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覺醒207580216
-
2 # 小樓聽雨71514
史實上沒有此事,這只是三國演義為了突出劉備集團的正統而編造的,周喻在時,諸葛亮還沒有那個地位,對等的和周喻論戰!
-
3 # 峴批三國
首先來說,說不上害。諸葛亮三氣周公瑾也是羅老爺子為了妖化諸葛孔明所安排的情節罷了。周瑜之後,東吳四大都督,也難以達到這樣一種高度了。至於,到底值不值得呢,我覺得,還是有的。
曲有誤,周郎顧歷史上真正的周郎,風姿綽約,羽扇綸巾,也是當時少有的儒將。儒將在那個混亂的時代是很少有的,所謂儒將,即有文臣謙遜之風,又有武將武勇之氣,上至廟堂,下至行伍,絕對是當時江東一代的全民偶像,怎麼會是那個嫉妒賢才,小肚雞腸的無能之輩?
周瑜走進歷史舞臺大概是孫策脫離袁術掃平江東的時候,孫伯符、周公瑾並稱孫郎、周郎,郎在古代,是很高階的稱呼,一般指的是年輕俊朗的官家子弟,用現在的話說又帥又多金,別人嫉妒還來不及,談何嫉妒別人?又在當時分別迎娶了名士喬玄的兒女,也是曹操朝思暮想的江東二喬,一時,天下誰不佩服。我們可以參考蘇軾的詩句“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北宋詞人絕不會看到元末明初寫出來的《三國演義》,由此可見,真實的周瑜,絕對是氣宇軒昂的大丈夫、大英雄。
諸葛亮值不值得害周瑜呢?前面也說了,雖然《三國演義》對周瑜進行了醜化而妖化諸葛亮,但是空穴來風,未必無因,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各為其主,各圖霸業,都是可能的,正所謂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赤壁之戰的一系列操作,舌戰群儒了,智激周瑜了什麼的,其實都是假的,是為了突出諸葛亮。主要還是當時魯肅跟孫權說了句我們都可以投降,主公萬萬不能!一下子點醒了孫權,加上週瑜一直主張抗曹,這才決定聯合劉備打赤壁之戰。不過有一些是真的 比如黃蓋詐降是真的,指揮大軍攻殺曹軍也是真的,這都逃不出周瑜的謀劃,這就給諸葛亮他們提了個醒:周瑜很厲害,現在一起快樂打曹操,之後怎麼辦?
赤壁之戰是周瑜的巔峰,並不是說,周瑜的才能就是這樣,而是,他死的早。如果周瑜再多活幾年,劉備能不能假模假式奪取荊州 還真不好說了。所以,諸葛亮為了輔佐劉備成就帝業,也必須對周瑜實施一些手段。不光是周瑜,整個東吳除了一些張昭為代表的投降幫,大部分人的夢想是二分天下,也就是取下荊州,直取益州,以長江為界,和曹操對峙。說白了,就是劉備以後的地盤都在孫吳的謀劃下,諸葛亮肯定是不樂意的。
於是乎,諸葛亮利用了周瑜急於奪下荊州的思想,來了一下借刀殺人,先依靠曹仁消耗周瑜,再奇襲荊州,算是一個漁翁地理罷了。《三國志》和《三國演義》對於這裡還是差不多的,無論如何,曹仁的頑強 確實是給周瑜帶來了精神干擾,以至於積勞成疾,一命嗚呼了。
各為其主,無關對錯諸葛亮嚴格來說,並沒有害周瑜,沒有說給下個毒酒或者下黑手什麼的,算是堂堂正正的來了個借刀殺人。
周瑜的接班人魯肅,雖有大才,但是為人溫順,就被腹黑的諸葛亮多次哄騙,完成了借荊州的壯舉,也為劉備的勃發提供了軍事基礎,所以,站在諸葛亮的角度,絕對值得。而周瑜的死,對於孫吳是一種打擊,但是卻沒有傷及根本,東吳還是人才輩出,只是,再也沒有周郎一般,風神瀟灑的英雄人物了。
-
4 # 良師雅集大師
諸葛亮並沒有害周瑜,真正傷害周瑜的是他自己。周瑜死前說的一句話,“既生瑜,何生亮”,在某種意義上說是世界的委屈的吶喊,同時又帶有妒忌,其實也是心胸狹窄的一種表現。
一個心胸寬廣之人,油怎麼會被別人氣死呢?應該是天下英才歸我所用,或者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如果能把心放下,又何至於此!精能生智,定能生慧!
-
5 # 北社野老
周瑜是個麻煩製造者,他為了討回荊州一刻也不停地給劉備諸葛亮製造麻煩。多次想害死劉備,害死諸葛亮。諸葛亮小心地破解著,一次一次躲過了也破解了周瑜的圈套。只要周瑜存在,諸葛亮就不會安寧,諸葛亮也想實施聯合東吳共抗曹操的戰略,本不想害死周瑜,但周瑜不停地下套,諸葛亮絲毫不敢掉以輕心,藉著周瑜的小肚雞腸,乘勢害死他也永遠安寧了。
劉備在哭,諸葛亮在笑,周瑜在惱,他們共同玩弄了魯子敬。魯子敬答應把荊州借給劉備,自已還做了保人,把自已裝進口袋,還紮緊口袋口,把自已裝死了。周瑜的死是大家的共同解.脫。
-
6 # 陳國惠2
往往文學作品要誤導很多人。赤壁之戰諸葛亮根本未到江東,赤壁大戰時周瑜應該有五十左右了,而諸葛亮僅有三十左右,兩人雖屬兩個陣營,但品級不在一個層次上,兩人沒有交集的可能。歷史與文學是兩個概念,不能混淆。
-
7 # 長心眼168794174
周瑜不是諸葛亮氣死的,史書記載,赤壁之戰中周瑜受箭傷,赤壁之戰勝利後,曹操敗北,無力犯吳,劉備更無力犯吳,孫權繼位不久,處處受制於周瑜,史書中說周瑜死於箭傷感染,但民間懷疑是孫權所為。
-
8 # 星雲雪峰
諸葛亮害周瑜,是因為不想有一個強大的吳國。周瑜的軍事才能不在諸葛亮之下,只不過周瑜的預判能力低於諸葛亮,超前意識不如諸葛亮。周瑜也氣量太小了,自己氣死自己的。
-
9 # 寒家小子
諸葛亮害周瑜,不是值不值得問題,而是必須這樣做。
“二分天下”,和曹操南北對立!這是周瑜為東吳策劃的戰略思想!
三國志中,周瑜曾對孫權說:“今曹操新折衄,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 戚操,北方可圖也。”
總結為“滅蜀連馬,北上伐曹”。
早在曹操南下之前,劉表未死的時候!東吳就盯上了荊州!幾次攻打,東吳逐漸佔據上風。但是,由於曹操南下,導致了突發性的變化!那麼,首先的問題就是抗曹!於是孫劉結盟,共同抗操!之後赤壁的水戰勝利,和黃蓋的獻計,周瑜的策劃,烏林的火攻,孫劉聯盟的追擊! 還有,南郡的攻佔!這一切都標誌著局勢都向著對東吳有利的方向發展!周瑜的戰略規劃,眼看著就能實現。
然而,又出現了一個變化!就是劉備的問題,劉備對荊州也是非常“渴望”的!諸葛亮的隆中對為劉備明確提出的戰略規劃之一為“佔有荊益”,這與周瑜的規劃嚴重衝突。
在周瑜攻南郡不下的時候,劉備就趁機佔了荊南四郡,劉備大撈便宜,吃盡了甜頭!這就讓周瑜不爽了,我在前面拼死拼活,你卻在後面撿便宜。尤其是周瑜拿下南郡和夷陵,完全為東吳打來了入蜀的門戶時,周瑜可以不用經過西川險要的地形,直接走水路,逆流而上,直插白帝城入西川內部! 東吳對西川,實力,人才等多方面,是有優勢的!
然而,劉備卻成了周瑜入蜀之前的最後一道障礙。周瑜生怕自己在前作戰時,劉備抄自己後路。於是,周瑜便瘋狂針對劉備。
劉備當然也不樂意了,你東吳攻下益州,我怎麼辦,我的大業怎麼完成。於是就讓諸葛亮想個辦法,弄死周瑜。當時,孫劉處於聯盟狀態,明面上不好動手,於是變有了諸葛亮三氣周公瑾。
所以,諸葛亮為了劉備的霸業必須除掉周瑜,這是無可奈何的事!
-
10 # 漁樵之人W
謝謝邀請!在真實的歷史上,周瑜並非諸葛亮害死,周瑜比諸葛亮的年齡大,開國時期,操勞過度而死,事實上,諸葛亮也害不了周瑜。在《三國演義》的情節上,諸葛亮三氣周瑜,最終被氣死,這是作者為了突出諸葛亮而虛構的情節。周瑜的才華是此諸葛亮是差點,可是周瑜沒有諸葛亮心胸寬闊,不愉快常積聚在心裡,這是他早死的原因。
叢觀三國時期的一些著名謀士,大都早逝,原因都在操勞上。郭嘉早逝,諸葛亮活了54歲,也算是早逝,法正早逝……他們為主帥出謀劃策,必然要心血的,哪一條計策都得在腦海裡翻來覆去權衡多少遍,這必然要消耗生命,我認為這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
11 # 履和齋史話
看到這個題目,肯定是在說《三國演義》。因為正史上沒有三氣周瑜。
首先,小說為了扣人心絃,故意製造矛盾和懸念,因此設計了周瑜與諸葛亮之間的智鬥。越是涉及個人情感,越容易調動聽書人胃口,引發共鳴。這是羅貫中的網紅套路。
其次,對於孫劉聯合來說,二人的矛盾顯然不利於雙方形式。如果真的鬥起來,受益者無疑是曹操。周瑜和諸葛亮都是出色的政治家,不至於犯如此低階錯誤。即合作又有矛盾,這種段子是羅老爺子故意設計的。
再次,《三國演義》將三氣周瑜的結果歸結為周瑜氣量太小。有政治謀略,但是由於氣量太小,屢屢出錯、犯險。透過這個段子,周瑜和諸葛亮之間已分出高下了。
第四,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並沒有主動害周瑜,只是將計就計,其智謀高超、駕輕就熟,很好地突出了諸葛亮神的一面。
第五,周瑜生前這段時間,東吳勢力較大,劉備集團還很弱小。劉備、諸葛亮在夾縫中生存,不足以跳動東吳的神經。按照《三國演義》的佈局,諸葛亮必須演好“弔孝”這齣戲。是一場大戲、難戲。
第六,正史中,周瑜確實建議孫權軟禁劉備,以加強對於劉備軍隊的控制。這大概羅貫中設計橋段的雛形。事實上,孫權考慮到利用劉備的防火牆功用,並沒有採納周瑜的建議。
正史當中,周瑜並非被諸葛亮所害,而是在征戰過程中暴斃。無論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諸葛亮都不會害周瑜,都是與孫劉聯合的精神相違背的。這大概就是題主所說的“不值得”。
-
12 # 讀春秋思無忌
諸葛亮氣死周瑜,那是《三國演義》裡的橋段。
周瑜想用美人計把劉備軟禁在東吳,結果被諸葛亮識破,害得孫權賠了妹妹,周瑜還折了兵。周瑜因此氣死,臨死前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
正史上諸葛亮和周瑜並無多少交集,除了當初曹操南下時,兩人皆主張孫劉聯盟,共抗曹操。之後,劉備前去京口(今鎮江)拜見孫權,周瑜建議施美人計留下劉備,沒有被孫權採納。諸葛亮呢,曾經勸說劉備不要以身試險,就是擔心上述事情發生。周瑜死於疾病,實則和諸葛亮無關。
但是,無論如何,諸葛亮和周瑜也難以成為朋友,因為他們存在利益衝突。
諸葛亮的隆中對 VS 周瑜的戰略目標三顧茅廬時,諸葛亮向劉備獻上隆中對,就是先佔領荊州,再攻取益州,聯合東吳,伺機北伐,光復漢室。
赤壁之戰後,周瑜跑到京口,也給孫權提出了他為東吳量身定製的戰略規劃:鞏固長江南岸,攻取益州,聯合馬超,伺機北伐,統一天下。
不難看出,兩人戰略幾乎不謀而合,志在荊州和益州,唯一的差距是他們對孫劉關係看法不同。周瑜想軟禁劉備,以此來要挾關羽、張飛兩員大將為東吳賣命,在他心中,他要的不是聯盟而是變相吞併。諸葛亮則相反,還是希望孫劉攜手,攜手伐曹。
劉備是雙方戰略中的關鍵人物對諸葛亮來說,劉備是荊州團隊的靈魂人物,只有他坐鎮荊州,下一步圖謀益州的作戰計劃才有可行性。
對周瑜來講,只有把劉備控制住,才能脅迫關張兄弟為東吳效命,荊州無後顧之憂,他才能放心去攻打益州。
兩人都深知劉備的重要性,所以諸葛亮勸劉備別去京口,而周瑜勸孫權留下劉備。然而事與願違,諸葛亮沒勸得住劉備,周瑜也說服孫權,劉備還是來去自如。
周瑜之死有利於劉備雖然劉備沒有被軟禁在東吳,但是周瑜仍決定西取益州。不過可惜的是,周瑜剛到長沙郡的巴丘,便病死了,東吳佔領益州的戰略計劃因此戛然而止,而益州最後還是落入了劉備的手中。
只要周瑜活著,他就一定要動益州,只要他動了益州,孫劉聯盟就難以為繼,劉備不會坐以待斃,雙方必有一戰。
但是,在沒有力量單挑曹操時,劉備必須藉助孫權之力來保全自己,因此,就當時而言,沒有人比諸葛亮更看重雙方聯盟。雖然周瑜並非死於諸葛亮之手,但是,別說諸葛亮,正常一點的謀士,都希望周瑜儘快消失。
-
13 # 一壺清茗品春秋
諸葛亮“三氣周瑜”是小說家之言,諸葛亮並未氣死周瑜,周瑜也沒有小說中如此氣量狹小,相反很多人評價周瑜的氣量很大,陳壽在《三國志》中評價周瑜“性度恢廓”,孫權評價“器量廣大”。至於周瑜之死,《三國志·周瑜傳》中僅了了數筆,提到周瑜是在伐蜀前,準備行裝時,突然去世,與諸葛亮毫無關係。
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巴丘病卒,時年三十六。
當時,諸葛亮在幹什麼?諸葛亮當時在臨烝,負責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賦稅,保障劉備軍隊後勤供應。
先主遂收江南,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
零陵先賢傳雲:亮時住臨烝。
兩人在赤壁之戰後,根本沒有交集,可以肯定的是諸葛亮與周瑜之死沒有關係。
但是,周瑜之死,確實對劉備方是百利而無一害。
1.周瑜在東吳屬於激進派,他並不主張孫劉聯盟,而是希望孫權借劉備見孫權之時,趁機控制劉備,但沒有被孫權採納。
備詣京見權,瑜上疏曰:"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築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龍得雲雨,終非池中物也。"權以曹公在北方,當廣攬英雄,又恐備難卒制,故不納。
2.周瑜又是南郡太守,治所就在江陵。如果周瑜在世,劉備與孫權的借荊州的交易,就不會談成。因為名為“借荊州”,其實劉備只不過向孫權借去了南郡。直到周瑜病死後,孫權才把南郡的江北部分借給了劉備。
3.周瑜還向孫權提出建議,趁劉璋與張魯交戰,奪取蜀地,然後聯合馬超,對抗曹操。
是時劉璋為益州牧,外有張魯寇侵,瑜乃詣京見權曰:"今曹操新折衄,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戚操,北方可圖也。"
只是由於周瑜籌備此事的時候病死,才給了劉備入蜀的機會。
所以說,周瑜的早逝對東吳是莫大的不幸,對劉備來說是天大的幸運,如果周瑜在世,劉備佔不了江陵,入蜀也有危險,甚至有被東吳 困死在南方的危險。
-
14 # 流浪者阿文
為什麼大家有這樣的想法那?在當時蜀國跟東吳國是戰略性夥伴關係,可不是盟友關係。他們最大的威脅是北面的魏國,曹操時刻都想滅掉蜀國跟吳國!赤壁之戰我想大家應該從歷史上瞭解到了。曹操率領幾十萬水師及眾多的大型戰船直奔東吳目的就是消滅吳國。大家都知道唇亡齒寒的道理。這時蜀國也派諸葛亮率軍助陣出謀劃策盡心盡力。最後合力打敗曹魏軍隊!中間東吳大都督周瑜看到了諸葛亮的不凡才能幾乎無人能比產生了嫉妒與仇恨。生怕諸葛亮在蜀國待久了讓蜀國做大後對東吳威脅巨大。所以處處刁難算計諸葛亮,此時諸葛亮也看清了周瑜的心思也看透了他的陰險毒辣!於是設計離開周瑜。後來周瑜與曹操大軍交戰中遭毒箭所傷後感染,病情也越來越厲害。再加上週瑜本身就是個小肚雞腸個性強硬的人後來跟蜀國軍隊交戰讓諸葛亮設計打敗。後來吐血而亡不能說是諸葛亮害了他只能願自己!做人最重要的是心態要端正!
-
15 # 子龍義從
回答問題之前首先糾正一下,在演義中,諸葛亮的行為說不上是故意害周瑜,是周瑜心胸狹隘,本身又有箭傷,屢次動怒,終於英年早逝。
第一,從演義就事論事,諸葛亮三氣周瑜是情節需要,《三國演義》尊劉貶曹,神化諸葛亮在所難免,魯迅先生說過:"諸葛多智而近妖”,為了體現諸葛亮的才智,周瑜便做了犧牲品。
第二,文學小說慣用情節。以現在的眼光來看《三國演義》,無疑仍是“爽文”,和現在的網文一樣,小說為了讓讀者看著過癮,經常安排主要人物“扮豬吃虎”、“反轉打臉”等情節,諸葛亮和周瑜的對手戲,從篡改《銅雀臺賦》、智激周瑜,草船借箭、諸葛祭風,到最後的三氣周瑜,可謂是將這些手法運用到了極致。
第三,科普一下,歷史上的周瑜並不是諸葛亮氣死的。《三國志》記載,周瑜雅緻高量、雄才大略、精通音樂,是真正的君子、儒將,並不是演義中心胸狹隘的小人。
-
16 # 方圓論壇
諸葛亮害周瑜?這絕對是小說演義看多了。正史當中沒有關於諸葛亮暗害周瑜的記載。諸葛亮沒有動機沒理由,也沒有那個資格可以暗害周瑜。所謂的諸葛亮暗害周瑜指的就是小說《三國演義》中三氣周瑜這個故事。三氣周瑜只是一個統稱,在其中諸葛亮三次刺激周瑜分別是在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戰東吳兵”孔明一氣周公瑾。第五十五回,“玄德智激孫夫人”孔明二氣周公瑾。和第五十六回“曹操大宴銅雀臺”孔明三氣周公瑾”的故事。甚至還有傳言,周瑜曾經詐死騙諸葛亮,但結果被諸葛亮識破,堵住了周瑜的通氣孔憋死了周瑜。
以上所有的關於諸葛亮暗害周瑜的故事,全部都是沒有證據證明的。這些故事來源,基本上都是小說故事橋段,絲毫不具備參考價值。更多的是用這些故事突出諸葛亮和周瑜兩人的性格特點。比如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三氣周瑜,作者想要表達的就是美化諸葛亮的睿智和能力超絕。並且同時貶低周瑜的能力,把周瑜形容成了一個心胸狹隘的小人。但事實上,這和正史完全是違背的。歷史上周瑜可是一個心胸豁達之人。
首先諸葛亮暗害周瑜這個概念都很胡扯。諸葛亮有什麼能力有什麼資格暗害周瑜呢?歷史上諸葛亮見沒見過周瑜,這個問題先不談。就說說諸葛亮這個人。他只不過是劉備帳下的一個謀士而已,無兵無權無勢力。他拿什麼暗害周瑜。而且當時劉備和孫權都面臨著北方曹操的巨大威脅。劉備正是有求於孫權,想要雙方聯合的時候,諸葛亮怎麼可能自毀長城呢?話又說回來了,曹操南下時,孫權帳下幾乎沒人支援抵抗曹操。只有周瑜是堅定的抗曹分子。這麼一個堅定的盟友,諸葛亮怎麼可能害他呢?
周瑜此人也不像小說演義那樣描述的那麼不堪。雖然在小說演義中,對於周瑜的能力並沒有過多的貶低,但對於周瑜的性格和為人那也貶低的太不像樣子了。歷史記載周瑜為人心胸寬廣有容人之量。跟不不像小說演義說的那樣,周瑜心胸狹隘又善妒。這完全就是扯淡。而歷史上周瑜身死的真正原因是突發疾病。以現在的角度來看,突然生病而亡,要麼是心臟病一類的突發疾病。要麼就是常年征戰各種傷病加身,最終扛不住病死了。但不管怎麼說和諸葛亮都沒有一毛錢關係。
-
17 # 跪射俑
那是《三國演義》小說中的描繪,不是真實的歷史。此小說的內容七分史實,三分虛構。周瑜視諸葛亮為敵,其實是《三國演義》的演繹,小說為了吸引人,會故意製造矛盾,特別是兩個著名人物的矛盾,這一方法為後世的小說作家們廣為發揚。真實的歷史上,周瑜和諸葛亮交集不多。周瑜比諸葛亮大6歲,但周瑜年少成名,23歲就和孫策一起,開拓江左。可以說,周瑜是東吳江山的合夥人,和魯肅一樣都是股東。周瑜25歲時,孫策遇刺身亡。孫策臨死前,拉著孫權的手說:“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周瑜成為東吳的託孤重臣,官拜大都督。建安十三年,曹操率軍南下,劉表的兒子劉琮率眾投降,曹操和孫權隔江對峙,赤壁之戰爆發。孫權和劉備都認識到,只有聯合才能和曹操一決高下。但孫權在不少江東文臣的勸說下,是戰是降,頗為猶豫。魯肅、諸葛亮三人一起堅定了孫權和曹操一戰的決心。這時,周瑜在鄱陽湖操練水軍,從前線趕回,也堅定支援和曹操一戰。周瑜和諸葛亮此時才有短暫的交集。這一年,周瑜33歲,諸葛亮27歲。但周瑜已經名滿天下,諸葛亮只是在荊州計程車大夫中稍有名氣。就算諸葛亮表現出一定的才幹,但不足以讓周瑜重視和嫉妒。隨後,在赤壁之戰中。草船借箭的是孫權,也不是發生在這個時候。借東風更是子虛烏有。赤壁之戰的勝利,指揮的是周瑜。用苦肉計火攻曹操,完全是周瑜和黃蓋的手筆,和諸葛亮沒半毛錢關係。赤壁之戰後,也沒有三氣周瑜。周瑜是在攻打夷陵的途中,因中箭,傷口感染,病死於巴邱,今湖南嶽陽。可見,周瑜根本沒有視諸葛亮為敵。歷史上的周郎,雅量高致,胸懷大志,並不是《三國演義》上那個小心眼的周瑜。周瑜為人寬宏,唯獨程普與他不和,程普認為自己年長,經常凌辱周瑜。周瑜降低自己身份,始終不與他計較,後來程普敬佩服他,對別人說:”和周公瑾交往,就像喝美酒一樣,不知不覺就醉了。“可見周瑜是一個胸懷寬厚的人。劉備也曾說,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蘇軾浪淘沙寫到: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 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所謂一時瑜亮,是說這一時期,周瑜和諸葛亮都是了不起的人物,並不是說周瑜視諸葛亮為敵。
-
18 # 叨叨賤賤
其實歷史人物有多種形象,在文學創作中的形象叫做文學形象;史書所載叫做歷史形象。題主所說的諸葛亮氣死周瑜的說法來源自《三國演義》,是文學形象,肯定有文學加工的成分在裡面。而作者羅貫中的立場是尊劉抑曹,為了增加諸葛亮的光輝形象,就有了三氣周瑜的橋段,甚至周瑜還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慨。故事及其精彩,讓讀者沉浸其中、欲罷不能。那周瑜到底是怎麼死的,我們就要研究下週瑜的歷史形象,《三國志 周瑜傳》記載,周瑜是一個性格恢廓、長相俊美而且特別有才華的人,一生輔佐孫氏兩任君主,任勞任怨,最終病死在了巴丘,時年三十六歲。縱觀《三國志》,關於諸葛亮和周瑜的交集也很少,《周瑜傳》中只有這麼一句話:時劉備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與魯肅遇與當陽,遂共圖計,因進駐夏口,遣諸葛亮詣權,權遂詣瑜及程普等與備併力逆曹公,遇於赤壁。意思是劉備失敗後派遣諸葛亮到江東面見孫權,孫權就派周瑜和程普等人援助劉備。那諸葛亮作為劉備的使者到江東後有沒有和孫權見面呢?從《周瑜傳》中我們無法獲得答案。《三國志 諸葛亮傳》對於這一事件也有記載,諸葛亮到面見孫權後洋洋灑灑,智激孫權最終求得援兵,也未有周瑜和諸葛亮之間的相關記載。而且赤壁大戰其實是孫權指揮的,經此一戰,孫郎威名滿天下,也不太可能去妒忌一個當時名氣不大的後輩諸葛亮的。所以我認為,真實的歷史上週瑜和諸葛亮沒有多少交集,也不可能去陷害諸葛亮。孫權之死,在於費盡心力輔佐孫氏,連年的戰爭和奔波使他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最終病死。
-
19 # 理解法國經典
我認為,諸葛亮要害周瑜的原因如下:1. 諸葛亮的策略是孫劉聯合抗曹操諸葛亮為劉備的謀劃是,先奪取荊州,然後以荊州為基礎奪取西川。在火燒赤壁之前,劉備實力很小,孫劉聯合是諸葛亮的主要策略。火燒赤壁之後,劉備雖然得了荊州,但實力遠不夠與曹操抗衡,需要與東吳聯合,才能抵抗曹操,使曹操不敢輕舉妄動。這樣,劉備才能有時間壯大實力,並以此謀奪西川。2. 周瑜對孫劉聯合興趣不大,東吳自身實力的增強更重要。火燒赤壁之前,東吳實力就不小,火燒赤壁之後,實力就更不小了。依憑東吳與劉備實力比較,東吳並不像劉備那樣,迫切需要孫劉聯合。能夠孫吳聯合故且很好,但增強東吳的自身實力更重要,如能得到荊州,東吳的實力會大大增強。故而,周瑜要奪取荊州。先是招劉備為東吳駙馬,想以此隔離劉備君臣,謀奪荊州。後又騙孫夫人帶阿斗去東吳,想以阿斗做人質換取荊州。再後又以為劉備奪取西川為由,借道荊州,想借機奪取荊州。周瑜一心為東吳想盡各種辦法謀奪荊州,一心為東吳增強自身實力而盡心盡力。這是周瑜對孫權的忠心,而且這種思路並不一定錯誤。沒有孫劉聯合,東吳也應該能夠抵抗得了曹操。3. 諸葛亮以不大的代價除掉周瑜,對劉備而言,是很值得的。基於以上分析,加上週瑜能力很強,深得孫權信任,深得東吳將士尊敬,這樣周瑜就成了孫劉聯合的大障礙。諸葛亮用不大的代價除掉周瑜,去掉孫劉聯合的障礙,這使得劉備在荊州有一段比較安穩的外部環境。在這段比較安穩的時間裡,劉備壯大了自己的實力。後來,劉備以此實力奪取了西川。
回覆列表
不是諸葛亮要加害周瑜。而是周瑜小肚雞腸妒忌生恨,每每要索諸葛亮的命,讓魯肅好生為難。如:立下軍令狀,3日之內造不出10萬隻箭,提頭來見、借不到東風同樣提頭來見;均是明明知道不可為之,而故意陷害。豈不知諸葛亮技高一籌,早已識破,故而索引草船借箭、東風到達之日,已經離開柴桑。是周瑜自己氣憤殺不了諸葛亮,怒氣填胸、大呼“既生瑜何生亮”吐血而亡;與諸葛亮無由也。