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甜甜的摩卡

    你的心情我特別能理解,快兩歲的時候,別家的娃,說話吧啦吧啦的,還會背詩,我家孩子從1到10還不會!一門心思就是玩耍,跑來跑去,教她,她不好好學,就是心不在焉,在她自己的世界裡遊走!

    因為這個事情,我跟孩子爸我倆還戰爭過!這個事情真的不要太強求,每個孩子的發育情況不同,能吃能喝能玩能睡,身體健康,倍棒,沒毛病!說話晚不要緊!

    你帶著孩子出生玩,讓他跟比他大的孩子一起玩,跟著跑跟著溜達,慢慢你就會發現孩子長大了堅強了!孩子與孩子之間溝通玩耍,還是進步非常快的!

    我娃現在2歲8個月,比之前活躍多了,會跟小朋友溝通了,之前都不會,現在吃了飯就去小區裡瘋玩,跟在別的孩子屁股後面跑,嘰嘰喳喳!

    不要擔心。慢慢就好了!如果實在不放心的話,去看看醫生!

  • 2 # 安寶媽的育兒生活

    如果孩子開口特別晚,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看看是不是出了什麼差錯。

    有的家長不知道什麼時候學會說話算 “開口晚”,可以參考下面這張圖,這是正常的時間:

    下面是一些可能導致寶寶開口晚的誤區,快看看,自己是否有地方做錯了?

    1、連語言環境都沒有,讓寶寶怎麼學啊?

    有的爸媽因為工作或者其他原因,一回家就看手機,孩子扔給保姆或老人,缺乏互動,連語言環境都沒有,難聽點說,就和扔到大森林裡面的“狼孩”一樣,連參照的樣本都沒有,還怎麼學說話呢?

    爸爸媽媽們,少看手機,多陪陪孩子吧!

    有的家長怕吵到孩子,平時房間都弄成隔音的,做什麼都小心翼翼,殊不知這樣反而剝奪了孩子聆聽各種聲音的機會,進而影響其語言發育。

    正確的做法是多和寶寶說話,多給寶寶語言和聲音的刺激;除了自己教,還可以用早教機來輔助。不過不要把寶寶完全扔給早教機,親子間的互動是非常重要的。

    對於大一點的寶寶,可以在生活場景裡教他認識事物。比如倒水時,告訴寶寶,這是壺,這是杯子,這是水。說每個單詞時,停頓一下,看寶寶會不會模仿你說話。

    2、太默契了,“嗯”一下媽媽就懂,還用得著說話麼

    有的老夫老妻,在一起很多年了,達到了驚人的默契,比如做飯的時候,老公說:

    “把那個啥給我拿來,嗯,對,還有那個啥”……

    旁聽者們還在雲裡霧裡不明所以的時候,老婆已經把要的東西都拿到位了。

    什麼叫心有靈犀?這就叫心有靈犀!對於這樣的關係來說,語言只是點綴而已了。

    現在多數家長都能和寶寶達成這樣的“心有靈犀”。寶寶指指水杯,“啊”一聲,媽媽就把水送到手;指指玩具籃:“嗯”一聲,玩具就自動送上門。

    既然“嗯嗯啊啊”已經能滿足日常的溝通需求,那還要說話做什麼?所以寶寶就不再繼續學了!

    那麼,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呢?

    在寶寶嗯嗯啊啊的時候,要告訴他正確的表達方式是什麼,後面也可以給他幾個選項,引導他說出正確的一個,說對了,才能滿足他。當然,寶寶一開始可能無法做到正確表達,需要家長根據寶寶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地訓練。

    3、你說的太複雜了,寶寶聽不懂

    網上有種說法,說平時和孩子說話時,應儘量用成年人的語言,比如說“車”,而不是“車車”,這樣對孩子更好。

    所以有的家長就認為,對孩子應該說成年人的語言,比如完整的長句子,艱深晦澀的詞語,還有成年人的語速。

    結果是寶寶聽得一頭霧水,皺著眉頭看著你。

    因為寶寶現在的年齡,並不能很好地理解過於複雜的詞語和句子。

    就像你把一個幼兒園的小寶寶扔進了大學課堂裡,寶寶大約會直接瘋掉吧。

    當你說複雜的句子時,寶寶更希望關閉聊天視窗或是把你的話當背景音樂,而不是模仿學習。

    所以,和孩子說話時,儘量用孩子能夠模仿的語言。那是什麼樣的語言呢?可以看本文開頭的表格。同時,要採用寶寶易於模仿的語速,不要太快,否則寶寶跟不上。如果寶寶長期跟不上你說話的速度和內容,極有可能導致他排斥語言交流。

    4. 沒有耐心,嘲笑或者打擊寶寶

    劃重點:這一點不止是在語言學習上,在以後教寶寶學習任何知識/技能時都是如此。

    雖然家長希望寶寶是天才,但是學習任何東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當寶寶犯錯誤的時候,有的家長可能會打擊,貶損或者指責、嘲笑寶寶,或許寶寶不能完全理解你的言語,但是對你的情緒可是非常敏感的,寶寶的感覺是:

    “為什麼我說一句話,爸爸媽媽那麼大的反應?而且是非常不好的反應?我是不是犯錯誤了?……既然說話會犯錯誤,那麼我以後少說話吧……”

    雖然做家長的心裡著急,但是,請不要帶著情緒,寶寶不是你不良情緒的垃圾桶。對於寶寶的錯誤,我們可以心平氣和的糾正,並且帶著鼓勵的語氣。

    最後,希望我們做父母的都能少玩手機,多和孩子溝通、互動,多多親近大自然,增加親子之間的互動交流。

  • 3 # 雙胞胎奶奶帶娃

    這個問題我教你一招也可能會對孩子有幫助。不妨你試一下吧。第一帶孩子到人多的地方玩,讓孩子學主動給小朋友打招呼。在家裡多給他說話。比如早上起床讓他學給家人打招呼。教他說你好,你早,早安等等問候語,吃罷飯後讓他學說謝謝, 再見慢走等詞語。平常吃東西玩具都教他學說這些東西的名字。天天堅持這樣做慢慢就愛說話了。

  • 4 # 薯片話梅

    孩子的語言敏感期不同,學說話的時間也不同

    我們現在越來越重視孩子在低幼階段的各種教育,特別是語言類、思維邏輯類,說明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孩子在低幼時期有著強大的學習能力,抓住這個時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據蒙臺梭利的教育理念,小朋友們在0-2.5歲時進入語言發展的敏感期。

    雖然理論如此,但在實際生活中我們觀察到,每個孩子的語言敏感期時間都不同,有的寶寶1歲半就可以說出完整的句子,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訴求;但有的孩子直到3歲可能都還只能說一些簡單的單詞。有的女孩2歲就可以背古詩,有的男孩可能3歲說話還含糊不清……這些都是很常見的現象。

    豆豆的語言敏感期就很晚,直到2歲,他能說的單詞也就十來個,而且全部都是疊詞,比如:爸爸、媽媽、車車、魚魚……為此,每次兒保都會被醫生指責做家長的不負責任,剛開始我還試圖解釋敏感期比較晚,後來也就笑笑一帶而過了。

    豆豆是在2歲半才迎來語言的爆發期,就像一個開關突然被開啟,他一下子就能用句子來進行表達,從3歲開始,已經學會了質疑、反套路的對話方式,經常把逗他的大人噎得說不出話來。

    所以,題主提到他家寶寶2歲只能說幾個單詞,其實是非常正常的現象。首先就要做到不焦慮、不著急,因為父母的焦慮會傳染給寶寶,加重寶寶的心理負擔,寶寶害怕說不好,反而會更不願意開口,然後靜待寶寶的語言敏感期到來即可。

    要想有輸出,必須先要有足夠多的輸入

    在幼兒英語教育領域有一個說法:如果孩子不能開口說英語,那就說明輸入不夠多,只有輸入足夠多,才有可能實現輸出。

    其實學任何語言都是這樣,母語也是一樣。

    我有個學生就曾在3、4歲時出現過語言發育緩慢,還曾經一度被診斷為自閉症。後來透過分析,是因為父母過於忙碌,孩子從小跟著爺爺奶奶,而爺爺奶奶是交際很少、很內向的性格,平時家裡太安靜,沒什麼人說話,孩子自然也就無法學習說話。

    後來媽媽痛定思痛,辭了工作,把孩子帶在身邊,隨時和他說話、聊天,不管孩子有沒有迴應,不斷說說說,又給他轉了一個老師和同學都非常友好的幼兒園,經過2年時間,孩子的語言能力和性格都發生了質的變化,不但平時語言表達流暢,上課還能積極主動發言,後來又開始上英語課,輸出一樣很棒。

    由此可見,輸入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剛才提到,根據蒙臺梭利的理論,孩子的語言敏感期是0-2.5歲,也就是說,從嬰兒時期開始,寶寶就已經進入了語言敏感期,只是沒有到輸出的爆發期罷了。

    所以我建議,即便是新生兒、小嬰兒,爸爸媽媽也要持續地、主動地多和寶寶多說、多交流、多互動,鼓勵寶寶用咿咿呀呀的語言來回應,鼓勵寶寶表達。這樣當寶寶的語言積累已經足夠多時,就可以在爆發期達到快速的輸出了。

    而孩子一旦到達爆發期,家長們更要加大輸入和引導,幫助寶寶更快、更好地成長。

    低幼時期的領先或落後,並不代表一生的發展趨勢

    最後,依然是給焦慮的父母們鬆綁,雖然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但是從語言發育、學習能力這些角度來講卻不盡然,小時候講話慢一點、學習“木”的孩子,並不是輸在了起跑線上,只不過是發育階段不同罷了。

    愛因斯坦的小板凳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吧?他難道真的笨了一輩子嗎?

    我還曾經看過一個故事,女主人翁從小就是“別人家的孩子”,2歲開始背古詩,聽上幾遍就能背,上學以後也是聽課過目不忘,學習毫不吃力,一直是全班前三名,因為學習太輕鬆,還同時去學習其他的體育、藝術特長,都取得了很棒的成績。

    而她的老公,從小就很笨很笨,真的是“木魚腦袋”,反應慢、又老實,說他小時候在幼兒園,老師叫小朋友一起喝水,如果老師不喊停下,她老公就會一直喝,直到一大壺水喝光為止……上學以後成績也很一般,反應慢,學得很吃力,但好在他的父母很寬容,一直給予他鼓勵和支援,沒有將他定義為“笨蛋”、“差生”。

    最後,故事並沒有向著我們以為的方向發展。女孩上到中學以後,天賦開始逐漸褪色,但她從小就養成了不用太用功也能成功的習慣,於是成績逐漸下降,漸漸成為普通人,考了一所普通的大學。而她老公上中學後卻突然“開了竅”,加上一慣地踏實努力,成績飛速提升,考上了211.

    現在兩個人在生活中也是,老公踏實努力,事業發展前景良好,老婆天資聰穎,在工作上雖然深得同事的喜愛,但仕途卻並不明朗。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孩子的成長都是跳躍式發展的,從量變到質變是一個漫長積累的過程,千萬不要因為孩子短暫地“落後”就認為孩子不行。

    因為,過於焦慮、貼標籤、責罵,才是真正讓孩子產生畏難情緒、不敢嘗試、不願努力的真正原因。

    寶寶還小,餘生還長,不要焦慮,不要放棄

    只要堅持不斷地和寶寶互動、玩遊戲、不斷地輸入,給予孩子足夠多的自信心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

    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識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故事閱讀配有動畫,比枯燥的識字紙牌更有吸引力,並且不用擔心孩子會誤吞卡牌造成危險。聽音選字,

    發音清晰標準,我家孩子一直在學,不會像之前其他應用一樣因後續收費導致學習中斷,讓孩子系統的學習我覺的是很重要的。

  • 5 # july8413

    孩子的語言能力並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後天模仿和學習的.那麼家長要怎麼做才能引導孩子更好得說話呢?

    1.每種事物都有名字

    在寶寶的世界是,每種事物都有著自己的名稱,那就可以抓住機會告訴他.在外出散步的時候,可以指指小鳥,汽車,大樹等.

    2.專注於概念

    很多時候我們熟悉的概念,對於孩子卻是需要學習的.

    冷-熱:可以讓小孩親自感受下溫水,再感受下涼水

    上-下:可以在和孩子上臺階和下臺階的時候,跟孩子說:上;在下臺階的時候說:下

    3.解釋因果關係

    “開啟燈,房間就亮了”;“關上燈,房間就黑了”與其學一下孩子無法理解的詞彙,不如學習身邊的詞,來對環境的意識和理解不斷增強.

    4.用成人的語言跟孩子說話

    用簡短的方式說話,有助於孩子更快得學會正確的說話方式.比如“寶寶想要吃肉嗎?”就比“寶寶想要吃肉肉嗎”要好一些.

    爸爸媽媽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做出正確的語言引導,就可以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表達能力.

  • 6 # 嘟嘟樹寶貝

    影響孩子語言有以下兩大方面:

    1:生理方面:動力器官包括肺部、橫膈膜、氣管、聲帶、口腔、舌頭.其中肺部、橫膈膜、氣管為發聲動力系統決定發聲力氣.聲帶、口腔、舌頭決定孩子發聲的音色音調.請家長先從生理方面檢查一下是否影響孩子發聲回說話.

    2:心裡方面:自閉症譜系,首先一點,自閉症譜系是先天性的,與大腦發育有關,下面影片中主要介紹了孩子說話的原理及過程,孩子的認知、模仿、慾望,外界的環境因素都會影響孩子大腦,這裡想強調的是,自閉症譜系是先天性的,有的家庭把孩子不說話,不願說話歸結於大人不和孩子說話,兩代人的教育方式原因,或者說孩子隨誰等,這是萬萬不可取的也是誤區,“貴人語遲”等說法更是無稽之談.請大家一定要正式孩子的問題,因為1-5歲是孩子語言發育黃金時期,及早發現及早干預.

  • 7 # 自閉症康復訓練許老師

    根據您所描述的孩子的情況,我相信兩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也是不小了,那我作為一名從事特殊教育行業的自閉症兒童老師,我來跟你一起分析一下這個問題。

    寶寶兩歲了說還不會說話,這屬於語言發育遲緩,它是神經系統和智力方面發育遲緩的一個主要表現之一,這樣的孩子我們主要的要進行一些早期的教育,同時要排除他的神經系統的疾患,必須到我們正常的兒科、兒童保健科進行就診,然後要排除一下神經系統的發育異常,必要時要查一下腦電圖、CT或者是腦部的CT或者是腦部的磁共振,在排除了器質性的病變或者說病理性的因素以外,主要存在著生理性的或者是心理性的因素,生理性的心理性的因素,主要就是平時父母,有的父母他就是少言寡語,比較沉悶,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話都少了,說的也少了,在一起交流的少了,跟孩子的交流也少了,那孩子又能從哪裡能夠學說話,週末可以帶他到廣場上面,跟人多,跟大一點的小孩玩,就是說刺激他的語言發育,激發他對語言的興趣。

    他有什麼需求,要讓他說出來,你不能在他說出來之前就把它給包辦了,就是激發他對語言的慾望,還要進行社交,要更多的進行社會交往,要防止孩子因為少言寡語而形成孤獨症,內心的內向,形成孤獨症,形成自閉症,這樣的孩子的話,我想的話,固然是有先天性的遺傳基因,但是後天的這個環境因素對於孩子的成長也是有一個重要的影響,俗話說三歲兒童看到老,就是他的語言,包括他的習慣,它都會影響到後半生的發育,所以說家庭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也很重要,首先要確定他的聽力,他的聲帶,到耳鼻喉科要檢查一下他的聽力,包括髮音,都是正常的,有的他聾啞兒,他就不會發音,這是先天性的因素造成的,這些因素必須排除,我們才能從後天環境因素、這種教育早期的語言教育才能夠逐漸的發展起來,不能一味的責怪他。

    有的孩子說話要讓他嘗試犯錯誤,不能說有的家長他是不允許孩子說錯話,或者的發音不清,他一說錯話你就立馬就把他糾正過來,他容易形成懦弱的性格,要讓他大膽的嘗試,包括正確的話和不正確的話,你可以用適當的方式,用一種委婉、幽默的方式,用這種智慧的方式來糾正他說錯了在哪裡,讓孩子能夠聽明白,還有的家長說話他的口齒都不清,我想的話家長這個普通話,這個訓練方面也要跟得上這個時代的這個發展,在家裡面也不要用方言,比如用淮安的土話,這樣對孩子影響也是很大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劉秀與陰麗華的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