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今天閨女背詩,這兩首詩明明是一樣的,但是哪首題目是正確的呢?
31
回覆列表
  • 1 # 山間露水

    兩個題目都對

    詩句描寫的是詩人為排遣“意不適”的情懷而登上樂遊原時,看到了一輪輝煌燦爛的黃昏斜陽,於是發乎感慨。

    兩個題目都指向詩人遊此的地名

    非要選擇的話,就以教科書為準,考試是考教科書的內容。

    出現這種原因是為了好區分唐代詩人杜牧創作的一首七絕《登樂遊原》

    登樂遊原①

  • 2 # 勁松愛詩詞

    兩個名字都可以,《樂遊原》別名《登樂遊原》。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樂遊原》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作。

    此詩讚美黃昏前的原野風光,表達自己的感受。

    前兩句點出登原遊覽的原因:由於黃昏日暮心情不適,便驅車登上古原;

    後兩句極力讚歎晚景之美:在夕陽餘暉照耀下,塗抹上一層金色的世界。

    這兩句詩歷來膾炙人口,其意蘊非常豐富,具有極高的美學價值和思想價值。

    全詩語言明白如話,毫無雕飾,節奏明快,感喟深沉,富於哲理。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約858),唐代詩人。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人。

    開成二年(837年)進士及第。曾任縣尉、秘書郎和東川節度使判官等職。

    處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被人排擠,潦倒終身。

    詩歌成就很高,所作“詠史”詩多託古以諷,“無題”詩很有名。

    擅長律、絕,富於文采,具有獨特風格,然有用典過多,意旨隱晦之病。有《李義山詩集》。

  • 3 # 虛天一道

    我們且看《樂遊原》這首詩,玉溪生登古原,因為“意不適”去排遣,並非為了找尋感慨,登高憑弔懷古。本來悶悶不樂的一個人,當他在塬上縱覽全城,無限的夕陽,灑滿長安大地,著實一種驚喜,這就和登高感懷有所不同。我們也不能把“只是近黃昏”看做感傷,因為古代“只是”並沒有轉折之意,而是“衹是”的意思,也就是“正是”的意思。比如玉溪生另外一句“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所以,“只是近黃昏”並非傷感,而是對“夕陽無限好”的補充說明,最美不過夕陽紅,正是時值黃昏,所以夕陽才無限好。

    所以,縱觀全詩,玉溪生並非為了登樂遊原而去樂遊原,並不是為了登臨詠懷。詩中已經交代,純粹是為了消遣才來的,但當他一目縱覽之時,豁然開朗,為眼前景色所傾醉,人間美景只能以詩相付。所以,這首詩就是驚歎於樂遊原的景色而寫,為了寫景而寫景,並非抒懷。加一個登字,無心變有心,作者本意就變了。

  • 4 # 一溪雲水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這是一首久享盛名的佳作,詩歌裡的樂遊原是古長安近郊的一處遊樂賞景的佳地,登上高處,視野開闊,南可見終南山,東可望白鹿原;近處有青龍寺慈恩寺大雁塔,在唐代這裡是文人墨客常聚之地。唐代不少詩人都有登臨之作。李商隱的《等樂遊原》是其中名篇。但目前就文章題目來講有不同的爭議,一說應為《樂遊原》,一說《登樂遊原》,更有將二者同題《樂遊原\登樂遊原》,我個人認為應該取《登樂遊原》好些。原因如下:

    一,從唐人詩歌的題材分類來看

    唐代詩歌從題材上來看,大體分為詠物言志詩、登臨寫景詩、即事感懷詩、懷古憑弔詩、邊塞征戰詩。就詠物詩或寫景詩的特點而言:

    它要麼歌詠山水名勝、描寫自然景色來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就是人們常說的寓情於景

    要麼對所詠之物的外形、特點、神韻、品格進行描摹,以寄託詩人自己的感情,表達詩人的精神、品質或理想。

    如果這首詩為詠物詩,即寫樂遊原,他就應對樂遊原本體作

    描摹歌詠,在細緻描摹的同時,寄託自己的感情;若是寫景抒情詩,它也應以描寫樂遊原一帶的自然風光為主,藉以抒情。顯然,這首詩的重點不在此。

    二、《登樂遊原》是首即事感懷詩。

    這首詩寫於會昌四、五年,作者去河陽退居太原,往來京師,路過樂遊原寫下此詩。

    這首詩前兩句“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敘事點題,開篇就寫他的“意不適”,他的傷感情緒:傍晚時分我心情悒鬱,駕著句就車登上古老的郊原。傍晚時分,抑鬱難銷,驅車登高。可以說,這一句就將全詩的情感基調定下,於是後兩句“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夕陽下,景色無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黃昏。“無限好”雖然對夕陽下的景象熱烈讚美。但“只是”二字,一方面寫出作者哀傷悲涼的情緒,一方面表明詩歌的重點不是要在寫景,而是為抒發心懷。無限好的景色只是對這種情緒的反襯和鋪敘,只為了讓這種情感更為突出。這是詩人無力挽留美好事物所發出深長的慨嘆。

    因此說,這首詩是一首即事感懷詩。基於此,這首詩題

    取《登樂遊原》是不是更好些。

  • 5 # 逢春186177958

    詩中已言明“登古原“,古原即樂遊原,即登樂遊原。詩中之景,是原上所見,未登寫不出。故《登樂遊》才是正確的。

  • 6 # 阿源新視角

    樂遊原:在長安(今西安)城南,是唐代長安城內地勢最高地。漢宣帝立樂遊廟,又名樂遊苑、樂遊原。登上它可望長安城。 樂遊原在秦代屬宜春苑的一部分,得名於西漢初年。是個固定的地名李商隱的一首詩就是這個名詞,其中兩句很有名。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錯這個古原就是指樂遊原這個地方

  • 7 # 高樓避愁

    《樂遊原》和《豋樂遊原》哪個題目是正確的?為什麼?

    樂遊原是當時文人墨客喜歡遊玩的一個景區,這個景區由於地勢較高,豋臨遠眺,無論是心情好與不好,都能讓人產生欲詩欲賦的靈感。於是,詩人在臨近傍晚的時後,豋上樂遊原,百感交集,寫下了這首意境渾涵的《五絕》詩。

    原詩是這樣的:

    向晚意不適, 驅車登古原。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詞語賞析:

    “樂遊原”,在長安東南,是在漢宣帝時建造的一座寺廟,在此可以觀賞到長安城全景。由於地勢較高。開闊、軒敞,所以稱“原”。

    “古原”,本詩指樂遊原。

    “向晚”,將近晚上。

    “不適”,心情不好,鬱悶不樂。

    試譯如下:

    接近傍晚的時候,

    因心情鬱悶不樂,

    我駕著一輛輕車,

    豋上古寺樂遊原。

    放眼西邊的天空,

    夕陽照耀著大地,

    一片美好的景象,

    夕陽是那麼美好,

    可惜黃昏已來臨。

    賞析:

    這首詩享有千載盛名的美譽。

    樂遊原千百年來都是覽勝之地,遊人、商賈、乃至達官貴人或消遣,或郊遊,

    亦或途經長安,無不登臨遠眺,極目天涯,特別是墨客騷人更是必豋此地,以抒發對國家的關心或抒發自已的胸懷。如唐代詩人李太白、杜甫、張祜等等都留下了寶貴的詩篇。流傳千古。

    詩人李商隱也不例外。李商隱一生陷於牛李黨爭受害,仕途一直不得志。遠大的報負得不到實現,才能得不到正常發揮。目睹盛唐時期的繁華不再,晚唐的國運已經日漸衰落,戰亂時發,加之自己老病貧窮,心情鬱悶,豋上樂遊園,寫下了千古流傳的名詩。

    詩人首先就表明“問晚意不適,驅車豋古原”,表明了自己豋臨古原時的心情是鬱悶的。“向晚”點出了豋臨古原的時間在傍晚, 登臨的地點是古原(樂遊原),而且是驅車而去。 僅僅十個字便將豋臨時的心情、時間、地點、使用的交通工具交待得清清楚。

    接著仰望美麗而火紅的夕陽,夕陽在即將沉沒之際,仍能散發出無限的光芒,灑問大地燦爛和輝煌。此時,作者筆鋒一轉“只是近黃昏”。詩人想到盛唐以來的繁華和繁榮景象已經一去不復反,猶如這黃昏時的景象,即將消逝。引起了作者對國家前途的擔憂。“只是”,轉折到美好即將逝去,也如人到了垂老之年一般,青春不會再現。從國家的興衰感嘆人生蒼桑,發出了“只是近黃昏”的感嘆!

    根據以上的賞析,儘管原標題是《樂遊原》,如果用《豋樂遊原》又有何不可!

    淺見,望行家多多指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生輸在脾氣,贏在和氣。你贊同嗎?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