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哈博士的日常
-
2 # 小周視界
開完題跑了資料才發現一篇博士論文中已經有相似的研究,這可以說是十分令人煩心的事情了。
不過個人認為只要你的資料是透過自己實驗得到的,即使存在相似的地方也會不構成抄襲。
研究領域相似是很正常的事情隨著考研人數的不斷增加以及擴招政策的實行,研究生群體在近幾年不斷擴大,但實際的研究領域卻基本保持不變,造成了現在僧多粥少的局面,因此出現研究領域相似的情況非常正常。
其次同一個研究領域,研究越深入,方向越細分,即使在大體方向上是相似的,著力點不同,核心內容往往也是不同的。
所以研究領域相似是很正常的情況,只要你的實驗是自己做的,方法是自己想的,那麼就不能算作抄襲。
研究相似會產生什麼影響雖然研究相似是合理存在的客觀事實,但我們卻不能忽視這個問題對你的研究會產生的負面影響。
研究相似會增加課題創新難度。碩士論文都要求學生能夠在研究領域內有所創新,要在某個方面優於以往存在的方法,但大部分人很難實現突破,相似的研究往往會與他們的想法形成衝突,增加了創新難度。
研究相似會增加論文完成難度。碩士畢業論文往往要求嚴格查重,尤其是近年來,碩士論文的要求越來越高,研究相似很容易造成文字或觀點上的重合,增加了論文完成的難度。
研究相似,你該怎麼辦?既然你已經發現了與前輩的研究存在相似的地方,而且才剛開題,那麼你有足夠的時間去分析解決這個問題,以儘量避免其帶來的負面影響。
仔細分析,判斷相似程度。判斷你是否抄襲的標準就在於你的研究方法、實驗裝置、資料是否都與其相似,只要你的核心內容存在先進性,那麼便不算抄襲。
告知老師,商討解決方案。老師是課題的領頭羊,他對於這個領域有更深入的理解,他讓你選擇課題,肯定進行了可行性分析,會遇到這種情況也許早在他的預料之中,詢問老師,他必然可以給你指明方向規避風險。
研究相似是大部分研究生都會遇到的問題,這是合理存在的客觀事實,但相似不代表抄襲。作為研究生我們要善於分析,判斷自己課題的可行性,及時與老師溝通,在發現問題的時候儘量規避其可能帶來的風險。
-
3 # 路一直在496
你開題時研究內容的重難點和創新點是什麼呢,是否也與博士論文一樣?部分研究內容相似屬於正常現象,研究內容相似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寫,而且調查所得出來的資料都是不相同的,所以研究內容的現狀及對策都會有所不同。碩士論文也是有重複率的,每個學校的要求不同,建議檢視學校要求或者詢問導師。
-
4 # 梅茗馨香
不算抄襲,但如果你的研究沒有他的深入,沒有新的突破,那麼說明你的研究並沒有充分了解前人成果,一般不會透過吧:)
-
5 # 老甘閒聊
學術抄襲判定以成果發表時間為準
因為對方的博士論文在你之前已經publish,所以之後一切無論主觀與客觀的相關研究,都會被拿來做對比。如果內容高度相似,那在實際情況中就可以認為是抄襲。學術權利界定本身需要考慮一個判斷成本問題,按照時間發表順序來判定原創是一個最經濟的辦法。這當然有一定不合理性,但是確實效率較高。所以你的研究成果在別人之後發表,自然會被懷疑有抄襲的情況。按照這個邏輯可想而知,優先發表學術論文是多麼重要,這有很多故事,就不展開了。
你的文獻調研出現了問題如果做了充分的文獻調研,不可能在成文時,才發現有類似的研究。這充分說明你的文獻調研出現了漏洞。博士論文不是拍腦門做的,之前一定有小論文支撐。所以就算搜不到最後的博士論文,也應該在很早的時候就看到有小論文的發表。忽略相關研究,而和別人的點子撞車,做又發明一遍輪子的事情,確實是得不償失的。
遇見這樣的情況,不要慌張,事情還有緩和餘地。只要是你自己做的研究,就不可能和別人的一模一樣。大家的點子相同,不代表應用完全一樣。這更是一個學習的機會。因為你自己做了一件事,前人做過了,正好可以兩相對照,看看什麼地方是你做的更好,或者哪些你沒有想到的。這是一個查漏補缺的好機會。另外,如果是你自己寫的論文,即使點子相同,在查重的時候也會把你的語言組織與語義表達區分來看,所以也不一定就被認為是重複。
總結,好好學習下那篇博士論文,查漏補缺,儘快調整。
-
6 # 夏風長
資料差不多還可以,設計思路,分析結果啥都差不多的話,可能就有點問題了。
這可能就是前期文獻調查的時候,沒弄好的後果。
現在你補救的話,先問一下你的畢設導師,這個怎麼弄。
然後自己思考一下有沒有不一樣的思路或者分析方式,應用領域等。
得趕緊抓緊時間,應該馬上要答辯了吧
-
7 # Rique2017
其實還好。基本每個方向都有很多人在做,所以部分工作難免有重合。剛開完題發現這些也不算晚,在這個基礎上繼續深入或者擴充套件,應該不影響你的研究。
文獻檢索還是需要全面一些,如果剛進入一個新的領域,建議先找這個方向做的比較好的團隊的學位論文,最好是博士論文,仔細研讀,特別是緒論部分。接下來去找這個領域的中英文綜述。做這些工作的過程中如果有感興趣的點,繼續追蹤他們引用的參考文獻。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後,可以重點關注你所在領域的期刊,隔兩三天就去看看有沒有新的工作發表。
-
8 # 博士聊教育
我是博士,聊教育,有深度,有溫度!
“碩士畢業論文開完題跑了資料,發現有一篇16年的博士論文裡面已有相似的研究”,這是科研過程中大家都不願意面對,但有時確實會發生的虐心經歷。這肯定不算抄襲。但科研特別是論文發表,只有第一,沒有第二。如果是前任已經發表過的結果,肯定是很難發表的。
所以,我們在開題的時候,通常會做大量的文獻調研,充分了解課題的研究現狀,避免出現題主所說的情況。
但是,即使充分的調研,也有可能有人和你在同時做著相似的工作,特別是越前沿越熱門的研究,越是可能有競爭對手正做著相類似的工作,如果競爭對手發表的比你早哪怕一天,也會讓你的工作在文章發表過程中大打折扣。
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有兩種選擇,我想也適用於題主的情況。
第一種選擇,因為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畢竟是兩個人分別做的工作,那肯定不會完全相同,題主的問題中也是說“和一篇16年的博士論文裡面已有相似的研究”,而不是“相同的研究”。所以,我們可以提煉不同點,找到不同的地方進行論文的撰寫和文章的發表。
第二種選擇,就是科研是沒有止境的,一個研究獲得了階段性的結果,但一定不是研究的終極結果,反而經常是隨著研究的深入,會產生更多的問題,等著我們去探索。所以,我們可以在相似的研究基礎上,再深入的進行一些研究和探索,獲得昇華,再進行文章的發表或者畢業論文的撰寫。
總之,壞訊息是科學只有第一,沒有第二,如果前人已經發表的結果,你再次發現,不論是主觀的抄襲還是客觀的雷同,科學意義都會大打折扣。但好訊息是,我們人類的認知還很有限,任何科學問題都有巨大的空間進行進一步深入的研究,所以,進一步提煉問題,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一定可以有新的發現。
-
9 # 淡淡mao
一、首先在我們資料檢索時,總能見到相同論題的情況,只要你能寫出新意來就不算抄襲,這篇博士論文完全可以當做你的參考資料。在確認抄襲行為中,往往需要與形式上相類似的行為進行區別,一般的說,作者自由利用另一部作品中所反映的主題、意念、題材、觀點、思想等再進行新的創作,在法律上是允許的,不能認為是抄襲。
二、判斷抄襲與其它行為的區別,可以從下面5個方面去分析,在寫論文的時候要多斟酌,避免這些問題:
(1)你的論文如果引用那篇博士論文的部分內容時對原作品的更改程度。這個應該好理解,如果有相同的論述部分,不要偷懶,記得反覆斟酌字句,一句一句的改,實在瓶頸了,找同學或者朋友幫忙改幾段,切記不要大段落的引用結構性的章節;
(2)看你的論文與那篇博士論文的特點,即使是同樣的論題,不同的人寫,筆鋒不同,論文的結構更不可能相同,碩士論文畢竟才三萬字左右;
(3)看論文的性質,你也說了只是相似的研究,看題目好像相似,你可以仔細研究一下博士的論文,特別是最後章節,會找到它論文的不足之處,想寫出新意來,你就要對這些不足好好做以研究;
(4)碩士論文也好,博士論文也好,都需要一些資料支援或者是模型,不同人的研究理念自然會產生差距,比如研究物件的選擇的不同,問卷調查量表設計的不同,建模標準的不同進而產生的資料結果也不同。
(5)看你的論文最終表達的論點和意圖。這個是關鍵,每篇論文的論點和意圖是誰也抄襲不來的,一步一步的論證都圍繞著論點來完成,自然產生的結論也是獨一無二的,所有隻要你表達的論點和意圖跟博士論文不同,就不會被判為抄襲。
三、你在收集資料時會發現,相似的題目特別多,但每個論文都能寫出自己的東西,不能判為抄襲,你只要有自己的東西,自然結果會是好的;
四、論文並是完全根據開題報告來走,畢竟寫開題報告的時候你對論題的研究還不夠深入,後期建模資料,問卷調查物件等等一些因素都會影響到你的論文寫作,隨著研究的深入,可能論題方向有小的轉變這也是正常的。
五、一定要重視查重。
-
10 # 智慧製造與教育
沒事的,碩士論文考察學生的不是創新性是第一位的,主要考察的方法論,看你會不會提煉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正常情況下只要東西是自己參與做的。論述清楚即可。
-
11 # 導師說
答案:不算抄襲,因為你還沒有寫完學位論文,只要你不是已經上傳到網上的論文,及時重複率高也不算抄襲。你這個情況並不罕見。我當時博士畢業前半年,發現有一篇博士論文和我做的很相近,那時候我的論文已經寫完了,不可能再換題或者重新做特別大的改動,但好在我們的很多做法存在差異,重複率到不高,我順利畢業了。
1、因為重複率高而被舉報,然後取消學位的是網上的兩篇論文重複率高所致,所以你不算抄襲。
2、出現你這個情況的原因:最大的可能是文獻檢索的不全,有遺漏,沒有認真讀相關研究,總之是前期文獻問做到位。也有一種可能是你開題後,再去檢索文獻,發現和16年的博士論文重複了,這隻能說你想到的被別人先做了。
3、不過也不用擔心。因為畢竟是剛開題,一方面你可以申請重新開題;另一方面,你也可以看看你還有哪些方面可以在那個博士論文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探索,辦法總是很多的,一個人不不可能把一個問題徹底做完,探索空間總是還有很多。
總結及建議:不用緊張,先研究一下他具體怎麼做的,然後還有哪些不足,在他的基礎上你做進一步的探索,或者是換一種思路、方法、角度繼續做。
回覆列表
那說明開題的時候就沒做好文獻檢索啊。很多人認為文獻調研形式大於內容,覺得沒什麼實質意義,但是題主這個問題不就正是因為文獻檢索沒到位麼?畢竟是16年的博士論文了,肯定不是最近三五天才被資料庫收錄,但凡前期工作認真一些,也能查到有人做過類似的研究了。論文都是要講究創新點的,別人做過的工作顯然再做就屬於重複了,意義不大。
不過別人的研究也不是不可以借鑑,你參考別人的方法,適當改進,跑自己的資料,也完全可以當做自己的工作啊。學位論文判定抄襲的一大依據就是知網的查重,但是知網的查重不查方法,它查的是你的文字,如果都是自己寫的,想辦法把重複率降低一些,也就不會被判定抄襲。
不過這事還是要和導師好好商量一下,導師說OK,那就OK。導師如果覺得不行,那就趁早改下題目。別拖到快答辯了,才發現問題的嚴重性,那就不好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