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柔情似水—政委

    給宋朝留下非常嚴重的禍根,從此中原的宋朝沒有了黃河天險防衛北方遊牧民族了,遊牧民族的鐵騎可以長驅直下橫掃中原了。

  • 2 # 阿u閒談歷史

    北宋滅亡,只因國家“承平百年無事”,積累下來的體制弊病,和明朝末年一樣,早已經是積重難返。

    靖康之恥,宋微宗、宋欽宗這淪為俘虜的倆代皇帝,在金軍兵臨城下之時,驚慌失措,父子爭權,決斷失策,最終淪為俘虜。罪責可謂滔天。其他文武百官,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宋朝一直是重文輕武,文官當朝沒有實權,即使再腐敗也不會奪取宋朝江山,畢竟沒有實權,武將有實權但是得不到賞識;宋朝也最終被外部崛起的少數民族所滅!

    安逸久了都有點妄自菲薄了!一直看重文官而武官得不到賞識。你說武官不操練了打起來有士氣嗎?

  • 3 # 早晨的太陽122

    交流一下。

    “靖康之恥”是歷史的是個“迂迴”求勝之例。事不成,汴京淪陷,宋欽宗、宋徽宗父子、家親等三千多人口被掠。北宋滅亡。歷史中有相似之處,先昏後弱,最終體系崩潰,“一‘走’了之”。

    今日之“競爭”是“開拓”“未來”之“探索”。是“勞動模式”與“掠奪”“模式”之“切磋”。是七十三億勞動者與兩千萬“投極端機者”的“碰撞”。是七十三億人對極少數人的利益的“淘汰賽”。想改變“短命鬼”的“滅亡模式”,尚需時日。“走一走”,“等一等”,也是一種不錯的“扶貧”、“救助”“模式”!

    謹參與!

  • 4 # 博興國史

    謝邀!體系沒爛,依然是重文輕武的格局,軍隊積弱太久。國內,由於宋徽宗昏庸,重用宦官和佞臣,遍天下尋奇珍異寶和花崗岩,導致民不聊生。地方官員的橫徵暴斂,引發全國農民起義此起彼伏,極大消耗了國力。大宋周邊,金,夏虎視眈眈,強悍的邊防軍消亡殆盡,宋初最強悍的禁軍變成繡花枕頭,戰力衰退。是故,雖大宋經濟,科技,人口,地域遠強於大金,但高層腐敗,一味求和,軍隊鬥志太差,畏金如虎,故有靖康之恥

  • 5 # 唐明國亮

    靖康之恥,是中國歷史上最羞辱的一段記憶。當時整個宋朝體系都處於白熱化的權力鬥爭狀態,大漢民族的懦弱自私、勇於內鬥而怯於國戰在這場悲劇中暴露無遺。

    事情必須要從王安石變法講起。王安石變法從1069年開始,變法的核心的在於強化皇族的集權能力,並剝奪官僚士紳體系的利益。比如青苗法,由官府直接向農民放貸,禁絕官僚士紳的高利貸。但是在執行中,官僚體系集體抗拒變法,還是以青苗法為例,官府的低息貸款都被官僚士紳借走,然後轉身還是以高利貸放給農民。還不起貸的農民,只能以地抵債。有宋一朝,儒家的官僚士紳體系膨脹到了難以置信的地步。得位不正的北宋皇室,根本無從與貪婪的儒官系統相對抗。這裡順帶說一句,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憑藉後周朝託孤大臣的身份,玩了一手黃袍加身,搶了周朝的皇位,這本身就不算光明磊落。他弟弟宋太宗趙光義更絕,燭影斧聲,直接砍死了趙匡胤,搶到了皇位。這兩位的登基經歷都不算好聽。為了鞏固皇位,於是趙氏皇族大肆打壓武將勢力,扶持所謂“君君臣臣”的儒家文官,搞扯淡的以文御武制度。最後的結果,就是儒家發展成儒教,滿口仁義道德,一心男盜女娼。到了靖康之恥的時候,趙宋宗室所有婦女,都成了娼妓,這也算是求仁得仁的結果了。

    王安石變法,試圖剝奪當時已經尾大不掉的儒家文官的利益,但同時又不敢旗幟鮮明的支援武官。這種首鼠兩端的所謂變革,當然不會有任何現實意義。所以王安石變法最後黯然失敗。變法期間跟西夏打了兩仗,全都是勞民傷財,大敗而終。要說王安石變法的積極意義,那就是培養出了一支還不錯的西軍,在跟西夏的戰場上屢敗屢戰,飽受淬鍊,一直維持著還算過得去的戰鬥力。後來這支西軍在靖康之恥中,也是唯一能看得過去的軍事力量了。

    公元1119年,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後果全面爆發。北宋境內民亂四起,被貪婪的儒官群體吞噬了家產的貧民在全國範圍內紛紛揭竿而起。其中規模最大的起義是明教的方臘起義,佔領了整個浙江,以杭州為中心,席捲大半個江蘇、安徽和江西,一夜之間,整個東南陷入癱瘓。方臘義軍的矛頭直指整個儒官體系,起義過程中見官就殺,並且是虐殺。然而,在佔領地區急劇擴大,義軍隊伍劇烈膨脹之後,方臘義軍遭遇到了治理上的困難。由於缺乏治政官員,空有偌大的地盤,義軍無從組織稅收,無從徵糧,也無從有效的動員和聯合境內的各派政治力量,只能是透過無窮的殺戮來宣洩對儒官的仇恨。這種造反當然無法長久。公元1121年,在佔領杭州兩年之後,方臘義軍終於因為缺糧撤出杭州,此後就因為缺乏組織力量而節節敗退,並很快被消滅。當然明教並沒有因此退出歷史舞臺。南宋時期明教還要在洞庭湖發起一次規模浩大的楊么起義。到元朝末年,明教勢力發展到巔峰,各路反王,與明教都有著極其深刻的關係。必須注意的是,方臘起義事實上是亡於其自身缺乏治政能力,而不是亡於朽爛不堪的北宋朝廷。方臘義軍始終對北宋軍隊保持著攻勢,甚至在撤出杭州後,依然發起了對杭州的第二次圍城。而北宋朝廷在正面戰場上面對義軍,次次都被打得落花流水。北宋軍隊,除了直面西夏的西軍之外,算是徹底喪失了戰鬥力。

    全國範圍內此起彼伏的貧民起義消耗掉了北宋帝國最後的動員能力。北宋帝國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儒官的社會形象等於人渣,老百姓視大宋為寇仇,只等著這個朝廷最後的轟然倒塌。

    公元1122年,在艱難平息方臘起義的一年後,北宋與遼國北方的女真人決議聯合,一南一北夾攻遼國。當時的盟約是燕雲十六州歸北宋,而其它地域歸女真。結果兇悍的女真人自北而下,把遼國人打得毫無還手之力,但是以文官統兵的北宋軍隊不堪到了極致,在遼國主力部隊都已北上應對女真人的情況下,面對剩下的一幫老弱病殘的遼國守軍,居然毫無勝績,被打得找不著北。最後還是由女真人一路長驅而下,攻佔遼國都城燕京。北宋軍事力量的孱弱不堪在女真人面前已經無從掩飾。所以女真人毫不猶豫的就撕毀了盟約,根本不打算將燕雲十六州交回北宋。最後好說歹說,北宋花了無數的錢,才拿回了其中的六個州。這種從軍事到政治的全面腐朽的肥豬,如果不狠狠的捕食,那真是對不起人類的智商。今天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女真人在完成攻遼戰役的第二天,已經開始啟動攻宋的戰爭動員了。

    在北宋這邊,根本沒有意識到與虎謀皮的危險。在買回燕雲六州之後,帝國內部開始了連續的慶功。丞相王黼(FU)和以太監身份領兵的童貫被視為最大的功臣,各種加官進爵。至於真正的一線軍將,由於其豬狗不如的身份,連一頓飽飯都沒能混上。沒過多久,志得意滿的儒官體系陷入了白熱化的權力鬥爭狀態,王黼被罷相,80多歲的蔡京再登相位。

    公元1123年,鬧出來一個張覺事件,成為了女真攻宋的導火索。原遼國的平州主官張覺,在女真的攻勢之下,無從抵抗,於是投降了女真人,女真人面對他的投降很是高興,給了張覺很多賞賜,還升了他的官,讓他繼續管理平州。但是張覺其實是漢人,他一心歸宋,於是在1123年帶領軍隊反叛女真。張覺的叛軍跟女真人你來我往,各有勝負,這讓北宋朝廷很高興,覺得張覺還真是名將,居然能跟女真軍隊平起平坐。於是北宋朝廷就任命張覺為節度使,正式接納了張覺。但是很快,女真大軍壓境,把張覺打得全軍覆沒。張覺逃到北宋境內,女真人大軍壓境,要求北宋朝廷殺掉張覺獻上人頭。北宋朝廷不堪女真的軍事壓力,只能從命。張覺一死,燕雲十六州地區的所有漢人一片譁然。一個朝廷,居然無法保護逃回來的國民,這種朝廷當然沒有效忠的必要。自此之後,北方漢民積極協助女真軍隊攻打北宋,為北宋的滅亡,積極的獻計獻策。

    到這個時候,靖康之恥,已經是大勢所趨,根本就無從逆轉了。

  • 6 # 張湛字澤緣

    沒有。北宋朝養士一百六七十年猶有根基,沒有根基、體系南宋就無法建立。靖康之恥主要責任是徽宗這個皇帝,他實在不是一個好領導。除了當皇帝不行,剩下都行。北宋末期,窩囊皇帝、慫將軍、無計可施計程車大夫、熱血的兵。

  • 7 # 濤濤歷史屋

    並不是這樣的,靖康之恥只是將宋朝的體系問題完全暴露出來了,但是體系還在發揮作用,依然還是維持了南宋王朝的百年基業。

    1.宋朝自宋太祖立國起,就一直堅持安內重於外的政策,重視文臣限制武將,將所有的兵權全部收歸到中央,軍隊的最高指揮權歸到文臣手中,這極大的避免了軍事政變的發生,卻也極大的限制了武將與軍隊實力。

    2.北宋朝廷不重視武將,重視文治使得越來越多優秀的人,進入科舉考試,文化越發燦爛,但是很少有人聯絡兵法武術,因為武將難有出頭之日,常此以往,軍隊沒有戰鬥力,武將沒有能力,軍隊軍備渙散,面對強大的金國遊牧民族,毫無抵抗之力。

    3.南宋軍民,藉助於長江天塹,浴血奮戰阻擋了金軍南下,南宋朝建立,體系依然延續了北宋的官僚體系,依然是官員眾多,互相制衡分權,重視文治輕視武功。岳飛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4.北宋與南宋調著來,北宋時期名臣賢相數不勝數,厲害的武將沒有,而南宋是名將輩出,全是奸相。主要還是南宋,必須對應對常年的金國邊境侵擾,所以軍力與將領有所發現。而北宋時期,宋遼自澶淵之盟後,百年無戰事。

    5.靖康之恥後,南宋繼承了宋王朝的一切,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以及社會文化都全部延續,而且雖只有半壁江山的南宋,每年的財政收入仍很高,達10000萬貫文。這是一個很高的財政,是康乾盛世都無法相比的。

  • 8 # 江都小顏

    這個事情,已經顛覆了皇家的尊嚴!

    所以,趙家從此要走向滅亡!因為他們都是一些沒有名族尊嚴,沒有骨氣的人,不陪作為我華夏的統治者!

  • 9 # 舊時茅店溪橋見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靖康之恥是北宋滅亡的標誌。在女真族逐漸強大的背景下,北宋不能意識到風險的嚴重性,竟然和金朝簽訂海上之盟,聯金抗遼。此時,北宋和遼朝就像兩艘年久失修的輪船,都有沉船的風險。而金朝就像剛下水的新船,北宋應該聯合遼朝共同抗擊日益強大的金朝。

    此後金朝滅了遼之後,馬頭像南就發生了靖康之恥。其實宋朝軍事從宋太祖那一句“在德不在險”就決定了最後的結局。

  • 10 # 池漢66

    宋朝一直都是重文輕武,這和宋朝建國之前幾百年的亂世有關。那個年代,多少英雄豪傑,想一統江山,但又成過眼煙雲,趙匡胤可以說是天才的政治家,天下皆文武為王,天下皆武文為王,要不是趙匡胤杯酒釋兵權,那個年代還要亂下去,新建立的大宋王朝也很難長久,勢必會被更強大的武力推翻。

    至於之後的南宋,雖強於北宋,但依然是戰鬥力不足,雖有岳飛等名將,自家的狼崽自己都看著害怕,沒辦法,也只能狠心地抹去。

    靖康恥是宋朝總體戰略佈局的結果,也有范仲淹、王安石之流在皇上的支援下想強身健體,但那時候的宋朝,一幫文人,安享幸福,他們的出現,不合時宜,被清除幫外,朝廷也只能帶病執行。所以那時候的大宋雖有外辱,但不至於爛掉。

  • 11 # 鄂G遊天下

    匯入語:任何國家的滅亡都不會是單方面的原因,體現出的是綜合實力的落後。北宋末年,金國大肆南侵,擄走徽宗、欽宗二帝,世人稱之為靖康之恥。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北宋的整個體系都爛了,具體體現在政治、軍事和經濟體系。

    1、靖康之恥時期宋朝的政治體系

    宋朝在五代武夫亂世的基礎上建立而來,宋太祖為徹底消除武夫亂國的問題,在杯酒釋兵權後推行重文輕武國策,大肆擴招科舉入選比例,宋朝每科錄取的進士大致在500人左右,要知道社會一直髮展清朝康熙時期每科都130-200人左右。

    宋朝差不多是清朝的3倍了,錄取了這樣多進士就得給人家安排官員,最後就導致官員太多太多,經常本來一個人可以做的事,最後分給3個甚至4個,5個人來做,結果就人浮於事,整個權力機構辦事效率極其低下,整個政治體系崩塌。

    2、靖康之恥時期宋朝的軍事體系

    宋朝建立之初也就10來萬的部隊,那個時候都還沒有完成統一,既要穩定內防,又要征伐地方割據勢力,結果到了宋仁宗的時候軍隊達到了80萬,翻了8倍,如果說這樣的軍隊是有戰鬥力的到也還行,可是這裡面絕大多數計程車兵都是早些年的災民,每逢大災之年,宋朝就招兵,把災民招進軍隊,目的是為了救濟災民,讓災民不要鬧事。

    這樣的兵員素質加上沒有戰場自主權,必須根據樞密院的陣圖來打仗的將領,這樣的軍隊早就爛了,只是國家承平年代維持下治安還行,對內鎮壓下動亂什麼的,唯一有些戰鬥力的就是西北邊的西軍,但是西軍在種老將軍去世之後,群龍無首,近乎軍閥一般。

    3、靖康之恥時期宋朝的經濟體系

    官員數量多、軍隊規模大,這些都需要經濟支撐,本來國家財政就已經很艱難,碰到宋徽宗這麼個藝術家皇帝,不恤百姓,喜好奢華,鋪張浪費,上行下效之下給國家經濟帶來更大的壓力,最後還來個方臘動亂,將國家的經濟重心地帶肆虐了一遍。

    經濟基礎受到嚴重破壞,冗官冗兵冗費,宋朝看似很有錢,但是禁不住這樣花呀,花錢的地方多了,貪官也就多了,本就是封建國家,吏治腐敗嚴重的話,經濟基礎不都爛了嗎?

    結語:落後就要捱打是古今至理,靖康之恥時期宋朝的政治、經濟和軍事體系都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了,金國的南侵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後根稻草而已。

    參考文獻:《宋史》

    感謝閱讀,敬請您留下寶貴意見,一起探究歷史!

  • 12 # 夏雨風

    靖康之恥北宋亡得十分悽慘,兩個皇帝整個朝廷被一鍋端,一路北去傷亡無數,妃子被姦淫哭聲不絕於耳。

    倖存著趙構"衣冠南渡",半壁江山猶在,勤王之師猶在。但趙構丶秦檜只圖龜守東南,無所作為,還殺了令金兵心驚膽戰的主戰派代表岳飛,取悅於金朝。

    但是整頓兵馬,養精蓄銳,制定規劃,擰成一團,憑岳飛丶韓世忠丶張浚等人才幹,還是可以一搏的,各地農軍蜂起,下勤王昭書,廣攬人才,廣招兵馬,以正確軍事戰略也一定會再現衛青之法,各個擊破,長驅直入,直搗黃龍洞,收復大好河山,蕩平西域。

    可惜,趙構幸運做了皇上,卻是一個貪圖個人享受而置國運於不顧的昏庸帝王。不思進取,反而畏縮逆行,實是千古昏君,誤國殃民!

  • 13 # 思淵默言

    答案是肯定的,整個北宋之上而下的政治,經濟,軍事體系逐漸崩塌,金軍南下就是壓死大宋的最後一根稻草,所有的問題集中暴露出來。接下來就來逐條分析政治,經濟,軍事體系。

    首先我們來看政治體系。

    很多人都知道宋朝是冗官繁重導致滅亡,但是沒有人正確解讀為什麼冗官,為什麼宋朝很多時候,一件事情要三四個人做呢?

    因為兩個皇帝,太祖和太宗。

    太祖為了防止官員權力過大,採取了分權的方式。換句話說就是同一件事情要好幾個人做,比如說要有知州,還要有通判。其實這兩個職位的職能相似,只不過通判多了個監督的權力。

    再舉一個例子,兵權交給了樞密院,那兵部去養老嗎?財權交給了三司,那戶部天天上班喝茶嗎?等於同一個職能擁有了兩個部門。這還會帶來另一個問題,原本戶部和兵部同屬於中書省,換句話說就是有交叉點,兩個部門可以互相通氣,而樞密院和三司沒有什麼交集,平時基本訊息不通。所以常常發生一個問題:三司那邊可能連買水果的錢都沒有了,樞密院這邊不知道,還一個勁的招兵買馬,最後樞密院也沒錢,問三司要,三司也沒有。招來的兵又全部解散了。這對行政效率來說是多麼大的一個災難啊。

    再說說太宗。

    太宗是以弟弟和開封府尹的身份繼位的,繼位之後就很想安插自己的親信進入朝廷。可貿然更換前朝大臣不是件好事,因為趙光義本來來位不正,他不想授人口實。

    於是太宗皇帝就想了個天才的辦法:加官員數量。比如太祖朝根本就沒有樞密副使,太宗就給樞密使加了兩個副手,等於就給樞密院加上了兩個二號人物,就可以安插自己原本開封府的手下了。再比如,同平章事和參知政事的人數都變成了三到四個。這就可以多多的安插自己的親信,還不會給人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感覺。

    這樣到了北宋末年,政治體系的問題就集中爆發出來了,導致官員制度的一步一步崩塌,一個官員甚至有可能會同時受到中書省和樞密院的兩份任免。這樣的政治體系,怎麼可能保證龐大的國家機器安然運轉呢?

    我們再看經濟體系。

    宋神宗為什麼要這麼著急的變法?因為變法迫在眉睫!儘管王安石變法的本身就存在著諸多的問題,但是依然要頂著壓力變法,其中的一大原因就是北宋雖然很富有,但是國庫已經空了!

    在宋神宗繼位的當年,大臣就上表說國庫一分錢都沒有了,當年北宋的“財務報表”顯示:收了多少錢就用了多少錢。這恰恰說明了富裕的大宋此時的經濟體系是存在巨大的問題,富有卻沒錢,這總不能用藏富於民來形容吧。

    經濟體系的主要問題就是支出太大,首先第一點就是官員數量太多,北宋福利又很好,直接就導致公務員工資發太多了,國家有點頂不住了。

    這裡有一個誤區,很多人把北宋財政問題歸結為每年給遼國和西夏的歲費,這是不對的。每年給遼和西夏的歲費就等於北宋一年兩個縣的收入,在北宋根本不可能滅掉遼和西夏的情況下,戰爭成本明顯比歲費高上不知道多少倍。況且,透過和平年代,北宋和遼國之間的邊境貿易,早就把歲費連本帶利的賺回來了,明顯不能把財政問題歸結為歲費。

    財政體系的崩塌第二個因素就是交子

    我們都知道,交子是世界上的第一個紙幣範例。但是,顯然宋代皇帝對紙幣的瞭解並不超前,他們腦子裡總是感覺多弄點錢出來就是好事。

    在宋哲宗時期,國庫空虛的時候,他就大量發行交子。我們都有著最基本的經濟常識,這樣做只會導致交子貶值,並不會讓國庫有錢。但是,我們不能要求古人什麼都知道,這是存在歷史侷限性的。宋哲宗這一舉動,徹底摧毀了北宋的經濟體系,百姓手上的錢都不是錢了,整個財政體系崩塌。

    最後我們再來看北宋的軍事體系,也是北宋被詬病得最多的一點。

    第一個問題:兵不識將,將不識兵。

    北宋一直以來都有一個慣例,一般一個將軍帶領一支軍隊的時間不能太久,通常三年左右。這樣是防止武將專權,和平年代當然是沒什麼問題。可一旦戰爭爆發,問題就大了。

    將軍都不熟悉自己手下計程車兵,話可能都沒說過幾句,怎麼可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戰鬥力呢?士兵不熟悉自己的將軍,有哪個人會為一個陌生人賣命呢?總不能人人都靠愛國主義衝鋒殺敵吧,這不現實。

    其次,軍隊中良莠不齊,士兵素質參差不齊。

    我們舉一個例子:在金和北宋聯手攻滅遼國的時候,遼國被金朝打的節節敗退,宋軍一看很開心,自己也上去摻和了一把。結果十五萬人被遼軍8000人趁夜偷營,全部敗退,留下了一營帳的刀槍棍棒。最後只能腆著臉讓金國幫助自己收復原本是宋軍負責攻打的遼國土地。原本金國是很畏懼北宋的,畢竟雙方體量差距很大,經過這次之後,完顏家族徹底看出了北宋是隻紙老虎,於是就有了後來的靖康之恥。

    可為什麼北宋末期軍隊素質會這麼差呢?甚至有些連弓都拉不開,馬都不會騎。

    我們用一個很形象的形容大家就明白了:假設一支北宋軍隊有十萬人。很有可能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一萬人的職業軍人,這一部分是招兵買馬,多年訓練而來,戰鬥力是有一定保障的。

    第二部分:四萬老百姓,因為北宋很喜歡一旦發生天災人禍,很多百姓流離失所,就把這些流民全部召進軍隊,這樣既可以維持社會穩定,又可以順便解決流民問題。但是這一部分的人戰鬥力是絕對沒辦法保證的。

    第三部分:可能什麼都沒有。這就是吃空餉。剩下的編制國家是要付錢的,最後的錢就進了上下一眾官員的口袋裡,口袋飽飽是沒有什麼問題的。

    這也就是為什麼北宋軍隊的戰鬥力會如此之低,軍事體系崩塌。

  • 14 # 愛歷史也愛美人

    北宋滅亡,只因國家“承平百年無事”,積累下來的體制弊病, 就和明朝末年一樣,早已經是積重難返,近乎不可救藥。

    靖康之恥,宋徽宗、宋欽宗這淪為敵寇俘虜的兩代皇帝,在金軍兵臨城下時,驚慌失措,父子爭權,決斷失策,最終屈膝降虜,罪責可謂滔天。其他文武百官重臣,同樣罪孽深重,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並非可以往昏君頭上一推了事。

    宋朝每年耗費都著當時全世界最多的軍費,軍費開支甚至超過國家收入的70%以上,理論上每個兵卒配備的鎧甲弩箭兵刃,都耗資巨大,足可夠中等之家溫飽。

    然而汴京城那八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所謂“禁軍”,一大半是空額,剩下都是由各色地痞盲流小商販充任,這支只存在賬面中的軍隊,其軍費支出實際上全都進了各方權貴的口袋,百年來卻沒有任何一個皇帝宰相有膽量有魄力,將禁軍去裁撤整編。

    真正可戰之兵,就只有陝西各路那近二十萬的西軍,他們在和西夏的百年戰爭中,已經世代傳承、父子相繼,半軍閥化了。西夏區區小國,不過三百萬人口,地域偏僻,國土半是荒沙,竟能與北宋長久抗衡了近百年。如果不是西軍籍此“養寇”,在歷次戰爭出工不出力,那隻好說即使是最精銳的宋軍,戰力也不過如此了。

    就說當方臘起兵造反時,這些軍爺被調往江南去平叛,乾的都是什麼好事?

    【臘之起,破六州五十二縣,戕平民二百萬,所掠婦女自賊峒逃出,倮而縊於林中者,由湯巖、椔嶺八十五里間,九村山谷相望。】

    聽聽,「幾萬被賊寇劫掠的婦女,裸奔逃出然後上吊自盡,整整八十五里,屍體吊在樹上,隔著山谷相望」……

    身為國家的武力支柱,在自己的國土,對自己的百姓,也把在西夏境內燒殺搶掠的那套做派帶來,幾萬名江南婦女,都被他們玩膩了就殺人滅口,然後往叛軍頭目方臘的身上一推了事。這種鬼話,虧他們還就真好意思就這麼記在奏摺和軍報裡,寫在史書上了,也不知究竟是侮辱誰的智商。

    當一支軍隊不能嚴明軍紀,長期沉溺於低水平的戰爭的結果,就是宋軍戰鬥力極具下滑。一但離開了關中鄉土,調他們去其他地域作戰,戰力更是大打折扣。在燕京城下,耶律大石憑城死戰,以數萬遼國殘兵大破二十萬宋軍。然而也是這個耶律大石,可是被金軍打得兵敗被俘,僥倖才脫身的。

    當時的金軍,一千女真軍馬就敢迎著遼軍三萬精銳騎兵正面衝擊,生生將敵陣打垮,打出了“女真滿萬不可敵”的神話。而宋軍在聯合攻遼戰爭中表現,實在太不爭氣,只能用錢贖買金軍打下的燕京空城,也讓金國人對宋軍戰力蔑視到了極點,滋長了他們對中原花花世界的巨大覬覦之心。

    宋朝買回燕京後,宋徽宗對郭藥師這麼一個只有數千戰兵的原遼國降將委以重任,扶植他成為燕山府的藩鎮,更把幽燕各州的幾萬漢人百姓送給金國當做奴隸,作為贖回郭藥師所部“常勝軍”的代價。滿朝百官就一心指望靠這個郭藥師來招兵買馬,擋住金人鐵騎南侵了,可見當時的大宋已經虛弱到了何等程度, 才會如此病急亂投醫。

    等到金軍終於南下時,宋徽宗最後甚至不惜下血本,對郭藥師開出裂土封燕王的價碼,可是這隻在幾年時間擴張到幾萬人馬的“常勝軍”,還是一戰而降,當了金軍南下侵宋的帶路黨和急先鋒,宋徽宗砸在他們身上的鉅額軍費,也盡數打了水漂。

    太原之戰,宋朝以最精銳的西軍十八萬投入解圍,卻在完顏宗翰、完顏銀術可的磨盤戰術下,被三萬金軍圍點打援,打光西軍精銳約十五萬人,幾乎盡數被殲。戰略要地河東地區也淪入敵手。此戰慘敗,並非是金人有高達, 而是宋軍自己太不成器!看看西軍名將“小種相公”种師中,是如何戰死的?

    當時,宋軍神臂弓手的弩箭連發,已經把金軍騎兵壓制了幾個時辰,射殺敵騎無數了, 然而大宋軍中的例來規矩,一向是步軍列陣發射神臂弓,每射一輪便該有一輪的賞賜,提前幾百年實現了計件工資制, 而此時射完上百輪後,种師中大帥打賞弓手的銀碗已經用光了。

    於是這些步軍弓手們,眼看著援軍不至,飢餓勞累,又得不到新的臨陣賞賜,竟然一鬨而散,只留下自己的大軍統帥和他的上百親兵,當然瞬間就被敵軍鐵騎湮沒……

    【去太原百里,而古、灝失期不至,兵飢甚。敵知之,悉眾攻,右軍潰而前軍亦奔。師中獨以麾下死戰,自卯至巳,士捽發神臂弓射退金兵,而賞繼不及,皆憤怨散去,所留者才百人。師中身被四創,力疾鬥死。】

    【師中進次平定,乘勝復壽陽、榆次諸縣,不裝置,有輕金人之意。又輜重、犒賞之物,悉留真定,不以從行。金人乘間突諸軍,以神臂弓射卻之。欲賞射者,而隨行銀碗只十數枚,庫吏告不足而罷。於是士皆憤怒,相與散去。師中為流矢所中,死之。】

    當金軍渡黃河時,完顏宗翰只是敲了一夜戰鼓,就讓守河的13萬宋軍心驚膽裂,全線潰逃。到了第一次開封守衛戰,城下雲集各路勤王兵馬號稱百萬人,實際兵力二十餘萬,卻面對兩路區區六萬金軍束手無策,不敢與之野戰,只敢憑城防守。好容易抱著僥倖心理,發動了一次大規模夜襲,被金軍輕易打得一敗塗地,主將姚平仲竟膽落到棄軍逃遁。

    【四方勤王之師漸有至者,种師道、姚平仲亦以涇原、秦鳳兵至。綱(李綱)奏言:"金人貪婪無厭,兇悖已甚,其勢非用師不可。且敵兵號六萬,而吾勤王之師集城下者已二十餘萬”

    姚平仲勇而寡謀,急於要功,先期率步騎萬人,夜斫敵營,欲生擒幹離不及取康王以歸。夜半,中使傳旨論綱曰:"姚平仲已舉事,卿速援之。"綱率諸將旦出封丘門,與金人戰幕天坡,以神臂弓射金人,卻之。平仲竟以襲敵營不克,懼誅亡去。】

    金軍在索討了大筆金銀,得到宋朝【許割三鎮】(割讓太原、河間、中山等三個戰略要地)的許諾後,滿載而過。也正是過程如此輕鬆,所獲如此豐厚,才讓他們很快又發動了第二次進攻開封的戰爭。

    皇帝、大臣、將軍,政事堂、樞密院、禁軍和西軍統領,滿朝上上下下各層統治精英,其實誰不聰明?誰對朝局積弊沒有清醒認識?無奈種種革新體制的設想,都被方方面面的既得利益集團牽扯,只能坐以待斃,得過且過。 如宗澤這等國士無雙、卻因不肯同流合汙,到了年近花甲之時,依舊只能空負大才而沉淪下僚。

    “靖康之變”固然是國家之恥,民族之辱,卻也因為千百臣僚都跟著宋徽宗父子被金人打包帶走,等於說此前阻礙政治革新的既得利益集團,都被金軍破城後徹底砸得粉碎,因此也猶如一場大手術一般,把從前宋朝的百年積弊挖了乾淨,讓宗澤趙鼎等良相得以主持中樞,才有岳飛、韓世忠、吳玠、吳璘兄弟這些中下級軍官的出頭之路。

    南宋初年之所以有“中興”一說,並非指丟了一半國土還能保住另一半,還恬不知恥地自誇, 而就是指當時朝局的嶄新氣象和清明政治,和北宋暮年截然不同,可惜隨著奸相秦檜一黨的上臺,昏君趙構的屈膝,註定只是曇花一現!

    宋徽宗也只能作為金人的“昏德公”,屈辱地死在白山黑水,留下千古罵名和如此悲嘆:

    【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裡、有時會去。無據。和夢也、有時不做!】

  • 15 # 花非花夜非葉

    靖康之恥源於宋徽宗,他是一個藝術集大成者,唯獨不會治國,他接手的北宋王朝經濟發達,綜合實力較為強大。清明上河圖就是當時的縮影,但是宋徽宗重用奸佞,整天沉迷於藝術和奇花異石,由此導致文恬武嬉,民怨沸騰,整個宋朝處於腐爛的程度,甚至金軍南下滅宋時不思抵抗,而是想著怎樣割地賠款求和,在這種情況下,也就不難看出北宋為何會遭遇靖康恥了

  • 16 # 沉睡的天堂

    北宋末年發生了一件舉國震驚的大事,那就是靖康之變,金國領導人帶著軍隊一路高歌猛進,直接打到了北宋的老家,把能帶走的東西全都帶走了,連皇帝也沒放過。引發這次慘劇的主要原因,還是從宋太祖時就制定的朝政體系,制度的弊端在後期逐漸暴露出來,造成了這次悲壯的事故,當然這也和北宋末代皇帝的昏庸有關。

    宋太祖喝酒奪權,從此朝堂文人林立,武將凋零

    宋代是出了名的"重文輕武"的時代,在當時要是有人敢說自己長大以後想要當兵打仗,或者是考個武舉人什麼的,保證一大群"七大姑八大姨"來指責你沒出息,當時做文官才是正道。

    想當年趙匡胤被武將們強硬的披上了黃袍子,成了大宋的開國皇帝,可是他心裡沒有底,這些人今天給我披上黃袍子,明天看我不順眼再給我脫了咋辦?想來想去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趙匡胤擺了一桌宴席請兄弟們喝酒,喝得高興了宋太祖直接發問:"哥幾個今天讓我當了皇帝,明天把我廢了怎麼辦呢?"大臣們趕緊磕頭說不會,宋太祖也就不客氣了:"喝了這杯酒,你們把兵權交出來,我給你們錢回家養老去。"就這樣,北宋的重要武將都回家種地去了,從此朝堂上大部分都是文官。

    "重文輕武"政策,"三冗"問題嚴重,體系開始潰敗

    我們都知道宋代的文化是非常發達的,但是文化高度發達的背後,其實是一種畸形的制度在作祟,可以簡單總結為"重文輕武",其中很大的問題就是用文臣和宦官來監督武將,甚至收走了他們手上的錢糧,讓武將感到寒心,對文臣和皇帝非常不滿。

    從科舉考試方面看,北宋文人的錄取率要遠遠高於武舉人,而且他們只要做官,就是高官厚祿,武舉人就很慘了,不僅不受重視,級別也比文官低很多,處處受到歧視。到了真正要打仗的時候,武將就會想為啥不讓那些受盡優待的文官去打仗,這樣的想法流傳下來,導致武將不願意作戰,失敗當然是在所難免。

    北宋還有著名的"三冗"問題,第一個就是科舉考試選出來的文官太多,他們就掛個虛名在那裡待著,什麼事也不用幹,國家還得花錢養著,時間久了就造成了第二個問題,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財政赤字"。

    當然官員的開銷太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北宋的開支用度太高了,不僅自己要吃好的、喝好的、玩好的,還得留出錢給旁邊的遼國和西夏,因為宋朝打不過人家,打不過就送錢,這也許就是所謂的"財去人安樂"。

    第三個就是軍隊數量太大,雖然武將沒啥權力,但是北宋需要士兵來抵禦旁邊國家的突然入侵,於是不管是什麼出身的人,哪怕你有犯罪前科,只要說想當兵,那就絕對可以進去,這樣一來軍隊數量有增無減,也和那些官員一樣沒有用,國家的壓力就更大了,再有錢也架不住這種折騰。

    皇帝只愛藝術,國家體系卻在腐爛,靖康之變不足為奇

    宋徽宗是向太后迎立的皇帝,是一個"民間行為藝術家",除了當皇帝什麼都會,北宋就滅亡在他手裡。北宋因為過度的財政壓力,把賦稅都施加到了老百姓身上,又因為士兵太多,什麼也不會幹,戰鬥力非常弱,這種情況就導致了國內的農民起義,軍隊又沒有作戰能力,讓起義形勢越來越大,對這個腐敗的體系產生了很大的衝擊,儘管後來叛亂被平定,北宋政府也是元氣大傷。

    在宋徽宗的"英明領導"下,北宋和崛起的金國簽了一個協議,約定兩國一起滅了遼國,其實遼國的存在可以對金國形成制約,如果遼國滅亡了,金國的目標就只有北宋了。

    宋徽宗哪懂這些,很快派出軍隊進攻遼國的燕京,沒想到宋朝的軍隊已經腐敗到了根上,將領也是一群酒囊飯袋,就是打不下一個小小的燕京,最後還是金國出兵打下了燕京。

    這一仗讓金國人感受到了北宋"腐敗的氣息",他們知道宋朝內部還有起義,所以已經開始預謀怎麼進入中原了,後來的"張覺事件"讓金國找到了進攻的藉口,開始發動滅宋戰爭。面對戰爭,宋徽宗軟弱無能,反而對投降派和姦臣的話深信不疑,氣死了將軍種師道,趕走了能打仗的李綱,剩下的武將都不願意打仗,金軍沒受什麼阻礙就輕鬆來到了汴京,把北宋皇室一萬多口人都帶走了,北宋從此成為歷史。

    正是因為宋朝這種不合理的政體,引起了武將的不滿和財政赤字、官員不辦事、士兵不像樣的局面,再加上一個"藝術家皇帝",對戰爭一無所知,簡直是"完美組合",有這樣的國家和皇帝,靖康之變就是意料之中的事。

    所以一個國家的體系必須要"文武雙全",像北宋這樣的體系,只能是自取滅亡。

  • 17 # 多臻貴

    北宋靖康年間,士大夫民主制度高峰,軍事領域全面衰落!

    筆者不贊同整個宋朝體系都爛掉的說法,首先,北宋的政治與經濟達到巔峰,被世人稱作“士大夫民主制度”,士大夫階層與皇權並駕,在靖康之役時排擠主戰派,是士大夫階層內鬥的結果;而張哲端《清明上河圖》,已經彰顯北宋的繁華富庶,紙幣雛形“交子”也在四川逐漸盛行,至少從政治與經濟而言,北宋靖康年間是值得稱讚。

    其次,北宋的軍事衰落是北宋既定國策,透過“杯酒釋兵權”收回禁軍權力,以監軍的方式制衡統軍將領,再倡導文官與仁孝治國,使得北宋軍事被排斥,縱然狄青戰功顯赫依然身死;隨著與遼國長期和平,北宋邊軍廢弛,民軍不再訓練,禁軍則吸納大量招安逆匪,僅有西路軍與西夏對抗中成長,成為北宋最倚重的力量,但終究軍事衰敗。

    最後,被忽略的因素農業稅負,北宋末年士大夫階層侵佔土地,壟斷地區商業和礦產,使得底層民眾生活艱難,由此爆發如江南方臘起義、山東宋江起義等,雖然很快被鎮壓,卻表現出民眾對政策的不滿;北宋變本加厲剝削,甚至開封被圍困期間與金國議和,縱兵搶掠開封居民的財物與糧食,造成北宋王朝失去民心,中原民眾迅速倒向金國。

    因此,北宋靖康年間,雖然皇權遭受削弱,宋朝體系卻在逐漸完善,政治與經濟達到頂峰,軍事與農業能夠勉強維繫,但突遭金國軍事打擊,徹底打亂宋朝的發展步伐,所以北宋滅亡具有偶然性,其國家機構並未壞掉,是能夠維繫常規統治的。

  • 18 # 南閣水哥

    導言

    如果說大明的淪陷是歷史的不可逆轉,那麼大宋的亡國就是朝廷路線策略的一場失敗。大宋並沒有腐爛到一觸即潰的地步。似乎就是一場偶然的失敗的結果。很多人對於大宋的失敗報以遺憾,就在於他的失敗不是根本性的失敗。

    大宋為什麼會亡國

    在弄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可以對比思考一下前面幾個王朝是怎麼衰落失敗的。

    秦朝:因為胡亥上臺,國內矛盾總爆發,最終被起義軍推翻。

    兩漢:都是禪讓,雖然王莽是被推翻。但總的來說是皇權衰弱到了最低點。被推翻是歷史的選擇。

    東西晉:一個被外族打光了土地 一個是禪讓。

    隋朝:被滅國

    唐朝:皇權衰弱到最底端,亡國

    所以看了前面的例子 你就會發現大宋根本不是這麼回事啊, 在靖康之前一年,大宋的領土達到了極盛,可是幾年後亡國了這根本不對嘛。皇權旁落也沒有最終還有張叔夜勤王。而且國內的農民起義都被鎮壓。這麼多種可能之外只有一種可能性,那就是皇帝作死。

    大宋死於搖擺不定的政策

    宋朝對於北方的態度一直以來就是戰和兩邊極端搖擺。

    主戰派很堅定,要回丟失的領土這是不可退讓的。

    主和派也很簡單,只要不大漲給點錢我們還能繼續過日子多好。

    而宋徽宗恰恰是這個搖擺不定的主。當金人進攻的時候,心理想著投降。當人家退出的時候又還想再打人。

    從戰爭角度來說,大宋不過是失去了黃河以北的土地。甚至只能說金人只打穿了兩條通道而已。結果自己就選擇了投降。這種作戰態勢下,你很難說,宋軍有多弱。在禁軍打敗了後整個南方、西北地區的軍隊都是建在的。這也是後來為什麼南宋可以支撐下去的基礎。

    金軍攻破東京。12月初二,欽宗投降。天會5年4月,金軍攜宋徽、欽二帝北還,北宋遂亡。

    歷史就是這麼殘忍。大宋的百年輝煌就被這兩個皇帝的糊塗指揮下完全的失敗,再後來整個華北黃河地區在堅持了多年之後也逐漸淪陷。

    大宋之敗,絕對是策略性的失敗

  • 19 # 鄭說豫見

    靖康之恥時是不是整個宋朝體系都爛掉了?

    一、戰前,北宋一片繁華似錦

    以靖康之恥的結果來講,這麼說別人也只能啞口無言,畢竟首都被攻破,君臣被俘,北宋滅亡,整個北方淪落胡人之手四百年。

    但這個事情往前推2年,宋朝是如何的繁華似錦。遼國也滅了,開國皇帝未曾收回的燕雲十六州也收復了,江山一統。宋徽宗天縱英才,琴棋書畫,無所不精,文治武功,似乎比肩唐太宗、宋太祖也不為過!

    連西北的邊患也消除了,西夏出於亡國的邊緣,再加把勁,西北就太平無事了。

    上圖:宋徽宗趙佶

    似乎形式一片大好,只有燕山府的郭藥師還需要安撫,有大臣說要防止郭藥師成為安祿山,不可授予大權。但遼國那麼大,總要慢慢消化,總是要倚重降將,不能失了人心。只是遼國滅了,遼國的天祚帝還不知所終,似乎也可以招降過來,讓他到這邊養老,這樣既顯得宋朝大度,又能安撫遼國的遺民。。。。。

    想到這裡,宋徽宗用他獨特的瘦金體給天祚帝寫封信。

    不料這封信,帶來了大麻煩!

    這封信,落入了金國之手!

    這可是宋朝毀約的直接證據啊!

    想當初,宋國找著金國,簽訂了海上之盟,說要一起夾攻遼國,瓜分遼國。我金國打的遼國潰不成軍,可宋朝連幽州都沒打下,還是要金國幫忙才瓜分了遼國。

    金國仍然守約把燕雲十六州還給了宋朝,雖然是給地不給財。可宋朝還私自收留遼國逃兵,還想得寸進尺,這都算了,好商量,可宋朝的皇帝竟然還私通遼國皇帝!

    這可是敗盟啊,想不到宋人這麼狡詐,毫無信用!

    是可忍熟不可忍!簡單淳樸的金國人,不可理解!

    二、郭藥師成了安祿山

    想不到郭藥師竟然成了安祿山,作為帶路黨領著金國殺來了!

    本來郭藥師是北方燕山府首領,朝廷該封的官也封了,該授的爵位都授了,可是郭藥師還是反了!

    為何?還是宋徽宗首鼠兩端的騷操作!

    兩國合夥滅了遼國,有部分府縣歸了金國。但歸金國的遼國將領不服,相比原始野蠻的金國而言,這些將領更願意歸順宋朝,於是就透過郭藥師聯絡歸降宋朝的事情。這事情宋徽宗也動心,准許了並且授了官職,也提供了物資援助。

    可是金國不答應,這些將領一反,經過就帶領大軍來征討。這些降將不是對手,一戰而敗,就逃到郭藥師那裡。

    金國向宋徽宗要人,宋徽宗翻臉無情,又同意向金國送降將的首級。

    郭藥師不幹了!今天金國要某某某的首級,宋徽宋同意了,明天要我郭藥師的首級,估計也會同意。

    乾脆反了,歸順金國。於是熟門熟路的郭藥師帶著金國直接奔赴宋朝首都開封來了。

    三、輕佻皇帝的下場

    金國第一次進攻開封,宋徽宗自知鑄下大錯,於是下詔退位,把這一個爛攤子交給了兒子宋欽宗,自己當太上皇去了,而且還帶著一幫老臣南逃到商丘(南京)。

    但第一次金國並沒有攻下開封。在宋欽宗的請求下,雙方和談。宋徽宗答應割讓河北之地,包括正在交戰的太原,金國撤軍。

    宋徽宗一看沒事兒,就又從商丘回來了。

    宋欽宗見金國撤兵了,想起來要交割河北之地,又心疼了,開始首鼠兩端。暗地裡要求太原加強抵抗,不交割河北之地。

    金國一看,又忽悠我!第二年,又來進攻開封。

    這一次,宋徽宗有了經驗,不走了。

    但這一次與上一次結果不同,這下直接造成了靖康之恥!

    徽欽二帝連同整個後宮、皇族,都被擄北國,受盡屈辱,身死異國!

    宋徽宗的人生來了個大反轉!上半生風花雪月,下半生顛沛流離!兩年前文治武功直追秦皇漢武,眼下連自己的妻女都保不住!

    四、避免靖康之恥的種種假設

    其實,宋朝並沒有爛掉,宋朝各地的治理還是比較規範的,經濟繁榮,文化昌盛,有些貪官汙吏,但宋朝的子民承平日久,根本不知道戰爭為何物。

    金國並非不可戰勝,金國的鐵浮圖野戰無敵,但攻城能力並不咋地。只要再堅持幾個月,到了夏天,金國士兵不耐酷暑,會不戰自退的。那個時候,再沿途襲擾,金國恐怕有來無回。

    換句話說,靖康之恥有很大偶然性,金國並沒有想到能夠這麼輕易的攻下開封!

    假如宋欽宗的抵抗意志再堅決些,不要一面求和一面偷襲!當領導不能搞兩面派!必須斬釘截鐵,不留後路!

    假如宋徽宗能夠號召各地勤王之師阻擊金兵,而不是要求他們回去。

    假如宋徽宗還像上一次去商丘,宋朝就成了一主一備兩個權力中心,就沒那麼容易亡國。

    假如宋欽宗務實點,不要那麼迷通道家,輕通道士能夠召喚天兵天將,自己開啟城門,結果金兵趁勢進了內城,其實金兵沒有那麼強的攻城能力,一時半會兒金兵攻不下開封。

    加入欽宗徽宗能夠再血性一點,組織巷戰,甚至冒死突圍,闖出去也並非不可能,總比伸長脖子讓人殺強。

    當然歷史不能假設,但宋朝並非整個體系爛掉。爛掉的是兩個不中用的皇帝,但就是這兩個皇帝做主,就足以讓整個北方、整個民族遭此大難。

    想起了老臣章惇的斷言:端王輕佻,不可君天下!

    但輕佻的端王當了皇帝,任用會寫字的蔡京、會踢球的高俅等一幫書畫家藝術家當大臣,任用宦官當大將,把軍國大事當兒戲,一會兒一個騷操作,不僅把大宋操作毀了,也把自己操作死了。

    歷史總是讓人不勝嘆息!

  • 20 # 五湖煙客2

    靖康之敗是中國有史以來最經典的斬首之戰。要說對宋朝的國家機器執行造成多大的破壞, 其實真的說不上 ,要不然趙構也沒 這麼容易重穩江山。

    如果以收復燕云為終點 ,那麼宋徽宗也有機會成為漢武唐宗一般的人物 。可惜世事無常,成敗只在一線之間 !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的社會找一個好的感情真的這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