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滄海終化桑田
-
2 # 天晴愛睡覺
我是曹操,我會殺了楊修,原因是:
第一,處處小聰明,影響主帥權威。
第二,干涉家事,影響立儲。
第三,削平楊氏,平抑世家大族。
-
3 # 溫子哩
曹操為什麼殺楊修
三國鼎立時期,各國不相讓,紛紛擴充自己的勢力,招賢納士。但是一代梟雄—曹操,為什麼因為“雞肋”事見殺掉楊修呢?
有人說楊修是一位才子,曹操是生性兇殘,心胸狹隘,嫉妒自己的屬下比自己出色,甚至超過自己。又有多少冤魂死在“寧可我負天下人”的言論下。
第二種觀點認為楊修之死,恰恰應證了“聰明反被聰明誤”,最終惹來殺身之禍。他總是自作聰明,舉止輕狂,以“雞肋”二字,推敲出主公的心思,在軍中大肆宣揚退兵言論,積極做好撤退的準備。
他也許只是討主公的歡心,但是對於行軍打仗的軍人來說,這一舉動動搖了軍心,渙散了整個行軍隊伍,是絕對不可饒恕的罪過,所以殺楊修,以肅軍紀。
我為什麼殺楊修第一點顯然不是我誅殺楊修的最大理由,正所謂慈不掌兵,我自認做不到曹操的果敢殺伐。第二點是我殺楊修的理由之一,這種動搖軍心的事,即使放到現在,也是重罪難逃,為此殺楊修的最好藉口就是秉公辦事。
然而我認為楊修與曹操的最大矛盾是出於,楊修不懂得“為臣之道”。自秦漢以來,中央集權達到了一定得高度,為了維持皇權,領導階級的地位,很多封建制度應時而生。譬如:君主專制政體,君臣民之間,等級森嚴,規章制度繁多。
楊修需要認清楚一點,在封建專制的意識形態下,他的個性活力只能變為服從,謹言慎行是臣子的必修課,恃才放曠的楊修,為展示才華,無視封建等級,甚至參與曹操的家事,政事。不提其心如何,單是種種行為就必須殺掉此人。
臣子之道只能靠楊修在九泉下醒悟了。
-
4 # 田園詩人魯智深
楊修之死和耍小聰明沒什麼關係,被殺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捲入立儲之爭,二是太懂曹操,三是楊修本身的身份太敏感.
表面上看楊修是一直耍弄小聰明為曹操所不喜,後來因為雞肋事件被殺的,但根本原因,還是因為政治上的原因被殺的.
在當時,曹操對曹丕還是曹植誰做接班人一事一直猶豫不決,但後來曹丕在奪嫡鬥爭中脫穎而出,最終確立曹丕為太子,曹操處理好立嗣的問題後,肯定會從政治穩定的角度出發,幫曹丕剪除掉曹植周邊的力量。
當時楊修已經卷入了奪嫡之爭了,他是曹植這邊的主要謀士,而且身份又非常特殊,所以,只要曹操還是確定曹丕當接班人的話,那楊修必死,和有沒有雞肋根本沒有關係。
楊修是楊震的玄孫,楊彪的兒子,《後漢書》曰:自震至彪,四世太尉。所以,楊修家世是不遜於四世三公的袁紹家族的,而且楊修的母親就是袁術的女兒。楊修自幼聰慧,後任曹操主薄、三國志記載,楊修任主簿後深受曹操喜愛,不管交代什麼事情,都處理的讓曹操非常滿意,從曹丕開始,下面的人都爭著和楊修交好。能讓疑心病很重的曹操凡事都非常滿意,可見楊修在掌握曹操心思這一點上,可以說是無出其右。
後來楊修幫助曹植爭位,讓曹操十分不快,給楊修之父寫信:而足下賢子,恃豪父之勢,每不與吾同懷,即欲直繩,顧頗恨恨。最終於建安二十四年秋天,被曹操以“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凡罪犯收殺,楊修嘆息:“我固自以死之晚也。
《三國志》給出的理由是: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是袁氏之甥也,於是罪誅之。這個解釋還是很合理的。
-
5 # 品茗讀歷史
如果我是曹操,我一定會殺掉楊修。
曹操修了一座花園,峻工時,曹操去花園一看,門太大了,就在門上寫了一個“活”字,然後一言不發地走了。大家不明就裡,面面相覷,猜不出曹操這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就去問主簿楊修。楊修多聰明啊,到那一看,立馬對工匠說,曹丞相嫌花園門造的大了,於是推倒重建。曹操再去驗收很高興,工匠告訴他是楊修知道了丞相的意思,曹操笑著稱好,那是不自然的笑。曹操本想耍一點小聰明,以為別人不會答出來,沒成想,讓楊修把謎語給破了,好沒趣啊!讓領導丟了面子,你還能有好嗎?
有一次,邊塞來人送給曹操一盒酥,曹操在盒上寫了“一合酥”三個字放在桌子上,楊修見了,就用勺子和大家把酥分吃了,曹操就問,我沒讓你們吃,你們怎麼把我的酥都吃了?楊修回答說:“盒子上分明寫著一人一口酥,我們怎敢違背丞相的命令呢?”你看,得便宜還賣乖,弄的曹丞相好不尷尬,但表面還得強裝笑臉。這些大臣就你楊修聰明嗎?他們起碼沒有拆穿領導,而你自恃聰明,毫不客氣地拆穿自己的領導,你在這裡是不想混了,誰給你開工資不知道啊!
曹操的兩個兒子曹丕和曹植都很有才華,曹操喜歡曹植,想立曹植為太子,但他又拿不定主意,就想試試他倆的才華到底如何。曹操就命令他倆出鄴城門,卻私下裡派人吩咐看守大門計程車卒,不放他們通行。曹丕到了城門,守城士兵不許他出城,曹丕就乖乖地退回去了。曹植聽說了這件事,馬上向楊修請教,楊修也不客氣,對曹植說,你奉王命出城,誰攔你你就把他殺了。曹植很聽楊修的話,到城門後把那個阻攔他計程車兵就給殺了,於是曹操大喜,認為曹植才華勝過曹丕。後來有人向曹操打小報告,說是楊修教曹植這麼幹的。曹一聽,這個氣啊,他對曹植的心從此拔涼拔涼的,逐漸冷淡了曹植,最後曹植也沒有上位。不知道曹植是否後悔聽信楊修之言呢?楊修不該摻和人家的事,尤其是象立太子這樣的大事,更不能隨便說話,弄不好,人頭就要落地。
曹操進兵被馬超拒守,心裡猶豫是否退兵,見廚師進的雞湯中有雞肋,遂命夜間口令為“雞肋”。楊修聽到後,告訴夏侯惇,魏王要退兵回許都了,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趕緊收拾行李準備撒兵吧。曹操知道這事以後,以擾亂軍心的罪名,把楊修殺了。
結語:楊修能揣摩領導的心思,領會領導的意圖,但他忘記了,在領導面永遠不要耍小聰明,拆穿領導,給領導丟面子,你再有才,領導也不會喜歡的。尤其在領導的家事上面,更不要過多地參與,這樣會引火燒身,曹操即使不殺楊修,曹丕即位以後也不會饒了他的。
-
6 # 史客不輕鬆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楊修出身世家,從小就聰明過人,才華卓絕,也稱的為三國時期著名的大才子。但楊修有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過於張揚自傲而不知適時收斂,而且還大加干涉曹操立儲,這些才是曹操殺他的主要原因。因此,如果我是曹操,站在三國時期的立場上,楊修也是非死不可。早期,曹操原本也是挺喜歡楊修的,不然不會讓他輔佐自己最喜愛也最有才華的兒子曹植。但是,楊修犯了四大禁界,才註定非死不可的命運。先是曹娥碑下猜字,操乎才思差修三十里,修自鳴得意,不懂的收斂,令操很沒面子。接著就是有名的“一人一口酥”事件了,令操十分不悅。擅自揣摩領導的心思一定要不漏痕跡悄悄的來完成,而不能像楊修那樣高調又得意洋洋。曹操好涵養,不然已經忍不住要動怒了。接著在軍營裡的“雞肋”事件。曹操本來是騎虎難下,猶豫不決。“漢中之戰”對曹操來說已經是敗局已定,怎麼找回些場子是曹操下定決心撤軍的唯一決定因素。“雞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可怎麼說也是一塊肉啊!怎麼才能對這塊肉實現最大利益化是曹操冥思苦想找不到好辦法的苦悶所在。但楊修身先士卒收拾東西要準備撤軍,還大肆宣揚,言之鑿鑿。這就大大觸犯了曹操的底線。于軍規,於刑律,於個人,曹操都不可能再手下留了,非殺不可。最後,曹操先前在立儲上對楊修過多的干涉早已心存了殺意。曹丕和曹植都很優秀,曹操為此“立庶子”也是倍感頭痛。曹魏集團裡有識之士大都靜觀其變,明哲保身,在曹操沒有明確好繼承人之前,萬萬不可陷入“黨爭”之中,這是歷朝歷代皇帝選繼承人所忌諱的。但楊修明確表示支援曹植,而且幾乎要住在曹植府上,飲酒作賦,狂悖不堪,讓曹操早就不滿。楊修仗著自己聰明才智私下裡也沒少當著曹操的面打曹丕的小報告,這讓曹操已經忍無可忍,就等個時機,名正言順的殺一儆百。“雞肋”事件一出,曹操毫不猶豫,楊修就做了刀下之鬼。所以說,適時收斂,尊重老大,靈活運用自己的聰明才幹,以後才會有建功立業的機會,不然很有可能你掃地出門在前,大棒伺候在後,永遠沒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能。楊修之死,只能怪自己。
-
7 # 談天說地那些事兒
楊修(175年—219年),字德祖,東漢文學家,司隸部弘農郡華陰(今陝西華陰)人,太尉楊彪之子,母為袁氏(司徒袁安曾孫女)。 楊修為人恭敬,學問淵博,極其聰慧,建安年間(196—220)被推選為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後改任丞相府倉曹屬主簿 。
楊修早年在曹操身邊擔任主薄,相當於曹操的秘書,幫他處理內外之事,也算是曹操的得力助手之一。那為何曹操要啥楊修呢?
第一、雞肋事件。曹操困在漢中,連續吃了幾次敗仗,進退兩難,退,又怕沒面子,白白丟失了一塊地方,正猶豫不決時,手下來問晚上暗號是什麼,曹操看著桌上的雞肋湯隨口說:“雞肋”。謀士楊修聽了,就讓自己手下打包好行李,準備撤退。夏侯惇過來問他,他解釋了一遍,然後夏侯惇也讓答自己人準備行李去了。曹操睡不著出來巡查,發現手下人都準備跑路了。問其原因,原來是楊修之故。就問楊修何故,楊修解釋“雞肋”的意思就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結果曹操大怒,以動搖軍心之罪殺了楊修。
第二、犯大忌,參與奪嫡之爭。楊修是曹植的老師,是曹植集團的核心謀士之一,他積極策劃,為曹植出謀劃策,希望曹植能在繼承人的爭鬥中勝出。但是經過若干次的較量之後,曹操最終決定由曹丕繼承王位。這樣一來,曹操就要考慮到繼承人未來的統治是否順利,而楊修是個智商非常高的人,又是家門顯赫,一旦楊修出來和繼承人作對,是對國家政權非常不利的事,所以要殺楊修,為曹丕繼承王位掃清障礙,也是為了不讓曹植有造反的實力。
第三、利益衝突。楊修是楊震的玄孫,楊彪的兒子。所以楊彪、楊修本人的身份及政治觀念與曹魏政權的利益有衝突,此外楊彪夫人是袁術的女兒,楊修是袁術的外孫,此外政治觀念上,楊彪和楊修又都與孔融及禰衡等清議復古派是一路,所以又因此見忌,這也是曹操殺楊修的其中原因。
個人意見,僅供參考,也許各位看官有更好理由。
-
8 # 錄影廳
應該會的,像楊修這種的話,聰明過人,而且幹什麼都急於表現自己的才幹,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一個人的聰明是好事,但是過於聰明的話往往會無形中給自己樹立敵人,老話不是說藏巧於拙嗎?不要過度的張揚自己,不要顯得自己比別人高,真正的大智慧往往都是低調。如果我是曹操,我想的任何事都逃不過楊修的眼睛,相當於在楊修眼裡,我就是個透明人,我沒有任何能隱藏自己真實意圖的辦法,屢次被你猜中,讓我顏面無存,當老大的往往喜歡手下能夠善解人意,但又不喜歡過於聰明,猜透人心的人,放在現在社會這樣的人會讓人害怕,換作是我也得殺他。
-
9 # 老龔166916589
演義
楊修是玩世奇才,對待上司,無論在古代,還是當代,欺辱首長,由理不容,必有惡報,曹操愛才,想讓他乾點正事,幾次忍難,而此人教而不改,自尋毀滅,能怪誰呢?
-
10 # 茫茫群山
如果我是曹操也會殺掉揚修,人所在的位置不同考慮事物的角度不同,任何一個軍事統帥也不會讓動搖軍心的人活,軍隊不怕對手有多強大,就怕內部出問題。揚修屬於耍小聰明的人,此人無雄才大略,又不能輔佐曹操破敵,還自己為是,猜測領導的內心活動,沒真才實學,只會賣弄小聰明。這樣的人於國于軍沒有用處所以會被殺。
-
11 # 文史學徒夢九霄
如果曹操還是中年時期也許不會殺楊修,但是曹操殺楊修的時候已近晚年,結合當時曹魏的實際情況楊修面臨的是一個必死之局,而且楊修之死也不是如傳說中的死於小聰明,而是曹操出於政治目的殺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被《三國演義》虛構的楊修之死
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很多人以為楊修是個賣弄小聰明的人,結果因和劉備漢中之戰時根據“雞肋”的口令提前收拾行李準備回家,犯了曹操的忌諱,以散佈謠言,擾亂軍心為名給殺了。
“雞肋”這個故事出自《九州春秋》,和《三國演義》的表述差不多,但是《九州春秋》並沒有提及曹操以擾亂軍心的名義殺死楊修,所以《三國演義》可以說是虛構了楊修之死的原因。
二、楊修真正的死因
楊修真正的死因是曹操考慮政治因素所佈下的局,《三國志.曹植傳》說“植既以才見異,而丁儀、楊修等為之羽翼......文帝即王位誅丁儀並其男口。”
曹操在選擇繼承人的時候重點考察的就是曹丕和曹植,而曹植的羽翼之多不在曹丕之下,當曹操下定決心要傳位給曹丕的時候,無論是政治家的角度還是父親的視角,都會為曹丕掃清以後當權路上的絆腳石,而楊修因為站隊錯誤,被曹操所殺也不難理解了。
三、為什麼是楊修
曹植的羽翼頗多,為什麼曹操偏偏要拿楊修下手呢?因為楊修這個人確實不簡單,《軍事聯盟》中的楊修其實已經很接近真實的楊修了,但是細節上還略顯不足。
楊修早期在曹操那工作的崗位和諸葛亮在劉備那工作的崗位性質是一樣的,可見能力方面曹操對楊修是非常放心與信賴的。
此外,楊修這個人的人脈非常之廣,可謂左右逢源,《典略》上就曾記載“自魏太子下,並爭與交好。”魏太子是曹丕呀,曹丕上面還有誰?也就剩曹操和漢獻帝了,要是一個光會耍小聰明的人,楊修能有這麼廣的人脈?顯然不可能。
楊修最牛的一點是,身為士家大族,楊修的家世顯赫,家族勢力太大,祖上楊喜就是劉邦的開國功臣,到了他這往上四代都在朝廷做官,楊修跟四世三公的袁紹還是親戚,為什麼?因為楊家是四世太尉,社會影響力那不是一般的大。
楊修這樣一個人,這樣的能力和勢力,曹操能放心把他留著給曹丕當對手嗎?如果是自己,留著用沒問題,如果是曹丕,會不會出亂子曹操肯定保證不了,得了,找理由機會殺了吧,這種情況下楊修除了一死也沒什麼辦法了。
總結:楊修之死的原因肯定在於曹操,晚年的曹操確定了自己的繼承人曹丕,為了曹丕未來的統治之路順利,對於可能存在影響時局的楊修,下了必殺的決心,不過是一步步最終完成了這個佈局而已,可惜曹操殺了曹植的楊修,留下了曹丕的司馬懿,三代之後,司馬懿的家族取代了曹魏政權,建立了秦朝,也不知道曹操地下有知,會不會後悔。
-
12 # 孫劉聯盟火燒曹營
不會的.我會重用他.讓他的聰明智慧為我所用.讓他優先秘密地告所我.不要讓他耍小聰明.而讓他的聰明智慧讓我發揮的淋漓盡致!
-
13 # 英之588
不會。領袖和將帥最大的區別就是能容天下事。極度懂得御人之道是領袖之大能。領袖是有絕對信仰,有極大威望,有無與倫比自信心的人。這樣的人是不會糾結於人與人之間的些小問題的。與領袖對決的一般也會是領袖形人物。領袖各種決策非常人可揣度。領袖字典裡只有用人沒有廢人。
所以曹操不會殺楊修。
-
14 # 池漢66
我不會殺楊修,我們可以隨意評價那些歷史上的佼佼者、卓越者,但真實的那些偉人(我認為可以這麼稱呼他們)思想、作風、行為非常人可以去理解,對事物的解讀高深莫測,他們殺人的理由,我們無法理解,所以我們不會有殺楊修的想法。
至於楊修聰明,終究還是沒有曹操聰明。常言道聰敏反比聰明誤,“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隨意揣摩王者的心思,那也犯了大忌,最終聰敏的楊修也成了“雞肋”了。
-
15 # 指尖阻擋流年088
殺無赦!!
身為上位者,自己的心思都被手下猜透了,還怎麼當領導啊。
楊修最大的錯誤不在於耍小聰明。而在於他參與了儲位之爭。身為失敗者曹植的幕僚,曹操不容許儲君確定後留下不安定的隱患,所以楊修非死不可
-
16 # 西江夜行
如果你是曹操你會殺楊修嗎?對於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搞清楚楊修是何人,他為什麼要被曹操殺掉。
楊修其人楊修是中國東漢時期的文學家,今陝西華陰人。楊修出身於名門“弘農楊氏”,祖父和父親曾都是太尉。正史記載楊修為人恭敬,學問淵博,極聰慧,建安年間(196—220)被推選為孝廉,不久改任郎中,後改任丞相府倉曹屬主簿。史載,“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楊修其人很有才華,但是他有些恃才放曠,而且經驗自作聰明,行事過於張揚,用現在話說就是不那麼低調。有一次,有人送給曹操一杯乳酪,曹操吃了一點點,就在杯蓋上寫了一個“合”字給大家看,沒有人能看懂是什麼意思。按順序傳到楊修那裡,楊修便吃了一口,說:“曹公教我們每人吃一口啊,還有什麼好猶豫的?” 像這這樣的例子很多。曹操本身是一個多疑的人,而楊修處處行為處事顯示自己聰明,試想哪個做皇帝的人能夠容忍不起厭惡之心?
楊修之死的導火索就是因為上面所提到的類似例子“雞肋事件”。當時曹操在斜口對蜀漢用兵,但沒取得啥戰績,想退兵又怕人笑話,因此猶豫不決。當晚,夏侯惇進賬問口令,曹操正在喝雞湯,湯碗中有個雞肋,隨口就說:“雞肋,雞肋。”於是雞肋就成了當晚的口令。楊修得知口令後,就對手下說,“雞肋,食之無肉,棄之可惜,魏王這是要撤軍了,我們趕緊收拾行李吧!”結果一傳十,十傳百,整個魏營都開始收拾行李,準備撤軍。曹操得知大怒,以“擾亂軍心”的罪名殺了楊修。
曹操為什殺楊修歷史記載曹操是以“公以修前後洩露言教,交關諸侯,乃收殺之。”的罪名處死楊修。也就是說,楊修之死在正史上,直接原因是“前後洩露言教,交關諸侯”,意思是洩露機密,私交諸侯(一說私交王室成員),而根本原因則是,太祖“既慮始終之變,以楊脩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這是說楊修雖有些才幹,但是他是袁術的外甥。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到一個問題,那就是站隊問題了。楊修雖出身弘農楊氏之名門,後來的隋文帝楊堅也是出自這個家族。楊修往上三代都是位列三公。他母親是袁術的妹妹,袁術是他舅舅。但是問題來了,楊修的家族只擁漢不擁曹,他們站隊是站在漢室一邊。所以對於曹操來說,楊修的政治立場不對。對於曹操這樣的梟雄來說,楊修不僅恃才放曠,處處顯示自己聰明,更重要的是和曹操不一條心,所以曹操必然會殺他。曹操曾寫信給他父親楊彪說:“足下賢子,恃豪父之勢,每不與吾同懷,即欲直繩,顧頗恨恨。”
所以對於一個和自己不一條心,政治立場不一樣的人,曹操必然會選擇除之而後快。當然曹操的心胸不夠寬廣,猜疑心重,如果換作別人不一定是這樣處理。
-
17 # 九井散人
楊修,字德祖,東漢文學家,司隸部弘農郡華陰人,太尉楊彪之子。
楊修出生權貴家庭,但是楊修這個人其實還是很有才學的,非常聰明,為人也很恭敬。史載,“是時,軍國多事,修總知外內,事皆稱意”。
但是人呢太聰明瞭就可能聰明反被聰明誤!歷史上楊修被殺不是《三國演義》中說的楊修說了一句“:“夫雞肋,食之則無所得,棄之則如可惜,公歸計決矣。”,
猜中了曹操的心思。於是曹操找了個理由殺了楊修。“操怪其速,使廉之,知狀,於此忌修。且以袁術之甥,慮為後患,遂因事殺之。”
歷史記載楊修被殺是因為楊修數次助曹植透過曹操的考驗,然而曹植日加高傲,楊修本想和他疏遠卻不能,亦不敢。
曹操亦因知道曹植受楊修之助才透過考驗,頗為氣憤,後來他曾寫信給楊彪中提到:“足下賢子,恃豪父之勢,每不與吾同懷,即欲直繩,顧頗恨恨。”最終於建安二十四年秋天,被曹操以“前後漏洩言教,交關諸侯”凡罪犯收殺,楊修嘆息:“我固自以死之晚也。”
我如果是曹操,我一定會殺楊修的理由:
首先要保證朝局的穩定。楊修觸及了自古以來君王最忌諱的儲位之爭,在那個時代在立嗣問題上廢長立幼絕對是弊大於利。漢末的漢靈帝就是前車之鑑。
況且當時支援曹丕的大臣可都是當時的重臣。因此出於維持政權的安定和長久,殺了楊修是政治選擇。
其次楊修的母親是袁家人,楊修是袁術的外孫,是敵人的親戚,而且楊家和楊修又都與孔融及禰衡等清議復古派都是一路,孔融可是反對曹操的,是曹操的政敵。
在那個亂世年代,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我如果是曹操,對於想制你於死地政敵,我不可能手軟,所以殺了楊修是必然的。
-
18 # 我的喜悅1
博學多才的楊修,卻因為自己的多才而召來了殺身之禍,給我們現代人也帶來了很多啟示。
在領導面前顯示自己的小聰明,沒有多大的意義,反而會召來厭惡。
讓曹操開始討厭楊修。第一個是門中有活為闊,猜透了曹操的心思讓曹操開始對楊修有意見;第二個是“一合酥”事件,楊修直接把曹操對自己的討厭升級成了厭惡;第三個是曹操夢中殺人事件,楊修直接把曹操的意思都抖落出去了,曹操知道後就更加厭惡楊修了。在職場呆過的話,所有的領導都不喜歡自己的員工和部下隨意的揣測自己的心思,如果這樣的習慣形成了,管理就會出現很大的危機。假如你是一個老闆,身邊有個人能揣摩透自己心思的部下,你可以想象一下這是多麼恐怖的事情,也許有人會說有了這樣的員工可以為領導減輕很多壓力,其實不是這樣的。作為一個真正的管理者,更在乎的是人品,而並非才能,在職場當中少說話多辦事,多辦實事才是最正確的。
永遠不要參與領導或者是老闆的家務事,更不要對領導的家人指手畫腳說三道四。
楊修和曹植交好,曹操又想立曹植為世子,也就是我們理解的太子,曹丕知道以後就用車帶著吳質進府商量,被楊修知道後就告訴了曹操,曹操命人嚴查曹丕府,吳質就連著往曹丕府送了幾車布匹。楊修告的狀就不成立了,曹操認為楊修對曹丕又意見,曹操就基本上受不了楊秀了。最要命的是楊修在曹操考試曹丕和曹植的時候,給曹植考試答案,面對問題的曹植對答如流讓曹操很是懷疑,曹操知道真相之後就怒不可遏,就有了想殺掉楊修的想法。
參與領導的家務事,永遠都是一個死穴,曹丕無論是好是壞,那都是曹操的兒子,輪不到楊修這個外人指手畫腳吧,幫助曹植考試作弊,筆者的看法是非常的可惡,是對國家的極度不負責任。曹操考試就是想知道兩人的真正能力,選擇儲君是為了國家能夠繼續安定的持續下去,而楊修此舉幾乎可以算是奸佞之行,一個國家的皇帝是有能力的人擔任的,而不是按照個人的喜惡。如果曹操真的把國家交給了曹植,曹植能像曹丕一樣能把魏國領導好嗎?相比之下可以看看諸葛亮,劉備在立儲君的時候問過諸葛亮,諸葛亮就說這是主公的家務事,可以問關羽和張飛,很巧妙的把自己置身事外。而楊修不但不躲避,還頂著逆風向前衝,曹操不過是提前殺了他,如果曹丕繼位以後,就算不殺楊修也要給楊修穿小捕風捉影、妄自猜測,不利於團隊的團結發展的話,永遠不要說,否則很危險
楊修被曹操處死,是在曹操和劉備奪漢中的時候,戰局進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當時的狀況是曹操領兵在斜谷口駐紮,想要進兵奪取漢中有馬超在據守,想要退兵又怕被蜀軍恥笑,曹操非常的糾結。正在這個時候廚子送來雞湯,他看到湯中有雞肋就唸叨不停,隨後就把晚上軍中的暗號口令改成了雞肋。楊修知道口令以後就以為曹操過不了多久就要退兵,不但自己收拾行裝還教唆夏侯惇一起收拾行裝,最後發展成了整個軍營都在收拾行裝,曹操得知情況之後怒不可遏,因為楊修這樣做的結果是整個軍隊的軍心都動搖了。古代軍旅作戰非常講究士氣,士兵們都想著回家哪裡還有心思打仗呢?所以曹操就馬上將楊修處斬,楊修的墓就在現在的陝西省漢中市的勉縣,在華陰也有楊修墓,華陰的楊修墓估計是個衣冠冢,勉縣的楊修墓比較符合史實
楊修做了自己的掘墓人,他沒有什麼政敵,因此也怪不得任何人。一個團隊靠的是團結一心勇往直前的奮鬥精神,我認為曹操當時只是猶豫不決,但是根本沒有退兵的意思,楊修這樣一說,大家本來是卯足了勁,他這一說都洩氣了。如果一個企業裡有這樣一個人,整天發些小道訊息,自認為對領導的決定了如指掌,自己沒有什麼突出的貢獻還慫恿別人和自己一起打退堂鼓,領導肯定要先收拾這樣的人才能穩定人心。
楊修之死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做人的道理,不要顯擺自己的聰明,因為大家都不傻;別人的家事最好別參和,七嘴八舌說別人家裡事的人都沒有什麼好聲譽;在集體生活當中,要相信領導服從管理,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
19 # 凝沙學史
三國時期,楊修是個有才能的人,但是,曹操卻殺了楊修。我們無法猜透當時曹操殺楊修的真正原因,但是,假如換成本人處於當時曹操的位置,也會殺了楊修。因為,楊修恃才傲物亂揣摩、楊修犯忌參與曹植爭權、楊修身份與曹操有隔閡、曹操人才眾多不缺楊修。
1.楊修恃才傲物亂揣摩楊修有才能,直率,並且毫不掩飾自己的聰明,恃才傲物亂揣摩,早已被曹操厭惡。最終,楊修因過度揣磨曹操心思,被曹操藉機殺死。
據說曹操曾在一個門上寫了活字,沒人知道曹操用意。而楊修看到後,明白曹操是嫌門太闊了,於是自作主張讓人把門改小。後來,曹操知道了此事,覺的楊修聰明,但同時也開始厭惡他的自作聰明。
有一次塞北進獻了一盆酥給曹操,曹操在上面寫了一合酥並放在桌子上。剛好楊修與眾人進來,楊修便把酥分給其他人一起吃掉,隨後楊修向曹操解釋,酥上面寫著一人一口酥,所以不敢違抗,便與眾人一起分吃。曹操聽後雖然面帶微笑,但心裡卻更加厭惡楊修。
曹操在一次打仗中,陷入進退兩難,於是曹操用雞肋當做軍令,楊修聽到後,知道曹操心思,便通知所有人收拾行李準備撤軍回去。曹操知道後,非常生氣,本來就討厭楊修,便以擾亂軍心殺死楊修。
2.楊修犯忌參與曹植爭權楊修積極參與了曹植的爭權,觸犯了曹操的大忌。
據說曹操想考察曹丕和曹植兩人的才能,便要求兩人出城去,同時又讓守城門的官兵不讓曹植和曹丕出城。曹丕一看守門不讓出,便直接回來了。而楊修讓曹植斬殺門衛後出城。 此次考察結果,曹操對曹植很滿意,但後來得知,曹植斬門衛出城是楊修的主意,心中大怒,對楊修行為非常生氣。
楊修教曹植天下大事以防曹操問詢,後被曹操知道此事,心中對楊修大為不滿,便萌生了殺意。
3.楊修身份與曹操有隔閡楊修的身份及政治觀念與曹操有隔閡,楊彪的老婆是袁術的女兒,楊修是袁術的外孫。在政治觀念上,楊修與孔融、禰衡等是同一路,與曹操的主張格格不入。
4.曹操人才眾多不缺楊修曹操陣營可謂人才濟濟,擁有諸多謀士,也有許多謀士的才能和謀略都比楊修強,像司馬懿、董昭、鍾繇、賈詡、華歆、王朗等。楊修任主薄,位置本就不重要,其死後對曹操並無影響,況且還有很多人都可以替代楊修。
-
20 # 歷史是杯酒
如果我是曹操,我也會殺楊修,為什麼呢?
楊修的家世令曹操忌憚楊修是絕對的名門之後,據《後漢書》記載
"自震至彪,四世太尉"楊修從他的高祖爺爺楊震開始一直到他父親,接連四輩人都做過太尉。太尉是什麼官職呢?東漢時期,以太尉、司徒、司空為三公,太尉管軍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工程,但東漢實權已轉移到尚書檯,太尉實際上就是丞相。這也就是說,楊修從他太爺爺開始到他父親,都是做過宰相的人,這就是典型的世家了。而且楊修本人也十分厲害,在社會上有一定的影響力。但是,他的政治理念和曹操是由衝突的。所以,曹操不容許這樣的可能會壞他家好事的人存在的。
楊修參與奪嫡令曹操厭惡歷史上的奪嫡鬥爭,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而楊修恰恰參與的奪嫡鬥爭,他是曹植的謀士,輔佐曹植與曹丕爭奪曹操的繼承人之位。最終,曹植失敗,但是圍繞在雙方之間計程車人勢力還很大,如果這樣發展下去勢必會影響將來的政局。這是,曹操最為擔心的地方,也是曹操最為厭惡楊修的原因。
當然了,楊修是一個十分聰明的人,而曹操也是一個以自己的智商為豪的人。但是,楊修卻經常搶曹操的風頭,讓曹操有時候下不來臺。這也是一個曹操殺的理由吧。
回覆列表
會,一定會。
首先我是個領導,楊修身為我的下屬可以猜測我的心思,但絕對不能當著眾人的面去解讀我的心思。這樣以來會讓我下不來臺,而且他解讀我的心思的時候每次都添油加醋,我原本沒有那麼想,經過他這麼一說,假的也成了真的了。雖然平時看上去沒啥,可是一旦到了關鍵時刻,這就很壞事。
比如說,我行軍打仗的時候。我和劉備鏖戰許久,確實有了些許退兵的心思。可是我心裡面還沒有打定主意呢,楊修就因為“雞肋”二字下令提前準備撤軍,在軍隊之中營造撤退的訊息。這是行軍的大忌。
本來打仗的時候士氣就很重要,現在楊修這麼一說,士兵們都萌生退意,這就意味著士氣大受影響,再次讓他們去打仗他們就沒了銳氣。所以說楊修禍亂軍心,其實一點都不冤枉他。我深知如果這種人不除掉,一定會釀出大禍,所以必須要殺掉他。
而且楊修這麼年輕,他又是我兒子曹植的堅定支持者,每次給曹植出一些餿主意,比如提前壓考題之類的,用這種卑劣的手段來幫助曹植奪嫡,我要選拔的是真正有能力的接班人,而不是被楊修操控的傀儡,所以說我的下一代決不能被這種小人左右,天下還沒有平定,如果政權落入楊修之手,那曹家統治天下就無望了。
綜上所述,楊修必須死,瞎猜我的心思,禍亂我的軍心,而且還迷惑我的兒子,這樣的人心術不正,不能留在帝王身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