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創東時代期貨策略師莊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大概說的是從孩子呱呱落地的那天起,父母的心思就全在孩子身上。每一次哭鬧、不適都牽掛著父母,孩子養到100歲,要為他擔憂到99歲。

    出處:“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清《勸孝歌》(譯文:做兒子的在當孃的眼裡永遠都是孩子。所以當孃的即使或到了一百歲,也時時念叨著自己已經八十歲的兒子,覺得他不會照顧自己,覺得他還是跟八歲一樣需要自己惦記。),後世改為俗語“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

    當為父母時,這種擔憂就是源於血濃於水的親情,人類的天性。

    比如:“兒行千里母擔憂”表達的就是父母對千里之外的兒女時刻擔憂的是心情;“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這句詩表達了天下父母期盼子女平平安安的殷切期望。

    故此可以看出父母的擔憂不會因時間、距離的變化而改變。

    擴充套件資料: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對於中國的父母是最真實的寫照。

    他們的擔憂主要在兩方面:

    從物質方面來講,最擔心孩子的健康、安全問題。

    從精神方面來講,最擔心孩子作出世俗所批判的行為。也就是中國普通人的道德標準所不允許的行為。比如;早戀,對性的好奇等等。

    身為人子亦當盡孝道以報父母的擔憂,以下是關於孝敬父母的詩句:

    1、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2、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

    3、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 2 # 顧隴桃園廣

    “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大概意思就是希望兒子活到一百歲,因此,經常為兒子只能九十九歲而擔憂。其實,有多少人能活到百歲呢,可父母還是當真。可憐天下父母心啊。即使只活到九十九,那也是高壽了。又為何為這一歲之差而惶恐呢?一句話,可見父母為兒女一片心和犧牲性。

  • 3 # 網紅策劃人鍾隱

    釋義:父母對子女的關心一世都不變。無論子女年齡再大,孩子始終是孩子,做父母的都會記掛在心。

    關於孝敬父母的詩句:

    1、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來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自

    2、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意思是:父母呼喚,要趕快答應;父母有命令,應趕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規》。

    3、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

    意思是:孝是天經地義的。出自《孝經》。

    呼喚應聲不敢慢,誠心誠意麵帶歡。

    意思是:父母召喚,應馬上答應,不能怠慢,要誠心誠意,面帶歡笑。出自《勸報親恩篇》。

    4、好飯先盡爹孃用,好衣先盡爹孃穿。

    意思是:好飯先給父母吃,好衣先給父母穿。出自《勸報親恩篇》。

    5、家貧知孝子,國亂識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貧困的時候,才能發現真正的孝子,在國家危難的時候,才能識別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賢集》。

  • 4 # 肖雙柒

    俗語“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如何理這句話?

    這是個很有價值也非常值得探討的話題:

    我對這句話的理解:一百歲、九十九,在這句話中實際上是一個形容詞,“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其引伸義:父母對兒女的愛一生都不會改變,只要父母還健在,兒女是父母心中永遠的牽掛。

    我從以下二個方面來解讀。

    一:父母是唯一能容忍、原諒兒女過錯的人

    無論兒女做錯了什麼事,在別人眼裡是多麼的不可原諒 ,可是在生你養你的父母面前,會原諒你所有的過錯(包括大錯),當然出現這種情況,作為父母肯定會生氣,甚至會罵你或者打你。但對你的愛一生都不會改變,因為兒女是父母生命中的延續,也是父母活在這個世界上最大意義所在。這種血脈親情是中國式父母無法改變的社會現實。

    二:兒女是父母心中永遠的牽掛,他們會用自己的一生去愛你、疼你。

    自從你從母親的襁褓中呱呱落地的那一刻開始,父母就會把全部的心血用在你的身上,撫養你長大成人,供你讀書,走上工作崗位、成家成業。無論你處在什麼階段,甚至你也成了中老年人,但只要父母還健在,你在父母心中永遠是個孩子,他們會永遠地心疼你,愛你。還沒有結婚生子的年輕人是體會不到這種感覺的,當你也成了為人之父或為人之母之後,才能真正體會父母對子女愛有多深。

    綜上所述,我對俗語“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的理解是:父母對兒女的愛一生也不會改變,無論你生活得好壞。只要父母還健在,他們會永遠地擔憂你,心痛你、愛你。兒女是父母心中永遠的牽掛。

    但願每個人都要孝敬父母,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可憐天下父母心!

  • 5 # 四季芬芳500

    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

    父母養兒女,從哇哇落地起把女兒養大成人沒有半句怨言,百般呵護,幹般疼愛,阻擋風雨,為了兒女的幸福和前途,化光一生所有的心血,心甘情願。父母處處為兒女著想,為他們分憂解難,不辭辛勞,有的六七十歲還在拼命工作,為了減輕兒女擔負,可憐天下父母心。

    常憂九十九,侍到父母白頭蒼蒼,彎腰駝背,踱步艱難,生活不能自理的時候,有多少兒女盡心盡力,總有各種各樣原因不能敬孝,生活的壓力,必須掙錢養家餬口,還有一下代牽掛不能分身兩地。農村俗話說得好,父母養兒天一樣長,兒女養父母只有扁擔長。

    不是全部兒女都是這樣,也有對父母盡心盡力的孝子,不能把他們的功勞抹了,應該向他們學習!

  • 6 # 翻書樓

    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

    這句話表達出了天下父母對子女的憂心和關愛。關於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最無私的一種感情,隨著孩子的出生,父母對孩子的關心和擔憂就不曾停止。

    父母們經常為自己的子女憂心,為子女提供避風的港灣

    子女剛出生的時候,父母擔心子女的健康,希望他們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當子女上學之後,父母們又擔心起子女的學業問題,希望他們學業有成;當子女工作之後,父母們又為子女的工作擔憂起來,他們希望子女工作順利,並且照顧好自己。

    可以說,子女們成長的每個階段,父母對他們的擔憂和關愛都沒有停止。甚至當子女們早已為人父母,他們還是覺得自己的孩子還沒長大,需要人照顧、經常為自己子女的生活擔憂。

    子女遇到人生困惑時,大多時候想到的也是自己的父母。父母為自己的兒女們提供了避風港灣,使得子女們能夠有一個溫暖的家。即使遇到什麼困難,子女們也知道家裡面有自己的父母永遠支援著自己。

    父母關愛子女的案例

    有一次我去醫院探望一個病人,發現兒科的小孩子們都被自己父母牽著或者抱著。那些父母都不停地安慰著自己的小孩,讓他們不要怕看醫生。對於父母來說,孩子病了比自己病了還要難受,他們都恨不得將孩子的病痛轉移到自己身上。

    孟母三遷也是為了孟子的學業。孟母想的是要找一個適合孟子學習的環境生活,這樣孟子才能耳濡目染,養成良好的習慣。孟母不辭辛勞地搬家,為的也是自己的兒子。

    除此之外,我們也會發現,很多子女工作之後,父母們也會隨時關心他們的工作狀況。父母擔心子女的工作壓力大,擔心他們太辛苦讓自己太累等。

    父母為了孩子,可以付出自己的一切

    前段時間申聰被拐15年後重新與父親重逢的事情感動了許多人。申聰的父親申軍良即使過了十多年,仍然在堅持不懈地尋找自己的兒子,這也是因為血濃於水。申軍良為了找到被拐的兒子,不惜犧牲自己的前途,也不畏懼時光,這份父愛讓很多人都留下了眼淚。

    申軍良在兒子失蹤後,也非常擔憂自己的兒子在外面過得好不好,有沒有吃苦等。除此之外,有的父母為了救治身患疾病的子女,願意散盡錢財,只為了能救回子女的生命。

    由此可見,父母的對子女的愛真的非常偉大、無私。

    結語

    ‘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非常貼切地描述出了父母對子女的憂心和照顧。因此,我們也應該瞭解父母對我們的關心和照顧,在父母面前儘自己的孝心,讓父母也減輕對我們的擔憂。

  • 7 # 使用者曦睿

    撫養子女到18歲,是父母的法律責任和社會責任,子女成年後人生道路要靠自己走,個人前程要靠自己去創造,路在你自己腳下。父母沒有法律義務為子女買房買車,力所能及資助是親情不是法律責任。

  • 8 # 小詹茶肆

    前言

    父愛如山母愛如水,他們的愛都是無私的,從孩子誕生後父母就會無條件愛著孩子,簡直是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可能真的無法用語言來描述出父母對孩子的愛有多深,只能道出一句“可憐天下父母心”,而題目這句俗語“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也是闡述了父母對孩子的愛。

    俗語“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的出至清《勸孝歌》

    查閱資料後,發現這句俗語出自清《勸孝歌》,原文是: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這句話說的是,老母親雖然已經有百歲高齡,但她時常擔憂80歲孩子的生活,總擔心他過得不好。後來演變成了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這就是俗語的來歷。其實在父母眼裡,自己的孩子永遠是最乖的一個,即使孩子也已經成家立業了,可能也步入了老年生活,但在父母眼裡,他只是一個需要被照顧的小孩。十八歲與八十歲其實是一樣的。

    這是沒有道理的,也不需要道理,或者道理只有一個,那就是父母的愛是無私的。在還未有自己孩子的時候,很多年輕人不太懂,不太理解為人父母的情感。可是當自己成家立業了,有了自己的小孩,或許就明白了父母對自己的感情有多熾烈,就如同自己對小孩一樣。可是很多年輕人有了自己的小孩,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往往卻忽視了自己的父母,然而父母的愛是無私的,又怎麼會怪罪呢。父母只能獨自憂愁,把擔憂放在心裡頭。

    俗語“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的含義

    以前認為,這句話中的一百歲是虛歲,九九是週歲,因為小孩一出生就算一歲。也就是100歲高齡,其實在人間存在了99年。而如果真的有100歲高齡的兒子,那一百多歲的父母也是非常幸福的,並且也還會擔憂自己那100歲的孩子。不過現在覺得100歲和99歲都只是虛詞,就像“三人行必有我們”中的“三人”並非值得的是三個人,而是很多人,身邊人都可以成為我們的老師,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

    總結

    這句俗語中的一百歲和九十九都只是虛數,大概就是說父母對孩子的關愛永遠存在,不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父母的愛是永恆的。父母愛子,那麼作為子女也要孝順父母,回報父母。不要“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才後悔莫及,愛就要大聲說出來。

  • 9 # 百姓雜壇

    出處:“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清《勸孝歌》(譯文:做兒子的在當孃的眼裡永遠都是孩子。所以當孃的即使或到了一百歲,也時時念叨著自己已經八十歲的兒子,覺得他不會照顧自己,覺得他還是跟八歲一樣需要自己惦記。),後世改為俗語“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

    有一種愛,叫付出;她不用你任何的回報。有一種愛,叫無私;她願把所有的愛都給你。有一種愛,叫偉大;她願用自己的一生去愛你,這個人叫“母親”!這種愛叫“母愛”。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形容當為父母時,這種擔憂就是源於血濃於水的親情,人類的天性。無論何時何地都會為兒女憂心,為兒女操勞。

  • 10 # 獨吟黃昏

    這個問題提得很好,這句話的意思是,為人父母的,只要生命不息,對子女的關愛就不會停止。“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雖然這句話並不是絕對的,但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最無私最真切的。

    看到這個問題,讓我想起了我父親,我父親是個農民,年輕時當過挑夫,那當然是在解放前了,據我父親講,年輕時為了躲避抓壯丁,他一直東躲西藏的,算是個跑江湖的吧。

    父親上過幾年私塾,毛筆字寫得很工整,他不同於普通的農民,思維睿智,談吐風趣,舉止風雅,如果初次接觸,絕對不會認為他是個地道的農民。

    我是父親最小的兒子,我出生那年,父親已經四十五歲了,在那個年代,有的人四十五歲就當爺爺了,在我們那兒有這樣一句話“爹奶痛的頭孫子,爺孃痛的斷腸兒。”

    我們那兒稱爺爺為爹,稱父親為爺,痛,是疼愛寵愛的意思,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我對這句話的感受頗深。

    父愛如山,想起父親,往事就一幕幕地出現在腦海,有一件事,至死我都不會忘記,那是一九七八年,我十八歲,剛剛高中畢業,那個年代農村都在搞大會戰,我在一個離家一百里的地方修水庫,那一天,有身體不舒服,就沒有上工地,在家休息。

    大概晚上十二點左右吧,我父親突然出現在我面前,他的出現讓我十分詫異,當他說出因為聽說我生病了,就即刻趕了過來,那時候交通不便利,一天只有一趟客運車,即使有車,憑我對我父親的瞭解,他也捨不得花錢坐車的,那時他已經六十多歲了,急匆步行百里

    就是為了來看望我,那天,與父親睡在同個一被窩裡,我抱著父親的腳,淚如泉誦。

    我父親是八七年走的,在他臨走的前幾天,我一直睡在他身邊,緊緊地握著他的手,那時候,他已經不能講話了,但神智還非常清楚,每當我家吃飯的,如果我沒有起來吃飯,他的手就會用力地拉扯我,示意我起床吃飯,他的這個舉動,更讓我心如刀絞。

    父親還是走了,走的時候非常安詳,在哪一刻,我並沒有嚎啕大哭,我不相信父親真的離開我了,還是緊緊地握著父親的手,感覺著父親的手在我手中漸漸冰涼,但我仍然依偎了父親,不願與他分開,最後因為要給父親穿壽衣,我才鬆開了父親的手,我這才明白,我永遠失去了父親。

    後來,我也為人父,現在,我也做了外公和爺爺,但我自認為,我對子女和孫兒的愛,沒有我父親的愛深沉;在此,我也告誡天下的兒女,趁父母健在,好好地孝敬他們,不要像我一樣,留下了“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遺憾。

  • 11 # 戀戀西普

    別急,讓我們先看兩個真實的故事。

    2020年2月初,地點:武漢協和醫院留觀室。90歲老母親獨自陪護患有新冠肺炎的64歲兒子4天4夜,緊緊握著他的手。餓了就吃點泡麵,困了就眯一會兒。自己離開去做檢測的時候,寫了一段話給兒子:“兒子要挺住,要堅強,戰勝病毒……”

    一段真實拍攝的影片中,百歲母親去看望70歲病危的女兒,緊緊牽著女兒乾枯的手,一聲聲呼喚著“娘來了,娘來了,娘來看你了”。但是女兒可能已經神志不清,只是迷迷糊糊地呻吟著,老母親面露痛苦。

    父母無條件對子女好,處處包容子女的壞脾氣,就算是子女犯了錯,父母在心中也會原諒他們。不管兒女處在人生的什麼階段,父母都在背後默默支援,不求任何回報。

    父母的真心關愛,子女能感受到。

  • 12 # 姐在貓本漂

    “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意思就是父母的愛不會因時間流逝而改變,無論你生活得好與壞,無論你多大,只要他們還健在,他們對你的愛對你的擔憂就永不改變,你是他們心中永遠的牽掛!

    今年三月有一則來自武漢的訊息令無數人淚目。90歲的母親在病房裡鼓勵64歲染病毒的兒子要挺住,當兒子去世母親老淚縱橫,一聲“我的兒啊”,讓旁邊的醫務人員也忍不住淚流!父母是這個世上永遠愛你原諒你包容你永遠為你亮燈的那個人,無論你在天涯,父母是永遠憂你飢憂你寒的那個人,永遠是那個別人期待你飛多高他卻擔憂你飛得累不累的那個人!

    那首著名的“遊子吟” 再次在耳邊響起: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子欲養而親不待”,父母越來越老了,父母無條件愛我們,對父母的感恩之情我們也要銘記,願天下父母永遠健康長壽!

  • 13 # 北大荒二代農墾人

    俗語“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如何理解這句話?

    是的,你說的很對,我非常同意你這個觀點。

    我的一個同學,現在已經當了姥爺,兩口子現在看護姑娘家的孩子,他90歲的老爹也在他家裡,由他負責照顧。

    他說現在的社會,不管是老人還是孩子,都非常的不好看護。

    小外孫女五歲了,騎個小車子在廣場跑的飛快,他老伴57歲,在後面跟著孩子跑,兩個來回就跑得上氣不接下氣,真是累壞了。

    但還得堅持跟著孩子身邊,害怕孩子磕碰,跟女兒不好交代,這這一天累的腿腳痠疼,無處發火。

    同學總說,照顧孩子不是不是一個好活,太累了,做全職保姆又得管吃管住,還得管孩子生活,吃喝安全都得記在心上。

    夫妻倆的心情,每天非常的緊張,小孫女每天只要睜開眼睛,就到處亂跑,什麼東西都拿,孩子小她也不懂得安全,所以,大人必須全身心的陪伴照顧。

    而他老爹90歲了,每天還管著他,幾點回家,不能在外喝酒,老人什麼事情都跟著操心。

    每當夫妻因為外孫女的教育,產生矛盾時,互相拌兩句嘴,這時同學的老爹就會訓斥兒子,兒子只能聽從。

    每天晚上休息時,同學的老爹都會把兒子的鞋拿到自己屋裡,冬天把鞋墊拿出來,放在暖氣包上烘乾。

    他知道兒子是汗腳,每天鞋墊都是溼的,怕兒子著涼,所以,他老爹每次都把兒子的鞋墊子拽出來,放在暖氣包上烘乾。

    同學說自己也61了,但90歲的老爹,還是每天管著他,他也就是一天哼哈,答應著老爹幹這幹那。

    同學不想惹老人生氣,朋友是個孝順的兒子。

    中國人就是這樣吧,代代相傳,老人們無私的愛,從到我們這裡,再繼續傳遞下去。

  • 14 # 趙章衝

    有了孩子以後對這句話有著深深體會,一個孩子帶來的不僅僅另一條生命而已,還有伴隨而來的一生。作為父母,特別是有責任感的父母,無論你願意與否都會不自覺期待他過的比你更好,這就要求將你的人生重新更好的過一遍,雖然說並不會全盤將期待賦予兒女,但一定會期待他走的彎路你自己少,一定會不自覺的教導,幫助, 操心。所以孩子增加的是重來一次的人生,她帶來的痛苦也好憂慮也好,快樂也好實際上是也是對自己的。

  • 15 # 顛強時代

    “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這句話的意思是父母陪伴自己的兒子到了一百歲的時候其中九十九歲是牽掛自己的孩子的,即使到了自己生命中不行的那一天也始終掛念自己的孩子。可憐天下父母心,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人,終究會牽掛自己的孩子,為了自己的孩子操碎了心,只要自己健在,自己還有能力的那一天,都希望把最好的留給自己的孩子,哪怕自己受苦受累,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半點的委屈,世間上最偉大的愛也便是自己的親人對自己無私的愛,他們不圖回報,為了自己的孩子默默無私的奉獻著。

    如果要問世間最真摯的愛,那便是親情:

    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天起,我們便開始享受著人間大愛,他們為了我們的成長可謂是不辭勞苦,他們把自己的孩子視為掌上明珠,拿在手裡怕摔壞,含在嘴裡怕化了。即使我們無知的頂撞自己的親人,他們也會一次次的原諒我們的過錯,如果我們不小心傷害了他們的心,他們選擇背後流眼淚,也沒有向我們傾訴心裡的委屈和不滿,他們沒有什麼要求,只因為是自己的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來的一塊肉,如果你生病了,他們就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焦灼不安提心吊膽,看著自己孩子生病的樣子,寧願生病的是自己,代替自己的孩子受這份罪,也不願意自己的孩子受這份的苦。小時候曾經一時的貪玩,許久不回家,他們會著急的滿大街的找尋,害怕我們丟失,害怕我們會被壞人抓去。

    小時候為我們的成長擔憂,長大後為我們成家著急:

    在我們成長的階段,會為了我們的健康成長擔驚受怕,炎熱的夏天,怕我們抵擋不了酷暑的炎熱,常常深夜為我們扇扇子,自己額頭上的淚珠不挺的流,手也累的痠痛不已,可是依然為我趕走夏日的酷暑,讓我們乖乖的享受在夢鄉里。長大了到了成家的時候,開始為我們娶妻生子而四處擔憂,四處託媒人,或者左鄰右舍尋找合適得結婚物件,在該成家得年齡希望我們能早點成家,怕我們耽誤了結婚得年齡,害怕自己的孩子找不到物件。所以這種親情的愛是無時無刻的,他們替我們想的十分的周到。

    最後總結:

    沒有父母能陪伴我們走到最後,但是他們的愛會一直陪伴在我們的周圍,我們應該學會對我們親人感恩,不要把父母的愛當做理所當然,只為我們是他們的孩子,對待自己親人要學會盡孝,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那時候我們才悔時晚已。

  • 16 # 女人故事

    “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一句俗語,讀來竟然有些感動。之所以選擇回答此題,便是因為這句話勾起我無限感慨。

    理解:這句俗語,看似有些誇張,可是仔細想想,我們的父母,我們自己,又何嘗不是這樣呢?為人父母者,從孩子呱呱墜地,甚至從備孕時起,便開啟了憂慮之旅。而這憂慮又將伴隨終生。哪怕子女已入暮年,只要父母還頭腦清醒,就不會放下對子女的牽掛。就像老人所說:什麼時候閉眼了,也就不操心了。

    原因:愛之深,憂之切。這份擔憂,究其原因,無非是父母對孩子的關愛。父母與子女血脈相連,心心相通,憂戚與共。子女在父母的眼裡,永遠都是孩子,父母是高山,是大海,以厚重的生命養育兒女,以寬廣的胸懷包容兒女,把愛毫無保留地給予兒女。時刻心繫兒女而恐其委屈,憂其不順,恨不得能夠護衛兒女一生。

    一生的守護:孩提時,父母擔心子女穿得多了還是少了,吃得飽了還是餓著,身體舒服否,心情快樂否。

    讀書了,又開始擔憂能否升入理想的學校,和同學、老師關係如何,成績怎樣……

    升入大學,子女離家遠行,更是擔憂。電話不斷,嘮叨不停。從衣食住行到學習、活動、交友,沒有他們憂心不到的,只要他們能夠想到。正應了那句“兒行千里母擔憂”啊。

    畢業了,父母又開始憂心子女的未來人生。工作怎樣,物件如何?生兒育女了,又開始為下一代操心。子女人生順利,則為他們開心;子女人生若遇風雨,則為他們寢食難安。

    啟發:孩子,是父母一生的牽掛。那麼,作為兒女,從這句話中又能得到怎樣的啟發呢?

    我認為,作為兒女的更應該去理解父母,孝順父母。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之時才明白父母曾給予我們的愛是多麼的厚重。

  • 17 # 南國閒人

    難為天下父母心,田螺為仔死。

    講個身邊的例子。以前親戚在農村,那裡一老頭兒八十多歲,身體倍硬朗。兒子六十幾歲,卻是個病秧子。有年冬天極冷,老頭兒

  • 18 # zwK我愛中國

    可憐天下父母心,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是一句再實際不過的問題了!人多大在父母面前都是孩子。無論孩子多大,父母就牽掛多少年,從出生到百歲,只要父母在就會有人疼,有人愛。兒行千里母擔憂,母在千里兒不愁啊!

  • 19 # 柒月夢笙

    1、對孩子無私的付出

    當一個家庭決定要孕育孩子的時候,就開始做各種心理物質的準備,學會如何照顧寶寶。當確認有個小寶貝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父母的責任便自然而然的升起,隨之而來的幸福和擔憂相互夾雜,孕期身體的變化讓每一個媽媽都時刻關注著,終於等到十月分娩,又承受巨大的疼痛將寶寶帶到這個世界。你以為生完就結束了,No更大的挑戰才剛剛開始,每天晚上不能完全入睡,隔2個小時醒一次,有時候甚至整夜不能安眠。還有更糟糕的,就是漲奶,胸部可以硬的像石頭。你以為讀書就好了,可是你又要開始擔心她的學習,興趣的培養,朋友的交往。總之,育兒路上的艱辛只有為人父母才能感同身受,看著孩子一點點的成長進步,這些付出也會讓人甘之如飴。

    2、孩子長大學會放手

    隨著孩子的長大,我們要慢慢學會放手,小時候要管著孩子,好多父母已經習慣,控制慾已經養成,當孩子長大了想法更多了,我們就不能再像以前那樣管束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記住,孩子她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思想,她只是藉助我們的身體來到這個世界,有緣我們組成了一個家庭。孩子喜歡什麼顏色的衣服,喜歡什麼型別的書,喜歡考什麼樣的大學,學什麼專業,我們作為父母只能給她正確的引導和建議,不能把我們的想法強加給她,有些南牆她要自己撞了才知道疼,我們不能代她去體驗她自己的人生,所以不要事事幹預,學會放手,我們自己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也要去追尋自己人生的意義,不能圍繞孩子來生活。

    3、長大之後依然心幼

    等到孩子長大有自己的家庭了,她也會明白父母的不易。隨著我們漸漸長大,父母也在慢慢老去,他們不在像年輕的時候可以把我們舉高高,可他依然記得把你第一次舉起來時你大笑的模樣。四維老去學習能力變弱瞭解新東西越來越緩慢,可他還是堅持學習,只想和你有更多話題。不管孩子多大年齡父母如何變化,他都會記得你喜歡的一切,因為在父母眼裡你永遠都是他的孩子。而作為孩子,父母健在就是我們心裡的底氣,退可守進可攻的一切。父母讓我們知道了我從哪裡來,而孩子讓我知道了我可以去哪裡。

    養兒一百歲,常憂九十九。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輝,感恩父母,願天下父母都福壽安康。

  • 20 # 三月雨L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大概說的是從孩子呱呱落地的那天起,父母的心思就全在孩子身上。每一次哭鬧、不適都牽掛著父母,孩子養到100歲,要為他擔憂到99歲。出處:“老母一百歲,常念八十兒。”——清《勸孝歌》(譯文:做兒子的在當孃的眼裡永遠都是孩子。所以當孃的即使或到了一百歲,也時時念叨著自己已經八十歲的兒子,覺得他不會照顧自己,覺得他還是跟八歲一樣需要自己惦記。),後世改為俗語“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當為父母時,這種擔憂就是源於血濃於水的親情,人類的天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青春期的孩子容易產生暴力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