孩子的自尊心。
教育是一種影響。教育孩子需要足夠的耐心,不僅需要方法,也需要智慧,更需要愛(欣賞、接納、鼓勵、表揚 )
-
14 # 園丁梁Sir
【陪娃兒讀書的娃兒她爸】觀點(19):
這位朋友好,我們做父母做老師的,看到孩子犯錯誤,確實很惱火。尤其是對孩子一通大道理,等批評完了回頭一看,孩子可能還在原地踏步,更是氣血上湧。我家以前也常發生,感同身受。美國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在他的著作《孩子.挑戰》中說:
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
那問題究竟出在了哪裡,又該如何面對“做錯事”這個有點棘手的問題?
下面,我們來“抽絲剝繭”,一步一步的分析下這件“有娃家庭”裡經常會發生的事:
我們先琢磨一下,“錯事”是怎麼來的?(我們把問題的發生地,先都聚焦在家庭裡,再以此來延伸到家庭以外的事情。)請看下我總結的五個原因:
原因之一:孩子缺少必要的能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辦砸一些事情或者弄壞一些東西,但大多數時候,他不是故意的,可能是因為能力不夠。比如說,小孩子從餐桌上想拿一個碗,結果因為個子低,把餐桌上其他的碗帶到了地上摔碎了。這時候,我們做父母的需要看到,孩子在努力想獨自做成一件事,是他的身高限制了他。等他再大一點後,這種事就很少發生了。
原因之二:孩子是與大人陷入了權力鬥爭。你管不了我,我要說了算或者不能讓你對我指手畫腳(尤其是青春期孩子)
“頂嘴”是最常見的表現方式。你憑什麼管我,我就不。
比如說,孩子到了晚上就是不睡覺,來回走動或玩這幹那。這時候,你如果要求他睡覺,他通常會頂撞你:你都不睡,還來管我?孩子這是在向家長顯示,我想怎麼做就怎麼做。我也有權力這麼做。
面對尋求權力的孩子,不能用強迫的方法,否則就是和他在爭奪權力,這樣只會讓爭奪愈演愈烈。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當意識到自己開始命令或者要求孩子做一件事而孩子表示不願做的時候,要立即退出爭鬥,並且承認我是想讓你聽我的了,現在我們先冷靜一會兒然後再來處理這個問題。
原因之三:孩子如果明知故犯,那可能就是一種報復行為。
當孩子在面對一件事時,如果感到對方傷害了自己,他會用一種報復式的行為來掩蓋自己的弱小,沒能力。比如他可能會發脾氣,可能會把東西使勁兒往地上摔,還可能說出一些類似“我恨你”這樣很傷人的話。這種行為的背後藏著一個受到傷害的孩子,在那個當下他沒有感受到愛,那他能做的就是讓你也感到受傷害。
這時候,需要的是認可他的感受,想辦法修復關係。否則就會陷入到“報復的迴圈”中。
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學博士簡.尼爾森指出最討人厭的孩子,往往是最需要愛的孩子。
原因之四:父母眼裡的錯,不一定是孩子眼裡的錯,這是因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還記得我們學生時代背過的古詩嗎?“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就需要我們換成孩子的角度看問題,不能只是一味得站在自己的角度發表見解。時常問問自己:這件事如果換成是我,我會怎麼做?
原因之五:父母眼裡的孩子犯錯其實只是他為了滿足自己的某些需求。這種現象在我們家也常遇到,比如今天家裡飯做得比較晚,孩子餓了就找零食吃,後來真正開飯了,他又不吃了或者吃幾口就跑去玩了。這個時候吃零食是因為他的生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啊。這能怪孩子嗎?
分析到這裡,或許有些家長朋友會意識到,看來孩子的一些錯誤行為中,也有我們家長的原因,所謂“一個巴掌拍不響”確實是如此,尤其是在我們中國家庭這個關係相互交融的環境裡。
如果我們知道了這一點,那下面的建議也就“水到渠成”了——我們先改變自己的行為,然後就可以幫助孩子改變他的行為。
那如何解決問題呢?
我在以前的講課過程中,曾總結過一個六步法,可以供大家參考:
傾聽——共情——禁用“不”字語言——連線情感——用啟發式提問(引導)——和孩子站在一起。
下面,還是老習慣,我們用講故事來說方法:
場景:孩子不寫作業,發脾氣,把作業本撕爛了,還不認錯。
第一步:傾聽孩子。聽他說,聽他充分表達他的怒氣和怨氣。做父母的要“禁言”。
第二步:共情孩子。用語言表達出,我理解你現在很不開心。哦,兒子,我看到你現在很生氣。
第三步:不要用“不”語言——就是不用要否定詞說話。用否定詞說話,孩子聽起來就是在拒絕他,在限制他。比如說,你不能這樣不寫作業,更不能把作業本撕了,這裡面就用了兩個“不”字。
第四步:和孩子做情感連線。用孩子認可的方式,能讓他感受到愛的方式,比如抱抱他、跟他聊聊天、吃點好東西等等。我們和孩子之間只有建立了良好的關係,才是家庭教育的開始。孩子的感覺好了,他才能做的好。
第五步:用一種新的方式跟孩子說話——啟發式問題。和孩子探討他不寫作業還把本子撕了,會帶來什麼後果,問他當時你想要什麼?你對這件事是什麼感覺?你對解決這件事有什麼想法?你在這件事中學到了什麼?
這樣和孩子說話,是把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在怎麼解決問題上,引導他思考這件事對他自己的影響。
當我們試著用啟發式問題和孩子說話時,需要注意的是,當孩子的回答跟你的期望不符時,不要試圖把他的回答往你的期望上引,這樣啟發式的問題才有效果,否則如果被孩子發現了,他會認為:你這是在給他“下套”。
第六步:我們和孩子站在一起,搞定問題。如果我們是和問題站在一起,來搞定孩子,那結果肯定是雞飛狗跳。
當我們滿懷期望的使用新方法時,有一點要提醒大家:
孩子會試探我們是不是真的改變了原先對他的方式,所以,事情的發展會有波折,在變好之前有可能還會變壞,事情會有反覆。這時候,我們要堅信我們的新方法是可行的、有效的,不能半途而廢又走回老路上去。
六步法走完了,我想做個總結,遇到孩子犯錯誤的問題,我們不妨換個心態、換個思路來面對它。
錯誤是學習的好機會。回想一下,我們自己不就是在錯誤中磕磕絆絆的慢慢長大了嗎?現在,用我們的行動示範給孩子,犯錯誤不可怕,不用迴避問題,也不要因為犯了錯誤就生氣或者指責自己,要把犯錯誤看成是一次新的學習機會。好,今天就先聊到這裡,希望家長、老師朋友們和我們的孩子都能在“錯誤中受益”。
最後,我想把美國兒童心理學家魯道夫·德雷克斯常說的一句話,再次分享給大家:
我們對自己以及孩子的行為了解的越多,我們作為父母和老師的教育行為就能更有效。我們和孩子之間的一個良好的開端,就是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對孩子因失望而做出的行為就會有更多的瞭解。——END——
“我一直在努力學習像阿德勒一樣思考和生活,我相信我們可以帶著勇氣去幸福的生活。”
我是【陪娃兒讀書的娃兒她爸】,以我70後中年男人的家庭教育經驗和你一起,我們共同找出一個有溫度的“思考”,一個有“深度”的答案。
請持續【關注】我,感謝!
-
15 # 不完美柚子媽媽
孩子做錯事的時候父母應該怎麼教育呢?
第一步:陪伴讓孩子冷靜
當孩子犯錯時,不要離開孩子讓孩子一個人待著,最好的是陪在孩子身邊,不用做任何事情任孩子去發洩情緒。
第二步:孩子冷靜後第一時間擁抱
當她平靜後,父母需要第一時間把孩子包在懷裡,親親孩子,讓孩子知道“媽媽還是愛你”,同時也是讓她知道能能自己平復情緒是好的行為值得被鼓勵
第三步:談論之前發生的行為
簡單的語言複述一下之前發生的行為:“你剛才很生氣因為你想玩小弟弟的汽車,很抱歉,你剛才一直哭,我沒辦法理解你,不知道你要什麼。以後你想要別的小朋友的玩具,你可以詢問小朋友可以不可以給你玩一下,但是你不能打人,這是不對的。”
孩子發脾氣做錯事情的時候,父母陪在孩子身旁,不會讓孩子有被孤立的感覺。相反,這是讓孩子知道,不管發生什麼,父母都是在身邊的,這是無條件的。
讓孩子有機會去經歷自己的情緒其實也是學習成長的一部分。父母要認同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大哭的時候父母可以說“我知道你很噴怒,但是你不能打小朋友”用詞語幫助孩子的情緒貼上標籤,就是在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情緒。那慢慢等到孩子再大點,語言表達更加成熟時,她就會學著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情緒,這樣大哭大鬧的情況就會逐漸減少。
而很多孩子長大了遇到不開心還是選擇哭鬧,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一直以來他不瞭解各種情緒標籤,即使很氣,很沮喪,他還是無法準確地表達出來,因此只能選擇哭鬧來發洩。
-
16 # 樹林158503706
孩子做錯事必須批評。
人無完人,我們大人都能做錯事,何況是孩子。可以允許犯錯,但同一錯誤不能多次犯。
孩子做錯事,作家長的不光要批評,還要正確的引導。我個人覺得孩子犯錯,家長應從這幾方面來引導:
1·問清楚事情的來由。讓孩子自己表達出來。
2·和孩子共同分析犯錯的原因,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哪裡,這是最重要的。
3·和孩子一起尋求共同的解決方法。也可以先讓孩子說出解決的方法,大人給予引導。
4·藉機向孩子說明犯錯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以致孩子以後不會再犯。
這是我個人的觀點,孩子小不懂事家庭教育是關鍵。從小養成好習慣,對人對己對社會有很大的益處。
-
17 # 鄧老師教育論壇
孩子基本上都會犯錯的,不犯錯誤的孩子只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超級自律的,也是少年天才型的,另一種是完全按照父母的意願做事,沒有自己的主見。這樣的孩子也是沒有什麼多大出息的。因為給他畫一個圈,他就不會出去,太循規蹈矩了。
孩子犯錯誤是正常的,要讓孩子去大膽嘗試著做事,對於犯的錯誤,家長要耐心幫助其分析,指出應該怎麼做,就是要正面引導孩子做事。即使犯點錯誤也不礙事。
當然,作為家長要以身作則,給孩子良好的榜樣示範作用,要明辨是非,對與錯。在現在,孩子接觸的資訊太多太複雜,家長也要多去了解孩子的世界。作為孩子,是上天送給我們的禮物,要與其相互陪伴,教育孩子是我們的義務,也是我們的責任。
對於孩子,我們也要從孩子的視角看待問題,不是都從大人的角度看,這樣可與孩子交心,也才能更好陪伴孩子的成長。對於給孩子的承諾,一定要兌現。不要欺騙孩子,否則就會失去他們對你起碼的信任,也就對你的話打折扣。所以說教育孩子是一門藝術活。
-
18 # 豪gugu
哪有孩子是不犯錯的?一般都錯誤來說,對孩子要有寬容的心態,話雖如此,批評是必須要進行的。但要因材施教:
調皮的孩子:
直接指出錯誤的地方,不能拐彎抹角,讓他意識到嚴重性。然後讓他體會這個錯誤的結果,俗話說,感同身受是對調皮最大的懲罰。
靦腆的孩子:
採取柔一些的方法,過於直接會傷到孩子發內心。一問原因,二問孩子對這件事的認識,三問孩子準備怎麼做。在孩子意識到錯誤後,要肯定他的態度,略做表揚。
-
19 # 名師雲課堂
上海學生跳橋事件,武漢學生跳樓事件。都是學生經歷了母親的辱罵不堪承受,最後選擇了結束生命。那麼孩子做錯事,家長就不能批評了是嗎?
曾經看到書本上一句話:為什麼風可以那麼溫柔的對樹說話,而你卻永遠學不會對我溫柔說話呢?
父母之於孩子,就是健全的產生,盡力的教育,以及完全的放手
對於孩子做錯事情,應該在私密,平和的環境中,父母跟孩子仔細溝通,瞭解梳理事情的來龍去脈,告訴孩子哪些事情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如果做了會產生怎麼樣的後果。
我們希望,父母可以建立溫馨的環境,用愛和理解,尊重與溝通,參與孩子的成長。
-
20 # D飛哥G
首先,孩子做錯事肯定是要批評,至於怎麼引導就看做錯的是什麼事情,主要還是看自己孩子的性格來定。每個孩子的個性和想法都不一樣,當他理解偏差的時候就會認為自己是對的。
1、是人就會犯錯,大人一定要先了解情況先不要動粗,找到問題的關健點;給孩子一一分析他錯在哪裡。現在很多小孩子都早熟,自己都很有主見,有很多問題上他一直認為自己是對的沒有錯,我們家小孩的性格就是這樣。你直截了當的說都是他的錯,都是他的問題;他情緒就非常激動,打了也沒用,他心裡還是認為自己沒問題。2、建議家長站在小孩的角度來理解事情的對錯,這樣你更容易和他溝通。這時候你和他分析對錯他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3、當孩子自己意識到自己錯誤後,一定要給予他懲罰,懲罰無論大小一定要執行。最好是多個懲罰讓孩子自己選擇,這樣他更容易接受和執行。我們家孩子,只要他自己選的懲罰他都會心甘情願的去完成,你逼迫他的懲罰一般都拖拖拉拉的完成不了個人理解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回覆列表
首先我們先了解孩子做錯事的原因是什麼?
走進孩子,傾聽孩子,每個人都會犯錯,錯誤並不可怕,讓孩子知道錯誤會讓我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