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豪放的憶友_795
-
2 # 諜影943
一個人丟失自我最明顯的就是對一切事物失去興趣,在我看來這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對所有事物保持興趣,才能驅動我們去努力,去工作,去享受生活。失去興趣就是失去生活的希望,那麼所有的事情在這個人的眼裡都是消極,毫無意義的,整個人生可以說就是廢掉了。這一點值得家長注意,因為幼兒時期是一個人對世界探索慾望最強,最感興趣的時期。家長應該瞭解孩子的興趣愛好,為他們提供一定的條件。如果孩子對學習美術有興趣,家長可以給孩子報一個美術寶小班課程,讓孩子學習更多的美術知識和技巧,同時線上教學的方式也能讓家長更好的管理孩子,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丟失自我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人在慵懶、自卑和消極的情緒中極易對自我產生否定,從而失去對生活的希望,在日復一日的工作和生活中逐漸丟失自我。
第一,沉溺於輕易獲得高成就感的事情。有意無意地尋求用很小付出獲得很大回報的偏方,哪怕回報是虛擬的。這種行為會提升自己的興奮閾值,讓人越來越不容易擁有成就感,從而越來越依賴虛擬的成就感,陷入惡性迴圈。症狀輕的:沉溺遊戲(在虛擬世界中加快時間流逝的速度,使得成功來得更快);症狀重甚至犯法的:賭博(輕易獲得金錢、吸毒(輕易獲得爽的感覺)等。
第二,只願意接收資訊密度低的資訊(如無需太多動腦的影片、圖片,以及深度較淺的娛樂、八卦、體育新聞等),不願意接收資訊密度高、需要思考後才能吸收的資訊(如課程、知識框架、分析報告等)。由於真正有價值、能讓人進步的資訊大多是需要思考和消化的,所以如果完全隔離了這部分內容,基本也就隔離了進步的可能。
第三,習慣用錯位成就感麻痺自己:有兩類:一種是習慣於拿自己擅長的東西和別人不擅長的東西比較,從來獲得「比別人強」的錯覺(如:和運動員比學習成績,和學霸比體育);另一種是習慣於拿別人做事情A的時間來做事情B,來假裝自己在事情B上做得好(如:炫耀自己在節假日做了比別人更多的工作,但也僅僅是在節假日才能如此)。
第四,過度依賴既有可行路徑。在工作中,習慣了一件事情的流程後再也沒想過如何改進,只會機械地重複,然後騙自己很充實。沒有改進,便也沒有剔除糟粕的意識,於是需要重複的東西越來越多,消耗時間也越來越長,到最後,看上去每天做了很多事情,但其實不僅一點進步都沒有,還擠佔了進步的空間。
第五,封閉強化學習的通道。在學習或接受資訊中,只願意執行最簡單的第一步,卻不願意執行接下來更為複雜的鞏固和應用流程。就比如目前線上美術教育十分流行,但家長仍然採用固有的培養方式,送孩子上1對多的興趣班,但實際的教學效果並不突出。美術寶的線上教學比較先進,同時1對1的模式能夠滿足孩子的學習需求,教師也可以隨意選擇。丟失自我和提升自我是相對的,最快的提升方式就是接受新的事物,融入一個新的環境,能夠讓自己擺脫掉消極情緒。
丟失自我演變下去就是失去生活的希望,是很很可怕的一件事,一定不能讓自己陷入這樣的境地,因此一定要樂觀生活,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